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

不要被名字所欺騙,《小歡喜》裡的淚點一點兒也不比《小別離》少。劉靜得了癌症,患上抑鬱症的喬英子跳海,童文潔面臨生不生二胎的困惑……在走向全劇終之前,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一地雞毛。伴隨《小歡喜》口碑一路走高,由劇引發的各類話題也登上了社交網絡熱搜榜。這當中有些話題的發酵在人意料之中,比如宋倩情緒失控打喬英子,有些卻是在總製片人徐曉鷗意料之外的,比如,“黃磊再現成年人崩潰”的視頻上了抖音熱搜。

《小歡喜》2018年9月開拍,拍到10月底的時候,金庸去世了,擔任總編劇的黃磊為此專門加了一場戲。那場戲裡,方圓和好友喬衛東相約喝酒消愁,酒館的電視上放起《笑傲江湖》,方圓一看新聞,金庸離世。回家之後,喝得醉醺醺的方圓對妻子童文潔哭訴,“今天金庸去世了,我特別難受,我曾經想我再不濟也能當一個令狐沖……我怎麼現在成了嶽不群了呢我”。

“金庸是陪伴黃磊老師那一代男性長大的標誌,金庸去世那一天,他會猛然覺得自己的青春結束了,黃老師說一定要把這個感觸放進戲裡面。”總製片人徐曉鷗告訴界面文娛,那場戲引發了她身邊很多中年男性的共鳴,徐曉鷗覺得,男兒有淚不輕彈是東方男性的價值觀,但黃磊真實地把這種困境講出來,那一筆因而非常動人。


"

不要被名字所欺騙,《小歡喜》裡的淚點一點兒也不比《小別離》少。劉靜得了癌症,患上抑鬱症的喬英子跳海,童文潔面臨生不生二胎的困惑……在走向全劇終之前,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一地雞毛。伴隨《小歡喜》口碑一路走高,由劇引發的各類話題也登上了社交網絡熱搜榜。這當中有些話題的發酵在人意料之中,比如宋倩情緒失控打喬英子,有些卻是在總製片人徐曉鷗意料之外的,比如,“黃磊再現成年人崩潰”的視頻上了抖音熱搜。

《小歡喜》2018年9月開拍,拍到10月底的時候,金庸去世了,擔任總編劇的黃磊為此專門加了一場戲。那場戲裡,方圓和好友喬衛東相約喝酒消愁,酒館的電視上放起《笑傲江湖》,方圓一看新聞,金庸離世。回家之後,喝得醉醺醺的方圓對妻子童文潔哭訴,“今天金庸去世了,我特別難受,我曾經想我再不濟也能當一個令狐沖……我怎麼現在成了嶽不群了呢我”。

“金庸是陪伴黃磊老師那一代男性長大的標誌,金庸去世那一天,他會猛然覺得自己的青春結束了,黃老師說一定要把這個感觸放進戲裡面。”總製片人徐曉鷗告訴界面文娛,那場戲引發了她身邊很多中年男性的共鳴,徐曉鷗覺得,男兒有淚不輕彈是東方男性的價值觀,但黃磊真實地把這種困境講出來,那一筆因而非常動人。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很多生活細節都來自於黃磊。前作《小別離》是根據魯引弓的小說改編的,《小歡喜》則是命題作文,他們希望魯引弓寫一個關於高考的故事,在做了幾個月採訪後,魯引弓選取了幾個典型家庭,最後串成了高考樓裡幾個家庭間的故事。小說只有十幾萬字,提供了基本的人物設定和故事結構,大量的生活細節和一些人物線的設定來源於黃磊。比如,電視劇保留了原著中的官員家庭和強勢母親的家庭,但對方圓和童文潔這組主線家庭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小說裡,這原本是個將要離婚的家庭,劇中改為一個溫暖的普通家庭,同時按照黃磊和海清的設定豐富了人物性格。

劇中,編劇借宋倩之口說出了,“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在徐曉鷗看來,《小歡喜》的核心就是探討怎麼做父母和怎麼做孩子。“我們人生中都會經歷這兩個身份,而高考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父母對孩子的撫養責任基本在這一刻結束了,他們其實是向社會交出一個社會人。”

作為檸萌影業教育系列的第二部,《小別離》的成功讓《小歡喜》從一開始就站在了高點之上,而《小歡喜》最大的挑戰也是突破《小別離》的高度。拍《小別離》的時候,教育還是一個創新題材,主創團隊對市場還沒那麼有把握,所以借用了很多柺杖,比如說中年危機的問題,但當《小別離》拍完以後,市場的反饋顯示大家並不需要這些柺杖,觀眾更聚焦的是教育,是親子關係,所以他們在《小歡喜》裡把這些柺杖全部去掉了——沒有夫妻矛盾,沒有婆媳矛盾,中年危機當然有,但僅僅是指職業上的危機,並沒有過多渲染。

在徐曉鷗眼中,《小歡喜》代表了他們對當下社會的洞察——再過五年,做高考題材可能就不是這樣的了。《小歡喜》中面臨高考的這些孩子身上呈現了一種時代風貌,喬英子的夢想是考上南大天文系,方一凡熱愛唱歌跳舞,季楊楊想做韓寒那樣的賽車手,他們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父母卻未必能一開始就理解孩子。

“這一代父母是靠知識改變命運的父母,但孩子卻不完全是了,這個問題可能在這十年會特別集中。”徐曉鷗告訴界面文娛。

"

不要被名字所欺騙,《小歡喜》裡的淚點一點兒也不比《小別離》少。劉靜得了癌症,患上抑鬱症的喬英子跳海,童文潔面臨生不生二胎的困惑……在走向全劇終之前,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一地雞毛。伴隨《小歡喜》口碑一路走高,由劇引發的各類話題也登上了社交網絡熱搜榜。這當中有些話題的發酵在人意料之中,比如宋倩情緒失控打喬英子,有些卻是在總製片人徐曉鷗意料之外的,比如,“黃磊再現成年人崩潰”的視頻上了抖音熱搜。

《小歡喜》2018年9月開拍,拍到10月底的時候,金庸去世了,擔任總編劇的黃磊為此專門加了一場戲。那場戲裡,方圓和好友喬衛東相約喝酒消愁,酒館的電視上放起《笑傲江湖》,方圓一看新聞,金庸離世。回家之後,喝得醉醺醺的方圓對妻子童文潔哭訴,“今天金庸去世了,我特別難受,我曾經想我再不濟也能當一個令狐沖……我怎麼現在成了嶽不群了呢我”。

“金庸是陪伴黃磊老師那一代男性長大的標誌,金庸去世那一天,他會猛然覺得自己的青春結束了,黃老師說一定要把這個感觸放進戲裡面。”總製片人徐曉鷗告訴界面文娛,那場戲引發了她身邊很多中年男性的共鳴,徐曉鷗覺得,男兒有淚不輕彈是東方男性的價值觀,但黃磊真實地把這種困境講出來,那一筆因而非常動人。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很多生活細節都來自於黃磊。前作《小別離》是根據魯引弓的小說改編的,《小歡喜》則是命題作文,他們希望魯引弓寫一個關於高考的故事,在做了幾個月採訪後,魯引弓選取了幾個典型家庭,最後串成了高考樓裡幾個家庭間的故事。小說只有十幾萬字,提供了基本的人物設定和故事結構,大量的生活細節和一些人物線的設定來源於黃磊。比如,電視劇保留了原著中的官員家庭和強勢母親的家庭,但對方圓和童文潔這組主線家庭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小說裡,這原本是個將要離婚的家庭,劇中改為一個溫暖的普通家庭,同時按照黃磊和海清的設定豐富了人物性格。

