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襄汾縣,襄陵汾城合併得名,底蘊深厚,全國重點文物眾多

山西省襄汾縣,襄陵汾城合併得名,底蘊深厚,全國重點文物眾多

襄汾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總面積1034平方公里,總人口46萬。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一、歷史沿革

1、襄陵縣:西漢置,治今山西省臨汾市東南縣底鎮。屬河東郡。“縣東南有晉襄公陵,因以為名”(《元和郡縣誌》)。三國魏至東魏屬平陽郡。北齊天保七年(556年)省。北周平齊,移禽昌縣於襄陵城。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為襄陵縣,屬臨汾郡。唐屬晉州,元和末以後屬絳州,太和後屬河中府。北宋移治汾河西宿水店(在今山西襄汾縣西北襄陵鎮西南十里),天聖初移治於晉橋(即今山西襄汾縣西北襄陵鎮)。屬晉州,政和末屬平陽府。元屬晉寧路。明、清屬平陽府。

2、汾城縣: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置泰平縣,屬平陽郡。北周改泰平縣為太平縣,治所在今山西襄汾縣西北二十里古城鎮。隋屬絳郡,移治今襄汾縣西北十三裡北古縣村。唐武德元年(618)屬絳州,還治今古城鎮。貞觀七年(633)移治今襄汾縣西南三十二里汾城鎮。明屬平陽府。1914年改太平縣置,屬山西河東道。治所即今山西襄汾縣西南三十二里汾城鎮。以汾水為名。1928年直屬山西省

3、1954年,襄陵、汾城二縣合併設置,治史村,屬晉南專區,各取首字為名。1958年撤銷,分屬臨汾縣、侯馬市。1961年恢復襄汾縣,治城關鎮,仍屬晉南專區。1970年屬臨汾地區。1985年治史村鎮,1987年治城關鎮,2000年屬臨汾市。2003年治新城鎮。

二、地名來歷

襄汾,取襄陵、汾城二縣首字為名。襄陵以晉襄公陵而得名。汾城系古晉國都,因汾河流經得名。

三、風景名勝

山西省襄汾縣,襄陵汾城合併得名,底蘊深厚,全國重點文物眾多

1、汾城古建築群。汾城鎮地處襄汾縣城西南16公里處,唐初為尉遲公的封地鄂公堡,唐貞觀七年縣城由古城遷於此,名為太平縣,由於歷朝的建設,使汾城留下了大批的古建築,被譽為山西省十大古建群之一。

山西省襄汾縣,襄陵汾城合併得名,底蘊深厚,全國重點文物眾多

2、襄汾龍澍峪。位於襄汾縣縣城西北的呂梁山支脈姑射山中,佔地約30平方公里,距縣城23公里。龍澍峪自然風光秀麗,古代建築各具千秋,古老傳說美麗動人,人文景觀星羅棋佈。

山西省襄汾縣,襄陵汾城合併得名,底蘊深厚,全國重點文物眾多

3、丁村民俗博物館。位於襄汾縣城關鎮丁村明清民宅,現保存較好的有40座院落。丁村民居風格典雅,時代特徵鮮明,是明清時期民居建築的佳作,對研究民間建築及民俗學具有重要價值。1988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省襄汾縣,襄陵汾城合併得名,底蘊深厚,全國重點文物眾多

4、普淨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襄汾縣城西南30公里史壁村。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元、明遺物。 山門三間,天王殿五間,懸山式。菩薩殿五間內柱設在前槽,依柱築扇面牆一道,牆前為觀音菩薩和善財童子,豐潤嫻雅,兩隅十八羅漢各具神態。

山西省襄汾縣,襄陵汾城合併得名,底蘊深厚,全國重點文物眾多

5、雙龍湖國家溼地公園。在山西襄汾縣西賈鄉境內,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設的人工湖。地處臨汾盆地南端汾陽嶺北側,從空中俯瞰兩個湖區猶如兩條巨龍,呈“雙龍戲珠”狀,因而稱之為雙龍湖。

山西省襄汾縣,襄陵汾城合併得名,底蘊深厚,全國重點文物眾多

6、燕村荷花園溫泉度假旅遊景區。位於襄汾縣鄧莊鎮燕村,佔地2000畝。規劃建設為五個部分,分別為:丁村白蓮種植加工區、精品荷花觀賞區、農事體驗區、溫泉度假休閒區、高端安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