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夏侯淵命喪定軍山的根本原因,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夏侯淵 定軍山 曹操 曹仁 古歷小軍 2017-06-16

夏侯淵,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的名將,擅長千里奔襲作戰,於定軍山被黃忠所襲,戰死。

歷史上關於此事一直是個未解的謎團,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揭開這段塵封許久的往事。

當年魏蜀吳三國鼎立之時,就數曹魏的綜合實力最強,可這依舊沒能給曹操帶來半點的喜悅,因為曹魏的邊境線實在是太長了,從漢中到淮南,要同時面對兩個不同的敵人。為此曹操想出了個法子,那就是將漫長的邊境線一分為三,劃分為了三個獨立的戰區,分別是東南、中南以及西部戰區。

揭祕:夏侯淵命喪定軍山的根本原因,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東南戰區為曹魏東南部的揚州段邊境,第一任最高指揮官是夏侯惇,可調動的兵力多達26位將軍所部兵馬,主要負責監視東吳在揚州的異常情況;

中南戰區為曹魏荊州中南段的邊境,第一任最高指揮官是曹仁,坐擁長江天險,可隨時順水南下支援東南戰區;

西部戰區則為曹魏的隴右、關中、漢中地區,第一任最高指揮官是夏侯淵,主要負責抵禦蜀漢的偷襲和進攻。

乍一看這樣安排著實不錯,三個戰區既可獨立作戰又可互相支援,無論哪個戰區吃緊,曹操都可以率首都的騎兵主力前去助戰。可曹操萬萬沒想到,這種戰略安排有一個巨大的漏洞,以至於後續事態的發展完全脫離了自己的掌控。

揭祕:夏侯淵命喪定軍山的根本原因,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公元212年,濡須會戰拉開了大幕,曹操親自集結了號稱四十萬大軍南下徵孫權。

為了此次會戰,曹操不惜集結了東南以及中南兩大主力伐吳,可見東吳在曹操眼中的戰略地位已經遠遠超過了蜀漢。換句話說,曹操認為西部戰區不會有多大的問題,夏侯淵足以應對蜀漢的侵擾,可問題偏偏就出在了這裡。

公元217年,劉備對漢中發動了攻勢,當時曹操剛從濡須會戰中無功而返沒多久,錢糧早就庫存告急了,東南和中南兩大戰區的主力部隊必須修養。所以曹操只能命曹洪和曹休指揮部分軍隊前去支援夏侯淵,至於他自己,除了遙望之外別無他法。

揭祕:夏侯淵命喪定軍山的根本原因,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次年,蜀漢大軍攻勢不減,曹操見勢不妙,顧不上大軍還沒休整好,立馬親率主力直奔長安。熟讀三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諸葛亮北伐從漢中運送糧草過秦嶺都那麼費勁,曹操如果帶著數十萬的兵馬和糧草趕去支援的話,那絕對是傻。所以曹操下令,從南陽往長安建立一條新的後勤補給線,此次出征的主要調度,全部都由南陽來出。

這下可就捅了馬蜂窩了,南陽的百姓這邊剛繳完稅,不但將自己家中的存糧上繳了,這氣都還沒來得及喘一口,又要到漢中去修棧橋鋪路,自然是一百個不願意。於是就在同年的10月,南陽守將侯音起兵造反了,百姓一呼百應,曹操沒辦法,只得火急火燎地派曹仁北上平叛。

雖說這侯音實力遠不如曹仁,但南陽易守難攻,再加上百姓的全力支持,這場叛亂也足足持續了四個多月才被平定。這樣一來等曹操的大軍進駐漢中谷地時,黃花菜都涼了,夏侯淵因為遲遲得不到增援,在侯音被殺的當月,也被黃忠砍了腦袋。

揭祕:夏侯淵命喪定軍山的根本原因,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所以說夏侯淵兵敗定軍山,從曹操建立三大戰區以及中央主力軍開始,就已經是註定的。

你想啊,曹操的首都騎兵主力支援東南和中南戰區是沒有問題,雖然後勤補給上稍微困難點,可對於西部戰區來說完全就不適用,看看鄴城到漢中有多遠就知道了。

那麼遠的距離,先不說曹操的主力騎兵能否及時抵達,就光這幾十萬大軍的糧草就是個大問題。有人說曹仁的中南戰區不是可以支援嗎?對呀,逆水而上雖然困難點但也沒問題,可你不能出事兒啊。

揭祕:夏侯淵命喪定軍山的根本原因,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以上兩點只要其中任何一點出了狀況,西部戰區就會有大問題。劉備正是敏銳地抓住了曹魏後勤補給困難的這個弱點,不斷地派兵襲擾曹魏的補給線,硬生生地將這場漢中之戰給玩成了消耗戰,最後曹操實在耗不過,只有放棄。

可悲的是,曹操交出了夏侯淵的人頭以及整個漢中的昂貴學費,依舊沒能改變邊境線漫長難以防禦的問題。

編後:公眾號古歷小軍(gulixiaojun)同步開通啦,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