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城市遙想出鄉村的夜晚,編織入夢的都是故鄉'

"

我常在深夜裡把幾十年的記憶全部打開,企圖在城市的一頭,農耕一樣開出一片鄉村的夜晚,然後安然地種植或者收割有關鄉村的情景。時間久了,我才發現,原來鄉村的很多地方都滲進了我故鄉的影子。


"

我常在深夜裡把幾十年的記憶全部打開,企圖在城市的一頭,農耕一樣開出一片鄉村的夜晚,然後安然地種植或者收割有關鄉村的情景。時間久了,我才發現,原來鄉村的很多地方都滲進了我故鄉的影子。


我在城市遙想出鄉村的夜晚,編織入夢的都是故鄉


李河新丨文

去程村買菜的路上,小路旁的麥穗金黃,鋪天蓋地。

有勞動就有收穫,窄窄的田埂路上,收割機在麥田裡突突叫著,繁忙地收割。進村的路上,隨處可見拖拉機拉著整車的麥粒,停靠在大隊部院子裡,用木叉挑著卸下來。

雖然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但他們個個樂呵呵的,笑哈哈的,誰也不言辛苦,心裡樂得開了花。

“老毛,今年的麥子好呀!”劉大爺和毛哥相互打著招呼,臉上笑得像蜜一樣甜。

空曠的水泥路上,金燦燦小麥鋪滿路面,毛哥順著風用木杴揚起小麥。從去年玉米收割完,寒露後村民們播種、施肥、打藥、除草、抗旱,不知付出多少心血,流過多少汗水。

數天之內,家家戶戶的院子裡,大隊部的院子裡,阡陌的小路上,唐大娘的屋頂上到處晒滿了麥粒。

眼見收割的情景,讓我記起孩時夏收的繁忙和疲憊。

那時是沒有收割機的,全靠著人工收割,一塊塊田地上站滿了大人、孩子、老人,大人們首先用鐮刀一蔸蔸把麥子割下,一手手放在一起,抱到一處,堆成一大堆。然後把麥子拉到麥場上,平展展地鋪開。

父親牽著牛拉著石磙一圈一圈地壓麥,麥子便在石磨下脫粒。


"

我常在深夜裡把幾十年的記憶全部打開,企圖在城市的一頭,農耕一樣開出一片鄉村的夜晚,然後安然地種植或者收割有關鄉村的情景。時間久了,我才發現,原來鄉村的很多地方都滲進了我故鄉的影子。


我在城市遙想出鄉村的夜晚,編織入夢的都是故鄉


李河新丨文

去程村買菜的路上,小路旁的麥穗金黃,鋪天蓋地。

有勞動就有收穫,窄窄的田埂路上,收割機在麥田裡突突叫著,繁忙地收割。進村的路上,隨處可見拖拉機拉著整車的麥粒,停靠在大隊部院子裡,用木叉挑著卸下來。

雖然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但他們個個樂呵呵的,笑哈哈的,誰也不言辛苦,心裡樂得開了花。

“老毛,今年的麥子好呀!”劉大爺和毛哥相互打著招呼,臉上笑得像蜜一樣甜。

空曠的水泥路上,金燦燦小麥鋪滿路面,毛哥順著風用木杴揚起小麥。從去年玉米收割完,寒露後村民們播種、施肥、打藥、除草、抗旱,不知付出多少心血,流過多少汗水。

數天之內,家家戶戶的院子裡,大隊部的院子裡,阡陌的小路上,唐大娘的屋頂上到處晒滿了麥粒。

眼見收割的情景,讓我記起孩時夏收的繁忙和疲憊。

那時是沒有收割機的,全靠著人工收割,一塊塊田地上站滿了大人、孩子、老人,大人們首先用鐮刀一蔸蔸把麥子割下,一手手放在一起,抱到一處,堆成一大堆。然後把麥子拉到麥場上,平展展地鋪開。

父親牽著牛拉著石磙一圈一圈地壓麥,麥子便在石磨下脫粒。


我在城市遙想出鄉村的夜晚,編織入夢的都是故鄉



我們小孩子有時拿著木棍,敲打著麥子,好不容易才把一小堆麥穗打完。

大人們在風裡揚麥,仔細地把碎屑的麥葉和麥粒分開,然後把麥粒攏到一起,裝進麻袋裡。

而我們也不能閒著,仍要拿著鐮刀繼續割稻子。往往一畝田,一家四五個人,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還累得精疲力盡。

如今,機械收割,村裡人只需從田裡把一袋袋麥粒搬到馬路邊,用機動車或電動車拉回家,省去了不少勞力。田野上只有收割機穿梭著忙碌,看不到農人們的繁忙了,少了夏收熱火朝天喧鬧的景象了。

程村小學的大門前,又遇見了村裡智障女人,她穿了一件紅短袖體恤,藍黑的褲子,頭髮凌亂著,見到我像見到親人一樣,嘴裡吐著並不清楚的話語,興高采烈指著學校裡面。

我突然想起,她的寶貝兒子在學校讀書呢!

