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
"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第一次喝武夷巖茶的時候,是在三姑的一家普通的茶葉店裡。

那時候村姑陳還只是一個大學實習生,陪女老闆到武夷山出差,考慮開辦旅遊度假酒店的可能性。

中午的時候陽光奇大,老闆怕晒黑,於是躲進了街邊的小店裡。

店老闆也是一位豪爽的中年女性,五官勻稱,看得出年輕的時候是個美人。

她泡了一碗水仙給我們喝。

在今天看來,那就是一款輕火的,僅僅只是走水焙過的,保留下了大量的花香分子的巖茶。

甚至可能都不是正巖,是外山,建甌建陽附近的茶。

但是當時,我們兩個從來沒有正二八經喝過武夷巖茶的入門級小白,被這款水仙,驚豔到不行,那馥郁的花香,那清新的湯水,令我們心神激盪,不能自己。

女老闆當下就買了五斤,一半送人,一半自己喝。

那款香氣十足的水仙,迷住了我們很多年,也迷住了身邊很多人。

後來,就定點買這位武夷山大姐的茶,喝了很多年,直到我們階層躍升,開始喜歡上中火的巖茶。

"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第一次喝武夷巖茶的時候,是在三姑的一家普通的茶葉店裡。

那時候村姑陳還只是一個大學實習生,陪女老闆到武夷山出差,考慮開辦旅遊度假酒店的可能性。

中午的時候陽光奇大,老闆怕晒黑,於是躲進了街邊的小店裡。

店老闆也是一位豪爽的中年女性,五官勻稱,看得出年輕的時候是個美人。

她泡了一碗水仙給我們喝。

在今天看來,那就是一款輕火的,僅僅只是走水焙過的,保留下了大量的花香分子的巖茶。

甚至可能都不是正巖,是外山,建甌建陽附近的茶。

但是當時,我們兩個從來沒有正二八經喝過武夷巖茶的入門級小白,被這款水仙,驚豔到不行,那馥郁的花香,那清新的湯水,令我們心神激盪,不能自己。

女老闆當下就買了五斤,一半送人,一半自己喝。

那款香氣十足的水仙,迷住了我們很多年,也迷住了身邊很多人。

後來,就定點買這位武夷山大姐的茶,喝了很多年,直到我們階層躍升,開始喜歡上中火的巖茶。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第一次喝武夷巖茶的時候,是在三姑的一家普通的茶葉店裡。

那時候村姑陳還只是一個大學實習生,陪女老闆到武夷山出差,考慮開辦旅遊度假酒店的可能性。

中午的時候陽光奇大,老闆怕晒黑,於是躲進了街邊的小店裡。

店老闆也是一位豪爽的中年女性,五官勻稱,看得出年輕的時候是個美人。

她泡了一碗水仙給我們喝。

在今天看來,那就是一款輕火的,僅僅只是走水焙過的,保留下了大量的花香分子的巖茶。

甚至可能都不是正巖,是外山,建甌建陽附近的茶。

但是當時,我們兩個從來沒有正二八經喝過武夷巖茶的入門級小白,被這款水仙,驚豔到不行,那馥郁的花香,那清新的湯水,令我們心神激盪,不能自己。

女老闆當下就買了五斤,一半送人,一半自己喝。

那款香氣十足的水仙,迷住了我們很多年,也迷住了身邊很多人。

後來,就定點買這位武夷山大姐的茶,喝了很多年,直到我們階層躍升,開始喜歡上中火的巖茶。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2》

多少年過去了,村姑陳離開了報社,成為了一個寫字為生的人。

也不再喜歡輕火的茶,覺得那股子奔放的鮮花香氣很膩,香得人要暈掉了。

也喝過了反覆焙到高火的茶,在那焙得像炭一樣的焦葉湯裡,除了喝到水的醇厚 ,再也喝不到別的味道,花香果香,自然更別想了。

現在的村姑陳,喜歡中足火。

只要發酵到位,火焙得足,湯水清新純淨,在保留下足夠的香氣的同時,還能有醇厚的湯水,還能有持久的爆發力,還能堅持長時間不返青,那,便是最合適的,心儀的好巖茶。

但是,堅持傳統的王小團,一直在鄙視村姑陳的喝茶段位。

她認為,喝茶,就是要走傳統路線——不苦不澀不是茶。不焙到高火,不是巖茶。

故而,她喜歡的巖茶,都是隔年陳的。

所謂的隔年陳,就是發酵很足的,經歷過反覆焙火的,火焙到很高,很高,很高的那種,湯色是紅色的,像葡萄酒液一般,濃稠似漿。

這種巖茶,當年是喝不得的。得放一年再喝。慢慢讓它在時光中陳化,慢慢讓它在歲月中迴轉。

當半年過去,大半年過去,這些焙進去的火,在茶葉的緩慢陳化中,它的雜味和異味吐盡,吸附於茶葉表層的火也吐盡,這茶,便到了最適合喝的時候。

但是,這茶喝在嘴裡,香氣便淡了許多,湯水倒是醇厚了,卻不再鮮爽,沒有那種活力感。

然而,以王小團為代表的,大多數的巖茶愛好者,以老茶鬼自居的那幫人,便非常,非常,非常,喜歡這種“重口味”的巖茶。

不但會四處尋找,還會拼命坐杯了喝。

追求那種濃烈滋味的刺激感。

"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第一次喝武夷巖茶的時候,是在三姑的一家普通的茶葉店裡。

