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我在宮裡做廚師 法律 儒家 文章 戲曲 戰爭藝術001 2019-09-07
"
"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縣衙

受影視戲曲的影響,在很多人腦海中,古代縣衙是由縣令、師爺和衙役組成的,縣令發號施令,師爺出謀劃策,衙役負責執行命令。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自秦漢以來,縣一直是中國古代最基層的政權組織,作為王朝基本的組成單元,縣的主要職能與中央政府的主要職能大致相同,只是管轄範圍和級別不同,這意味著縣令要面對兵馬錢糧、司獄訴訟、勸課農桑、文教科舉、河堤賑災等方方面面的事務。

古代一個縣的人口較少,幾萬人是常態,而且中國古代社會屬於相對靜態社會,在傳統儒家道德倫理的規範之下,社會運行的緩慢而有序,變量很少,一切事務都有規可循——這大大減小了縣令的工作負擔。

"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縣衙

受影視戲曲的影響,在很多人腦海中,古代縣衙是由縣令、師爺和衙役組成的,縣令發號施令,師爺出謀劃策,衙役負責執行命令。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自秦漢以來,縣一直是中國古代最基層的政權組織,作為王朝基本的組成單元,縣的主要職能與中央政府的主要職能大致相同,只是管轄範圍和級別不同,這意味著縣令要面對兵馬錢糧、司獄訴訟、勸課農桑、文教科舉、河堤賑災等方方面面的事務。

古代一個縣的人口較少,幾萬人是常態,而且中國古代社會屬於相對靜態社會,在傳統儒家道德倫理的規範之下,社會運行的緩慢而有序,變量很少,一切事務都有規可循——這大大減小了縣令的工作負擔。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親民堂

但即使如此,僅靠縣令、師爺以及衙役的配合,仍遠不能承擔起治理一個縣的“重任”。事實上,縣署作為“上承朝廷,下銜百姓”的樞紐,其組織結構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以清朝縣衙為例,我們看看“五臟俱全”的縣衙。

一、知縣

“天下之治始於縣”,縣的治理情況,關乎整個天下的治亂。為了維護縣的統治穩定,清廷特別突出了知縣的權力。縣衙的一切權力集中於知縣之手,一切事務也都歸知縣負責。除了上級長官和專門的監察機關之外,知縣的權力幾乎不受制約。

"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縣衙

受影視戲曲的影響,在很多人腦海中,古代縣衙是由縣令、師爺和衙役組成的,縣令發號施令,師爺出謀劃策,衙役負責執行命令。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自秦漢以來,縣一直是中國古代最基層的政權組織,作為王朝基本的組成單元,縣的主要職能與中央政府的主要職能大致相同,只是管轄範圍和級別不同,這意味著縣令要面對兵馬錢糧、司獄訴訟、勸課農桑、文教科舉、河堤賑災等方方面面的事務。

古代一個縣的人口較少,幾萬人是常態,而且中國古代社會屬於相對靜態社會,在傳統儒家道德倫理的規範之下,社會運行的緩慢而有序,變量很少,一切事務都有規可循——這大大減小了縣令的工作負擔。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親民堂

但即使如此,僅靠縣令、師爺以及衙役的配合,仍遠不能承擔起治理一個縣的“重任”。事實上,縣署作為“上承朝廷,下銜百姓”的樞紐,其組織結構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以清朝縣衙為例,我們看看“五臟俱全”的縣衙。

一、知縣

“天下之治始於縣”,縣的治理情況,關乎整個天下的治亂。為了維護縣的統治穩定,清廷特別突出了知縣的權力。縣衙的一切權力集中於知縣之手,一切事務也都歸知縣負責。除了上級長官和專門的監察機關之外,知縣的權力幾乎不受制約。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知縣影視劇形象

《清史稿》如此概括知縣的職責:“知縣掌一縣治理,決訟斷闢,勸農賑貧,討滑除奸,興養立教。凡貢士、讀法、養老、祀神、靡所不綜。”可以理解為主持一縣之全面工作。

知縣在縣署辦公,一般是正七品,通過科舉考試產生,不一定非得是進士,舉人、貢生、監生通過運作,也可以成為知縣。

二、佐貳

知縣作為一把手,日理萬機,不可能事必躬親,所以需要輔佐人員協助處理政務。“佐貳”就是知縣的正式輔佐官,一般有縣丞、主簿、典史三人。

縣丞是知縣的首席輔佐官,正八品,主管全縣的文書檔案、倉庫、糧馬、徵稅;主簿正九品,主管戶籍、緝捕、文書辦理;典史沒有品級,日常主管監察獄囚,但實際上,縣丞和主簿不管的事,典史都能管,不設縣丞和主簿的縣,典史一肩挑。

