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


"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小區南門

朱雀門是上世紀80年代初張鐵民市長修城牆時建的,以前這裡是個豁口,沒有箍門洞也沒有橋,城河水從地下管道中串流而過。朱雀門到五味十字這段叫大保吉巷,它西側的低窪地帶叫小保吉巷,因為地勢低,一下雨周邊的雨水都彙集於此,形成大小不等的三個澇池,深藏在小保吉巷的巷道里。

據清嘉慶年間的《長安縣誌》記載,明末清初時,保吉巷為寶吉巷,清末改為包吉巷,清光緒年間《西安府圖》中,已有了小包吉巷和包吉巷相區別,到了民國初期,又將包吉巷改稱為大包吉巷;後來,由於粉巷南院門商業繁華、客商雲集,使居住人口在這裡聚集,大保吉巷西側開始胡搭亂建,衍生出曲折、婉轉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的名字一直延續到建國後。1966年,大保吉巷改名為風雷路南段,小保吉巷改名為五星二巷。1972年,兩條街又各自恢復了原名。上世紀90年代,南廣濟街拓寬改造,大保吉巷消失在寬闊的馬路上,小保吉巷被保吉巷小區裹挾進去。

"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小區南門

朱雀門是上世紀80年代初張鐵民市長修城牆時建的,以前這裡是個豁口,沒有箍門洞也沒有橋,城河水從地下管道中串流而過。朱雀門到五味十字這段叫大保吉巷,它西側的低窪地帶叫小保吉巷,因為地勢低,一下雨周邊的雨水都彙集於此,形成大小不等的三個澇池,深藏在小保吉巷的巷道里。

據清嘉慶年間的《長安縣誌》記載,明末清初時,保吉巷為寶吉巷,清末改為包吉巷,清光緒年間《西安府圖》中,已有了小包吉巷和包吉巷相區別,到了民國初期,又將包吉巷改稱為大包吉巷;後來,由於粉巷南院門商業繁華、客商雲集,使居住人口在這裡聚集,大保吉巷西側開始胡搭亂建,衍生出曲折、婉轉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的名字一直延續到建國後。1966年,大保吉巷改名為風雷路南段,小保吉巷改名為五星二巷。1972年,兩條街又各自恢復了原名。上世紀90年代,南廣濟街拓寬改造,大保吉巷消失在寬闊的馬路上,小保吉巷被保吉巷小區裹挾進去。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原保吉巷位置 圖/@網絡



"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小區南門

朱雀門是上世紀80年代初張鐵民市長修城牆時建的,以前這裡是個豁口,沒有箍門洞也沒有橋,城河水從地下管道中串流而過。朱雀門到五味十字這段叫大保吉巷,它西側的低窪地帶叫小保吉巷,因為地勢低,一下雨周邊的雨水都彙集於此,形成大小不等的三個澇池,深藏在小保吉巷的巷道里。

據清嘉慶年間的《長安縣誌》記載,明末清初時,保吉巷為寶吉巷,清末改為包吉巷,清光緒年間《西安府圖》中,已有了小包吉巷和包吉巷相區別,到了民國初期,又將包吉巷改稱為大包吉巷;後來,由於粉巷南院門商業繁華、客商雲集,使居住人口在這裡聚集,大保吉巷西側開始胡搭亂建,衍生出曲折、婉轉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的名字一直延續到建國後。1966年,大保吉巷改名為風雷路南段,小保吉巷改名為五星二巷。1972年,兩條街又各自恢復了原名。上世紀90年代,南廣濟街拓寬改造,大保吉巷消失在寬闊的馬路上,小保吉巷被保吉巷小區裹挾進去。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原保吉巷位置 圖/@網絡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改造後的南廣濟街

前邊說了,小保吉巷因為環境惡劣,民國時期一直是社會低層人聚集地,也是窯子暗娼的聚集地,家境好的人家不會住在這裡。據《西安老街巷》記載,民國時期小保吉巷有許多暗娼,被稱為“暗門子”,後來又發展出一些妓院,但都是低等妓院。這裡並未呈現出夜夜笙歌,到是叫罵聲從未間斷,有錢沒錢的人都想在這樂上一樂。

老人們傳說這裡曾經有幾個名人:匪匪、彩霞、袁大漢、小金子、老表、王本善,這幾人背後的故事已無從考究,單看名字,三教九流,天南地北,小保吉巷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的龍鬚溝。因此小保吉巷成為西安第一批低窪改造項目,填了澇池抬高了地勢,蓋了一片居民樓,公租戶外遷到白廟小區,有祖產的就地安置,現在叫保吉巷小區。

建國初政府在裡邊蓋了一批磚瓦公房,租賃給沒有住房的人。今年56歲的張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小保吉巷人,1953年他的父母隨單位分房在這裡安了家,整個童年、少年、青年時代都是在這個逼褶的小巷中度過,每每想起那段日子,他都感慨不已:“那時小保吉巷的空間尺度真的很小,房子裡放一張雙人床,剩餘的空間讓大立櫃門都打不開,只能架在床頭,再放輛自行車,房間就滿了,人都得側身進出;院子小到兩個房簷之間只能搭一根細竹竿;道路狹窄到一輛130卡車就完全堵死;小學操場要跑四個來回才夠一百米……”

在他的眼裡小保吉巷是極具陝西風俗民情的五花筒,不僅有人們津津樂道的暗門子,還有狹小、陰暗、潮溼的老房子,所承載的生活映照了一個時代。


"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小區南門

朱雀門是上世紀80年代初張鐵民市長修城牆時建的,以前這裡是個豁口,沒有箍門洞也沒有橋,城河水從地下管道中串流而過。朱雀門到五味十字這段叫大保吉巷,它西側的低窪地帶叫小保吉巷,因為地勢低,一下雨周邊的雨水都彙集於此,形成大小不等的三個澇池,深藏在小保吉巷的巷道里。

據清嘉慶年間的《長安縣誌》記載,明末清初時,保吉巷為寶吉巷,清末改為包吉巷,清光緒年間《西安府圖》中,已有了小包吉巷和包吉巷相區別,到了民國初期,又將包吉巷改稱為大包吉巷;後來,由於粉巷南院門商業繁華、客商雲集,使居住人口在這裡聚集,大保吉巷西側開始胡搭亂建,衍生出曲折、婉轉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的名字一直延續到建國後。1966年,大保吉巷改名為風雷路南段,小保吉巷改名為五星二巷。1972年,兩條街又各自恢復了原名。上世紀90年代,南廣濟街拓寬改造,大保吉巷消失在寬闊的馬路上,小保吉巷被保吉巷小區裹挾進去。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原保吉巷位置 圖/@網絡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改造後的南廣濟街

