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我小時候眼中的銀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學,那時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員都需要到班裡去生爐子,每到冬天來臨前,總有一個下午我們會從自己家帶來簸箕,給班裡搬煤。直到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拆了,我們被分到市東頭的學校裡借讀,只上半天課,有一天放學一個同學的家長開車帶我們回家,從車上的計數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銀川的主城區原來有大概兩公里那麼長。

記憶裡,我只是在初中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過一次外國人,我膽怯的騎著自行車尾隨了很久,只是希望能與她打個招呼,卻又害怕她說了別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學校的活動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和來學校訪問的香港學生Aska Feng成為筆友,他當時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坐在我們班裡聽了一節課,我們就成為了筆友,後來一直寫信相互交流。認識了他之後,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計算他們該給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裡發現他們寫給我的信,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新鮮事?他會告訴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學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生在小地方的我,多麼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一交流就是這麼多年,一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大家可以習慣在網上寫郵件才結束了書寫的日子。但我們一直保持著溝通,05年春節,我還專門去了香港和他見面,曾經對香港的那種嚮往,電影裡的日子,卻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為了泡沫。現在,我們還是經常溝通,每次去香港也都會和他一起吃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打開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數線,勉強能上大學。經過一年復讀,我很幸運的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我小時候眼中的銀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學,那時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員都需要到班裡去生爐子,每到冬天來臨前,總有一個下午我們會從自己家帶來簸箕,給班裡搬煤。直到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拆了,我們被分到市東頭的學校裡借讀,只上半天課,有一天放學一個同學的家長開車帶我們回家,從車上的計數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銀川的主城區原來有大概兩公里那麼長。

記憶裡,我只是在初中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過一次外國人,我膽怯的騎著自行車尾隨了很久,只是希望能與她打個招呼,卻又害怕她說了別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學校的活動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和來學校訪問的香港學生Aska Feng成為筆友,他當時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坐在我們班裡聽了一節課,我們就成為了筆友,後來一直寫信相互交流。認識了他之後,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計算他們該給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裡發現他們寫給我的信,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新鮮事?他會告訴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學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生在小地方的我,多麼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一交流就是這麼多年,一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大家可以習慣在網上寫郵件才結束了書寫的日子。但我們一直保持著溝通,05年春節,我還專門去了香港和他見面,曾經對香港的那種嚮往,電影裡的日子,卻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為了泡沫。現在,我們還是經常溝通,每次去香港也都會和他一起吃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打開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數線,勉強能上大學。經過一年復讀,我很幸運的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我小時候眼中的銀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學,那時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員都需要到班裡去生爐子,每到冬天來臨前,總有一個下午我們會從自己家帶來簸箕,給班裡搬煤。直到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拆了,我們被分到市東頭的學校裡借讀,只上半天課,有一天放學一個同學的家長開車帶我們回家,從車上的計數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銀川的主城區原來有大概兩公里那麼長。

記憶裡,我只是在初中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過一次外國人,我膽怯的騎著自行車尾隨了很久,只是希望能與她打個招呼,卻又害怕她說了別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學校的活動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和來學校訪問的香港學生Aska Feng成為筆友,他當時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坐在我們班裡聽了一節課,我們就成為了筆友,後來一直寫信相互交流。認識了他之後,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計算他們該給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裡發現他們寫給我的信,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新鮮事?他會告訴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學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生在小地方的我,多麼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一交流就是這麼多年,一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大家可以習慣在網上寫郵件才結束了書寫的日子。但我們一直保持著溝通,05年春節,我還專門去了香港和他見面,曾經對香港的那種嚮往,電影裡的日子,卻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為了泡沫。現在,我們還是經常溝通,每次去香港也都會和他一起吃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打開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數線,勉強能上大學。經過一年復讀,我很幸運的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進大城市,開闊眼界

離開家,那個曾經小小的城市,進入到首都這樣的大城市。大學期間,我一直熱心與認識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彌補我在中學時沒有的這些機會。剛上大學的那一年是韓國的金賢珍和英國Benjamin的朋友,大二時德國的Markus和Kathi,挪威的Inga和美國的Elisa,大三又是阿根廷的Eugenio,加拿大的Sarah,巴西的Rodrigo和祕魯的Eugenia,其實很多外國人都只是在中國交換一年,所以我也慢慢的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又是通過與外國友人的交流,我意識到世界真的那麼大,雖然真真切切的一個人站在我面前,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不一樣呢。也是通過他們,我認識到世界之大,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我曾經以為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就已經很了不起,但人大認識的朋友中,很多人隨便的四五種語言,對我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曾經以為外國人比我們聰明,但認識他們後才明白不是他們聰明,只是學習的經歷和教育背景讓他們獲得了這些對我來說遙不可及的技能。

我們的交流也一直都保持到了現在,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我後來環遊世界的動力。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和他們相見。09年歐洲旅行,Markus,Kathi,Inga和我相聚在Kathi教書的德國小鎮Munster,08年在Sarah加拿大的家過的聖誕,12年又去德國參加了她的婚禮,Rodrigo13年來我的夏令營做了志願者,去年我去了美國看Elisa也去了祕魯看Eugenia,今年年初很偶然的通過朋友又找回了現在住在廈門的阿根廷朋友Eugenio的微信。通過他們,覺得世界真的那麼大又那麼小。

記得大學時有一個從丹麥來的中國女孩(名字已經記不清了),她五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德國,11歲又去了丹麥,所以熟練掌握中文,英文,丹麥語和德語,我曾經覺得中國人的思維和外國人不一樣,可能不適合學語言,但是眼前的這個跟我同齡的女孩也是中國人啊,只是在外面生活了這些年,她可以,那就一定不是我所認知的思維的問題。加上,她畫畫也畫的很好,動手能力還很強,自己做畢業禮服,真是讓我特別佩服眼前的姑娘。那一刻我知道,我從小受的教育使得我們看問題的延展性不強,創造力更是差很多,但這不是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好。

"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我小時候眼中的銀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學,那時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員都需要到班裡去生爐子,每到冬天來臨前,總有一個下午我們會從自己家帶來簸箕,給班裡搬煤。直到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拆了,我們被分到市東頭的學校裡借讀,只上半天課,有一天放學一個同學的家長開車帶我們回家,從車上的計數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銀川的主城區原來有大概兩公里那麼長。

記憶裡,我只是在初中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過一次外國人,我膽怯的騎著自行車尾隨了很久,只是希望能與她打個招呼,卻又害怕她說了別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學校的活動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和來學校訪問的香港學生Aska Feng成為筆友,他當時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坐在我們班裡聽了一節課,我們就成為了筆友,後來一直寫信相互交流。認識了他之後,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計算他們該給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裡發現他們寫給我的信,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新鮮事?他會告訴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學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生在小地方的我,多麼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一交流就是這麼多年,一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大家可以習慣在網上寫郵件才結束了書寫的日子。但我們一直保持著溝通,05年春節,我還專門去了香港和他見面,曾經對香港的那種嚮往,電影裡的日子,卻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為了泡沫。現在,我們還是經常溝通,每次去香港也都會和他一起吃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打開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數線,勉強能上大學。經過一年復讀,我很幸運的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進大城市,開闊眼界

離開家,那個曾經小小的城市,進入到首都這樣的大城市。大學期間,我一直熱心與認識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彌補我在中學時沒有的這些機會。剛上大學的那一年是韓國的金賢珍和英國Benjamin的朋友,大二時德國的Markus和Kathi,挪威的Inga和美國的Elisa,大三又是阿根廷的Eugenio,加拿大的Sarah,巴西的Rodrigo和祕魯的Eugenia,其實很多外國人都只是在中國交換一年,所以我也慢慢的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又是通過與外國友人的交流,我意識到世界真的那麼大,雖然真真切切的一個人站在我面前,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不一樣呢。也是通過他們,我認識到世界之大,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我曾經以為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就已經很了不起,但人大認識的朋友中,很多人隨便的四五種語言,對我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曾經以為外國人比我們聰明,但認識他們後才明白不是他們聰明,只是學習的經歷和教育背景讓他們獲得了這些對我來說遙不可及的技能。

我們的交流也一直都保持到了現在,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我後來環遊世界的動力。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和他們相見。09年歐洲旅行,Markus,Kathi,Inga和我相聚在Kathi教書的德國小鎮Munster,08年在Sarah加拿大的家過的聖誕,12年又去德國參加了她的婚禮,Rodrigo13年來我的夏令營做了志願者,去年我去了美國看Elisa也去了祕魯看Eugenia,今年年初很偶然的通過朋友又找回了現在住在廈門的阿根廷朋友Eugenio的微信。通過他們,覺得世界真的那麼大又那麼小。

記得大學時有一個從丹麥來的中國女孩(名字已經記不清了),她五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德國,11歲又去了丹麥,所以熟練掌握中文,英文,丹麥語和德語,我曾經覺得中國人的思維和外國人不一樣,可能不適合學語言,但是眼前的這個跟我同齡的女孩也是中國人啊,只是在外面生活了這些年,她可以,那就一定不是我所認知的思維的問題。加上,她畫畫也畫的很好,動手能力還很強,自己做畢業禮服,真是讓我特別佩服眼前的姑娘。那一刻我知道,我從小受的教育使得我們看問題的延展性不強,創造力更是差很多,但這不是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我小時候眼中的銀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學,那時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員都需要到班裡去生爐子,每到冬天來臨前,總有一個下午我們會從自己家帶來簸箕,給班裡搬煤。直到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拆了,我們被分到市東頭的學校裡借讀,只上半天課,有一天放學一個同學的家長開車帶我們回家,從車上的計數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銀川的主城區原來有大概兩公里那麼長。

記憶裡,我只是在初中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過一次外國人,我膽怯的騎著自行車尾隨了很久,只是希望能與她打個招呼,卻又害怕她說了別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學校的活動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和來學校訪問的香港學生Aska Feng成為筆友,他當時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坐在我們班裡聽了一節課,我們就成為了筆友,後來一直寫信相互交流。認識了他之後,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計算他們該給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裡發現他們寫給我的信,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新鮮事?他會告訴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學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生在小地方的我,多麼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一交流就是這麼多年,一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大家可以習慣在網上寫郵件才結束了書寫的日子。但我們一直保持著溝通,05年春節,我還專門去了香港和他見面,曾經對香港的那種嚮往,電影裡的日子,卻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為了泡沫。現在,我們還是經常溝通,每次去香港也都會和他一起吃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打開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數線,勉強能上大學。經過一年復讀,我很幸運的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進大城市,開闊眼界

離開家,那個曾經小小的城市,進入到首都這樣的大城市。大學期間,我一直熱心與認識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彌補我在中學時沒有的這些機會。剛上大學的那一年是韓國的金賢珍和英國Benjamin的朋友,大二時德國的Markus和Kathi,挪威的Inga和美國的Elisa,大三又是阿根廷的Eugenio,加拿大的Sarah,巴西的Rodrigo和祕魯的Eugenia,其實很多外國人都只是在中國交換一年,所以我也慢慢的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又是通過與外國友人的交流,我意識到世界真的那麼大,雖然真真切切的一個人站在我面前,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不一樣呢。也是通過他們,我認識到世界之大,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我曾經以為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就已經很了不起,但人大認識的朋友中,很多人隨便的四五種語言,對我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曾經以為外國人比我們聰明,但認識他們後才明白不是他們聰明,只是學習的經歷和教育背景讓他們獲得了這些對我來說遙不可及的技能。

我們的交流也一直都保持到了現在,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我後來環遊世界的動力。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和他們相見。09年歐洲旅行,Markus,Kathi,Inga和我相聚在Kathi教書的德國小鎮Munster,08年在Sarah加拿大的家過的聖誕,12年又去德國參加了她的婚禮,Rodrigo13年來我的夏令營做了志願者,去年我去了美國看Elisa也去了祕魯看Eugenia,今年年初很偶然的通過朋友又找回了現在住在廈門的阿根廷朋友Eugenio的微信。通過他們,覺得世界真的那麼大又那麼小。

記得大學時有一個從丹麥來的中國女孩(名字已經記不清了),她五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德國,11歲又去了丹麥,所以熟練掌握中文,英文,丹麥語和德語,我曾經覺得中國人的思維和外國人不一樣,可能不適合學語言,但是眼前的這個跟我同齡的女孩也是中國人啊,只是在外面生活了這些年,她可以,那就一定不是我所認知的思維的問題。加上,她畫畫也畫的很好,動手能力還很強,自己做畢業禮服,真是讓我特別佩服眼前的姑娘。那一刻我知道,我從小受的教育使得我們看問題的延展性不強,創造力更是差很多,但這不是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第一次出國

大學畢業之時,我去希臘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夏令營做志願者,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國。我曾經以為自己很適合國外的生活,一定會天天都開心,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我曾經覺得,外國文化就是有啥直說,但我發現並非如此,因為有過一些矛盾衝突。經過深思,我才意識到,當年在國內認識的外國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中國有興趣,所以他們對中國文化及人的包容性都非常強,而到了希臘,所有人都是外國人,一視同仁,就不會對中國人特別友善。

我當時覺得在希臘的時光並不開心,但回來以後卻十分想念。雖然只是幾個月的體驗活動,卻讓我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在希臘,營地的希臘的朋友們晚上Micky會說,“你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因為中國很遠,瞭解又不多,對他們來說就好像另一個星球。對我們來說,希臘也是另一個星球啊!說起希臘,除了能說出愛琴海,希臘神話,雅典的神廟,適合度蜜月的地方等等,但這些卻與我在希臘三個月瞭解的希臘完全不同。比如大家很享受生活,喜歡坐在街邊和咖啡聯絡感情,喜歡去海邊游泳,希臘人生活很放鬆沒有什麼壓力,當年在營地希臘朋友Micky常說,“即使明天沒有工作也不能阻止我今晚彈吉他到深夜。”這些與我所瞭解的中國文化都是非常不同的。當年我剛大學畢業,在希臘和比我大兩年研究生畢業已經工作的姐姐聊MSN,那時已經是希臘的時間晚上10點,國內有5/6個小時的時差,已經是凌晨,姐姐卻還在加班,我想起她開始工作以後,就沒有再見過她,有一次吃飯,也是剛到餐廳,她就接到電話被叫走。那一刻,我在想,我是要被工作控制?還是選擇自己的人生。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遇到了不同,思考後的結果。所以我決定出國,去真正看看世界是什麼樣的。

"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我小時候眼中的銀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學,那時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員都需要到班裡去生爐子,每到冬天來臨前,總有一個下午我們會從自己家帶來簸箕,給班裡搬煤。直到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拆了,我們被分到市東頭的學校裡借讀,只上半天課,有一天放學一個同學的家長開車帶我們回家,從車上的計數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銀川的主城區原來有大概兩公里那麼長。

記憶裡,我只是在初中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過一次外國人,我膽怯的騎著自行車尾隨了很久,只是希望能與她打個招呼,卻又害怕她說了別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學校的活動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和來學校訪問的香港學生Aska Feng成為筆友,他當時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坐在我們班裡聽了一節課,我們就成為了筆友,後來一直寫信相互交流。認識了他之後,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計算他們該給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裡發現他們寫給我的信,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新鮮事?他會告訴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學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生在小地方的我,多麼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一交流就是這麼多年,一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大家可以習慣在網上寫郵件才結束了書寫的日子。但我們一直保持著溝通,05年春節,我還專門去了香港和他見面,曾經對香港的那種嚮往,電影裡的日子,卻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為了泡沫。現在,我們還是經常溝通,每次去香港也都會和他一起吃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打開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數線,勉強能上大學。經過一年復讀,我很幸運的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進大城市,開闊眼界

