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朝勇將到民國福將,雙遼鄭家屯大帥府吳俊升的那些往事!

從清朝勇將到民國福將,雙遼鄭家屯大帥府吳俊升的那些往事!

吳俊升

從清朝勇將到民國福將,雙遼鄭家屯大帥府吳俊升的那些往事!

《吳俊升舊居展》場景

從清朝勇將到民國福將,雙遼鄭家屯大帥府吳俊升的那些往事!

鄭家屯博物館

從清朝勇將到民國福將,雙遼鄭家屯大帥府吳俊升的那些往事!

吳俊升大帥府內景

推開位於雙遼市的鄭家屯大帥府大門,當年的情景彷彿閃現在眼前。修復後的大帥府現存房舍32間,佔地2120平方米。正面為硬山出廊式門庭及耳房,東西兩側各有垂花門一座,正門內一進四合院,月形拱門與東廂跨院相連,鏤花彩繪,雖昔日盛況已逝,仍不失為古鎮鄭家屯一道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鄭家屯博物館是我省第一家縣級博物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是奉系軍閥吳俊升的私宅,民間俗稱“大帥府”,至今已有90多年的歷史。

吳俊升的私宅始建於1921年,1924年竣工,原為複式四合院,仿清代民宅建築,佔地3800多平方米,有房舍140餘間。前有轅門,東、西兩廂帶跨院,四角築炮臺,高牆廣廈,斗拱飛簷,雕樑畫棟,曲徑迴廊,集方城府第為一身,融官廳民宅於一體,蔚為壯觀。現“吳俊升舊居展”部分,設有吳俊升及其夫人、副官、侍女的蠟像,活靈活現;“吳家祠堂展”部分,內有吳氏家譜、吳俊升部下陣亡將士靈牌,還有反映吳俊升戎馬一生的壁畫;“光緒大鐵鍋展”部分,陳列著百年前在鄭家屯鑄造的一口大鐵鍋,上面鑄有五族文字及精緻飾紋。

吳俊升(1863-1928),奉天昌圖人,奉系軍閥。原名兆恩,字秀峰,後字興權,又字子琴,綽號吳大舌頭。17歲入遼源捕盜營。1912年,滿族王公勾結日本人策動“滿蒙獨立”,吳俊升率部予以沉重打擊。1921年任黑龍江督軍兼省長。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吳俊升任第5軍軍長。1925年郭鬆齡反奉,吳俊升任討逆軍總司令,兼左路軍團司令。1928年北伐戰爭,張作霖失敗後決定息爭罷戰,退兵關外,吳俊升前往山海關迎張作霖返奉。當年6月4日,在瀋陽皇姑屯與張作霖一起被日本人炸死,卒年65歲。

辛酸的青少年時代

吳俊升祖籍山東省歷城縣,世代務農。清咸豐末年,山東年景欠佳,吳家為生計所迫,外出謀食。祖父吳天福渡海到了關外,落戶於今遼寧省昌圖縣。清同治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863年10月11日),吳俊升出生於奉天昌圖府興隆溝村(今遼寧省昌圖縣老城鄉長青村興隆溝屯),父親吳玉、母親李氏,生有3男5女。吳俊升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吳俊升幼時憨痴,涕唾盈握,父親很不喜歡他。5歲時,他隨父遷居昌圖府鄭家屯,在蒙古馬市上當馬販子。受父薰陶,吳俊升長大後也以販馬為業,並喜歡賭博,成為不服管教之徒。吳俊升生長在一個貧苦農家,因而失去了只有富家子弟才能享受的就學權利,七八歲就開始給當地王大店家牧放牛馬,一年掙得白銀一二兩,以補貼家用。每天晨曦微明他就要驅趕畜群在草原上放牧,夜幕降臨時,才能收攏畜群回到主人家。這個窮馬倌衣衫襤褸,鼻涕“過河”,開飯時夥計們都不願與他同桌共餐。他僅有一條露肉的褲子遮體,換洗時只好躲在水泡子裡遮羞。吳俊升很會殷勤服侍主人,主人也非常喜歡他,並收為義子。吳俊升發跡後,高興時常講起那段窮困潦倒的生活,博大家一笑。由於他長期牧放而熟知馬性,練就了一身過硬的馬上功夫,使他後來販馬和當騎兵做得比別人更加得心應手。

吳俊升的牧童生涯一直持續到13歲。鄰村有個叫李潤的老人,與吳父交好,勸吳父讓他學習經商。後來經人介紹他進入老四平街的“慶豐當鋪”學徒,其間因性情頑劣、桀驁不馴,經常惹事生非,數月後被主人解僱回家。隨後吳俊升又來到昌圖縣興隆泉村(今昌圖縣太平鄉興隆泉)李財主家做“半拉子”。舊社會東北農村未成年的長工被稱為“半拉子”,出力不少,掙錢不多,一切髒活累活都要做。夏季農活很累,吳俊升晚上常常露宿在大車的鋪板上,李財主出外解手,天黑看不清,誤以為車上趴著一隻大黑熊,嚇得拔腿就跑。從此,“黑熊顯相”的訛傳不脛而走。這就是吳俊升發跡後有人說他是“黑熊轉世”成為福將的起因。