劇中,編劇借宋倩之口說出了,“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在徐曉鷗看來,《小歡喜》的核心就是探討怎麼做父母和怎麼做孩子。“我們人生中都會經歷這兩個身份,而高考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父母對孩子的撫養責任基本在這一刻結束了,他們其實是向社會交出一個社會人。”

作為檸萌影業教育系列的第二部,《小別離》的成功讓《小歡喜》從一開始就站在了高點之上,而《小歡喜》最大的挑戰也是突破《小別離》的高度。拍《小別離》的時候,教育還是一個創新題材,主創團隊對市場還沒那麼有把握,所以借用了很多柺杖,比如說中年危機的問題,但當《小別離》拍完以後,市場的反饋顯示大家並不需要這些柺杖,觀眾更聚焦的是教育,是親子關係,所以他們在《小歡喜》裡把這些柺杖全部去掉了——沒有夫妻矛盾,沒有婆媳矛盾,中年危機當然有,但僅僅是指職業上的危機,並沒有過多渲染。

在徐曉鷗眼中,《小歡喜》代表了他們對當下社會的洞察——再過五年,做高考題材可能就不是這樣的了。《小歡喜》中面臨高考的這些孩子身上呈現了一種時代風貌,喬英子的夢想是考上南大天文系,方一凡熱愛唱歌跳舞,季楊楊想做韓寒那樣的賽車手,他們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父母卻未必能一開始就理解孩子。

“這一代父母是靠知識改變命運的父母,但孩子卻不完全是了,這個問題可能在這十年會特別集中。”徐曉鷗告訴界面文娛。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小歡喜》總製片人徐曉鷗

文娛對話徐曉鷗

用了特別好的三個女演員,她們撐起了一片天

文娛:《小歡喜》在原生家庭這個話題上想要傳遞的觀點是什麼?

徐曉鷗:我覺得原生家庭這兩年被講得太多了,其實我們沒有講原生家庭這個點,而是說什麼樣的家就會出什麼樣的孩子,家庭的氛圍,父母的性格,父母的知識、體系、邏輯,都凝聚在這裡面。觀眾會說,方圓這樣的家就會長出像方一凡這樣的孩子,觀眾會比較認同的是我相信這樣的孩子長在這樣的家庭,這是講這個故事的一個基礎。但其實在高三這一年,更多的父母和孩子還在互相矯正。孩子在成長,父母也在成長,你會看到你18年養下來這個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其實當中一定會有你的問題。

文娛:這種“矯正”在劇裡面會有怎麼樣的體現?

徐曉鷗:比如說季區長家,爸爸的性格其實非常明顯映射在孩子身上,你要修正孩子的性格,就要修正自己的性格,這就是互相的矯正。陶虹和喬英子就更明顯了,為什麼孩子一步一步會走向極端的性格,它當然反射過來是說你母親的性格上是有缺陷的。

文娛:你怎麼看劇中這三組家庭的代表性?有些聲音會說《小歡喜》反映的是中產階級的現實主義。

徐曉鷗:我覺得這就要看創作者的初心,看你想表達的東西,在《小歡喜》裡面,我們沒有想討論階層,這本來就不在我們表達的立意裡面,我們更想討論親子關係。其實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還是中產階級,親子關係是萬變不離其宗的。這部劇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觀眾的討論和認可,是因為無論是不是中產,他的母親都會像童文潔,會像宋倩,劉靜這樣的媽媽都是不可多得的。

文娛:大家現在會覺得教育領域最大的問題是寒門難出貴子。

徐曉鷗:那是另外一個話題。教育的話題太多了,一部劇是不可能涵蓋所有話題的,比如說寒門難出貴子,比如說權力會不會影響高考的公平,地域有沒有高考的公平……我覺得這不是一部戲能夠涵蓋的。當然《小歡喜》裡有我們對高考政策宏觀的認識,認可高考的公平性是這個劇的基礎。不管是不是寒門,寒門依然在出貴子,只是可能會在比例上進行一些調整,包括林磊兒也是一個窮孩子,但他是一個勤奮聰明的窮孩子。但是我們的著眼點不在這個上面,這當然會有我們在表達上的選擇。

文娛:這三組家庭裡面最難刻畫的是哪一組?

徐曉鷗:其實是黃磊和海清,因為這一組家庭沒有大的事故,代表著中國千千萬萬和諧普通的家庭,我們生活的家庭都還是挺好的,特別到高三這一年,父母也不當著你的面吵架,儘量給你理解。他們也焦慮,但在這個平和溫馨的家庭氛圍裡面,矛盾是非常微小的,比如小孩就是皮,他成績就是上上下下,也沒什麼大事,也不鬧自殺。這恰恰是我們生活的常態,生活常態是最難描摹的,要讓觀眾覺得你真,而且覺得你能夠給他們提供一些思考的邏輯和方法,我覺得這其實很難的,裡面有生活智慧。

文娛:黃磊和海清他們也是從上一部一直延續到這一部,你在和他們合作過程中會覺得他們的狀態有所變化嗎?這些變化是不是會影響到對角色的表達?

徐曉鷗:我覺得他們也成長了,他們跟三年前也不一樣了,大家現在看著戲就會有點感覺,比如說方圓,他雖然也講道理,但他講的道理已經很少了,他不像在《小別離》裡面那麼機智,或者說偏精英,他在《小歡喜》裡是一個失業的爸爸,是一個沒有成就的爸爸,甚至是一個慫的爸爸,我覺得他更入世了,更像我們身邊的人了,他雖然能說出一些你說不出的道理,但是他並沒有比大家高多少,他是一個紮在泥土裡的人物。童文潔因為這一次養兒子了,兒子跟母親之間和女兒跟母親之間那種互動方式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她對兒子的妥協、寵愛、不理解,都有性別上的差異,這裡面我覺得海清老師有非常大的變化。

"

不要被名字所欺騙,《小歡喜》裡的淚點一點兒也不比《小別離》少。劉靜得了癌症,患上抑鬱症的喬英子跳海,童文潔面臨生不生二胎的困惑……在走向全劇終之前,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一地雞毛。伴隨《小歡喜》口碑一路走高,由劇引發的各類話題也登上了社交網絡熱搜榜。這當中有些話題的發酵在人意料之中,比如宋倩情緒失控打喬英子,有些卻是在總製片人徐曉鷗意料之外的,比如,“黃磊再現成年人崩潰”的視頻上了抖音熱搜。

《小歡喜》2018年9月開拍,拍到10月底的時候,金庸去世了,擔任總編劇的黃磊為此專門加了一場戲。那場戲裡,方圓和好友喬衛東相約喝酒消愁,酒館的電視上放起《笑傲江湖》,方圓一看新聞,金庸離世。回家之後,喝得醉醺醺的方圓對妻子童文潔哭訴,“今天金庸去世了,我特別難受,我曾經想我再不濟也能當一個令狐沖……我怎麼現在成了嶽不群了呢我”。

