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


"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采。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坐落於什剎海之上,見證過千帆過盡的繁華歷史。身為前海與後海的分界線,無數遊人至今仍來往我身旁。也許熙攘是我這一生的主旋律,但我亦承載著深厚的歷史。

我是銀錠橋,我想跟你講講我的故事。

"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采。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坐落於什剎海之上,見證過千帆過盡的繁華歷史。身為前海與後海的分界線,無數遊人至今仍來往我身旁。也許熙攘是我這一生的主旋律,但我亦承載著深厚的歷史。

我是銀錠橋,我想跟你講講我的故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聽到我的名字你一定不會遲疑。我雖形制簡單,卻名聲在外,風景、人氣堪稱北京城中第一等。


1“京城一景亦堪驕”

我所處的什剎海風景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

“ 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

《帝都景物略》中這樣讚美什剎海的神韻。

"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采。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坐落於什剎海之上,見證過千帆過盡的繁華歷史。身為前海與後海的分界線,無數遊人至今仍來往我身旁。也許熙攘是我這一生的主旋律,但我亦承載著深厚的歷史。

我是銀錠橋,我想跟你講講我的故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聽到我的名字你一定不會遲疑。我雖形制簡單,卻名聲在外,風景、人氣堪稱北京城中第一等。


1“京城一景亦堪驕”

我所處的什剎海風景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

“ 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

《帝都景物略》中這樣讚美什剎海的神韻。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什剎海被譽為“北方的水鄉”(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湖面碧波盪漾,岸邊垂柳毿毿,遠山秀色如黛,風光綺麗的什剎海,令人心馳神往。而俯瞰什剎海便可看出,前海與後海之間有一處細脖處,我便坐落於其上。

"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采。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坐落於什剎海之上,見證過千帆過盡的繁華歷史。身為前海與後海的分界線,無數遊人至今仍來往我身旁。也許熙攘是我這一生的主旋律,但我亦承載著深厚的歷史。

我是銀錠橋,我想跟你講講我的故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聽到我的名字你一定不會遲疑。我雖形制簡單,卻名聲在外,風景、人氣堪稱北京城中第一等。


1“京城一景亦堪驕”

我所處的什剎海風景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

“ 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

《帝都景物略》中這樣讚美什剎海的神韻。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什剎海被譽為“北方的水鄉”(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湖面碧波盪漾,岸邊垂柳毿毿,遠山秀色如黛,風光綺麗的什剎海,令人心馳神往。而俯瞰什剎海便可看出,前海與後海之間有一處細脖處,我便坐落於其上。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底圖來源:《臺聲》雜誌文章《銀錠橋和菸袋斜街的溫柔》

橫跨“細脖處”,僅有10米長、6米寬的我是一座單孔石拱橋,跟盧溝橋等氣勢宏偉的多孔石拱橋相比,我稍顯氣勢不足,但小巧玲瓏的我有著精緻的優勢:作為一座漢白玉石橋,我身上兩側各有5塊漢白玉材質鏤空雲花欄板及6根翠瓶卷花望柱,彰顯著皇家園林的獨特與秀麗。

"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采。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坐落於什剎海之上,見證過千帆過盡的繁華歷史。身為前海與後海的分界線,無數遊人至今仍來往我身旁。也許熙攘是我這一生的主旋律,但我亦承載著深厚的歷史。

我是銀錠橋,我想跟你講講我的故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聽到我的名字你一定不會遲疑。我雖形制簡單,卻名聲在外,風景、人氣堪稱北京城中第一等。


1“京城一景亦堪驕”

我所處的什剎海風景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

“ 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

《帝都景物略》中這樣讚美什剎海的神韻。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什剎海被譽為“北方的水鄉”(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湖面碧波盪漾,岸邊垂柳毿毿,遠山秀色如黛,風光綺麗的什剎海,令人心馳神往。而俯瞰什剎海便可看出,前海與後海之間有一處細脖處,我便坐落於其上。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底圖來源:《臺聲》雜誌文章《銀錠橋和菸袋斜街的溫柔》

橫跨“細脖處”,僅有10米長、6米寬的我是一座單孔石拱橋,跟盧溝橋等氣勢宏偉的多孔石拱橋相比,我稍顯氣勢不足,但小巧玲瓏的我有著精緻的優勢:作為一座漢白玉石橋,我身上兩側各有5塊漢白玉材質鏤空雲花欄板及6根翠瓶卷花望柱,彰顯著皇家園林的獨特與秀麗。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身處這樣一番如詩如畫的景緻中,我當然不是“徒有其表”。橫跨在什剎海前海和後海的交匯處,我是連通南北兩岸的重要橋樑。市民日夜往來生活勞作;遊人休閒往來訪古賞景。

