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幸福林帶”撐起經濟“綠蔭”'

"

還林於民,還綠於城,是陝西西安“幸福林帶”建設的初衷。而對城市地下空間的集約利用是西安“幸福林帶”建設的又一有益探索,拓展了城市綠色增長空間。

產城融合是西安“幸福林帶”改造的經濟“綠蔭”效應。歷史建築將打造成國防主題公共空間、“互聯網+”小微企業孵化園區,使“幸福林帶”疊加軍民融合創新帶。

幸福是什麼?對西安市新城區幸福路地區的群眾來說,幸福就是家門口那片期盼了半個多世紀的“城市綠洲”。

綠色生態廊道現古城

8月份的古城驕陽似火,位於西安城東的“幸福林帶”區域改造項目現場一派繁忙。與一般塔吊高聳的建設工地不同的是,在這裡要感受工程全貌,無需“仰視”而要“俯瞰”。因為,所有功能項目都規劃在地下。

“全國最大的城市林帶項目與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間綜合體在這裡將實現一體化功能疊加。”負責建設的中建股份項目經理張宗有介紹,正在建設的綜合管廊位於綠化林帶下方,採用三倉型和四倉型斷面佈局,納入水、電、氣、熱及通信等管線。管廊內設置消防、通風、供電、照明、監控與報警、排水和標識七大系統,並配備AI機器人巡查,確保安全運行。綜合管廊徹底告別了“蜘蛛網”“拉鍊路”的重複建設,降低了路面維護保養費用,城市防災抗災能力將大幅提升。

其實,“幸福林帶”規劃最早可追溯至新中國成立時的“一五”計劃時期。當年,針對西安城東6個國家重點軍工項目,出於安全防護考慮,規劃設計了一條名為“幸福林帶”的綠化區,目的在於隔離工業區與生活區,但因各種原因始終未能實現。進入新世紀,西安再次提出“還林於民”再現“幸福林帶”。3年前,工程正式開工。西安市新城區副區長鄧曉東告訴記者,總體投資240億元的“幸福林帶”工程分為地上園林生態景觀和地下功能空間綜合開發兩部分,將建成210米寬,5.85公里長,佔地總面積1134畝的綠色生態廊道,打造集特色總部辦公、現代商貿服務、綠色都市休閒等於一體的生態宜人之所、智能低碳之地、活力幸福之城。

還林於民,還綠於城,是“幸福林帶”建設的初衷。林帶建設佈局了“踏春、夏蔭、絢秋、賞雪、觀果、聞香”6個生態景觀區,通過喬、灌、花、草搭配,形成四季常綠、全年有花、內外有景的城市綠洲。為保持城市生態原有的風貌記憶,建設方將林帶內原生的5000多棵大樹大部分精心保留並暫時安置別處,待林帶建成後全部回遷。屆時,相當於105個標準足球場面積、集中綠化總規模達73萬平方米的西安最大綠色生態廊道將出現在古城東部。

經濟“綠蔭”效應顯現

對城市地下空間的集約利用是西安“幸福林帶”建設的又一有益探索。按照規劃,總建築面積約92萬平方米的林帶地下空間分為三層。其中,負一層是商業開發以及地下管廊等公共配套設施。負二層為停車場和地鐵7號線和8號線,停車場可提供9000個停車位。負三層是地鐵1號線和地鐵6號線二期以及8號線換乘點。未來,西安市民可駕車停進P+R停車場,然後就地換乘地鐵上下班,實現公共交通零換乘。

產城融合是西安“幸福林帶”改造的經濟“綠蔭”效應。西安華清創意產業發展公司是最早入駐林帶的企業之一。該企業按照“舊廠房、新生命”的開發理念,對原陝鋼廠900多畝廠房重新改造,打造了商業地產板塊、教育板塊、文化創意板塊三大板塊,形成了社區為園區、校區提供服務;園區為校區、社區提供實踐平臺和就業崗位;校區為園區、社區提供志願服務和人才保障的產城互動融合格局。目前,老鋼廠設計創意產業園已成為網紅“打卡地”和創業“育苗室”,累計引進孵化創意企業200多家,實現產值60億元,帶動5000多人就業,形成了從建築設計、藝術創作、展示交流、網絡營銷、創意辦公到園林景觀體驗的產業集群。

原陝鋼廠所在的幸福路是名副其實的“軍工城”,現有工業遺存100餘處,其中重點工業遺存48處。如何保護利用城市工業遺存,進而實現區域產業升級轉型是“幸福林帶”改造項目的城市經濟願景。

鄧曉東介紹說,按照產城融合發展理念,目前區域內6家軍工企業製造板塊將“退城入園”陸續搬遷至渭北軍民融合工業園。同時,老的歷史建築將打造成國防主題公共空間、“互聯網+”小微企業孵化園區,形成“幸福林帶”軍民融合創新帶,實現舊城更新與工業遺存保護相結合,讓城市記憶得到延續。

“根據規劃,幸福路核心區預計可騰遷土地近8000畝,將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文化創意、智慧物流、軍民融合和現代商貿等業態。”鄧曉東介紹說,截至目前,投資100億元的西安銀泰中心、150億元的絲路金融中心、100億元的傳化智聯西北運營中心、400億元的華清文創小鎮等項目已順利落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