離開家,那個曾經小小的城市,進入到首都這樣的大城市。大學期間,我一直熱心與認識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彌補我在中學時沒有的這些機會。剛上大學的那一年是韓國的金賢珍和英國Benjamin的朋友,大二時德國的Markus和Kathi,挪威的Inga和美國的Elisa,大三又是阿根廷的Eugenio,加拿大的Sarah,巴西的Rodrigo和祕魯的Eugenia,其實很多外國人都只是在中國交換一年,所以我也慢慢的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又是通過與外國友人的交流,我意識到世界真的那麼大,雖然真真切切的一個人站在我面前,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不一樣呢。也是通過他們,我認識到世界之大,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我曾經以為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就已經很了不起,但人大認識的朋友中,很多人隨便的四五種語言,對我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曾經以為外國人比我們聰明,但認識他們後才明白不是他們聰明,只是學習的經歷和教育背景讓他們獲得了這些對我來說遙不可及的技能。

我們的交流也一直都保持到了現在,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我後來環遊世界的動力。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和他們相見。09年歐洲旅行,Markus,Kathi,Inga和我相聚在Kathi教書的德國小鎮Munster,08年在Sarah加拿大的家過的聖誕,12年又去德國參加了她的婚禮,Rodrigo13年來我的夏令營做了志願者,去年我去了美國看Elisa也去了祕魯看Eugenia,今年年初很偶然的通過朋友又找回了現在住在廈門的阿根廷朋友Eugenio的微信。通過他們,覺得世界真的那麼大又那麼小。

記得大學時有一個從丹麥來的中國女孩(名字已經記不清了),她五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德國,11歲又去了丹麥,所以熟練掌握中文,英文,丹麥語和德語,我曾經覺得中國人的思維和外國人不一樣,可能不適合學語言,但是眼前的這個跟我同齡的女孩也是中國人啊,只是在外面生活了這些年,她可以,那就一定不是我所認知的思維的問題。加上,她畫畫也畫的很好,動手能力還很強,自己做畢業禮服,真是讓我特別佩服眼前的姑娘。那一刻我知道,我從小受的教育使得我們看問題的延展性不強,創造力更是差很多,但這不是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第一次出國

大學畢業之時,我去希臘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夏令營做志願者,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國。我曾經以為自己很適合國外的生活,一定會天天都開心,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我曾經覺得,外國文化就是有啥直說,但我發現並非如此,因為有過一些矛盾衝突。經過深思,我才意識到,當年在國內認識的外國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中國有興趣,所以他們對中國文化及人的包容性都非常強,而到了希臘,所有人都是外國人,一視同仁,就不會對中國人特別友善。

我當時覺得在希臘的時光並不開心,但回來以後卻十分想念。雖然只是幾個月的體驗活動,卻讓我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在希臘,營地的希臘的朋友們晚上Micky會說,“你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因為中國很遠,瞭解又不多,對他們來說就好像另一個星球。對我們來說,希臘也是另一個星球啊!說起希臘,除了能說出愛琴海,希臘神話,雅典的神廟,適合度蜜月的地方等等,但這些卻與我在希臘三個月瞭解的希臘完全不同。比如大家很享受生活,喜歡坐在街邊和咖啡聯絡感情,喜歡去海邊游泳,希臘人生活很放鬆沒有什麼壓力,當年在營地希臘朋友Micky常說,“即使明天沒有工作也不能阻止我今晚彈吉他到深夜。”這些與我所瞭解的中國文化都是非常不同的。當年我剛大學畢業,在希臘和比我大兩年研究生畢業已經工作的姐姐聊MSN,那時已經是希臘的時間晚上10點,國內有5/6個小時的時差,已經是凌晨,姐姐卻還在加班,我想起她開始工作以後,就沒有再見過她,有一次吃飯,也是剛到餐廳,她就接到電話被叫走。那一刻,我在想,我是要被工作控制?還是選擇自己的人生。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遇到了不同,思考後的結果。所以我決定出國,去真正看看世界是什麼樣的。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向世界

2008年,我離開北京,踏上了前往墨西哥的路上。

去墨西哥,主要是為了學習西班牙語,大學生活教會了我,多一門語言就多了很多瞭解更多文化的機會。當時Eugenio的女朋友也跟我說,如果想去聯合國工作,必須要會三種聯合國的官方語言,所以學習西班牙語是幫我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在墨西哥的兩年時間,我學語言,也學習各種墨西哥的文化,跳salsa,tango,folklore等等,也會去周邊的國家旅行。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人生變得更加豐富。那時,在墨西哥的街頭,總會有墨西哥人大喊Chinita(中國姑娘),一開始我覺得很害怕,但後來熟悉以後,我都會對著他們微微一笑。有的人就會充滿好奇的問我很多問題,那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你就會覺得原來祖國的強大,是那麼的重要。

記得當時,有好幾個墨西哥朋友要找我合作做生意,一個是希望我能幫著他們和華為合作;另外一個希望幫助他們進口中國的貨物。最有意思的是,我常常被請去教中文,有錢人家的孩子,除了在國際學校學習外,還會選擇學習中文,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是世界的未來。我的學生裡還包括已經在企業上班的管理人員,也有從西班牙來做橋樑工作的工程師一家,都因為中國是他們看重的未來。

2010年,在墨西哥待了兩年之後,我選擇去歐洲度Erasmus項目的研究生,同來自22個不同國家的25名同學一起,學習comparative local development, 這樣的學習生活是非常多彩的,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更同學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兩年時間內我在意大利9個月,匈牙利3個月,以色列一年。

"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我小時候眼中的銀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學,那時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員都需要到班裡去生爐子,每到冬天來臨前,總有一個下午我們會從自己家帶來簸箕,給班裡搬煤。直到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拆了,我們被分到市東頭的學校裡借讀,只上半天課,有一天放學一個同學的家長開車帶我們回家,從車上的計數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銀川的主城區原來有大概兩公里那麼長。

記憶裡,我只是在初中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過一次外國人,我膽怯的騎著自行車尾隨了很久,只是希望能與她打個招呼,卻又害怕她說了別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學校的活動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和來學校訪問的香港學生Aska Feng成為筆友,他當時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坐在我們班裡聽了一節課,我們就成為了筆友,後來一直寫信相互交流。認識了他之後,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計算他們該給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裡發現他們寫給我的信,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新鮮事?他會告訴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學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生在小地方的我,多麼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一交流就是這麼多年,一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大家可以習慣在網上寫郵件才結束了書寫的日子。但我們一直保持著溝通,05年春節,我還專門去了香港和他見面,曾經對香港的那種嚮往,電影裡的日子,卻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為了泡沫。現在,我們還是經常溝通,每次去香港也都會和他一起吃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打開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數線,勉強能上大學。經過一年復讀,我很幸運的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進大城市,開闊眼界

離開家,那個曾經小小的城市,進入到首都這樣的大城市。大學期間,我一直熱心與認識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彌補我在中學時沒有的這些機會。剛上大學的那一年是韓國的金賢珍和英國Benjamin的朋友,大二時德國的Markus和Kathi,挪威的Inga和美國的Elisa,大三又是阿根廷的Eugenio,加拿大的Sarah,巴西的Rodrigo和祕魯的Eugenia,其實很多外國人都只是在中國交換一年,所以我也慢慢的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又是通過與外國友人的交流,我意識到世界真的那麼大,雖然真真切切的一個人站在我面前,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不一樣呢。也是通過他們,我認識到世界之大,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我曾經以為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就已經很了不起,但人大認識的朋友中,很多人隨便的四五種語言,對我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曾經以為外國人比我們聰明,但認識他們後才明白不是他們聰明,只是學習的經歷和教育背景讓他們獲得了這些對我來說遙不可及的技能。

我們的交流也一直都保持到了現在,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我後來環遊世界的動力。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和他們相見。09年歐洲旅行,Markus,Kathi,Inga和我相聚在Kathi教書的德國小鎮Munster,08年在Sarah加拿大的家過的聖誕,12年又去德國參加了她的婚禮,Rodrigo13年來我的夏令營做了志願者,去年我去了美國看Elisa也去了祕魯看Eugenia,今年年初很偶然的通過朋友又找回了現在住在廈門的阿根廷朋友Eugenio的微信。通過他們,覺得世界真的那麼大又那麼小。

記得大學時有一個從丹麥來的中國女孩(名字已經記不清了),她五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德國,11歲又去了丹麥,所以熟練掌握中文,英文,丹麥語和德語,我曾經覺得中國人的思維和外國人不一樣,可能不適合學語言,但是眼前的這個跟我同齡的女孩也是中國人啊,只是在外面生活了這些年,她可以,那就一定不是我所認知的思維的問題。加上,她畫畫也畫的很好,動手能力還很強,自己做畢業禮服,真是讓我特別佩服眼前的姑娘。那一刻我知道,我從小受的教育使得我們看問題的延展性不強,創造力更是差很多,但這不是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第一次出國

大學畢業之時,我去希臘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夏令營做志願者,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國。我曾經以為自己很適合國外的生活,一定會天天都開心,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我曾經覺得,外國文化就是有啥直說,但我發現並非如此,因為有過一些矛盾衝突。經過深思,我才意識到,當年在國內認識的外國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中國有興趣,所以他們對中國文化及人的包容性都非常強,而到了希臘,所有人都是外國人,一視同仁,就不會對中國人特別友善。

我當時覺得在希臘的時光並不開心,但回來以後卻十分想念。雖然只是幾個月的體驗活動,卻讓我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在希臘,營地的希臘的朋友們晚上Micky會說,“你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因為中國很遠,瞭解又不多,對他們來說就好像另一個星球。對我們來說,希臘也是另一個星球啊!說起希臘,除了能說出愛琴海,希臘神話,雅典的神廟,適合度蜜月的地方等等,但這些卻與我在希臘三個月瞭解的希臘完全不同。比如大家很享受生活,喜歡坐在街邊和咖啡聯絡感情,喜歡去海邊游泳,希臘人生活很放鬆沒有什麼壓力,當年在營地希臘朋友Micky常說,“即使明天沒有工作也不能阻止我今晚彈吉他到深夜。”這些與我所瞭解的中國文化都是非常不同的。當年我剛大學畢業,在希臘和比我大兩年研究生畢業已經工作的姐姐聊MSN,那時已經是希臘的時間晚上10點,國內有5/6個小時的時差,已經是凌晨,姐姐卻還在加班,我想起她開始工作以後,就沒有再見過她,有一次吃飯,也是剛到餐廳,她就接到電話被叫走。那一刻,我在想,我是要被工作控制?還是選擇自己的人生。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遇到了不同,思考後的結果。所以我決定出國,去真正看看世界是什麼樣的。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向世界

2008年,我離開北京,踏上了前往墨西哥的路上。

去墨西哥,主要是為了學習西班牙語,大學生活教會了我,多一門語言就多了很多瞭解更多文化的機會。當時Eugenio的女朋友也跟我說,如果想去聯合國工作,必須要會三種聯合國的官方語言,所以學習西班牙語是幫我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在墨西哥的兩年時間,我學語言,也學習各種墨西哥的文化,跳salsa,tango,folklore等等,也會去周邊的國家旅行。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人生變得更加豐富。那時,在墨西哥的街頭,總會有墨西哥人大喊Chinita(中國姑娘),一開始我覺得很害怕,但後來熟悉以後,我都會對著他們微微一笑。有的人就會充滿好奇的問我很多問題,那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你就會覺得原來祖國的強大,是那麼的重要。

記得當時,有好幾個墨西哥朋友要找我合作做生意,一個是希望我能幫著他們和華為合作;另外一個希望幫助他們進口中國的貨物。最有意思的是,我常常被請去教中文,有錢人家的孩子,除了在國際學校學習外,還會選擇學習中文,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是世界的未來。我的學生裡還包括已經在企業上班的管理人員,也有從西班牙來做橋樑工作的工程師一家,都因為中國是他們看重的未來。

2010年,在墨西哥待了兩年之後,我選擇去歐洲度Erasmus項目的研究生,同來自22個不同國家的25名同學一起,學習comparative local development, 這樣的學習生活是非常多彩的,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更同學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兩年時間內我在意大利9個月,匈牙利3個月,以色列一年。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回到家鄉

2012年,研究生畢業,我考慮了很久之後決定回國。一直都覺得自己比較幸運,可以有機會並且有家裡的經濟支持出國,但寧夏的多數孩子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的。所以我希望能把我自己所學所經歷的這些,可以通過當年夏令營的方式,讓孩子們通過那個看到世界,認識到人生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所以我放棄了以色列高薪的工作offer,回到了寧夏。

當時身邊的朋友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在國外待得好好的,怎麼就回來了呢?即使回國,去大城市也應該發展的更好啊,但是我卻選擇了讓大家都費解的一條路。

"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我小時候眼中的銀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學,那時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員都需要到班裡去生爐子,每到冬天來臨前,總有一個下午我們會從自己家帶來簸箕,給班裡搬煤。直到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拆了,我們被分到市東頭的學校裡借讀,只上半天課,有一天放學一個同學的家長開車帶我們回家,從車上的計數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銀川的主城區原來有大概兩公里那麼長。

記憶裡,我只是在初中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過一次外國人,我膽怯的騎著自行車尾隨了很久,只是希望能與她打個招呼,卻又害怕她說了別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學校的活動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和來學校訪問的香港學生Aska Feng成為筆友,他當時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坐在我們班裡聽了一節課,我們就成為了筆友,後來一直寫信相互交流。認識了他之後,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計算他們該給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裡發現他們寫給我的信,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新鮮事?他會告訴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學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生在小地方的我,多麼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一交流就是這麼多年,一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大家可以習慣在網上寫郵件才結束了書寫的日子。但我們一直保持著溝通,05年春節,我還專門去了香港和他見面,曾經對香港的那種嚮往,電影裡的日子,卻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為了泡沫。現在,我們還是經常溝通,每次去香港也都會和他一起吃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打開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數線,勉強能上大學。經過一年復讀,我很幸運的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進大城市,開闊眼界

離開家,那個曾經小小的城市,進入到首都這樣的大城市。大學期間,我一直熱心與認識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彌補我在中學時沒有的這些機會。剛上大學的那一年是韓國的金賢珍和英國Benjamin的朋友,大二時德國的Markus和Kathi,挪威的Inga和美國的Elisa,大三又是阿根廷的Eugenio,加拿大的Sarah,巴西的Rodrigo和祕魯的Eugenia,其實很多外國人都只是在中國交換一年,所以我也慢慢的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又是通過與外國友人的交流,我意識到世界真的那麼大,雖然真真切切的一個人站在我面前,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不一樣呢。也是通過他們,我認識到世界之大,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我曾經以為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就已經很了不起,但人大認識的朋友中,很多人隨便的四五種語言,對我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曾經以為外國人比我們聰明,但認識他們後才明白不是他們聰明,只是學習的經歷和教育背景讓他們獲得了這些對我來說遙不可及的技能。

我們的交流也一直都保持到了現在,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我後來環遊世界的動力。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和他們相見。09年歐洲旅行,Markus,Kathi,Inga和我相聚在Kathi教書的德國小鎮Munster,08年在Sarah加拿大的家過的聖誕,12年又去德國參加了她的婚禮,Rodrigo13年來我的夏令營做了志願者,去年我去了美國看Elisa也去了祕魯看Eugenia,今年年初很偶然的通過朋友又找回了現在住在廈門的阿根廷朋友Eugenio的微信。通過他們,覺得世界真的那麼大又那麼小。