“金庸是陪伴黃磊老師那一代男性長大的標誌,金庸去世那一天,他會猛然覺得自己的青春結束了,黃老師說一定要把這個感觸放進戲裡面。”總製片人徐曉鷗告訴界面文娛,那場戲引發了她身邊很多中年男性的共鳴,徐曉鷗覺得,男兒有淚不輕彈是東方男性的價值觀,但黃磊真實地把這種困境講出來,那一筆因而非常動人。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很多生活細節都來自於黃磊。前作《小別離》是根據魯引弓的小說改編的,《小歡喜》則是命題作文,他們希望魯引弓寫一個關於高考的故事,在做了幾個月採訪後,魯引弓選取了幾個典型家庭,最後串成了高考樓裡幾個家庭間的故事。小說只有十幾萬字,提供了基本的人物設定和故事結構,大量的生活細節和一些人物線的設定來源於黃磊。比如,電視劇保留了原著中的官員家庭和強勢母親的家庭,但對方圓和童文潔這組主線家庭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小說裡,這原本是個將要離婚的家庭,劇中改為一個溫暖的普通家庭,同時按照黃磊和海清的設定豐富了人物性格。

劇中,編劇借宋倩之口說出了,“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在徐曉鷗看來,《小歡喜》的核心就是探討怎麼做父母和怎麼做孩子。“我們人生中都會經歷這兩個身份,而高考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父母對孩子的撫養責任基本在這一刻結束了,他們其實是向社會交出一個社會人。”

作為檸萌影業教育系列的第二部,《小別離》的成功讓《小歡喜》從一開始就站在了高點之上,而《小歡喜》最大的挑戰也是突破《小別離》的高度。拍《小別離》的時候,教育還是一個創新題材,主創團隊對市場還沒那麼有把握,所以借用了很多柺杖,比如說中年危機的問題,但當《小別離》拍完以後,市場的反饋顯示大家並不需要這些柺杖,觀眾更聚焦的是教育,是親子關係,所以他們在《小歡喜》裡把這些柺杖全部去掉了——沒有夫妻矛盾,沒有婆媳矛盾,中年危機當然有,但僅僅是指職業上的危機,並沒有過多渲染。

在徐曉鷗眼中,《小歡喜》代表了他們對當下社會的洞察——再過五年,做高考題材可能就不是這樣的了。《小歡喜》中面臨高考的這些孩子身上呈現了一種時代風貌,喬英子的夢想是考上南大天文系,方一凡熱愛唱歌跳舞,季楊楊想做韓寒那樣的賽車手,他們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父母卻未必能一開始就理解孩子。

“這一代父母是靠知識改變命運的父母,但孩子卻不完全是了,這個問題可能在這十年會特別集中。”徐曉鷗告訴界面文娛。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小歡喜》總製片人徐曉鷗

文娛對話徐曉鷗

用了特別好的三個女演員,她們撐起了一片天

文娛:《小歡喜》在原生家庭這個話題上想要傳遞的觀點是什麼?

徐曉鷗:我覺得原生家庭這兩年被講得太多了,其實我們沒有講原生家庭這個點,而是說什麼樣的家就會出什麼樣的孩子,家庭的氛圍,父母的性格,父母的知識、體系、邏輯,都凝聚在這裡面。觀眾會說,方圓這樣的家就會長出像方一凡這樣的孩子,觀眾會比較認同的是我相信這樣的孩子長在這樣的家庭,這是講這個故事的一個基礎。但其實在高三這一年,更多的父母和孩子還在互相矯正。孩子在成長,父母也在成長,你會看到你18年養下來這個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其實當中一定會有你的問題。

文娛:這種“矯正”在劇裡面會有怎麼樣的體現?

徐曉鷗:比如說季區長家,爸爸的性格其實非常明顯映射在孩子身上,你要修正孩子的性格,就要修正自己的性格,這就是互相的矯正。陶虹和喬英子就更明顯了,為什麼孩子一步一步會走向極端的性格,它當然反射過來是說你母親的性格上是有缺陷的。

文娛:你怎麼看劇中這三組家庭的代表性?有些聲音會說《小歡喜》反映的是中產階級的現實主義。

徐曉鷗:我覺得這就要看創作者的初心,看你想表達的東西,在《小歡喜》裡面,我們沒有想討論階層,這本來就不在我們表達的立意裡面,我們更想討論親子關係。其實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還是中產階級,親子關係是萬變不離其宗的。這部劇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觀眾的討論和認可,是因為無論是不是中產,他的母親都會像童文潔,會像宋倩,劉靜這樣的媽媽都是不可多得的。

文娛:大家現在會覺得教育領域最大的問題是寒門難出貴子。

徐曉鷗:那是另外一個話題。教育的話題太多了,一部劇是不可能涵蓋所有話題的,比如說寒門難出貴子,比如說權力會不會影響高考的公平,地域有沒有高考的公平……我覺得這不是一部戲能夠涵蓋的。當然《小歡喜》裡有我們對高考政策宏觀的認識,認可高考的公平性是這個劇的基礎。不管是不是寒門,寒門依然在出貴子,只是可能會在比例上進行一些調整,包括林磊兒也是一個窮孩子,但他是一個勤奮聰明的窮孩子。但是我們的著眼點不在這個上面,這當然會有我們在表達上的選擇。

文娛:這三組家庭裡面最難刻畫的是哪一組?

徐曉鷗:其實是黃磊和海清,因為這一組家庭沒有大的事故,代表著中國千千萬萬和諧普通的家庭,我們生活的家庭都還是挺好的,特別到高三這一年,父母也不當著你的面吵架,儘量給你理解。他們也焦慮,但在這個平和溫馨的家庭氛圍裡面,矛盾是非常微小的,比如小孩就是皮,他成績就是上上下下,也沒什麼大事,也不鬧自殺。這恰恰是我們生活的常態,生活常態是最難描摹的,要讓觀眾覺得你真,而且覺得你能夠給他們提供一些思考的邏輯和方法,我覺得這其實很難的,裡面有生活智慧。

文娛:黃磊和海清他們也是從上一部一直延續到這一部,你在和他們合作過程中會覺得他們的狀態有所變化嗎?這些變化是不是會影響到對角色的表達?

徐曉鷗:我覺得他們也成長了,他們跟三年前也不一樣了,大家現在看著戲就會有點感覺,比如說方圓,他雖然也講道理,但他講的道理已經很少了,他不像在《小別離》裡面那麼機智,或者說偏精英,他在《小歡喜》裡是一個失業的爸爸,是一個沒有成就的爸爸,甚至是一個慫的爸爸,我覺得他更入世了,更像我們身邊的人了,他雖然能說出一些你說不出的道理,但是他並沒有比大家高多少,他是一個紮在泥土裡的人物。童文潔因為這一次養兒子了,兒子跟母親之間和女兒跟母親之間那種互動方式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她對兒子的妥協、寵愛、不理解,都有性別上的差異,這裡面我覺得海清老師有非常大的變化。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方圓、童文潔一家

文娛:我看這個劇除了講教育,還呈現了方圓他們一家的職業上的困境。

徐曉鷗:有的,但這些不是這個戲的重點。這些母親都是有工作的,她們都有自己的職業困境,你說劉靜沒有困境?她也有吧,她跟著她老公突然就到天文館上班了,你說這是不是她的困境,也是,只是我們不著重展開講,當然童文潔會多幾筆她在職業上的困境,但這個不是我們在這戲裡面想著重去描述的一些東西,只是需要讓這些人物更真實。

文娛:金庸那段特別動人,這是黃磊即興發揮的嗎?

