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晟去世 這位幣圈尊敬的投資人終未贏得諾獎時間

物理 投資 區塊鏈 楊振寧 風投 上方網 2018-12-08

——張首晟

張首晟去世 這位幣圈尊敬的投資人終未贏得諾獎時間

12月6日,一位著名物理學家的去世新聞引爆了幣圈,他就是知名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教授。

張教授於12月1日去世,終年僅55歲,他是斯坦福大學物理系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7年,張教授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

張教授家人發佈聲明稱,張首晟此前一直在與抑鬱症做鬥爭。

01 離諾貝爾物理學獎最近的人

因為對拓撲絕緣體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開創性研究,張首晟幾乎攬括了物理學界所有重量級獎項,他也是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的學生,近年來一直被全球科學界公認為最有實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之一,同時,他也是一名投資人。2013年,張首晟與他在斯坦福大學的學生谷安佳博士聯合創立丹華資本,意在以斯坦福大學為核心,專注於投資美國最具顛覆性的創新科技及商業模式,並與中國市場連接。

張首晟出生於中國上海,在美國留學期間師從著名科學家楊振寧,而一直以來,張首晟視楊振寧為偶像。當張首晟嚮導師楊振寧闡述了自己的學術構想後,楊振寧並沒有建議他從事統一場論和基本粒子的研究,而是希望他研究凝聚態物理。

在當時,凝聚態物理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全新領域,但張首晟聽從了導師的建議。回過頭來看,楊振寧的建議確實頗有遠見,凝聚態物理後來成為物理學領域中發展得最快的學科,而張首晟也在楊振寧的指導下達到了科學研究的新境界。

2014年9月,此時正臨近諾貝爾獎宣佈的日子,張首晟被視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大熱門。儘管張首晟在2014年沒有實現這個願望,但有人說,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只是個時間問題。對此,他回答說,“我認為諾貝爾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對於一名科學家來說,新發現降臨的那一刻才是最大的獎勵。”

02 燒烤時產生靈感

熟悉美國喜劇《生活大爆炸》的人都記得,劇中那個天才謝爾頓就是理論物理學家,他在其中一集還特別用拓撲絕緣體的知識來炫耀自己的無所不知。在文藝作品中,科學家往往都被描寫成不懂生活的“呆子”,而張首晟則不是那樣,他有豐富的個人愛好和自己的朋友圈。據他介紹,拓撲絕緣體理論的材料實現方案,就是在一次與朋友的燒烤聚會上提出來的。

那是2006年的7月26日,因為研究進入瓶頸期,張首晟被困擾了很久。在那一天的燒烤聚會上,張首晟為朋友烤著肉,聽著大家閒聊,“有那麼一剎那,完全不相干的線索完全串聯了起來”——至此,拓撲絕緣體這一將在信息學中得到重要應用的科學預言,有了轉為技術應用的可能。

很多國家已經在大力對拓撲絕緣體進行投資了。拓撲絕緣體能夠用來製造消耗能量很少的半導體芯片,這也意味著將來手機能夠待機更長時間。

2012年8月,張首晟以拓撲絕緣體理論獲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頒發的物理最高獎“狄拉克獎” 。2014年11月3日,美國富蘭克林學會宣佈授予張首晟本傑明·富蘭克林獎,以獎勵他在拓撲絕緣體領域的突破。可是,這個有幾分“小眾”的科學獎項似乎不足以讓普通人認識張首晟。而實際上,從富蘭克林獎章設立以來,有許多科學巨匠曾榮獲此獎,其中包括家喻戶曉的愛因斯坦、居里夫人、愛迪生等。而張首晟則是繼楊振寧之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

03 進入資本圈,成為區塊鏈的佈道者

除了科學家的身份,張首晟也是一名風險投資人、區塊鏈佈道者。

張教授一直保持著對區塊鏈領域的關注,其在2013年創立了丹華資本,投資領域涵蓋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具有顛覆性的新興技術。值得注意的是丹華資本(Danhua Capital)的“丹”意為斯坦福,而“華”則取自中華,表達了自己立足斯坦福創新科技研究和投資之外,還有報效祖國的心願。