前邊說了,小保吉巷因為環境惡劣,民國時期一直是社會低層人聚集地,也是窯子暗娼的聚集地,家境好的人家不會住在這裡。據《西安老街巷》記載,民國時期小保吉巷有許多暗娼,被稱為“暗門子”,後來又發展出一些妓院,但都是低等妓院。這裡並未呈現出夜夜笙歌,到是叫罵聲從未間斷,有錢沒錢的人都想在這樂上一樂。

老人們傳說這裡曾經有幾個名人:匪匪、彩霞、袁大漢、小金子、老表、王本善,這幾人背後的故事已無從考究,單看名字,三教九流,天南地北,小保吉巷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的龍鬚溝。因此小保吉巷成為西安第一批低窪改造項目,填了澇池抬高了地勢,蓋了一片居民樓,公租戶外遷到白廟小區,有祖產的就地安置,現在叫保吉巷小區。

建國初政府在裡邊蓋了一批磚瓦公房,租賃給沒有住房的人。今年56歲的張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小保吉巷人,1953年他的父母隨單位分房在這裡安了家,整個童年、少年、青年時代都是在這個逼褶的小巷中度過,每每想起那段日子,他都感慨不已:“那時小保吉巷的空間尺度真的很小,房子裡放一張雙人床,剩餘的空間讓大立櫃門都打不開,只能架在床頭,再放輛自行車,房間就滿了,人都得側身進出;院子小到兩個房簷之間只能搭一根細竹竿;道路狹窄到一輛130卡車就完全堵死;小學操場要跑四個來回才夠一百米……”

在他的眼裡小保吉巷是極具陝西風俗民情的五花筒,不僅有人們津津樂道的暗門子,還有狹小、陰暗、潮溼的老房子,所承載的生活映照了一個時代。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如今的保吉巷社區區中有區



"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小區南門

朱雀門是上世紀80年代初張鐵民市長修城牆時建的,以前這裡是個豁口,沒有箍門洞也沒有橋,城河水從地下管道中串流而過。朱雀門到五味十字這段叫大保吉巷,它西側的低窪地帶叫小保吉巷,因為地勢低,一下雨周邊的雨水都彙集於此,形成大小不等的三個澇池,深藏在小保吉巷的巷道里。

據清嘉慶年間的《長安縣誌》記載,明末清初時,保吉巷為寶吉巷,清末改為包吉巷,清光緒年間《西安府圖》中,已有了小包吉巷和包吉巷相區別,到了民國初期,又將包吉巷改稱為大包吉巷;後來,由於粉巷南院門商業繁華、客商雲集,使居住人口在這裡聚集,大保吉巷西側開始胡搭亂建,衍生出曲折、婉轉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的名字一直延續到建國後。1966年,大保吉巷改名為風雷路南段,小保吉巷改名為五星二巷。1972年,兩條街又各自恢復了原名。上世紀90年代,南廣濟街拓寬改造,大保吉巷消失在寬闊的馬路上,小保吉巷被保吉巷小區裹挾進去。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原保吉巷位置 圖/@網絡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改造後的南廣濟街

前邊說了,小保吉巷因為環境惡劣,民國時期一直是社會低層人聚集地,也是窯子暗娼的聚集地,家境好的人家不會住在這裡。據《西安老街巷》記載,民國時期小保吉巷有許多暗娼,被稱為“暗門子”,後來又發展出一些妓院,但都是低等妓院。這裡並未呈現出夜夜笙歌,到是叫罵聲從未間斷,有錢沒錢的人都想在這樂上一樂。

老人們傳說這裡曾經有幾個名人:匪匪、彩霞、袁大漢、小金子、老表、王本善,這幾人背後的故事已無從考究,單看名字,三教九流,天南地北,小保吉巷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的龍鬚溝。因此小保吉巷成為西安第一批低窪改造項目,填了澇池抬高了地勢,蓋了一片居民樓,公租戶外遷到白廟小區,有祖產的就地安置,現在叫保吉巷小區。

建國初政府在裡邊蓋了一批磚瓦公房,租賃給沒有住房的人。今年56歲的張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小保吉巷人,1953年他的父母隨單位分房在這裡安了家,整個童年、少年、青年時代都是在這個逼褶的小巷中度過,每每想起那段日子,他都感慨不已:“那時小保吉巷的空間尺度真的很小,房子裡放一張雙人床,剩餘的空間讓大立櫃門都打不開,只能架在床頭,再放輛自行車,房間就滿了,人都得側身進出;院子小到兩個房簷之間只能搭一根細竹竿;道路狹窄到一輛130卡車就完全堵死;小學操場要跑四個來回才夠一百米……”

在他的眼裡小保吉巷是極具陝西風俗民情的五花筒,不僅有人們津津樂道的暗門子,還有狹小、陰暗、潮溼的老房子,所承載的生活映照了一個時代。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如今的保吉巷社區區中有區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西安市西北中學也在社區中

在他清晰的記憶裡,小保吉巷裡面道路曲折多有分岔,房子低矮破舊,私房多是年代久遠土坯房。然而在小孩子的眼裡小巷子很大,有廣場、有煤廠、鐵工廠、水站、糧站、垃圾臺、茶館、破廟、澇池。孩子們盼著小巷停電玩捉迷藏,跑到隔壁院子躲起來小夥伴怎麼也找不到,只能自己無趣的出來自首。隔壁的小弟弟和他媽路過了一次大南門,回來吹噓說他去了天安門。

小保吉巷像一個高度壓縮的“集裝箱”,夜幕下只聞鍋碗瓢盆的聒噪,不見摩肩接踵的人流,一旦東方破曉瞬間人流如潮。也難怪,趕上建國後生育高峰,每家都有四五個孩子,每個院子住著十幾戶,幾十個院落,一千多號人,非浩浩蕩蕩不能形容。這麼多人共用一個水站,兩個公廁,挑水上廁所都要排隊。也因為人多,孩子大了要分家,鄰里們經常為門房前屋後的搭建發生糾紛,兒子多的為紛爭加持了贏的砝碼,無兒戶則不敢越雷池一步。

記憶裡的小巷子人都很年輕,很快樂,鄰居多是第一代移民,大人多是中年人,孩子多老人少,很少感受病痛的哀傷和死亡的恐懼,或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


"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小區南門

朱雀門是上世紀80年代初張鐵民市長修城牆時建的,以前這裡是個豁口,沒有箍門洞也沒有橋,城河水從地下管道中串流而過。朱雀門到五味十字這段叫大保吉巷,它西側的低窪地帶叫小保吉巷,因為地勢低,一下雨周邊的雨水都彙集於此,形成大小不等的三個澇池,深藏在小保吉巷的巷道里。