以上三人都是由吏部栓選任命的,屬於朝廷命官,都有自己單獨的辦公室:縣丞廨、主簿廨、典史廨(廨,官吏辦公的地方,類似於現在的辦公室),每人配一名助手(攢典)。

他們幹著副知縣的活,但卻有實無名,不享副知縣待遇。

三、六房

縣丞、主簿、典史雖然品級低微,但也是正式領導,不可能直接操辦具體工作。所以縣衙設有日常辦公機構,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房。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舊制、錢糧、刑名等項,分委承辦。設有六房,即附於州縣公堂之左右,使經制、書吏居處其中,既專一其心志,亦慎重其防閒。”

"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縣衙

受影視戲曲的影響,在很多人腦海中,古代縣衙是由縣令、師爺和衙役組成的,縣令發號施令,師爺出謀劃策,衙役負責執行命令。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自秦漢以來,縣一直是中國古代最基層的政權組織,作為王朝基本的組成單元,縣的主要職能與中央政府的主要職能大致相同,只是管轄範圍和級別不同,這意味著縣令要面對兵馬錢糧、司獄訴訟、勸課農桑、文教科舉、河堤賑災等方方面面的事務。

古代一個縣的人口較少,幾萬人是常態,而且中國古代社會屬於相對靜態社會,在傳統儒家道德倫理的規範之下,社會運行的緩慢而有序,變量很少,一切事務都有規可循——這大大減小了縣令的工作負擔。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親民堂

但即使如此,僅靠縣令、師爺以及衙役的配合,仍遠不能承擔起治理一個縣的“重任”。事實上,縣署作為“上承朝廷,下銜百姓”的樞紐,其組織結構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以清朝縣衙為例,我們看看“五臟俱全”的縣衙。

一、知縣

“天下之治始於縣”,縣的治理情況,關乎整個天下的治亂。為了維護縣的統治穩定,清廷特別突出了知縣的權力。縣衙的一切權力集中於知縣之手,一切事務也都歸知縣負責。除了上級長官和專門的監察機關之外,知縣的權力幾乎不受制約。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知縣影視劇形象

《清史稿》如此概括知縣的職責:“知縣掌一縣治理,決訟斷闢,勸農賑貧,討滑除奸,興養立教。凡貢士、讀法、養老、祀神、靡所不綜。”可以理解為主持一縣之全面工作。

知縣在縣署辦公,一般是正七品,通過科舉考試產生,不一定非得是進士,舉人、貢生、監生通過運作,也可以成為知縣。

二、佐貳

知縣作為一把手,日理萬機,不可能事必躬親,所以需要輔佐人員協助處理政務。“佐貳”就是知縣的正式輔佐官,一般有縣丞、主簿、典史三人。

縣丞是知縣的首席輔佐官,正八品,主管全縣的文書檔案、倉庫、糧馬、徵稅;主簿正九品,主管戶籍、緝捕、文書辦理;典史沒有品級,日常主管監察獄囚,但實際上,縣丞和主簿不管的事,典史都能管,不設縣丞和主簿的縣,典史一肩挑。

以上三人都是由吏部栓選任命的,屬於朝廷命官,都有自己單獨的辦公室:縣丞廨、主簿廨、典史廨(廨,官吏辦公的地方,類似於現在的辦公室),每人配一名助手(攢典)。

他們幹著副知縣的活,但卻有實無名,不享副知縣待遇。

三、六房

縣丞、主簿、典史雖然品級低微,但也是正式領導,不可能直接操辦具體工作。所以縣衙設有日常辦公機構,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房。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舊制、錢糧、刑名等項,分委承辦。設有六房,即附於州縣公堂之左右,使經制、書吏居處其中,既專一其心志,亦慎重其防閒。”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榆次縣衙獄神堂

六房是縣衙的基本組成部分和職能部門,它與中央六部相對應。每房都設有一個頭目,叫“經承”,一個副頭目,叫“管年”,類似於今天的局長和副局長,只是規模太小,不如叫“辦公室主任和副主任”更貼切。頭目和副頭目下面是若干書吏,這是具體的辦事人員。

六房的工作人員統稱為“胥吏”,他們都讀過書,能寫文章會算賬,熟悉法律條文(文理明通,熟於律例,工於寫算),只是因為科舉無望,所以才到縣衙上班,有的是通過花錢買缺額進來的,有的是通過考試進來的,一般五年合同制,期滿走人,稱職或特別優秀的可以獲得九品或未入流的頂戴,還可以候補佐貳,從“吏”跳到“官”。

六房各有分工。

吏房主管人事考勤,也就是全縣吏員的升遷調補,登記本縣進士、舉人等在外地做官的情況。

戶房主管全縣稅收納糧,並把收上來的皇糧折成銀子,熔鑄成元寶(50兩)、中錠(10兩)、 錁子(5兩)等型號,上繳國庫。此外,戶房還掌管魚鱗圖冊、錢糧地畝清冊,賑災發放。

"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縣衙

受影視戲曲的影響,在很多人腦海中,古代縣衙是由縣令、師爺和衙役組成的,縣令發號施令,師爺出謀劃策,衙役負責執行命令。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自秦漢以來,縣一直是中國古代最基層的政權組織,作為王朝基本的組成單元,縣的主要職能與中央政府的主要職能大致相同,只是管轄範圍和級別不同,這意味著縣令要面對兵馬錢糧、司獄訴訟、勸課農桑、文教科舉、河堤賑災等方方面面的事務。

