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

2013年11月底,以烏克蘭當局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為起點,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因為一心想要擁抱西方,烏克蘭遭到了昔日大哥俄羅斯的強烈反制,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動盪不安。

"

2013年11月底,以烏克蘭當局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為起點,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因為一心想要擁抱西方,烏克蘭遭到了昔日大哥俄羅斯的強烈反制,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動盪不安。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克里米亞在俄羅斯的“感召”下於2014年3月11日通過獨立宣言。儘管遭到了烏克蘭當局的嚴厲鎮壓,並在3月15日解散了克里米亞議會,但“去意已決”的克里米亞仍然於3月16日舉行了獨立公投,並在3月17日以96.6%的超高票數通過了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的決議。3月18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簽訂合併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隨後於3月21日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

在克里米亞投向俄羅斯的這段時期內,除了上躥下跳的克里米亞,雷厲風行的俄羅斯,惱羞成怒的西方國家以及作壁上觀的國際社會,作為當事國且最大受害者的烏克蘭,除了不承認公投結果,宣佈其行為違憲,便再無更多動作,對俄羅斯公然奪取本國領土且讓自己顏面掃地的行為緘口不言,更不要說對俄宣戰奪回失地了。

"

2013年11月底,以烏克蘭當局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為起點,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因為一心想要擁抱西方,烏克蘭遭到了昔日大哥俄羅斯的強烈反制,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動盪不安。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克里米亞在俄羅斯的“感召”下於2014年3月11日通過獨立宣言。儘管遭到了烏克蘭當局的嚴厲鎮壓,並在3月15日解散了克里米亞議會,但“去意已決”的克里米亞仍然於3月16日舉行了獨立公投,並在3月17日以96.6%的超高票數通過了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的決議。3月18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簽訂合併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隨後於3月21日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

在克里米亞投向俄羅斯的這段時期內,除了上躥下跳的克里米亞,雷厲風行的俄羅斯,惱羞成怒的西方國家以及作壁上觀的國際社會,作為當事國且最大受害者的烏克蘭,除了不承認公投結果,宣佈其行為違憲,便再無更多動作,對俄羅斯公然奪取本國領土且讓自己顏面掃地的行為緘口不言,更不要說對俄宣戰奪回失地了。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那麼,為何烏克蘭在失去克里米亞後如此“剋制”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實力不允許

實力不足,是烏克蘭不敢對俄羅斯宣戰的最根本原因。

雖然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作為蘇聯大家庭的“二哥”,分得了僅次於俄羅斯的財產,包括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但因為蘇聯時期斯大林模式的桎梏,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經濟水平卻相當落後,這使得獲得獨立的烏克蘭沒有維持核武器開支的經濟實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和美俄等國兩年多的談判,烏克蘭於1994年1月10日宣佈放棄所有核武器。

"

2013年11月底,以烏克蘭當局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為起點,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因為一心想要擁抱西方,烏克蘭遭到了昔日大哥俄羅斯的強烈反制,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動盪不安。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克里米亞在俄羅斯的“感召”下於2014年3月11日通過獨立宣言。儘管遭到了烏克蘭當局的嚴厲鎮壓,並在3月15日解散了克里米亞議會,但“去意已決”的克里米亞仍然於3月16日舉行了獨立公投,並在3月17日以96.6%的超高票數通過了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的決議。3月18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簽訂合併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隨後於3月21日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

在克里米亞投向俄羅斯的這段時期內,除了上躥下跳的克里米亞,雷厲風行的俄羅斯,惱羞成怒的西方國家以及作壁上觀的國際社會,作為當事國且最大受害者的烏克蘭,除了不承認公投結果,宣佈其行為違憲,便再無更多動作,對俄羅斯公然奪取本國領土且讓自己顏面掃地的行為緘口不言,更不要說對俄宣戰奪回失地了。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那麼,為何烏克蘭在失去克里米亞後如此“剋制”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實力不允許

實力不足,是烏克蘭不敢對俄羅斯宣戰的最根本原因。

雖然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作為蘇聯大家庭的“二哥”,分得了僅次於俄羅斯的財產,包括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但因為蘇聯時期斯大林模式的桎梏,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經濟水平卻相當落後,這使得獲得獨立的烏克蘭沒有維持核武器開支的經濟實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和美俄等國兩年多的談判,烏克蘭於1994年1月10日宣佈放棄所有核武器。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放棄核武器雖然在短期內為烏克蘭換來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但從長遠看絕對是烏克蘭的夢魘。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不曾擁有,而是得到了再失去。擁核時代的烏克蘭令西方不安,但無核時代的烏克蘭更不讓人放心,因為烏克蘭地處的東西方要衝的戰略位置是無法改變的。而當美俄再次交鋒,烏克蘭需要用核武器維護自身利益時,卻發現自己只能成為美俄博弈的棋子,徹底失去了話語權。

從烏克蘭獨立建國以來,烏克蘭也經歷了和俄羅斯一樣的“改頭換面”的歷程,進入了積重難返的寡頭時代。但不幸的是,烏克蘭沒有普京式的人物,葉利欽式吃裡扒外的領導人倒是一抓一大把。

包括波羅申科在內的烏克蘭領導人,作為寡頭以及寡頭的代言人,從來無視烏克蘭被東西方撕扯的戰略位置,一心想要擁抱千里之外的西方,和咫尺之遙的俄羅斯劃清界限。所以結果就是俄羅斯強力反制,煽動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州叛亂,烏克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盪之中。

"

2013年11月底,以烏克蘭當局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為起點,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因為一心想要擁抱西方,烏克蘭遭到了昔日大哥俄羅斯的強烈反制,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動盪不安。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克里米亞在俄羅斯的“感召”下於2014年3月11日通過獨立宣言。儘管遭到了烏克蘭當局的嚴厲鎮壓,並在3月15日解散了克里米亞議會,但“去意已決”的克里米亞仍然於3月16日舉行了獨立公投,並在3月17日以96.6%的超高票數通過了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的決議。3月18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簽訂合併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隨後於3月21日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