徐曉鷗:是,因為金庸是陪伴黃磊老師那一代男性長大的標誌,當他去世那一天,猛然覺得我的青春居然結束了。他說我一定要把這個感觸放進戲裡面,就找了一段說可以放在這一段裡面,最後拍的非常動人。這是個很小的戲點,其實對劇情也沒有推動。我自己非常喜歡,因為在這戲裡有非常多人生的況味,包括上熱搜的劉靜和喬英子星辰大海那場戲,其實這條線對整個劇情也沒有任何推動,劉靜和喬英子並沒有因為彼此的寬慰而改變什麼,他們都是外掛在這個戲的戲劇矛盾外的,但是觀眾會覺得很溫暖。這是一種對人物的愛,就像黃老師說的,我們希望在創作當中,我們愛這個人物,給他們提供一個最有愛、最寬容的路徑,去達到那個愛,所以他才會外掛了忘年之交的這一筆。我覺得觀眾很棒,觀眾get到了這個點,那一天這個點會在網上會爆,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因為我覺得這個東西完全就是淡淡的一筆。

文娛:沒有那麼強的戲劇衝突。

徐曉鷗:對呀,也沒有幫他們墊說一定要衝到流淚什麼,就是輕輕的一個擁抱而已,但是居然這個點很多人就說被暖到爆。我覺得這也體現了對女性的一種期待,我們希望母親的心裡有星辰大海,但是我們這一代的母親很少有人會做到這個點,或者說我們試圖去做到但我們依然做不到,所以詠梅代表了一種非常理想化的母親形象。詠梅老師超棒的演技讓觀眾相信這在她的身上是成立的,而不是演了一個概念化的、完全是天外飛仙的人物。

文娛:演員確定的過程順利嗎?

徐曉鷗:比較難的點在於,陶虹老師和詠梅老師都是很久不演電視劇了,要說服他們跨出這一步可能能需要一點時間、精力,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特別難的,他們真是給這個劇帶來華彩。我們在做人設和劇本的時候,他們都是我們的第一人選。我們和導演汪俊、黃磊老師一起去跟他們講人物,講劇本,過程還是比較順利,因為我們有這樣一個好的班底、創作的氛圍,包括《小別離》的成功也會給人以信心。像我們這個戲因為用了特別好的三個女演員,我覺得她們撐起了一片天,真的,這三個母親演得太好了。

"

不要被名字所欺騙,《小歡喜》裡的淚點一點兒也不比《小別離》少。劉靜得了癌症,患上抑鬱症的喬英子跳海,童文潔面臨生不生二胎的困惑……在走向全劇終之前,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一地雞毛。伴隨《小歡喜》口碑一路走高,由劇引發的各類話題也登上了社交網絡熱搜榜。這當中有些話題的發酵在人意料之中,比如宋倩情緒失控打喬英子,有些卻是在總製片人徐曉鷗意料之外的,比如,“黃磊再現成年人崩潰”的視頻上了抖音熱搜。

《小歡喜》2018年9月開拍,拍到10月底的時候,金庸去世了,擔任總編劇的黃磊為此專門加了一場戲。那場戲裡,方圓和好友喬衛東相約喝酒消愁,酒館的電視上放起《笑傲江湖》,方圓一看新聞,金庸離世。回家之後,喝得醉醺醺的方圓對妻子童文潔哭訴,“今天金庸去世了,我特別難受,我曾經想我再不濟也能當一個令狐沖……我怎麼現在成了嶽不群了呢我”。

“金庸是陪伴黃磊老師那一代男性長大的標誌,金庸去世那一天,他會猛然覺得自己的青春結束了,黃老師說一定要把這個感觸放進戲裡面。”總製片人徐曉鷗告訴界面文娛,那場戲引發了她身邊很多中年男性的共鳴,徐曉鷗覺得,男兒有淚不輕彈是東方男性的價值觀,但黃磊真實地把這種困境講出來,那一筆因而非常動人。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很多生活細節都來自於黃磊。前作《小別離》是根據魯引弓的小說改編的,《小歡喜》則是命題作文,他們希望魯引弓寫一個關於高考的故事,在做了幾個月採訪後,魯引弓選取了幾個典型家庭,最後串成了高考樓裡幾個家庭間的故事。小說只有十幾萬字,提供了基本的人物設定和故事結構,大量的生活細節和一些人物線的設定來源於黃磊。比如,電視劇保留了原著中的官員家庭和強勢母親的家庭,但對方圓和童文潔這組主線家庭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小說裡,這原本是個將要離婚的家庭,劇中改為一個溫暖的普通家庭,同時按照黃磊和海清的設定豐富了人物性格。

劇中,編劇借宋倩之口說出了,“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在徐曉鷗看來,《小歡喜》的核心就是探討怎麼做父母和怎麼做孩子。“我們人生中都會經歷這兩個身份,而高考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父母對孩子的撫養責任基本在這一刻結束了,他們其實是向社會交出一個社會人。”

作為檸萌影業教育系列的第二部,《小別離》的成功讓《小歡喜》從一開始就站在了高點之上,而《小歡喜》最大的挑戰也是突破《小別離》的高度。拍《小別離》的時候,教育還是一個創新題材,主創團隊對市場還沒那麼有把握,所以借用了很多柺杖,比如說中年危機的問題,但當《小別離》拍完以後,市場的反饋顯示大家並不需要這些柺杖,觀眾更聚焦的是教育,是親子關係,所以他們在《小歡喜》裡把這些柺杖全部去掉了——沒有夫妻矛盾,沒有婆媳矛盾,中年危機當然有,但僅僅是指職業上的危機,並沒有過多渲染。

在徐曉鷗眼中,《小歡喜》代表了他們對當下社會的洞察——再過五年,做高考題材可能就不是這樣的了。《小歡喜》中面臨高考的這些孩子身上呈現了一種時代風貌,喬英子的夢想是考上南大天文系,方一凡熱愛唱歌跳舞,季楊楊想做韓寒那樣的賽車手,他們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父母卻未必能一開始就理解孩子。

“這一代父母是靠知識改變命運的父母,但孩子卻不完全是了,這個問題可能在這十年會特別集中。”徐曉鷗告訴界面文娛。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小歡喜》總製片人徐曉鷗

文娛對話徐曉鷗

用了特別好的三個女演員,她們撐起了一片天

文娛:《小歡喜》在原生家庭這個話題上想要傳遞的觀點是什麼?

徐曉鷗:我覺得原生家庭這兩年被講得太多了,其實我們沒有講原生家庭這個點,而是說什麼樣的家就會出什麼樣的孩子,家庭的氛圍,父母的性格,父母的知識、體系、邏輯,都凝聚在這裡面。觀眾會說,方圓這樣的家就會長出像方一凡這樣的孩子,觀眾會比較認同的是我相信這樣的孩子長在這樣的家庭,這是講這個故事的一個基礎。但其實在高三這一年,更多的父母和孩子還在互相矯正。孩子在成長,父母也在成長,你會看到你18年養下來這個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其實當中一定會有你的問題。

文娛:這種“矯正”在劇裡面會有怎麼樣的體現?