古代一個縣的人口較少,幾萬人是常態,而且中國古代社會屬於相對靜態社會,在傳統儒家道德倫理的規範之下,社會運行的緩慢而有序,變量很少,一切事務都有規可循——這大大減小了縣令的工作負擔。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親民堂

但即使如此,僅靠縣令、師爺以及衙役的配合,仍遠不能承擔起治理一個縣的“重任”。事實上,縣署作為“上承朝廷,下銜百姓”的樞紐,其組織結構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以清朝縣衙為例,我們看看“五臟俱全”的縣衙。

一、知縣

“天下之治始於縣”,縣的治理情況,關乎整個天下的治亂。為了維護縣的統治穩定,清廷特別突出了知縣的權力。縣衙的一切權力集中於知縣之手,一切事務也都歸知縣負責。除了上級長官和專門的監察機關之外,知縣的權力幾乎不受制約。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知縣影視劇形象

《清史稿》如此概括知縣的職責:“知縣掌一縣治理,決訟斷闢,勸農賑貧,討滑除奸,興養立教。凡貢士、讀法、養老、祀神、靡所不綜。”可以理解為主持一縣之全面工作。

知縣在縣署辦公,一般是正七品,通過科舉考試產生,不一定非得是進士,舉人、貢生、監生通過運作,也可以成為知縣。

二、佐貳

知縣作為一把手,日理萬機,不可能事必躬親,所以需要輔佐人員協助處理政務。“佐貳”就是知縣的正式輔佐官,一般有縣丞、主簿、典史三人。

縣丞是知縣的首席輔佐官,正八品,主管全縣的文書檔案、倉庫、糧馬、徵稅;主簿正九品,主管戶籍、緝捕、文書辦理;典史沒有品級,日常主管監察獄囚,但實際上,縣丞和主簿不管的事,典史都能管,不設縣丞和主簿的縣,典史一肩挑。

以上三人都是由吏部栓選任命的,屬於朝廷命官,都有自己單獨的辦公室:縣丞廨、主簿廨、典史廨(廨,官吏辦公的地方,類似於現在的辦公室),每人配一名助手(攢典)。

他們幹著副知縣的活,但卻有實無名,不享副知縣待遇。

三、六房

縣丞、主簿、典史雖然品級低微,但也是正式領導,不可能直接操辦具體工作。所以縣衙設有日常辦公機構,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房。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舊制、錢糧、刑名等項,分委承辦。設有六房,即附於州縣公堂之左右,使經制、書吏居處其中,既專一其心志,亦慎重其防閒。”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榆次縣衙獄神堂

六房是縣衙的基本組成部分和職能部門,它與中央六部相對應。每房都設有一個頭目,叫“經承”,一個副頭目,叫“管年”,類似於今天的局長和副局長,只是規模太小,不如叫“辦公室主任和副主任”更貼切。頭目和副頭目下面是若干書吏,這是具體的辦事人員。

六房的工作人員統稱為“胥吏”,他們都讀過書,能寫文章會算賬,熟悉法律條文(文理明通,熟於律例,工於寫算),只是因為科舉無望,所以才到縣衙上班,有的是通過花錢買缺額進來的,有的是通過考試進來的,一般五年合同制,期滿走人,稱職或特別優秀的可以獲得九品或未入流的頂戴,還可以候補佐貳,從“吏”跳到“官”。

六房各有分工。

吏房主管人事考勤,也就是全縣吏員的升遷調補,登記本縣進士、舉人等在外地做官的情況。

戶房主管全縣稅收納糧,並把收上來的皇糧折成銀子,熔鑄成元寶(50兩)、中錠(10兩)、 錁子(5兩)等型號,上繳國庫。此外,戶房還掌管魚鱗圖冊、錢糧地畝清冊,賑災發放。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地丁銀

禮房主管祀神、祭孔、慶典、儒學教育,科舉考試時,負責協助知縣、教諭等考官組織童生考試,知縣出巡時,禮房還負責儀仗、保衛、鼓樂等事務。

兵房主管全縣徵集兵丁、馬匹、訓練民兵,向當地駐軍輸送兵源,也負責驛站、城防、剿匪等事務。

刑房主管全縣司法刑獄,民、刑案件一把抓,監獄、班房(看守所)都歸他們管。

工房主管全縣生產製造,如桑蠶織制,修理公署、城防、水利、庵觀廟堂、風水墳場,鑄造銀兩、武器等。

六房是每個縣衙的標配,除了六房之外,縣衙還有一些特設部門,比如負責管理賬目的東庫房,負責對犯人用刑的西庫房,負責管理文件登記收發的承發房等。

四、三班

六房的胥吏已經很低微了,但到底是坐辦公室的,一般只是寫寫畫畫,真正跑腿辦事、紮根一線的是三班人員。

三班指皁班、壯班、快班。皁班負責在知縣升堂審案時站班、行刑,驚堂木一拍,齊聲喊“威——武——”的就是皁班。壯班是普通跑腿人員,快班俗稱“捕快”,負責偵查破案,緝拿盜匪,押解囚犯。