吳俊升的秉性難改,未幾又離開了李財主家。為謀出路,浪跡於販馬市場,習相馬業,充當馬販子、經紀人。吳俊升馳馬試劍,膂力絕倫,當時曾為商家炮手,盜賊遁跡,舉邑安之。由於志在從戎,遂投身軍旅,光緒六年(1880)入遼源捕盜營為率伍,時年17歲。當時民間有句俗話叫:“好人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視當兵為無能之輩或宵小無賴所為。吳俊升為擺脫貧困,只好到為人厭惡的軍營中混事。他先在捕盜營當伙伕,因既習馬性又善騎射,所以不久又當了馬伕,管理軍馬,20歲那年總算當上了一名正式騎兵。義父王大店家資助他一副殘缺不全的鞍具,李財主家借錢為他買了一匹獨眼馬,吳俊升自己動手鑿了一副木蹬,配齊了鞍具,這才具備了當騎兵的資格。當吳俊升出人頭地後,曾為李財主家掛匾一塊,以示不忘李家恩德。

投身軍旅累功升遷

因善醫馬疾,吳俊升被騎兵營營官相中,先後升為什長、哨官。他在軍中作戰勇敢,在蒙境查乾花、昭蘇太子等地剿匪有功被多次提升。光緒三十四年(1908),官至奉天(今遼寧省)後路巡防營統領、候補總兵,與張作霖、馮德麟、馬龍潭被稱為奉天四大軍事重要人物。

吳俊升是雙遼歷史名人,是北洋軍閥奉系的二號人物,曾任黑龍江省督軍兼省長,中華民國陸海軍副元帥。他生逢亂世,置身行伍,剿匪平叛,東征西討,英勇善戰,屢立戰功,由清朝的“勇將”變為民國的“福將”,集大軍閥、大官僚、大地主於一身,成為奉系軍閥中僅次於張作霖的重要首腦,被尊稱為“吳大帥”。作為軍閥,他的一生譭譽不一,功罪難以評說。在其生平軼事中既有剿匪平叛、維護祖國統一的戰功,又有捐資辦學、賑濟貧民的善舉。

辛亥革命後,日本人想利用“宗社黨”建立“滿蒙王國”。1912年6月,日本人向內蒙古喀喇沁王運送50輛大車槍械彈藥,偽稱運輸農業機具。吳俊升聞訊後,指揮所部攔截,重傷日本陸軍大尉鬆井清助,截獲了武器、車輛。此後,日本人多次組織武裝偷運軍火,均被吳俊升率部擊潰,使日本人策劃的第一次“滿蒙獨立運動”遭受沉重打擊而失敗。

1912年,俄國人勾結內蒙古哲裡木盟科爾沁右翼前旗札薩克圖郡王烏泰發動叛亂。駐鄭家屯的吳俊升部奉東三省都督趙爾巽命令前去平叛,在葛根廟重創叛軍。吳俊升因平叛有功升任林西、經棚守備司令。1914年,升任洮遼鎮守使。1916年,討袁護國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掀起了第二次“滿蒙獨立”運動。7月,吳俊升領兵進剿內蒙古高層分裂分子巴布扎布的叛亂。突泉一戰,重創叛軍,吳俊升也身負重傷。因剿滅巴匪有功,吳俊升被北洋政府授予二等勳功,賞七獅刀,授“興威將軍”號。吳俊升剿匪平叛的事蹟在本質上體現了其鮮明的抗日傾向和維護祖國統一的大局意識。

在奉天軍界中,吳俊升與張作霖、馮德麟、馬龍潭並稱“四大重鎮”(鎮相當於師),其中以吳俊升勢力最大,而吳以正式軍人出身,在政治上佔有上風,加之素有勇名,聲望在“四大重鎮”中最高。1917年,張作霖部發生內訌,吳堅定地站在張一方,升任陸軍第29師師長兼東北邊防副總司令。張吳二人以政治投機和武力要挾手段,先後攫取黑龍江、吉林兩省軍政大權,張作霖成為“東北王”。同年,北洋政府授予吳俊升一等“嘉禾章”。民國八年(1919),在討伐吉林督軍孟恩遠之際,吳俊升被任命為北路總司令,和東路總司令孫烈臣夾擊孟恩遠,令其屈服。民國十年(1921)3月,吳俊升被任命為黒龍江督軍兼署省長,晉授陸軍上將銜。上任後,在地方上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創造性地召開“鄉老會議”,問計於民,尋找弊政之源,在黑龍江以及整個東北地區產生很大影響。