我初建於明正統年間,到現在已經500多歲了。但其實早在很久之前,我已經有雛形了。

遼、金時期,我所處的位置水域大,駁船可到達積水潭,木便橋橫亙於之上。元代營造北京大都城時,這裡已有千帆萬船往來,兩岸商事繁華。明代初年,木橋的形狀為橢船形,像一個倒扣著的銀元寶,因此得名“銀錠橋”。明正統年間,將木橋改建為一座單孔石拱橋,這便是我的誕生,“銀錠橋”這個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至今已經500多歲,可以說我是北京“出風頭”的古橋之一。歷經多年的風風雨雨,我已十分破敗。1984年,對我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新做拱券、鋪橋面、將舊欄杆改建成節間式護欄)之後,我的樣貌煥然一新,原本已至暮年的我恢復了少年的精神。

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老先生題寫“銀錠橋”三個楷體大字,並鐫刻在橋欄板上。自此,所有經過這裡的人見橋便知我的大名“銀錠橋”。

"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采。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坐落於什剎海之上,見證過千帆過盡的繁華歷史。身為前海與後海的分界線,無數遊人至今仍來往我身旁。也許熙攘是我這一生的主旋律,但我亦承載著深厚的歷史。

我是銀錠橋,我想跟你講講我的故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聽到我的名字你一定不會遲疑。我雖形制簡單,卻名聲在外,風景、人氣堪稱北京城中第一等。


1“京城一景亦堪驕”

我所處的什剎海風景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

“ 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

《帝都景物略》中這樣讚美什剎海的神韻。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什剎海被譽為“北方的水鄉”(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湖面碧波盪漾,岸邊垂柳毿毿,遠山秀色如黛,風光綺麗的什剎海,令人心馳神往。而俯瞰什剎海便可看出,前海與後海之間有一處細脖處,我便坐落於其上。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底圖來源:《臺聲》雜誌文章《銀錠橋和菸袋斜街的溫柔》

橫跨“細脖處”,僅有10米長、6米寬的我是一座單孔石拱橋,跟盧溝橋等氣勢宏偉的多孔石拱橋相比,我稍顯氣勢不足,但小巧玲瓏的我有著精緻的優勢:作為一座漢白玉石橋,我身上兩側各有5塊漢白玉材質鏤空雲花欄板及6根翠瓶卷花望柱,彰顯著皇家園林的獨特與秀麗。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身處這樣一番如詩如畫的景緻中,我當然不是“徒有其表”。橫跨在什剎海前海和後海的交匯處,我是連通南北兩岸的重要橋樑。市民日夜往來生活勞作;遊人休閒往來訪古賞景。

我初建於明正統年間,到現在已經500多歲了。但其實早在很久之前,我已經有雛形了。

遼、金時期,我所處的位置水域大,駁船可到達積水潭,木便橋橫亙於之上。元代營造北京大都城時,這裡已有千帆萬船往來,兩岸商事繁華。明代初年,木橋的形狀為橢船形,像一個倒扣著的銀元寶,因此得名“銀錠橋”。明正統年間,將木橋改建為一座單孔石拱橋,這便是我的誕生,“銀錠橋”這個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至今已經500多歲,可以說我是北京“出風頭”的古橋之一。歷經多年的風風雨雨,我已十分破敗。1984年,對我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新做拱券、鋪橋面、將舊欄杆改建成節間式護欄)之後,我的樣貌煥然一新,原本已至暮年的我恢復了少年的精神。

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老先生題寫“銀錠橋”三個楷體大字,並鐫刻在橋欄板上。自此,所有經過這裡的人見橋便知我的大名“銀錠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什剎海地區是名聲在外的遊覽勝地,我也因地處顯赫位置,身邊總是遊人如織。


2“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觀山水倒流”是老北京熟知的一句歇後語,寓意“事情的發展不按一般規律出現。”也是立於我之上可看到的景色。

"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采。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坐落於什剎海之上,見證過千帆過盡的繁華歷史。身為前海與後海的分界線,無數遊人至今仍來往我身旁。也許熙攘是我這一生的主旋律,但我亦承載著深厚的歷史。

我是銀錠橋,我想跟你講講我的故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聽到我的名字你一定不會遲疑。我雖形制簡單,卻名聲在外,風景、人氣堪稱北京城中第一等。


1“京城一景亦堪驕”