"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縣衙

受影視戲曲的影響,在很多人腦海中,古代縣衙是由縣令、師爺和衙役組成的,縣令發號施令,師爺出謀劃策,衙役負責執行命令。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自秦漢以來,縣一直是中國古代最基層的政權組織,作為王朝基本的組成單元,縣的主要職能與中央政府的主要職能大致相同,只是管轄範圍和級別不同,這意味著縣令要面對兵馬錢糧、司獄訴訟、勸課農桑、文教科舉、河堤賑災等方方面面的事務。

古代一個縣的人口較少,幾萬人是常態,而且中國古代社會屬於相對靜態社會,在傳統儒家道德倫理的規範之下,社會運行的緩慢而有序,變量很少,一切事務都有規可循——這大大減小了縣令的工作負擔。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親民堂

但即使如此,僅靠縣令、師爺以及衙役的配合,仍遠不能承擔起治理一個縣的“重任”。事實上,縣署作為“上承朝廷,下銜百姓”的樞紐,其組織結構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以清朝縣衙為例,我們看看“五臟俱全”的縣衙。

一、知縣

“天下之治始於縣”,縣的治理情況,關乎整個天下的治亂。為了維護縣的統治穩定,清廷特別突出了知縣的權力。縣衙的一切權力集中於知縣之手,一切事務也都歸知縣負責。除了上級長官和專門的監察機關之外,知縣的權力幾乎不受制約。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知縣影視劇形象

《清史稿》如此概括知縣的職責:“知縣掌一縣治理,決訟斷闢,勸農賑貧,討滑除奸,興養立教。凡貢士、讀法、養老、祀神、靡所不綜。”可以理解為主持一縣之全面工作。

知縣在縣署辦公,一般是正七品,通過科舉考試產生,不一定非得是進士,舉人、貢生、監生通過運作,也可以成為知縣。

二、佐貳

知縣作為一把手,日理萬機,不可能事必躬親,所以需要輔佐人員協助處理政務。“佐貳”就是知縣的正式輔佐官,一般有縣丞、主簿、典史三人。

縣丞是知縣的首席輔佐官,正八品,主管全縣的文書檔案、倉庫、糧馬、徵稅;主簿正九品,主管戶籍、緝捕、文書辦理;典史沒有品級,日常主管監察獄囚,但實際上,縣丞和主簿不管的事,典史都能管,不設縣丞和主簿的縣,典史一肩挑。

以上三人都是由吏部栓選任命的,屬於朝廷命官,都有自己單獨的辦公室:縣丞廨、主簿廨、典史廨(廨,官吏辦公的地方,類似於現在的辦公室),每人配一名助手(攢典)。

他們幹著副知縣的活,但卻有實無名,不享副知縣待遇。

三、六房

縣丞、主簿、典史雖然品級低微,但也是正式領導,不可能直接操辦具體工作。所以縣衙設有日常辦公機構,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房。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舊制、錢糧、刑名等項,分委承辦。設有六房,即附於州縣公堂之左右,使經制、書吏居處其中,既專一其心志,亦慎重其防閒。”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榆次縣衙獄神堂

六房是縣衙的基本組成部分和職能部門,它與中央六部相對應。每房都設有一個頭目,叫“經承”,一個副頭目,叫“管年”,類似於今天的局長和副局長,只是規模太小,不如叫“辦公室主任和副主任”更貼切。頭目和副頭目下面是若干書吏,這是具體的辦事人員。

六房的工作人員統稱為“胥吏”,他們都讀過書,能寫文章會算賬,熟悉法律條文(文理明通,熟於律例,工於寫算),只是因為科舉無望,所以才到縣衙上班,有的是通過花錢買缺額進來的,有的是通過考試進來的,一般五年合同制,期滿走人,稱職或特別優秀的可以獲得九品或未入流的頂戴,還可以候補佐貳,從“吏”跳到“官”。

六房各有分工。

吏房主管人事考勤,也就是全縣吏員的升遷調補,登記本縣進士、舉人等在外地做官的情況。

戶房主管全縣稅收納糧,並把收上來的皇糧折成銀子,熔鑄成元寶(50兩)、中錠(10兩)、 錁子(5兩)等型號,上繳國庫。此外,戶房還掌管魚鱗圖冊、錢糧地畝清冊,賑災發放。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地丁銀

