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夫人是甄宓之死的幕後推手嗎?曹植甄宓的叔嫂戀為什麼成佳話?

甄氏之死,婆婆卞夫人是幕後推手?

甄氏的死,似乎已經是定案。《三國志》明確記載:“甄后之死,由後之寵也。”確實,甄氏的死,和曹丕的另一個女人郭女王密切相關。郭女王在甄氏死後成為魏國皇后,是甄氏之死的最大得利者。同時,甄氏的死,也源自曹丕的薄情,如果不是曹丕的冷淡和殘忍,郭女王不可能下狠手整死甄氏。不過,歷史永遠是複雜的,在害死甄氏的整個行動之中,還有一個隱匿在幕後的無形推手,此人就是甄氏的婆婆卞夫人。


卞夫人是甄宓之死的幕後推手嗎?曹植甄宓的叔嫂戀為什麼成佳話?


在史籍當中,甄氏和卞夫人的關係極好。裴松之大量引用了《魏書》中相關的記載。這些文字大都是歌頌甄氏如何賢德,如何寬容,如何孝順,尤其是有關孝順的文字很生動。有這樣兩件事。

其一。在建安十六年,曹操率軍征討關中,當時卞夫人隨軍出征,軍隊駐紮在孟津,曹丕和甄氏留守鄴城。當時,卞夫人身體偶有不適,消息傳到鄴城,甄氏非常擔心,白天晚上都不停的流淚。身邊的人說卞夫人身體已經好轉了,不用擔心了。甄氏還不相信,說:“就算是夫人(卞夫人)在家的時候,生病都要等一段時間才會好轉,現在相隔這麼遠,你們說病就好了,一定是在騙我。”直到收到卞夫人的親筆書信,說身體確實好了,甄氏才高興起來。後來,曹操率軍歸來,甄氏遠遠看到卞夫人的車駕,,悲喜交加流淚不已,感動了周圍的所有人。卞夫人也流著眼淚,婆婆媳婦哭成一團。卞夫人經常對人說,甄氏真是一個孝順的兒媳婦啊!

其二。在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再次率軍出征,卞夫人帶著甄氏的兒子、女兒出征。當時甄氏的身體不好,就留在鄴城。等到大軍回來,卞夫人看到甄氏的臉色竟然更加紅潤,身體還好了許多,很奇怪,就問:“你啊,為什麼和兒女分別這麼久,還比以前更美呢?”甄氏笑著回答:“他們都跟隨夫人(奶奶),我有什麼好擔心的呢?”甄氏的回答,再次讓卞夫人開懷。

在各類史書中,包括宣揚婆媳關係融洽的《魏書》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細節,在曹丕下令賜死,郭女王派人太后的權力範圍。何況,卞夫人並非一個軟弱無能的女人,朝廷那些元勳老臣和卞夫人關係都很不錯。曹丕稱帝后,想要殺掉當初得罪了自己的曹洪,卞夫人就以曹洪是曹家的恩人為由,告訴郭女王,曹丕要是殺死曹洪,她卞太后就要廢黜郭女王這個皇后,曹丕也無可奈何,只能聽從母親的命令。

《世說新語》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

當年,曹操攻破鄴城之時,聽聞袁紹的兒媳婦甄氏乃是絕色美女,於是在第一時間派人到袁氏府邸搶人,可是到袁府一看,他兒子曹丕已經搶先一步,佔領了袁紹府,接走了甄氏。聽到消息之後,曹操不無遺憾的說:“今年我破賊就是為了你這個混小子啊。”當曹操看到甄氏本人的時候更是大吃一驚,讚不絕口,說:“哎呀呀,你可真是我兒媳婦的最佳人選哪。”

可以說,曹操和曹丕幾乎是在同一時期遇上甄氏,如果不是曹丕搶先一步,甄氏就是曹操的女人了。而曹操對甄氏的讚美,必然傳到卞夫人的耳中。卞夫人心中不可能不介意。於是,從甄氏進入曹家開始,婆婆就是用一種敵視的眼光看待這個讓父子二人都動心不已的美麗兒媳。