據清嘉慶年間的《長安縣誌》記載,明末清初時,保吉巷為寶吉巷,清末改為包吉巷,清光緒年間《西安府圖》中,已有了小包吉巷和包吉巷相區別,到了民國初期,又將包吉巷改稱為大包吉巷;後來,由於粉巷南院門商業繁華、客商雲集,使居住人口在這裡聚集,大保吉巷西側開始胡搭亂建,衍生出曲折、婉轉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的名字一直延續到建國後。1966年,大保吉巷改名為風雷路南段,小保吉巷改名為五星二巷。1972年,兩條街又各自恢復了原名。上世紀90年代,南廣濟街拓寬改造,大保吉巷消失在寬闊的馬路上,小保吉巷被保吉巷小區裹挾進去。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原保吉巷位置 圖/@網絡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改造後的南廣濟街

前邊說了,小保吉巷因為環境惡劣,民國時期一直是社會低層人聚集地,也是窯子暗娼的聚集地,家境好的人家不會住在這裡。據《西安老街巷》記載,民國時期小保吉巷有許多暗娼,被稱為“暗門子”,後來又發展出一些妓院,但都是低等妓院。這裡並未呈現出夜夜笙歌,到是叫罵聲從未間斷,有錢沒錢的人都想在這樂上一樂。

老人們傳說這裡曾經有幾個名人:匪匪、彩霞、袁大漢、小金子、老表、王本善,這幾人背後的故事已無從考究,單看名字,三教九流,天南地北,小保吉巷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的龍鬚溝。因此小保吉巷成為西安第一批低窪改造項目,填了澇池抬高了地勢,蓋了一片居民樓,公租戶外遷到白廟小區,有祖產的就地安置,現在叫保吉巷小區。

建國初政府在裡邊蓋了一批磚瓦公房,租賃給沒有住房的人。今年56歲的張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小保吉巷人,1953年他的父母隨單位分房在這裡安了家,整個童年、少年、青年時代都是在這個逼褶的小巷中度過,每每想起那段日子,他都感慨不已:“那時小保吉巷的空間尺度真的很小,房子裡放一張雙人床,剩餘的空間讓大立櫃門都打不開,只能架在床頭,再放輛自行車,房間就滿了,人都得側身進出;院子小到兩個房簷之間只能搭一根細竹竿;道路狹窄到一輛130卡車就完全堵死;小學操場要跑四個來回才夠一百米……”

在他的眼裡小保吉巷是極具陝西風俗民情的五花筒,不僅有人們津津樂道的暗門子,還有狹小、陰暗、潮溼的老房子,所承載的生活映照了一個時代。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如今的保吉巷社區區中有區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西安市西北中學也在社區中

在他清晰的記憶裡,小保吉巷裡面道路曲折多有分岔,房子低矮破舊,私房多是年代久遠土坯房。然而在小孩子的眼裡小巷子很大,有廣場、有煤廠、鐵工廠、水站、糧站、垃圾臺、茶館、破廟、澇池。孩子們盼著小巷停電玩捉迷藏,跑到隔壁院子躲起來小夥伴怎麼也找不到,只能自己無趣的出來自首。隔壁的小弟弟和他媽路過了一次大南門,回來吹噓說他去了天安門。

小保吉巷像一個高度壓縮的“集裝箱”,夜幕下只聞鍋碗瓢盆的聒噪,不見摩肩接踵的人流,一旦東方破曉瞬間人流如潮。也難怪,趕上建國後生育高峰,每家都有四五個孩子,每個院子住著十幾戶,幾十個院落,一千多號人,非浩浩蕩蕩不能形容。這麼多人共用一個水站,兩個公廁,挑水上廁所都要排隊。也因為人多,孩子大了要分家,鄰里們經常為門房前屋後的搭建發生糾紛,兒子多的為紛爭加持了贏的砝碼,無兒戶則不敢越雷池一步。

記憶裡的小巷子人都很年輕,很快樂,鄰居多是第一代移民,大人多是中年人,孩子多老人少,很少感受病痛的哀傷和死亡的恐懼,或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社區服務中心

張家隔壁的延家是綏德人,男人很“神”,以拉架子車為生,他特愛酗酒,喝了酒就拿老婆撒酒瘋,有次用小凳子往她頭上砸,屋裡牆上都血漬斑斑。他有點文化,會說幾句英語,總把what念成華特,他還會打毛衣,這點很另類,總看一些文革前的文物雜誌。一次喝了酒在院子裡大聲說毛主席這麼做不對,把院裡大人們嚇得都不敢出去和他說話。他不喝酒時出口成章,很有思想,卻靠拉架子車養家餬口,經歷了什麼一直是個謎。

小巷像個萬花筒,各色人等紛紛登場,讓人們琢磨不透。一段時間巷子裡經常有小老頭挑個小擔子走街串巷,用陝西話吆喝:“釘茶壺來,釘碗碗兒……”這是現在已很少見到的鋦瓷鋦碗技藝,沒見過誰家有金貴的瓷器拿出來,倒是這個手藝人長的像個老太太,聲音不男不女,傳說前清是個太監,想必這手絕活是在宮裡耳濡目染學到的。

小巷子裡有個瘋女人,是南方人,平素從不與人講話,卻常常對著牆用她那南北混合的腔調反覆罵著:“我操你死媽媽!我操你死媽媽!”真不知她在咒罵自己的母親還是別人的母親,她一定是被自己的母親或者別人的母親傷的太深,不然不會這麼執著。


"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小區南門

朱雀門是上世紀80年代初張鐵民市長修城牆時建的,以前這裡是個豁口,沒有箍門洞也沒有橋,城河水從地下管道中串流而過。朱雀門到五味十字這段叫大保吉巷,它西側的低窪地帶叫小保吉巷,因為地勢低,一下雨周邊的雨水都彙集於此,形成大小不等的三個澇池,深藏在小保吉巷的巷道里。

據清嘉慶年間的《長安縣誌》記載,明末清初時,保吉巷為寶吉巷,清末改為包吉巷,清光緒年間《西安府圖》中,已有了小包吉巷和包吉巷相區別,到了民國初期,又將包吉巷改稱為大包吉巷;後來,由於粉巷南院門商業繁華、客商雲集,使居住人口在這裡聚集,大保吉巷西側開始胡搭亂建,衍生出曲折、婉轉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的名字一直延續到建國後。1966年,大保吉巷改名為風雷路南段,小保吉巷改名為五星二巷。1972年,兩條街又各自恢復了原名。上世紀90年代,南廣濟街拓寬改造,大保吉巷消失在寬闊的馬路上,小保吉巷被保吉巷小區裹挾進去。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原保吉巷位置 圖/@網絡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改造後的南廣濟街

