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鑑|從麥當勞到金拱門,武器譯名的信達雅也是那麼難

武器 麥當勞 戰鬥機 海軍 UTV兵鑑 UTV兵鑑 2017-11-07

(兵鑑原創 文/樂行)

這幾天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變更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掀起了一場社交媒體的狂歡。在這背後,其實是地道洋名怎樣翻譯為中文名的問題,如何翻譯得信達雅,其實並不容易,在武器名稱翻譯上也是如此。

洋名稱翻譯為中文名,最初也有過各種“水土不服”。除了著名的可口可樂最初曾有“蝌蚪啃蠟”這種驚悚譯名的軼事外,就以麥當勞自己來說也有過一番曲折。麥當勞英文McDonald's究其原文,是類似於我國“蔡林記”之類的以創始人名字命名的餐飲店,比如著名的文學家、美食家梁實秋在其文章中對麥當勞的稱呼就是“麥克唐納的店”。

這種忠實直譯,在武器翻譯中也有不少。比如我國近代史著名的《南京條約》簽訂地點,文獻記載是英國皇家海軍的“英弗萊息白”號(HMS Inflexble),這是典型的直接音譯。實際上英國海軍的艦艇名稱都有其含義,直譯反而失去了意味。這一艦名實際上應譯作“不屈”,歷史上各艘繼承這一艦名的“不屈”都很有名氣。按譯名原則,一般是要意譯,比如著名的美國springfield兵工廠,以往很多譯作“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該工廠的步槍也如此稱呼,實際上譯作春田兵工廠、春田M1903式步槍更合適。

兵鑑|從麥當勞到金拱門,武器譯名的信達雅也是那麼難

要說直譯,更為典型的是對北約對蘇制各類武器命名的“轉譯”。眾所周知,北約在冷戰時期對蘇制武器有一套自己的命名系統,例如轟炸機全都以英文轟炸機的Bomber首字母B開頭隨機一個英文單詞,戰鬥機則以F開頭。這樣,如果忠實直譯隨機單詞有時就很讓人摸不著頭腦,典型的比如蘇-27“側衛”Flanker。有的詞雖然有實際含義,但翻譯過來仍然讓人覺得稀裡糊塗,比如蘇-25“蛙足”Frogfoot。

當然了,也有本來是隨機名稱,中文翻譯後“意外帶感”的。典型的比如米格-25“狐蝠”,聽上去就是一種陰險狡詐、深懷獨門絕技的動物,而這種飛機確實也是冷戰時隱藏在“鐵幕”後面,被西方傳說可以飛到3倍音速、雷達十分強大的戰鬥機,這個綽號可謂名副其實。圖-22M“逆火”這個聽上去“拉風”而又富有“中二”氣息的名字,好像十分貼合其能夠超音速突防進行核轟炸的能力及可變後掠翼的科幻外形——實際上backfire這個詞在英文中本意是“吃力不討好”……

兵鑑|從麥當勞到金拱門,武器譯名的信達雅也是那麼難

直譯的得失有時候很難說,比如麥當勞港式譯名“牡丹樓”太“中國”了一點,明顯不如“麥當勞”既包含餐飲含義,又朗朗上口,且隱含“要獲得小麥就要勞動”的含義來得雋永。“金拱門”是對麥當勞在西方暱稱Golden Arch的直譯,這個翻譯放在以前肯定和“牡丹樓”一樣是失敗翻譯的典型,但擱在社交媒體大潮下反倒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武器名稱直譯來說,蘇俄自己有一套命名系統,如果不瞭解就會出現雖然忠實反映了原意,但音譯出來個“麥克唐納快餐”這種譯名的情況(麥當勞在中國大陸早期譯名)。比如火力凶猛的俄製2B9速射迫擊炮,早期不少軍事媒體的翻譯是“瓦西里克”,這顯然是並不瞭解蘇聯武器命名的習慣的直譯。蘇軍類似的火炮一貫以“花”來命名,因此“矢車菊”才是正確的翻譯。

兵鑑|從麥當勞到金拱門,武器譯名的信達雅也是那麼難

翻譯有時候不能簡單音譯。比如孟加拉國海軍護衛艦F-25號艦名“BNS Bangabandhu”,有不少中文媒體翻譯為“班加班德湖”,實際上這並非一個地名,而是孟加拉國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的尊稱。翻譯為“湖”顯然是對該國曆史不瞭解的想當然。

兵鑑|從麥當勞到金拱門,武器譯名的信達雅也是那麼難

但翻譯有時候也不能“想得太多”。比如二戰名機F6F艦載戰鬥機,長期以來國內軍事媒體都用“惡婦、潑婦”來稱呼它。Hellcat的引申含義確實有這兩個意思,但放在F6F身上明顯不合適。只要稍稍瞭解該機研發廠商格魯曼的歷史就知道,該公司為美國海軍研發的戰鬥機綽號大都以cat結尾,比如F4F“wildcat”(野貓)\F-14“tomcat”(雄貓),一些不以cat結尾的戰鬥機綽號,也都是貓科動物,比如F9F“panther”(黑豹)。因此,F6F顯然應該直譯作“地獄貓”。

兵鑑|從麥當勞到金拱門,武器譯名的信達雅也是那麼難

翻譯也有“約定俗成”的問題。比如前面提到的蘇-25“蛙足”,蘇聯也有自己的綽號“白嘴鴉”,但顯然遠遠不如“蛙足”有名,到了後來俄國人自己也認了“蛙足”,還在一架蘇-25垂直尾翼上畫上了一隻手持鐵錘砸坦克的青蛙的形象——蘇-25是一種專職對地攻擊機,在冷戰時期主要用途就是反坦克。

兵鑑|從麥當勞到金拱門,武器譯名的信達雅也是那麼難

類似例子是“馬克沁”。Maxim既指一戰著名的重機槍,又指發明人本人。那麼如果按照常規,應該就名字的音譯來命名武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輕武器分冊》將其叫做“馬克辛”,因為實際音譯更貼近“辛”而不是“沁”,但約定俗成的“沁”用得更多。這類問題主要是民國遺留問題,當時對武器名稱的稱呼混亂,導致了一些同樣武器不同名的問題。比如法制哈乞開斯機槍\速射炮,實際按照商務印書館音譯表應當是哈奇開斯,但近代用前者的也一大把。

兵鑑|從麥當勞到金拱門,武器譯名的信達雅也是那麼難

兵鑑|從麥當勞到金拱門,武器譯名的信達雅也是那麼難

說到此,實際可以看出,國內武器名稱翻譯還沒有一個較為統一遵守的標準。我國對國際上一些人名、地名翻譯之所以基本上能統一,主要是新華社的譯名資料室出臺了統一的標準,否則各行其是就會指代不清。武器屆也有這樣的手冊,比如上世紀80年代就出臺的《各國武器裝備譯名手冊》,但遵守的並不多,而且新武器層出不窮,譯名很難趕上變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