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車間帶來大幸福——湖南武岡市“扶貧車間”見聞

6月14日,武岡市43家企業被認定為全市首批“就業扶貧車間”並授牌。這是武岡市委市政府為進一步做好貧困勞動力就業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增收的務實舉措。記者隨機採訪發現,“扶貧車間”真正讓一大批“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勞動力、殘疾家庭勞動力和有生病患者家庭勞動力在本地實現就業。

就業扶貧車間,是武岡市從實踐出發探索出的一條科學有效幫助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的新路徑,是農村貧困群眾通過就地、就近靈活就業,實現穩定增收的重要途徑。為了建設一批具有持續性的扶貧車間,今年來,武岡市依託資源優勢,聚集各界力量,整合市場要素,積極動員在外的能人返鄉創業,凝心聚力建設就業扶貧車間。

小車間帶來大幸福——湖南武岡市“扶貧車間”見聞


小車間帶來大幸福——湖南武岡市“扶貧車間”見聞


小車間帶來大幸福——湖南武岡市“扶貧車間”見聞


小車間帶來大幸福——湖南武岡市“扶貧車間”見聞

“有了扶貧車間,我們這些農村貧困戶家庭就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在家門口就有事做了,而且一邊能夠照顧家庭,一邊通過自己的勞動增加可觀的收入。在扶貧車間上班,我們感到十分的舒心。”手工熟巧的趙春豔邊加工邊對記者說。

趙春豔是武岡市鄧元泰鎮居民委員會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公公癱瘓在床,兒子準備上大學,正是用錢的時候,光靠她丈夫在外打零工賺取的微薄薪水,無法支付高昂的醫療費與孩子的學費。正在趙春豔一籌莫展時,村支兩委與幫扶隊介紹她鄧元泰鎮蔡家塘村的逸能電子廠務工。

“國家政策這麼好,既為我們落實了醫療幫扶、教育幫扶,又給我們介紹工作。”趙春豔告訴記者,每個月能穩定賺取近3000元的工資,一年下來,有3.5萬餘元,還能有時間照顧家庭,日子越來越好了……

逸能電子廠成立於2017年5月,主要以生產安防線、電源連接線、耳機等業務為主,工廠為當地解決了70多人的就業問題,其中貧困戶20人,平均每人每年創收近2萬餘元。

小車間帶來大幸福——湖南武岡市“扶貧車間”見聞

小車間帶來大幸福——湖南武岡市“扶貧車間”見聞

小車間帶來大幸福——湖南武岡市“扶貧車間”見聞

在武岡市灣頭橋鎮龍橋村的鑫航標電子廠內,員工們正在忙著趕製一個新訂單,6月底要給深圳總公司完成6萬副耳機。從去皮、浸錫、焊接……到最後的包裝,每個環節分工明確,有條不紊。

35歲的劉萍是鑫航標電子廠的員工,也是灣頭橋社區居委會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和丈夫身體殘疾,家裡還有2個小孩需要照顧,屋漏又逢連夜雨,在2014年,她丈夫癱瘓在床喪失了勞動力,全家的重擔壓在她一人肩上。2017年,加入鑫航標電子廠務工,她不僅能靠雙手掙得穩定收入,還能在家照顧家人。

“她是我們這兒的老員工了,主要負責焊接的工作,工作上很賣力,現在每個月至少有2000元的收入……”鑫航標電子廠的負責人殷雄輝說。

鑫航標電子廠主要以生產耳機為主,現工廠員工有70餘人,其中貧困戶14人。

一個個扶貧車間的建成運營,不僅幫助留守農村的老人、婦女、殘疾等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家門口就業”,做到“務工、務農和顧家”三不誤,還緩解了企業“招工難、用工貴”的問題,更是發展農村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王茜霆 趙長燁 曾建蘇)(編輯 劉建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