村裡劉老根告訴我,她有一兒一女,女兒也有點智障,十多歲嫁到張良了,兒子濃眉大眼,體格健壯,聰明伶俐,在年級學習名列前茅。

鄉里的算命人給他占卦說,這孩子可了不得,金木水火土都佔著,長大可不是一般人物。

村裡人說傻女人的命太硬。那年從山溝裡來了個男人,三十出頭,踏實肯幹,沉默寡言,村裡人看他本分,問他想娶個媳婦嗎?

他就說了一句話“中”,於是就娶了這思維不清楚的女人。

結婚後小倆口生活貧苦,但可以解決溫飽,育一兒一女,徐叔說這是上天的造化。

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那幾年男人為了增加家庭收入,日子過得滋潤點,去河裡幫人採沙,有一天突遇狂風暴雨,沙船翻滾,其他的人從水裡出來安然無恙,唯獨他客死他鄉。


"

我常在深夜裡把幾十年的記憶全部打開,企圖在城市的一頭,農耕一樣開出一片鄉村的夜晚,然後安然地種植或者收割有關鄉村的情景。時間久了,我才發現,原來鄉村的很多地方都滲進了我故鄉的影子。


我在城市遙想出鄉村的夜晚,編織入夢的都是故鄉


李河新丨文

去程村買菜的路上,小路旁的麥穗金黃,鋪天蓋地。

有勞動就有收穫,窄窄的田埂路上,收割機在麥田裡突突叫著,繁忙地收割。進村的路上,隨處可見拖拉機拉著整車的麥粒,停靠在大隊部院子裡,用木叉挑著卸下來。

雖然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但他們個個樂呵呵的,笑哈哈的,誰也不言辛苦,心裡樂得開了花。

“老毛,今年的麥子好呀!”劉大爺和毛哥相互打著招呼,臉上笑得像蜜一樣甜。

空曠的水泥路上,金燦燦小麥鋪滿路面,毛哥順著風用木杴揚起小麥。從去年玉米收割完,寒露後村民們播種、施肥、打藥、除草、抗旱,不知付出多少心血,流過多少汗水。

數天之內,家家戶戶的院子裡,大隊部的院子裡,阡陌的小路上,唐大娘的屋頂上到處晒滿了麥粒。

眼見收割的情景,讓我記起孩時夏收的繁忙和疲憊。

那時是沒有收割機的,全靠著人工收割,一塊塊田地上站滿了大人、孩子、老人,大人們首先用鐮刀一蔸蔸把麥子割下,一手手放在一起,抱到一處,堆成一大堆。然後把麥子拉到麥場上,平展展地鋪開。

父親牽著牛拉著石磙一圈一圈地壓麥,麥子便在石磨下脫粒。


我在城市遙想出鄉村的夜晚,編織入夢的都是故鄉



我們小孩子有時拿著木棍,敲打著麥子,好不容易才把一小堆麥穗打完。

大人們在風裡揚麥,仔細地把碎屑的麥葉和麥粒分開,然後把麥粒攏到一起,裝進麻袋裡。

而我們也不能閒著,仍要拿著鐮刀繼續割稻子。往往一畝田,一家四五個人,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還累得精疲力盡。

如今,機械收割,村裡人只需從田裡把一袋袋麥粒搬到馬路邊,用機動車或電動車拉回家,省去了不少勞力。田野上只有收割機穿梭著忙碌,看不到農人們的繁忙了,少了夏收熱火朝天喧鬧的景象了。

程村小學的大門前,又遇見了村裡智障女人,她穿了一件紅短袖體恤,藍黑的褲子,頭髮凌亂著,見到我像見到親人一樣,嘴裡吐著並不清楚的話語,興高采烈指著學校裡面。

我突然想起,她的寶貝兒子在學校讀書呢!

