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三姐妹”之大姐嚴彩韻的營養學人生

中華民國時期,曾出現過若干個“姊妹花組合”,經常被人津津樂道有“宋氏三姐妹”、“嚴氏三姐妹”、“張氏三姐妹”、“何氏三姐妹”、“沈氏三姐妹”等等,從這些姊妹組合身上依稀可以瞭解時代的風雲變化。

“嚴氏三姐妹” 是指嚴彩韻、嚴蓮韻和嚴幼韻姊妹三人,我在《“嚴氏三姐妹”中最後一位仙逝的嚴幼韻,堪稱是被上帝遺忘的女兒》一文中介紹過小妹嚴幼韻,今天與大家一起再認識一下“嚴氏三姐妹”之大姐嚴彩韻的營養學人生,因為她的一生與營養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是中國最早研究營養學的學者。

“嚴氏三姐妹”之大姐嚴彩韻的營養學人生

嚴彩韻

嚴彩韻(1902—1993)浙江慈溪人,1902年6月12日出生於上海,自幼聰明伶俐,6歲起入讀上海“中西女塾”附小接受西學教育,“中西女塾”是由美國基督教監理會於1892年創辦的,創辦人是美國衛理會駐滬傳教士林樂知,“宋氏三姐妹”、女教育家俞慶棠都曾在這所女校讀書,近年來非常走紅的女作家張愛玲也是該校校友。

1913年,嚴家由上海遷往天津,父親嚴子均專門請了兩個大學老師到家裡授課,一位教授國文,另一位教授英文,讓子女同時接受國學和西學教育,同時學習天津方言,為進入天津學校讀書做準備。

“嚴氏三姐妹”之大姐嚴彩韻的營養學人生

嚴子均

1914年,嚴彩韻考入天津“中西女校”,當時校長親自面試,讓嚴彩韻閱讀一篇英文文章,嚴彩韻熟練地朗讀起來,校長很快就終止了她的朗讀並說了聲“ok”,嚴彩韻就這樣順利入學,僅用三年時間便讀完了全部中學課程。

1917年6月,嚴彩韻從“中西女校”畢業,當時國內大學尚未開放“女禁”,嚴彩韻只能報考南京金陵女子大學,這所教會學校創辦於1913年,1915年正式開學,而嚴彩韻是該校第三屆學生,當時年僅15歲,而第一屆畢業生只有5人,徐亦蓁、吳貽芳都是第一屆學生。

“嚴氏三姐妹”之大姐嚴彩韻的營養學人生

金陵女大第一屆畢業生

1921年6月,嚴彩韻以優異成績從金陵女子大學畢業並獲學士學位,但她並不滿足,而是執意要去美國留學,嚴子均是一個開明的父親,滿足了嚴彩韻繼續深造的願望,資助女兒赴美留學。

當年秋天,嚴彩韻進入位於馬薩諸塞州北安普頓的史密斯學院主修食品化學和營養學,史密斯學院是一所私立女子文理學院,創辦於1871年,是全美排名第二的女子學院,美國許多傑出女性都是該校校友,其中以長篇小說《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最為著名,她曾1937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

1922年夏,嚴彩韻在芝加哥大學暑期學校選修了生理化學、營養學等三門課程,並都獲得了A等成績,這讓校方對來自中國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的學生刮目相看,一時在芝大傳為佳話。

秋季開學季,嚴彩韻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理學院,師從謝爾曼和羅斯教授,她的兩位導師都是食品化學和營養學領域的權威,嚴彩韻在導師指導下從事食品化學和營養學的研究。

當時維生素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嚴彩韻就跟隨謝爾曼教授從事維生素的研究,當時已有研究者發現和認識維生素A、B、D,而食物中維生素含量的定量生物學分析方法,就是由謝爾曼教授的研究而來。

來自東方的嚴彩韻治學嚴謹且善於學習,在謝爾曼教授實驗室的研究工作非常出色,深得導師的讚賞,當時北京協和醫學院在美國物色生化系教師時,謝爾曼教授就推薦了自己的研究生嚴彩韻,鑑於謝爾曼教授在美國學術界的聲望,北京協和決定錄用嚴彩韻為助教,儘管嚴彩韻其時尚未完成學業,但北京協和已經虛位以待了。

“嚴氏三姐妹”之大姐嚴彩韻的營養學人生

北京協和醫學院

1923年5月,嚴彩韻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碩士學位後啟程回國,當年9月就到北京協和醫學院生化系報到工作了,生化系曾與生理、藥理同為一系,一年前剛剛獨立成系,只有講師吳憲一人,而嚴彩韻的加盟,使其成為該系第二位成員。

吳憲是1919年哈佛大學醫學博士,1920年春擔任了生物化學系助教,已經晉升講師的吳憲負責生化系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吳憲在血液化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豐碩,其獨自完成的血糖定量分析方法,以採血量少、操作簡便、數據準確而聞名於業內,成為國際醫學血液檢驗標準。

“嚴氏三姐妹”之大姐嚴彩韻的營養學人生

吳憲

當時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師隊伍幾乎都由外籍人士構成,華裔教授只有劉瑞恆、吳憲和林可勝,而這三人也都是中國現代醫學的主要奠基人。

由於生化系只有嚴彩韻與吳憲二人,自然日久生情並相知相愛,於1924年底在上海結婚,但當時協和規定,夫妻不得同時在學校任職,嚴彩韻不得不辭去在協和的工作。

這對新婚夫婦在婚後第三天就遠赴美國,吳憲在紐約洛氏醫學研究所做訪問學者,與著名生物化學家範斯萊克共同研究生物化學課題,而嚴彩韻則在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進行營養學研究攻讀博士學位,並在美國《生物化學雜誌》上發表了論文《牛奶、肉、麵包和奶類及黃豆蛋白質營養價值的保持》。