曹操對甄氏這個兒媳一直很呵護,愛屋及烏,對甄氏的兒女和家人也倍加關懷。之後,甄氏為曹丕生下一兒一女。曹操對甄氏的兒子曹睿非常疼愛,就算是辦公時間,也常常帶著小曹睿,可以說,曹操傳位給曹丕和曹操喜歡曹睿不無關係。當曹操的小兒子曹衝去世之後,曹操特意挑選了兒媳婦甄氏家中的一個女孩,結成冥婚。在整個曹操時代,甄氏和甄家風光無限。

曹丕這個人不拘小節,曾經帶著大臣在王粲的墳頭學驢叫。不過,曹丕再怎麼放誕任性,把自己的妻子叫出來見臣下,還是不合規矩,看大家都低著頭就知道了。但是,對劉楨無禮的行為,做丈夫的曹丕沒有生氣,做公公的曹操反倒生氣了,是不是有問題?過了一段時間,曹操也意識到自己做的比較出格,很容易讓人誤會,於是就去看劉楨,之後就坡下驢放了劉楨。但是已經有人四處宣揚,曹操暗戀兒媳甄氏,打擊報復劉楨呢。

對這些流言蜚語,曹操可以不在乎,可是傳到卞夫人耳中必然會讓卞夫人極為惱火。我們再看之前《魏書》中的記載,當卞夫人生病的時候,做兒媳的表示關心,完全正常,可是像甄氏一樣,一而再再而三的問候,聽到卞夫人生個小病就白天黑夜的流淚,是不是有些過分?既然曹睿希望後人認為生母甄氏和奶奶卞夫人關係極為密切,那真相只可能是兩個人關係極為不睦。正因為關係很僵,甄氏才要千方百計討好婆婆。可是,甄氏在公婆面前越是謙恭可憐,曹操就會越關懷,而卞夫人就越是痛恨。

曹植和甄妃的愛情故事我們都一直誤認為是出自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其實不然,此故事出於唐代註明作家李善的大作《昭明文選》後的註解。其實在我們的眼裡這兩個人的故事就是叔嫂偷情的破事,為何卻又被傳為千古佳話呢?

故事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最初想娶甄妃的是曹植,結果卻被曹丕搶了先,曹植卻一直念念不忘。在甄妃死後,曹植入朝去覲見曹丕,曹丕拿出甄妃曾用過的金縷玉帶枕給他看,曹植曹睿擺宴請自己叔叔,乾脆把這個枕頭送給他。曹植揣著枕頭返回封城,途經洛水時夢見甄妃前來與之幽會,有感而發,寫成了千古名賦《洛神賦》。

《昭明文選》卷十九《洛神賦》之《紀》:“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忘食。黃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鏤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甄后已為郭後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飲,仍以枕齎植。植還,少許時,將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見女來。自雲:我本託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蓆,歡情交集,豈常情能具。為郭後以糠塞口,今被髮,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爾!言迄,遂不復見所在。遣人獻珠於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後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

甄妃為三國時期傾國美女,通文能詩,曹操父子三人皆為歷史上之蓋世雄才、詩人,隨便哪個都可與她匹配唱和,況三人對她均愛慕有加,還有人說曹操打袁紹的那場戰役就是為了甄妃。當兒子曹丕向他請示,想帶走袁紹兒媳李商隱曾寫下“宓妃留枕魏王才”,是真是假,已入了義山詩人的詩句。

難怪後人有詩說:“君王不得為天子,半年為當年賦洛神。”皇家事難以常情揣摸,誰又能瞭解曹植真正的心情呢?

塘上行

【原文】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卞夫人是甄宓之死的幕後推手嗎?曹植甄宓的叔嫂戀為什麼成佳話?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蒲草長滿了水池,它們的葉子隱約相間。正如你的寬厚正直,不說我也自然知曉。大家都這麼說混淆是非,使你不得不離去。每當想起我們相距這麼遠,我就像沒有丈夫一樣苦苦的思念。一想到你離去時的神情,我的心就像長了結一樣。一想起你那悲傷的表情,我每天晚上都不能入睡。

不要以為有身份有地位,就可以拋棄自己所愛的東西?不要以為魚肉多了,就可以拋棄大蔥和薤菜。不要以為麻枲多了,就可以不要菅草和蒯草了。出去了為什麼又回來,回來了卻又想著再出去。邊疆的風聲使人倍感淒涼,樹被風吹的聲音都是那麼淒涼!從了君以後就要自己讓自己快樂,要好好的活下去。


卞夫人是甄宓之死的幕後推手嗎?曹植甄宓的叔嫂戀為什麼成佳話?