禮房主管祀神、祭孔、慶典、儒學教育,科舉考試時,負責協助知縣、教諭等考官組織童生考試,知縣出巡時,禮房還負責儀仗、保衛、鼓樂等事務。

兵房主管全縣徵集兵丁、馬匹、訓練民兵,向當地駐軍輸送兵源,也負責驛站、城防、剿匪等事務。

刑房主管全縣司法刑獄,民、刑案件一把抓,監獄、班房(看守所)都歸他們管。

工房主管全縣生產製造,如桑蠶織制,修理公署、城防、水利、庵觀廟堂、風水墳場,鑄造銀兩、武器等。

六房是每個縣衙的標配,除了六房之外,縣衙還有一些特設部門,比如負責管理賬目的東庫房,負責對犯人用刑的西庫房,負責管理文件登記收發的承發房等。

四、三班

六房的胥吏已經很低微了,但到底是坐辦公室的,一般只是寫寫畫畫,真正跑腿辦事、紮根一線的是三班人員。

三班指皁班、壯班、快班。皁班負責在知縣升堂審案時站班、行刑,驚堂木一拍,齊聲喊“威——武——”的就是皁班。壯班是普通跑腿人員,快班俗稱“捕快”,負責偵查破案,緝拿盜匪,押解囚犯。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皁班對犯人行刑

三班人員與禁卒(獄卒)、門子(看門的)、弓兵(巡邏、緝捕的兵士)、仵作(勘驗屍體的)、劊子手、糧差、鹽差、穩婆(接生婆)等,統稱衙役,處於權力結構的最底層,他們沒有工資,靠收取陋規費(灰色收入)生活,由於經常作奸犯科,所以名聲很差,社會地位極其低下。大清法律將他們貶為賤籍,其子孫三代不得入仕。

五、縣屬各官

除了佐貳、六房三班之外,知縣還要有一些屬官,專門負責某一具體領域的工作。

在縣屬各官中,最重要的是學官,正學官稱為教諭,正八品官,主管全縣的教育、考試、祭孔,類似於今天的教委主任兼縣學校長,有單獨的辦公場所。副學官稱為訓導,九品,負責協助教諭。

縣境內如果有關隘渡口等要害地方,縣衙會在這些地方設置派出機構掌管治安,負責人稱為巡檢,從九品。有驛站的縣還設置驛丞,驛丞沒有品級,但也是小領導,可以使喚驛卒、伙伕、馬伕、鋪兵(巡邏和遞送公文的兵卒)。

"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縣衙

受影視戲曲的影響,在很多人腦海中,古代縣衙是由縣令、師爺和衙役組成的,縣令發號施令,師爺出謀劃策,衙役負責執行命令。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自秦漢以來,縣一直是中國古代最基層的政權組織,作為王朝基本的組成單元,縣的主要職能與中央政府的主要職能大致相同,只是管轄範圍和級別不同,這意味著縣令要面對兵馬錢糧、司獄訴訟、勸課農桑、文教科舉、河堤賑災等方方面面的事務。

古代一個縣的人口較少,幾萬人是常態,而且中國古代社會屬於相對靜態社會,在傳統儒家道德倫理的規範之下,社會運行的緩慢而有序,變量很少,一切事務都有規可循——這大大減小了縣令的工作負擔。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親民堂

但即使如此,僅靠縣令、師爺以及衙役的配合,仍遠不能承擔起治理一個縣的“重任”。事實上,縣署作為“上承朝廷,下銜百姓”的樞紐,其組織結構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以清朝縣衙為例,我們看看“五臟俱全”的縣衙。

一、知縣

“天下之治始於縣”,縣的治理情況,關乎整個天下的治亂。為了維護縣的統治穩定,清廷特別突出了知縣的權力。縣衙的一切權力集中於知縣之手,一切事務也都歸知縣負責。除了上級長官和專門的監察機關之外,知縣的權力幾乎不受制約。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知縣影視劇形象

《清史稿》如此概括知縣的職責:“知縣掌一縣治理,決訟斷闢,勸農賑貧,討滑除奸,興養立教。凡貢士、讀法、養老、祀神、靡所不綜。”可以理解為主持一縣之全面工作。

知縣在縣署辦公,一般是正七品,通過科舉考試產生,不一定非得是進士,舉人、貢生、監生通過運作,也可以成為知縣。

二、佐貳

知縣作為一把手,日理萬機,不可能事必躬親,所以需要輔佐人員協助處理政務。“佐貳”就是知縣的正式輔佐官,一般有縣丞、主簿、典史三人。

縣丞是知縣的首席輔佐官,正八品,主管全縣的文書檔案、倉庫、糧馬、徵稅;主簿正九品,主管戶籍、緝捕、文書辦理;典史沒有品級,日常主管監察獄囚,但實際上,縣丞和主簿不管的事,典史都能管,不設縣丞和主簿的縣,典史一肩挑。

以上三人都是由吏部栓選任命的,屬於朝廷命官,都有自己單獨的辦公室:縣丞廨、主簿廨、典史廨(廨,官吏辦公的地方,類似於現在的辦公室),每人配一名助手(攢典)。

他們幹著副知縣的活,但卻有實無名,不享副知縣待遇。

三、六房

縣丞、主簿、典史雖然品級低微,但也是正式領導,不可能直接操辦具體工作。所以縣衙設有日常辦公機構,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房。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舊制、錢糧、刑名等項,分委承辦。設有六房,即附於州縣公堂之左右,使經制、書吏居處其中,既專一其心志,亦慎重其防閒。”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榆次縣衙獄神堂