記得大學時有一個從丹麥來的中國女孩(名字已經記不清了),她五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德國,11歲又去了丹麥,所以熟練掌握中文,英文,丹麥語和德語,我曾經覺得中國人的思維和外國人不一樣,可能不適合學語言,但是眼前的這個跟我同齡的女孩也是中國人啊,只是在外面生活了這些年,她可以,那就一定不是我所認知的思維的問題。加上,她畫畫也畫的很好,動手能力還很強,自己做畢業禮服,真是讓我特別佩服眼前的姑娘。那一刻我知道,我從小受的教育使得我們看問題的延展性不強,創造力更是差很多,但這不是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第一次出國

大學畢業之時,我去希臘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夏令營做志願者,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國。我曾經以為自己很適合國外的生活,一定會天天都開心,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我曾經覺得,外國文化就是有啥直說,但我發現並非如此,因為有過一些矛盾衝突。經過深思,我才意識到,當年在國內認識的外國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中國有興趣,所以他們對中國文化及人的包容性都非常強,而到了希臘,所有人都是外國人,一視同仁,就不會對中國人特別友善。

我當時覺得在希臘的時光並不開心,但回來以後卻十分想念。雖然只是幾個月的體驗活動,卻讓我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在希臘,營地的希臘的朋友們晚上Micky會說,“你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因為中國很遠,瞭解又不多,對他們來說就好像另一個星球。對我們來說,希臘也是另一個星球啊!說起希臘,除了能說出愛琴海,希臘神話,雅典的神廟,適合度蜜月的地方等等,但這些卻與我在希臘三個月瞭解的希臘完全不同。比如大家很享受生活,喜歡坐在街邊和咖啡聯絡感情,喜歡去海邊游泳,希臘人生活很放鬆沒有什麼壓力,當年在營地希臘朋友Micky常說,“即使明天沒有工作也不能阻止我今晚彈吉他到深夜。”這些與我所瞭解的中國文化都是非常不同的。當年我剛大學畢業,在希臘和比我大兩年研究生畢業已經工作的姐姐聊MSN,那時已經是希臘的時間晚上10點,國內有5/6個小時的時差,已經是凌晨,姐姐卻還在加班,我想起她開始工作以後,就沒有再見過她,有一次吃飯,也是剛到餐廳,她就接到電話被叫走。那一刻,我在想,我是要被工作控制?還是選擇自己的人生。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遇到了不同,思考後的結果。所以我決定出國,去真正看看世界是什麼樣的。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向世界

2008年,我離開北京,踏上了前往墨西哥的路上。

去墨西哥,主要是為了學習西班牙語,大學生活教會了我,多一門語言就多了很多瞭解更多文化的機會。當時Eugenio的女朋友也跟我說,如果想去聯合國工作,必須要會三種聯合國的官方語言,所以學習西班牙語是幫我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在墨西哥的兩年時間,我學語言,也學習各種墨西哥的文化,跳salsa,tango,folklore等等,也會去周邊的國家旅行。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人生變得更加豐富。那時,在墨西哥的街頭,總會有墨西哥人大喊Chinita(中國姑娘),一開始我覺得很害怕,但後來熟悉以後,我都會對著他們微微一笑。有的人就會充滿好奇的問我很多問題,那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你就會覺得原來祖國的強大,是那麼的重要。

記得當時,有好幾個墨西哥朋友要找我合作做生意,一個是希望我能幫著他們和華為合作;另外一個希望幫助他們進口中國的貨物。最有意思的是,我常常被請去教中文,有錢人家的孩子,除了在國際學校學習外,還會選擇學習中文,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是世界的未來。我的學生裡還包括已經在企業上班的管理人員,也有從西班牙來做橋樑工作的工程師一家,都因為中國是他們看重的未來。

2010年,在墨西哥待了兩年之後,我選擇去歐洲度Erasmus項目的研究生,同來自22個不同國家的25名同學一起,學習comparative local development, 這樣的學習生活是非常多彩的,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更同學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兩年時間內我在意大利9個月,匈牙利3個月,以色列一年。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回到家鄉

2012年,研究生畢業,我考慮了很久之後決定回國。一直都覺得自己比較幸運,可以有機會並且有家裡的經濟支持出國,但寧夏的多數孩子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的。所以我希望能把我自己所學所經歷的這些,可以通過當年夏令營的方式,讓孩子們通過那個看到世界,認識到人生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所以我放棄了以色列高薪的工作offer,回到了寧夏。

當時身邊的朋友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在國外待得好好的,怎麼就回來了呢?即使回國,去大城市也應該發展的更好啊,但是我卻選擇了讓大家都費解的一條路。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寧夏的變化

從2003到2012,我有九年的時間沒有在銀川生活。大學時我一年回家一到兩次,每次回來都會有新的變化;出國之後,我兩年回來一次,每次除了家門口那一片老小區外,其他很多地方都不再是記憶中的模樣。2012年回國時,因為行李太多,我是從北京坐火車回來的,到了銀川火車站,全新的車站讓我覺得這個城市我已經不太認識了,弟弟開車來接我,一直都開到離家只有5分鐘,我才認出來是哪裡。我驚訝於銀川那幾年的變化之大,曾經從老城到新城坐火車,中間必經一段農田,現在竟全是高樓林立,馬路也變寬了,還有很多我根本不認識的新路,新的高樓大廈,以前的老城,新城,新市區都連到了一起,儼然一個大城市,不再是那個東西只有2公里多的城市了。

"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我小時候眼中的銀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學,那時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員都需要到班裡去生爐子,每到冬天來臨前,總有一個下午我們會從自己家帶來簸箕,給班裡搬煤。直到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拆了,我們被分到市東頭的學校裡借讀,只上半天課,有一天放學一個同學的家長開車帶我們回家,從車上的計數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銀川的主城區原來有大概兩公里那麼長。

記憶裡,我只是在初中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過一次外國人,我膽怯的騎著自行車尾隨了很久,只是希望能與她打個招呼,卻又害怕她說了別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學校的活動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和來學校訪問的香港學生Aska Feng成為筆友,他當時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坐在我們班裡聽了一節課,我們就成為了筆友,後來一直寫信相互交流。認識了他之後,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計算他們該給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裡發現他們寫給我的信,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新鮮事?他會告訴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學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生在小地方的我,多麼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一交流就是這麼多年,一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大家可以習慣在網上寫郵件才結束了書寫的日子。但我們一直保持著溝通,05年春節,我還專門去了香港和他見面,曾經對香港的那種嚮往,電影裡的日子,卻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為了泡沫。現在,我們還是經常溝通,每次去香港也都會和他一起吃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打開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數線,勉強能上大學。經過一年復讀,我很幸運的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進大城市,開闊眼界

離開家,那個曾經小小的城市,進入到首都這樣的大城市。大學期間,我一直熱心與認識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彌補我在中學時沒有的這些機會。剛上大學的那一年是韓國的金賢珍和英國Benjamin的朋友,大二時德國的Markus和Kathi,挪威的Inga和美國的Elisa,大三又是阿根廷的Eugenio,加拿大的Sarah,巴西的Rodrigo和祕魯的Eugenia,其實很多外國人都只是在中國交換一年,所以我也慢慢的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又是通過與外國友人的交流,我意識到世界真的那麼大,雖然真真切切的一個人站在我面前,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不一樣呢。也是通過他們,我認識到世界之大,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我曾經以為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就已經很了不起,但人大認識的朋友中,很多人隨便的四五種語言,對我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曾經以為外國人比我們聰明,但認識他們後才明白不是他們聰明,只是學習的經歷和教育背景讓他們獲得了這些對我來說遙不可及的技能。

我們的交流也一直都保持到了現在,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我後來環遊世界的動力。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和他們相見。09年歐洲旅行,Markus,Kathi,Inga和我相聚在Kathi教書的德國小鎮Munster,08年在Sarah加拿大的家過的聖誕,12年又去德國參加了她的婚禮,Rodrigo13年來我的夏令營做了志願者,去年我去了美國看Elisa也去了祕魯看Eugenia,今年年初很偶然的通過朋友又找回了現在住在廈門的阿根廷朋友Eugenio的微信。通過他們,覺得世界真的那麼大又那麼小。

記得大學時有一個從丹麥來的中國女孩(名字已經記不清了),她五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德國,11歲又去了丹麥,所以熟練掌握中文,英文,丹麥語和德語,我曾經覺得中國人的思維和外國人不一樣,可能不適合學語言,但是眼前的這個跟我同齡的女孩也是中國人啊,只是在外面生活了這些年,她可以,那就一定不是我所認知的思維的問題。加上,她畫畫也畫的很好,動手能力還很強,自己做畢業禮服,真是讓我特別佩服眼前的姑娘。那一刻我知道,我從小受的教育使得我們看問題的延展性不強,創造力更是差很多,但這不是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第一次出國

大學畢業之時,我去希臘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夏令營做志願者,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國。我曾經以為自己很適合國外的生活,一定會天天都開心,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我曾經覺得,外國文化就是有啥直說,但我發現並非如此,因為有過一些矛盾衝突。經過深思,我才意識到,當年在國內認識的外國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中國有興趣,所以他們對中國文化及人的包容性都非常強,而到了希臘,所有人都是外國人,一視同仁,就不會對中國人特別友善。

我當時覺得在希臘的時光並不開心,但回來以後卻十分想念。雖然只是幾個月的體驗活動,卻讓我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在希臘,營地的希臘的朋友們晚上Micky會說,“你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因為中國很遠,瞭解又不多,對他們來說就好像另一個星球。對我們來說,希臘也是另一個星球啊!說起希臘,除了能說出愛琴海,希臘神話,雅典的神廟,適合度蜜月的地方等等,但這些卻與我在希臘三個月瞭解的希臘完全不同。比如大家很享受生活,喜歡坐在街邊和咖啡聯絡感情,喜歡去海邊游泳,希臘人生活很放鬆沒有什麼壓力,當年在營地希臘朋友Micky常說,“即使明天沒有工作也不能阻止我今晚彈吉他到深夜。”這些與我所瞭解的中國文化都是非常不同的。當年我剛大學畢業,在希臘和比我大兩年研究生畢業已經工作的姐姐聊MSN,那時已經是希臘的時間晚上10點,國內有5/6個小時的時差,已經是凌晨,姐姐卻還在加班,我想起她開始工作以後,就沒有再見過她,有一次吃飯,也是剛到餐廳,她就接到電話被叫走。那一刻,我在想,我是要被工作控制?還是選擇自己的人生。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遇到了不同,思考後的結果。所以我決定出國,去真正看看世界是什麼樣的。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向世界

2008年,我離開北京,踏上了前往墨西哥的路上。

去墨西哥,主要是為了學習西班牙語,大學生活教會了我,多一門語言就多了很多瞭解更多文化的機會。當時Eugenio的女朋友也跟我說,如果想去聯合國工作,必須要會三種聯合國的官方語言,所以學習西班牙語是幫我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在墨西哥的兩年時間,我學語言,也學習各種墨西哥的文化,跳salsa,tango,folklore等等,也會去周邊的國家旅行。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人生變得更加豐富。那時,在墨西哥的街頭,總會有墨西哥人大喊Chinita(中國姑娘),一開始我覺得很害怕,但後來熟悉以後,我都會對著他們微微一笑。有的人就會充滿好奇的問我很多問題,那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你就會覺得原來祖國的強大,是那麼的重要。

記得當時,有好幾個墨西哥朋友要找我合作做生意,一個是希望我能幫著他們和華為合作;另外一個希望幫助他們進口中國的貨物。最有意思的是,我常常被請去教中文,有錢人家的孩子,除了在國際學校學習外,還會選擇學習中文,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是世界的未來。我的學生裡還包括已經在企業上班的管理人員,也有從西班牙來做橋樑工作的工程師一家,都因為中國是他們看重的未來。

2010年,在墨西哥待了兩年之後,我選擇去歐洲度Erasmus項目的研究生,同來自22個不同國家的25名同學一起,學習comparative local development, 這樣的學習生活是非常多彩的,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更同學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兩年時間內我在意大利9個月,匈牙利3個月,以色列一年。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回到家鄉

2012年,研究生畢業,我考慮了很久之後決定回國。一直都覺得自己比較幸運,可以有機會並且有家裡的經濟支持出國,但寧夏的多數孩子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的。所以我希望能把我自己所學所經歷的這些,可以通過當年夏令營的方式,讓孩子們通過那個看到世界,認識到人生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所以我放棄了以色列高薪的工作offer,回到了寧夏。

當時身邊的朋友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在國外待得好好的,怎麼就回來了呢?即使回國,去大城市也應該發展的更好啊,但是我卻選擇了讓大家都費解的一條路。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寧夏的變化

從2003到2012,我有九年的時間沒有在銀川生活。大學時我一年回家一到兩次,每次回來都會有新的變化;出國之後,我兩年回來一次,每次除了家門口那一片老小區外,其他很多地方都不再是記憶中的模樣。2012年回國時,因為行李太多,我是從北京坐火車回來的,到了銀川火車站,全新的車站讓我覺得這個城市我已經不太認識了,弟弟開車來接我,一直都開到離家只有5分鐘,我才認出來是哪裡。我驚訝於銀川那幾年的變化之大,曾經從老城到新城坐火車,中間必經一段農田,現在竟全是高樓林立,馬路也變寬了,還有很多我根本不認識的新路,新的高樓大廈,以前的老城,新城,新市區都連到了一起,儼然一個大城市,不再是那個東西只有2公里多的城市了。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通過國際夏令營讓孩子們看到世界

2013年年初,我開始籌備第一個UP!國際夏令營,請了我當年在人大及國外的十個不同國家的朋友來一起,包括我在墨西哥認識的丹麥朋友Sally及Mathilde,大學認識的巴西朋友Rodrigo,以色列是認識的朋友Oded,在銀川騎行時認識的澳大利亞朋友Ramon,薩摩亞駐華大使的女兒Marissa等十人,創作出一個地球村一樣的生活環境,和寧夏的孩子們生活10天,通過我們的活動讓彼此之間沒有國籍的隔閡,更多的是通過外國大哥哥大姐姐們的經歷,也讓孩子們看到,人生可以有多種可能。

"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我小時候眼中的銀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學,那時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員都需要到班裡去生爐子,每到冬天來臨前,總有一個下午我們會從自己家帶來簸箕,給班裡搬煤。直到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拆了,我們被分到市東頭的學校裡借讀,只上半天課,有一天放學一個同學的家長開車帶我們回家,從車上的計數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銀川的主城區原來有大概兩公里那麼長。

記憶裡,我只是在初中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過一次外國人,我膽怯的騎著自行車尾隨了很久,只是希望能與她打個招呼,卻又害怕她說了別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學校的活動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和來學校訪問的香港學生Aska Feng成為筆友,他當時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坐在我們班裡聽了一節課,我們就成為了筆友,後來一直寫信相互交流。認識了他之後,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計算他們該給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裡發現他們寫給我的信,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新鮮事?他會告訴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學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生在小地方的我,多麼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一交流就是這麼多年,一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大家可以習慣在網上寫郵件才結束了書寫的日子。但我們一直保持著溝通,05年春節,我還專門去了香港和他見面,曾經對香港的那種嚮往,電影裡的日子,卻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為了泡沫。現在,我們還是經常溝通,每次去香港也都會和他一起吃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打開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數線,勉強能上大學。經過一年復讀,我很幸運的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進大城市,開闊眼界