那時候村姑陳還只是一個大學實習生,陪女老闆到武夷山出差,考慮開辦旅遊度假酒店的可能性。

中午的時候陽光奇大,老闆怕晒黑,於是躲進了街邊的小店裡。

店老闆也是一位豪爽的中年女性,五官勻稱,看得出年輕的時候是個美人。

她泡了一碗水仙給我們喝。

在今天看來,那就是一款輕火的,僅僅只是走水焙過的,保留下了大量的花香分子的巖茶。

甚至可能都不是正巖,是外山,建甌建陽附近的茶。

但是當時,我們兩個從來沒有正二八經喝過武夷巖茶的入門級小白,被這款水仙,驚豔到不行,那馥郁的花香,那清新的湯水,令我們心神激盪,不能自己。

女老闆當下就買了五斤,一半送人,一半自己喝。

那款香氣十足的水仙,迷住了我們很多年,也迷住了身邊很多人。

後來,就定點買這位武夷山大姐的茶,喝了很多年,直到我們階層躍升,開始喜歡上中火的巖茶。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2》

多少年過去了,村姑陳離開了報社,成為了一個寫字為生的人。

也不再喜歡輕火的茶,覺得那股子奔放的鮮花香氣很膩,香得人要暈掉了。

也喝過了反覆焙到高火的茶,在那焙得像炭一樣的焦葉湯裡,除了喝到水的醇厚 ,再也喝不到別的味道,花香果香,自然更別想了。

現在的村姑陳,喜歡中足火。

只要發酵到位,火焙得足,湯水清新純淨,在保留下足夠的香氣的同時,還能有醇厚的湯水,還能有持久的爆發力,還能堅持長時間不返青,那,便是最合適的,心儀的好巖茶。

但是,堅持傳統的王小團,一直在鄙視村姑陳的喝茶段位。

她認為,喝茶,就是要走傳統路線——不苦不澀不是茶。不焙到高火,不是巖茶。

故而,她喜歡的巖茶,都是隔年陳的。

所謂的隔年陳,就是發酵很足的,經歷過反覆焙火的,火焙到很高,很高,很高的那種,湯色是紅色的,像葡萄酒液一般,濃稠似漿。

這種巖茶,當年是喝不得的。得放一年再喝。慢慢讓它在時光中陳化,慢慢讓它在歲月中迴轉。

當半年過去,大半年過去,這些焙進去的火,在茶葉的緩慢陳化中,它的雜味和異味吐盡,吸附於茶葉表層的火也吐盡,這茶,便到了最適合喝的時候。

但是,這茶喝在嘴裡,香氣便淡了許多,湯水倒是醇厚了,卻不再鮮爽,沒有那種活力感。

然而,以王小團為代表的,大多數的巖茶愛好者,以老茶鬼自居的那幫人,便非常,非常,非常,喜歡這種“重口味”的巖茶。

不但會四處尋找,還會拼命坐杯了喝。

追求那種濃烈滋味的刺激感。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第一次喝武夷巖茶的時候,是在三姑的一家普通的茶葉店裡。

那時候村姑陳還只是一個大學實習生,陪女老闆到武夷山出差,考慮開辦旅遊度假酒店的可能性。

中午的時候陽光奇大,老闆怕晒黑,於是躲進了街邊的小店裡。

店老闆也是一位豪爽的中年女性,五官勻稱,看得出年輕的時候是個美人。

她泡了一碗水仙給我們喝。

在今天看來,那就是一款輕火的,僅僅只是走水焙過的,保留下了大量的花香分子的巖茶。

甚至可能都不是正巖,是外山,建甌建陽附近的茶。

但是當時,我們兩個從來沒有正二八經喝過武夷巖茶的入門級小白,被這款水仙,驚豔到不行,那馥郁的花香,那清新的湯水,令我們心神激盪,不能自己。

女老闆當下就買了五斤,一半送人,一半自己喝。

那款香氣十足的水仙,迷住了我們很多年,也迷住了身邊很多人。

後來,就定點買這位武夷山大姐的茶,喝了很多年,直到我們階層躍升,開始喜歡上中火的巖茶。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2》

