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三千公里,每秒7公里撞擊,專家:原來所有人都被騙了二十年

武器 火箭 太平洋 武器裝備 高邊疆武器 2017-06-04

射程三千公里,每秒7公里撞擊,專家:原來所有人都被騙了二十年

川軍評武器183期 5月的最後一天,美軍宣佈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反導試驗,部署在范登堡空軍基地GMD系統發射了一枚攔截彈,動能攔截器在千公里之外的太平洋海域上空將一枚模擬的洲際彈道導彈靶彈摧毀。發射靶彈的工位依然在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這裡是一個太平洋上的小島。美軍在試驗成功之後,表示出帶有意外的慶賀,美導彈防禦局局長親自指出,能夠摧毀靶彈,這是驚人的成果啊。為何會有這一幕出現,你要知道,美軍不止一次成功測試過GMD系統,按理說可以慶祝,但也不至於連自己都覺得意外吧。

問題就出在靶彈上,美軍這一次使用的靶彈算是全新研製的,由軌道科學公司利用飛馬座級火箭的技術研發,可以模擬目前世界上多種洲際彈道導彈的突防能力。

射程三千公里,每秒7公里撞擊,專家:原來所有人都被騙了二十年

而GMD系統之前所用的靶彈為1980年代技術改良的LGM-118導彈,可以說兩者的突防能力不可同等,因為如東風41和白楊M等新型洲際彈道導彈都具備極強的末段突防和假目標欺騙技術。也就是說GMD系統以前攔截的都是小兒科,而且成功率只有一半,說得再通俗一些,就是拿小學生的試卷考,而且還不及格。

如今用了全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級靶彈,射程三千公里,每秒7公里撞擊,也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模擬成洲際彈道導彈。這就不難理解美導彈防禦局為何如此欣喜若狂了,原來所有人都被騙了二十年,從1999年開始,它們一直在用70至80年代的技術去測試自己的導彈防禦系統,成功率還不到一半。

射程三千公里,每秒7公里撞擊,專家:原來所有人都被騙了二十年

雖然這次升級了靶彈性能成功了,但也無法真正認為GMD系統就具備攔截白楊M。該系統不僅存在攔截彈數量不足的問題,而且一次成功也不能保證下一次就成功。

更多原創軍情諜報、武器裝備請關注微信公眾號:tranjun8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