在克里米亞投向俄羅斯的這段時期內,除了上躥下跳的克里米亞,雷厲風行的俄羅斯,惱羞成怒的西方國家以及作壁上觀的國際社會,作為當事國且最大受害者的烏克蘭,除了不承認公投結果,宣佈其行為違憲,便再無更多動作,對俄羅斯公然奪取本國領土且讓自己顏面掃地的行為緘口不言,更不要說對俄宣戰奪回失地了。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那麼,為何烏克蘭在失去克里米亞後如此“剋制”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實力不允許

實力不足,是烏克蘭不敢對俄羅斯宣戰的最根本原因。

雖然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作為蘇聯大家庭的“二哥”,分得了僅次於俄羅斯的財產,包括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但因為蘇聯時期斯大林模式的桎梏,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經濟水平卻相當落後,這使得獲得獨立的烏克蘭沒有維持核武器開支的經濟實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和美俄等國兩年多的談判,烏克蘭於1994年1月10日宣佈放棄所有核武器。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放棄核武器雖然在短期內為烏克蘭換來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但從長遠看絕對是烏克蘭的夢魘。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不曾擁有,而是得到了再失去。擁核時代的烏克蘭令西方不安,但無核時代的烏克蘭更不讓人放心,因為烏克蘭地處的東西方要衝的戰略位置是無法改變的。而當美俄再次交鋒,烏克蘭需要用核武器維護自身利益時,卻發現自己只能成為美俄博弈的棋子,徹底失去了話語權。

從烏克蘭獨立建國以來,烏克蘭也經歷了和俄羅斯一樣的“改頭換面”的歷程,進入了積重難返的寡頭時代。但不幸的是,烏克蘭沒有普京式的人物,葉利欽式吃裡扒外的領導人倒是一抓一大把。

包括波羅申科在內的烏克蘭領導人,作為寡頭以及寡頭的代言人,從來無視烏克蘭被東西方撕扯的戰略位置,一心想要擁抱千里之外的西方,和咫尺之遙的俄羅斯劃清界限。所以結果就是俄羅斯強力反制,煽動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州叛亂,烏克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盪之中。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可以說,無能的烏克蘭領導人,一步步將烏克蘭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等到量變引起質變,克里米亞事件爆發,烏克蘭除了譴責別無他法,因為東部的俄羅斯州蠢蠢欲動,如果烏克蘭選擇以卵擊石,一旦失敗,那麼東部各州馬上成為下一個克里米亞,屆時烏克蘭的分裂無法挽回,相比之下按兵不動反而能最大程度地止損。

況且今日的烏克蘭還倚仗著俄羅斯的天然氣,欠著俄羅斯至少20億美元費用,這更決定了烏克蘭不敢和俄羅斯翻臉,因為舊賬可以賴,但烏克蘭不想被凍成狗。

2、隊友不給力

隊友不給力,是烏克蘭被迫沉默的重要因素。

普京在克里米亞事件中雷厲風行的手段,不僅收穫了大票俄羅斯粉絲,更在國際上狠狠打了烏克蘭和西方國家的臉,因為西方國家和烏克蘭一直站在同一陣營。

"

2013年11月底,以烏克蘭當局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為起點,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因為一心想要擁抱西方,烏克蘭遭到了昔日大哥俄羅斯的強烈反制,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動盪不安。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克里米亞在俄羅斯的“感召”下於2014年3月11日通過獨立宣言。儘管遭到了烏克蘭當局的嚴厲鎮壓,並在3月15日解散了克里米亞議會,但“去意已決”的克里米亞仍然於3月16日舉行了獨立公投,並在3月17日以96.6%的超高票數通過了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的決議。3月18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簽訂合併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隨後於3月21日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

在克里米亞投向俄羅斯的這段時期內,除了上躥下跳的克里米亞,雷厲風行的俄羅斯,惱羞成怒的西方國家以及作壁上觀的國際社會,作為當事國且最大受害者的烏克蘭,除了不承認公投結果,宣佈其行為違憲,便再無更多動作,對俄羅斯公然奪取本國領土且讓自己顏面掃地的行為緘口不言,更不要說對俄宣戰奪回失地了。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那麼,為何烏克蘭在失去克里米亞後如此“剋制”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實力不允許

實力不足,是烏克蘭不敢對俄羅斯宣戰的最根本原因。

雖然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作為蘇聯大家庭的“二哥”,分得了僅次於俄羅斯的財產,包括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但因為蘇聯時期斯大林模式的桎梏,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經濟水平卻相當落後,這使得獲得獨立的烏克蘭沒有維持核武器開支的經濟實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和美俄等國兩年多的談判,烏克蘭於1994年1月10日宣佈放棄所有核武器。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放棄核武器雖然在短期內為烏克蘭換來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但從長遠看絕對是烏克蘭的夢魘。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不曾擁有,而是得到了再失去。擁核時代的烏克蘭令西方不安,但無核時代的烏克蘭更不讓人放心,因為烏克蘭地處的東西方要衝的戰略位置是無法改變的。而當美俄再次交鋒,烏克蘭需要用核武器維護自身利益時,卻發現自己只能成為美俄博弈的棋子,徹底失去了話語權。

從烏克蘭獨立建國以來,烏克蘭也經歷了和俄羅斯一樣的“改頭換面”的歷程,進入了積重難返的寡頭時代。但不幸的是,烏克蘭沒有普京式的人物,葉利欽式吃裡扒外的領導人倒是一抓一大把。

包括波羅申科在內的烏克蘭領導人,作為寡頭以及寡頭的代言人,從來無視烏克蘭被東西方撕扯的戰略位置,一心想要擁抱千里之外的西方,和咫尺之遙的俄羅斯劃清界限。所以結果就是俄羅斯強力反制,煽動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州叛亂,烏克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盪之中。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可以說,無能的烏克蘭領導人,一步步將烏克蘭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等到量變引起質變,克里米亞事件爆發,烏克蘭除了譴責別無他法,因為東部的俄羅斯州蠢蠢欲動,如果烏克蘭選擇以卵擊石,一旦失敗,那麼東部各州馬上成為下一個克里米亞,屆時烏克蘭的分裂無法挽回,相比之下按兵不動反而能最大程度地止損。

