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

楊暉 外交學院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副教授

周宇航 外交學院外交學系碩士研究生

持續了兩個多月的香港動盪局勢,給香港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更讓人憂慮的是,許多年輕人和在校學生,都捲入了這場動盪中,而且出現了大量侮辱國家、仇視祖國、擾亂秩序的言行。在許多有識之士看來,其根本原因在於香港“通識教育”出了問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特首董建華和數學家丘成桐,他們認為香港通識教育失敗,令年輕一代變得有問題。

"

楊暉 外交學院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副教授

周宇航 外交學院外交學系碩士研究生

持續了兩個多月的香港動盪局勢,給香港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更讓人憂慮的是,許多年輕人和在校學生,都捲入了這場動盪中,而且出現了大量侮辱國家、仇視祖國、擾亂秩序的言行。在許多有識之士看來,其根本原因在於香港“通識教育”出了問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特首董建華和數學家丘成桐,他們認為香港通識教育失敗,令年輕一代變得有問題。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在香港迴歸前通識教育只是選修課,於2009年正式作為必修課在香港高中推行,從2012年開始,通識教育被列為申請香港大學的4門考試科目之一(其他三門是語文、英語、數學)。通識包括了“通才”和“全人”兩層含義,由六個單元組成,即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以及能源科技與環境。從單元設計看有個人、地區、國家、世界和未來發展的意味。香港教育局的宗旨是希望能令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和 “以開放和寬容的態度來看待他人所持的意見和價值觀,從而成為能慎思明辨的終身學習者”。

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和香港國際化與多元化的社會實際情況下,通識課程的多樣性、靈活性無可厚非,但是“通識”並不是放棄共識,在課程設計之初,最大的爭議點集中在了“無統一教材”和“無專職老師”兩項問題上,以至於各界人士對此門課程產生質疑。

"

楊暉 外交學院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副教授

周宇航 外交學院外交學系碩士研究生

持續了兩個多月的香港動盪局勢,給香港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更讓人憂慮的是,許多年輕人和在校學生,都捲入了這場動盪中,而且出現了大量侮辱國家、仇視祖國、擾亂秩序的言行。在許多有識之士看來,其根本原因在於香港“通識教育”出了問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特首董建華和數學家丘成桐,他們認為香港通識教育失敗,令年輕一代變得有問題。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在香港迴歸前通識教育只是選修課,於2009年正式作為必修課在香港高中推行,從2012年開始,通識教育被列為申請香港大學的4門考試科目之一(其他三門是語文、英語、數學)。通識包括了“通才”和“全人”兩層含義,由六個單元組成,即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以及能源科技與環境。從單元設計看有個人、地區、國家、世界和未來發展的意味。香港教育局的宗旨是希望能令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和 “以開放和寬容的態度來看待他人所持的意見和價值觀,從而成為能慎思明辨的終身學習者”。

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和香港國際化與多元化的社會實際情況下,通識課程的多樣性、靈活性無可厚非,但是“通識”並不是放棄共識,在課程設計之初,最大的爭議點集中在了“無統一教材”和“無專職老師”兩項問題上,以至於各界人士對此門課程產生質疑。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圖為“黃師”長期佔領通識教師聯會

就實際課堂呈現而言,學生對一些爭議性話題的激辯並未得到矛盾點的有效化解。年紀尚輕的學生本應獨立思考,卻被誘導為偏離共識;本應是開放寬容態度卻呈現為偏激和狹隘的本土主義的情緒,這不得不讓人反省“通識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更有甚者,一些香港的中小學通識教育選用教材,出現了大量醜化祖國、仇視警察、誘導獨立、歧視同胞的內容和字眼,甚至在幼兒園的童話書裡也藉助影射,向兒童灌輸“仇中親英”的內容。這種缺乏共識的“通識”,在香港城市大學的顧敏康教授看來“有大問題,而且香港的整個教育制度也需要重新檢討”。這是因為,目前的香港教育由反對派勢力把持,許多持激進立場的教師教授通識課,使用有“獨”教材,管理機構不作為。

"