多少年過去了,村姑陳離開了報社,成為了一個寫字為生的人。

也不再喜歡輕火的茶,覺得那股子奔放的鮮花香氣很膩,香得人要暈掉了。

也喝過了反覆焙到高火的茶,在那焙得像炭一樣的焦葉湯裡,除了喝到水的醇厚 ,再也喝不到別的味道,花香果香,自然更別想了。

現在的村姑陳,喜歡中足火。

只要發酵到位,火焙得足,湯水清新純淨,在保留下足夠的香氣的同時,還能有醇厚的湯水,還能有持久的爆發力,還能堅持長時間不返青,那,便是最合適的,心儀的好巖茶。

但是,堅持傳統的王小團,一直在鄙視村姑陳的喝茶段位。

她認為,喝茶,就是要走傳統路線——不苦不澀不是茶。不焙到高火,不是巖茶。

故而,她喜歡的巖茶,都是隔年陳的。

所謂的隔年陳,就是發酵很足的,經歷過反覆焙火的,火焙到很高,很高,很高的那種,湯色是紅色的,像葡萄酒液一般,濃稠似漿。

這種巖茶,當年是喝不得的。得放一年再喝。慢慢讓它在時光中陳化,慢慢讓它在歲月中迴轉。

當半年過去,大半年過去,這些焙進去的火,在茶葉的緩慢陳化中,它的雜味和異味吐盡,吸附於茶葉表層的火也吐盡,這茶,便到了最適合喝的時候。

但是,這茶喝在嘴裡,香氣便淡了許多,湯水倒是醇厚了,卻不再鮮爽,沒有那種活力感。

然而,以王小團為代表的,大多數的巖茶愛好者,以老茶鬼自居的那幫人,便非常,非常,非常,喜歡這種“重口味”的巖茶。

不但會四處尋找,還會拼命坐杯了喝。

追求那種濃烈滋味的刺激感。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3》

我跟王小團辯論。

她說,武夷巖茶的發展,就是要走傳統路線。

所謂傳統,就是迴歸到清朝的那種發酵方式,焙火方式。

“嗯,大清都滅亡多少年了,你還沒剪辮子麼?”我挪揄她。

她說,傳統巖茶,有傳統的好處。

比如,發酵要重一點,焙火也要重一點,這樣的巖茶,才能放到第二年再喝,才能保存得久一點。

“但是,這樣的巖茶,退火期太長,至少放半年才能喝,誰買回去能有耐心等這麼久呢?你買一件衣服,還不是回家馬上洗了穿麼?叫你半年後再穿,估計你會馬上退貨!”村姑陳堅決反對她這種觀點。

旁邊的茶農插嘴說,這話說得極是,我們做好的茶,退一個月的火,能喝,是最好的。如果要退半年的火再喝,那我們所有的茶都要壓在手上,誰也等不了這麼久。資金壓力太大了。

王小團據理力爭:如果火不夠重,茶就容易返青,你不怕客人投訴茶葉放不久嗎?

茶農說,不能這麼比。當年老祖宗把巖茶的火焙得這麼高,是為了儲存的需要。畢竟以前交通不便,儲存條件也不好。但是,現在交通便利了 ,儲存條件也好了,各種設備都發明瞭,當然就不需要焙到那麼高的火來保持品質了。

這位茶農大學是學理科的,說起設備來一套又一套。

這下輪到王小團啞然了。

"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第一次喝武夷巖茶的時候,是在三姑的一家普通的茶葉店裡。

那時候村姑陳還只是一個大學實習生,陪女老闆到武夷山出差,考慮開辦旅遊度假酒店的可能性。

中午的時候陽光奇大,老闆怕晒黑,於是躲進了街邊的小店裡。

店老闆也是一位豪爽的中年女性,五官勻稱,看得出年輕的時候是個美人。

她泡了一碗水仙給我們喝。

在今天看來,那就是一款輕火的,僅僅只是走水焙過的,保留下了大量的花香分子的巖茶。

甚至可能都不是正巖,是外山,建甌建陽附近的茶。

但是當時,我們兩個從來沒有正二八經喝過武夷巖茶的入門級小白,被這款水仙,驚豔到不行,那馥郁的花香,那清新的湯水,令我們心神激盪,不能自己。

女老闆當下就買了五斤,一半送人,一半自己喝。

那款香氣十足的水仙,迷住了我們很多年,也迷住了身邊很多人。

後來,就定點買這位武夷山大姐的茶,喝了很多年,直到我們階層躍升,開始喜歡上中火的巖茶。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2》

多少年過去了,村姑陳離開了報社,成為了一個寫字為生的人。

也不再喜歡輕火的茶,覺得那股子奔放的鮮花香氣很膩,香得人要暈掉了。

也喝過了反覆焙到高火的茶,在那焙得像炭一樣的焦葉湯裡,除了喝到水的醇厚 ,再也喝不到別的味道,花香果香,自然更別想了。

現在的村姑陳,喜歡中足火。

只要發酵到位,火焙得足,湯水清新純淨,在保留下足夠的香氣的同時,還能有醇厚的湯水,還能有持久的爆發力,還能堅持長時間不返青,那,便是最合適的,心儀的好巖茶。

但是,堅持傳統的王小團,一直在鄙視村姑陳的喝茶段位。

她認為,喝茶,就是要走傳統路線——不苦不澀不是茶。不焙到高火,不是巖茶。

故而,她喜歡的巖茶,都是隔年陳的。

所謂的隔年陳,就是發酵很足的,經歷過反覆焙火的,火焙到很高,很高,很高的那種,湯色是紅色的,像葡萄酒液一般,濃稠似漿。

這種巖茶,當年是喝不得的。得放一年再喝。慢慢讓它在時光中陳化,慢慢讓它在歲月中迴轉。

當半年過去,大半年過去,這些焙進去的火,在茶葉的緩慢陳化中,它的雜味和異味吐盡,吸附於茶葉表層的火也吐盡,這茶,便到了最適合喝的時候。

但是,這茶喝在嘴裡,香氣便淡了許多,湯水倒是醇厚了,卻不再鮮爽,沒有那種活力感。

然而,以王小團為代表的,大多數的巖茶愛好者,以老茶鬼自居的那幫人,便非常,非常,非常,喜歡這種“重口味”的巖茶。

不但會四處尋找,還會拼命坐杯了喝。

追求那種濃烈滋味的刺激感。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3》

我跟王小團辯論。

她說,武夷巖茶的發展,就是要走傳統路線。

所謂傳統,就是迴歸到清朝的那種發酵方式,焙火方式。

“嗯,大清都滅亡多少年了,你還沒剪辮子麼?”我挪揄她。

她說,傳統巖茶,有傳統的好處。

比如,發酵要重一點,焙火也要重一點,這樣的巖茶,才能放到第二年再喝,才能保存得久一點。

“但是,這樣的巖茶,退火期太長,至少放半年才能喝,誰買回去能有耐心等這麼久呢?你買一件衣服,還不是回家馬上洗了穿麼?叫你半年後再穿,估計你會馬上退貨!”村姑陳堅決反對她這種觀點。

旁邊的茶農插嘴說,這話說得極是,我們做好的茶,退一個月的火,能喝,是最好的。如果要退半年的火再喝,那我們所有的茶都要壓在手上,誰也等不了這麼久。資金壓力太大了。

王小團據理力爭:如果火不夠重,茶就容易返青,你不怕客人投訴茶葉放不久嗎?