村裡劉老根告訴我,她有一兒一女,女兒也有點智障,十多歲嫁到張良了,兒子濃眉大眼,體格健壯,聰明伶俐,在年級學習名列前茅。

鄉里的算命人給他占卦說,這孩子可了不得,金木水火土都佔著,長大可不是一般人物。

村裡人說傻女人的命太硬。那年從山溝裡來了個男人,三十出頭,踏實肯幹,沉默寡言,村裡人看他本分,問他想娶個媳婦嗎?

他就說了一句話“中”,於是就娶了這思維不清楚的女人。

結婚後小倆口生活貧苦,但可以解決溫飽,育一兒一女,徐叔說這是上天的造化。

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那幾年男人為了增加家庭收入,日子過得滋潤點,去河裡幫人採沙,有一天突遇狂風暴雨,沙船翻滾,其他的人從水裡出來安然無恙,唯獨他客死他鄉。


我在城市遙想出鄉村的夜晚,編織入夢的都是故鄉


梭羅說,大多數人過著一種平靜的絕望生活,他們心中的歌和他們一起埋入墳墓。就這樣一個好端端的人無聲無息地走了,智障女人到現在不知道她的男人去了哪裡?她想知道,也許不想知道。

買了麵條、青菜,騎著電動車回村,眼睛被麥浪晃得眼疼。穿過鄭萬高鐵的橋下,範店的村口,遇見了五保戶郭福。他也是去程村趕集,左手一把韭菜,右手一包小餅乾。

“老李,你也去趕會了?”聲音不大,卻聽得清楚。

“來上車吧!天熱走著累”,我招呼著。

他一條腿伸著很高,輕盈地跨過去,穩穩當當地坐在後座上。

“郭福哥,怎麼沒找媳婦?”

“老李,家裡姊妹多,過去窮得飯都吃不到嘴,還找能媳婦嗎!”平淡的話語沒有絲毫埋怨。

我們無語著,穿過了玉米地,過一段坑坑窪窪的土路,進了村,不一會到了大隊部,他把買的餅乾讓我吃,我說回去吧!

他把金黃的小餅乾放在嘴裡,很享受的樣子。原來,人生在世,真正的勇氣,就是認清生命的真相後還能依然熱愛它

鄉村的夜是靜謐的,褪去了白天的鮮活,如處子般靜籟。關上大隊部的鐵門,一天的忙碌掩映於黑暗之中,給夜色增添了些歡喜。

玉米隨風擺動,猶如夜色中的海浪,影影綽綽,似幻似真。相互間碰撞,嘩啦之聲鋪滿天地,似低吟,似淺唱,灌滿耳際。

沿著村邊的林蔭小道獨自散步,大多的鳥都睡了,或在屋簷下,大樹上,還有幾隻白鷺睡在沙河邊。也有一些鳥,喜歡在夜色裡鳴叫。悽悽的,一兩聲,或者就一聲,從村東頭抑或從村西頭飄過來。

小院裡燈光下,幾個加工被單被罩的女人在一起,就像鳥兒聚在枝頭一樣樂,嘰嘰喳喳話總是說不夠。

她們最關心的話題是誰家的男人在城裡打工,回來幾個電話,寄回多少錢。最擔心的話題是城裡的燈火輝煌,怕自己的男人學壞。

說的最歡的是二蛋家的小媳婦,聲音最大,帶著肢體語言比比劃劃的講,今年夏收時節,老公收完麥約村裡白哥閒聊,夜裡兩人喝了三瓶酒,兩家一個村南一個村北的住著,你送送我,我送送你,愣是送了一晚上,說得有聲有色,滔滔不絕,不時引起陣陣大笑。

夜風、蟲鳴、蛙鼓,組成了鄉村之夜的交響樂章。遠處傳來“汪汪”兩聲犬吠,好似一醉漢突然插進兩句醉話,讓我在詩意中驚醒。自然天籟的聲音讓我真切地體會到,有流浪在外的感覺。

入睡的人們,誰若翻一個身,就會把一片月光壓在了身下,接著又一片月光蓋了過來,把夢都蓋住了。紫陌紅塵,過客芸芸,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行程,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就是歸人。