我所處的什剎海風景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

“ 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

《帝都景物略》中這樣讚美什剎海的神韻。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什剎海被譽為“北方的水鄉”(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湖面碧波盪漾,岸邊垂柳毿毿,遠山秀色如黛,風光綺麗的什剎海,令人心馳神往。而俯瞰什剎海便可看出,前海與後海之間有一處細脖處,我便坐落於其上。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底圖來源:《臺聲》雜誌文章《銀錠橋和菸袋斜街的溫柔》

橫跨“細脖處”,僅有10米長、6米寬的我是一座單孔石拱橋,跟盧溝橋等氣勢宏偉的多孔石拱橋相比,我稍顯氣勢不足,但小巧玲瓏的我有著精緻的優勢:作為一座漢白玉石橋,我身上兩側各有5塊漢白玉材質鏤空雲花欄板及6根翠瓶卷花望柱,彰顯著皇家園林的獨特與秀麗。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身處這樣一番如詩如畫的景緻中,我當然不是“徒有其表”。橫跨在什剎海前海和後海的交匯處,我是連通南北兩岸的重要橋樑。市民日夜往來生活勞作;遊人休閒往來訪古賞景。

我初建於明正統年間,到現在已經500多歲了。但其實早在很久之前,我已經有雛形了。

遼、金時期,我所處的位置水域大,駁船可到達積水潭,木便橋橫亙於之上。元代營造北京大都城時,這裡已有千帆萬船往來,兩岸商事繁華。明代初年,木橋的形狀為橢船形,像一個倒扣著的銀元寶,因此得名“銀錠橋”。明正統年間,將木橋改建為一座單孔石拱橋,這便是我的誕生,“銀錠橋”這個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至今已經500多歲,可以說我是北京“出風頭”的古橋之一。歷經多年的風風雨雨,我已十分破敗。1984年,對我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新做拱券、鋪橋面、將舊欄杆改建成節間式護欄)之後,我的樣貌煥然一新,原本已至暮年的我恢復了少年的精神。

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老先生題寫“銀錠橋”三個楷體大字,並鐫刻在橋欄板上。自此,所有經過這裡的人見橋便知我的大名“銀錠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什剎海地區是名聲在外的遊覽勝地,我也因地處顯赫位置,身邊總是遊人如織。


2“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觀山水倒流”是老北京熟知的一句歇後語,寓意“事情的發展不按一般規律出現。”也是立於我之上可看到的景色。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夕陽西下時分,從銀錠橋向西眺望(圖片來源:北京旅遊網)

“銀錠觀山水倒流”可以拆分為“銀錠觀山”和“水倒流”兩種景觀。銀錠橋地處兩海交接處,視野開闊。每當紅日銜山、晚霞洗彩時分,站在橋上向西遠眺,水面愈發寬闊,盡頭煙雲浩渺。

遠處西山群峰層巒疊嶂,歷歷在目。近觀“後海”兩岸蜿蜒曲折的河溪,濃蔭匝地的垂柳,以及水面上的荷花、碧葦、綠蒲與觀者極為和諧地融會在一張風景畫中。

有詩讚曰:“不盡泡波連太液,依然晴翠送遙山”。清朝詩人宋犖亦有“銀錠橋橫夕照間”之詠,此景就是“銀錠觀山”。

《宸垣識略》中記載:

“ 銀錠橋在地安門海子三座橋之北,城中水際看山,第一絕勝處。

可見我在清朝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什剎海有“西涯之海”的稱呼,“西涯八景”便是舊時什剎海周邊地區極具代表性的自然美景。“銀錠觀山”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景之一,更是經百姓“票選”而出的“燕京小八景”之一。

現如今,晴空之下站在我的石拱之上,視野依舊開闊。憑欄遠眺,西山群峰雖被高樓所掩,但輪廓依稀可見,仍不失“都下第一勝區”風景最佳處。

"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采。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坐落於什剎海之上,見證過千帆過盡的繁華歷史。身為前海與後海的分界線,無數遊人至今仍來往我身旁。也許熙攘是我這一生的主旋律,但我亦承載著深厚的歷史。

我是銀錠橋,我想跟你講講我的故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聽到我的名字你一定不會遲疑。我雖形制簡單,卻名聲在外,風景、人氣堪稱北京城中第一等。


1“京城一景亦堪驕”

我所處的什剎海風景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

“ 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

《帝都景物略》中這樣讚美什剎海的神韻。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什剎海被譽為“北方的水鄉”(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湖面碧波盪漾,岸邊垂柳毿毿,遠山秀色如黛,風光綺麗的什剎海,令人心馳神往。而俯瞰什剎海便可看出,前海與後海之間有一處細脖處,我便坐落於其上。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底圖來源:《臺聲》雜誌文章《銀錠橋和菸袋斜街的溫柔》