茶農說,不能這麼比。當年老祖宗把巖茶的火焙得這麼高,是為了儲存的需要。畢竟以前交通不便,儲存條件也不好。但是,現在交通便利了 ,儲存條件也好了,各種設備都發明瞭,當然就不需要焙到那麼高的火來保持品質了。

這位茶農大學是學理科的,說起設備來一套又一套。

這下輪到王小團啞然了。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第一次喝武夷巖茶的時候,是在三姑的一家普通的茶葉店裡。

那時候村姑陳還只是一個大學實習生,陪女老闆到武夷山出差,考慮開辦旅遊度假酒店的可能性。

中午的時候陽光奇大,老闆怕晒黑,於是躲進了街邊的小店裡。

店老闆也是一位豪爽的中年女性,五官勻稱,看得出年輕的時候是個美人。

她泡了一碗水仙給我們喝。

在今天看來,那就是一款輕火的,僅僅只是走水焙過的,保留下了大量的花香分子的巖茶。

甚至可能都不是正巖,是外山,建甌建陽附近的茶。

但是當時,我們兩個從來沒有正二八經喝過武夷巖茶的入門級小白,被這款水仙,驚豔到不行,那馥郁的花香,那清新的湯水,令我們心神激盪,不能自己。

女老闆當下就買了五斤,一半送人,一半自己喝。

那款香氣十足的水仙,迷住了我們很多年,也迷住了身邊很多人。

後來,就定點買這位武夷山大姐的茶,喝了很多年,直到我們階層躍升,開始喜歡上中火的巖茶。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2》

多少年過去了,村姑陳離開了報社,成為了一個寫字為生的人。

也不再喜歡輕火的茶,覺得那股子奔放的鮮花香氣很膩,香得人要暈掉了。

也喝過了反覆焙到高火的茶,在那焙得像炭一樣的焦葉湯裡,除了喝到水的醇厚 ,再也喝不到別的味道,花香果香,自然更別想了。

現在的村姑陳,喜歡中足火。

只要發酵到位,火焙得足,湯水清新純淨,在保留下足夠的香氣的同時,還能有醇厚的湯水,還能有持久的爆發力,還能堅持長時間不返青,那,便是最合適的,心儀的好巖茶。

但是,堅持傳統的王小團,一直在鄙視村姑陳的喝茶段位。

她認為,喝茶,就是要走傳統路線——不苦不澀不是茶。不焙到高火,不是巖茶。

故而,她喜歡的巖茶,都是隔年陳的。

所謂的隔年陳,就是發酵很足的,經歷過反覆焙火的,火焙到很高,很高,很高的那種,湯色是紅色的,像葡萄酒液一般,濃稠似漿。

這種巖茶,當年是喝不得的。得放一年再喝。慢慢讓它在時光中陳化,慢慢讓它在歲月中迴轉。

當半年過去,大半年過去,這些焙進去的火,在茶葉的緩慢陳化中,它的雜味和異味吐盡,吸附於茶葉表層的火也吐盡,這茶,便到了最適合喝的時候。

但是,這茶喝在嘴裡,香氣便淡了許多,湯水倒是醇厚了,卻不再鮮爽,沒有那種活力感。

然而,以王小團為代表的,大多數的巖茶愛好者,以老茶鬼自居的那幫人,便非常,非常,非常,喜歡這種“重口味”的巖茶。

不但會四處尋找,還會拼命坐杯了喝。

追求那種濃烈滋味的刺激感。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3》

我跟王小團辯論。

她說,武夷巖茶的發展,就是要走傳統路線。

所謂傳統,就是迴歸到清朝的那種發酵方式,焙火方式。

“嗯,大清都滅亡多少年了,你還沒剪辮子麼?”我挪揄她。

她說,傳統巖茶,有傳統的好處。

比如,發酵要重一點,焙火也要重一點,這樣的巖茶,才能放到第二年再喝,才能保存得久一點。

“但是,這樣的巖茶,退火期太長,至少放半年才能喝,誰買回去能有耐心等這麼久呢?你買一件衣服,還不是回家馬上洗了穿麼?叫你半年後再穿,估計你會馬上退貨!”村姑陳堅決反對她這種觀點。

旁邊的茶農插嘴說,這話說得極是,我們做好的茶,退一個月的火,能喝,是最好的。如果要退半年的火再喝,那我們所有的茶都要壓在手上,誰也等不了這麼久。資金壓力太大了。

王小團據理力爭:如果火不夠重,茶就容易返青,你不怕客人投訴茶葉放不久嗎?

茶農說,不能這麼比。當年老祖宗把巖茶的火焙得這麼高,是為了儲存的需要。畢竟以前交通不便,儲存條件也不好。但是,現在交通便利了 ,儲存條件也好了,各種設備都發明瞭,當然就不需要焙到那麼高的火來保持品質了。

這位茶農大學是學理科的,說起設備來一套又一套。

這下輪到王小團啞然了。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4》

確實,如果不是為了儲存的需要,當年的先人們,是不會把巖茶焙到高火的。

要知道,高火,現在稱為病火。

意思是,這種程度的火,有點病態。

另一層意思是,這種高火,容易讓茶葉當中的所有有益物質,隨水分而蒸發,茶葉當中已經沒有留下多少好東西了。這樣沒內質的茶葉,跟生了病,有什麼區別呢?