況且今日的烏克蘭還倚仗著俄羅斯的天然氣,欠著俄羅斯至少20億美元費用,這更決定了烏克蘭不敢和俄羅斯翻臉,因為舊賬可以賴,但烏克蘭不想被凍成狗。

2、隊友不給力

隊友不給力,是烏克蘭被迫沉默的重要因素。

普京在克里米亞事件中雷厲風行的手段,不僅收穫了大票俄羅斯粉絲,更在國際上狠狠打了烏克蘭和西方國家的臉,因為西方國家和烏克蘭一直站在同一陣營。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自蘇聯解體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希望烏克蘭建立一個完全親西方的政府,使烏克蘭成為對抗俄羅斯的前沿,為此西方國家不斷策劃對烏克蘭的顏色革命。但隨著除亞努科維奇外的烏克蘭歷屆政府積極向西靠攏的政策,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表面關係越來越融洽。

但在硬漢普京面前,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情同手足”瞬間“形同陌路”。雖然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奧巴馬政府一直堅定支持烏克蘭和俄羅斯干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西方國家會在烏克蘭和俄羅斯開戰時提供支持哪怕是道義上的支持。

因為克里米亞雖然距離烏克蘭很近,但距離俄羅斯也很近。這意味著一旦西方國家武裝介入,就要面臨在俄羅斯家門口打仗的尷尬局面,在全力以赴的俄羅斯面前,即使西方國家一擁而上也基本沒有勝算。

"

2013年11月底,以烏克蘭當局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為起點,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因為一心想要擁抱西方,烏克蘭遭到了昔日大哥俄羅斯的強烈反制,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動盪不安。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克里米亞在俄羅斯的“感召”下於2014年3月11日通過獨立宣言。儘管遭到了烏克蘭當局的嚴厲鎮壓,並在3月15日解散了克里米亞議會,但“去意已決”的克里米亞仍然於3月16日舉行了獨立公投,並在3月17日以96.6%的超高票數通過了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的決議。3月18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簽訂合併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隨後於3月21日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

在克里米亞投向俄羅斯的這段時期內,除了上躥下跳的克里米亞,雷厲風行的俄羅斯,惱羞成怒的西方國家以及作壁上觀的國際社會,作為當事國且最大受害者的烏克蘭,除了不承認公投結果,宣佈其行為違憲,便再無更多動作,對俄羅斯公然奪取本國領土且讓自己顏面掃地的行為緘口不言,更不要說對俄宣戰奪回失地了。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那麼,為何烏克蘭在失去克里米亞後如此“剋制”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實力不允許

實力不足,是烏克蘭不敢對俄羅斯宣戰的最根本原因。

雖然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作為蘇聯大家庭的“二哥”,分得了僅次於俄羅斯的財產,包括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但因為蘇聯時期斯大林模式的桎梏,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經濟水平卻相當落後,這使得獲得獨立的烏克蘭沒有維持核武器開支的經濟實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和美俄等國兩年多的談判,烏克蘭於1994年1月10日宣佈放棄所有核武器。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放棄核武器雖然在短期內為烏克蘭換來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但從長遠看絕對是烏克蘭的夢魘。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不曾擁有,而是得到了再失去。擁核時代的烏克蘭令西方不安,但無核時代的烏克蘭更不讓人放心,因為烏克蘭地處的東西方要衝的戰略位置是無法改變的。而當美俄再次交鋒,烏克蘭需要用核武器維護自身利益時,卻發現自己只能成為美俄博弈的棋子,徹底失去了話語權。

從烏克蘭獨立建國以來,烏克蘭也經歷了和俄羅斯一樣的“改頭換面”的歷程,進入了積重難返的寡頭時代。但不幸的是,烏克蘭沒有普京式的人物,葉利欽式吃裡扒外的領導人倒是一抓一大把。

包括波羅申科在內的烏克蘭領導人,作為寡頭以及寡頭的代言人,從來無視烏克蘭被東西方撕扯的戰略位置,一心想要擁抱千里之外的西方,和咫尺之遙的俄羅斯劃清界限。所以結果就是俄羅斯強力反制,煽動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州叛亂,烏克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盪之中。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可以說,無能的烏克蘭領導人,一步步將烏克蘭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等到量變引起質變,克里米亞事件爆發,烏克蘭除了譴責別無他法,因為東部的俄羅斯州蠢蠢欲動,如果烏克蘭選擇以卵擊石,一旦失敗,那麼東部各州馬上成為下一個克里米亞,屆時烏克蘭的分裂無法挽回,相比之下按兵不動反而能最大程度地止損。

況且今日的烏克蘭還倚仗著俄羅斯的天然氣,欠著俄羅斯至少20億美元費用,這更決定了烏克蘭不敢和俄羅斯翻臉,因為舊賬可以賴,但烏克蘭不想被凍成狗。

2、隊友不給力

隊友不給力,是烏克蘭被迫沉默的重要因素。

普京在克里米亞事件中雷厲風行的手段,不僅收穫了大票俄羅斯粉絲,更在國際上狠狠打了烏克蘭和西方國家的臉,因為西方國家和烏克蘭一直站在同一陣營。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自蘇聯解體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希望烏克蘭建立一個完全親西方的政府,使烏克蘭成為對抗俄羅斯的前沿,為此西方國家不斷策劃對烏克蘭的顏色革命。但隨著除亞努科維奇外的烏克蘭歷屆政府積極向西靠攏的政策,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表面關係越來越融洽。

但在硬漢普京面前,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情同手足”瞬間“形同陌路”。雖然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奧巴馬政府一直堅定支持烏克蘭和俄羅斯干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西方國家會在烏克蘭和俄羅斯開戰時提供支持哪怕是道義上的支持。