橫跨“細脖處”,僅有10米長、6米寬的我是一座單孔石拱橋,跟盧溝橋等氣勢宏偉的多孔石拱橋相比,我稍顯氣勢不足,但小巧玲瓏的我有著精緻的優勢:作為一座漢白玉石橋,我身上兩側各有5塊漢白玉材質鏤空雲花欄板及6根翠瓶卷花望柱,彰顯著皇家園林的獨特與秀麗。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身處這樣一番如詩如畫的景緻中,我當然不是“徒有其表”。橫跨在什剎海前海和後海的交匯處,我是連通南北兩岸的重要橋樑。市民日夜往來生活勞作;遊人休閒往來訪古賞景。

我初建於明正統年間,到現在已經500多歲了。但其實早在很久之前,我已經有雛形了。

遼、金時期,我所處的位置水域大,駁船可到達積水潭,木便橋橫亙於之上。元代營造北京大都城時,這裡已有千帆萬船往來,兩岸商事繁華。明代初年,木橋的形狀為橢船形,像一個倒扣著的銀元寶,因此得名“銀錠橋”。明正統年間,將木橋改建為一座單孔石拱橋,這便是我的誕生,“銀錠橋”這個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至今已經500多歲,可以說我是北京“出風頭”的古橋之一。歷經多年的風風雨雨,我已十分破敗。1984年,對我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新做拱券、鋪橋面、將舊欄杆改建成節間式護欄)之後,我的樣貌煥然一新,原本已至暮年的我恢復了少年的精神。

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老先生題寫“銀錠橋”三個楷體大字,並鐫刻在橋欄板上。自此,所有經過這裡的人見橋便知我的大名“銀錠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什剎海地區是名聲在外的遊覽勝地,我也因地處顯赫位置,身邊總是遊人如織。


2“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觀山水倒流”是老北京熟知的一句歇後語,寓意“事情的發展不按一般規律出現。”也是立於我之上可看到的景色。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夕陽西下時分,從銀錠橋向西眺望(圖片來源:北京旅遊網)

“銀錠觀山水倒流”可以拆分為“銀錠觀山”和“水倒流”兩種景觀。銀錠橋地處兩海交接處,視野開闊。每當紅日銜山、晚霞洗彩時分,站在橋上向西遠眺,水面愈發寬闊,盡頭煙雲浩渺。

遠處西山群峰層巒疊嶂,歷歷在目。近觀“後海”兩岸蜿蜒曲折的河溪,濃蔭匝地的垂柳,以及水面上的荷花、碧葦、綠蒲與觀者極為和諧地融會在一張風景畫中。

有詩讚曰:“不盡泡波連太液,依然晴翠送遙山”。清朝詩人宋犖亦有“銀錠橋橫夕照間”之詠,此景就是“銀錠觀山”。

《宸垣識略》中記載:

“ 銀錠橋在地安門海子三座橋之北,城中水際看山,第一絕勝處。

可見我在清朝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什剎海有“西涯之海”的稱呼,“西涯八景”便是舊時什剎海周邊地區極具代表性的自然美景。“銀錠觀山”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景之一,更是經百姓“票選”而出的“燕京小八景”之一。

現如今,晴空之下站在我的石拱之上,視野依舊開闊。憑欄遠眺,西山群峰雖被高樓所掩,但輪廓依稀可見,仍不失“都下第一勝區”風景最佳處。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如今立於銀錠橋向西遠眺,只隱約可見西山,遠不及當年勝景(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北京民間對此景“銀錠觀山水倒流”之說,更勾勒出了大自然湖水倒流的奇觀。

“水倒流”的現象,是因為北京城的地形是西北高、東南低,所以湖水正常年景自西北流向東南,銀錠橋下的水流是由後海流向前海。

明清時,某些年份月降水偏大,加上河湖清淤不到位,造成前海水位高於後海水位,形成前海之水倒流入後海,銀錠橋上看到水從東向西流的奇特景觀,這樣的情況一般維繫時間不長。

"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采。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坐落於什剎海之上,見證過千帆過盡的繁華歷史。身為前海與後海的分界線,無數遊人至今仍來往我身旁。也許熙攘是我這一生的主旋律,但我亦承載著深厚的歷史。

我是銀錠橋,我想跟你講講我的故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聽到我的名字你一定不會遲疑。我雖形制簡單,卻名聲在外,風景、人氣堪稱北京城中第一等。


1“京城一景亦堪驕”