六房是縣衙的基本組成部分和職能部門,它與中央六部相對應。每房都設有一個頭目,叫“經承”,一個副頭目,叫“管年”,類似於今天的局長和副局長,只是規模太小,不如叫“辦公室主任和副主任”更貼切。頭目和副頭目下面是若干書吏,這是具體的辦事人員。

六房的工作人員統稱為“胥吏”,他們都讀過書,能寫文章會算賬,熟悉法律條文(文理明通,熟於律例,工於寫算),只是因為科舉無望,所以才到縣衙上班,有的是通過花錢買缺額進來的,有的是通過考試進來的,一般五年合同制,期滿走人,稱職或特別優秀的可以獲得九品或未入流的頂戴,還可以候補佐貳,從“吏”跳到“官”。

六房各有分工。

吏房主管人事考勤,也就是全縣吏員的升遷調補,登記本縣進士、舉人等在外地做官的情況。

戶房主管全縣稅收納糧,並把收上來的皇糧折成銀子,熔鑄成元寶(50兩)、中錠(10兩)、 錁子(5兩)等型號,上繳國庫。此外,戶房還掌管魚鱗圖冊、錢糧地畝清冊,賑災發放。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地丁銀

禮房主管祀神、祭孔、慶典、儒學教育,科舉考試時,負責協助知縣、教諭等考官組織童生考試,知縣出巡時,禮房還負責儀仗、保衛、鼓樂等事務。

兵房主管全縣徵集兵丁、馬匹、訓練民兵,向當地駐軍輸送兵源,也負責驛站、城防、剿匪等事務。

刑房主管全縣司法刑獄,民、刑案件一把抓,監獄、班房(看守所)都歸他們管。

工房主管全縣生產製造,如桑蠶織制,修理公署、城防、水利、庵觀廟堂、風水墳場,鑄造銀兩、武器等。

六房是每個縣衙的標配,除了六房之外,縣衙還有一些特設部門,比如負責管理賬目的東庫房,負責對犯人用刑的西庫房,負責管理文件登記收發的承發房等。

四、三班

六房的胥吏已經很低微了,但到底是坐辦公室的,一般只是寫寫畫畫,真正跑腿辦事、紮根一線的是三班人員。

三班指皁班、壯班、快班。皁班負責在知縣升堂審案時站班、行刑,驚堂木一拍,齊聲喊“威——武——”的就是皁班。壯班是普通跑腿人員,快班俗稱“捕快”,負責偵查破案,緝拿盜匪,押解囚犯。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皁班對犯人行刑

三班人員與禁卒(獄卒)、門子(看門的)、弓兵(巡邏、緝捕的兵士)、仵作(勘驗屍體的)、劊子手、糧差、鹽差、穩婆(接生婆)等,統稱衙役,處於權力結構的最底層,他們沒有工資,靠收取陋規費(灰色收入)生活,由於經常作奸犯科,所以名聲很差,社會地位極其低下。大清法律將他們貶為賤籍,其子孫三代不得入仕。

五、縣屬各官

除了佐貳、六房三班之外,知縣還要有一些屬官,專門負責某一具體領域的工作。

在縣屬各官中,最重要的是學官,正學官稱為教諭,正八品官,主管全縣的教育、考試、祭孔,類似於今天的教委主任兼縣學校長,有單獨的辦公場所。副學官稱為訓導,九品,負責協助教諭。

縣境內如果有關隘渡口等要害地方,縣衙會在這些地方設置派出機構掌管治安,負責人稱為巡檢,從九品。有驛站的縣還設置驛丞,驛丞沒有品級,但也是小領導,可以使喚驛卒、伙伕、馬伕、鋪兵(巡邏和遞送公文的兵卒)。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雞鳴驛驛丞署

此外,知縣還有課稅大使(主管典商稅收)、訓科1人(主管全縣醫生和獸醫)、訓術1人(主管全縣陰陽、風水先生,兼管天文地理、星象氣候)、僧會司1人(主管全縣僧人)、道會司1人(主管全縣道士)等屬官。

六房三班加上屬官,編織成一張完整的行政網,將整個縣政納入其中。但封建社會皇權不下縣,知縣對縣以下的鄉村缺乏掌控能力,所以知縣往往依靠鄉紳階層管理鄉村,兩者的合作使得政權與基層治權相結合,實現了縣級政權上承朝廷、下銜百姓的職能。

六、師爺

說了這麼多,一直沒說大家所熟知的師爺。其實,師爺並不是縣衙的正式工作人員,而是知縣私人聘請的輔佐人員,工資也是知縣私人掏腰包。

知縣要處理全縣的各方面事務,但知縣不一定是全能型人才,為了彌補自己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欠缺,知縣會聘請一些擅長刑律、能寫會算、熟練官場、精明能幹的讀書人作為自己的心腹,負責出謀劃策、處理文件。