徐曉鷗:比如說季區長家,爸爸的性格其實非常明顯映射在孩子身上,你要修正孩子的性格,就要修正自己的性格,這就是互相的矯正。陶虹和喬英子就更明顯了,為什麼孩子一步一步會走向極端的性格,它當然反射過來是說你母親的性格上是有缺陷的。

文娛:你怎麼看劇中這三組家庭的代表性?有些聲音會說《小歡喜》反映的是中產階級的現實主義。

徐曉鷗:我覺得這就要看創作者的初心,看你想表達的東西,在《小歡喜》裡面,我們沒有想討論階層,這本來就不在我們表達的立意裡面,我們更想討論親子關係。其實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還是中產階級,親子關係是萬變不離其宗的。這部劇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觀眾的討論和認可,是因為無論是不是中產,他的母親都會像童文潔,會像宋倩,劉靜這樣的媽媽都是不可多得的。

文娛:大家現在會覺得教育領域最大的問題是寒門難出貴子。

徐曉鷗:那是另外一個話題。教育的話題太多了,一部劇是不可能涵蓋所有話題的,比如說寒門難出貴子,比如說權力會不會影響高考的公平,地域有沒有高考的公平……我覺得這不是一部戲能夠涵蓋的。當然《小歡喜》裡有我們對高考政策宏觀的認識,認可高考的公平性是這個劇的基礎。不管是不是寒門,寒門依然在出貴子,只是可能會在比例上進行一些調整,包括林磊兒也是一個窮孩子,但他是一個勤奮聰明的窮孩子。但是我們的著眼點不在這個上面,這當然會有我們在表達上的選擇。

文娛:這三組家庭裡面最難刻畫的是哪一組?

徐曉鷗:其實是黃磊和海清,因為這一組家庭沒有大的事故,代表著中國千千萬萬和諧普通的家庭,我們生活的家庭都還是挺好的,特別到高三這一年,父母也不當著你的面吵架,儘量給你理解。他們也焦慮,但在這個平和溫馨的家庭氛圍裡面,矛盾是非常微小的,比如小孩就是皮,他成績就是上上下下,也沒什麼大事,也不鬧自殺。這恰恰是我們生活的常態,生活常態是最難描摹的,要讓觀眾覺得你真,而且覺得你能夠給他們提供一些思考的邏輯和方法,我覺得這其實很難的,裡面有生活智慧。

文娛:黃磊和海清他們也是從上一部一直延續到這一部,你在和他們合作過程中會覺得他們的狀態有所變化嗎?這些變化是不是會影響到對角色的表達?

徐曉鷗:我覺得他們也成長了,他們跟三年前也不一樣了,大家現在看著戲就會有點感覺,比如說方圓,他雖然也講道理,但他講的道理已經很少了,他不像在《小別離》裡面那麼機智,或者說偏精英,他在《小歡喜》裡是一個失業的爸爸,是一個沒有成就的爸爸,甚至是一個慫的爸爸,我覺得他更入世了,更像我們身邊的人了,他雖然能說出一些你說不出的道理,但是他並沒有比大家高多少,他是一個紮在泥土裡的人物。童文潔因為這一次養兒子了,兒子跟母親之間和女兒跟母親之間那種互動方式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她對兒子的妥協、寵愛、不理解,都有性別上的差異,這裡面我覺得海清老師有非常大的變化。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方圓、童文潔一家

文娛:我看這個劇除了講教育,還呈現了方圓他們一家的職業上的困境。

徐曉鷗:有的,但這些不是這個戲的重點。這些母親都是有工作的,她們都有自己的職業困境,你說劉靜沒有困境?她也有吧,她跟著她老公突然就到天文館上班了,你說這是不是她的困境,也是,只是我們不著重展開講,當然童文潔會多幾筆她在職業上的困境,但這個不是我們在這戲裡面想著重去描述的一些東西,只是需要讓這些人物更真實。

文娛:金庸那段特別動人,這是黃磊即興發揮的嗎?

徐曉鷗:是,因為金庸是陪伴黃磊老師那一代男性長大的標誌,當他去世那一天,猛然覺得我的青春居然結束了。他說我一定要把這個感觸放進戲裡面,就找了一段說可以放在這一段裡面,最後拍的非常動人。這是個很小的戲點,其實對劇情也沒有推動。我自己非常喜歡,因為在這戲裡有非常多人生的況味,包括上熱搜的劉靜和喬英子星辰大海那場戲,其實這條線對整個劇情也沒有任何推動,劉靜和喬英子並沒有因為彼此的寬慰而改變什麼,他們都是外掛在這個戲的戲劇矛盾外的,但是觀眾會覺得很溫暖。這是一種對人物的愛,就像黃老師說的,我們希望在創作當中,我們愛這個人物,給他們提供一個最有愛、最寬容的路徑,去達到那個愛,所以他才會外掛了忘年之交的這一筆。我覺得觀眾很棒,觀眾get到了這個點,那一天這個點會在網上會爆,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因為我覺得這個東西完全就是淡淡的一筆。

文娛:沒有那麼強的戲劇衝突。

徐曉鷗:對呀,也沒有幫他們墊說一定要衝到流淚什麼,就是輕輕的一個擁抱而已,但是居然這個點很多人就說被暖到爆。我覺得這也體現了對女性的一種期待,我們希望母親的心裡有星辰大海,但是我們這一代的母親很少有人會做到這個點,或者說我們試圖去做到但我們依然做不到,所以詠梅代表了一種非常理想化的母親形象。詠梅老師超棒的演技讓觀眾相信這在她的身上是成立的,而不是演了一個概念化的、完全是天外飛仙的人物。

文娛:演員確定的過程順利嗎?

徐曉鷗:比較難的點在於,陶虹老師和詠梅老師都是很久不演電視劇了,要說服他們跨出這一步可能能需要一點時間、精力,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特別難的,他們真是給這個劇帶來華彩。我們在做人設和劇本的時候,他們都是我們的第一人選。我們和導演汪俊、黃磊老師一起去跟他們講人物,講劇本,過程還是比較順利,因為我們有這樣一個好的班底、創作的氛圍,包括《小別離》的成功也會給人以信心。像我們這個戲因為用了特別好的三個女演員,我覺得她們撐起了一片天,真的,這三個母親演得太好了。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詠梅飾演“理想母親”劉靜

文娛:在前期策劃階段,你們會去想如何在前作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嗎?

徐曉鷗:會有吧,這也給主創帶來一些患得患失的東西,比如說到底要不要延續用方圓和童文潔這兩個名字。我們對《小別離》還是有遺憾的,這個遺憾我們希望在《小歡喜》裡面彌補上,但是它也有一些成功的地方,那對於這個成功,你是藉著它走,還是說你要拋掉它走,這些都是主創團隊需要思考的東西,最後我們其實沿用了一些東西,比如方圓和童文潔的人設甚至是名字,但是我們拋掉了女兒的設定。如果我用方朵朵我當然更省力,而如果我用張子楓,大家會說好開心,但是我用全新的東西,可能就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文娛:《小別離》覺得有遺憾的地方是在哪裡?