學理科的茶農說,我們喝茶,是為了喝什麼?難道是為了喝那股焦糊的中藥味嗎?不是。我們花了那麼多錢,買茶葉回來喝,是為了享受美好的感覺。而生產加工巖茶的整個過程,目的就是讓茶葉當中的有益物質大量留下來,而不好的物質儘快離開茶葉,這樣茶湯喝起來,才會香清甘活,擁有無法比擬的美感。

村姑陳補充說:“如果是為了喝那種高火的焦湯,為了喝那種很濃很重茶湯,那又何必花錢買這麼貴的茶,直接去藥店,買十塊錢的黃連泡水喝不就得了。”

王小團還不死心,說,如果都按你們這樣做茶,用改良的方式來做武夷巖茶,那武夷巖茶就全變樣了。

我說,是的。但改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做調整,並不是對工藝作大手術。只是微調,不是讓巖茶變得面目全非。

傳統的武夷巖茶,只會讓從來沒有接觸過武夷巖茶的人,喝起來滋味濃烈,又苦又澀,從此把武夷巖茶拒之門外。

如果做一些微調和改良,比如發酵程度減一點,焙火輕一點,沖泡的時候快一點出水,把茶湯泡出香清甘活的美感來,那豈不是可以讓更多的、從來沒的喝過巖茶但又想嘗試的茶友,能入得門來,享受到武夷巖茶的美好和純真。

長此以往,巖茶的群體才會越來越多,市場份額才會越來越大。

這樣,不僅國內的大多數群體可以接觸武夷巖茶,連國外的群體,也可以喜歡並接受巖茶的口味。

這樣,巖茶才可以像它同山脈的兄弟“正山小種”一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第一次喝武夷巖茶的時候,是在三姑的一家普通的茶葉店裡。

那時候村姑陳還只是一個大學實習生,陪女老闆到武夷山出差,考慮開辦旅遊度假酒店的可能性。

中午的時候陽光奇大,老闆怕晒黑,於是躲進了街邊的小店裡。

店老闆也是一位豪爽的中年女性,五官勻稱,看得出年輕的時候是個美人。

她泡了一碗水仙給我們喝。

在今天看來,那就是一款輕火的,僅僅只是走水焙過的,保留下了大量的花香分子的巖茶。

甚至可能都不是正巖,是外山,建甌建陽附近的茶。

但是當時,我們兩個從來沒有正二八經喝過武夷巖茶的入門級小白,被這款水仙,驚豔到不行,那馥郁的花香,那清新的湯水,令我們心神激盪,不能自己。

女老闆當下就買了五斤,一半送人,一半自己喝。

那款香氣十足的水仙,迷住了我們很多年,也迷住了身邊很多人。

後來,就定點買這位武夷山大姐的茶,喝了很多年,直到我們階層躍升,開始喜歡上中火的巖茶。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2》

多少年過去了,村姑陳離開了報社,成為了一個寫字為生的人。

也不再喜歡輕火的茶,覺得那股子奔放的鮮花香氣很膩,香得人要暈掉了。

也喝過了反覆焙到高火的茶,在那焙得像炭一樣的焦葉湯裡,除了喝到水的醇厚 ,再也喝不到別的味道,花香果香,自然更別想了。

現在的村姑陳,喜歡中足火。

只要發酵到位,火焙得足,湯水清新純淨,在保留下足夠的香氣的同時,還能有醇厚的湯水,還能有持久的爆發力,還能堅持長時間不返青,那,便是最合適的,心儀的好巖茶。

但是,堅持傳統的王小團,一直在鄙視村姑陳的喝茶段位。

她認為,喝茶,就是要走傳統路線——不苦不澀不是茶。不焙到高火,不是巖茶。

故而,她喜歡的巖茶,都是隔年陳的。

所謂的隔年陳,就是發酵很足的,經歷過反覆焙火的,火焙到很高,很高,很高的那種,湯色是紅色的,像葡萄酒液一般,濃稠似漿。

這種巖茶,當年是喝不得的。得放一年再喝。慢慢讓它在時光中陳化,慢慢讓它在歲月中迴轉。

當半年過去,大半年過去,這些焙進去的火,在茶葉的緩慢陳化中,它的雜味和異味吐盡,吸附於茶葉表層的火也吐盡,這茶,便到了最適合喝的時候。

但是,這茶喝在嘴裡,香氣便淡了許多,湯水倒是醇厚了,卻不再鮮爽,沒有那種活力感。

然而,以王小團為代表的,大多數的巖茶愛好者,以老茶鬼自居的那幫人,便非常,非常,非常,喜歡這種“重口味”的巖茶。

不但會四處尋找,還會拼命坐杯了喝。

追求那種濃烈滋味的刺激感。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3》

我跟王小團辯論。

她說,武夷巖茶的發展,就是要走傳統路線。

所謂傳統,就是迴歸到清朝的那種發酵方式,焙火方式。

“嗯,大清都滅亡多少年了,你還沒剪辮子麼?”我挪揄她。

她說,傳統巖茶,有傳統的好處。

比如,發酵要重一點,焙火也要重一點,這樣的巖茶,才能放到第二年再喝,才能保存得久一點。

“但是,這樣的巖茶,退火期太長,至少放半年才能喝,誰買回去能有耐心等這麼久呢?你買一件衣服,還不是回家馬上洗了穿麼?叫你半年後再穿,估計你會馬上退貨!”村姑陳堅決反對她這種觀點。

旁邊的茶農插嘴說,這話說得極是,我們做好的茶,退一個月的火,能喝,是最好的。如果要退半年的火再喝,那我們所有的茶都要壓在手上,誰也等不了這麼久。資金壓力太大了。

王小團據理力爭:如果火不夠重,茶就容易返青,你不怕客人投訴茶葉放不久嗎?