註釋

①池:池塘。

②離離:繁榮而茂盛的樣子。

③傍:依靠。

④豪賢:豪傑賢達之士。這裡是委婉的說法,指的是曹丕身邊的新寵。

⑤修修:樹木在風中悲鳴的聲音。

【作品鑑賞】

《塘上行》妙手偶得之“巧”、一種極精妙並且濫觴於後世的藝術手法

徐禎卿對《塘上行》的點評雖然有部分中肯之言,但亦存偏頗。“工拙之間,相去無幾”即是失審之言。雖然此言原是作者比較了甄氏的《塘上行》和陳思王的《浮萍篇》之後產生的感嘆,但是,《塘上行》中未經推敲的“拙”並不是普遍意義上的“拙”。相反,卻是一種“巧”、一種妙手偶得之“巧”、一種極精妙並且濫觴於後世的藝術手法。雖然詩人當時是信筆提詩,無意識的首次運用了這一手法,但這也只能說明詩人稟賦高妙、資質過人。若非如此,何以從“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到“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僅僅兩句,便令徐禎卿拍案長嘆,頓生“絕殊”之感。

從現實感況繼而自然景觀,筆法空靈絕妙,兩境交相互動、彼此輝映,使作品的情感衝擊力陡然倍增。這一妙手偶得的神來之句所採用的筆法,在唐初四傑之一王勃的“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中依稀可見。而到了“大曆十才子”之首錢起“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詩句中,則表現得更為明顯。因甄氏首創的這一筆法空靈逸動,佐以錢起的悉心演繹,“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遂成千古絕唱。它既寫出了曲終人杳的惆悵,又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句之絕才驚豔,曾先後被柳永的《河傳》、秦觀的《臨江仙》所沿用。


卞夫人是甄宓之死的幕後推手嗎?曹植甄宓的叔嫂戀為什麼成佳話?


《塘上行》曹丕沒有帶給甄氏多少人間歡樂,反而卻為甄氏帶來無盡的“苦愁”

《塘上行》之妙,盡在結尾三句。前面之所以評此詩“於悲慟傷絕中另生沉致之姿,風采殊絕”,蓋指詩之末句“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依“從君致獨樂”判斷,詩人心目中的主要受眾是她丈夫曹丕。曹丕沒有帶給甄氏多少人間歡樂,反而卻為甄氏帶來無盡的“苦愁”,並且最終竟要因讒而殺妻。

可以說,兩人之間的感情基本不復存在,形同陌路。在此境況下,曹丕賜死甄氏,甄氏對曹丕可能沒有絲毫的怨恨之心嗎?那麼既然如此,甄氏為什麼還要祝福曹丕“延年壽千秋”呢?想必甄氏十分清楚,皇命下達已經是覆水難收,自己即便再祝福他千次萬次,也終究不可能改變被賜死的命運。既然將死,那為什麼還要希望曹丕“延年壽千秋”?從詩人對曹丕長久以來的哀怨之情來看,從將死的被害者對凶手自然的人性態度來體察,結合即將枉死之人極為特殊的至悲心境,只有一種解釋可以成立。那就是,對曹丕憎惡深久的甄氏著寫該句的真實意圖,是的,“延年壽千秋”看似是何等賞心悅目的祝福之言!但在這賞心悅目的背後,實則蘊藉著詩人無邊的恨意。如此匠心獨運,古今罕見,唯性情者識之、察之、深憫其情。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1] ,又稱甄夫人。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妾室,魏明帝曹叡之生母。曹叡即位後追尊甄氏為文昭皇后。


卞夫人是甄宓之死的幕後推手嗎?曹植甄宓的叔嫂戀為什麼成佳話?


  • 本 名
  • 甄氏
  • 別 稱
  • 甄姬、甄夫人、甄皇后
  • 所處時代
  • 東漢
  • 民族族群
  • 漢人
  • 出生地
  • 中山無極
  • 出生時間
  • 183年1月26日
  • 去世時間
  • 221年8月4日
  • 主要作品
  • 《塘上行》
  • 諡 號
  • 文昭皇后
  • 陵 墓
  • 朝陽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