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郭德綱做標題黨的媒體涼了,由此想到姜昆講話被斷章取義

相聲 姜昆 郭德綱 德雲社 藝術 郭德綱貼吧 2018-12-02

12月1日,《法制晚報》的一則公告引起了媒體圈的廣泛關注。曾經力圖辦成“離您最近的報紙”的《法制晚報》,在其官網發佈了《休刊公告》,公佈自2019年1月1日起休刊。經歷了多次否認和闢謠,最終還是迎來了終局。關於《法制晚報》的“前世今生”,媒體上有深入的報道。而我對此消息多看一眼,主要是想聊一聊媒體內容質量的問題。

用郭德綱做標題黨的媒體涼了,由此想到姜昆講話被斷章取義

我對《法制晚報》並沒有什麼感念,最近引起過注意的是該媒體的一篇“標題黨”文章。一位詐騙犯被起訴,而此人曾因品行問題被德雲社清退除名。《法制晚報》記者洪雪發表原創文章,標題赫然為《郭德綱徒弟原德雲社社員啜夢珏 涉嫌撈人詐騙4.7萬將受審》,文章故意突出“郭德綱徒弟”的標籤,卻在文章中對德雲社早已發現此人品行問題將其除名清退、並寫明在家譜中的事實隻字不提。由此博來了閱讀量和自媒體跟風,卻給郭德綱先生帶來了無辜的負面影響。作為《法制晚報》如此體量的媒體,走到休刊的地步當然有著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作為讀者來說,評價一家媒體內容質量最直接的標準,就是看你的內容是否客觀真實。如今回頭看來,自甘墮落到為流量不惜採取標題黨的方式博眼球,也應是被讀者拋棄的原因之一吧。

用郭德綱做標題黨的媒體涼了,由此想到姜昆講話被斷章取義

由此我也想到了近兩天的另一則新聞,這次“躺槍”的是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同志。姜昆同志在11月26日參加中國曲協“行風建設與權益保護研討會”時發言,這篇發言被髮表在“曲藝雜誌融媒”的公眾號上。原標題是:《明確“曲藝家”這三個字的分量 做有情懷的新時代曲藝工作者》。而在某些自媒體的筆下,卻將這篇講話掐頭去尾斷章取義,以“姜昆再反三俗,批男扮女裝很討厭”等為標題進行過度解讀報道,甚至將姜昆同志的講話與德雲社、郭德綱的相聲聯繫起來,直指“姜昆再批郭德綱”。

用郭德綱做標題黨的媒體涼了,由此想到姜昆講話被斷章取義

“曲藝”是對中國說唱藝術的統稱,據百科不完全統計,至今存活在中國民間的曲藝曲種多達400多種。姜昆同志作為中國曲藝家協會的主席,站在統領全局的高度,對曲藝家提出自律要求,對曲藝作品提出保護建議,是職責所在也是自律垂範。這篇發言中對曲藝的功能作用、曲協的領導作用、曲藝家的文藝塑造導向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提出了增強曲藝權益保護意識、普及曲藝權益保護知識、拓寬曲藝權益保護渠道、健全曲藝權益保護機制的要求。

用郭德綱做標題黨的媒體涼了,由此想到姜昆講話被斷章取義

而在自媒體的筆下,這篇涵蓋豐富、內容詳實的發言,卻被故意忽略已有標題,掐頭去尾提取個別詞句無限放大,用標題黨的方式“戲說”成了一幕“反三俗大劇”,直接忽視掩蓋了姜昆同志統領曲藝大局的良苦用心。無辜躺槍的除了姜昆同志,還有相聲。曲協一開會,自媒體和讀者就聯想到相聲,這也是因為在400多種曲藝類目中,目前相聲是最突出最火熱的一類所造成的。而這種火爆程度,誰的功勞最突出自然不言而喻。自媒體們也自然懂得將“戰火”燒到誰的頭上。就像這次的歪曲報道,在各大自媒體平臺上大量存在,所謂相聲界的各種“內幕紛爭”,自媒體們的春秋之筆可謂是“居功至偉”,而受傷害的無非是當事人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了。

用郭德綱做標題黨的媒體涼了,由此想到姜昆講話被斷章取義

“三俗”應該反,“雅俗共賞”亦不可忘。作為曲藝中最受歡迎的相聲、小品、二人轉等等,如何定義“三俗”、由誰定義“三俗”、如何雅俗共賞地傳承發展,是一個需要長期抽絲剝繭的實踐、論證過程。而實踐才是最重要的。嘈雜的爭論聲中有一個事實,德雲社是中國相聲隊伍中演員最多、演出最頻繁、市場佔有率最高、全球範圍內影響力最大的團體,這是最實實在在的實踐見真章!

就像昨日人民網為東北鳴冤的文章一樣,我也想借題說一句:“別把什麼帽子都往郭德綱頭上戴!”德雲社早在2014年就在內部提出過淨化舞臺的公告,接受觀眾監督和舉報。

如果德雲社是“三俗”,那麼全國各地那麼多城市商演的審批部門情何以堪?

如果德雲社是三俗,那麼世界巡演到場見證祝賀的我外交官員和官方媒體情何以堪?

如果德雲社是三俗,德雲社生存在北京二十多年的主管部門情何以堪?

如果德雲社是三俗,多年來每年上百場商演每場成千上萬人的觀眾情何以堪?

如果德雲社是三俗,接受德雲社慰問演出的解放軍官兵們又情何以堪呢?

如此種種,難道抵不上個別給德雲社帶“大帽子”的宵小們更有鑑別力嗎?

用郭德綱做標題黨的媒體涼了,由此想到姜昆講話被斷章取義

用郭德綱做標題黨的媒體涼了,由此想到姜昆講話被斷章取義

目前,各大自媒體平臺都在實施內容生態升級,鼓勵媒體和作者們生產優質內容,讀者的辨別能力也在逐步上升,更趨向於需求和消費優質內容。那些善於生拉硬扯、斷章取義、製造矛盾話題的低質內容,或許在短期內能靠“標題黨”等手段獲得一些灰色流量,但實際價值為零,終究也會如開篇的那家媒體一樣,一步步走向終局。

拓展閱讀:

“觀眾不是你的擋箭牌”這句話,本身也有一些問題。曲藝作為說唱藝術的統稱,是最接近群眾的藝術形式,一面高喊群眾路線,一面又否定群眾認可,連觀眾都沒有發言權了,這個“度”又該掌握在誰的手中呢?文藝作品是有審核的,文化演出是有審批的,曲藝家的演出活動是合法的,能讓觀眾為自己“擋箭”的曲藝家,首先是面對過觀眾、感動過觀眾、受到觀眾喜愛擁戴的了。這樣的演員為什麼會“挨箭”呢?哪裡來的箭?用觀眾來擋的箭,自然不是發自觀眾的嘍,難道真應了那句話:“從來暗箭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