我想,所謂歸人,就是心安;而所謂心安,就是愛有所屬,靈魂有所皈依。

想著鄉村的夜,把一棵棵大樹移栽進幻想,就像城市裡的人把鄉下的大樹移栽進公園。

我常在深夜裡把幾十年的記憶全部打開,然後熄了燈,植入一片蛙聲,讓一片月光灑進來。

我企圖在城市的一頭,農耕一樣開出一片鄉村的夜晚,然後安然地種植或者收割有關鄉村的情景。


"

我常在深夜裡把幾十年的記憶全部打開,企圖在城市的一頭,農耕一樣開出一片鄉村的夜晚,然後安然地種植或者收割有關鄉村的情景。時間久了,我才發現,原來鄉村的很多地方都滲進了我故鄉的影子。


我在城市遙想出鄉村的夜晚,編織入夢的都是故鄉


李河新丨文

去程村買菜的路上,小路旁的麥穗金黃,鋪天蓋地。

有勞動就有收穫,窄窄的田埂路上,收割機在麥田裡突突叫著,繁忙地收割。進村的路上,隨處可見拖拉機拉著整車的麥粒,停靠在大隊部院子裡,用木叉挑著卸下來。

雖然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但他們個個樂呵呵的,笑哈哈的,誰也不言辛苦,心裡樂得開了花。

“老毛,今年的麥子好呀!”劉大爺和毛哥相互打著招呼,臉上笑得像蜜一樣甜。

空曠的水泥路上,金燦燦小麥鋪滿路面,毛哥順著風用木杴揚起小麥。從去年玉米收割完,寒露後村民們播種、施肥、打藥、除草、抗旱,不知付出多少心血,流過多少汗水。

數天之內,家家戶戶的院子裡,大隊部的院子裡,阡陌的小路上,唐大娘的屋頂上到處晒滿了麥粒。

眼見收割的情景,讓我記起孩時夏收的繁忙和疲憊。

那時是沒有收割機的,全靠著人工收割,一塊塊田地上站滿了大人、孩子、老人,大人們首先用鐮刀一蔸蔸把麥子割下,一手手放在一起,抱到一處,堆成一大堆。然後把麥子拉到麥場上,平展展地鋪開。

父親牽著牛拉著石磙一圈一圈地壓麥,麥子便在石磨下脫粒。


我在城市遙想出鄉村的夜晚,編織入夢的都是故鄉



我們小孩子有時拿著木棍,敲打著麥子,好不容易才把一小堆麥穗打完。

大人們在風裡揚麥,仔細地把碎屑的麥葉和麥粒分開,然後把麥粒攏到一起,裝進麻袋裡。

而我們也不能閒著,仍要拿著鐮刀繼續割稻子。往往一畝田,一家四五個人,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還累得精疲力盡。

如今,機械收割,村裡人只需從田裡把一袋袋麥粒搬到馬路邊,用機動車或電動車拉回家,省去了不少勞力。田野上只有收割機穿梭著忙碌,看不到農人們的繁忙了,少了夏收熱火朝天喧鬧的景象了。

程村小學的大門前,又遇見了村裡智障女人,她穿了一件紅短袖體恤,藍黑的褲子,頭髮凌亂著,見到我像見到親人一樣,嘴裡吐著並不清楚的話語,興高采烈指著學校裡面。

我突然想起,她的寶貝兒子在學校讀書呢!

村裡劉老根告訴我,她有一兒一女,女兒也有點智障,十多歲嫁到張良了,兒子濃眉大眼,體格健壯,聰明伶俐,在年級學習名列前茅。

鄉里的算命人給他占卦說,這孩子可了不得,金木水火土都佔著,長大可不是一般人物。

村裡人說傻女人的命太硬。那年從山溝裡來了個男人,三十出頭,踏實肯幹,沉默寡言,村裡人看他本分,問他想娶個媳婦嗎?

他就說了一句話“中”,於是就娶了這思維不清楚的女人。

結婚後小倆口生活貧苦,但可以解決溫飽,育一兒一女,徐叔說這是上天的造化。

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那幾年男人為了增加家庭收入,日子過得滋潤點,去河裡幫人採沙,有一天突遇狂風暴雨,沙船翻滾,其他的人從水裡出來安然無恙,唯獨他客死他鄉。


我在城市遙想出鄉村的夜晚,編織入夢的都是故鄉


梭羅說,大多數人過著一種平靜的絕望生活,他們心中的歌和他們一起埋入墳墓。就這樣一個好端端的人無聲無息地走了,智障女人到現在不知道她的男人去了哪裡?她想知道,也許不想知道。

買了麵條、青菜,騎著電動車回村,眼睛被麥浪晃得眼疼。穿過鄭萬高鐵的橋下,範店的村口,遇見了五保戶郭福。他也是去程村趕集,左手一把韭菜,右手一包小餅乾。

“老李,你也去趕會了?”聲音不大,卻聽得清楚。

“來上車吧!天熱走著累”,我招呼著。

他一條腿伸著很高,輕盈地跨過去,穩穩當當地坐在後座上。

“郭福哥,怎麼沒找媳婦?”