我所處的什剎海風景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

“ 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

《帝都景物略》中這樣讚美什剎海的神韻。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什剎海被譽為“北方的水鄉”(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湖面碧波盪漾,岸邊垂柳毿毿,遠山秀色如黛,風光綺麗的什剎海,令人心馳神往。而俯瞰什剎海便可看出,前海與後海之間有一處細脖處,我便坐落於其上。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底圖來源:《臺聲》雜誌文章《銀錠橋和菸袋斜街的溫柔》

橫跨“細脖處”,僅有10米長、6米寬的我是一座單孔石拱橋,跟盧溝橋等氣勢宏偉的多孔石拱橋相比,我稍顯氣勢不足,但小巧玲瓏的我有著精緻的優勢:作為一座漢白玉石橋,我身上兩側各有5塊漢白玉材質鏤空雲花欄板及6根翠瓶卷花望柱,彰顯著皇家園林的獨特與秀麗。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身處這樣一番如詩如畫的景緻中,我當然不是“徒有其表”。橫跨在什剎海前海和後海的交匯處,我是連通南北兩岸的重要橋樑。市民日夜往來生活勞作;遊人休閒往來訪古賞景。

我初建於明正統年間,到現在已經500多歲了。但其實早在很久之前,我已經有雛形了。

遼、金時期,我所處的位置水域大,駁船可到達積水潭,木便橋橫亙於之上。元代營造北京大都城時,這裡已有千帆萬船往來,兩岸商事繁華。明代初年,木橋的形狀為橢船形,像一個倒扣著的銀元寶,因此得名“銀錠橋”。明正統年間,將木橋改建為一座單孔石拱橋,這便是我的誕生,“銀錠橋”這個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至今已經500多歲,可以說我是北京“出風頭”的古橋之一。歷經多年的風風雨雨,我已十分破敗。1984年,對我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新做拱券、鋪橋面、將舊欄杆改建成節間式護欄)之後,我的樣貌煥然一新,原本已至暮年的我恢復了少年的精神。

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老先生題寫“銀錠橋”三個楷體大字,並鐫刻在橋欄板上。自此,所有經過這裡的人見橋便知我的大名“銀錠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什剎海地區是名聲在外的遊覽勝地,我也因地處顯赫位置,身邊總是遊人如織。


2“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觀山水倒流”是老北京熟知的一句歇後語,寓意“事情的發展不按一般規律出現。”也是立於我之上可看到的景色。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夕陽西下時分,從銀錠橋向西眺望(圖片來源:北京旅遊網)

“銀錠觀山水倒流”可以拆分為“銀錠觀山”和“水倒流”兩種景觀。銀錠橋地處兩海交接處,視野開闊。每當紅日銜山、晚霞洗彩時分,站在橋上向西遠眺,水面愈發寬闊,盡頭煙雲浩渺。

遠處西山群峰層巒疊嶂,歷歷在目。近觀“後海”兩岸蜿蜒曲折的河溪,濃蔭匝地的垂柳,以及水面上的荷花、碧葦、綠蒲與觀者極為和諧地融會在一張風景畫中。

有詩讚曰:“不盡泡波連太液,依然晴翠送遙山”。清朝詩人宋犖亦有“銀錠橋橫夕照間”之詠,此景就是“銀錠觀山”。

《宸垣識略》中記載:

“ 銀錠橋在地安門海子三座橋之北,城中水際看山,第一絕勝處。

可見我在清朝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什剎海有“西涯之海”的稱呼,“西涯八景”便是舊時什剎海周邊地區極具代表性的自然美景。“銀錠觀山”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景之一,更是經百姓“票選”而出的“燕京小八景”之一。

現如今,晴空之下站在我的石拱之上,視野依舊開闊。憑欄遠眺,西山群峰雖被高樓所掩,但輪廓依稀可見,仍不失“都下第一勝區”風景最佳處。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如今立於銀錠橋向西遠眺,只隱約可見西山,遠不及當年勝景(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北京民間對此景“銀錠觀山水倒流”之說,更勾勒出了大自然湖水倒流的奇觀。

“水倒流”的現象,是因為北京城的地形是西北高、東南低,所以湖水正常年景自西北流向東南,銀錠橋下的水流是由後海流向前海。

明清時,某些年份月降水偏大,加上河湖清淤不到位,造成前海水位高於後海水位,形成前海之水倒流入後海,銀錠橋上看到水從東向西流的奇特景觀,這樣的情況一般維繫時間不長。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東側的前海水域開闊(圖片來源:網絡)

現在的城市水系經過多次科學的改造,已經變成了“順流而下”,“水倒流”的景觀也就消失了,只剩這句歇後語還能喚起人們的一點懷舊的記憶。


3“沐雨經風銀錠橋”

