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抽穗期,打藥是高產的關鍵!

當前陝西、河南南部、安徽、江蘇等地小麥已經陸續抽穗,甚至已經揚花,山東大部分地區小麥也已經打苞,抽穗在即,抽穗期是小麥防治病蟲至關重要的一個時期,此期打藥時機很關鍵,打好這遍藥,也就保障了產量。

抽穗期主要防控赤黴病、白粉病、蚜蟲、吸漿蟲,這也是整個小麥主產區的主要病蟲害,下面我們就對它們一一起底。

1、 赤黴病

小麥抽穗期,打藥是高產的關鍵!

赤黴病是淮河流域及長江中下游小麥主產區最為嚴重的病害,該病不僅導致產量受損,還導致品種下降,赤黴毒素含量超標的麥子,國家也不允許用來磨麵粉,因其對人體會產生致癌作用,因此此病很可能導致農民沒有收益。

那赤黴病是怎麼發生的呢?小麥赤黴病的發生與流行,受氣候條件、菌源數量、品種及栽培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該病對溫度的適應範圍較廣,但對溼度的要求更高,研究表明,空氣的相對溼度在80%~100%時,孢子萌發率最高,低於72%不能萌發。

那赤黴病是怎麼侵染小麥的呢?原來在田間植物病殘體如玉米秸稈、乾枯雜草等上邊越冬的病原菌,會在第二年5月上中旬形成子囊孢子,在小麥抽穗前後子囊的形成達到高峰,子囊孢子開始成熟飛散,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飛散的子囊孢子在高溼的條件下,通過凋萎的花葯侵入小穗,也可從張開的穎花直接侵入。

所以,小麥抽穗至揚花期遇到連陰雨、連續大霧等會導致空氣溼度加大的天氣,赤黴病就容易爆發,這也是為什麼淮河流域、長江中下游地區常年赤黴病嚴重的原因——老是在抽穗揚花期降雨啊!

小麥抽穗期,打藥是高產的關鍵!

2、 白粉病

白粉病,顧名思義,葉片上長有白粉一樣的病。該病的發生與溫度和溼度關係都較大,它喜歡高溫悶熱的環境,所以種植過密,溫度偏高的地塊易得白粉病;常年乾旱的地區,或者小麥生長期多雨,溫度老是較為涼爽的地區,不太容易得這個病。而如果一場降雨過後的兩三天,又遭遇到高溫天氣,那就給這個病的發生提供便利了。

3、蚜蟲

小麥抽穗期,打藥是高產的關鍵!

蚜蟲大家就不陌生了,有地方也稱膩蟲、蜜蟲等。它是孤雌生殖,也就是說雌蟲不用進行交配就可以進行繁殖,大大縮短了繁育週期;且在小麥生長期,生殖方式為胎生,也就是剛生出來的蚜蟲就可以直接對小麥構成危害。正是基於以上的特性,蚜蟲在小麥抽穗以後呈指數級的增長,爺孫好幾代聚集到一起為害麥葉、麥穗。

4、吸漿蟲

小麥抽穗期,打藥是高產的關鍵!

吸漿蟲主要發生在黃河、淮河流域的冬小麥主產區,一年或多年發生一代。越冬幼蟲一般在小麥拔節期破繭而出,當小麥開始孕穗時,破繭而出的幼蟲跑到土壤表層化蛹,大概在4月中下旬,吸漿蟲常發地區,如果此期地表撒施辛硫磷毒土或毒砂,將會大大減少吸漿蟲數量。

當小麥開始抽穗後,土壤表層的蛹開始羽化為成蟲,成蟲當天即可交尾,並在穗上產卵,產卵期非常集中,僅僅只有2-3天。這個階段所產的卵多為有效卵,是造成小麥受害減產的主要蟲源。因此,抽穗期噴施內吸性的殺蟲劑,是防治吸漿蟲的關鍵時期。而小麥揚花以後,雖然還有成蟲陸續羽化,一般不能在已揚花的麥穗上產卵,故大多屬無效卵。

那麼問題來了,此期選用什麼藥劑?

針對赤黴病:可選用戊唑醇·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高發地區再復配氰烯菌酯或咪鮮胺等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延緩抗藥性,提高防效。

針對白粉病:常規地區使用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即可防控。

針對蚜蟲、吸漿蟲:建議選擇烯啶蟲胺·吡蚜酮、噻蟲嗪這一類內吸性較強,持藥期長的成分;並復配高效氯氟氰菊酯或聯苯菊酯使用,兼防麥葉蜂。

最後,在噴施這些藥劑時,再加入磷酸二氫鉀,提高葉片抗逆性,促進揚花和灌漿。所以在此期用藥,從綜合防治,預防為主的角度考慮,建議使用以下用藥方案:

① 普通地區:高氯·噻蟲嗪+戊唑·吡唑酯/苯甲·嘧菌酯+磷酸二氫鉀

② 赤黴病高發區:高氯·噻蟲嗪+戊唑·吡唑酯/苯甲·嘧菌酯+氰烯菌酯/咪鮮胺+磷酸二氫鉀

這些藥在什麼節點噴施比較合適?

正常天氣情況(抽穗期連續晴朗天氣,無降雨)下, 可在全田抽穗達到70%時噴施;如果當前抽穗不足70%,但預報未來3-5天會有降雨的情況下,最好在雨前噴施,雨後再噴施一遍防治赤黴病、白粉病的殺菌劑。

因小麥揚花以上午9-11點為主,為防止溼度過大對花粉的影響,噴藥時間可選擇下午4-6點噴施。以藥液能覆蓋麥穗、中上部莖稈、葉片為宜,使用揹負式噴霧器噴施,畝用水量不低於40斤。

還有,一定要注意農藥的購買問題,千萬別被假冒偽劣產品矇騙,造成巨大損失。所以在這裡,誠心給種植戶和農資商推薦正規的搶農資網商城。

1,價格實惠,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2,保證質量,讓農民朋友用著放心。

3,不用外跑,網上訂單直接送到家。

點擊這裡app下載,耐心等待5秒鐘,馬上免費下載商城,讓您以後省時、省力又省心。

小麥抽穗期,打藥是高產的關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