因為克里米亞雖然距離烏克蘭很近,但距離俄羅斯也很近。這意味著一旦西方國家武裝介入,就要面臨在俄羅斯家門口打仗的尷尬局面,在全力以赴的俄羅斯面前,即使西方國家一擁而上也基本沒有勝算。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再者,西方國家雖多,但各懷鬼胎、同床異夢,根本就無法形成支持烏克蘭的強大合力。

雖然西歐國家跟著美國喊得歡,但他們深知自己和烏克蘭一樣都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維持生命,在真實的飯碗和虛名的“勝利”之間,務實的西歐國家早已做出了選擇。

而美國雖然不指望俄羅斯的天然氣,但煽風點火終歸是需要打手的,在西歐國家不配合的情況下,單槍匹馬的美國心裡沒底好怕怕。

事實上,雖然美國和西歐國家面和心不和,但兩者在利用烏克蘭的問題上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搞亂烏克蘭,將俄羅斯拖入烏克蘭戰爭的泥潭。至於烏克蘭怎麼想,那是烏克蘭自己的事,西方國家“尊重”烏克蘭主權。

所以,深知西方國家德行的烏克蘭明白自己到底是什麼身份。

"

2013年11月底,以烏克蘭當局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為起點,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因為一心想要擁抱西方,烏克蘭遭到了昔日大哥俄羅斯的強烈反制,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動盪不安。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克里米亞在俄羅斯的“感召”下於2014年3月11日通過獨立宣言。儘管遭到了烏克蘭當局的嚴厲鎮壓,並在3月15日解散了克里米亞議會,但“去意已決”的克里米亞仍然於3月16日舉行了獨立公投,並在3月17日以96.6%的超高票數通過了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的決議。3月18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簽訂合併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隨後於3月21日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

在克里米亞投向俄羅斯的這段時期內,除了上躥下跳的克里米亞,雷厲風行的俄羅斯,惱羞成怒的西方國家以及作壁上觀的國際社會,作為當事國且最大受害者的烏克蘭,除了不承認公投結果,宣佈其行為違憲,便再無更多動作,對俄羅斯公然奪取本國領土且讓自己顏面掃地的行為緘口不言,更不要說對俄宣戰奪回失地了。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那麼,為何烏克蘭在失去克里米亞後如此“剋制”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實力不允許

實力不足,是烏克蘭不敢對俄羅斯宣戰的最根本原因。

雖然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作為蘇聯大家庭的“二哥”,分得了僅次於俄羅斯的財產,包括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但因為蘇聯時期斯大林模式的桎梏,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經濟水平卻相當落後,這使得獲得獨立的烏克蘭沒有維持核武器開支的經濟實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和美俄等國兩年多的談判,烏克蘭於1994年1月10日宣佈放棄所有核武器。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放棄核武器雖然在短期內為烏克蘭換來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但從長遠看絕對是烏克蘭的夢魘。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不曾擁有,而是得到了再失去。擁核時代的烏克蘭令西方不安,但無核時代的烏克蘭更不讓人放心,因為烏克蘭地處的東西方要衝的戰略位置是無法改變的。而當美俄再次交鋒,烏克蘭需要用核武器維護自身利益時,卻發現自己只能成為美俄博弈的棋子,徹底失去了話語權。

從烏克蘭獨立建國以來,烏克蘭也經歷了和俄羅斯一樣的“改頭換面”的歷程,進入了積重難返的寡頭時代。但不幸的是,烏克蘭沒有普京式的人物,葉利欽式吃裡扒外的領導人倒是一抓一大把。

包括波羅申科在內的烏克蘭領導人,作為寡頭以及寡頭的代言人,從來無視烏克蘭被東西方撕扯的戰略位置,一心想要擁抱千里之外的西方,和咫尺之遙的俄羅斯劃清界限。所以結果就是俄羅斯強力反制,煽動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州叛亂,烏克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盪之中。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可以說,無能的烏克蘭領導人,一步步將烏克蘭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等到量變引起質變,克里米亞事件爆發,烏克蘭除了譴責別無他法,因為東部的俄羅斯州蠢蠢欲動,如果烏克蘭選擇以卵擊石,一旦失敗,那麼東部各州馬上成為下一個克里米亞,屆時烏克蘭的分裂無法挽回,相比之下按兵不動反而能最大程度地止損。

況且今日的烏克蘭還倚仗著俄羅斯的天然氣,欠著俄羅斯至少20億美元費用,這更決定了烏克蘭不敢和俄羅斯翻臉,因為舊賬可以賴,但烏克蘭不想被凍成狗。

2、隊友不給力

隊友不給力,是烏克蘭被迫沉默的重要因素。

普京在克里米亞事件中雷厲風行的手段,不僅收穫了大票俄羅斯粉絲,更在國際上狠狠打了烏克蘭和西方國家的臉,因為西方國家和烏克蘭一直站在同一陣營。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自蘇聯解體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希望烏克蘭建立一個完全親西方的政府,使烏克蘭成為對抗俄羅斯的前沿,為此西方國家不斷策劃對烏克蘭的顏色革命。但隨著除亞努科維奇外的烏克蘭歷屆政府積極向西靠攏的政策,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表面關係越來越融洽。

但在硬漢普京面前,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情同手足”瞬間“形同陌路”。雖然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奧巴馬政府一直堅定支持烏克蘭和俄羅斯干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西方國家會在烏克蘭和俄羅斯開戰時提供支持哪怕是道義上的支持。

因為克里米亞雖然距離烏克蘭很近,但距離俄羅斯也很近。這意味著一旦西方國家武裝介入,就要面臨在俄羅斯家門口打仗的尷尬局面,在全力以赴的俄羅斯面前,即使西方國家一擁而上也基本沒有勝算。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再者,西方國家雖多,但各懷鬼胎、同床異夢,根本就無法形成支持烏克蘭的強大合力。