對於我身邊美景的喜愛,其實可以追溯到明代,文人墨客常常匯聚此地,遠觀山、近親水,吟詩作對,繪景抒情,留下了諸多對我的讚美之詞。

"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采。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坐落於什剎海之上,見證過千帆過盡的繁華歷史。身為前海與後海的分界線,無數遊人至今仍來往我身旁。也許熙攘是我這一生的主旋律,但我亦承載著深厚的歷史。

我是銀錠橋,我想跟你講講我的故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聽到我的名字你一定不會遲疑。我雖形制簡單,卻名聲在外,風景、人氣堪稱北京城中第一等。


1“京城一景亦堪驕”

我所處的什剎海風景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

“ 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

《帝都景物略》中這樣讚美什剎海的神韻。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什剎海被譽為“北方的水鄉”(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湖面碧波盪漾,岸邊垂柳毿毿,遠山秀色如黛,風光綺麗的什剎海,令人心馳神往。而俯瞰什剎海便可看出,前海與後海之間有一處細脖處,我便坐落於其上。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底圖來源:《臺聲》雜誌文章《銀錠橋和菸袋斜街的溫柔》

橫跨“細脖處”,僅有10米長、6米寬的我是一座單孔石拱橋,跟盧溝橋等氣勢宏偉的多孔石拱橋相比,我稍顯氣勢不足,但小巧玲瓏的我有著精緻的優勢:作為一座漢白玉石橋,我身上兩側各有5塊漢白玉材質鏤空雲花欄板及6根翠瓶卷花望柱,彰顯著皇家園林的獨特與秀麗。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身處這樣一番如詩如畫的景緻中,我當然不是“徒有其表”。橫跨在什剎海前海和後海的交匯處,我是連通南北兩岸的重要橋樑。市民日夜往來生活勞作;遊人休閒往來訪古賞景。

我初建於明正統年間,到現在已經500多歲了。但其實早在很久之前,我已經有雛形了。

遼、金時期,我所處的位置水域大,駁船可到達積水潭,木便橋橫亙於之上。元代營造北京大都城時,這裡已有千帆萬船往來,兩岸商事繁華。明代初年,木橋的形狀為橢船形,像一個倒扣著的銀元寶,因此得名“銀錠橋”。明正統年間,將木橋改建為一座單孔石拱橋,這便是我的誕生,“銀錠橋”這個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至今已經500多歲,可以說我是北京“出風頭”的古橋之一。歷經多年的風風雨雨,我已十分破敗。1984年,對我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新做拱券、鋪橋面、將舊欄杆改建成節間式護欄)之後,我的樣貌煥然一新,原本已至暮年的我恢復了少年的精神。

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老先生題寫“銀錠橋”三個楷體大字,並鐫刻在橋欄板上。自此,所有經過這裡的人見橋便知我的大名“銀錠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什剎海地區是名聲在外的遊覽勝地,我也因地處顯赫位置,身邊總是遊人如織。


2“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觀山水倒流”是老北京熟知的一句歇後語,寓意“事情的發展不按一般規律出現。”也是立於我之上可看到的景色。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夕陽西下時分,從銀錠橋向西眺望(圖片來源:北京旅遊網)

“銀錠觀山水倒流”可以拆分為“銀錠觀山”和“水倒流”兩種景觀。銀錠橋地處兩海交接處,視野開闊。每當紅日銜山、晚霞洗彩時分,站在橋上向西遠眺,水面愈發寬闊,盡頭煙雲浩渺。

遠處西山群峰層巒疊嶂,歷歷在目。近觀“後海”兩岸蜿蜒曲折的河溪,濃蔭匝地的垂柳,以及水面上的荷花、碧葦、綠蒲與觀者極為和諧地融會在一張風景畫中。

有詩讚曰:“不盡泡波連太液,依然晴翠送遙山”。清朝詩人宋犖亦有“銀錠橋橫夕照間”之詠,此景就是“銀錠觀山”。

《宸垣識略》中記載:

“ 銀錠橋在地安門海子三座橋之北,城中水際看山,第一絕勝處。

可見我在清朝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什剎海有“西涯之海”的稱呼,“西涯八景”便是舊時什剎海周邊地區極具代表性的自然美景。“銀錠觀山”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景之一,更是經百姓“票選”而出的“燕京小八景”之一。

現如今,晴空之下站在我的石拱之上,視野依舊開闊。憑欄遠眺,西山群峰雖被高樓所掩,但輪廓依稀可見,仍不失“都下第一勝區”風景最佳處。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如今立於銀錠橋向西遠眺,只隱約可見西山,遠不及當年勝景(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北京民間對此景“銀錠觀山水倒流”之說,更勾勒出了大自然湖水倒流的奇觀。