離開家,那個曾經小小的城市,進入到首都這樣的大城市。大學期間,我一直熱心與認識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彌補我在中學時沒有的這些機會。剛上大學的那一年是韓國的金賢珍和英國Benjamin的朋友,大二時德國的Markus和Kathi,挪威的Inga和美國的Elisa,大三又是阿根廷的Eugenio,加拿大的Sarah,巴西的Rodrigo和祕魯的Eugenia,其實很多外國人都只是在中國交換一年,所以我也慢慢的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又是通過與外國友人的交流,我意識到世界真的那麼大,雖然真真切切的一個人站在我面前,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不一樣呢。也是通過他們,我認識到世界之大,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我曾經以為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就已經很了不起,但人大認識的朋友中,很多人隨便的四五種語言,對我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曾經以為外國人比我們聰明,但認識他們後才明白不是他們聰明,只是學習的經歷和教育背景讓他們獲得了這些對我來說遙不可及的技能。

我們的交流也一直都保持到了現在,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我後來環遊世界的動力。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和他們相見。09年歐洲旅行,Markus,Kathi,Inga和我相聚在Kathi教書的德國小鎮Munster,08年在Sarah加拿大的家過的聖誕,12年又去德國參加了她的婚禮,Rodrigo13年來我的夏令營做了志願者,去年我去了美國看Elisa也去了祕魯看Eugenia,今年年初很偶然的通過朋友又找回了現在住在廈門的阿根廷朋友Eugenio的微信。通過他們,覺得世界真的那麼大又那麼小。

記得大學時有一個從丹麥來的中國女孩(名字已經記不清了),她五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德國,11歲又去了丹麥,所以熟練掌握中文,英文,丹麥語和德語,我曾經覺得中國人的思維和外國人不一樣,可能不適合學語言,但是眼前的這個跟我同齡的女孩也是中國人啊,只是在外面生活了這些年,她可以,那就一定不是我所認知的思維的問題。加上,她畫畫也畫的很好,動手能力還很強,自己做畢業禮服,真是讓我特別佩服眼前的姑娘。那一刻我知道,我從小受的教育使得我們看問題的延展性不強,創造力更是差很多,但這不是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第一次出國

大學畢業之時,我去希臘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夏令營做志願者,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國。我曾經以為自己很適合國外的生活,一定會天天都開心,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我曾經覺得,外國文化就是有啥直說,但我發現並非如此,因為有過一些矛盾衝突。經過深思,我才意識到,當年在國內認識的外國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中國有興趣,所以他們對中國文化及人的包容性都非常強,而到了希臘,所有人都是外國人,一視同仁,就不會對中國人特別友善。

我當時覺得在希臘的時光並不開心,但回來以後卻十分想念。雖然只是幾個月的體驗活動,卻讓我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在希臘,營地的希臘的朋友們晚上Micky會說,“你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因為中國很遠,瞭解又不多,對他們來說就好像另一個星球。對我們來說,希臘也是另一個星球啊!說起希臘,除了能說出愛琴海,希臘神話,雅典的神廟,適合度蜜月的地方等等,但這些卻與我在希臘三個月瞭解的希臘完全不同。比如大家很享受生活,喜歡坐在街邊和咖啡聯絡感情,喜歡去海邊游泳,希臘人生活很放鬆沒有什麼壓力,當年在營地希臘朋友Micky常說,“即使明天沒有工作也不能阻止我今晚彈吉他到深夜。”這些與我所瞭解的中國文化都是非常不同的。當年我剛大學畢業,在希臘和比我大兩年研究生畢業已經工作的姐姐聊MSN,那時已經是希臘的時間晚上10點,國內有5/6個小時的時差,已經是凌晨,姐姐卻還在加班,我想起她開始工作以後,就沒有再見過她,有一次吃飯,也是剛到餐廳,她就接到電話被叫走。那一刻,我在想,我是要被工作控制?還是選擇自己的人生。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遇到了不同,思考後的結果。所以我決定出國,去真正看看世界是什麼樣的。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向世界

2008年,我離開北京,踏上了前往墨西哥的路上。

去墨西哥,主要是為了學習西班牙語,大學生活教會了我,多一門語言就多了很多瞭解更多文化的機會。當時Eugenio的女朋友也跟我說,如果想去聯合國工作,必須要會三種聯合國的官方語言,所以學習西班牙語是幫我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在墨西哥的兩年時間,我學語言,也學習各種墨西哥的文化,跳salsa,tango,folklore等等,也會去周邊的國家旅行。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人生變得更加豐富。那時,在墨西哥的街頭,總會有墨西哥人大喊Chinita(中國姑娘),一開始我覺得很害怕,但後來熟悉以後,我都會對著他們微微一笑。有的人就會充滿好奇的問我很多問題,那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你就會覺得原來祖國的強大,是那麼的重要。

記得當時,有好幾個墨西哥朋友要找我合作做生意,一個是希望我能幫著他們和華為合作;另外一個希望幫助他們進口中國的貨物。最有意思的是,我常常被請去教中文,有錢人家的孩子,除了在國際學校學習外,還會選擇學習中文,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是世界的未來。我的學生裡還包括已經在企業上班的管理人員,也有從西班牙來做橋樑工作的工程師一家,都因為中國是他們看重的未來。

2010年,在墨西哥待了兩年之後,我選擇去歐洲度Erasmus項目的研究生,同來自22個不同國家的25名同學一起,學習comparative local development, 這樣的學習生活是非常多彩的,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更同學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兩年時間內我在意大利9個月,匈牙利3個月,以色列一年。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回到家鄉

2012年,研究生畢業,我考慮了很久之後決定回國。一直都覺得自己比較幸運,可以有機會並且有家裡的經濟支持出國,但寧夏的多數孩子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的。所以我希望能把我自己所學所經歷的這些,可以通過當年夏令營的方式,讓孩子們通過那個看到世界,認識到人生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所以我放棄了以色列高薪的工作offer,回到了寧夏。

當時身邊的朋友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在國外待得好好的,怎麼就回來了呢?即使回國,去大城市也應該發展的更好啊,但是我卻選擇了讓大家都費解的一條路。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寧夏的變化

從2003到2012,我有九年的時間沒有在銀川生活。大學時我一年回家一到兩次,每次回來都會有新的變化;出國之後,我兩年回來一次,每次除了家門口那一片老小區外,其他很多地方都不再是記憶中的模樣。2012年回國時,因為行李太多,我是從北京坐火車回來的,到了銀川火車站,全新的車站讓我覺得這個城市我已經不太認識了,弟弟開車來接我,一直都開到離家只有5分鐘,我才認出來是哪裡。我驚訝於銀川那幾年的變化之大,曾經從老城到新城坐火車,中間必經一段農田,現在竟全是高樓林立,馬路也變寬了,還有很多我根本不認識的新路,新的高樓大廈,以前的老城,新城,新市區都連到了一起,儼然一個大城市,不再是那個東西只有2公里多的城市了。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通過國際夏令營讓孩子們看到世界

2013年年初,我開始籌備第一個UP!國際夏令營,請了我當年在人大及國外的十個不同國家的朋友來一起,包括我在墨西哥認識的丹麥朋友Sally及Mathilde,大學認識的巴西朋友Rodrigo,以色列是認識的朋友Oded,在銀川騎行時認識的澳大利亞朋友Ramon,薩摩亞駐華大使的女兒Marissa等十人,創作出一個地球村一樣的生活環境,和寧夏的孩子們生活10天,通過我們的活動讓彼此之間沒有國籍的隔閡,更多的是通過外國大哥哥大姐姐們的經歷,也讓孩子們看到,人生可以有多種可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夏令營一做就是六年,每年我都不遺餘力的從身邊的外國朋友或者來過夏令營的朋友那裡,經過層層選拔,邀請不同國家的優秀青年來到寧夏,至今已有近50個國家的60多名志願者來過UP!。

"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我小時候眼中的銀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學,那時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員都需要到班裡去生爐子,每到冬天來臨前,總有一個下午我們會從自己家帶來簸箕,給班裡搬煤。直到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拆了,我們被分到市東頭的學校裡借讀,只上半天課,有一天放學一個同學的家長開車帶我們回家,從車上的計數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銀川的主城區原來有大概兩公里那麼長。

記憶裡,我只是在初中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過一次外國人,我膽怯的騎著自行車尾隨了很久,只是希望能與她打個招呼,卻又害怕她說了別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學校的活動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和來學校訪問的香港學生Aska Feng成為筆友,他當時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坐在我們班裡聽了一節課,我們就成為了筆友,後來一直寫信相互交流。認識了他之後,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計算他們該給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裡發現他們寫給我的信,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新鮮事?他會告訴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學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生在小地方的我,多麼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一交流就是這麼多年,一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大家可以習慣在網上寫郵件才結束了書寫的日子。但我們一直保持著溝通,05年春節,我還專門去了香港和他見面,曾經對香港的那種嚮往,電影裡的日子,卻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為了泡沫。現在,我們還是經常溝通,每次去香港也都會和他一起吃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打開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數線,勉強能上大學。經過一年復讀,我很幸運的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進大城市,開闊眼界

離開家,那個曾經小小的城市,進入到首都這樣的大城市。大學期間,我一直熱心與認識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彌補我在中學時沒有的這些機會。剛上大學的那一年是韓國的金賢珍和英國Benjamin的朋友,大二時德國的Markus和Kathi,挪威的Inga和美國的Elisa,大三又是阿根廷的Eugenio,加拿大的Sarah,巴西的Rodrigo和祕魯的Eugenia,其實很多外國人都只是在中國交換一年,所以我也慢慢的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又是通過與外國友人的交流,我意識到世界真的那麼大,雖然真真切切的一個人站在我面前,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不一樣呢。也是通過他們,我認識到世界之大,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我曾經以為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就已經很了不起,但人大認識的朋友中,很多人隨便的四五種語言,對我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曾經以為外國人比我們聰明,但認識他們後才明白不是他們聰明,只是學習的經歷和教育背景讓他們獲得了這些對我來說遙不可及的技能。

我們的交流也一直都保持到了現在,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我後來環遊世界的動力。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和他們相見。09年歐洲旅行,Markus,Kathi,Inga和我相聚在Kathi教書的德國小鎮Munster,08年在Sarah加拿大的家過的聖誕,12年又去德國參加了她的婚禮,Rodrigo13年來我的夏令營做了志願者,去年我去了美國看Elisa也去了祕魯看Eugenia,今年年初很偶然的通過朋友又找回了現在住在廈門的阿根廷朋友Eugenio的微信。通過他們,覺得世界真的那麼大又那麼小。

記得大學時有一個從丹麥來的中國女孩(名字已經記不清了),她五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德國,11歲又去了丹麥,所以熟練掌握中文,英文,丹麥語和德語,我曾經覺得中國人的思維和外國人不一樣,可能不適合學語言,但是眼前的這個跟我同齡的女孩也是中國人啊,只是在外面生活了這些年,她可以,那就一定不是我所認知的思維的問題。加上,她畫畫也畫的很好,動手能力還很強,自己做畢業禮服,真是讓我特別佩服眼前的姑娘。那一刻我知道,我從小受的教育使得我們看問題的延展性不強,創造力更是差很多,但這不是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第一次出國

大學畢業之時,我去希臘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夏令營做志願者,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國。我曾經以為自己很適合國外的生活,一定會天天都開心,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我曾經覺得,外國文化就是有啥直說,但我發現並非如此,因為有過一些矛盾衝突。經過深思,我才意識到,當年在國內認識的外國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中國有興趣,所以他們對中國文化及人的包容性都非常強,而到了希臘,所有人都是外國人,一視同仁,就不會對中國人特別友善。

我當時覺得在希臘的時光並不開心,但回來以後卻十分想念。雖然只是幾個月的體驗活動,卻讓我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在希臘,營地的希臘的朋友們晚上Micky會說,“你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因為中國很遠,瞭解又不多,對他們來說就好像另一個星球。對我們來說,希臘也是另一個星球啊!說起希臘,除了能說出愛琴海,希臘神話,雅典的神廟,適合度蜜月的地方等等,但這些卻與我在希臘三個月瞭解的希臘完全不同。比如大家很享受生活,喜歡坐在街邊和咖啡聯絡感情,喜歡去海邊游泳,希臘人生活很放鬆沒有什麼壓力,當年在營地希臘朋友Micky常說,“即使明天沒有工作也不能阻止我今晚彈吉他到深夜。”這些與我所瞭解的中國文化都是非常不同的。當年我剛大學畢業,在希臘和比我大兩年研究生畢業已經工作的姐姐聊MSN,那時已經是希臘的時間晚上10點,國內有5/6個小時的時差,已經是凌晨,姐姐卻還在加班,我想起她開始工作以後,就沒有再見過她,有一次吃飯,也是剛到餐廳,她就接到電話被叫走。那一刻,我在想,我是要被工作控制?還是選擇自己的人生。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遇到了不同,思考後的結果。所以我決定出國,去真正看看世界是什麼樣的。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向世界

2008年,我離開北京,踏上了前往墨西哥的路上。

去墨西哥,主要是為了學習西班牙語,大學生活教會了我,多一門語言就多了很多瞭解更多文化的機會。當時Eugenio的女朋友也跟我說,如果想去聯合國工作,必須要會三種聯合國的官方語言,所以學習西班牙語是幫我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在墨西哥的兩年時間,我學語言,也學習各種墨西哥的文化,跳salsa,tango,folklore等等,也會去周邊的國家旅行。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人生變得更加豐富。那時,在墨西哥的街頭,總會有墨西哥人大喊Chinita(中國姑娘),一開始我覺得很害怕,但後來熟悉以後,我都會對著他們微微一笑。有的人就會充滿好奇的問我很多問題,那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你就會覺得原來祖國的強大,是那麼的重要。

記得當時,有好幾個墨西哥朋友要找我合作做生意,一個是希望我能幫著他們和華為合作;另外一個希望幫助他們進口中國的貨物。最有意思的是,我常常被請去教中文,有錢人家的孩子,除了在國際學校學習外,還會選擇學習中文,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是世界的未來。我的學生裡還包括已經在企業上班的管理人員,也有從西班牙來做橋樑工作的工程師一家,都因為中國是他們看重的未來。

2010年,在墨西哥待了兩年之後,我選擇去歐洲度Erasmus項目的研究生,同來自22個不同國家的25名同學一起,學習comparative local development, 這樣的學習生活是非常多彩的,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更同學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兩年時間內我在意大利9個月,匈牙利3個月,以色列一年。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回到家鄉

2012年,研究生畢業,我考慮了很久之後決定回國。一直都覺得自己比較幸運,可以有機會並且有家裡的經濟支持出國,但寧夏的多數孩子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的。所以我希望能把我自己所學所經歷的這些,可以通過當年夏令營的方式,讓孩子們通過那個看到世界,認識到人生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所以我放棄了以色列高薪的工作offer,回到了寧夏。

當時身邊的朋友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在國外待得好好的,怎麼就回來了呢?即使回國,去大城市也應該發展的更好啊,但是我卻選擇了讓大家都費解的一條路。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寧夏的變化

從2003到2012,我有九年的時間沒有在銀川生活。大學時我一年回家一到兩次,每次回來都會有新的變化;出國之後,我兩年回來一次,每次除了家門口那一片老小區外,其他很多地方都不再是記憶中的模樣。2012年回國時,因為行李太多,我是從北京坐火車回來的,到了銀川火車站,全新的車站讓我覺得這個城市我已經不太認識了,弟弟開車來接我,一直都開到離家只有5分鐘,我才認出來是哪裡。我驚訝於銀川那幾年的變化之大,曾經從老城到新城坐火車,中間必經一段農田,現在竟全是高樓林立,馬路也變寬了,還有很多我根本不認識的新路,新的高樓大廈,以前的老城,新城,新市區都連到了一起,儼然一個大城市,不再是那個東西只有2公里多的城市了。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通過國際夏令營讓孩子們看到世界

2013年年初,我開始籌備第一個UP!國際夏令營,請了我當年在人大及國外的十個不同國家的朋友來一起,包括我在墨西哥認識的丹麥朋友Sally及Mathilde,大學認識的巴西朋友Rodrigo,以色列是認識的朋友Oded,在銀川騎行時認識的澳大利亞朋友Ramon,薩摩亞駐華大使的女兒Marissa等十人,創作出一個地球村一樣的生活環境,和寧夏的孩子們生活10天,通過我們的活動讓彼此之間沒有國籍的隔閡,更多的是通過外國大哥哥大姐姐們的經歷,也讓孩子們看到,人生可以有多種可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夏令營一做就是六年,每年我都不遺餘力的從身邊的外國朋友或者來過夏令營的朋友那裡,經過層層選拔,邀請不同國家的優秀青年來到寧夏,至今已有近50個國家的60多名志願者來過UP!。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讓我更加驚喜的是,原本只是覺得寧夏的孩子們會收穫很大,第一次和外國哥哥姐姐們做朋友,用英語交流等等,尤其是夏令營每年都會有近1/3的弱勢家庭的孩子會來參與我們的活動。但是沒想到的是,來的外國朋友卻也對UP!的活動印象深刻。因為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中國孩子對他們的熱情與愛。經常聽到來過營地的外國朋友說,這是他們在中國最開心最印象深刻的記憶。

“NX Summer Camp was a wonderful experience where I met a lot of passionate people. After some time, the kids where treating me as a friend, not a foreigner: it healed a deep bruise that I got living in China and trying to get along with people that don’t see me as an equal. Having fun with those children made me feel like a child, like a person again. I highly recommend this wonderful exchange of knowledge and energy!”