1925年夏天,吳憲結束了在美國的訪問學者工作,夫妻倆與友人一起遊歷了歐洲,也參觀和訪問了一些大學的實驗室,並拜訪了歐洲一些著名的生化學家,共同探討和交流一些學術上的問題。

1925年底,吳憲重回北京協和醫學院繼續工作,而嚴彩韻卻中斷了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協助丈夫進行科學研究,成為吳憲在科研上的得力助手。

“嚴氏三姐妹”之大姐嚴彩韻的營養學人生

北京協和醫學院圖書閱覽室

吳憲甚至受嚴彩韻專業的影響,對營養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夫妻二人針對中國人的膳食結構特點,進行了一系列營養學的研究,完成了“素食對大鼠的影響”和“北京人膳食之研究”課題的研究,進而提出了以膳食改良國民的體質。

吳憲和嚴彩韻認為,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和習慣,是造成中國人營養不良的主要因素,導致國人大都體弱多病,甚至被外國人譏諷為“東亞病夫”,這也是中國積弱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要從改良國人的膳食結構入手,只要加強營養,國人體質完全可以得到改善。

身為家庭主婦的嚴彩韻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她曾是北京國際婦女俱樂部、香山孤兒院、基督教青年會等社會組織的成員,還發起創辦了北京明明學校、金陵女子大學校醫院。

嚴彩韻與吳貽芳是金陵女大校友,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嚴彩韻與吳貽芳在閒聊時曾說,隨著金陵女大的發展擴大,急需建一所校醫院,以滿足女學生的特殊需求。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嚴彩韻將這件事放在了心上,動員妹妹嚴蓮韻、嚴幼韻將父親留下的遺產拿出一部分捐出,又動員丈夫吳憲和連襟們設法為校醫院採購設備,終於將校醫院建了起來,儘管規模不大,卻是“嚴氏三姐妹”捐獻的。

“嚴氏三姐妹”之大姐嚴彩韻的營養學人生

“嚴氏三姐妹”

1947年,吳憲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邀請,前往英國牛津參加了“第17屆國際生理學大會”,並在大會上宣讀了《脂醇類對蛋白質的變性率》學術論文,隨即又前往美國,為中央研究院籌備創立人類生物學研究所採購專業圖書和實驗器材。

1948年3月,尚在美國進修的吳憲被遴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這足以說明吳憲在中國學術界的地位和影響力,而這榮譽的背後,是嚴彩韻的鼎力支持,吳憲一生髮表16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80%都是在與嚴彩韻結婚後完成的,凝聚著嚴彩韻的智慧和心血,正是由於嚴彩韻的存在,才成就了吳憲的科學人生。

1948年下半年,長期滯留美國的吳憲曾兩次預定了歸國的船票,但是都因碼頭工人罷工而未能成行,後來隨著國內形勢的動盪和變化,吳憲回國的計劃受阻,歸期竟然變的遙遙無期。

在這種情形之下,嚴彩韻果斷做出決定,既然丈夫無法順利回國,那她就帶著孩子去美國,一家人無論如何都要團聚在一起。

嚴彩韻不愧是一位智慧而堅強的女性,她果斷處理了在北京的家產,於1949年1月攜二子三女離開了戰亂中的北平前往香港,申請前往美國的簽證,並等待前往美國的郵輪,出國旅途上歷經艱辛,終於在半年之後抵達美國,一家人得以團聚。

“嚴氏三姐妹”之大姐嚴彩韻的營養學人生

嚴彩韻全家福

嚴彩韻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一位傑出的知識女性,也是把事業與家庭最成功、最藝術、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典範,有關她本人與她家族的故事,應該是作家和戲劇家們絕佳的創作素材。

嚴彩韻一家人從此開始了在美國的旅居生活,1949年9月,吳憲應亞拉巴馬大學醫學院的邀請,在生物化學系擔任客座教授,嚴彩韻被聘為研究助理,協助吳憲從事生物化學研究工作,已經二十多未擔任公職的嚴彩韻,終於在年近半百之年重新工作。

五十年代初,還不到花甲之年的吳憲突發心肌梗塞,身體健康狀況已經不允許他繼續從事緊張的教學工作,在家人的勸說之下,吳憲辭去教職退休,在波士頓專心療養,並適當地做一些研究和寫作工作。

1958年4月,年屆65歲的吳憲心肌梗塞再度發作,這次病情狀況比較嚴重,使其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並於1959年8月8日凌晨在波士頓麻省總醫院逝世,享年66歲,其墓地位於波士頓近郊的森林山墓園,吳憲儘管在美國僑居多年,但他並沒有加入美國國籍,始終保持著中國國籍。

六十年代初,嚴彩韻先後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食品保藏部和哥倫比亞大學大學人類營養所工作,七十年代初退休後,被紐約聖路加醫院中心醫學部聘為營養及代表組顧問。

八十年代初,嚴彩韻曾回國探親,與妹妹嚴蓮韻一起在公園賞菊,1987年在哈佛大學福林-吳憲紀念館參觀訪問,並與晚輩合影留念。

“嚴氏三姐妹”之大姐嚴彩韻的營養學人生

嚴彩韻與晚輩合影

吳憲生前有三部比較重要的學術著作,其中《科學生活導論》和《營養概論》都是由嚴彩韻整理、修訂和出版的。

1993年5月27日,嚴彩韻在美國走完了她九十一歲的營養學人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