“水倒流”的現象,是因為北京城的地形是西北高、東南低,所以湖水正常年景自西北流向東南,銀錠橋下的水流是由後海流向前海。

明清時,某些年份月降水偏大,加上河湖清淤不到位,造成前海水位高於後海水位,形成前海之水倒流入後海,銀錠橋上看到水從東向西流的奇特景觀,這樣的情況一般維繫時間不長。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東側的前海水域開闊(圖片來源:網絡)

現在的城市水系經過多次科學的改造,已經變成了“順流而下”,“水倒流”的景觀也就消失了,只剩這句歇後語還能喚起人們的一點懷舊的記憶。


3“沐雨經風銀錠橋”

對於我身邊美景的喜愛,其實可以追溯到明代,文人墨客常常匯聚此地,遠觀山、近親水,吟詩作對,繪景抒情,留下了諸多對我的讚美之詞。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速寫(圖片來源:《北京文摘》 徐瀛/繪)

明代內閣大學士、文學家李東陽在一次遊慈恩寺後登上銀錠橋,望西山思往事,吟成一首《慈恩寺偶成》。

城中第一佳山水,世上幾多閒歲華。何日夢魂忘此地,舊時風景屬誰家。林亭路僻多生草,浦樹秋深尚帶花。猶有可人招不得,詩成須更向渠誇。”

清朝才子納蘭性德也為這裡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詞。每值荷花盛開之際,他總喜歡與友人漫步堤岸。著名的“藕風輕,蓮露冷,斷虹收。正紅窗,初上簾鉤。田田翠蓋,趁斜陽,魚浪香浮”正是在河畔寫成。

清朝人吳犖曾作《過銀錠橋舊居》。

“ 鼓樓西接後湖灣,銀錠橋橫夕照間。不盡滄波連太液,依然晴翠送遙山。舊時院落鬆槐在,似境笙簧歲月間。白首鍊師茶話久,春風料峭暮鴉還。”

至近代,老舍先生更是對此地情有獨鍾。老舍在不遠處長大,自小在這裡玩耍,後來也將其作為他許多小說的故事發生地。

"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采。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坐落於什剎海之上,見證過千帆過盡的繁華歷史。身為前海與後海的分界線,無數遊人至今仍來往我身旁。也許熙攘是我這一生的主旋律,但我亦承載著深厚的歷史。

我是銀錠橋,我想跟你講講我的故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聽到我的名字你一定不會遲疑。我雖形制簡單,卻名聲在外,風景、人氣堪稱北京城中第一等。


1“京城一景亦堪驕”

我所處的什剎海風景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

“ 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

《帝都景物略》中這樣讚美什剎海的神韻。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什剎海被譽為“北方的水鄉”(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湖面碧波盪漾,岸邊垂柳毿毿,遠山秀色如黛,風光綺麗的什剎海,令人心馳神往。而俯瞰什剎海便可看出,前海與後海之間有一處細脖處,我便坐落於其上。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底圖來源:《臺聲》雜誌文章《銀錠橋和菸袋斜街的溫柔》

橫跨“細脖處”,僅有10米長、6米寬的我是一座單孔石拱橋,跟盧溝橋等氣勢宏偉的多孔石拱橋相比,我稍顯氣勢不足,但小巧玲瓏的我有著精緻的優勢:作為一座漢白玉石橋,我身上兩側各有5塊漢白玉材質鏤空雲花欄板及6根翠瓶卷花望柱,彰顯著皇家園林的獨特與秀麗。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身處這樣一番如詩如畫的景緻中,我當然不是“徒有其表”。橫跨在什剎海前海和後海的交匯處,我是連通南北兩岸的重要橋樑。市民日夜往來生活勞作;遊人休閒往來訪古賞景。

我初建於明正統年間,到現在已經500多歲了。但其實早在很久之前,我已經有雛形了。

遼、金時期,我所處的位置水域大,駁船可到達積水潭,木便橋橫亙於之上。元代營造北京大都城時,這裡已有千帆萬船往來,兩岸商事繁華。明代初年,木橋的形狀為橢船形,像一個倒扣著的銀元寶,因此得名“銀錠橋”。明正統年間,將木橋改建為一座單孔石拱橋,這便是我的誕生,“銀錠橋”這個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至今已經500多歲,可以說我是北京“出風頭”的古橋之一。歷經多年的風風雨雨,我已十分破敗。1984年,對我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新做拱券、鋪橋面、將舊欄杆改建成節間式護欄)之後,我的樣貌煥然一新,原本已至暮年的我恢復了少年的精神。