雖然西歐國家跟著美國喊得歡,但他們深知自己和烏克蘭一樣都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維持生命,在真實的飯碗和虛名的“勝利”之間,務實的西歐國家早已做出了選擇。

而美國雖然不指望俄羅斯的天然氣,但煽風點火終歸是需要打手的,在西歐國家不配合的情況下,單槍匹馬的美國心裡沒底好怕怕。

事實上,雖然美國和西歐國家面和心不和,但兩者在利用烏克蘭的問題上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搞亂烏克蘭,將俄羅斯拖入烏克蘭戰爭的泥潭。至於烏克蘭怎麼想,那是烏克蘭自己的事,西方國家“尊重”烏克蘭主權。

所以,深知西方國家德行的烏克蘭明白自己到底是什麼身份。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3、道義不佔理

道義上的啞口無言,讓烏克蘭和西方國家所有報復俄羅斯的行動變得師出無名。

克里米亞事件,與其說是“吞併”的克里米亞,倒不如說是“收復”了克里米亞,因為克里米亞本身就是俄羅斯的。

雖然拳頭才是真理,2014年前的克里米亞確實是烏克蘭領土,但這塊土地的歸屬卻顯得不清不楚。

因為克里米亞是在1954年蘇聯為紀念俄烏合並300周邊時,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赫魯曉夫將其“送”給烏克蘭的。

在當時蘇聯的大框架下,所謂的“贈送”更多的是順水人情,也就是左手換右手,畢竟誰也沒想到會有蘇聯解體的那一天。

"

2013年11月底,以烏克蘭當局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為起點,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因為一心想要擁抱西方,烏克蘭遭到了昔日大哥俄羅斯的強烈反制,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動盪不安。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克里米亞在俄羅斯的“感召”下於2014年3月11日通過獨立宣言。儘管遭到了烏克蘭當局的嚴厲鎮壓,並在3月15日解散了克里米亞議會,但“去意已決”的克里米亞仍然於3月16日舉行了獨立公投,並在3月17日以96.6%的超高票數通過了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的決議。3月18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簽訂合併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隨後於3月21日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

在克里米亞投向俄羅斯的這段時期內,除了上躥下跳的克里米亞,雷厲風行的俄羅斯,惱羞成怒的西方國家以及作壁上觀的國際社會,作為當事國且最大受害者的烏克蘭,除了不承認公投結果,宣佈其行為違憲,便再無更多動作,對俄羅斯公然奪取本國領土且讓自己顏面掃地的行為緘口不言,更不要說對俄宣戰奪回失地了。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那麼,為何烏克蘭在失去克里米亞後如此“剋制”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實力不允許

實力不足,是烏克蘭不敢對俄羅斯宣戰的最根本原因。

雖然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作為蘇聯大家庭的“二哥”,分得了僅次於俄羅斯的財產,包括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但因為蘇聯時期斯大林模式的桎梏,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經濟水平卻相當落後,這使得獲得獨立的烏克蘭沒有維持核武器開支的經濟實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和美俄等國兩年多的談判,烏克蘭於1994年1月10日宣佈放棄所有核武器。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放棄核武器雖然在短期內為烏克蘭換來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但從長遠看絕對是烏克蘭的夢魘。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不曾擁有,而是得到了再失去。擁核時代的烏克蘭令西方不安,但無核時代的烏克蘭更不讓人放心,因為烏克蘭地處的東西方要衝的戰略位置是無法改變的。而當美俄再次交鋒,烏克蘭需要用核武器維護自身利益時,卻發現自己只能成為美俄博弈的棋子,徹底失去了話語權。

從烏克蘭獨立建國以來,烏克蘭也經歷了和俄羅斯一樣的“改頭換面”的歷程,進入了積重難返的寡頭時代。但不幸的是,烏克蘭沒有普京式的人物,葉利欽式吃裡扒外的領導人倒是一抓一大把。

包括波羅申科在內的烏克蘭領導人,作為寡頭以及寡頭的代言人,從來無視烏克蘭被東西方撕扯的戰略位置,一心想要擁抱千里之外的西方,和咫尺之遙的俄羅斯劃清界限。所以結果就是俄羅斯強力反制,煽動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州叛亂,烏克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盪之中。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可以說,無能的烏克蘭領導人,一步步將烏克蘭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等到量變引起質變,克里米亞事件爆發,烏克蘭除了譴責別無他法,因為東部的俄羅斯州蠢蠢欲動,如果烏克蘭選擇以卵擊石,一旦失敗,那麼東部各州馬上成為下一個克里米亞,屆時烏克蘭的分裂無法挽回,相比之下按兵不動反而能最大程度地止損。

況且今日的烏克蘭還倚仗著俄羅斯的天然氣,欠著俄羅斯至少20億美元費用,這更決定了烏克蘭不敢和俄羅斯翻臉,因為舊賬可以賴,但烏克蘭不想被凍成狗。

2、隊友不給力

隊友不給力,是烏克蘭被迫沉默的重要因素。

普京在克里米亞事件中雷厲風行的手段,不僅收穫了大票俄羅斯粉絲,更在國際上狠狠打了烏克蘭和西方國家的臉,因為西方國家和烏克蘭一直站在同一陣營。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自蘇聯解體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希望烏克蘭建立一個完全親西方的政府,使烏克蘭成為對抗俄羅斯的前沿,為此西方國家不斷策劃對烏克蘭的顏色革命。但隨著除亞努科維奇外的烏克蘭歷屆政府積極向西靠攏的政策,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表面關係越來越融洽。

但在硬漢普京面前,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情同手足”瞬間“形同陌路”。雖然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奧巴馬政府一直堅定支持烏克蘭和俄羅斯干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西方國家會在烏克蘭和俄羅斯開戰時提供支持哪怕是道義上的支持。