徐曉鷗:拍《小別離》的時候,教育還是屬於比較創新的題材,其實那時候我們對市場沒有那麼有把握,而且《小別離》講的出國留學本身就是小眾人群的現象,所以我們還借用了很多柺杖,比如說中年危機的問題,這算是向市場做出的一些妥協。

但《小別離》做完以後,我們看到了市場的反饋,其實大家並不需要這些柺杖,大家更聚焦的是教育,是親子關係,所以我們在《小歡喜》裡面把這些柺杖全部都去掉了,裡面沒有夫妻矛盾,沒有婆媳矛盾,中年危機當然有,但僅僅是指那個職業上的危機,並沒有過多渲染。我們把這些柺杖儘可能拋掉,集中到親子教育這樣的話題裡面,集中到怎麼做父母和怎麼做孩子這個主題上來,我們做教育題材更有信念了。

文娛:我看導演在《小別離》拍完之後說,做這種現實主義題材陷入了一種瓶頸,他覺得提出很多問題但是解決不了,不知道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徐曉鷗:他已經用作品做了最好的回答了,我覺得汪俊導演在《小歡喜》裡面的發揮比《小別離》更出色,包括他對演員的選擇,對戲點的控制,包括這個戲沒有旁支左杈,戲劇衝突更加集中。導演那時候接受採訪是《小別離》剛拍完的時候,其實後面所有的觀眾的反饋,也給了他信心,讓他感受到觀眾對這個題材的渴求,也知道了可探討的東西。

文娛:我覺得這兩部劇大概都反映了一種矛盾,就是孩子發展興趣和分數至上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包括父母之間也會有分歧,感覺在《小別離》裡面就是用出國作為一個解決問題的出口,在這個劇裡想要提供的是怎麼樣的答案?

徐曉鷗:其實最後都有答案,但是答案我覺得不是唯一的。其實這個問題可能在這十年會特別集中,因為這一代父母是靠知識改變命運的父母,但孩子不完全是了,特別是城市的小孩,他們有太多的機會去實現他們的夢想,能夠發展自己的興趣,所以這一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衝突會特別大。我覺得再過個十年可能這個矛盾就沒有那麼劇烈了。70後父母長大的時候,更多的還是要靠知識,你的職業是由你的大學來決定的。等到80後父母那一代,他們更多會遵從自己的心願選擇人生,當面對孩子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沒有那麼激烈了。所以我覺得《小歡喜》代表了我們對當下社會的洞察,其實是在當下的一個矛盾,前五年和後五年都不太一樣。

"

不要被名字所欺騙,《小歡喜》裡的淚點一點兒也不比《小別離》少。劉靜得了癌症,患上抑鬱症的喬英子跳海,童文潔面臨生不生二胎的困惑……在走向全劇終之前,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一地雞毛。伴隨《小歡喜》口碑一路走高,由劇引發的各類話題也登上了社交網絡熱搜榜。這當中有些話題的發酵在人意料之中,比如宋倩情緒失控打喬英子,有些卻是在總製片人徐曉鷗意料之外的,比如,“黃磊再現成年人崩潰”的視頻上了抖音熱搜。

《小歡喜》2018年9月開拍,拍到10月底的時候,金庸去世了,擔任總編劇的黃磊為此專門加了一場戲。那場戲裡,方圓和好友喬衛東相約喝酒消愁,酒館的電視上放起《笑傲江湖》,方圓一看新聞,金庸離世。回家之後,喝得醉醺醺的方圓對妻子童文潔哭訴,“今天金庸去世了,我特別難受,我曾經想我再不濟也能當一個令狐沖……我怎麼現在成了嶽不群了呢我”。

“金庸是陪伴黃磊老師那一代男性長大的標誌,金庸去世那一天,他會猛然覺得自己的青春結束了,黃老師說一定要把這個感觸放進戲裡面。”總製片人徐曉鷗告訴界面文娛,那場戲引發了她身邊很多中年男性的共鳴,徐曉鷗覺得,男兒有淚不輕彈是東方男性的價值觀,但黃磊真實地把這種困境講出來,那一筆因而非常動人。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很多生活細節都來自於黃磊。前作《小別離》是根據魯引弓的小說改編的,《小歡喜》則是命題作文,他們希望魯引弓寫一個關於高考的故事,在做了幾個月採訪後,魯引弓選取了幾個典型家庭,最後串成了高考樓裡幾個家庭間的故事。小說只有十幾萬字,提供了基本的人物設定和故事結構,大量的生活細節和一些人物線的設定來源於黃磊。比如,電視劇保留了原著中的官員家庭和強勢母親的家庭,但對方圓和童文潔這組主線家庭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小說裡,這原本是個將要離婚的家庭,劇中改為一個溫暖的普通家庭,同時按照黃磊和海清的設定豐富了人物性格。

劇中,編劇借宋倩之口說出了,“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在徐曉鷗看來,《小歡喜》的核心就是探討怎麼做父母和怎麼做孩子。“我們人生中都會經歷這兩個身份,而高考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父母對孩子的撫養責任基本在這一刻結束了,他們其實是向社會交出一個社會人。”

作為檸萌影業教育系列的第二部,《小別離》的成功讓《小歡喜》從一開始就站在了高點之上,而《小歡喜》最大的挑戰也是突破《小別離》的高度。拍《小別離》的時候,教育還是一個創新題材,主創團隊對市場還沒那麼有把握,所以借用了很多柺杖,比如說中年危機的問題,但當《小別離》拍完以後,市場的反饋顯示大家並不需要這些柺杖,觀眾更聚焦的是教育,是親子關係,所以他們在《小歡喜》裡把這些柺杖全部去掉了——沒有夫妻矛盾,沒有婆媳矛盾,中年危機當然有,但僅僅是指職業上的危機,並沒有過多渲染。

在徐曉鷗眼中,《小歡喜》代表了他們對當下社會的洞察——再過五年,做高考題材可能就不是這樣的了。《小歡喜》中面臨高考的這些孩子身上呈現了一種時代風貌,喬英子的夢想是考上南大天文系,方一凡熱愛唱歌跳舞,季楊楊想做韓寒那樣的賽車手,他們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父母卻未必能一開始就理解孩子。

“這一代父母是靠知識改變命運的父母,但孩子卻不完全是了,這個問題可能在這十年會特別集中。”徐曉鷗告訴界面文娛。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小歡喜》總製片人徐曉鷗

文娛對話徐曉鷗

用了特別好的三個女演員,她們撐起了一片天

文娛:《小歡喜》在原生家庭這個話題上想要傳遞的觀點是什麼?

徐曉鷗:我覺得原生家庭這兩年被講得太多了,其實我們沒有講原生家庭這個點,而是說什麼樣的家就會出什麼樣的孩子,家庭的氛圍,父母的性格,父母的知識、體系、邏輯,都凝聚在這裡面。觀眾會說,方圓這樣的家就會長出像方一凡這樣的孩子,觀眾會比較認同的是我相信這樣的孩子長在這樣的家庭,這是講這個故事的一個基礎。但其實在高三這一年,更多的父母和孩子還在互相矯正。孩子在成長,父母也在成長,你會看到你18年養下來這個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其實當中一定會有你的問題。

文娛:這種“矯正”在劇裡面會有怎麼樣的體現?

徐曉鷗:比如說季區長家,爸爸的性格其實非常明顯映射在孩子身上,你要修正孩子的性格,就要修正自己的性格,這就是互相的矯正。陶虹和喬英子就更明顯了,為什麼孩子一步一步會走向極端的性格,它當然反射過來是說你母親的性格上是有缺陷的。

文娛:你怎麼看劇中這三組家庭的代表性?有些聲音會說《小歡喜》反映的是中產階級的現實主義。

徐曉鷗:我覺得這就要看創作者的初心,看你想表達的東西,在《小歡喜》裡面,我們沒有想討論階層,這本來就不在我們表達的立意裡面,我們更想討論親子關係。其實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還是中產階級,親子關係是萬變不離其宗的。這部劇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觀眾的討論和認可,是因為無論是不是中產,他的母親都會像童文潔,會像宋倩,劉靜這樣的媽媽都是不可多得的。

文娛:大家現在會覺得教育領域最大的問題是寒門難出貴子。

徐曉鷗:那是另外一個話題。教育的話題太多了,一部劇是不可能涵蓋所有話題的,比如說寒門難出貴子,比如說權力會不會影響高考的公平,地域有沒有高考的公平……我覺得這不是一部戲能夠涵蓋的。當然《小歡喜》裡有我們對高考政策宏觀的認識,認可高考的公平性是這個劇的基礎。不管是不是寒門,寒門依然在出貴子,只是可能會在比例上進行一些調整,包括林磊兒也是一個窮孩子,但他是一個勤奮聰明的窮孩子。但是我們的著眼點不在這個上面,這當然會有我們在表達上的選擇。

文娛:這三組家庭裡面最難刻畫的是哪一組?