前邊說了,小保吉巷因為環境惡劣,民國時期一直是社會低層人聚集地,也是窯子暗娼的聚集地,家境好的人家不會住在這裡。據《西安老街巷》記載,民國時期小保吉巷有許多暗娼,被稱為“暗門子”,後來又發展出一些妓院,但都是低等妓院。這裡並未呈現出夜夜笙歌,到是叫罵聲從未間斷,有錢沒錢的人都想在這樂上一樂。

老人們傳說這裡曾經有幾個名人:匪匪、彩霞、袁大漢、小金子、老表、王本善,這幾人背後的故事已無從考究,單看名字,三教九流,天南地北,小保吉巷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的龍鬚溝。因此小保吉巷成為西安第一批低窪改造項目,填了澇池抬高了地勢,蓋了一片居民樓,公租戶外遷到白廟小區,有祖產的就地安置,現在叫保吉巷小區。

建國初政府在裡邊蓋了一批磚瓦公房,租賃給沒有住房的人。今年56歲的張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小保吉巷人,1953年他的父母隨單位分房在這裡安了家,整個童年、少年、青年時代都是在這個逼褶的小巷中度過,每每想起那段日子,他都感慨不已:“那時小保吉巷的空間尺度真的很小,房子裡放一張雙人床,剩餘的空間讓大立櫃門都打不開,只能架在床頭,再放輛自行車,房間就滿了,人都得側身進出;院子小到兩個房簷之間只能搭一根細竹竿;道路狹窄到一輛130卡車就完全堵死;小學操場要跑四個來回才夠一百米……”

在他的眼裡小保吉巷是極具陝西風俗民情的五花筒,不僅有人們津津樂道的暗門子,還有狹小、陰暗、潮溼的老房子,所承載的生活映照了一個時代。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如今的保吉巷社區區中有區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西安市西北中學也在社區中

在他清晰的記憶裡,小保吉巷裡面道路曲折多有分岔,房子低矮破舊,私房多是年代久遠土坯房。然而在小孩子的眼裡小巷子很大,有廣場、有煤廠、鐵工廠、水站、糧站、垃圾臺、茶館、破廟、澇池。孩子們盼著小巷停電玩捉迷藏,跑到隔壁院子躲起來小夥伴怎麼也找不到,只能自己無趣的出來自首。隔壁的小弟弟和他媽路過了一次大南門,回來吹噓說他去了天安門。

小保吉巷像一個高度壓縮的“集裝箱”,夜幕下只聞鍋碗瓢盆的聒噪,不見摩肩接踵的人流,一旦東方破曉瞬間人流如潮。也難怪,趕上建國後生育高峰,每家都有四五個孩子,每個院子住著十幾戶,幾十個院落,一千多號人,非浩浩蕩蕩不能形容。這麼多人共用一個水站,兩個公廁,挑水上廁所都要排隊。也因為人多,孩子大了要分家,鄰里們經常為門房前屋後的搭建發生糾紛,兒子多的為紛爭加持了贏的砝碼,無兒戶則不敢越雷池一步。

記憶裡的小巷子人都很年輕,很快樂,鄰居多是第一代移民,大人多是中年人,孩子多老人少,很少感受病痛的哀傷和死亡的恐懼,或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社區服務中心

張家隔壁的延家是綏德人,男人很“神”,以拉架子車為生,他特愛酗酒,喝了酒就拿老婆撒酒瘋,有次用小凳子往她頭上砸,屋裡牆上都血漬斑斑。他有點文化,會說幾句英語,總把what念成華特,他還會打毛衣,這點很另類,總看一些文革前的文物雜誌。一次喝了酒在院子裡大聲說毛主席這麼做不對,把院裡大人們嚇得都不敢出去和他說話。他不喝酒時出口成章,很有思想,卻靠拉架子車養家餬口,經歷了什麼一直是個謎。

小巷像個萬花筒,各色人等紛紛登場,讓人們琢磨不透。一段時間巷子裡經常有小老頭挑個小擔子走街串巷,用陝西話吆喝:“釘茶壺來,釘碗碗兒……”這是現在已很少見到的鋦瓷鋦碗技藝,沒見過誰家有金貴的瓷器拿出來,倒是這個手藝人長的像個老太太,聲音不男不女,傳說前清是個太監,想必這手絕活是在宮裡耳濡目染學到的。

小巷子裡有個瘋女人,是南方人,平素從不與人講話,卻常常對著牆用她那南北混合的腔調反覆罵著:“我操你死媽媽!我操你死媽媽!”真不知她在咒罵自己的母親還是別人的母親,她一定是被自己的母親或者別人的母親傷的太深,不然不會這麼執著。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社區鮮花盛開

小巷裡大多數人是親爹親媽親兒女,兒女犯錯父母從不袒護,即便大打一頓彼此也不會記在心裡,但一個同學的遭遇讓張同學感受到了世間冷暖。那是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班裡有女個同學,住在斜對面的院子裡,瘦小黃毛,他爸把她從鄉下接來同住,後媽虐待她,用針扎,學校知道後報了警,警察來時撩開衣服查看,同學們看到她滿身都是結了疤的針眼,雖然她後媽被派出所叫去訓誡,但女孩還是被送回了鄉下。

張家的院門口住著苟家,他家的老房是半米厚的土坯房,其中一間租給雷家居住,一個月收五塊的租金。隔壁就是男公廁,男人來不及到小便池時,就對著他家的牆根尿,久而久之致使牆體疏鬆。一天下大雨,後半夜人都在熟睡時雷家靠廁所的這面牆塌了,也許命不該絕,倒塌的牆只砸到屋中間的桌子,沒砸到兩頭睡人的床。天亮時苟家就讓雷家搬走,聲言:“我們不再剝削你們了!”張同學這時才知道,出租房子收租金是不勞而獲、是可恨的剝削階級。雷家男人是五中的廚師,被迫到五中臨時過度,後來歪打正著還分上了房子。

巷子北頭挨著水車巷的地方有個大澇池,地勢最為低窪,一年夏天下大暴雨,澇池的水一下溢了出來,附近的土坯房子被水浸泡後紛紛倒塌,人們不顧一切的跑出來,家裡的東西來不及搬都被覆蓋在泥裡。第二天雨停了,大家用鋤頭挖,被子被鋤頭挖爛,從泥裡揪出來;有人家的箱子密封很好,挖出來後竟然沒有進水,家人高興的像買彩票中獎。

小巷子裡也曾有幾個大戶人家,屬於沾花惹草逮蛐蛐喂鳥的那種。一個是愛玩蛐蛐,為逮一隻跑了的蛐蛐,把祖傳的三間大瓦房拆了,被人們斥為敗家子。一家是以養金魚為生的,院子裡半埋著一米直徑的大瓦缸,文革破四舊時,紅衛兵用磚把魚缸砸破,把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大金魚用腳踩死,從此被斷了生計。