楊暉 外交學院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副教授

周宇航 外交學院外交學系碩士研究生

持續了兩個多月的香港動盪局勢,給香港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更讓人憂慮的是,許多年輕人和在校學生,都捲入了這場動盪中,而且出現了大量侮辱國家、仇視祖國、擾亂秩序的言行。在許多有識之士看來,其根本原因在於香港“通識教育”出了問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特首董建華和數學家丘成桐,他們認為香港通識教育失敗,令年輕一代變得有問題。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在香港迴歸前通識教育只是選修課,於2009年正式作為必修課在香港高中推行,從2012年開始,通識教育被列為申請香港大學的4門考試科目之一(其他三門是語文、英語、數學)。通識包括了“通才”和“全人”兩層含義,由六個單元組成,即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以及能源科技與環境。從單元設計看有個人、地區、國家、世界和未來發展的意味。香港教育局的宗旨是希望能令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和 “以開放和寬容的態度來看待他人所持的意見和價值觀,從而成為能慎思明辨的終身學習者”。

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和香港國際化與多元化的社會實際情況下,通識課程的多樣性、靈活性無可厚非,但是“通識”並不是放棄共識,在課程設計之初,最大的爭議點集中在了“無統一教材”和“無專職老師”兩項問題上,以至於各界人士對此門課程產生質疑。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圖為“黃師”長期佔領通識教師聯會

就實際課堂呈現而言,學生對一些爭議性話題的激辯並未得到矛盾點的有效化解。年紀尚輕的學生本應獨立思考,卻被誘導為偏離共識;本應是開放寬容態度卻呈現為偏激和狹隘的本土主義的情緒,這不得不讓人反省“通識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更有甚者,一些香港的中小學通識教育選用教材,出現了大量醜化祖國、仇視警察、誘導獨立、歧視同胞的內容和字眼,甚至在幼兒園的童話書裡也藉助影射,向兒童灌輸“仇中親英”的內容。這種缺乏共識的“通識”,在香港城市大學的顧敏康教授看來“有大問題,而且香港的整個教育制度也需要重新檢討”。這是因為,目前的香港教育由反對派勢力把持,許多持激進立場的教師教授通識課,使用有“獨”教材,管理機構不作為。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圖為《通識精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內文截圖

概而言之,通識教育的問題是:

就教育目的言,一些教材和教師的選用偏離了通識教育的初衷。

就教育後果言,會產生大量不愛國,行事偏激的受教育者。

就教育內容言,主要問題集中在今日香港和現代中國的政治性部分。

就教育管理言,無審批、無監管、無衡量標準、無科學評估。

就教育結構言,因為強調課程的時事性,而無統一標準,導致教材來源複雜、單元比例複雜、內容教授複雜,授課人員複雜。

香港特區的治理不能治標不治本,通識教育的問題也如此,否則無預警性的動盪將成為香港特區的夢魘。

"

楊暉 外交學院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副教授

周宇航 外交學院外交學系碩士研究生

持續了兩個多月的香港動盪局勢,給香港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更讓人憂慮的是,許多年輕人和在校學生,都捲入了這場動盪中,而且出現了大量侮辱國家、仇視祖國、擾亂秩序的言行。在許多有識之士看來,其根本原因在於香港“通識教育”出了問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特首董建華和數學家丘成桐,他們認為香港通識教育失敗,令年輕一代變得有問題。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在香港迴歸前通識教育只是選修課,於2009年正式作為必修課在香港高中推行,從2012年開始,通識教育被列為申請香港大學的4門考試科目之一(其他三門是語文、英語、數學)。通識包括了“通才”和“全人”兩層含義,由六個單元組成,即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以及能源科技與環境。從單元設計看有個人、地區、國家、世界和未來發展的意味。香港教育局的宗旨是希望能令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和 “以開放和寬容的態度來看待他人所持的意見和價值觀,從而成為能慎思明辨的終身學習者”。