"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縣衙

受影視戲曲的影響,在很多人腦海中,古代縣衙是由縣令、師爺和衙役組成的,縣令發號施令,師爺出謀劃策,衙役負責執行命令。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自秦漢以來,縣一直是中國古代最基層的政權組織,作為王朝基本的組成單元,縣的主要職能與中央政府的主要職能大致相同,只是管轄範圍和級別不同,這意味著縣令要面對兵馬錢糧、司獄訴訟、勸課農桑、文教科舉、河堤賑災等方方面面的事務。

古代一個縣的人口較少,幾萬人是常態,而且中國古代社會屬於相對靜態社會,在傳統儒家道德倫理的規範之下,社會運行的緩慢而有序,變量很少,一切事務都有規可循——這大大減小了縣令的工作負擔。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親民堂

但即使如此,僅靠縣令、師爺以及衙役的配合,仍遠不能承擔起治理一個縣的“重任”。事實上,縣署作為“上承朝廷,下銜百姓”的樞紐,其組織結構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以清朝縣衙為例,我們看看“五臟俱全”的縣衙。

一、知縣

“天下之治始於縣”,縣的治理情況,關乎整個天下的治亂。為了維護縣的統治穩定,清廷特別突出了知縣的權力。縣衙的一切權力集中於知縣之手,一切事務也都歸知縣負責。除了上級長官和專門的監察機關之外,知縣的權力幾乎不受制約。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知縣影視劇形象

《清史稿》如此概括知縣的職責:“知縣掌一縣治理,決訟斷闢,勸農賑貧,討滑除奸,興養立教。凡貢士、讀法、養老、祀神、靡所不綜。”可以理解為主持一縣之全面工作。

知縣在縣署辦公,一般是正七品,通過科舉考試產生,不一定非得是進士,舉人、貢生、監生通過運作,也可以成為知縣。

二、佐貳

知縣作為一把手,日理萬機,不可能事必躬親,所以需要輔佐人員協助處理政務。“佐貳”就是知縣的正式輔佐官,一般有縣丞、主簿、典史三人。

縣丞是知縣的首席輔佐官,正八品,主管全縣的文書檔案、倉庫、糧馬、徵稅;主簿正九品,主管戶籍、緝捕、文書辦理;典史沒有品級,日常主管監察獄囚,但實際上,縣丞和主簿不管的事,典史都能管,不設縣丞和主簿的縣,典史一肩挑。

以上三人都是由吏部栓選任命的,屬於朝廷命官,都有自己單獨的辦公室:縣丞廨、主簿廨、典史廨(廨,官吏辦公的地方,類似於現在的辦公室),每人配一名助手(攢典)。

他們幹著副知縣的活,但卻有實無名,不享副知縣待遇。

三、六房

縣丞、主簿、典史雖然品級低微,但也是正式領導,不可能直接操辦具體工作。所以縣衙設有日常辦公機構,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房。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舊制、錢糧、刑名等項,分委承辦。設有六房,即附於州縣公堂之左右,使經制、書吏居處其中,既專一其心志,亦慎重其防閒。”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榆次縣衙獄神堂

六房是縣衙的基本組成部分和職能部門,它與中央六部相對應。每房都設有一個頭目,叫“經承”,一個副頭目,叫“管年”,類似於今天的局長和副局長,只是規模太小,不如叫“辦公室主任和副主任”更貼切。頭目和副頭目下面是若干書吏,這是具體的辦事人員。

六房的工作人員統稱為“胥吏”,他們都讀過書,能寫文章會算賬,熟悉法律條文(文理明通,熟於律例,工於寫算),只是因為科舉無望,所以才到縣衙上班,有的是通過花錢買缺額進來的,有的是通過考試進來的,一般五年合同制,期滿走人,稱職或特別優秀的可以獲得九品或未入流的頂戴,還可以候補佐貳,從“吏”跳到“官”。

六房各有分工。

吏房主管人事考勤,也就是全縣吏員的升遷調補,登記本縣進士、舉人等在外地做官的情況。

戶房主管全縣稅收納糧,並把收上來的皇糧折成銀子,熔鑄成元寶(50兩)、中錠(10兩)、 錁子(5兩)等型號,上繳國庫。此外,戶房還掌管魚鱗圖冊、錢糧地畝清冊,賑災發放。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清朝地丁銀