徐曉鷗:其實是黃磊和海清,因為這一組家庭沒有大的事故,代表著中國千千萬萬和諧普通的家庭,我們生活的家庭都還是挺好的,特別到高三這一年,父母也不當著你的面吵架,儘量給你理解。他們也焦慮,但在這個平和溫馨的家庭氛圍裡面,矛盾是非常微小的,比如小孩就是皮,他成績就是上上下下,也沒什麼大事,也不鬧自殺。這恰恰是我們生活的常態,生活常態是最難描摹的,要讓觀眾覺得你真,而且覺得你能夠給他們提供一些思考的邏輯和方法,我覺得這其實很難的,裡面有生活智慧。

文娛:黃磊和海清他們也是從上一部一直延續到這一部,你在和他們合作過程中會覺得他們的狀態有所變化嗎?這些變化是不是會影響到對角色的表達?

徐曉鷗:我覺得他們也成長了,他們跟三年前也不一樣了,大家現在看著戲就會有點感覺,比如說方圓,他雖然也講道理,但他講的道理已經很少了,他不像在《小別離》裡面那麼機智,或者說偏精英,他在《小歡喜》裡是一個失業的爸爸,是一個沒有成就的爸爸,甚至是一個慫的爸爸,我覺得他更入世了,更像我們身邊的人了,他雖然能說出一些你說不出的道理,但是他並沒有比大家高多少,他是一個紮在泥土裡的人物。童文潔因為這一次養兒子了,兒子跟母親之間和女兒跟母親之間那種互動方式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她對兒子的妥協、寵愛、不理解,都有性別上的差異,這裡面我覺得海清老師有非常大的變化。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方圓、童文潔一家

文娛:我看這個劇除了講教育,還呈現了方圓他們一家的職業上的困境。

徐曉鷗:有的,但這些不是這個戲的重點。這些母親都是有工作的,她們都有自己的職業困境,你說劉靜沒有困境?她也有吧,她跟著她老公突然就到天文館上班了,你說這是不是她的困境,也是,只是我們不著重展開講,當然童文潔會多幾筆她在職業上的困境,但這個不是我們在這戲裡面想著重去描述的一些東西,只是需要讓這些人物更真實。

文娛:金庸那段特別動人,這是黃磊即興發揮的嗎?

徐曉鷗:是,因為金庸是陪伴黃磊老師那一代男性長大的標誌,當他去世那一天,猛然覺得我的青春居然結束了。他說我一定要把這個感觸放進戲裡面,就找了一段說可以放在這一段裡面,最後拍的非常動人。這是個很小的戲點,其實對劇情也沒有推動。我自己非常喜歡,因為在這戲裡有非常多人生的況味,包括上熱搜的劉靜和喬英子星辰大海那場戲,其實這條線對整個劇情也沒有任何推動,劉靜和喬英子並沒有因為彼此的寬慰而改變什麼,他們都是外掛在這個戲的戲劇矛盾外的,但是觀眾會覺得很溫暖。這是一種對人物的愛,就像黃老師說的,我們希望在創作當中,我們愛這個人物,給他們提供一個最有愛、最寬容的路徑,去達到那個愛,所以他才會外掛了忘年之交的這一筆。我覺得觀眾很棒,觀眾get到了這個點,那一天這個點會在網上會爆,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因為我覺得這個東西完全就是淡淡的一筆。

文娛:沒有那麼強的戲劇衝突。

徐曉鷗:對呀,也沒有幫他們墊說一定要衝到流淚什麼,就是輕輕的一個擁抱而已,但是居然這個點很多人就說被暖到爆。我覺得這也體現了對女性的一種期待,我們希望母親的心裡有星辰大海,但是我們這一代的母親很少有人會做到這個點,或者說我們試圖去做到但我們依然做不到,所以詠梅代表了一種非常理想化的母親形象。詠梅老師超棒的演技讓觀眾相信這在她的身上是成立的,而不是演了一個概念化的、完全是天外飛仙的人物。

文娛:演員確定的過程順利嗎?

徐曉鷗:比較難的點在於,陶虹老師和詠梅老師都是很久不演電視劇了,要說服他們跨出這一步可能能需要一點時間、精力,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特別難的,他們真是給這個劇帶來華彩。我們在做人設和劇本的時候,他們都是我們的第一人選。我們和導演汪俊、黃磊老師一起去跟他們講人物,講劇本,過程還是比較順利,因為我們有這樣一個好的班底、創作的氛圍,包括《小別離》的成功也會給人以信心。像我們這個戲因為用了特別好的三個女演員,我覺得她們撐起了一片天,真的,這三個母親演得太好了。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詠梅飾演“理想母親”劉靜

文娛:在前期策劃階段,你們會去想如何在前作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嗎?

徐曉鷗:會有吧,這也給主創帶來一些患得患失的東西,比如說到底要不要延續用方圓和童文潔這兩個名字。我們對《小別離》還是有遺憾的,這個遺憾我們希望在《小歡喜》裡面彌補上,但是它也有一些成功的地方,那對於這個成功,你是藉著它走,還是說你要拋掉它走,這些都是主創團隊需要思考的東西,最後我們其實沿用了一些東西,比如方圓和童文潔的人設甚至是名字,但是我們拋掉了女兒的設定。如果我用方朵朵我當然更省力,而如果我用張子楓,大家會說好開心,但是我用全新的東西,可能就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文娛:《小別離》覺得有遺憾的地方是在哪裡?

徐曉鷗:拍《小別離》的時候,教育還是屬於比較創新的題材,其實那時候我們對市場沒有那麼有把握,而且《小別離》講的出國留學本身就是小眾人群的現象,所以我們還借用了很多柺杖,比如說中年危機的問題,這算是向市場做出的一些妥協。

但《小別離》做完以後,我們看到了市場的反饋,其實大家並不需要這些柺杖,大家更聚焦的是教育,是親子關係,所以我們在《小歡喜》裡面把這些柺杖全部都去掉了,裡面沒有夫妻矛盾,沒有婆媳矛盾,中年危機當然有,但僅僅是指那個職業上的危機,並沒有過多渲染。我們把這些柺杖儘可能拋掉,集中到親子教育這樣的話題裡面,集中到怎麼做父母和怎麼做孩子這個主題上來,我們做教育題材更有信念了。

文娛:我看導演在《小別離》拍完之後說,做這種現實主義題材陷入了一種瓶頸,他覺得提出很多問題但是解決不了,不知道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徐曉鷗:他已經用作品做了最好的回答了,我覺得汪俊導演在《小歡喜》裡面的發揮比《小別離》更出色,包括他對演員的選擇,對戲點的控制,包括這個戲沒有旁支左杈,戲劇衝突更加集中。導演那時候接受採訪是《小別離》剛拍完的時候,其實後面所有的觀眾的反饋,也給了他信心,讓他感受到觀眾對這個題材的渴求,也知道了可探討的東西。

文娛:我覺得這兩部劇大概都反映了一種矛盾,就是孩子發展興趣和分數至上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包括父母之間也會有分歧,感覺在《小別離》裡面就是用出國作為一個解決問題的出口,在這個劇裡想要提供的是怎麼樣的答案?