2013 Culture Ambassador Rodrigo, Brazil

“Ningxia Summer Camp 2013 was a global gathering, bringing diverse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cultures, ideas at one camp to teach, learn, and share knowledge and life with young minds with great spirits who want to make Global China an innovative, creative, cooperative China. Simply it was a wonderful learning with fun and smiling time.”

2013 Culture Ambassador Arif, Pakistan

“The camp was a very nice experience for me as a human being. The Chinese kids were amazing and asked many questions. I enjoyed teaching them and sharing my knowledge, my culture with them. In addition, I met new friends. For the first time, I met a lady from Lebanon and a gentleman from Pakistan. In the beginning I was quite worried but very quickly we became good friends. They have also never met an Israeli, so we both were very curious and asked lots of questions. Now I also have good friends from Denmark, Samoa, Australia, Brazil, Colombia and Mexico. I had a chance to learn new things and it was an amazing experience!”

2014 Culture Ambassador Oded, Israel

I'm very happy I went to Ningxia for the UP! Summer Camp. I saw a little-known part of China, got away from the heat of the cities, and met some amazing kids, locals, and fellow travelers. I would say: be silly, be creative, be open, and be yourself. When volunteers try new things and act fun/silly/weird, the students slowly open up and try new things too - we even got some local parents dancing and putting on face paint! I can't fully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here - go check it out yourself! I'll come back if I am in China again!

2015 Culture Ambassador Sally, the United Sates

Last summer, in the midst of my internship in Beijing, I was sent as a volunteer for UP! for the first time to Ningxia province. I had never been to Ningxia or an away camp, but I decided to soak up new experiences. From Day 1 of camp, our fearless leader Kiki made sure that our campers knew this was summer camp not school. For most of these kids, summer camp was an entirely new experience. Calling the camp counselors something other than “foreign teacher” and “Chinese teacher” was definitely an adjustment for the students, many of which had never even seen a foreigner in real life before.

Every day was fun-filled, packed with culture and English classes as well as interest classes and other activities. In my small group, I saw the shyest girl bloom into the most talkative. In my class, I saw the most polite boy transform into the monkey king. I saw one of the Longde village girls become best friends with the city girls from Yinchuan, and I saw the socially awkward 12 year-old boy belt out Beyoncé.

Kiki’s summer camp gave each kid a chance to shine in his or her own way, whether it was singing, acting, or running. Less importantly, it gave me a chance to be a part of it. Many Chinese students rarely, if ever, get the chance to explore their passions in such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but this summer 60 of them blossomed because of Kiki. What Kiki Chen has done for these kids with only the help of some volunteers is really amazing, and by the end of my trip I was begging The Hutong to let me stay on for the Shangri-La camp.

2016 Culture Ambassador Margie, the United Sates

I worked with the most energetic, crazy, funny and amazing kids I could have imagined and by the end of the camp they thought me that beautiful and creative things happen when you learn to leave your expectations at the door and embrace everyday as it comes. 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m had her and his own personality, talents and quirks and it kept me busy, entertained and happy to be part of the UP! Camp.

2017 Culture Ambassador Robin, Romania

通過夏令營,不只是讓寧夏的孩子看到了世界,也讓世界看到了寧夏。

"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我小時候眼中的銀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學,那時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員都需要到班裡去生爐子,每到冬天來臨前,總有一個下午我們會從自己家帶來簸箕,給班裡搬煤。直到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拆了,我們被分到市東頭的學校裡借讀,只上半天課,有一天放學一個同學的家長開車帶我們回家,從車上的計數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銀川的主城區原來有大概兩公里那麼長。

記憶裡,我只是在初中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過一次外國人,我膽怯的騎著自行車尾隨了很久,只是希望能與她打個招呼,卻又害怕她說了別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學校的活動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和來學校訪問的香港學生Aska Feng成為筆友,他當時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坐在我們班裡聽了一節課,我們就成為了筆友,後來一直寫信相互交流。認識了他之後,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計算他們該給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裡發現他們寫給我的信,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新鮮事?他會告訴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學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生在小地方的我,多麼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一交流就是這麼多年,一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大家可以習慣在網上寫郵件才結束了書寫的日子。但我們一直保持著溝通,05年春節,我還專門去了香港和他見面,曾經對香港的那種嚮往,電影裡的日子,卻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為了泡沫。現在,我們還是經常溝通,每次去香港也都會和他一起吃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打開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數線,勉強能上大學。經過一年復讀,我很幸運的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進大城市,開闊眼界

離開家,那個曾經小小的城市,進入到首都這樣的大城市。大學期間,我一直熱心與認識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彌補我在中學時沒有的這些機會。剛上大學的那一年是韓國的金賢珍和英國Benjamin的朋友,大二時德國的Markus和Kathi,挪威的Inga和美國的Elisa,大三又是阿根廷的Eugenio,加拿大的Sarah,巴西的Rodrigo和祕魯的Eugenia,其實很多外國人都只是在中國交換一年,所以我也慢慢的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又是通過與外國友人的交流,我意識到世界真的那麼大,雖然真真切切的一個人站在我面前,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不一樣呢。也是通過他們,我認識到世界之大,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我曾經以為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就已經很了不起,但人大認識的朋友中,很多人隨便的四五種語言,對我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曾經以為外國人比我們聰明,但認識他們後才明白不是他們聰明,只是學習的經歷和教育背景讓他們獲得了這些對我來說遙不可及的技能。

我們的交流也一直都保持到了現在,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我後來環遊世界的動力。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和他們相見。09年歐洲旅行,Markus,Kathi,Inga和我相聚在Kathi教書的德國小鎮Munster,08年在Sarah加拿大的家過的聖誕,12年又去德國參加了她的婚禮,Rodrigo13年來我的夏令營做了志願者,去年我去了美國看Elisa也去了祕魯看Eugenia,今年年初很偶然的通過朋友又找回了現在住在廈門的阿根廷朋友Eugenio的微信。通過他們,覺得世界真的那麼大又那麼小。

記得大學時有一個從丹麥來的中國女孩(名字已經記不清了),她五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德國,11歲又去了丹麥,所以熟練掌握中文,英文,丹麥語和德語,我曾經覺得中國人的思維和外國人不一樣,可能不適合學語言,但是眼前的這個跟我同齡的女孩也是中國人啊,只是在外面生活了這些年,她可以,那就一定不是我所認知的思維的問題。加上,她畫畫也畫的很好,動手能力還很強,自己做畢業禮服,真是讓我特別佩服眼前的姑娘。那一刻我知道,我從小受的教育使得我們看問題的延展性不強,創造力更是差很多,但這不是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第一次出國

大學畢業之時,我去希臘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夏令營做志願者,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國。我曾經以為自己很適合國外的生活,一定會天天都開心,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我曾經覺得,外國文化就是有啥直說,但我發現並非如此,因為有過一些矛盾衝突。經過深思,我才意識到,當年在國內認識的外國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中國有興趣,所以他們對中國文化及人的包容性都非常強,而到了希臘,所有人都是外國人,一視同仁,就不會對中國人特別友善。

我當時覺得在希臘的時光並不開心,但回來以後卻十分想念。雖然只是幾個月的體驗活動,卻讓我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在希臘,營地的希臘的朋友們晚上Micky會說,“你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因為中國很遠,瞭解又不多,對他們來說就好像另一個星球。對我們來說,希臘也是另一個星球啊!說起希臘,除了能說出愛琴海,希臘神話,雅典的神廟,適合度蜜月的地方等等,但這些卻與我在希臘三個月瞭解的希臘完全不同。比如大家很享受生活,喜歡坐在街邊和咖啡聯絡感情,喜歡去海邊游泳,希臘人生活很放鬆沒有什麼壓力,當年在營地希臘朋友Micky常說,“即使明天沒有工作也不能阻止我今晚彈吉他到深夜。”這些與我所瞭解的中國文化都是非常不同的。當年我剛大學畢業,在希臘和比我大兩年研究生畢業已經工作的姐姐聊MSN,那時已經是希臘的時間晚上10點,國內有5/6個小時的時差,已經是凌晨,姐姐卻還在加班,我想起她開始工作以後,就沒有再見過她,有一次吃飯,也是剛到餐廳,她就接到電話被叫走。那一刻,我在想,我是要被工作控制?還是選擇自己的人生。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遇到了不同,思考後的結果。所以我決定出國,去真正看看世界是什麼樣的。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向世界

2008年,我離開北京,踏上了前往墨西哥的路上。

去墨西哥,主要是為了學習西班牙語,大學生活教會了我,多一門語言就多了很多瞭解更多文化的機會。當時Eugenio的女朋友也跟我說,如果想去聯合國工作,必須要會三種聯合國的官方語言,所以學習西班牙語是幫我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在墨西哥的兩年時間,我學語言,也學習各種墨西哥的文化,跳salsa,tango,folklore等等,也會去周邊的國家旅行。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人生變得更加豐富。那時,在墨西哥的街頭,總會有墨西哥人大喊Chinita(中國姑娘),一開始我覺得很害怕,但後來熟悉以後,我都會對著他們微微一笑。有的人就會充滿好奇的問我很多問題,那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你就會覺得原來祖國的強大,是那麼的重要。

記得當時,有好幾個墨西哥朋友要找我合作做生意,一個是希望我能幫著他們和華為合作;另外一個希望幫助他們進口中國的貨物。最有意思的是,我常常被請去教中文,有錢人家的孩子,除了在國際學校學習外,還會選擇學習中文,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是世界的未來。我的學生裡還包括已經在企業上班的管理人員,也有從西班牙來做橋樑工作的工程師一家,都因為中國是他們看重的未來。

2010年,在墨西哥待了兩年之後,我選擇去歐洲度Erasmus項目的研究生,同來自22個不同國家的25名同學一起,學習comparative local development, 這樣的學習生活是非常多彩的,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更同學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兩年時間內我在意大利9個月,匈牙利3個月,以色列一年。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回到家鄉

2012年,研究生畢業,我考慮了很久之後決定回國。一直都覺得自己比較幸運,可以有機會並且有家裡的經濟支持出國,但寧夏的多數孩子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的。所以我希望能把我自己所學所經歷的這些,可以通過當年夏令營的方式,讓孩子們通過那個看到世界,認識到人生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所以我放棄了以色列高薪的工作offer,回到了寧夏。

當時身邊的朋友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在國外待得好好的,怎麼就回來了呢?即使回國,去大城市也應該發展的更好啊,但是我卻選擇了讓大家都費解的一條路。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寧夏的變化

從2003到2012,我有九年的時間沒有在銀川生活。大學時我一年回家一到兩次,每次回來都會有新的變化;出國之後,我兩年回來一次,每次除了家門口那一片老小區外,其他很多地方都不再是記憶中的模樣。2012年回國時,因為行李太多,我是從北京坐火車回來的,到了銀川火車站,全新的車站讓我覺得這個城市我已經不太認識了,弟弟開車來接我,一直都開到離家只有5分鐘,我才認出來是哪裡。我驚訝於銀川那幾年的變化之大,曾經從老城到新城坐火車,中間必經一段農田,現在竟全是高樓林立,馬路也變寬了,還有很多我根本不認識的新路,新的高樓大廈,以前的老城,新城,新市區都連到了一起,儼然一個大城市,不再是那個東西只有2公里多的城市了。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通過國際夏令營讓孩子們看到世界

2013年年初,我開始籌備第一個UP!國際夏令營,請了我當年在人大及國外的十個不同國家的朋友來一起,包括我在墨西哥認識的丹麥朋友Sally及Mathilde,大學認識的巴西朋友Rodrigo,以色列是認識的朋友Oded,在銀川騎行時認識的澳大利亞朋友Ramon,薩摩亞駐華大使的女兒Marissa等十人,創作出一個地球村一樣的生活環境,和寧夏的孩子們生活10天,通過我們的活動讓彼此之間沒有國籍的隔閡,更多的是通過外國大哥哥大姐姐們的經歷,也讓孩子們看到,人生可以有多種可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夏令營一做就是六年,每年我都不遺餘力的從身邊的外國朋友或者來過夏令營的朋友那裡,經過層層選拔,邀請不同國家的優秀青年來到寧夏,至今已有近50個國家的60多名志願者來過UP!。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讓我更加驚喜的是,原本只是覺得寧夏的孩子們會收穫很大,第一次和外國哥哥姐姐們做朋友,用英語交流等等,尤其是夏令營每年都會有近1/3的弱勢家庭的孩子會來參與我們的活動。但是沒想到的是,來的外國朋友卻也對UP!的活動印象深刻。因為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中國孩子對他們的熱情與愛。經常聽到來過營地的外國朋友說,這是他們在中國最開心最印象深刻的記憶。

“NX Summer Camp was a wonderful experience where I met a lot of passionate people. After some time, the kids where treating me as a friend, not a foreigner: it healed a deep bruise that I got living in China and trying to get along with people that don’t see me as an equal. Having fun with those children made me feel like a child, like a person again. I highly recommend this wonderful exchange of knowledge and energy!”

2013 Culture Ambassador Rodrigo, Brazil

“Ningxia Summer Camp 2013 was a global gathering, bringing diverse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cultures, ideas at one camp to teach, learn, and share knowledge and life with young minds with great spirits who want to make Global China an innovative, creative, cooperative China. Simply it was a wonderful learning with fun and smiling time.”