茶農說,不能這麼比。當年老祖宗把巖茶的火焙得這麼高,是為了儲存的需要。畢竟以前交通不便,儲存條件也不好。但是,現在交通便利了 ,儲存條件也好了,各種設備都發明瞭,當然就不需要焙到那麼高的火來保持品質了。

這位茶農大學是學理科的,說起設備來一套又一套。

這下輪到王小團啞然了。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4》

確實,如果不是為了儲存的需要,當年的先人們,是不會把巖茶焙到高火的。

要知道,高火,現在稱為病火。

意思是,這種程度的火,有點病態。

另一層意思是,這種高火,容易讓茶葉當中的所有有益物質,隨水分而蒸發,茶葉當中已經沒有留下多少好東西了。這樣沒內質的茶葉,跟生了病,有什麼區別呢?

學理科的茶農說,我們喝茶,是為了喝什麼?難道是為了喝那股焦糊的中藥味嗎?不是。我們花了那麼多錢,買茶葉回來喝,是為了享受美好的感覺。而生產加工巖茶的整個過程,目的就是讓茶葉當中的有益物質大量留下來,而不好的物質儘快離開茶葉,這樣茶湯喝起來,才會香清甘活,擁有無法比擬的美感。

村姑陳補充說:“如果是為了喝那種高火的焦湯,為了喝那種很濃很重茶湯,那又何必花錢買這麼貴的茶,直接去藥店,買十塊錢的黃連泡水喝不就得了。”

王小團還不死心,說,如果都按你們這樣做茶,用改良的方式來做武夷巖茶,那武夷巖茶就全變樣了。

我說,是的。但改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做調整,並不是對工藝作大手術。只是微調,不是讓巖茶變得面目全非。

傳統的武夷巖茶,只會讓從來沒有接觸過武夷巖茶的人,喝起來滋味濃烈,又苦又澀,從此把武夷巖茶拒之門外。

如果做一些微調和改良,比如發酵程度減一點,焙火輕一點,沖泡的時候快一點出水,把茶湯泡出香清甘活的美感來,那豈不是可以讓更多的、從來沒的喝過巖茶但又想嘗試的茶友,能入得門來,享受到武夷巖茶的美好和純真。

長此以往,巖茶的群體才會越來越多,市場份額才會越來越大。

這樣,不僅國內的大多數群體可以接觸武夷巖茶,連國外的群體,也可以喜歡並接受巖茶的口味。

這樣,巖茶才可以像它同山脈的兄弟“正山小種”一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第一次喝武夷巖茶的時候,是在三姑的一家普通的茶葉店裡。

那時候村姑陳還只是一個大學實習生,陪女老闆到武夷山出差,考慮開辦旅遊度假酒店的可能性。

中午的時候陽光奇大,老闆怕晒黑,於是躲進了街邊的小店裡。

店老闆也是一位豪爽的中年女性,五官勻稱,看得出年輕的時候是個美人。

她泡了一碗水仙給我們喝。

在今天看來,那就是一款輕火的,僅僅只是走水焙過的,保留下了大量的花香分子的巖茶。

甚至可能都不是正巖,是外山,建甌建陽附近的茶。

但是當時,我們兩個從來沒有正二八經喝過武夷巖茶的入門級小白,被這款水仙,驚豔到不行,那馥郁的花香,那清新的湯水,令我們心神激盪,不能自己。

女老闆當下就買了五斤,一半送人,一半自己喝。

那款香氣十足的水仙,迷住了我們很多年,也迷住了身邊很多人。

後來,就定點買這位武夷山大姐的茶,喝了很多年,直到我們階層躍升,開始喜歡上中火的巖茶。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2》