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和香港國際化與多元化的社會實際情況下,通識課程的多樣性、靈活性無可厚非,但是“通識”並不是放棄共識,在課程設計之初,最大的爭議點集中在了“無統一教材”和“無專職老師”兩項問題上,以至於各界人士對此門課程產生質疑。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圖為“黃師”長期佔領通識教師聯會

就實際課堂呈現而言,學生對一些爭議性話題的激辯並未得到矛盾點的有效化解。年紀尚輕的學生本應獨立思考,卻被誘導為偏離共識;本應是開放寬容態度卻呈現為偏激和狹隘的本土主義的情緒,這不得不讓人反省“通識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更有甚者,一些香港的中小學通識教育選用教材,出現了大量醜化祖國、仇視警察、誘導獨立、歧視同胞的內容和字眼,甚至在幼兒園的童話書裡也藉助影射,向兒童灌輸“仇中親英”的內容。這種缺乏共識的“通識”,在香港城市大學的顧敏康教授看來“有大問題,而且香港的整個教育制度也需要重新檢討”。這是因為,目前的香港教育由反對派勢力把持,許多持激進立場的教師教授通識課,使用有“獨”教材,管理機構不作為。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圖為《通識精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內文截圖

概而言之,通識教育的問題是:

就教育目的言,一些教材和教師的選用偏離了通識教育的初衷。

就教育後果言,會產生大量不愛國,行事偏激的受教育者。

就教育內容言,主要問題集中在今日香港和現代中國的政治性部分。

就教育管理言,無審批、無監管、無衡量標準、無科學評估。

就教育結構言,因為強調課程的時事性,而無統一標準,導致教材來源複雜、單元比例複雜、內容教授複雜,授課人員複雜。

香港特區的治理不能治標不治本,通識教育的問題也如此,否則無預警性的動盪將成為香港特區的夢魘。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就通識教育本身而言,首先得依據香港特區的多元化、國際化和其生活慣例的實際出發來考慮問題,不能以“頭痛醫頭”的簡單思維來處理問題。目前香港的形勢切忌下猛藥、打急彎,特別是教育領域。所以處理的方式應該是:

要立足於實際情況,對通識教育狀況進行調研,統一各界的意見,設立標準來找出類似影射、歧視、醜化、偏離通識教育初衷的內容有多少,佔多大比例,不能因種類繁多、工作複雜而採取簡單的直線思維。

根據結論,請涉及教育的各方人士對通識教育進行評估,並拿出意見和結論。

通識教育現已經是申請香港大學的必考課程之一,簡單的取消或代替都會引起不小的動盪,需要耐心和執著地逐步改進。

對於問題較多的“今日香港”和“現代中國”部分,建議用政治科學原理和香港歷史來取代。在政治科學原理部分要總結香港特區“一國兩制”下政治設計、運作的學理和典範意義;在香港歷史部分,既要堅持“一國”更要突出作為保持中國傳統的香港,如何走出一條現代社會之路,進而融入國家,放眼世界的歷史主線。

正確處理香港特區教育部門和“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關係,無論從教育職能和《社團管理條例》看,香港教育部門不能採取所謂的公務員“價值中立”來成為消極不作為、不履職的託辭。審批、監管、評估等責任是不能不履行的,否則教育部門就沒有存在意義。

"

楊暉 外交學院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副教授

周宇航 外交學院外交學系碩士研究生

持續了兩個多月的香港動盪局勢,給香港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更讓人憂慮的是,許多年輕人和在校學生,都捲入了這場動盪中,而且出現了大量侮辱國家、仇視祖國、擾亂秩序的言行。在許多有識之士看來,其根本原因在於香港“通識教育”出了問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特首董建華和數學家丘成桐,他們認為香港通識教育失敗,令年輕一代變得有問題。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在香港迴歸前通識教育只是選修課,於2009年正式作為必修課在香港高中推行,從2012年開始,通識教育被列為申請香港大學的4門考試科目之一(其他三門是語文、英語、數學)。通識包括了“通才”和“全人”兩層含義,由六個單元組成,即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以及能源科技與環境。從單元設計看有個人、地區、國家、世界和未來發展的意味。香港教育局的宗旨是希望能令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和 “以開放和寬容的態度來看待他人所持的意見和價值觀,從而成為能慎思明辨的終身學習者”。