因為克里米亞雖然距離烏克蘭很近,但距離俄羅斯也很近。這意味著一旦西方國家武裝介入,就要面臨在俄羅斯家門口打仗的尷尬局面,在全力以赴的俄羅斯面前,即使西方國家一擁而上也基本沒有勝算。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再者,西方國家雖多,但各懷鬼胎、同床異夢,根本就無法形成支持烏克蘭的強大合力。

雖然西歐國家跟著美國喊得歡,但他們深知自己和烏克蘭一樣都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維持生命,在真實的飯碗和虛名的“勝利”之間,務實的西歐國家早已做出了選擇。

而美國雖然不指望俄羅斯的天然氣,但煽風點火終歸是需要打手的,在西歐國家不配合的情況下,單槍匹馬的美國心裡沒底好怕怕。

事實上,雖然美國和西歐國家面和心不和,但兩者在利用烏克蘭的問題上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搞亂烏克蘭,將俄羅斯拖入烏克蘭戰爭的泥潭。至於烏克蘭怎麼想,那是烏克蘭自己的事,西方國家“尊重”烏克蘭主權。

所以,深知西方國家德行的烏克蘭明白自己到底是什麼身份。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3、道義不佔理

道義上的啞口無言,讓烏克蘭和西方國家所有報復俄羅斯的行動變得師出無名。

克里米亞事件,與其說是“吞併”的克里米亞,倒不如說是“收復”了克里米亞,因為克里米亞本身就是俄羅斯的。

雖然拳頭才是真理,2014年前的克里米亞確實是烏克蘭領土,但這塊土地的歸屬卻顯得不清不楚。

因為克里米亞是在1954年蘇聯為紀念俄烏合並300周邊時,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赫魯曉夫將其“送”給烏克蘭的。

在當時蘇聯的大框架下,所謂的“贈送”更多的是順水人情,也就是左手換右手,畢竟誰也沒想到會有蘇聯解體的那一天。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但是蘇聯解體還是來了,這塊土地也就成了俄烏爭端的重大焦點,同時也成為烏克蘭棄核的交換條件之一。

但這塊土地早已在沙俄時代就被種族換血,境內基本都是俄羅斯人,如果遵從民眾意願,是一定會投向俄羅斯的。

而如果公投的話不僅烏克蘭,西方國家更是無話可說。因為就在10多年前的1999年,西方國家為了肢解南斯拉夫,拔掉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上的戰略支撐點,不惜發動科索沃戰爭,武裝支持科索沃公投獨立,並蓄意轟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館。

"

2013年11月底,以烏克蘭當局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為起點,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因為一心想要擁抱西方,烏克蘭遭到了昔日大哥俄羅斯的強烈反制,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動盪不安。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克里米亞在俄羅斯的“感召”下於2014年3月11日通過獨立宣言。儘管遭到了烏克蘭當局的嚴厲鎮壓,並在3月15日解散了克里米亞議會,但“去意已決”的克里米亞仍然於3月16日舉行了獨立公投,並在3月17日以96.6%的超高票數通過了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的決議。3月18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簽訂合併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隨後於3月21日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

在克里米亞投向俄羅斯的這段時期內,除了上躥下跳的克里米亞,雷厲風行的俄羅斯,惱羞成怒的西方國家以及作壁上觀的國際社會,作為當事國且最大受害者的烏克蘭,除了不承認公投結果,宣佈其行為違憲,便再無更多動作,對俄羅斯公然奪取本國領土且讓自己顏面掃地的行為緘口不言,更不要說對俄宣戰奪回失地了。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那麼,為何烏克蘭在失去克里米亞後如此“剋制”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實力不允許

實力不足,是烏克蘭不敢對俄羅斯宣戰的最根本原因。

雖然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作為蘇聯大家庭的“二哥”,分得了僅次於俄羅斯的財產,包括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但因為蘇聯時期斯大林模式的桎梏,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經濟水平卻相當落後,這使得獲得獨立的烏克蘭沒有維持核武器開支的經濟實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和美俄等國兩年多的談判,烏克蘭於1994年1月10日宣佈放棄所有核武器。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放棄核武器雖然在短期內為烏克蘭換來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但從長遠看絕對是烏克蘭的夢魘。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不曾擁有,而是得到了再失去。擁核時代的烏克蘭令西方不安,但無核時代的烏克蘭更不讓人放心,因為烏克蘭地處的東西方要衝的戰略位置是無法改變的。而當美俄再次交鋒,烏克蘭需要用核武器維護自身利益時,卻發現自己只能成為美俄博弈的棋子,徹底失去了話語權。

從烏克蘭獨立建國以來,烏克蘭也經歷了和俄羅斯一樣的“改頭換面”的歷程,進入了積重難返的寡頭時代。但不幸的是,烏克蘭沒有普京式的人物,葉利欽式吃裡扒外的領導人倒是一抓一大把。

包括波羅申科在內的烏克蘭領導人,作為寡頭以及寡頭的代言人,從來無視烏克蘭被東西方撕扯的戰略位置,一心想要擁抱千里之外的西方,和咫尺之遙的俄羅斯劃清界限。所以結果就是俄羅斯強力反制,煽動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州叛亂,烏克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盪之中。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可以說,無能的烏克蘭領導人,一步步將烏克蘭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等到量變引起質變,克里米亞事件爆發,烏克蘭除了譴責別無他法,因為東部的俄羅斯州蠢蠢欲動,如果烏克蘭選擇以卵擊石,一旦失敗,那麼東部各州馬上成為下一個克里米亞,屆時烏克蘭的分裂無法挽回,相比之下按兵不動反而能最大程度地止損。

況且今日的烏克蘭還倚仗著俄羅斯的天然氣,欠著俄羅斯至少20億美元費用,這更決定了烏克蘭不敢和俄羅斯翻臉,因為舊賬可以賴,但烏克蘭不想被凍成狗。

2、隊友不給力

隊友不給力,是烏克蘭被迫沉默的重要因素。

普京在克里米亞事件中雷厲風行的手段,不僅收穫了大票俄羅斯粉絲,更在國際上狠狠打了烏克蘭和西方國家的臉,因為西方國家和烏克蘭一直站在同一陣營。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自蘇聯解體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希望烏克蘭建立一個完全親西方的政府,使烏克蘭成為對抗俄羅斯的前沿,為此西方國家不斷策劃對烏克蘭的顏色革命。但隨著除亞努科維奇外的烏克蘭歷屆政府積極向西靠攏的政策,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表面關係越來越融洽。

