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羞的鐵拳》:三大敗筆,以馬麗的出演最為失敗

文/馬慶雲

電影《羞羞的鐵拳》,網上溢美之詞不少,因為是喜劇,尤其以說喜劇梗多麼新的最多。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電影或者喜劇劇本太多了,該片每一個笑點都覺得能夠在以往的電影和劇本中找出來,並未見的有《夏洛特煩惱》中的笑點原創智慧。我想,該片的電影編劇們,也知道自己應該感謝誰吧。

《羞羞的鐵拳》:三大敗筆,以馬麗的出演最為失敗

笑點缺少原創,不夠密集,就只能用耍賤來拼湊了,這是中國喜劇電影的通病。王寶強的《神偷鄉巴佬》,大鵬和喬杉的《縫紉機樂隊》,乃至於馬麗和艾倫的《羞羞的鐵拳》無不如此。而後兩部電影,均在十一檔期上映,它們又有共同的問題:在喜劇笑點缺少原創的前提下,又在故事結構上完全照搬前人,缺少出其不意的創新。

《縫紉機樂隊》的問題我已經前幾天論述過。而《羞羞的鐵拳》,故事主線正在於男女互換身體,開始一段啼笑皆非的旅程,最終關鍵時候再換回來,完成一件驚人之舉,並且兩人終極和解甚至終成眷屬。乃至於親嘴與雷劈這種互換身體的前提梗,《羞羞的鐵拳》都直接信奉拿來主義。喜劇最大的智慧在於原創,《羞羞的鐵拳》卻看不到智慧。

同時,我認為該片還存在三大敗筆,逐一論述。

第一,故事牽強附會,缺少自圓其說的認真勁。

《羞羞的鐵拳》:三大敗筆,以馬麗的出演最為失敗

《羞羞的鐵拳》在故事的推進上,並無《夏洛特煩惱》一樣的真實邏輯關係,相反,它採用了胡亂跳躍的方式,跟觀眾打馬虎眼。比如,艾倫和馬麗飾演的角色要練就優秀的拳擊本領,電影給出了上山學藝的鬧劇處理方式,這種強行搞笑的方式,本身便瓦解了電影劇情的矛盾張力。而上山學武背後,更是鬧劇非常,明明馬麗飾演角色的父親是師兄,卻要依靠師弟教授兩個人武功,前後無法自圓其說的東西太多。

而戲劇張力問題,是《羞羞的鐵拳》最嚴重的技術性問題。馬麗飾演的記者角色錯誤報道艾倫飾演的拳擊手新聞,造成拳擊手身敗名裂,這本身帶有極大戲劇衝突的劇情預設,卻沒有被後邊的劇情利用好,直接一句話消解掉了。類似的放線很長,卻收線無力的創作問題,在《羞羞的鐵拳》中還有不少。因此,我認為該片的劇本在技法上是非常粗糙的。

第二,故事的終極內核十分單薄,缺少喜劇的精氣神。

《羞羞的鐵拳》:三大敗筆,以馬麗的出演最為失敗

真正給喜劇提氣的,是它最終表達的中心主旨。演員們依靠劇情去完成一次對“重要問題”的說明或者嘲諷,從而引起影迷的注意,這才是喜劇的價值所在。我經常提的《耳朵大有福》,正是一次對東北下崗老職工的一日生活的說明,卻引起大家的思考。

反觀《羞羞的鐵拳》,試圖拿打假拳作為諷刺的內核,實在拾人牙慧了。他們沒有找到一個原創且有價值的內核點,信手拿了一個老掉牙的主題做了內核,然後拼湊段子,製造笑料,並無劇情的深刻度可言。反觀周星馳的《審死官》、《濟公傳》等多部早期作品,內涵深度不知甩《羞羞的鐵拳》多少條街。這類膚淺型電影,不應該無底線的叫好。喜劇電影,更應該抓住最有價值的諷刺內核才行。

第三,馬麗自帶的女爺們人設,真的毀了互換身體這個梗。

《羞羞的鐵拳》:三大敗筆,以馬麗的出演最為失敗

馬麗的形象,被《夏洛特煩惱》定型了,自帶女老爺們的人設。而在歷次的舞臺表演中,馬麗也沒有成功扮演過此人設之外人物形象。因此,她一出場,大家就對她有著這老爺們又要打誰的先天印象。所以,在以後的劇情中,無論演員馬麗多麼努力,都沒有超出觀眾對她的表演期待,沒有外表與表演風格的反差。

而最為讓人頭疼的,正是劇情橋段的“淺嘗輒止“,先期對馬麗女人形象的塑造不夠精準,更不夠時長。一個職場女記者的形象做電影開篇,恰好說明馬麗漢子的一面,與後邊的劇情根本無法形成強有力的對比。

我們大膽假設一下,如果馬麗這個角色,讓《夏洛特煩惱》中的秋雅來扮演,會不會出現奇效!一個外表靚麗楚楚動人的校花系美人,突然就漢子與爺們了,演員外貌本身就與戲份形成先天衝突,看點自然爆滿。正是因為馬麗的人設早已女老爺們,後邊的全部她演男人的劇情,都不溫不火,溫溫吞吞。

整體來說,這部電影是開心麻花的失敗作品。我更希望他們能在劇情深度上打磨出優秀的東西來,畢竟,影迷們對開心麻花的期待,是內地周星馳一般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