多少年過去了,村姑陳離開了報社,成為了一個寫字為生的人。

也不再喜歡輕火的茶,覺得那股子奔放的鮮花香氣很膩,香得人要暈掉了。

也喝過了反覆焙到高火的茶,在那焙得像炭一樣的焦葉湯裡,除了喝到水的醇厚 ,再也喝不到別的味道,花香果香,自然更別想了。

現在的村姑陳,喜歡中足火。

只要發酵到位,火焙得足,湯水清新純淨,在保留下足夠的香氣的同時,還能有醇厚的湯水,還能有持久的爆發力,還能堅持長時間不返青,那,便是最合適的,心儀的好巖茶。

但是,堅持傳統的王小團,一直在鄙視村姑陳的喝茶段位。

她認為,喝茶,就是要走傳統路線——不苦不澀不是茶。不焙到高火,不是巖茶。

故而,她喜歡的巖茶,都是隔年陳的。

所謂的隔年陳,就是發酵很足的,經歷過反覆焙火的,火焙到很高,很高,很高的那種,湯色是紅色的,像葡萄酒液一般,濃稠似漿。

這種巖茶,當年是喝不得的。得放一年再喝。慢慢讓它在時光中陳化,慢慢讓它在歲月中迴轉。

當半年過去,大半年過去,這些焙進去的火,在茶葉的緩慢陳化中,它的雜味和異味吐盡,吸附於茶葉表層的火也吐盡,這茶,便到了最適合喝的時候。

但是,這茶喝在嘴裡,香氣便淡了許多,湯水倒是醇厚了,卻不再鮮爽,沒有那種活力感。

然而,以王小團為代表的,大多數的巖茶愛好者,以老茶鬼自居的那幫人,便非常,非常,非常,喜歡這種“重口味”的巖茶。

不但會四處尋找,還會拼命坐杯了喝。

追求那種濃烈滋味的刺激感。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3》

我跟王小團辯論。

她說,武夷巖茶的發展,就是要走傳統路線。

所謂傳統,就是迴歸到清朝的那種發酵方式,焙火方式。

“嗯,大清都滅亡多少年了,你還沒剪辮子麼?”我挪揄她。

她說,傳統巖茶,有傳統的好處。

比如,發酵要重一點,焙火也要重一點,這樣的巖茶,才能放到第二年再喝,才能保存得久一點。

“但是,這樣的巖茶,退火期太長,至少放半年才能喝,誰買回去能有耐心等這麼久呢?你買一件衣服,還不是回家馬上洗了穿麼?叫你半年後再穿,估計你會馬上退貨!”村姑陳堅決反對她這種觀點。

旁邊的茶農插嘴說,這話說得極是,我們做好的茶,退一個月的火,能喝,是最好的。如果要退半年的火再喝,那我們所有的茶都要壓在手上,誰也等不了這麼久。資金壓力太大了。

王小團據理力爭:如果火不夠重,茶就容易返青,你不怕客人投訴茶葉放不久嗎?

茶農說,不能這麼比。當年老祖宗把巖茶的火焙得這麼高,是為了儲存的需要。畢竟以前交通不便,儲存條件也不好。但是,現在交通便利了 ,儲存條件也好了,各種設備都發明瞭,當然就不需要焙到那麼高的火來保持品質了。

這位茶農大學是學理科的,說起設備來一套又一套。

這下輪到王小團啞然了。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4》

確實,如果不是為了儲存的需要,當年的先人們,是不會把巖茶焙到高火的。

要知道,高火,現在稱為病火。

意思是,這種程度的火,有點病態。

另一層意思是,這種高火,容易讓茶葉當中的所有有益物質,隨水分而蒸發,茶葉當中已經沒有留下多少好東西了。這樣沒內質的茶葉,跟生了病,有什麼區別呢?

學理科的茶農說,我們喝茶,是為了喝什麼?難道是為了喝那股焦糊的中藥味嗎?不是。我們花了那麼多錢,買茶葉回來喝,是為了享受美好的感覺。而生產加工巖茶的整個過程,目的就是讓茶葉當中的有益物質大量留下來,而不好的物質儘快離開茶葉,這樣茶湯喝起來,才會香清甘活,擁有無法比擬的美感。

村姑陳補充說:“如果是為了喝那種高火的焦湯,為了喝那種很濃很重茶湯,那又何必花錢買這麼貴的茶,直接去藥店,買十塊錢的黃連泡水喝不就得了。”

王小團還不死心,說,如果都按你們這樣做茶,用改良的方式來做武夷巖茶,那武夷巖茶就全變樣了。

我說,是的。但改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做調整,並不是對工藝作大手術。只是微調,不是讓巖茶變得面目全非。

傳統的武夷巖茶,只會讓從來沒有接觸過武夷巖茶的人,喝起來滋味濃烈,又苦又澀,從此把武夷巖茶拒之門外。

如果做一些微調和改良,比如發酵程度減一點,焙火輕一點,沖泡的時候快一點出水,把茶湯泡出香清甘活的美感來,那豈不是可以讓更多的、從來沒的喝過巖茶但又想嘗試的茶友,能入得門來,享受到武夷巖茶的美好和純真。

長此以往,巖茶的群體才會越來越多,市場份額才會越來越大。

這樣,不僅國內的大多數群體可以接觸武夷巖茶,連國外的群體,也可以喜歡並接受巖茶的口味。

這樣,巖茶才可以像它同山脈的兄弟“正山小種”一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第一次喝武夷巖茶的時候,是在三姑的一家普通的茶葉店裡。

那時候村姑陳還只是一個大學實習生,陪女老闆到武夷山出差,考慮開辦旅遊度假酒店的可能性。

中午的時候陽光奇大,老闆怕晒黑,於是躲進了街邊的小店裡。

店老闆也是一位豪爽的中年女性,五官勻稱,看得出年輕的時候是個美人。

她泡了一碗水仙給我們喝。

在今天看來,那就是一款輕火的,僅僅只是走水焙過的,保留下了大量的花香分子的巖茶。

甚至可能都不是正巖,是外山,建甌建陽附近的茶。

但是當時,我們兩個從來沒有正二八經喝過武夷巖茶的入門級小白,被這款水仙,驚豔到不行,那馥郁的花香,那清新的湯水,令我們心神激盪,不能自己。

女老闆當下就買了五斤,一半送人,一半自己喝。

那款香氣十足的水仙,迷住了我們很多年,也迷住了身邊很多人。

後來,就定點買這位武夷山大姐的茶,喝了很多年,直到我們階層躍升,開始喜歡上中火的巖茶。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2》