小巷裡還有個光棍,一輩子沒娶上老婆,老了買了只猴子給他暖腳,猴子老抓他,經常臉上身上掛彩,實在受不了就送了人,成為笑談。


"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小區南門

朱雀門是上世紀80年代初張鐵民市長修城牆時建的,以前這裡是個豁口,沒有箍門洞也沒有橋,城河水從地下管道中串流而過。朱雀門到五味十字這段叫大保吉巷,它西側的低窪地帶叫小保吉巷,因為地勢低,一下雨周邊的雨水都彙集於此,形成大小不等的三個澇池,深藏在小保吉巷的巷道里。

據清嘉慶年間的《長安縣誌》記載,明末清初時,保吉巷為寶吉巷,清末改為包吉巷,清光緒年間《西安府圖》中,已有了小包吉巷和包吉巷相區別,到了民國初期,又將包吉巷改稱為大包吉巷;後來,由於粉巷南院門商業繁華、客商雲集,使居住人口在這裡聚集,大保吉巷西側開始胡搭亂建,衍生出曲折、婉轉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的名字一直延續到建國後。1966年,大保吉巷改名為風雷路南段,小保吉巷改名為五星二巷。1972年,兩條街又各自恢復了原名。上世紀90年代,南廣濟街拓寬改造,大保吉巷消失在寬闊的馬路上,小保吉巷被保吉巷小區裹挾進去。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原保吉巷位置 圖/@網絡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改造後的南廣濟街

前邊說了,小保吉巷因為環境惡劣,民國時期一直是社會低層人聚集地,也是窯子暗娼的聚集地,家境好的人家不會住在這裡。據《西安老街巷》記載,民國時期小保吉巷有許多暗娼,被稱為“暗門子”,後來又發展出一些妓院,但都是低等妓院。這裡並未呈現出夜夜笙歌,到是叫罵聲從未間斷,有錢沒錢的人都想在這樂上一樂。

老人們傳說這裡曾經有幾個名人:匪匪、彩霞、袁大漢、小金子、老表、王本善,這幾人背後的故事已無從考究,單看名字,三教九流,天南地北,小保吉巷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的龍鬚溝。因此小保吉巷成為西安第一批低窪改造項目,填了澇池抬高了地勢,蓋了一片居民樓,公租戶外遷到白廟小區,有祖產的就地安置,現在叫保吉巷小區。

建國初政府在裡邊蓋了一批磚瓦公房,租賃給沒有住房的人。今年56歲的張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小保吉巷人,1953年他的父母隨單位分房在這裡安了家,整個童年、少年、青年時代都是在這個逼褶的小巷中度過,每每想起那段日子,他都感慨不已:“那時小保吉巷的空間尺度真的很小,房子裡放一張雙人床,剩餘的空間讓大立櫃門都打不開,只能架在床頭,再放輛自行車,房間就滿了,人都得側身進出;院子小到兩個房簷之間只能搭一根細竹竿;道路狹窄到一輛130卡車就完全堵死;小學操場要跑四個來回才夠一百米……”

在他的眼裡小保吉巷是極具陝西風俗民情的五花筒,不僅有人們津津樂道的暗門子,還有狹小、陰暗、潮溼的老房子,所承載的生活映照了一個時代。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如今的保吉巷社區區中有區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西安市西北中學也在社區中

在他清晰的記憶裡,小保吉巷裡面道路曲折多有分岔,房子低矮破舊,私房多是年代久遠土坯房。然而在小孩子的眼裡小巷子很大,有廣場、有煤廠、鐵工廠、水站、糧站、垃圾臺、茶館、破廟、澇池。孩子們盼著小巷停電玩捉迷藏,跑到隔壁院子躲起來小夥伴怎麼也找不到,只能自己無趣的出來自首。隔壁的小弟弟和他媽路過了一次大南門,回來吹噓說他去了天安門。

小保吉巷像一個高度壓縮的“集裝箱”,夜幕下只聞鍋碗瓢盆的聒噪,不見摩肩接踵的人流,一旦東方破曉瞬間人流如潮。也難怪,趕上建國後生育高峰,每家都有四五個孩子,每個院子住著十幾戶,幾十個院落,一千多號人,非浩浩蕩蕩不能形容。這麼多人共用一個水站,兩個公廁,挑水上廁所都要排隊。也因為人多,孩子大了要分家,鄰里們經常為門房前屋後的搭建發生糾紛,兒子多的為紛爭加持了贏的砝碼,無兒戶則不敢越雷池一步。

記憶裡的小巷子人都很年輕,很快樂,鄰居多是第一代移民,大人多是中年人,孩子多老人少,很少感受病痛的哀傷和死亡的恐懼,或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社區服務中心

張家隔壁的延家是綏德人,男人很“神”,以拉架子車為生,他特愛酗酒,喝了酒就拿老婆撒酒瘋,有次用小凳子往她頭上砸,屋裡牆上都血漬斑斑。他有點文化,會說幾句英語,總把what念成華特,他還會打毛衣,這點很另類,總看一些文革前的文物雜誌。一次喝了酒在院子裡大聲說毛主席這麼做不對,把院裡大人們嚇得都不敢出去和他說話。他不喝酒時出口成章,很有思想,卻靠拉架子車養家餬口,經歷了什麼一直是個謎。

小巷像個萬花筒,各色人等紛紛登場,讓人們琢磨不透。一段時間巷子裡經常有小老頭挑個小擔子走街串巷,用陝西話吆喝:“釘茶壺來,釘碗碗兒……”這是現在已很少見到的鋦瓷鋦碗技藝,沒見過誰家有金貴的瓷器拿出來,倒是這個手藝人長的像個老太太,聲音不男不女,傳說前清是個太監,想必這手絕活是在宮裡耳濡目染學到的。

小巷子裡有個瘋女人,是南方人,平素從不與人講話,卻常常對著牆用她那南北混合的腔調反覆罵著:“我操你死媽媽!我操你死媽媽!”真不知她在咒罵自己的母親還是別人的母親,她一定是被自己的母親或者別人的母親傷的太深,不然不會這麼執著。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社區鮮花盛開

小巷裡大多數人是親爹親媽親兒女,兒女犯錯父母從不袒護,即便大打一頓彼此也不會記在心裡,但一個同學的遭遇讓張同學感受到了世間冷暖。那是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班裡有女個同學,住在斜對面的院子裡,瘦小黃毛,他爸把她從鄉下接來同住,後媽虐待她,用針扎,學校知道後報了警,警察來時撩開衣服查看,同學們看到她滿身都是結了疤的針眼,雖然她後媽被派出所叫去訓誡,但女孩還是被送回了鄉下。