禮房主管祀神、祭孔、慶典、儒學教育,科舉考試時,負責協助知縣、教諭等考官組織童生考試,知縣出巡時,禮房還負責儀仗、保衛、鼓樂等事務。

兵房主管全縣徵集兵丁、馬匹、訓練民兵,向當地駐軍輸送兵源,也負責驛站、城防、剿匪等事務。

刑房主管全縣司法刑獄,民、刑案件一把抓,監獄、班房(看守所)都歸他們管。

工房主管全縣生產製造,如桑蠶織制,修理公署、城防、水利、庵觀廟堂、風水墳場,鑄造銀兩、武器等。

六房是每個縣衙的標配,除了六房之外,縣衙還有一些特設部門,比如負責管理賬目的東庫房,負責對犯人用刑的西庫房,負責管理文件登記收發的承發房等。

四、三班

六房的胥吏已經很低微了,但到底是坐辦公室的,一般只是寫寫畫畫,真正跑腿辦事、紮根一線的是三班人員。

三班指皁班、壯班、快班。皁班負責在知縣升堂審案時站班、行刑,驚堂木一拍,齊聲喊“威——武——”的就是皁班。壯班是普通跑腿人員,快班俗稱“捕快”,負責偵查破案,緝拿盜匪,押解囚犯。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皁班對犯人行刑

三班人員與禁卒(獄卒)、門子(看門的)、弓兵(巡邏、緝捕的兵士)、仵作(勘驗屍體的)、劊子手、糧差、鹽差、穩婆(接生婆)等,統稱衙役,處於權力結構的最底層,他們沒有工資,靠收取陋規費(灰色收入)生活,由於經常作奸犯科,所以名聲很差,社會地位極其低下。大清法律將他們貶為賤籍,其子孫三代不得入仕。

五、縣屬各官

除了佐貳、六房三班之外,知縣還要有一些屬官,專門負責某一具體領域的工作。

在縣屬各官中,最重要的是學官,正學官稱為教諭,正八品官,主管全縣的教育、考試、祭孔,類似於今天的教委主任兼縣學校長,有單獨的辦公場所。副學官稱為訓導,九品,負責協助教諭。

縣境內如果有關隘渡口等要害地方,縣衙會在這些地方設置派出機構掌管治安,負責人稱為巡檢,從九品。有驛站的縣還設置驛丞,驛丞沒有品級,但也是小領導,可以使喚驛卒、伙伕、馬伕、鋪兵(巡邏和遞送公文的兵卒)。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雞鳴驛驛丞署

此外,知縣還有課稅大使(主管典商稅收)、訓科1人(主管全縣醫生和獸醫)、訓術1人(主管全縣陰陽、風水先生,兼管天文地理、星象氣候)、僧會司1人(主管全縣僧人)、道會司1人(主管全縣道士)等屬官。

六房三班加上屬官,編織成一張完整的行政網,將整個縣政納入其中。但封建社會皇權不下縣,知縣對縣以下的鄉村缺乏掌控能力,所以知縣往往依靠鄉紳階層管理鄉村,兩者的合作使得政權與基層治權相結合,實現了縣級政權上承朝廷、下銜百姓的職能。

六、師爺

說了這麼多,一直沒說大家所熟知的師爺。其實,師爺並不是縣衙的正式工作人員,而是知縣私人聘請的輔佐人員,工資也是知縣私人掏腰包。

知縣要處理全縣的各方面事務,但知縣不一定是全能型人才,為了彌補自己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欠缺,知縣會聘請一些擅長刑律、能寫會算、熟練官場、精明能幹的讀書人作為自己的心腹,負責出謀劃策、處理文件。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解剖清朝縣衙組織結構

《紹興師爺》劇照

師爺和知縣之間,是私人僱傭關係,來去自由,屬於靈活就業人員。他們上班的地方在縣衙大廳東邊的幕廳,稱為“刑錢處”或“刑錢夫子房”,當然,一個知縣不一定只聘請一個師爺,有的懂法律,有的會寫公文,有的會理財,因人而異,主要看知縣如何選用。

師爺執掌知縣的機要,雖然沒有正式職務,但權力很大,他們有條件藉助知縣的名頭,干涉縣衙所有機構、所有事務。當年左宗棠在湖南巡撫麾下當師爺時,由於兩任巡撫張亮基和駱秉章信任有加,整個湖南的軍政事務都是左宗棠說了算,雖然是在省裡當師爺,但道理一樣。師爺名義上“以佐官為治”,實際上往往“代官出治”,至於“代”到什麼程度,取決於知縣的信任程度。

七、長隨

如果說師爺是知縣的智囊,那麼長隨就是知縣的跟班。

長隨與知縣是主僕關係,二者關係密切,他們不僅照顧知縣的生活起居,也在衙門幫做一些公務,因此也能分享一點知縣的權力。長隨分為很多種,但其中最重要當是門子和簽押。

門子負責稽查出入,迎來送往,傳話會客,文件收發,以及部分檔案管理。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不給門子點好處,衙門的門都進不了。簽押管理知縣的印信,負責蓋章,重要性不言而喻。

清朝縣衙機構以縣令和佐貳為領導,以胥吏衙役為主要辦公人員,以師爺、長隨輔助,共同辦理公務,整個運作系統周密而完整,整體上已經接近現代社會的縣政府機構,這是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縣制演進的最高級形式。


【參考資料】

任立達:《中國古代縣衙制度史》

趙黎黎:《清代縣衙設置與運作制度研究——以內鄉縣衙為例》

完顏紹元:《天下衙門》

周保明:《清代縣衙吏役內管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