多少年過去了,村姑陳離開了報社,成為了一個寫字為生的人。

也不再喜歡輕火的茶,覺得那股子奔放的鮮花香氣很膩,香得人要暈掉了。

也喝過了反覆焙到高火的茶,在那焙得像炭一樣的焦葉湯裡,除了喝到水的醇厚 ,再也喝不到別的味道,花香果香,自然更別想了。

現在的村姑陳,喜歡中足火。

只要發酵到位,火焙得足,湯水清新純淨,在保留下足夠的香氣的同時,還能有醇厚的湯水,還能有持久的爆發力,還能堅持長時間不返青,那,便是最合適的,心儀的好巖茶。

但是,堅持傳統的王小團,一直在鄙視村姑陳的喝茶段位。

她認為,喝茶,就是要走傳統路線——不苦不澀不是茶。不焙到高火,不是巖茶。

故而,她喜歡的巖茶,都是隔年陳的。

所謂的隔年陳,就是發酵很足的,經歷過反覆焙火的,火焙到很高,很高,很高的那種,湯色是紅色的,像葡萄酒液一般,濃稠似漿。

這種巖茶,當年是喝不得的。得放一年再喝。慢慢讓它在時光中陳化,慢慢讓它在歲月中迴轉。

當半年過去,大半年過去,這些焙進去的火,在茶葉的緩慢陳化中,它的雜味和異味吐盡,吸附於茶葉表層的火也吐盡,這茶,便到了最適合喝的時候。

但是,這茶喝在嘴裡,香氣便淡了許多,湯水倒是醇厚了,卻不再鮮爽,沒有那種活力感。

然而,以王小團為代表的,大多數的巖茶愛好者,以老茶鬼自居的那幫人,便非常,非常,非常,喜歡這種“重口味”的巖茶。

不但會四處尋找,還會拼命坐杯了喝。

追求那種濃烈滋味的刺激感。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3》

我跟王小團辯論。

她說,武夷巖茶的發展,就是要走傳統路線。

所謂傳統,就是迴歸到清朝的那種發酵方式,焙火方式。

“嗯,大清都滅亡多少年了,你還沒剪辮子麼?”我挪揄她。

她說,傳統巖茶,有傳統的好處。

比如,發酵要重一點,焙火也要重一點,這樣的巖茶,才能放到第二年再喝,才能保存得久一點。

“但是,這樣的巖茶,退火期太長,至少放半年才能喝,誰買回去能有耐心等這麼久呢?你買一件衣服,還不是回家馬上洗了穿麼?叫你半年後再穿,估計你會馬上退貨!”村姑陳堅決反對她這種觀點。

旁邊的茶農插嘴說,這話說得極是,我們做好的茶,退一個月的火,能喝,是最好的。如果要退半年的火再喝,那我們所有的茶都要壓在手上,誰也等不了這麼久。資金壓力太大了。

王小團據理力爭:如果火不夠重,茶就容易返青,你不怕客人投訴茶葉放不久嗎?

茶農說,不能這麼比。當年老祖宗把巖茶的火焙得這麼高,是為了儲存的需要。畢竟以前交通不便,儲存條件也不好。但是,現在交通便利了 ,儲存條件也好了,各種設備都發明瞭,當然就不需要焙到那麼高的火來保持品質了。

這位茶農大學是學理科的,說起設備來一套又一套。

這下輪到王小團啞然了。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4》

確實,如果不是為了儲存的需要,當年的先人們,是不會把巖茶焙到高火的。

要知道,高火,現在稱為病火。

意思是,這種程度的火,有點病態。

另一層意思是,這種高火,容易讓茶葉當中的所有有益物質,隨水分而蒸發,茶葉當中已經沒有留下多少好東西了。這樣沒內質的茶葉,跟生了病,有什麼區別呢?

學理科的茶農說,我們喝茶,是為了喝什麼?難道是為了喝那股焦糊的中藥味嗎?不是。我們花了那麼多錢,買茶葉回來喝,是為了享受美好的感覺。而生產加工巖茶的整個過程,目的就是讓茶葉當中的有益物質大量留下來,而不好的物質儘快離開茶葉,這樣茶湯喝起來,才會香清甘活,擁有無法比擬的美感。

村姑陳補充說:“如果是為了喝那種高火的焦湯,為了喝那種很濃很重茶湯,那又何必花錢買這麼貴的茶,直接去藥店,買十塊錢的黃連泡水喝不就得了。”

王小團還不死心,說,如果都按你們這樣做茶,用改良的方式來做武夷巖茶,那武夷巖茶就全變樣了。

我說,是的。但改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做調整,並不是對工藝作大手術。只是微調,不是讓巖茶變得面目全非。

傳統的武夷巖茶,只會讓從來沒有接觸過武夷巖茶的人,喝起來滋味濃烈,又苦又澀,從此把武夷巖茶拒之門外。

如果做一些微調和改良,比如發酵程度減一點,焙火輕一點,沖泡的時候快一點出水,把茶湯泡出香清甘活的美感來,那豈不是可以讓更多的、從來沒的喝過巖茶但又想嘗試的茶友,能入得門來,享受到武夷巖茶的美好和純真。

長此以往,巖茶的群體才會越來越多,市場份額才會越來越大。

這樣,不僅國內的大多數群體可以接觸武夷巖茶,連國外的群體,也可以喜歡並接受巖茶的口味。

這樣,巖茶才可以像它同山脈的兄弟“正山小種”一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遵循傳統,還是技術創新?

《5》

關門派會說,武夷巖茶,產量低,還不夠福建人分的,外省人基本就聞個香,哪還需要走向世界?

中興派說,只有被更多的人喜歡,武夷巖茶的未來之路,才會走得更寬更穩。若只固守於產量,夜郎自大,那永遠,都只會成為一款小眾的茶,為幾個死忠粉絲所擁躉,偏安於一隅,難於與其它茶類抗衡。

幸得,村姑陳在天心村看到,在九曲巖茶村看到,在星村也看到,年輕一代的武夷山茶農們,正在積極尋找改良的方法與途徑。

他們每年在為自己工藝做微調,在為自己的銷售方式做大調。

為的就是,迎合更多茶客的口味,廣迎天下客,客從八方來。

講真,誰能拒絕得了巨大市場份額的誘惑呢?

反正我不行。​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