但在硬漢普京面前,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情同手足”瞬間“形同陌路”。雖然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奧巴馬政府一直堅定支持烏克蘭和俄羅斯干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西方國家會在烏克蘭和俄羅斯開戰時提供支持哪怕是道義上的支持。

因為克里米亞雖然距離烏克蘭很近,但距離俄羅斯也很近。這意味著一旦西方國家武裝介入,就要面臨在俄羅斯家門口打仗的尷尬局面,在全力以赴的俄羅斯面前,即使西方國家一擁而上也基本沒有勝算。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再者,西方國家雖多,但各懷鬼胎、同床異夢,根本就無法形成支持烏克蘭的強大合力。

雖然西歐國家跟著美國喊得歡,但他們深知自己和烏克蘭一樣都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維持生命,在真實的飯碗和虛名的“勝利”之間,務實的西歐國家早已做出了選擇。

而美國雖然不指望俄羅斯的天然氣,但煽風點火終歸是需要打手的,在西歐國家不配合的情況下,單槍匹馬的美國心裡沒底好怕怕。

事實上,雖然美國和西歐國家面和心不和,但兩者在利用烏克蘭的問題上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搞亂烏克蘭,將俄羅斯拖入烏克蘭戰爭的泥潭。至於烏克蘭怎麼想,那是烏克蘭自己的事,西方國家“尊重”烏克蘭主權。

所以,深知西方國家德行的烏克蘭明白自己到底是什麼身份。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3、道義不佔理

道義上的啞口無言,讓烏克蘭和西方國家所有報復俄羅斯的行動變得師出無名。

克里米亞事件,與其說是“吞併”的克里米亞,倒不如說是“收復”了克里米亞,因為克里米亞本身就是俄羅斯的。

雖然拳頭才是真理,2014年前的克里米亞確實是烏克蘭領土,但這塊土地的歸屬卻顯得不清不楚。

因為克里米亞是在1954年蘇聯為紀念俄烏合並300周邊時,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赫魯曉夫將其“送”給烏克蘭的。

在當時蘇聯的大框架下,所謂的“贈送”更多的是順水人情,也就是左手換右手,畢竟誰也沒想到會有蘇聯解體的那一天。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但是蘇聯解體還是來了,這塊土地也就成了俄烏爭端的重大焦點,同時也成為烏克蘭棄核的交換條件之一。

但這塊土地早已在沙俄時代就被種族換血,境內基本都是俄羅斯人,如果遵從民眾意願,是一定會投向俄羅斯的。

而如果公投的話不僅烏克蘭,西方國家更是無話可說。因為就在10多年前的1999年,西方國家為了肢解南斯拉夫,拔掉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上的戰略支撐點,不惜發動科索沃戰爭,武裝支持科索沃公投獨立,並蓄意轟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館。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在這樣的情況下,克里米亞公投更像是俄羅斯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既然科索沃戰爭時的西方國家可以玩公投的把戲,為何俄羅斯不能玩?

所以克里米亞事件鬧到最後,成了俄羅斯的獨角戲,西方國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俄羅斯重新將克里米亞吃下去,並牢牢壓制烏克蘭。西方國家除了高喊制裁,對俄羅斯幾乎沒有實質性報復方案。

而且,作為俄羅斯對烏克蘭“西去”的懲罰,克里米亞事件絕不是結束,如果烏克蘭政府繼續執迷不悟,那麼接下來的烏克蘭將難逃東部割據,東西撕裂的慘烈結局。既然俄羅斯無法掌握整個烏克蘭,那麼在西方國家圍追堵截下退而求其次,將烏東地區收入囊中,對俄羅斯而言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而無論成功與否,屆時的烏克蘭下場勢必會更加悲慘。

"

2013年11月底,以烏克蘭當局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為起點,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因為一心想要擁抱西方,烏克蘭遭到了昔日大哥俄羅斯的強烈反制,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動盪不安。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克里米亞在俄羅斯的“感召”下於2014年3月11日通過獨立宣言。儘管遭到了烏克蘭當局的嚴厲鎮壓,並在3月15日解散了克里米亞議會,但“去意已決”的克里米亞仍然於3月16日舉行了獨立公投,並在3月17日以96.6%的超高票數通過了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的決議。3月18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簽訂合併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隨後於3月21日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

在克里米亞投向俄羅斯的這段時期內,除了上躥下跳的克里米亞,雷厲風行的俄羅斯,惱羞成怒的西方國家以及作壁上觀的國際社會,作為當事國且最大受害者的烏克蘭,除了不承認公投結果,宣佈其行為違憲,便再無更多動作,對俄羅斯公然奪取本國領土且讓自己顏面掃地的行為緘口不言,更不要說對俄宣戰奪回失地了。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那麼,為何烏克蘭在失去克里米亞後如此“剋制”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實力不允許

實力不足,是烏克蘭不敢對俄羅斯宣戰的最根本原因。

雖然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作為蘇聯大家庭的“二哥”,分得了僅次於俄羅斯的財產,包括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但因為蘇聯時期斯大林模式的桎梏,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經濟水平卻相當落後,這使得獲得獨立的烏克蘭沒有維持核武器開支的經濟實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和美俄等國兩年多的談判,烏克蘭於1994年1月10日宣佈放棄所有核武器。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放棄核武器雖然在短期內為烏克蘭換來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但從長遠看絕對是烏克蘭的夢魘。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不曾擁有,而是得到了再失去。擁核時代的烏克蘭令西方不安,但無核時代的烏克蘭更不讓人放心,因為烏克蘭地處的東西方要衝的戰略位置是無法改變的。而當美俄再次交鋒,烏克蘭需要用核武器維護自身利益時,卻發現自己只能成為美俄博弈的棋子,徹底失去了話語權。

