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富豪成港股定時炸彈,每股曾跌至1分錢,如今5分鐘暴漲4倍

文 | AI財經社 牛耕

編 | 鹿鳴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5分鐘上漲400%,次日開盤就暴跌70%——這種凌厲的割散戶手法讓A股公司也自愧不如。

6月17日又是平靜的一天,中國金控維持著0交易量。但港交所收盤前5分鐘,中國金控股價從1.23港元拉昇到5.8港元,漲幅超過400%。對此109.8萬港元交易額,中國金控的市值卻飆升到5.4億港元,上漲4億港元有餘。

散戶歡天喜地。但6月18日開盤10分鐘,中國金控股價又大跌超過70%,最終收盤1.7港元,跌幅70.69%。

百萬港元兩天撬動4億港元市值,人們彷彿又看到了2017年那支著名的“老千股”。一家曾“中南海特供”的農業企業,是怎麼變成港股妖風的?這種“香港土特產”又為何讓港交所CEO李小加和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也束手無策?

深圳富豪成港股定時炸彈,每股曾跌至1分錢,如今5分鐘暴漲4倍

“中南海特供”變金融妖股

中國金控原本叫從玉農業,是一家主業頗為聚焦的農企。

1992年,楊健尊從廣東惠州起家,經營蔬菜種植、配送、銷售業務,2002年已經做到2.5億元年銷售額,蔬菜遠銷英法日加等國,在國內則挺進北京、上海、珠三角等一線市場,是“中南海特工蔬菜生產基地”、“國家級蔬菜龍頭企業”、“進出口示範企業。”

2012年從玉農業借殼“聯發國際”登陸港交所,但隨即陷入虧損,2013年到2015年分別虧損5883萬港元、1.64億港元和4239萬港元。農業主業衰退之際,正迎來2015年互金元年。深圳富豪林裕豪的入主讓這家企業畫風突變。

林裕豪是廣東汕尾人,1997年畢業於海南大學金融系,創辦了林裕實業、金裕城等多家企業,主營投資。2014年他創辦P2P平臺格林易貸,據官網顯示,註冊用戶一年從6萬暴漲到80餘萬人。

深圳富豪成港股定時炸彈,每股曾跌至1分錢,如今5分鐘暴漲4倍

2015年2月,從玉農業花1.25億港元向林裕豪、林裕帕收購了金裕富全部股份,而金裕富持有格林易貸25%股份。但神奇的是,不到一個月前,港股上市公司格林國際剛以3169萬港元出售格林易貸25%股權,買家為金富(香港)有限公司。據網易財經報道,金富可能就是金裕富——這表示同樣的股份一個月內價值翻了4倍。

更神奇的是,林裕豪拿到1.25億港元后,拿出其中7189萬港元購買了對方15.03%股票,成為從玉農業第一大股東。有媒體形容林裕豪,“空手套”拿下大股東之位。

林裕豪入主後,從玉農業在2015年5月更名中國金控,股價漲幅達130%,次月又大漲140%。中國金控引入香港放貸、證券經紀和內地的小額貸款業務,金融佔營收比上升到14%,但虧損也擴大到5.21億港元。

2017年,互金行業遭遇監管血洗。格林易貸雖然解決了資金託管問題,但獲客成本飆升、註冊用戶幾無增長。中國金控的全年虧損收窄到7293萬元。

同樣在2017年4月12日,中國金控引發港股投資者震驚:股價半小時暴跌85%,跌成0.019港元“仙股”,前三大機構投資者中長江證券、中泰證券都損失慘重。事後證實,極可能是前十大股東中的朱遠標因質押股權遭遇斬倉。

然而這次暴跌也讓中國金控成為香港“老千股”的代名詞:這類股票多為中小盤、經常合股供股、股息極低且常年虧損。投資者甚至總結出,老千股的名字常帶有“中國”“環球”(雖為民企),“金控”也是老千股的重災區——被稱為千王之王的威利國際就一度改名民信金控。

2018年,中國金控再次虧損1.59億港元,直到2019年6月17日以漲幅400%、跌幅70%的鉅額震盪再次引發關注。中泰國際分析師顏招駿指出:中國金控近年來曾進行10合1、20合1的合股操作。事實上最後一次合股就發生在2019年4月。而合股、低價供股都被視為香港老千股的常見手法。

中國老千股往事

老千股是港股市場特有的現象,港交所CEO李小加曾這樣描述:“主要指大股東不以做好上市公司業務來盈利,而通過玩弄財技、配股、供股、合股等融資方式損害小股東利益。”這類財技並未觸犯港交所規則和法律,往往讓小股東逃無可逃。

老千股的鼻祖要數威利國際:如今股價僅相當於1980年上市時的100000分之一。自千禧年後,威利國際曾17次更改公司代碼,企圖忘掉歷史重來。中金公司文章《詳解港股“老千股”》認為:威利國際頻繁配售、低價供股,然後大幅合股拉昇股價,順便掩蓋此前融資行為。

例如2011年4月,威利國際以1供8的比例供股,供股價格卻較前日收盤價下跌82.9%。因此小股東陷入兩難境地:要麼花巨資認購供股,要麼眼看自己股份被稀釋。據中金公司研究,持有100港元股票的小股東要拿出142港元認購供股,才能免遭稀釋。當天消息一出,公司股價就大跌34%。

此後威利國際在2011年10月宣佈5股合1股,票面價格從0.036港元攀升到0.179港元,但半年後再度跌到0.08港元。經此一役,威利國際也成為老千股的代名詞。

深圳富豪成港股定時炸彈,每股曾跌至1分錢,如今5分鐘暴漲4倍

有人總結出老千股的常用手法:一家股價低於淨資產的公司,先放出利好消息吸引散戶買入,股價下跌後散戶被套,莊家再大量供股——散戶要麼掏錢買入,要麼眼看股票被稀釋。當股價跌無可跌,莊家沽空所持股票後開始配新股,然後配合合股拉昇股價。等股價拉到一定高度,開始下一輪循環。

也是在中國金控2017年4月暴跌後,中金公司發出老千股報告,認為“中國金控突然暴跌就是典型的案例”。中金公司還挑選出66只疑似老千股名單,警惕投資者主動規避。

歸根結底,港交所制度是老千股的根源:供股50%以下不需股東大會審批,供股價格不作限制。散戶掏錢配合供股,相當於被強迫融資;不認購供股同樣難逃股價大跌。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曾無奈地說:“希望未來5到10年,市場不再提及老千股。”

港交所CEO李小加認為:“不同市場採取不同的監管哲學”,香港假定大多數人都遵紀守法,因此採用事中監察和事後追責,只是有些再融資制度為壞人所利用,不是“菜刀本身”的過錯。李小加還稱,老千股應該是香港證監會而非港交所的監管範圍。但香港證監會目前並無解決時間表,散戶只能自求慧眼識人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