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量子衛星Micius打破了量子糾纏光子的分佈距離的記錄 馬庫斯斯特羅姆

航空航天 科學衛星 物理 大學 宋老頭 2017-06-18

中國科學家已經建立了距離1200公里的粒子之間的量子聯繫,摧毀了前世界紀錄143公里。

衛星對地面站的實驗是建立全球量子通信網絡的巨大飛躍。

中國量子衛星Micius打破了量子糾纏光子的分佈距離的記錄 馬庫斯斯特羅姆

600千克的有效載荷現在正在中國的Micius衛星上生成量子糾纏的光子對。 照片:新華社

600千克的有效載荷現在正在中國的Micius衛星上生成量子糾纏的光子對。 照片:新華社

科學家期望這項技術最終將用於開發安全密碼學協議,量子信息的瞬時傳送以及連接本地量子互聯網光纖網絡。

該研究週五在科學雜誌上發表。

中國量子衛星Micius打破了量子糾纏光子的分佈距離的記錄 馬庫斯斯特羅姆

中國第一顆量子衛星準備於2016年8月推出。 照片:新華社

中國第一顆量子衛星準備於2016年8月推出。 照片:新華社

“我們社區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全球性的量子網絡,” 超揚·盧教授從科學和技術在合肥,中國大學,告訴費爾法克斯媒體。

他說:“今天我們的網絡受到數學的保護,但量子網絡將受物理定律的保護。” “這將是超快速和超安全的。”

廣告

澳大利亞工程量子系統卓越中心主任Andrew White 教授。他說:“世界範圍內有量子技術的種族,中國是第一個把它帶入太空,而且是壯觀的時尚。

“他們為歐洲和北美製定了追求的標準。”

一幅地圖顯示地球站接收來自距離地球500公里的米科諾斯衛星的量子糾纏光子。 照片:科學/潘

與德國烏爾姆大學的Tommaso Calarco教授沒有聯繫,他說:“這不僅是科學發展的重要一步,而且是中國政府戰略意圖的重要方面。”

纏結粒子的分佈將提供量子密鑰分發機制,允許可靠的安全通信,超越這種機制現在是可能的。

然而,這樣一個網絡還有幾年的時間。

中國量子衛星Micius打破了量子糾纏光子的分佈距離的記錄 馬庫斯斯特羅姆

Calarco教授說:“非正式地知道,目的是將其用於從全世界的中國大使館開始的安全密鑰分配。

他說歐盟在這場比賽中落後於中國。

Calarco教授說:“我們社區的這個祕密是美國在這個領域投資的開放祕密。”

陸教授表示,開發全球網絡的下一步將是測試量子密鑰分配,並在維也納建立中國與地面站之間的量子聯繫。

安東·蔡林格教授從維也納大學已經與他的前博士生,率領中國隊一個長期的,友好的競爭揚韋·潘。但是,他們正在合作這個項目。

Zeilinger教授告訴Fairfax Media,“這是衛星的量子糾纏的第一次分配,創造了一個新的距離紀錄。

Zeilinger教授迴應對中國在量子密碼學方面的擔憂時說:“在合作中,我們已經書面同意,所有內容將被髮布,這樣做可以讓中方的同事遵守協議。”

陸教授說,他的團隊公開發表所有的成果,並且“想與世界分享我們的成果”。

去年八月,中國科學院在公元前5世紀的哲學家之後,將一顆實驗衛星投入名為米高斯的軌道上。

在衛星上,這顆衛星是一個能夠將光子(單個光束)分裂成兩個糾纏的光子的量子發射器。

在量子力學中,當諸如光子的粒子纏結時,一個粒子在理論上在無限遠的距離上瞬間反應於與其對的相互作用。

愛因斯坦駁斥了這種“遠距離的幽靈行動”。

在潘教授的帶領下,兩束糾纏的光子在單獨的地面站點被射擊。使用所謂的貝爾測試,中國物理學家成功地確定了光子保留了量子糾纏。

陸教授說,衛星上每秒生成六百萬個糾纏光子對。幾乎所有這些都在傳輸中丟失,每秒只有1.1個光子對到達地面。

來自EQUS的White教授說:“一對一秒聽起來不錯,但是如果你在同一距離上比較光纖,一個光子對就要花10萬年了。”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Ben Buchler博士與研究沒有關係,他說結果是驚人的。

他說:“這麼快,他們去年八月才推出,他們已經有了成果。”他說。

“實驗的直接含義是,這兩個地面站具有無人信息的隨機鏈。

陸教授說,合肥大學的泛集團現在將在中國分發量子密鑰,然後再到維也納,然後再發射一顆新的衛星。

“這是實驗的第一個量子科學衛星,如果這個成功,我們將在1000公里的軌道上發射更多的軌道,以增加我們的覆蓋面積。

他表示,世界正在跟從,量子衛星在美國,加拿大,德國,奧地利和新加坡的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