2013 Culture Ambassador Arif, Pakistan

“The camp was a very nice experience for me as a human being. The Chinese kids were amazing and asked many questions. I enjoyed teaching them and sharing my knowledge, my culture with them. In addition, I met new friends. For the first time, I met a lady from Lebanon and a gentleman from Pakistan. In the beginning I was quite worried but very quickly we became good friends. They have also never met an Israeli, so we both were very curious and asked lots of questions. Now I also have good friends from Denmark, Samoa, Australia, Brazil, Colombia and Mexico. I had a chance to learn new things and it was an amazing experience!”

2014 Culture Ambassador Oded, Israel

I'm very happy I went to Ningxia for the UP! Summer Camp. I saw a little-known part of China, got away from the heat of the cities, and met some amazing kids, locals, and fellow travelers. I would say: be silly, be creative, be open, and be yourself. When volunteers try new things and act fun/silly/weird, the students slowly open up and try new things too - we even got some local parents dancing and putting on face paint! I can't fully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here - go check it out yourself! I'll come back if I am in China again!

2015 Culture Ambassador Sally, the United Sates

Last summer, in the midst of my internship in Beijing, I was sent as a volunteer for UP! for the first time to Ningxia province. I had never been to Ningxia or an away camp, but I decided to soak up new experiences. From Day 1 of camp, our fearless leader Kiki made sure that our campers knew this was summer camp not school. For most of these kids, summer camp was an entirely new experience. Calling the camp counselors something other than “foreign teacher” and “Chinese teacher” was definitely an adjustment for the students, many of which had never even seen a foreigner in real life before.

Every day was fun-filled, packed with culture and English classes as well as interest classes and other activities. In my small group, I saw the shyest girl bloom into the most talkative. In my class, I saw the most polite boy transform into the monkey king. I saw one of the Longde village girls become best friends with the city girls from Yinchuan, and I saw the socially awkward 12 year-old boy belt out Beyoncé.

Kiki’s summer camp gave each kid a chance to shine in his or her own way, whether it was singing, acting, or running. Less importantly, it gave me a chance to be a part of it. Many Chinese students rarely, if ever, get the chance to explore their passions in such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but this summer 60 of them blossomed because of Kiki. What Kiki Chen has done for these kids with only the help of some volunteers is really amazing, and by the end of my trip I was begging The Hutong to let me stay on for the Shangri-La camp.

2016 Culture Ambassador Margie, the United Sates

I worked with the most energetic, crazy, funny and amazing kids I could have imagined and by the end of the camp they thought me that beautiful and creative things happen when you learn to leave your expectations at the door and embrace everyday as it comes. 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m had her and his own personality, talents and quirks and it kept me busy, entertained and happy to be part of the UP! Camp.

2017 Culture Ambassador Robin, Romania

通過夏令營,不只是讓寧夏的孩子看到了世界,也讓世界看到了寧夏。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與葡萄酒的不解之緣

2012年剛回到寧夏時,機緣巧合下,認識了當年來寧夏參加第一屆國際釀酒師挑戰賽的7位外國釀酒師中的西班牙人Jose,當時他在couchsurfing上寫message給我,問我要不要聯繫一下西班牙語,我說,“why not”。接著就和他及其他的六位國際釀酒師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後來其中的一位新西蘭釀酒師請我做助理,就算是進入了寧夏的葡萄酒圈。

我本來是對酒精過敏的,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成為葡萄酒行業的一員。但我本身研究生的專業就是local development,從專業的角度來講,作為內陸地區的寧夏,資源並不是很豐富,沒有非常大的支柱性產業,如果能夠通過發展葡萄酒而發展整個地區,其實是非常可行的一件事情。那麼我願意成為葡萄酒行業的一員,從專業的角度上旁觀整個行業的發展,並作出自己可以的努力。

在過去的幾年裡,除了夏令營的籌備及運營時間外,我的其餘時間多數花在了葡萄酒圈。我的老闆,那位外國釀酒師認為,“做助理就是要在工作的各個方面給他幫忙,不能因為性別的原因在一旁看著”。所以從第一天跟他工作開始,他做什麼我就做什麼,酒莊裡的活兒,所以從接管子到洗罐,從搬橡木桶到下酵母,每一樣活兒他都是親力親為,而我也就順理成章的要求像他一樣做所有的工作。很苦也很累,衣服和褲子都因為無意中蹭到葡萄汁的顏色,而不停的換。而對我的這種影響也是對酒莊的影響,很多工人因為看到老外都把工作親力親為,所以也就學著他的模樣去改進自己的方式,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曾有也有別的釀酒師助理/翻譯跟我說,“你就翻譯就好了,幹嘛要把自己弄的那麼累那麼髒?”因為幹過我才明白,我本來就對葡萄酒一點都不懂,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我不只是學習了,理解了,也能更好的為大家翻譯。慢慢的我也就學習了很多葡萄酒相關的知識。也越來越喜歡這個讓我總能夠學到新東西的行業。

葡萄酒本來就是國際化的產物,因為葡萄酒,寧夏變得越來越國際化。這些年寧夏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是因為葡萄酒來的寧夏。加上2013年寧夏葡萄酒局的成立,一個專業的機構專門負責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在過去幾年速度更是飛快。

不得不說寧夏葡萄酒局的視野還是非常國際化的,2012年舉辦第一屆國際釀酒師挑戰賽之後,2015年又做了第二屆,有48個國際釀酒師來到寧夏。寧夏的酒莊在與國際釀酒師共同工作的時候,學習了他們的理念和方式,而每一個國際釀酒師回到自己國際之後,又會成為寧夏葡萄酒的宣傳使者。我看到很多釀酒師回到自己國家之後,都接受了當地媒體的採訪及報道。

而這一切的另一個效果是,慕名前來的葡萄酒業內人士越來越多,而我這個最不專業的專業人士就變得忙活起來了。早在接觸葡萄酒的初期,我就覺得寧夏需要有一個宣傳葡萄酒的英文網站,人們可以通過這個網站了解寧夏的產業,所以我就自己做了一個。接著,通過網站找到我希望參觀酒莊,瞭解寧夏葡萄酒的外國人就越來越多。包括外國的媒體,葡萄酒專業人士MW,MS等等,還有國外不同酒莊的種植,釀造的專業人士。

我從不敢自命為專家,所以很少發表我對葡萄酒的意見。但是通過這些專家的點評中,我明白他們大多數人對寧夏葡萄酒的質量之好,是非常驚訝的。最令他們驚訝的,更是葡萄酒產業的發展之快,在短時間內就達到了這樣的規模和水平。

其實我覺得寧夏葡萄酒產業的今天,有兩個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原寧夏副主席郝林海先生,每次聽他講葡萄酒產業的發展,都會覺得受益匪淺。他退休前分管葡萄酒產業的時候,曾經提出過小酒莊大產業。他認為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初期,應該更加關注於葡萄酒的質量,做到小而精,慢慢發展。而寧夏的很多酒莊真正的就是如此,每一個小酒莊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牌和故事,非常有趣。

而另一個人,就是葡萄產業發展局的局長,曹凱龍。葡萄酒本來就是不是一個傳統行業的產物,需要有一些新的東西,新的想法。而這幾年,曹局所做的葡萄酒產業的品牌建設,推廣都是非常成功的。需要敢想敢做的領導,才能有今天葡萄酒的進步。

我呢,還是葡萄酒的一個邊外人員,用葡萄酒行業賺來的錢去支持我情懷的夏令營。過去的幾年看到寧夏葡萄酒的發展,也確實應證了我當年覺得這是會幫助寧夏發展的想法。

"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我小時候眼中的銀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學,那時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員都需要到班裡去生爐子,每到冬天來臨前,總有一個下午我們會從自己家帶來簸箕,給班裡搬煤。直到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拆了,我們被分到市東頭的學校裡借讀,只上半天課,有一天放學一個同學的家長開車帶我們回家,從車上的計數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銀川的主城區原來有大概兩公里那麼長。

記憶裡,我只是在初中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過一次外國人,我膽怯的騎著自行車尾隨了很久,只是希望能與她打個招呼,卻又害怕她說了別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學校的活動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和來學校訪問的香港學生Aska Feng成為筆友,他當時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坐在我們班裡聽了一節課,我們就成為了筆友,後來一直寫信相互交流。認識了他之後,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計算他們該給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裡發現他們寫給我的信,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新鮮事?他會告訴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學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生在小地方的我,多麼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一交流就是這麼多年,一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大家可以習慣在網上寫郵件才結束了書寫的日子。但我們一直保持著溝通,05年春節,我還專門去了香港和他見面,曾經對香港的那種嚮往,電影裡的日子,卻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為了泡沫。現在,我們還是經常溝通,每次去香港也都會和他一起吃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打開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數線,勉強能上大學。經過一年復讀,我很幸運的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進大城市,開闊眼界

離開家,那個曾經小小的城市,進入到首都這樣的大城市。大學期間,我一直熱心與認識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彌補我在中學時沒有的這些機會。剛上大學的那一年是韓國的金賢珍和英國Benjamin的朋友,大二時德國的Markus和Kathi,挪威的Inga和美國的Elisa,大三又是阿根廷的Eugenio,加拿大的Sarah,巴西的Rodrigo和祕魯的Eugenia,其實很多外國人都只是在中國交換一年,所以我也慢慢的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又是通過與外國友人的交流,我意識到世界真的那麼大,雖然真真切切的一個人站在我面前,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不一樣呢。也是通過他們,我認識到世界之大,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我曾經以為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就已經很了不起,但人大認識的朋友中,很多人隨便的四五種語言,對我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曾經以為外國人比我們聰明,但認識他們後才明白不是他們聰明,只是學習的經歷和教育背景讓他們獲得了這些對我來說遙不可及的技能。

我們的交流也一直都保持到了現在,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我後來環遊世界的動力。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和他們相見。09年歐洲旅行,Markus,Kathi,Inga和我相聚在Kathi教書的德國小鎮Munster,08年在Sarah加拿大的家過的聖誕,12年又去德國參加了她的婚禮,Rodrigo13年來我的夏令營做了志願者,去年我去了美國看Elisa也去了祕魯看Eugenia,今年年初很偶然的通過朋友又找回了現在住在廈門的阿根廷朋友Eugenio的微信。通過他們,覺得世界真的那麼大又那麼小。

記得大學時有一個從丹麥來的中國女孩(名字已經記不清了),她五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德國,11歲又去了丹麥,所以熟練掌握中文,英文,丹麥語和德語,我曾經覺得中國人的思維和外國人不一樣,可能不適合學語言,但是眼前的這個跟我同齡的女孩也是中國人啊,只是在外面生活了這些年,她可以,那就一定不是我所認知的思維的問題。加上,她畫畫也畫的很好,動手能力還很強,自己做畢業禮服,真是讓我特別佩服眼前的姑娘。那一刻我知道,我從小受的教育使得我們看問題的延展性不強,創造力更是差很多,但這不是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第一次出國

大學畢業之時,我去希臘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夏令營做志願者,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國。我曾經以為自己很適合國外的生活,一定會天天都開心,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我曾經覺得,外國文化就是有啥直說,但我發現並非如此,因為有過一些矛盾衝突。經過深思,我才意識到,當年在國內認識的外國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中國有興趣,所以他們對中國文化及人的包容性都非常強,而到了希臘,所有人都是外國人,一視同仁,就不會對中國人特別友善。

我當時覺得在希臘的時光並不開心,但回來以後卻十分想念。雖然只是幾個月的體驗活動,卻讓我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在希臘,營地的希臘的朋友們晚上Micky會說,“你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因為中國很遠,瞭解又不多,對他們來說就好像另一個星球。對我們來說,希臘也是另一個星球啊!說起希臘,除了能說出愛琴海,希臘神話,雅典的神廟,適合度蜜月的地方等等,但這些卻與我在希臘三個月瞭解的希臘完全不同。比如大家很享受生活,喜歡坐在街邊和咖啡聯絡感情,喜歡去海邊游泳,希臘人生活很放鬆沒有什麼壓力,當年在營地希臘朋友Micky常說,“即使明天沒有工作也不能阻止我今晚彈吉他到深夜。”這些與我所瞭解的中國文化都是非常不同的。當年我剛大學畢業,在希臘和比我大兩年研究生畢業已經工作的姐姐聊MSN,那時已經是希臘的時間晚上10點,國內有5/6個小時的時差,已經是凌晨,姐姐卻還在加班,我想起她開始工作以後,就沒有再見過她,有一次吃飯,也是剛到餐廳,她就接到電話被叫走。那一刻,我在想,我是要被工作控制?還是選擇自己的人生。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遇到了不同,思考後的結果。所以我決定出國,去真正看看世界是什麼樣的。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向世界

2008年,我離開北京,踏上了前往墨西哥的路上。

去墨西哥,主要是為了學習西班牙語,大學生活教會了我,多一門語言就多了很多瞭解更多文化的機會。當時Eugenio的女朋友也跟我說,如果想去聯合國工作,必須要會三種聯合國的官方語言,所以學習西班牙語是幫我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在墨西哥的兩年時間,我學語言,也學習各種墨西哥的文化,跳salsa,tango,folklore等等,也會去周邊的國家旅行。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人生變得更加豐富。那時,在墨西哥的街頭,總會有墨西哥人大喊Chinita(中國姑娘),一開始我覺得很害怕,但後來熟悉以後,我都會對著他們微微一笑。有的人就會充滿好奇的問我很多問題,那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你就會覺得原來祖國的強大,是那麼的重要。

記得當時,有好幾個墨西哥朋友要找我合作做生意,一個是希望我能幫著他們和華為合作;另外一個希望幫助他們進口中國的貨物。最有意思的是,我常常被請去教中文,有錢人家的孩子,除了在國際學校學習外,還會選擇學習中文,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是世界的未來。我的學生裡還包括已經在企業上班的管理人員,也有從西班牙來做橋樑工作的工程師一家,都因為中國是他們看重的未來。

2010年,在墨西哥待了兩年之後,我選擇去歐洲度Erasmus項目的研究生,同來自22個不同國家的25名同學一起,學習comparative local development, 這樣的學習生活是非常多彩的,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更同學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兩年時間內我在意大利9個月,匈牙利3個月,以色列一年。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回到家鄉

2012年,研究生畢業,我考慮了很久之後決定回國。一直都覺得自己比較幸運,可以有機會並且有家裡的經濟支持出國,但寧夏的多數孩子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的。所以我希望能把我自己所學所經歷的這些,可以通過當年夏令營的方式,讓孩子們通過那個看到世界,認識到人生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所以我放棄了以色列高薪的工作offer,回到了寧夏。

當時身邊的朋友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在國外待得好好的,怎麼就回來了呢?即使回國,去大城市也應該發展的更好啊,但是我卻選擇了讓大家都費解的一條路。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寧夏的變化

從2003到2012,我有九年的時間沒有在銀川生活。大學時我一年回家一到兩次,每次回來都會有新的變化;出國之後,我兩年回來一次,每次除了家門口那一片老小區外,其他很多地方都不再是記憶中的模樣。2012年回國時,因為行李太多,我是從北京坐火車回來的,到了銀川火車站,全新的車站讓我覺得這個城市我已經不太認識了,弟弟開車來接我,一直都開到離家只有5分鐘,我才認出來是哪裡。我驚訝於銀川那幾年的變化之大,曾經從老城到新城坐火車,中間必經一段農田,現在竟全是高樓林立,馬路也變寬了,還有很多我根本不認識的新路,新的高樓大廈,以前的老城,新城,新市區都連到了一起,儼然一個大城市,不再是那個東西只有2公里多的城市了。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通過國際夏令營讓孩子們看到世界

2013年年初,我開始籌備第一個UP!國際夏令營,請了我當年在人大及國外的十個不同國家的朋友來一起,包括我在墨西哥認識的丹麥朋友Sally及Mathilde,大學認識的巴西朋友Rodrigo,以色列是認識的朋友Oded,在銀川騎行時認識的澳大利亞朋友Ramon,薩摩亞駐華大使的女兒Marissa等十人,創作出一個地球村一樣的生活環境,和寧夏的孩子們生活10天,通過我們的活動讓彼此之間沒有國籍的隔閡,更多的是通過外國大哥哥大姐姐們的經歷,也讓孩子們看到,人生可以有多種可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夏令營一做就是六年,每年我都不遺餘力的從身邊的外國朋友或者來過夏令營的朋友那裡,經過層層選拔,邀請不同國家的優秀青年來到寧夏,至今已有近50個國家的60多名志願者來過UP!。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讓我更加驚喜的是,原本只是覺得寧夏的孩子們會收穫很大,第一次和外國哥哥姐姐們做朋友,用英語交流等等,尤其是夏令營每年都會有近1/3的弱勢家庭的孩子會來參與我們的活動。但是沒想到的是,來的外國朋友卻也對UP!的活動印象深刻。因為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中國孩子對他們的熱情與愛。經常聽到來過營地的外國朋友說,這是他們在中國最開心最印象深刻的記憶。

“NX Summer Camp was a wonderful experience where I met a lot of passionate people. After some time, the kids where treating me as a friend, not a foreigner: it healed a deep bruise that I got living in China and trying to get along with people that don’t see me as an equal. Having fun with those children made me feel like a child, like a person again. I highly recommend this wonderful exchange of knowledge and energy!”