張家的院門口住著苟家,他家的老房是半米厚的土坯房,其中一間租給雷家居住,一個月收五塊的租金。隔壁就是男公廁,男人來不及到小便池時,就對著他家的牆根尿,久而久之致使牆體疏鬆。一天下大雨,後半夜人都在熟睡時雷家靠廁所的這面牆塌了,也許命不該絕,倒塌的牆只砸到屋中間的桌子,沒砸到兩頭睡人的床。天亮時苟家就讓雷家搬走,聲言:“我們不再剝削你們了!”張同學這時才知道,出租房子收租金是不勞而獲、是可恨的剝削階級。雷家男人是五中的廚師,被迫到五中臨時過度,後來歪打正著還分上了房子。

巷子北頭挨著水車巷的地方有個大澇池,地勢最為低窪,一年夏天下大暴雨,澇池的水一下溢了出來,附近的土坯房子被水浸泡後紛紛倒塌,人們不顧一切的跑出來,家裡的東西來不及搬都被覆蓋在泥裡。第二天雨停了,大家用鋤頭挖,被子被鋤頭挖爛,從泥裡揪出來;有人家的箱子密封很好,挖出來後竟然沒有進水,家人高興的像買彩票中獎。

小巷子裡也曾有幾個大戶人家,屬於沾花惹草逮蛐蛐喂鳥的那種。一個是愛玩蛐蛐,為逮一隻跑了的蛐蛐,把祖傳的三間大瓦房拆了,被人們斥為敗家子。一家是以養金魚為生的,院子裡半埋著一米直徑的大瓦缸,文革破四舊時,紅衛兵用磚把魚缸砸破,把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大金魚用腳踩死,從此被斷了生計。

小巷裡還有個光棍,一輩子沒娶上老婆,老了買了只猴子給他暖腳,猴子老抓他,經常臉上身上掛彩,實在受不了就送了人,成為笑談。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乾淨整潔的新社區

這條充斥著市井煙火氣的小巷,因形形色色的人而演繹出五花八門的事,從而有了北京龍鬚溝、西安小西倉的稱謂,讓故事的講述者意猶未盡。生於斯、長於斯的張先生直到上世紀1980年,因父母單位在勞動路分了新房才搬離,之後的30餘年小保吉巷的生活場景時常盤踞在他的腦海中,那種刻骨銘心看不見卻每每湧動著,逝去的歲月終不會再來。


"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小區南門

朱雀門是上世紀80年代初張鐵民市長修城牆時建的,以前這裡是個豁口,沒有箍門洞也沒有橋,城河水從地下管道中串流而過。朱雀門到五味十字這段叫大保吉巷,它西側的低窪地帶叫小保吉巷,因為地勢低,一下雨周邊的雨水都彙集於此,形成大小不等的三個澇池,深藏在小保吉巷的巷道里。

據清嘉慶年間的《長安縣誌》記載,明末清初時,保吉巷為寶吉巷,清末改為包吉巷,清光緒年間《西安府圖》中,已有了小包吉巷和包吉巷相區別,到了民國初期,又將包吉巷改稱為大包吉巷;後來,由於粉巷南院門商業繁華、客商雲集,使居住人口在這裡聚集,大保吉巷西側開始胡搭亂建,衍生出曲折、婉轉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的名字一直延續到建國後。1966年,大保吉巷改名為風雷路南段,小保吉巷改名為五星二巷。1972年,兩條街又各自恢復了原名。上世紀90年代,南廣濟街拓寬改造,大保吉巷消失在寬闊的馬路上,小保吉巷被保吉巷小區裹挾進去。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原保吉巷位置 圖/@網絡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改造後的南廣濟街

前邊說了,小保吉巷因為環境惡劣,民國時期一直是社會低層人聚集地,也是窯子暗娼的聚集地,家境好的人家不會住在這裡。據《西安老街巷》記載,民國時期小保吉巷有許多暗娼,被稱為“暗門子”,後來又發展出一些妓院,但都是低等妓院。這裡並未呈現出夜夜笙歌,到是叫罵聲從未間斷,有錢沒錢的人都想在這樂上一樂。

老人們傳說這裡曾經有幾個名人:匪匪、彩霞、袁大漢、小金子、老表、王本善,這幾人背後的故事已無從考究,單看名字,三教九流,天南地北,小保吉巷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的龍鬚溝。因此小保吉巷成為西安第一批低窪改造項目,填了澇池抬高了地勢,蓋了一片居民樓,公租戶外遷到白廟小區,有祖產的就地安置,現在叫保吉巷小區。

建國初政府在裡邊蓋了一批磚瓦公房,租賃給沒有住房的人。今年56歲的張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小保吉巷人,1953年他的父母隨單位分房在這裡安了家,整個童年、少年、青年時代都是在這個逼褶的小巷中度過,每每想起那段日子,他都感慨不已:“那時小保吉巷的空間尺度真的很小,房子裡放一張雙人床,剩餘的空間讓大立櫃門都打不開,只能架在床頭,再放輛自行車,房間就滿了,人都得側身進出;院子小到兩個房簷之間只能搭一根細竹竿;道路狹窄到一輛130卡車就完全堵死;小學操場要跑四個來回才夠一百米……”

在他的眼裡小保吉巷是極具陝西風俗民情的五花筒,不僅有人們津津樂道的暗門子,還有狹小、陰暗、潮溼的老房子,所承載的生活映照了一個時代。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如今的保吉巷社區區中有區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西安市西北中學也在社區中

在他清晰的記憶裡,小保吉巷裡面道路曲折多有分岔,房子低矮破舊,私房多是年代久遠土坯房。然而在小孩子的眼裡小巷子很大,有廣場、有煤廠、鐵工廠、水站、糧站、垃圾臺、茶館、破廟、澇池。孩子們盼著小巷停電玩捉迷藏,跑到隔壁院子躲起來小夥伴怎麼也找不到,只能自己無趣的出來自首。隔壁的小弟弟和他媽路過了一次大南門,回來吹噓說他去了天安門。

小保吉巷像一個高度壓縮的“集裝箱”,夜幕下只聞鍋碗瓢盆的聒噪,不見摩肩接踵的人流,一旦東方破曉瞬間人流如潮。也難怪,趕上建國後生育高峰,每家都有四五個孩子,每個院子住著十幾戶,幾十個院落,一千多號人,非浩浩蕩蕩不能形容。這麼多人共用一個水站,兩個公廁,挑水上廁所都要排隊。也因為人多,孩子大了要分家,鄰里們經常為門房前屋後的搭建發生糾紛,兒子多的為紛爭加持了贏的砝碼,無兒戶則不敢越雷池一步。

