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雲霧山

舞蹈 民俗 寨主讀書樂 2017-05-22

今年九月初十,我老家天柱縣石洞鎮水洞片區舉辦 "北侗民俗文化節"。我關注北侗文化已有多年,感覺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民間活動,於是向報社領導請示前去採訪。當天天公十分作美,天上是純靜透明的藍天白雲,陽光照在木樓人家的板壁上格外美麗動人。遇到這樣的好天氣,讓人無比興奮。

水洞片區,屬北侗第一方言區,這裡的人依舊質樸好客,有百分九十九的人操侗語,現在50歲以上的婦女大多數還穿侗衣,35歲以上的男女多數還會唱侗歌,並且十分喜歡唱歌,每逢各種好事,人們依然唱歌通宵。這裡還保存著濃厚的侗族文化習俗。

這次活動是水洞片區九個村委自發組織起來的,活動內容主要有鬥牛、北侗民歌比賽、籃球比賽、舞蹈表演、書畫展等。有近三萬人蔘加了這次活動。新華社簽約攝影師陳沛亮,走過黔東南不少的村村寨寨,參加過各種民間活動,他說,參加這次活動感覺十分過癮,還說在民間,群眾自發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活動已經是很少見了,州民委主任王敏在現場,也是發出同樣的感嘆。這次我觀察記錄了活動的全部過程,我從中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民間力量存在。

活動的地點在雲霧山。侗語是高銀霧。雲霧山有古老的鬥牛場,雲霧山斗牛場,在我州來說,是比較好的鬥牛場。它有10000多平方米草地,鬥牛場寬1300多平方米。古代鬥牛在每年九月"土皇日"(立冬前18天)舉行,後因各年日期不一,活動不便,相約於重陽的第二天,即農曆九月初十。雲霧山斗牛延續千百年,年年鬥牛盛況都十分熱烈。天柱、錦屏、劍河三縣交界的100多個村寨的侗族男女老少都聚攏而來,鼎盛時期參加活動人數達幾萬人。本次活動有來自幾個縣的60多頭水牯牛參賽,鬥牛場上,人山人海,數以萬計。這次鬥牛的方式也是少見的,不定時,直到一方鬥敗,鬥跑為此。有的兩牛對碰,有的碰得頭破血流,當場斷角。鬥牛的場面壯觀,激烈刺激。這種場面很血腥,我不怎麼喜歡看,但讓我再次悟到了人在競爭中和鬥牛一樣。

雲霧山也是古老著名的歌場,它是北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當天,當夕陽西墜,鬥牛鑼鼓漸去,民歌比賽也開始了,有獨唱,對唱,合唱。比寨的在臺上唱,不參加比賽的男女,這一群,那一夥的圍在一起"參堂"對歌;昔日歌場久的伴,再度相逢,他們三三兩兩,席地而歌……那夜,天空夜闌深邃,有月如鉤,感覺今夜的侗鄉月多迷人啊。他們有的在比試才華,有的在重溫舊夢,他們就這樣徹夜的唱著情歌說著情話,他們切切語,情綿綿。他們就這樣從晚上8點半唱到早上9點。但是看著他們一點睏意都沒,依然是興致勃勃,我知道這種激情一旦被點燃,就不好熄滅了。在臺上比賽的有118人次參加了比寨,則在臺下"參堂"對唱、相逢席地而歌的就更多了,而觀眾呢,那就更多更多了。我卻是一夜通宵的為他們拍照。

多麼難忘雲霧山的九月初十啊。上高中後,我已是整整10年沒在我的家鄉參加這樣的活動了。那天,那夜,我幾次無端落淚。說不清我是被什麼感動了,但顯然我的確已被深深感動。一匹木葉,一個微笑,一句話,一首歌,都是那般的煽情。

現在我的身體已經回到了城市,但我的靈魂還留在家鄉。明年,九月初十我們還會相約雲霧山! ( 宋堯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