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人駕駛真正到來之前,你可以試試這個跑在手機上的AI助手

無人機 人工智能 DJI 機器學習 雷鋒網 2017-06-23
在無人駕駛真正到來之前,你可以試試這個跑在手機上的AI助手

業內普遍認為從2020年開始到2030年,無人駕駛汽車將會逐步在世界各地普及。而在無人駕駛汽車真正普及之前,上海的一支初創團隊發佈了國內首個智能駕駛助手應用Driva。Driva聯合創始人張哲告訴雷鋒網新智駕,這能很快讓用戶理解和用上無人駕駛一些基本的技術,讓更多人看到無人駕駛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降低無人駕駛使用的門檻。

按照SAE從L0 - L5的自動駕駛等級劃分,其中L0指的是完全沒有自動化的人工駕駛,L4- L5則是由系統主導的高度自動駕駛。真正全天候、全工況的L4、L5自動駕駛,距離我們還十分遙遠。

“現在的深度學習及人工智能的工具非常完善,而無人駕駛技術大家都沒有看到,發展得很慢,不能很快普及。無人駕駛汽車有很多限制,包括整車安全、法律監管問題。” Driva聯合創始人張哲說,“現在的市場上不具備Driva這樣的智能駕駛應用可以實現前車檢測、道路檢測及紅綠燈檢測功能。”

開發一個智能駕駛助手

早在一年多以前,明道CEO任向暉就有一個想法:當他駕車停在紅綠燈路口前,他想有一個產品,能在他低頭處理手機上的信息時,提醒什麼時候綠燈亮了,該起步了。2016年,任向輝找了三四撥人聊過這個想法,但一直沒有推進成為一個真正的產品。

2017年春節前後,有人介紹了任向暉和張哲認識,張哲一直在做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開發工作。2015年,從港中文畢業後,他在百度IDL主要做視覺追蹤方面的研究。因為希望可以做出自己的產品,張哲從百度出來,他自學了iOS的開發,用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做了一款控制DJI無人機飛行的應用FlyD。

當時市面上主流的DJI 精靈3還沒有路徑規劃、視覺跟蹤/避障這樣的功能,FlyD最大的特點便是幫助無人機進行路徑規劃,用戶設置好航線後,只需按按鈕,無人機就可以按照規劃好的航線拍攝,這樣一款應用就大大降低了玩無人機的門檻。不過FlyD上線不久,DJI很快也發佈了自帶路徑規劃、圖像識別等功能的DJI 精靈4。

恰巧,任向暉一直想找的團隊便是這樣一個既懂得底層算法開發,又懂得前端產品設計的人才。兩人做了一些初步的調研和論證,很快決定基於iPhone開發這樣一款智能駕駛助手。一方面手機這樣的計算平臺發展更快,比用傳統的ADAS系統實現更輕更靈活,開發一款應用還能隨著時間不斷升級更新。

大約半年過去,6月12日,Driva在App Store上線。此時團隊還只有5個人,張哲負責算法和產品開發,團隊還有iOS開發、設計師、市場及海外運營。

但Driva在一些關鍵性能上一點都不弱:任向暉說自己是這個團隊的首席測試員。他們大約用了2個星期時間,僱傭了20多名司機,在上海陸續實拍測試的場景,最後形成了一個每個場景3分鐘,一共1萬多個場景的數據庫。根據兩人提供的說法,Driva現在在紅綠燈識別、前車跟車識別等場景裡,準確率能達到98%以上,甚至雨天、逆光等極端的情況他們都一一測試覆蓋了。

張哲告訴雷鋒網新智駕,開發這樣一款基於手機的助手,需要綜合協調準確率、功耗、性能等很多問題,跟純算法的研究差異很大,還要考慮到實際開車時非常多元的情況,比如一些特殊車輛道路清潔車之類。

城市數據地圖

在無人駕駛真正到來之前,你可以試試這個跑在手機上的AI助手

Driva目前上線的1.0版本,主打的是紅綠燈提醒、前車起步提醒以及視覺增強的功能。

根據張哲介紹,2.0版本,他們希望更多記錄用戶的駕駛數據,對其進行大數據的分析和統計,比方說用戶急剎車、急起步的數據,以及一些轉彎操作、道路紅綠燈情況,這些數據都可以通過手機的傳感器記錄下來,通過這些數據就可以分析一個用戶的駕駛行為和一個城市的交通狀態。

哪個地方的急剎車比較多,有哪些潛在的風險。把這些數據和攝像頭記錄的視頻數據結合起來,一方面在用戶開車的時候給一些提醒,同時Dirva會幫助用戶改掉開車時的壞習慣,優化駕駛行為,避免過多的使用手機。還可以把數據給政府部門,讓他們來改善交通狀況,減少事故發生。

另外,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Driva 2.0版本將會增加一些特性,加入地圖語音操作、集成導航功能,在路口轉彎處提示,交警人臉檢測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