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老先生題寫“銀錠橋”三個楷體大字,並鐫刻在橋欄板上。自此,所有經過這裡的人見橋便知我的大名“銀錠橋”。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什剎海地區是名聲在外的遊覽勝地,我也因地處顯赫位置,身邊總是遊人如織。


2“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觀山水倒流”是老北京熟知的一句歇後語,寓意“事情的發展不按一般規律出現。”也是立於我之上可看到的景色。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夕陽西下時分,從銀錠橋向西眺望(圖片來源:北京旅遊網)

“銀錠觀山水倒流”可以拆分為“銀錠觀山”和“水倒流”兩種景觀。銀錠橋地處兩海交接處,視野開闊。每當紅日銜山、晚霞洗彩時分,站在橋上向西遠眺,水面愈發寬闊,盡頭煙雲浩渺。

遠處西山群峰層巒疊嶂,歷歷在目。近觀“後海”兩岸蜿蜒曲折的河溪,濃蔭匝地的垂柳,以及水面上的荷花、碧葦、綠蒲與觀者極為和諧地融會在一張風景畫中。

有詩讚曰:“不盡泡波連太液,依然晴翠送遙山”。清朝詩人宋犖亦有“銀錠橋橫夕照間”之詠,此景就是“銀錠觀山”。

《宸垣識略》中記載:

“ 銀錠橋在地安門海子三座橋之北,城中水際看山,第一絕勝處。

可見我在清朝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什剎海有“西涯之海”的稱呼,“西涯八景”便是舊時什剎海周邊地區極具代表性的自然美景。“銀錠觀山”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景之一,更是經百姓“票選”而出的“燕京小八景”之一。

現如今,晴空之下站在我的石拱之上,視野依舊開闊。憑欄遠眺,西山群峰雖被高樓所掩,但輪廓依稀可見,仍不失“都下第一勝區”風景最佳處。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如今立於銀錠橋向西遠眺,只隱約可見西山,遠不及當年勝景(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北京民間對此景“銀錠觀山水倒流”之說,更勾勒出了大自然湖水倒流的奇觀。

“水倒流”的現象,是因為北京城的地形是西北高、東南低,所以湖水正常年景自西北流向東南,銀錠橋下的水流是由後海流向前海。

明清時,某些年份月降水偏大,加上河湖清淤不到位,造成前海水位高於後海水位,形成前海之水倒流入後海,銀錠橋上看到水從東向西流的奇特景觀,這樣的情況一般維繫時間不長。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東側的前海水域開闊(圖片來源:網絡)

現在的城市水系經過多次科學的改造,已經變成了“順流而下”,“水倒流”的景觀也就消失了,只剩這句歇後語還能喚起人們的一點懷舊的記憶。


3“沐雨經風銀錠橋”

對於我身邊美景的喜愛,其實可以追溯到明代,文人墨客常常匯聚此地,遠觀山、近親水,吟詩作對,繪景抒情,留下了諸多對我的讚美之詞。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銀錠橋速寫(圖片來源:《北京文摘》 徐瀛/繪)

明代內閣大學士、文學家李東陽在一次遊慈恩寺後登上銀錠橋,望西山思往事,吟成一首《慈恩寺偶成》。

城中第一佳山水,世上幾多閒歲華。何日夢魂忘此地,舊時風景屬誰家。林亭路僻多生草,浦樹秋深尚帶花。猶有可人招不得,詩成須更向渠誇。”

清朝才子納蘭性德也為這裡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詞。每值荷花盛開之際,他總喜歡與友人漫步堤岸。著名的“藕風輕,蓮露冷,斷虹收。正紅窗,初上簾鉤。田田翠蓋,趁斜陽,魚浪香浮”正是在河畔寫成。

清朝人吳犖曾作《過銀錠橋舊居》。

“ 鼓樓西接後湖灣,銀錠橋橫夕照間。不盡滄波連太液,依然晴翠送遙山。舊時院落鬆槐在,似境笙簧歲月間。白首鍊師茶話久,春風料峭暮鴉還。”

至近代,老舍先生更是對此地情有獨鍾。老舍在不遠處長大,自小在這裡玩耍,後來也將其作為他許多小說的故事發生地。

北京的古橋 | 銀錠橋:銀錠觀山水倒流

如今靜靜矗立的銀錠橋(圖片來源:新浪博客-海上明月wu)

滄海桑田,隨著時間更替,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不同階層的文化在這裡沉澱發酵,醞釀出一種獨特的文化韻味。


參考資料[1] 樑欣立. 北京古橋[M].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2] 黃哲.楊多傑. 北京祕境[M].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3] 北京古橋——銀錠橋[OL]. 北京水文化遺產,2018-07-2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