從烏克蘭獨立建國以來,烏克蘭也經歷了和俄羅斯一樣的“改頭換面”的歷程,進入了積重難返的寡頭時代。但不幸的是,烏克蘭沒有普京式的人物,葉利欽式吃裡扒外的領導人倒是一抓一大把。

包括波羅申科在內的烏克蘭領導人,作為寡頭以及寡頭的代言人,從來無視烏克蘭被東西方撕扯的戰略位置,一心想要擁抱千里之外的西方,和咫尺之遙的俄羅斯劃清界限。所以結果就是俄羅斯強力反制,煽動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州叛亂,烏克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盪之中。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可以說,無能的烏克蘭領導人,一步步將烏克蘭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等到量變引起質變,克里米亞事件爆發,烏克蘭除了譴責別無他法,因為東部的俄羅斯州蠢蠢欲動,如果烏克蘭選擇以卵擊石,一旦失敗,那麼東部各州馬上成為下一個克里米亞,屆時烏克蘭的分裂無法挽回,相比之下按兵不動反而能最大程度地止損。

況且今日的烏克蘭還倚仗著俄羅斯的天然氣,欠著俄羅斯至少20億美元費用,這更決定了烏克蘭不敢和俄羅斯翻臉,因為舊賬可以賴,但烏克蘭不想被凍成狗。

2、隊友不給力

隊友不給力,是烏克蘭被迫沉默的重要因素。

普京在克里米亞事件中雷厲風行的手段,不僅收穫了大票俄羅斯粉絲,更在國際上狠狠打了烏克蘭和西方國家的臉,因為西方國家和烏克蘭一直站在同一陣營。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自蘇聯解體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希望烏克蘭建立一個完全親西方的政府,使烏克蘭成為對抗俄羅斯的前沿,為此西方國家不斷策劃對烏克蘭的顏色革命。但隨著除亞努科維奇外的烏克蘭歷屆政府積極向西靠攏的政策,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表面關係越來越融洽。

但在硬漢普京面前,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情同手足”瞬間“形同陌路”。雖然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奧巴馬政府一直堅定支持烏克蘭和俄羅斯干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西方國家會在烏克蘭和俄羅斯開戰時提供支持哪怕是道義上的支持。

因為克里米亞雖然距離烏克蘭很近,但距離俄羅斯也很近。這意味著一旦西方國家武裝介入,就要面臨在俄羅斯家門口打仗的尷尬局面,在全力以赴的俄羅斯面前,即使西方國家一擁而上也基本沒有勝算。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再者,西方國家雖多,但各懷鬼胎、同床異夢,根本就無法形成支持烏克蘭的強大合力。

雖然西歐國家跟著美國喊得歡,但他們深知自己和烏克蘭一樣都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維持生命,在真實的飯碗和虛名的“勝利”之間,務實的西歐國家早已做出了選擇。

而美國雖然不指望俄羅斯的天然氣,但煽風點火終歸是需要打手的,在西歐國家不配合的情況下,單槍匹馬的美國心裡沒底好怕怕。

事實上,雖然美國和西歐國家面和心不和,但兩者在利用烏克蘭的問題上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搞亂烏克蘭,將俄羅斯拖入烏克蘭戰爭的泥潭。至於烏克蘭怎麼想,那是烏克蘭自己的事,西方國家“尊重”烏克蘭主權。

所以,深知西方國家德行的烏克蘭明白自己到底是什麼身份。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3、道義不佔理

道義上的啞口無言,讓烏克蘭和西方國家所有報復俄羅斯的行動變得師出無名。

克里米亞事件,與其說是“吞併”的克里米亞,倒不如說是“收復”了克里米亞,因為克里米亞本身就是俄羅斯的。

雖然拳頭才是真理,2014年前的克里米亞確實是烏克蘭領土,但這塊土地的歸屬卻顯得不清不楚。

因為克里米亞是在1954年蘇聯為紀念俄烏合並300周邊時,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赫魯曉夫將其“送”給烏克蘭的。

在當時蘇聯的大框架下,所謂的“贈送”更多的是順水人情,也就是左手換右手,畢竟誰也沒想到會有蘇聯解體的那一天。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但是蘇聯解體還是來了,這塊土地也就成了俄烏爭端的重大焦點,同時也成為烏克蘭棄核的交換條件之一。

但這塊土地早已在沙俄時代就被種族換血,境內基本都是俄羅斯人,如果遵從民眾意願,是一定會投向俄羅斯的。

而如果公投的話不僅烏克蘭,西方國家更是無話可說。因為就在10多年前的1999年,西方國家為了肢解南斯拉夫,拔掉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上的戰略支撐點,不惜發動科索沃戰爭,武裝支持科索沃公投獨立,並蓄意轟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館。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在這樣的情況下,克里米亞公投更像是俄羅斯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既然科索沃戰爭時的西方國家可以玩公投的把戲,為何俄羅斯不能玩?

所以克里米亞事件鬧到最後,成了俄羅斯的獨角戲,西方國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俄羅斯重新將克里米亞吃下去,並牢牢壓制烏克蘭。西方國家除了高喊制裁,對俄羅斯幾乎沒有實質性報復方案。

而且,作為俄羅斯對烏克蘭“西去”的懲罰,克里米亞事件絕不是結束,如果烏克蘭政府繼續執迷不悟,那麼接下來的烏克蘭將難逃東部割據,東西撕裂的慘烈結局。既然俄羅斯無法掌握整個烏克蘭,那麼在西方國家圍追堵截下退而求其次,將烏東地區收入囊中,對俄羅斯而言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而無論成功與否,屆時的烏克蘭下場勢必會更加悲慘。

誰奪走了烏克蘭的勇氣?為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無動於衷?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