丹華資本成立後,包括中金、阿里巴巴、北京首鋼等在內的頂級互聯網公司和政府引導基金都成為了丹華資本的出資人。

張首晟生前十分看好區塊鏈的發展,在2018貴陽數博會的公開演講中,張首晟曾表示:“區塊鏈的發展,必然由數據市場產生,在整個互聯網的狀態下,本來只可以交換信息,現在可以交換價值,所以我經常提供觀點,就是整個區塊鏈行業將來發展至少會是互聯網十倍。”

據已公開的數據顯示,丹華資本對外投資113個項目,包括區塊鏈、企業級應用與金融科技等領域。另有數據顯示,丹華資本共投資65個區塊鏈項目,總佔比為55.4%,超過投資總數的一半。據新浪財經報道,在交易所項目中,丹華資本投資了FCoin、Hydro、SFOX、Bgogo.com、CoinPark等項目。

04 重溫經典:張首晟對區塊鏈的10個看法

1. “縱觀人類歷史,集中化是一個長期的趨勢,雖然每臺電腦都有自己的內容,但我們有搜索引擎和社交網絡平臺對內容進行集中管理。區塊鏈技術則能夠促進去中心化進程,通過新的方式可以建立信任,實現交易。”

2.“民信立數”——在數學上建立信任,把社會科學建築在數學上,將會對社會產生“根深蒂固的改變”。國際現行金融體系仍是西方的,但是中國可以抓住區塊鏈的這次機會實現“彎道超車”。”

3.“絕大部分大數據跟個人信息有關,現在情況下,個人數據和信息往往去了中央平臺,個人並沒有得到隱私的保護,人們也沒有因為提供個人數據而得到回報,這兩個問題同時由區塊鏈解決,所以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必然有相輔相成的關係。”

4.“本來每個國家都是去中心化的國家,在“一帶一路”上面,先推區塊鏈比現在中國推區塊鏈來得好。全球範圍裡面,每個國家有自己的金融系統,“一帶一路”再加“一鏈”連在一起,是中國可以對全球化起的作用。”

5.“我的確認為區塊鏈是互聯網的十倍甚至一百倍,所謂的泡沫現在很多項目都是完全泡沫,可能帶領大家一個比較好的路線,一個項目不要馬上ICO面向大眾,通過一個著名的VC來做投資,有一個判斷能力,比如說我們在科技界要做IPO的話一個VC投了幾輪,這個模式還是非常好的。VC投資的時候提供兩個價值,一個是判斷這個價值的好壞,另外也是給項目方一個監督的作用,有一個監督的機制,比如說在董事會等等。”

6.“互聯網是交換信息,區塊鏈交換的是價值,我們可以想象在互聯網時代大家相互交換自己所產生的信息,但是在區塊鏈上面我們回答一個問題比如說我們要寫一本書,全世界的網民一起寫一本書,怎麼來加N+1,回答就是我們要解一個數學難題,是很難解的,一旦解出來是很難被驗證的,誰把這個解出來,誰就有權把這個加進去,這是一個思想。”

7.“區塊鏈時代的核心理念應當是“In math we trust”。在人類所有知識中,數學是最能達成自然共識的知識。區塊鏈時代最基礎的數學知識包括:建構在橢圓曲線上的公私鑰、哈希函數、零知識證明、安全多重計算、形式化證明等。在區塊鏈經濟系統中,比特幣相當於M0,閃電網絡相當於M1,預測市場、期貨等相當於M2。”

8.“加密數據有利於社會公平,少數派通過區塊鏈提供數據可以得到token,從而實現社會福利。”

9.“人工智能確實是在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人工智能現在最最缺少的是數據,恰恰今天我們的數據是處在完全中心壟斷的一種狀態裡面,不幫助機器合理地來學習。”

10.“人工智能需要數據,但是數據往往被中心化平臺壟斷,因而阻礙創新,從這個意義上人工智能有所欠缺,加密經濟學創造了一個對於數據提供者有正確激勵機制的數據市場,人工智能能夠依賴這個數據市場起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