清末以來,沙俄和日本先後取得了在東北修築鐵路的特權。民國時期,東北鐵路網完全控制在日本和沙俄手中,東北人民始終希望能修築起中國人自己掌握的鐵路,同入侵者的經濟侵略做鬥爭。吳俊升當上黑龍江督軍後,積極主張修建自己的鐵路,主要的目標是修建“濱黑鐵路”即哈爾濱至黑河的幹線和嫩江縣至齊齊哈爾的支線。日本、俄國企圖獨霸中國東北地區的路權,美國此時也插手其間。北京政府和張作霖因懼怕外國人而加以干預,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修築鐵路竟遭到百般阻撓,使吳俊升的修路計劃不斷受阻。從1921年到1928年,僅修築了幾段鐵路。其間,吳俊升備嘗辛酸。

1913年至1922年,鄭家屯附近的西遼河經常氾濫成災,兩岸人民深受其害。1922年秋,吳俊升親自批款為鄭家屯修建了40公里長的河堤,杜絕了水患。當年修建的河堤至今仍存。1921年,吳俊升與夫人李助君回鄭家屯家廟祭祖時,在萬源棧燒鍋的對面買了20間青磚房作為校舍,聘請校長1人,僱用教職員10餘人,辦起了有6個班級的小學校,開始定名為“助君貧民小學校”,後改名為“興權小學”。一切經費開支均由吳府支付,小學辦了五六年,總計招收了千餘名學生。

吳俊升在鄭家屯還設立慈善機構“同善堂”,免費收容孤寡老人和無依無靠的孤兒,一些乞討者也住宿同善堂。每逢青黃不接季節,吳府便在同善堂支起大鐵鍋,架起蓆棚,發放大鍋粥,救濟窮苦之人。吳俊升還和鄭家屯有錢大戶集資建設發電廠,使鄭家屯有了電燈照明。直到如今,許多有關他的佳話仍在雙遼市周邊廣為流傳。

與張作霖義結金蘭

張作霖是一個很講哥們義氣的人,他在東北稱王的那段日子裡,昔日的生死兄弟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顧,不少人成為威震一方、獨當一面的人物。尤其是他的7個結拜兄弟,無一例外,都是手握實權的封疆大吏。眾兄弟中排行老二的就是外號“吳大舌頭”的吳俊升。

吳俊升雖然沒有顯赫的出身,也不是最早追隨張作霖的人,兩人在張作霖被張錫鑾收編後才認識。吳俊升和張作霖屬於相見恨晚的那種兄弟,兩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從小頑劣難馴、愛惹是生非;打起仗來都很勇猛,屬於在戰場上不怕死的猛將。

吳俊升年輕時不怕死是出了名的。1912年,日本人為了控制東北,鼓動滿蒙獨立,結果反叛的蒙古王公軍隊很快被吳俊升的部隊擊潰。

1915年,袁世凱復闢失敗,吳俊升積極配合義弟張作霖把親袁的段芝貴趕出東北,完成了張作霖獨霸東北的第一步。同年,吳俊升的部隊再次把蒙古反叛軍隊打得丟盔棄甲,而且還硬碰硬地和前來解圍的日本軍隊打了一仗,擊斃6名日軍,擊傷多人。雖然最後被北京政府責令道歉賠償,但吳俊升對待日本人的態度可見一斑。

吳俊升是個大老粗,沒什麼文化,做事魯莽激進。但他也並非一無是處。作為男人,他煙、酒、鴉片一概不沾;作為兄長,他對自己的兄弟掏心挖肺、義膽忠肝。

命喪於瀋陽皇姑屯

1928年,在對抗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戰爭中,張作霖在關內軍事節節失利。他原擬4月29日調剛剛鎮壓完大刀會返防的吳俊升率吉、黑兩省軍隊到德州佈防,後因張宗昌一敗塗地退出濟南,不得不改變計劃,任命吳俊升為東三省後方總司令。張作霖鑑於大勢已去,決定藉口停戰息爭退守關外。5月2日,吳俊升護送張作霖眷屬回奉,同時在榆關設後方總司令部,應援撤退奉軍。

6月3日,張作霖乘專列離京,吳俊升聞訊遠迎至山海關,二人同乘一節車廂回奉。4日清晨,行至皇姑屯附近,列車觸發了日本關東軍預埋炸藥,車廂被炸燬,吳俊升被鐵路道釘穿入腦部,當即喪命,時年65歲。張作霖受重傷,於當晚死去。

吳俊升死後,遺體先在奉天厝寄,1929年8月埋葬於昌圖縣興隆溝五龍崗。

(本版圖片由雙遼市博物館提供)

專家簡介:雋成軍,男,滿族,1965年6月出生,吉林省通化縣人,中國文物學會工業遺產委員會委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國考古學會會員、吉林省考古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文物鑑定專家委員會委員,現任四平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他先後參加考古發掘報告《後太平——東遼河右岸以青銅時代為主的文化遺存調查與試掘》《二龍湖古城址發掘報告》等書撰寫工作,主編《中東鐵路支線四平段調查與研究》《葉赫河流域先秦遺存考古調查與研究》等書,並在《考古》《東北史地》《滿族研究》《北方文物》《博物館研究》等刊物上發表理論研究和文物普及文章近百篇。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畢瑋琳 李萱

編輯:馬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