徐曉鷗:其實最後都有答案,但是答案我覺得不是唯一的。其實這個問題可能在這十年會特別集中,因為這一代父母是靠知識改變命運的父母,但孩子不完全是了,特別是城市的小孩,他們有太多的機會去實現他們的夢想,能夠發展自己的興趣,所以這一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衝突會特別大。我覺得再過個十年可能這個矛盾就沒有那麼劇烈了。70後父母長大的時候,更多的還是要靠知識,你的職業是由你的大學來決定的。等到80後父母那一代,他們更多會遵從自己的心願選擇人生,當面對孩子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沒有那麼激烈了。所以我覺得《小歡喜》代表了我們對當下社會的洞察,其實是在當下的一個矛盾,前五年和後五年都不太一樣。

熱播劇豆瓣評分8.1收視率第一名!獨家採訪“總製片人”徐曉鷗

方一凡在做校園直播

文娛:《小歡喜》這個名字是定了一種比較偏喜劇的基調嗎?

徐曉鷗:黃老師解釋,這個歡喜就是說我把孩子養到了18歲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種歡喜,作為父母的責任我完成了,不管這個社會評價體系是如何變化的,我都覺得我是交出了一個我努力培養過的孩子了,這是一種歡喜。當然我們戲裡用了大量的喜劇方法來呈現,這也是根據演員的特色來決定的,觀眾會看得很開心。

關鍵的真是人物的真,就是不戲劇化

文娛:從《小歡喜》到《小別離》中間隔了三年,這三年整個劇集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包括網劇在市場上崛起,我不知道這些外界環境的變化,會不會影響到你們的創作和表達?

徐曉鷗:也會,我們也有做網劇,同期在播的《全職高手》就是我們做的偏年輕向的,也有大的古裝,《九州縹緲錄》也同時在播,當然我們這次比較巧,幾個戲剛好撞到一起。但是現實主義題材一定是檸萌最堅持的核心之一。

文娛:檸萌影業從什麼時候確定要堅持做現實主義題材?

徐曉鷗:我們從基因裡面就是做現實主義題材起家的公司,現實主義是我們的一杆大旗。

文娛:你是怎麼去定義現實主義題材的?

徐曉鷗:現實主義還是代表你對當下生活的洞察,它是個當下的故事,就像我說的《小歡喜》,你再過五年做高考就不是這樣的了。因為我們經歷了中國的轉型期,這幾十年變化太大了,所以這代父母跟這代孩子,跟過去五年的這一代父母跟這一代孩子完全不一樣,這當中是很有的可書寫的。我們不像西方社會已經發展得比較恆定了,它可能就基本是那麼一個價值觀,我們的價值觀變化真是很大。

文娛:那檸萌影業一般都是通過哪些渠道去挖掘這個類型的劇本?

徐曉鷗:原創和IP改編都有,像我們今年要做的女性成長系列,都是原創劇本,代表主創對生活的觀察。

文娛:女性成長題材會是接下去重點佈局的細分領域嗎?

徐曉鷗:是的,除了教育題材,我們還會做女性成長系列。我覺得做電視劇作品就跟寫作文是一樣的,你得有感而發,要是沒什麼感覺,無病呻吟總還是不好看的。我們還是希望能多做一點有感而發的作品,女性作品可能也跟公司女性製片人比較多有關,大家還是很有表達的慾望。

文娛:原創為主是因為現在市場上這一類成熟的IP不多嗎?

徐曉鷗:也有,也不能說少,因為寫年輕女孩子、寫家庭的還挺多,但可能能改劇的也沒有那麼多吧。

文娛:現實主義題材一時間特別熱,你覺得現在這個領域在創作上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徐曉鷗:我覺得現實題材一直是佔很大比重的,特別是一些大公司,大家最著重在做的基本還是現實題材,過去兩年大古裝類型相對較多,但是我覺得也沒有損耗過現實題材,現實題材每年都有精品。當然現在政策導向上會更鼓勵大家去做現實題材,但是對檸萌來說沒有什麼變化,我們一直是腳踩在現實題材這個領域內的。

文娛:現在感覺一方面是鼓勵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但是另外一方面感覺表達的空間會相對縮小,不知道這中間會不會有一些矛盾?

徐曉鷗:從我個人來說,我覺得還好。但是現實主義題材確實難度是高的,因為它沒有多大IP,所以更考驗你破題的能力,你對生活的洞察力,你表達的方式,這個創作難度是相對比較高的。

文娛:檸萌影業要做溫暖的現實主義作品,溫暖是我們在現實主義題材上的定位嗎?

徐曉鷗:這個是我們一直堅持的,其實你看《小別離》到《小歡喜》,我們寫惡寫得很少,這個可能跟我們整個團隊的氣質有點關係。

文娛:大家都覺得像這種現實主義題材比較難吸引到年輕人,不知道我們的這個劇的受眾情況是怎麼樣的?

徐曉鷗:我覺得很年輕,也許真的是我們太久沒有寫孩子們了,或者說太久沒有寫真實的孩子們了,因為我自己的女兒也就那麼大,我知道他們有很多小朋友都看得很開心,嗑一嗑CP,然後吐槽一下老師,還可以藉著這個戲跟爸媽抗爭一下,你看人家爸媽是怎麼樣的。你看我們在視頻網站的數據,單平臺都是近兩億的,這樣一個流量是不可能只有中老年受眾的,中老年受眾在網絡上看劇畢竟還是相對少。

文娛:我們會在創作之初就考慮到怎麼樣讓更多年輕人去關注到這個劇嗎?

徐曉鷗:其實沒有想那麼多。

文娛:現在有人會覺得,現實主義一旦變成一種市場導向,就會帶來很多偽現實主義的作品?

徐曉鷗:我覺得每部劇還是要看你對生活上的洞察夠不夠細,夠不夠真。我覺得《小歡喜》現在被大家評太真實了,其實我們在其它方面是下了很多工夫的,比如說我們高考的書、道具什麼的,好多都是一家一家收購過來的,真的就是高三孩子用的書。當然這些都是細節,關鍵的真還是人物的真,就是不戲劇化。《小歡喜》我們想主打的是真,我們希望每個人物都是能被理解的,在他自己的邏輯上都是自洽的,這個是很多觀眾會感同身受的地方。

文娛:這個算是檸萌影業在創作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上的方法論嗎?

徐曉鷗:我們希望能夠找到生活的真實,我覺得現實主義的真實還是很重要的。

文娛:現實主義題材的難度其實主要是在劇本的打磨上,在拍《小歡喜》時,主創團隊之間會有分歧比較大的這種戲嗎?

徐曉鷗:激烈的討論是會有,就比如說當時我們討論要不要沿用方圓和童文潔這兩個名字時,有一派會說用了這個以後又沒有用女兒的設定,那就容易讓觀眾跳戲,但是也有人說,如果不用的話,觀眾也會產生錯位,因為還是這兩個人來演,這是作品定調時候的一些分歧。但是到拍攝當中大家反而都比較一致,演員對戲劇的認識反而更趨同,都知道什麼是好東西,所以演員包括導演給這部劇的加分是很多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