記憶裡的小巷子人都很年輕,很快樂,鄰居多是第一代移民,大人多是中年人,孩子多老人少,很少感受病痛的哀傷和死亡的恐懼,或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社區服務中心

張家隔壁的延家是綏德人,男人很“神”,以拉架子車為生,他特愛酗酒,喝了酒就拿老婆撒酒瘋,有次用小凳子往她頭上砸,屋裡牆上都血漬斑斑。他有點文化,會說幾句英語,總把what念成華特,他還會打毛衣,這點很另類,總看一些文革前的文物雜誌。一次喝了酒在院子裡大聲說毛主席這麼做不對,把院裡大人們嚇得都不敢出去和他說話。他不喝酒時出口成章,很有思想,卻靠拉架子車養家餬口,經歷了什麼一直是個謎。

小巷像個萬花筒,各色人等紛紛登場,讓人們琢磨不透。一段時間巷子裡經常有小老頭挑個小擔子走街串巷,用陝西話吆喝:“釘茶壺來,釘碗碗兒……”這是現在已很少見到的鋦瓷鋦碗技藝,沒見過誰家有金貴的瓷器拿出來,倒是這個手藝人長的像個老太太,聲音不男不女,傳說前清是個太監,想必這手絕活是在宮裡耳濡目染學到的。

小巷子裡有個瘋女人,是南方人,平素從不與人講話,卻常常對著牆用她那南北混合的腔調反覆罵著:“我操你死媽媽!我操你死媽媽!”真不知她在咒罵自己的母親還是別人的母親,她一定是被自己的母親或者別人的母親傷的太深,不然不會這麼執著。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社區鮮花盛開

小巷裡大多數人是親爹親媽親兒女,兒女犯錯父母從不袒護,即便大打一頓彼此也不會記在心裡,但一個同學的遭遇讓張同學感受到了世間冷暖。那是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班裡有女個同學,住在斜對面的院子裡,瘦小黃毛,他爸把她從鄉下接來同住,後媽虐待她,用針扎,學校知道後報了警,警察來時撩開衣服查看,同學們看到她滿身都是結了疤的針眼,雖然她後媽被派出所叫去訓誡,但女孩還是被送回了鄉下。

張家的院門口住著苟家,他家的老房是半米厚的土坯房,其中一間租給雷家居住,一個月收五塊的租金。隔壁就是男公廁,男人來不及到小便池時,就對著他家的牆根尿,久而久之致使牆體疏鬆。一天下大雨,後半夜人都在熟睡時雷家靠廁所的這面牆塌了,也許命不該絕,倒塌的牆只砸到屋中間的桌子,沒砸到兩頭睡人的床。天亮時苟家就讓雷家搬走,聲言:“我們不再剝削你們了!”張同學這時才知道,出租房子收租金是不勞而獲、是可恨的剝削階級。雷家男人是五中的廚師,被迫到五中臨時過度,後來歪打正著還分上了房子。

巷子北頭挨著水車巷的地方有個大澇池,地勢最為低窪,一年夏天下大暴雨,澇池的水一下溢了出來,附近的土坯房子被水浸泡後紛紛倒塌,人們不顧一切的跑出來,家裡的東西來不及搬都被覆蓋在泥裡。第二天雨停了,大家用鋤頭挖,被子被鋤頭挖爛,從泥裡揪出來;有人家的箱子密封很好,挖出來後竟然沒有進水,家人高興的像買彩票中獎。

小巷子裡也曾有幾個大戶人家,屬於沾花惹草逮蛐蛐喂鳥的那種。一個是愛玩蛐蛐,為逮一隻跑了的蛐蛐,把祖傳的三間大瓦房拆了,被人們斥為敗家子。一家是以養金魚為生的,院子裡半埋著一米直徑的大瓦缸,文革破四舊時,紅衛兵用磚把魚缸砸破,把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大金魚用腳踩死,從此被斷了生計。

小巷裡還有個光棍,一輩子沒娶上老婆,老了買了只猴子給他暖腳,猴子老抓他,經常臉上身上掛彩,實在受不了就送了人,成為笑談。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乾淨整潔的新社區

這條充斥著市井煙火氣的小巷,因形形色色的人而演繹出五花八門的事,從而有了北京龍鬚溝、西安小西倉的稱謂,讓故事的講述者意猶未盡。生於斯、長於斯的張先生直到上世紀1980年,因父母單位在勞動路分了新房才搬離,之後的30餘年小保吉巷的生活場景時常盤踞在他的腦海中,那種刻骨銘心看不見卻每每湧動著,逝去的歲月終不會再來。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在五味十字南側



"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小區南門

朱雀門是上世紀80年代初張鐵民市長修城牆時建的,以前這裡是個豁口,沒有箍門洞也沒有橋,城河水從地下管道中串流而過。朱雀門到五味十字這段叫大保吉巷,它西側的低窪地帶叫小保吉巷,因為地勢低,一下雨周邊的雨水都彙集於此,形成大小不等的三個澇池,深藏在小保吉巷的巷道里。

據清嘉慶年間的《長安縣誌》記載,明末清初時,保吉巷為寶吉巷,清末改為包吉巷,清光緒年間《西安府圖》中,已有了小包吉巷和包吉巷相區別,到了民國初期,又將包吉巷改稱為大包吉巷;後來,由於粉巷南院門商業繁華、客商雲集,使居住人口在這裡聚集,大保吉巷西側開始胡搭亂建,衍生出曲折、婉轉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的名字一直延續到建國後。1966年,大保吉巷改名為風雷路南段,小保吉巷改名為五星二巷。1972年,兩條街又各自恢復了原名。上世紀90年代,南廣濟街拓寬改造,大保吉巷消失在寬闊的馬路上,小保吉巷被保吉巷小區裹挾進去。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原保吉巷位置 圖/@網絡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改造後的南廣濟街

前邊說了,小保吉巷因為環境惡劣,民國時期一直是社會低層人聚集地,也是窯子暗娼的聚集地,家境好的人家不會住在這裡。據《西安老街巷》記載,民國時期小保吉巷有許多暗娼,被稱為“暗門子”,後來又發展出一些妓院,但都是低等妓院。這裡並未呈現出夜夜笙歌,到是叫罵聲從未間斷,有錢沒錢的人都想在這樂上一樂。

老人們傳說這裡曾經有幾個名人:匪匪、彩霞、袁大漢、小金子、老表、王本善,這幾人背後的故事已無從考究,單看名字,三教九流,天南地北,小保吉巷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的龍鬚溝。因此小保吉巷成為西安第一批低窪改造項目,填了澇池抬高了地勢,蓋了一片居民樓,公租戶外遷到白廟小區,有祖產的就地安置,現在叫保吉巷小區。

