70畝小麥必須手割,別為空氣數據好看而故意刁難

70畝小麥必須手割,別為空氣數據好看而故意刁難

視頻截圖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在農業機械化漸次普及的當下,農民群體本不需要在炎炎烈日下,用最原始的方式手動割麥。但是最近,河南駐馬店市上蔡縣的劉女士,卻眼看著自家70畝小麥“躺”在地裡,不被允許使用收割機。

據河南衛視民生頻道報道,劉女士稱,自家麥田附近有個空氣質量監測站,因擔心機械麥收產生的揚塵會影響監測站的數據,上蔡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要求他們只能用手割。面對質疑,有城管局工作人員表示,“不能為了少數幾個人的利益而影響大家的環境”。

為了環保數據好看,農民就只能用手割麥?不得不說,當地沒收農民“自由收割權”的行為實在太過任性。

都說“不躬耕不知稼穡艱”,有點農耕經驗的人都知道,70畝小麥用手割,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而對於農民來說,錯過了一個晴天,可能麥子就要爛在地裡。 因此,要麼是那些公職人員不問農事多年,要麼是明明知道手動操作難度大,還是要把“艱難困苦”推給一線農民。

近年來,在一些基層,政策在具體執行中跑偏,以至於鬧出笑話的現象時有曝光。如此前,河南商丘為治理大氣汙染,商丘將市區和縣城的大多數中小飯店全部強制關閉,那時又恰逢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河南,商丘的做法與河南上蔡縣,簡直是不謀而合的“下有對策”。

只是這些對策,實在是下下策。

這些在普通大眾看來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操作,為何會堂而皇之地推行?

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些基層管理者,不是以公眾利益為工作出發點,而是以應對上級考核、完成漂亮的政績數據為出發點。出發點跑偏了,工作內容和手段,也就難免跑偏,甚至走向民眾利益的對立面。

也正因此,我們有必要警惕,在打造“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的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員只是在提交表面的數據,而不是真真切切地改良環境。本是為民眾謀福祉的政策,到了一些地方官員手裡,卻演變成了為難民眾的瞎折騰。如此做法,違背的是政策初衷,破壞的是政府形象,傷的是民眾的心。

為了監測數據的好看而瞎折騰民眾,是價值次序的主次顛倒。部分地方管理者如果還轉變不了類似的工作思路,或許可以試試去全程體驗一下“手割式小麥”,免得這樣勞民而荒唐的決策拍腦袋而出。

□與歸(媒體人)

編輯 胡博陽 校對 :李項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