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和香港國際化與多元化的社會實際情況下,通識課程的多樣性、靈活性無可厚非,但是“通識”並不是放棄共識,在課程設計之初,最大的爭議點集中在了“無統一教材”和“無專職老師”兩項問題上,以至於各界人士對此門課程產生質疑。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圖為“黃師”長期佔領通識教師聯會

就實際課堂呈現而言,學生對一些爭議性話題的激辯並未得到矛盾點的有效化解。年紀尚輕的學生本應獨立思考,卻被誘導為偏離共識;本應是開放寬容態度卻呈現為偏激和狹隘的本土主義的情緒,這不得不讓人反省“通識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更有甚者,一些香港的中小學通識教育選用教材,出現了大量醜化祖國、仇視警察、誘導獨立、歧視同胞的內容和字眼,甚至在幼兒園的童話書裡也藉助影射,向兒童灌輸“仇中親英”的內容。這種缺乏共識的“通識”,在香港城市大學的顧敏康教授看來“有大問題,而且香港的整個教育制度也需要重新檢討”。這是因為,目前的香港教育由反對派勢力把持,許多持激進立場的教師教授通識課,使用有“獨”教材,管理機構不作為。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圖為《通識精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內文截圖

概而言之,通識教育的問題是:

就教育目的言,一些教材和教師的選用偏離了通識教育的初衷。

就教育後果言,會產生大量不愛國,行事偏激的受教育者。

就教育內容言,主要問題集中在今日香港和現代中國的政治性部分。

就教育管理言,無審批、無監管、無衡量標準、無科學評估。

就教育結構言,因為強調課程的時事性,而無統一標準,導致教材來源複雜、單元比例複雜、內容教授複雜,授課人員複雜。

香港特區的治理不能治標不治本,通識教育的問題也如此,否則無預警性的動盪將成為香港特區的夢魘。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就通識教育本身而言,首先得依據香港特區的多元化、國際化和其生活慣例的實際出發來考慮問題,不能以“頭痛醫頭”的簡單思維來處理問題。目前香港的形勢切忌下猛藥、打急彎,特別是教育領域。所以處理的方式應該是:

要立足於實際情況,對通識教育狀況進行調研,統一各界的意見,設立標準來找出類似影射、歧視、醜化、偏離通識教育初衷的內容有多少,佔多大比例,不能因種類繁多、工作複雜而採取簡單的直線思維。

根據結論,請涉及教育的各方人士對通識教育進行評估,並拿出意見和結論。

通識教育現已經是申請香港大學的必考課程之一,簡單的取消或代替都會引起不小的動盪,需要耐心和執著地逐步改進。

對於問題較多的“今日香港”和“現代中國”部分,建議用政治科學原理和香港歷史來取代。在政治科學原理部分要總結香港特區“一國兩制”下政治設計、運作的學理和典範意義;在香港歷史部分,既要堅持“一國”更要突出作為保持中國傳統的香港,如何走出一條現代社會之路,進而融入國家,放眼世界的歷史主線。

正確處理香港特區教育部門和“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關係,無論從教育職能和《社團管理條例》看,香港教育部門不能採取所謂的公務員“價值中立”來成為消極不作為、不履職的託辭。審批、監管、評估等責任是不能不履行的,否則教育部門就沒有存在意義。

醜化祖國、仇視警察、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在教育領域,有一個逆反定律,越想受教育者接受什麼,引起對抗心理越嚴重。簡單的妖魔化和因果聯繫,不一定有好的效果。愛國主義的教育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大力推行、立法保障、措施積極的,但愛國主義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多樣的不是功利的。因此在香港的教育政策上,首先強調在信仰、情感、信念的立場問題上毋庸置疑、不可動搖;在知識獲取、理性思考上要強調學理性、歷史性和邏輯性;在受眾對象上要注重年齡段和學齡的區分,在培養、思考、實踐各方面有所側重。

總之,解決香港的教育問題需要立場堅定、從容不迫的心態。(責任編輯:毅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