建國初政府在裡邊蓋了一批磚瓦公房,租賃給沒有住房的人。今年56歲的張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小保吉巷人,1953年他的父母隨單位分房在這裡安了家,整個童年、少年、青年時代都是在這個逼褶的小巷中度過,每每想起那段日子,他都感慨不已:“那時小保吉巷的空間尺度真的很小,房子裡放一張雙人床,剩餘的空間讓大立櫃門都打不開,只能架在床頭,再放輛自行車,房間就滿了,人都得側身進出;院子小到兩個房簷之間只能搭一根細竹竿;道路狹窄到一輛130卡車就完全堵死;小學操場要跑四個來回才夠一百米……”

在他的眼裡小保吉巷是極具陝西風俗民情的五花筒,不僅有人們津津樂道的暗門子,還有狹小、陰暗、潮溼的老房子,所承載的生活映照了一個時代。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如今的保吉巷社區區中有區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西安市西北中學也在社區中

在他清晰的記憶裡,小保吉巷裡面道路曲折多有分岔,房子低矮破舊,私房多是年代久遠土坯房。然而在小孩子的眼裡小巷子很大,有廣場、有煤廠、鐵工廠、水站、糧站、垃圾臺、茶館、破廟、澇池。孩子們盼著小巷停電玩捉迷藏,跑到隔壁院子躲起來小夥伴怎麼也找不到,只能自己無趣的出來自首。隔壁的小弟弟和他媽路過了一次大南門,回來吹噓說他去了天安門。

小保吉巷像一個高度壓縮的“集裝箱”,夜幕下只聞鍋碗瓢盆的聒噪,不見摩肩接踵的人流,一旦東方破曉瞬間人流如潮。也難怪,趕上建國後生育高峰,每家都有四五個孩子,每個院子住著十幾戶,幾十個院落,一千多號人,非浩浩蕩蕩不能形容。這麼多人共用一個水站,兩個公廁,挑水上廁所都要排隊。也因為人多,孩子大了要分家,鄰里們經常為門房前屋後的搭建發生糾紛,兒子多的為紛爭加持了贏的砝碼,無兒戶則不敢越雷池一步。

記憶裡的小巷子人都很年輕,很快樂,鄰居多是第一代移民,大人多是中年人,孩子多老人少,很少感受病痛的哀傷和死亡的恐懼,或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社區服務中心

張家隔壁的延家是綏德人,男人很“神”,以拉架子車為生,他特愛酗酒,喝了酒就拿老婆撒酒瘋,有次用小凳子往她頭上砸,屋裡牆上都血漬斑斑。他有點文化,會說幾句英語,總把what念成華特,他還會打毛衣,這點很另類,總看一些文革前的文物雜誌。一次喝了酒在院子裡大聲說毛主席這麼做不對,把院裡大人們嚇得都不敢出去和他說話。他不喝酒時出口成章,很有思想,卻靠拉架子車養家餬口,經歷了什麼一直是個謎。

小巷像個萬花筒,各色人等紛紛登場,讓人們琢磨不透。一段時間巷子裡經常有小老頭挑個小擔子走街串巷,用陝西話吆喝:“釘茶壺來,釘碗碗兒……”這是現在已很少見到的鋦瓷鋦碗技藝,沒見過誰家有金貴的瓷器拿出來,倒是這個手藝人長的像個老太太,聲音不男不女,傳說前清是個太監,想必這手絕活是在宮裡耳濡目染學到的。

小巷子裡有個瘋女人,是南方人,平素從不與人講話,卻常常對著牆用她那南北混合的腔調反覆罵著:“我操你死媽媽!我操你死媽媽!”真不知她在咒罵自己的母親還是別人的母親,她一定是被自己的母親或者別人的母親傷的太深,不然不會這麼執著。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社區鮮花盛開

小巷裡大多數人是親爹親媽親兒女,兒女犯錯父母從不袒護,即便大打一頓彼此也不會記在心裡,但一個同學的遭遇讓張同學感受到了世間冷暖。那是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班裡有女個同學,住在斜對面的院子裡,瘦小黃毛,他爸把她從鄉下接來同住,後媽虐待她,用針扎,學校知道後報了警,警察來時撩開衣服查看,同學們看到她滿身都是結了疤的針眼,雖然她後媽被派出所叫去訓誡,但女孩還是被送回了鄉下。

張家的院門口住著苟家,他家的老房是半米厚的土坯房,其中一間租給雷家居住,一個月收五塊的租金。隔壁就是男公廁,男人來不及到小便池時,就對著他家的牆根尿,久而久之致使牆體疏鬆。一天下大雨,後半夜人都在熟睡時雷家靠廁所的這面牆塌了,也許命不該絕,倒塌的牆只砸到屋中間的桌子,沒砸到兩頭睡人的床。天亮時苟家就讓雷家搬走,聲言:“我們不再剝削你們了!”張同學這時才知道,出租房子收租金是不勞而獲、是可恨的剝削階級。雷家男人是五中的廚師,被迫到五中臨時過度,後來歪打正著還分上了房子。

巷子北頭挨著水車巷的地方有個大澇池,地勢最為低窪,一年夏天下大暴雨,澇池的水一下溢了出來,附近的土坯房子被水浸泡後紛紛倒塌,人們不顧一切的跑出來,家裡的東西來不及搬都被覆蓋在泥裡。第二天雨停了,大家用鋤頭挖,被子被鋤頭挖爛,從泥裡揪出來;有人家的箱子密封很好,挖出來後竟然沒有進水,家人高興的像買彩票中獎。

小巷子裡也曾有幾個大戶人家,屬於沾花惹草逮蛐蛐喂鳥的那種。一個是愛玩蛐蛐,為逮一隻跑了的蛐蛐,把祖傳的三間大瓦房拆了,被人們斥為敗家子。一家是以養金魚為生的,院子裡半埋著一米直徑的大瓦缸,文革破四舊時,紅衛兵用磚把魚缸砸破,把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大金魚用腳踩死,從此被斷了生計。

小巷裡還有個光棍,一輩子沒娶上老婆,老了買了只猴子給他暖腳,猴子老抓他,經常臉上身上掛彩,實在受不了就送了人,成為笑談。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乾淨整潔的新社區

這條充斥著市井煙火氣的小巷,因形形色色的人而演繹出五花八門的事,從而有了北京龍鬚溝、西安小西倉的稱謂,讓故事的講述者意猶未盡。生於斯、長於斯的張先生直到上世紀1980年,因父母單位在勞動路分了新房才搬離,之後的30餘年小保吉巷的生活場景時常盤踞在他的腦海中,那種刻骨銘心看不見卻每每湧動著,逝去的歲月終不會再來。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在五味十字南側



西安故事:無論環境和住戶都像極了北京龍鬚溝的小保吉巷

保吉巷在太陽廟門北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