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武當山道士們的真實生活
鏡頭下:武當山道士們的真實生活
鏡頭下:武當山道士們的真實生活
鏡頭下:武當山道士們的真實生活
鏡頭下:武當山道士們的真實生活
鏡頭下:武當山道士們的真實生活
鏡頭下:武當山道士們的真實生活
鏡頭下:武當山道士們的真實生活
鏡頭下:武當山道士們的真實生活
鏡頭下:武當山道士們的真實生活
鏡頭下:武當山道士們的真實生活
鏡頭下:武當山道士們的真實生活
鏡頭下:武當山道士們的真實生活
鏡頭下:武當山道士們的真實生活
行途記
1/13 中國傳統道教始於東漢。隋唐前,道人修煉主要靠外服丹藥,以期長生不死。到唐末五代,社會動亂,大量士大夫加入修道,主張以身體為丹爐,以體內“精”、“氣”為藥,運用“神”去燒煉,就是我們常見的打坐。
2/13 清晨的太陽跳出山際,第一縷撒向武當祡霄廣場。被掩在松竹山林裡的祡霄宮被照射得金光閃耀,坤道的集體早壇課拉開了道長們一天生活的序幕。
3/13 圖為道長的十方鞋透露著節儉的生活習慣。十方鞋上的十個孔,代表十個方位。配合腳上穿的雲襪,寓意雲遊十方無量度人。
4/13 圖為一對道長在超度現場做法事,其中一位卻不願被拍攝,用法器遮住了臉。在武當山修行的道長,多數獨來獨往,偶有相伴的,也是師徒關係。
5/13 武當山是一個玄門大課堂,又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舞臺,充滿了形形色色來尋道的人。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鳳毛麟角。
6/13 木易道長是祡霄宮的花匠。出家人不問前世,木易道長少言寡語,他的身世無人知曉,只知道,祡霄宮三季花開不敗,皆出自木易道長之手。
7/13 木易道長在山裡獨來獨往,心遊於萬物。木易道長說:“自己的小院容納了自然界許多生物,花草樹木,飛鳥魚蟲。這是大地的厚德,給予了萬物平等生長之機。”
8/13 圖為早上7點,雁道長在武當山的盤山公路上晨練,看到好看的景色,雁道長也會掏出手機拍照。高中時,在學校因和同學有分歧產生矛盾,就休學在家。
9/13 圖為雁道長下山回家探親。由於各種機緣,雁道長最終選擇了追尋母親的道路,皈依道門。如今已在武當修行了15年。
10/13 在武當山,不論乾道、坤道,有德行的人,都被尊稱為“爺”。坤道夏爺已80有餘,歲月之重已壓得她身軀佝僂、步履蹣跚,攀爬石階都要手扶欄杆,但她仍堅持在鐘樓值殿上班,為香客祈願敲鐘。
11/13 夏爺從小是個孤兒,身世坎坷,嚐盡人間悲苦。皈依道門後,虔誠修道,全心善待眾生,施人方便。她雖認字不多,但思維敏捷,對道法有自己的見解。
12/13 上午,坤道在祡霄廣場晨練,踢腳的不是別人,正是耄耋之年的夏爺。得力於常年打坐,夏爺的腿腳能踢得很高。
13/13 午後,夏爺倚在門邊閉目養神。一日黃昏,暮色漸起,武當山霧氣升騰,山巒疊嶂,浩然縹緲。同樣飄渺的還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道家哲學。從古至今,道家思想在中華歷史風雲中流淌,時至今日,“道法自然”的魅力仍然未減。
2017-04-0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