“老李,家裡姊妹多,過去窮得飯都吃不到嘴,還找能媳婦嗎!”平淡的話語沒有絲毫埋怨。

我們無語著,穿過了玉米地,過一段坑坑窪窪的土路,進了村,不一會到了大隊部,他把買的餅乾讓我吃,我說回去吧!

他把金黃的小餅乾放在嘴裡,很享受的樣子。原來,人生在世,真正的勇氣,就是認清生命的真相後還能依然熱愛它

鄉村的夜是靜謐的,褪去了白天的鮮活,如處子般靜籟。關上大隊部的鐵門,一天的忙碌掩映於黑暗之中,給夜色增添了些歡喜。

玉米隨風擺動,猶如夜色中的海浪,影影綽綽,似幻似真。相互間碰撞,嘩啦之聲鋪滿天地,似低吟,似淺唱,灌滿耳際。

沿著村邊的林蔭小道獨自散步,大多的鳥都睡了,或在屋簷下,大樹上,還有幾隻白鷺睡在沙河邊。也有一些鳥,喜歡在夜色裡鳴叫。悽悽的,一兩聲,或者就一聲,從村東頭抑或從村西頭飄過來。

小院裡燈光下,幾個加工被單被罩的女人在一起,就像鳥兒聚在枝頭一樣樂,嘰嘰喳喳話總是說不夠。

她們最關心的話題是誰家的男人在城裡打工,回來幾個電話,寄回多少錢。最擔心的話題是城裡的燈火輝煌,怕自己的男人學壞。

說的最歡的是二蛋家的小媳婦,聲音最大,帶著肢體語言比比劃劃的講,今年夏收時節,老公收完麥約村裡白哥閒聊,夜裡兩人喝了三瓶酒,兩家一個村南一個村北的住著,你送送我,我送送你,愣是送了一晚上,說得有聲有色,滔滔不絕,不時引起陣陣大笑。

夜風、蟲鳴、蛙鼓,組成了鄉村之夜的交響樂章。遠處傳來“汪汪”兩聲犬吠,好似一醉漢突然插進兩句醉話,讓我在詩意中驚醒。自然天籟的聲音讓我真切地體會到,有流浪在外的感覺。

入睡的人們,誰若翻一個身,就會把一片月光壓在了身下,接著又一片月光蓋了過來,把夢都蓋住了。紫陌紅塵,過客芸芸,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行程,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就是歸人。

我想,所謂歸人,就是心安;而所謂心安,就是愛有所屬,靈魂有所皈依。

想著鄉村的夜,把一棵棵大樹移栽進幻想,就像城市裡的人把鄉下的大樹移栽進公園。

我常在深夜裡把幾十年的記憶全部打開,然後熄了燈,植入一片蛙聲,讓一片月光灑進來。

我企圖在城市的一頭,農耕一樣開出一片鄉村的夜晚,然後安然地種植或者收割有關鄉村的情景。


我在城市遙想出鄉村的夜晚,編織入夢的都是故鄉


時間久了,我才發現,原來鄉村的很多地方都滲進了我故鄉的影子,我只想和白叔家的杏樹,小天房後的花椒,大洲書記家的奶牛,我親手種的西紅柿、辣椒、豆角……還有留守在村莊老少爺們,一起走過寂寞的歲月,一起走過滄桑的流年,一起花開,一起花落。

抹也抹不去。甚至那種孤獨的、淒涼的蠶鳴也都變成了一種美妙的天籟,整夜、整夜的迴盪在鄉村的夜空。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李河新(筆名:月亮之上),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平頂山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現在平頂山市衛生系統工作。先後在《莽原》、《散文選刊》、《西部》等全國各類雜誌發表詩歌、散文60餘萬字,出版散文集《沙漠中的那條河》榮獲東坡文學獎。

歡 迎 投 稿

郵箱 [email protected]

豫記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