2013 Culture Ambassador Rodrigo, Brazil

“Ningxia Summer Camp 2013 was a global gathering, bringing diverse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cultures, ideas at one camp to teach, learn, and share knowledge and life with young minds with great spirits who want to make Global China an innovative, creative, cooperative China. Simply it was a wonderful learning with fun and smiling time.”

2013 Culture Ambassador Arif, Pakistan

“The camp was a very nice experience for me as a human being. The Chinese kids were amazing and asked many questions. I enjoyed teaching them and sharing my knowledge, my culture with them. In addition, I met new friends. For the first time, I met a lady from Lebanon and a gentleman from Pakistan. In the beginning I was quite worried but very quickly we became good friends. They have also never met an Israeli, so we both were very curious and asked lots of questions. Now I also have good friends from Denmark, Samoa, Australia, Brazil, Colombia and Mexico. I had a chance to learn new things and it was an amazing experience!”

2014 Culture Ambassador Oded, Israel

I'm very happy I went to Ningxia for the UP! Summer Camp. I saw a little-known part of China, got away from the heat of the cities, and met some amazing kids, locals, and fellow travelers. I would say: be silly, be creative, be open, and be yourself. When volunteers try new things and act fun/silly/weird, the students slowly open up and try new things too - we even got some local parents dancing and putting on face paint! I can't fully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here - go check it out yourself! I'll come back if I am in China again!

2015 Culture Ambassador Sally, the United Sates

Last summer, in the midst of my internship in Beijing, I was sent as a volunteer for UP! for the first time to Ningxia province. I had never been to Ningxia or an away camp, but I decided to soak up new experiences. From Day 1 of camp, our fearless leader Kiki made sure that our campers knew this was summer camp not school. For most of these kids, summer camp was an entirely new experience. Calling the camp counselors something other than “foreign teacher” and “Chinese teacher” was definitely an adjustment for the students, many of which had never even seen a foreigner in real life before.

Every day was fun-filled, packed with culture and English classes as well as interest classes and other activities. In my small group, I saw the shyest girl bloom into the most talkative. In my class, I saw the most polite boy transform into the monkey king. I saw one of the Longde village girls become best friends with the city girls from Yinchuan, and I saw the socially awkward 12 year-old boy belt out Beyoncé.

Kiki’s summer camp gave each kid a chance to shine in his or her own way, whether it was singing, acting, or running. Less importantly, it gave me a chance to be a part of it. Many Chinese students rarely, if ever, get the chance to explore their passions in such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but this summer 60 of them blossomed because of Kiki. What Kiki Chen has done for these kids with only the help of some volunteers is really amazing, and by the end of my trip I was begging The Hutong to let me stay on for the Shangri-La camp.

2016 Culture Ambassador Margie, the United Sates

I worked with the most energetic, crazy, funny and amazing kids I could have imagined and by the end of the camp they thought me that beautiful and creative things happen when you learn to leave your expectations at the door and embrace everyday as it comes. 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m had her and his own personality, talents and quirks and it kept me busy, entertained and happy to be part of the UP! Camp.

2017 Culture Ambassador Robin, Romania

通過夏令營,不只是讓寧夏的孩子看到了世界,也讓世界看到了寧夏。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與葡萄酒的不解之緣

2012年剛回到寧夏時,機緣巧合下,認識了當年來寧夏參加第一屆國際釀酒師挑戰賽的7位外國釀酒師中的西班牙人Jose,當時他在couchsurfing上寫message給我,問我要不要聯繫一下西班牙語,我說,“why not”。接著就和他及其他的六位國際釀酒師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後來其中的一位新西蘭釀酒師請我做助理,就算是進入了寧夏的葡萄酒圈。

我本來是對酒精過敏的,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成為葡萄酒行業的一員。但我本身研究生的專業就是local development,從專業的角度來講,作為內陸地區的寧夏,資源並不是很豐富,沒有非常大的支柱性產業,如果能夠通過發展葡萄酒而發展整個地區,其實是非常可行的一件事情。那麼我願意成為葡萄酒行業的一員,從專業的角度上旁觀整個行業的發展,並作出自己可以的努力。

在過去的幾年裡,除了夏令營的籌備及運營時間外,我的其餘時間多數花在了葡萄酒圈。我的老闆,那位外國釀酒師認為,“做助理就是要在工作的各個方面給他幫忙,不能因為性別的原因在一旁看著”。所以從第一天跟他工作開始,他做什麼我就做什麼,酒莊裡的活兒,所以從接管子到洗罐,從搬橡木桶到下酵母,每一樣活兒他都是親力親為,而我也就順理成章的要求像他一樣做所有的工作。很苦也很累,衣服和褲子都因為無意中蹭到葡萄汁的顏色,而不停的換。而對我的這種影響也是對酒莊的影響,很多工人因為看到老外都把工作親力親為,所以也就學著他的模樣去改進自己的方式,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曾有也有別的釀酒師助理/翻譯跟我說,“你就翻譯就好了,幹嘛要把自己弄的那麼累那麼髒?”因為幹過我才明白,我本來就對葡萄酒一點都不懂,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我不只是學習了,理解了,也能更好的為大家翻譯。慢慢的我也就學習了很多葡萄酒相關的知識。也越來越喜歡這個讓我總能夠學到新東西的行業。

葡萄酒本來就是國際化的產物,因為葡萄酒,寧夏變得越來越國際化。這些年寧夏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是因為葡萄酒來的寧夏。加上2013年寧夏葡萄酒局的成立,一個專業的機構專門負責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在過去幾年速度更是飛快。

不得不說寧夏葡萄酒局的視野還是非常國際化的,2012年舉辦第一屆國際釀酒師挑戰賽之後,2015年又做了第二屆,有48個國際釀酒師來到寧夏。寧夏的酒莊在與國際釀酒師共同工作的時候,學習了他們的理念和方式,而每一個國際釀酒師回到自己國際之後,又會成為寧夏葡萄酒的宣傳使者。我看到很多釀酒師回到自己國家之後,都接受了當地媒體的採訪及報道。

而這一切的另一個效果是,慕名前來的葡萄酒業內人士越來越多,而我這個最不專業的專業人士就變得忙活起來了。早在接觸葡萄酒的初期,我就覺得寧夏需要有一個宣傳葡萄酒的英文網站,人們可以通過這個網站了解寧夏的產業,所以我就自己做了一個。接著,通過網站找到我希望參觀酒莊,瞭解寧夏葡萄酒的外國人就越來越多。包括外國的媒體,葡萄酒專業人士MW,MS等等,還有國外不同酒莊的種植,釀造的專業人士。

我從不敢自命為專家,所以很少發表我對葡萄酒的意見。但是通過這些專家的點評中,我明白他們大多數人對寧夏葡萄酒的質量之好,是非常驚訝的。最令他們驚訝的,更是葡萄酒產業的發展之快,在短時間內就達到了這樣的規模和水平。

其實我覺得寧夏葡萄酒產業的今天,有兩個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原寧夏副主席郝林海先生,每次聽他講葡萄酒產業的發展,都會覺得受益匪淺。他退休前分管葡萄酒產業的時候,曾經提出過小酒莊大產業。他認為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初期,應該更加關注於葡萄酒的質量,做到小而精,慢慢發展。而寧夏的很多酒莊真正的就是如此,每一個小酒莊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牌和故事,非常有趣。

而另一個人,就是葡萄產業發展局的局長,曹凱龍。葡萄酒本來就是不是一個傳統行業的產物,需要有一些新的東西,新的想法。而這幾年,曹局所做的葡萄酒產業的品牌建設,推廣都是非常成功的。需要敢想敢做的領導,才能有今天葡萄酒的進步。

我呢,還是葡萄酒的一個邊外人員,用葡萄酒行業賺來的錢去支持我情懷的夏令營。過去的幾年看到寧夏葡萄酒的發展,也確實應證了我當年覺得這是會幫助寧夏發展的想法。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2018年,我與寧夏的兩個酒莊,代表中國參加了英國的品醇客美酒品鑑活動,與世界上很多不同的高端酒莊一同接受消費者的品鑑。結果,我們的展位前人頭湧動,不停有消費者說,“從來沒有喝過中國葡萄酒”,或者“之前喝過不怎麼樣,再給我介紹一下”,嘗過之後,特別喜歡,又會圍著我們問,“寧夏在哪裡,哪裡是什麼樣的”等等。那一刻,我覺得,能代表寧夏葡萄酒讓世界看到,並且在國際市場上也毫不遜色,太自豪了。

年初,幾個清華大學國際研究生項目Schwarzman Scholarship的學生來寧夏玩,朋友介紹讓我帶他們玩,當時我問他們,“為什麼回來寧夏,覺得寧夏怎麼樣”時,畢業於哈佛大學的Sietse說,“來之前他們問過很多人,不管中國還是外國人,一般會說,還沒去過,但是聽說那裡很美,東西很好吃,酒很好喝。”。這又讓我想到,之前南澳大學的Erenberg Bass機構在為寧夏葡萄酒品牌建設做的調研後,得到的數據,多數人都認為寧夏無汙染,很純淨,但是還不太瞭解“。

"

陳舒,大家都叫她kiki,一名土生土長的寧夏女孩,大學時去了北京,後來又在墨西哥,意大利,匈牙利和以色列學習居住過四年,她陽光、自信,與她交談,很快能被她感染,她熱愛故鄉,在世界各地學習遊歷後,回到寧夏的她,一直努力將寧夏和世界聯繫。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與她暢談。看到她走出國門,再回到故鄉,這一個輪迴,有一個自信女孩的成長,我們也看到了寧夏的變化。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我小時候眼中的銀川

我是1990年上的小學,那時候每到冬天,生活委員都需要到班裡去生爐子,每到冬天來臨前,總有一個下午我們會從自己家帶來簸箕,給班裡搬煤。直到三年級的時候,學校拆了,我們被分到市東頭的學校裡借讀,只上半天課,有一天放學一個同學的家長開車帶我們回家,從車上的計數器上我才第一次知道銀川的主城區原來有大概兩公里那麼長。

記憶裡,我只是在初中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過一次外國人,我膽怯的騎著自行車尾隨了很久,只是希望能與她打個招呼,卻又害怕她說了別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學校的活動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和來學校訪問的香港學生Aska Feng成為筆友,他當時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坐在我們班裡聽了一節課,我們就成為了筆友,後來一直寫信相互交流。認識了他之後,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計算他們該給我回信的日子,在信箱裡發現他們寫給我的信,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新鮮事?他會告訴我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作為學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生在小地方的我,多麼希望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一交流就是這麼多年,一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大家可以習慣在網上寫郵件才結束了書寫的日子。但我們一直保持著溝通,05年春節,我還專門去了香港和他見面,曾經對香港的那種嚮往,電影裡的日子,卻都在去香港的那一次成為了泡沫。現在,我們還是經常溝通,每次去香港也都會和他一起吃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打開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年我高考的分數線,勉強能上大學。經過一年復讀,我很幸運的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進大城市,開闊眼界

離開家,那個曾經小小的城市,進入到首都這樣的大城市。大學期間,我一直熱心與認識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彌補我在中學時沒有的這些機會。剛上大學的那一年是韓國的金賢珍和英國Benjamin的朋友,大二時德國的Markus和Kathi,挪威的Inga和美國的Elisa,大三又是阿根廷的Eugenio,加拿大的Sarah,巴西的Rodrigo和祕魯的Eugenia,其實很多外國人都只是在中國交換一年,所以我也慢慢的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又是通過與外國友人的交流,我意識到世界真的那麼大,雖然真真切切的一個人站在我面前,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不一樣呢。也是通過他們,我認識到世界之大,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我曾經以為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就已經很了不起,但人大認識的朋友中,很多人隨便的四五種語言,對我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曾經以為外國人比我們聰明,但認識他們後才明白不是他們聰明,只是學習的經歷和教育背景讓他們獲得了這些對我來說遙不可及的技能。

我們的交流也一直都保持到了現在,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我後來環遊世界的動力。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和他們相見。09年歐洲旅行,Markus,Kathi,Inga和我相聚在Kathi教書的德國小鎮Munster,08年在Sarah加拿大的家過的聖誕,12年又去德國參加了她的婚禮,Rodrigo13年來我的夏令營做了志願者,去年我去了美國看Elisa也去了祕魯看Eugenia,今年年初很偶然的通過朋友又找回了現在住在廈門的阿根廷朋友Eugenio的微信。通過他們,覺得世界真的那麼大又那麼小。

記得大學時有一個從丹麥來的中國女孩(名字已經記不清了),她五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德國,11歲又去了丹麥,所以熟練掌握中文,英文,丹麥語和德語,我曾經覺得中國人的思維和外國人不一樣,可能不適合學語言,但是眼前的這個跟我同齡的女孩也是中國人啊,只是在外面生活了這些年,她可以,那就一定不是我所認知的思維的問題。加上,她畫畫也畫的很好,動手能力還很強,自己做畢業禮服,真是讓我特別佩服眼前的姑娘。那一刻我知道,我從小受的教育使得我們看問題的延展性不強,創造力更是差很多,但這不是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第一次出國

大學畢業之時,我去希臘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夏令營做志願者,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國。我曾經以為自己很適合國外的生活,一定會天天都開心,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我曾經覺得,外國文化就是有啥直說,但我發現並非如此,因為有過一些矛盾衝突。經過深思,我才意識到,當年在國內認識的外國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中國有興趣,所以他們對中國文化及人的包容性都非常強,而到了希臘,所有人都是外國人,一視同仁,就不會對中國人特別友善。

