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量子衛星破了個世界紀錄 從這個青海小城傳出的迴響一直響到了華盛頓

物理 航空航天 美國 通信 新華網 2017-06-16

中國青海小城德令哈,15日凌晨,一束明亮的綠光出現在量子通信地面站上空東北方向,沿著軌道在若隱若現的雲月之間穿行,數分鐘後消失在東南方。

中國量子衛星破了個世界紀錄 從這個青海小城傳出的迴響一直響到了華盛頓

圖為15日手機拍攝的實驗進程中,可看到的綠色信標光。新華社記者冀澤攝

此時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是14日下午,記者正在電腦上緊張地整理一個個專家的反饋:“這是一個英雄史詩般的實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這是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的重大成就在美國《科學》雜誌作為封面文章發佈前夕。德令哈和華盛頓兩地似乎也產生了“量子糾纏”。

在德令哈感受“量子糾纏”

中國量子衛星破了個世界紀錄 從這個青海小城傳出的迴響一直響到了華盛頓

德令哈衛星地面站遠景,新華社記者呂雪莉攝

德令哈是量子衛星的地面站之一,“墨子號”就是在相距1203公里的德令哈站和雲南麗江站之間實現量子糾纏分發的。量子糾纏是奇特的量子力學現象。通俗地說,兩個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就像有“心靈感應”,無論相隔多遠,一個量子狀態變化,另一個也會改變。

在德令哈,雖然為本次成果提供數據的實驗早已完成,但記者還是感受到科研人員的敬業和堅守。地面站位置偏僻,德令哈是不知名的小城,從城區開車到地面站還要1小時左右,周圍人煙稀少。

德令哈海拔高3200多米,大氣較薄,尤其在晚上能有效減少實驗中信號光的衰減,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這裡被選作量子衛星地面站。

中國量子衛星破了個世界紀錄 從這個青海小城傳出的迴響一直響到了華盛頓

圖為15日,科研人員李雙林和葉魏魏在進行實驗前的準備工作。新華社記者冀澤攝

因為實驗的需要,這裡的科研人員過著“黑白顛倒”的生活,每天工作時間一般是從下午6點到次日凌晨3點。現在這裡輪值的李雙林說:“已經習慣了。做完實驗睡得香,倒是哪天不做實驗可能會失眠。”

不做實驗的時候常是“天公不作美”,大風、沙塵、降水以及雲量等狀況都會對實驗造成影響。在15日凌晨的觀測前,由於接近午夜時一度下起小雨,李雙林六次出門觀察天氣狀況,“確認一滴降水都沒有”才打開望遠鏡的圓頂,夜裡室外氣溫還不到8攝氏度。

中國量子衛星破了個世界紀錄 從這個青海小城傳出的迴響一直響到了華盛頓

圖為德令哈量子通信地面站的光學望遠鏡。14日攝,新華社記者冀澤

在華盛頓聽德令哈的迴響

華盛頓是世界科技第一強國美國的“大腦”,美國國家科學院、自然科學基金會、世界權威學術刊物《科學》出版方美國科學促進會總部都在這裡。來自德令哈的實驗數據,在這裡引發巨大反響。

中國量子衛星破了個世界紀錄 從這個青海小城傳出的迴響一直響到了華盛頓

“叮鈴鈴,叮鈴鈴。是地球嗎?這是來自太空的量子線呼叫。”這句科幻般的描寫不是小說,而是《科學》雜誌為中國此次論文所寫簡介的標題。它用“里程碑”來形容被選作封面文章的成果。

看來確實很牛,但作為長期報道科技的記者,我們知道還應該聽聽第三方專家怎麼說。結果,我們被一句又一句的讚譽所震撼。

中國量子衛星破了個世界紀錄 從這個青海小城傳出的迴響一直響到了華盛頓

波士頓大學量子技術專家亞歷山大·謝爾吉延科:

“這是一個英雄史詩般的實驗,是驗證量子力學有效性的又一個決定性步驟。這個結果對現代量子物理學發展的影響無論怎樣評價都不為過。”

中國量子衛星破了個世界紀錄 從這個青海小城傳出的迴響一直響到了華盛頓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量子技術專家托馬斯·延內魏因:

“國際上確實存在量子科研競賽。這個中國團隊已克服了好幾個重大技術與科學挑戰,清楚地表明瞭他們在量子通信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打開這篇題為《基於衛星的糾纏分發距離超過1200公里》的論文,人們會發現作者清一色來自中國科研機構: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讓記者在美國也因祖國的成就油然而生自豪感。

中國量子衛星破了個世界紀錄 從這個青海小城傳出的迴響一直響到了華盛頓

發表論文的這期《科學》雜誌16日正式出版,但在美國東部時間15日下午2時(北京時間16日凌晨2時)已提前在線發表。剛過2時,記者就發現全球各大媒體的報道已是蜂擁而上:《華盛頓郵報》、《新聞週刊》、英國廣播公司……,還有在科學界知名的《自然》雜誌新聞版塊、《科學美國人》、《連線》雜誌……

而在地球另一邊,德令哈正是又一個夜晚,天氣晴朗,少量雲朵伴隨著月光,量子衛星地面站的工作人員又成功完成了一次實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