我當時覺得在希臘的時光並不開心,但回來以後卻十分想念。雖然只是幾個月的體驗活動,卻讓我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在希臘,營地的希臘的朋友們晚上Micky會說,“你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因為中國很遠,瞭解又不多,對他們來說就好像另一個星球。對我們來說,希臘也是另一個星球啊!說起希臘,除了能說出愛琴海,希臘神話,雅典的神廟,適合度蜜月的地方等等,但這些卻與我在希臘三個月瞭解的希臘完全不同。比如大家很享受生活,喜歡坐在街邊和咖啡聯絡感情,喜歡去海邊游泳,希臘人生活很放鬆沒有什麼壓力,當年在營地希臘朋友Micky常說,“即使明天沒有工作也不能阻止我今晚彈吉他到深夜。”這些與我所瞭解的中國文化都是非常不同的。當年我剛大學畢業,在希臘和比我大兩年研究生畢業已經工作的姐姐聊MSN,那時已經是希臘的時間晚上10點,國內有5/6個小時的時差,已經是凌晨,姐姐卻還在加班,我想起她開始工作以後,就沒有再見過她,有一次吃飯,也是剛到餐廳,她就接到電話被叫走。那一刻,我在想,我是要被工作控制?還是選擇自己的人生。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遇到了不同,思考後的結果。所以我決定出國,去真正看看世界是什麼樣的。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走向世界

2008年,我離開北京,踏上了前往墨西哥的路上。

去墨西哥,主要是為了學習西班牙語,大學生活教會了我,多一門語言就多了很多瞭解更多文化的機會。當時Eugenio的女朋友也跟我說,如果想去聯合國工作,必須要會三種聯合國的官方語言,所以學習西班牙語是幫我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在墨西哥的兩年時間,我學語言,也學習各種墨西哥的文化,跳salsa,tango,folklore等等,也會去周邊的國家旅行。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人生變得更加豐富。那時,在墨西哥的街頭,總會有墨西哥人大喊Chinita(中國姑娘),一開始我覺得很害怕,但後來熟悉以後,我都會對著他們微微一笑。有的人就會充滿好奇的問我很多問題,那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你就會覺得原來祖國的強大,是那麼的重要。

記得當時,有好幾個墨西哥朋友要找我合作做生意,一個是希望我能幫著他們和華為合作;另外一個希望幫助他們進口中國的貨物。最有意思的是,我常常被請去教中文,有錢人家的孩子,除了在國際學校學習外,還會選擇學習中文,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是世界的未來。我的學生裡還包括已經在企業上班的管理人員,也有從西班牙來做橋樑工作的工程師一家,都因為中國是他們看重的未來。

2010年,在墨西哥待了兩年之後,我選擇去歐洲度Erasmus項目的研究生,同來自22個不同國家的25名同學一起,學習comparative local development, 這樣的學習生活是非常多彩的,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更同學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兩年時間內我在意大利9個月,匈牙利3個月,以色列一年。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回到家鄉

2012年,研究生畢業,我考慮了很久之後決定回國。一直都覺得自己比較幸運,可以有機會並且有家裡的經濟支持出國,但寧夏的多數孩子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的。所以我希望能把我自己所學所經歷的這些,可以通過當年夏令營的方式,讓孩子們通過那個看到世界,認識到人生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所以我放棄了以色列高薪的工作offer,回到了寧夏。

當時身邊的朋友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在國外待得好好的,怎麼就回來了呢?即使回國,去大城市也應該發展的更好啊,但是我卻選擇了讓大家都費解的一條路。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寧夏的變化

從2003到2012,我有九年的時間沒有在銀川生活。大學時我一年回家一到兩次,每次回來都會有新的變化;出國之後,我兩年回來一次,每次除了家門口那一片老小區外,其他很多地方都不再是記憶中的模樣。2012年回國時,因為行李太多,我是從北京坐火車回來的,到了銀川火車站,全新的車站讓我覺得這個城市我已經不太認識了,弟弟開車來接我,一直都開到離家只有5分鐘,我才認出來是哪裡。我驚訝於銀川那幾年的變化之大,曾經從老城到新城坐火車,中間必經一段農田,現在竟全是高樓林立,馬路也變寬了,還有很多我根本不認識的新路,新的高樓大廈,以前的老城,新城,新市區都連到了一起,儼然一個大城市,不再是那個東西只有2公里多的城市了。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通過國際夏令營讓孩子們看到世界

2013年年初,我開始籌備第一個UP!國際夏令營,請了我當年在人大及國外的十個不同國家的朋友來一起,包括我在墨西哥認識的丹麥朋友Sally及Mathilde,大學認識的巴西朋友Rodrigo,以色列是認識的朋友Oded,在銀川騎行時認識的澳大利亞朋友Ramon,薩摩亞駐華大使的女兒Marissa等十人,創作出一個地球村一樣的生活環境,和寧夏的孩子們生活10天,通過我們的活動讓彼此之間沒有國籍的隔閡,更多的是通過外國大哥哥大姐姐們的經歷,也讓孩子們看到,人生可以有多種可能。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夏令營一做就是六年,每年我都不遺餘力的從身邊的外國朋友或者來過夏令營的朋友那裡,經過層層選拔,邀請不同國家的優秀青年來到寧夏,至今已有近50個國家的60多名志願者來過UP!。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讓我更加驚喜的是,原本只是覺得寧夏的孩子們會收穫很大,第一次和外國哥哥姐姐們做朋友,用英語交流等等,尤其是夏令營每年都會有近1/3的弱勢家庭的孩子會來參與我們的活動。但是沒想到的是,來的外國朋友卻也對UP!的活動印象深刻。因為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中國孩子對他們的熱情與愛。經常聽到來過營地的外國朋友說,這是他們在中國最開心最印象深刻的記憶。

“NX Summer Camp was a wonderful experience where I met a lot of passionate people. After some time, the kids where treating me as a friend, not a foreigner: it healed a deep bruise that I got living in China and trying to get along with people that don’t see me as an equal. Having fun with those children made me feel like a child, like a person again. I highly recommend this wonderful exchange of knowledge and energy!”

2013 Culture Ambassador Rodrigo, Brazil

“Ningxia Summer Camp 2013 was a global gathering, bringing diverse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cultures, ideas at one camp to teach, learn, and share knowledge and life with young minds with great spirits who want to make Global China an innovative, creative, cooperative China. Simply it was a wonderful learning with fun and smiling time.”

2013 Culture Ambassador Arif, Pakistan

“The camp was a very nice experience for me as a human being. The Chinese kids were amazing and asked many questions. I enjoyed teaching them and sharing my knowledge, my culture with them. In addition, I met new friends. For the first time, I met a lady from Lebanon and a gentleman from Pakistan. In the beginning I was quite worried but very quickly we became good friends. They have also never met an Israeli, so we both were very curious and asked lots of questions. Now I also have good friends from Denmark, Samoa, Australia, Brazil, Colombia and Mexico. I had a chance to learn new things and it was an amazing experience!”

2014 Culture Ambassador Oded, Israel

I'm very happy I went to Ningxia for the UP! Summer Camp. I saw a little-known part of China, got away from the heat of the cities, and met some amazing kids, locals, and fellow travelers. I would say: be silly, be creative, be open, and be yourself. When volunteers try new things and act fun/silly/weird, the students slowly open up and try new things too - we even got some local parents dancing and putting on face paint! I can't fully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here - go check it out yourself! I'll come back if I am in China again!

2015 Culture Ambassador Sally, the United Sates

Last summer, in the midst of my internship in Beijing, I was sent as a volunteer for UP! for the first time to Ningxia province. I had never been to Ningxia or an away camp, but I decided to soak up new experiences. From Day 1 of camp, our fearless leader Kiki made sure that our campers knew this was summer camp not school. For most of these kids, summer camp was an entirely new experience. Calling the camp counselors something other than “foreign teacher” and “Chinese teacher” was definitely an adjustment for the students, many of which had never even seen a foreigner in real life before.

Every day was fun-filled, packed with culture and English classes as well as interest classes and other activities. In my small group, I saw the shyest girl bloom into the most talkative. In my class, I saw the most polite boy transform into the monkey king. I saw one of the Longde village girls become best friends with the city girls from Yinchuan, and I saw the socially awkward 12 year-old boy belt out Beyoncé.

Kiki’s summer camp gave each kid a chance to shine in his or her own way, whether it was singing, acting, or running. Less importantly, it gave me a chance to be a part of it. Many Chinese students rarely, if ever, get the chance to explore their passions in such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but this summer 60 of them blossomed because of Kiki. What Kiki Chen has done for these kids with only the help of some volunteers is really amazing, and by the end of my trip I was begging The Hutong to let me stay on for the Shangri-La camp.

2016 Culture Ambassador Margie, the United Sates

I worked with the most energetic, crazy, funny and amazing kids I could have imagined and by the end of the camp they thought me that beautiful and creative things happen when you learn to leave your expectations at the door and embrace everyday as it comes. 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m had her and his own personality, talents and quirks and it kept me busy, entertained and happy to be part of the UP! Camp.

2017 Culture Ambassador Robin, Romania

通過夏令營,不只是讓寧夏的孩子看到了世界,也讓世界看到了寧夏。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 與葡萄酒的不解之緣

2012年剛回到寧夏時,機緣巧合下,認識了當年來寧夏參加第一屆國際釀酒師挑戰賽的7位外國釀酒師中的西班牙人Jose,當時他在couchsurfing上寫message給我,問我要不要聯繫一下西班牙語,我說,“why not”。接著就和他及其他的六位國際釀酒師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後來其中的一位新西蘭釀酒師請我做助理,就算是進入了寧夏的葡萄酒圈。

我本來是對酒精過敏的,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成為葡萄酒行業的一員。但我本身研究生的專業就是local development,從專業的角度來講,作為內陸地區的寧夏,資源並不是很豐富,沒有非常大的支柱性產業,如果能夠通過發展葡萄酒而發展整個地區,其實是非常可行的一件事情。那麼我願意成為葡萄酒行業的一員,從專業的角度上旁觀整個行業的發展,並作出自己可以的努力。

在過去的幾年裡,除了夏令營的籌備及運營時間外,我的其餘時間多數花在了葡萄酒圈。我的老闆,那位外國釀酒師認為,“做助理就是要在工作的各個方面給他幫忙,不能因為性別的原因在一旁看著”。所以從第一天跟他工作開始,他做什麼我就做什麼,酒莊裡的活兒,所以從接管子到洗罐,從搬橡木桶到下酵母,每一樣活兒他都是親力親為,而我也就順理成章的要求像他一樣做所有的工作。很苦也很累,衣服和褲子都因為無意中蹭到葡萄汁的顏色,而不停的換。而對我的這種影響也是對酒莊的影響,很多工人因為看到老外都把工作親力親為,所以也就學著他的模樣去改進自己的方式,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曾有也有別的釀酒師助理/翻譯跟我說,“你就翻譯就好了,幹嘛要把自己弄的那麼累那麼髒?”因為幹過我才明白,我本來就對葡萄酒一點都不懂,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我不只是學習了,理解了,也能更好的為大家翻譯。慢慢的我也就學習了很多葡萄酒相關的知識。也越來越喜歡這個讓我總能夠學到新東西的行業。

葡萄酒本來就是國際化的產物,因為葡萄酒,寧夏變得越來越國際化。這些年寧夏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是因為葡萄酒來的寧夏。加上2013年寧夏葡萄酒局的成立,一個專業的機構專門負責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在過去幾年速度更是飛快。

不得不說寧夏葡萄酒局的視野還是非常國際化的,2012年舉辦第一屆國際釀酒師挑戰賽之後,2015年又做了第二屆,有48個國際釀酒師來到寧夏。寧夏的酒莊在與國際釀酒師共同工作的時候,學習了他們的理念和方式,而每一個國際釀酒師回到自己國際之後,又會成為寧夏葡萄酒的宣傳使者。我看到很多釀酒師回到自己國家之後,都接受了當地媒體的採訪及報道。

而這一切的另一個效果是,慕名前來的葡萄酒業內人士越來越多,而我這個最不專業的專業人士就變得忙活起來了。早在接觸葡萄酒的初期,我就覺得寧夏需要有一個宣傳葡萄酒的英文網站,人們可以通過這個網站了解寧夏的產業,所以我就自己做了一個。接著,通過網站找到我希望參觀酒莊,瞭解寧夏葡萄酒的外國人就越來越多。包括外國的媒體,葡萄酒專業人士MW,MS等等,還有國外不同酒莊的種植,釀造的專業人士。

我從不敢自命為專家,所以很少發表我對葡萄酒的意見。但是通過這些專家的點評中,我明白他們大多數人對寧夏葡萄酒的質量之好,是非常驚訝的。最令他們驚訝的,更是葡萄酒產業的發展之快,在短時間內就達到了這樣的規模和水平。

其實我覺得寧夏葡萄酒產業的今天,有兩個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原寧夏副主席郝林海先生,每次聽他講葡萄酒產業的發展,都會覺得受益匪淺。他退休前分管葡萄酒產業的時候,曾經提出過小酒莊大產業。他認為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初期,應該更加關注於葡萄酒的質量,做到小而精,慢慢發展。而寧夏的很多酒莊真正的就是如此,每一個小酒莊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牌和故事,非常有趣。

而另一個人,就是葡萄產業發展局的局長,曹凱龍。葡萄酒本來就是不是一個傳統行業的產物,需要有一些新的東西,新的想法。而這幾年,曹局所做的葡萄酒產業的品牌建設,推廣都是非常成功的。需要敢想敢做的領導,才能有今天葡萄酒的進步。

我呢,還是葡萄酒的一個邊外人員,用葡萄酒行業賺來的錢去支持我情懷的夏令營。過去的幾年看到寧夏葡萄酒的發展,也確實應證了我當年覺得這是會幫助寧夏發展的想法。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2018年,我與寧夏的兩個酒莊,代表中國參加了英國的品醇客美酒品鑑活動,與世界上很多不同的高端酒莊一同接受消費者的品鑑。結果,我們的展位前人頭湧動,不停有消費者說,“從來沒有喝過中國葡萄酒”,或者“之前喝過不怎麼樣,再給我介紹一下”,嘗過之後,特別喜歡,又會圍著我們問,“寧夏在哪裡,哪裡是什麼樣的”等等。那一刻,我覺得,能代表寧夏葡萄酒讓世界看到,並且在國際市場上也毫不遜色,太自豪了。

年初,幾個清華大學國際研究生項目Schwarzman Scholarship的學生來寧夏玩,朋友介紹讓我帶他們玩,當時我問他們,“為什麼回來寧夏,覺得寧夏怎麼樣”時,畢業於哈佛大學的Sietse說,“來之前他們問過很多人,不管中國還是外國人,一般會說,還沒去過,但是聽說那裡很美,東西很好吃,酒很好喝。”。這又讓我想到,之前南澳大學的Erenberg Bass機構在為寧夏葡萄酒品牌建設做的調研後,得到的數據,多數人都認為寧夏無汙染,很純淨,但是還不太瞭解“。

一位寧夏女孩的國際之路

想起我們上大學那會兒,寧夏的同學們經常會被問的那個問題,”你們上學是不是都是騎駱駝的“,或者說”寧夏是不是就是臨夏”等,這些年,已經越來越少人再會問,寧夏在哪兒了。

一箇中國西部女孩的成長,有她個人的努力,有故鄉發展給與的機會,有時代前行給予的平臺,如今的KIKI,在聯繫寧夏與世界,她一直用自己的微小力量前行。(中國日報社寧夏記者站胡冬梅 照片由陳舒本人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