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

公眾號:我是小張哥

本文是講述巴菲特的人生故事,這裡是下集。上集內容是他出生、求學直至結婚的早年經歷,沒看過上集的同學可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上)

"

公眾號:我是小張哥

本文是講述巴菲特的人生故事,這裡是下集。上集內容是他出生、求學直至結婚的早年經歷,沒看過上集的同學可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上)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事業開端

婚後,作為一個男人,沃倫需要開始養家了。雖然他有一筆錢,但畢竟沒個正經的營生,之前的彈子機、送報、賣二手高爾夫球之類的可算不上。他的岳父甚至擔心女兒將來有可能會餓死(那還把女兒嫁給他?),他必須開始行動了。

起初,在父親介紹下,他在家鄉奧馬哈找了一份股票經紀人的工作。幹了一陣,沃倫認為這份工作和他的理想差距太大。他發覺經紀工作的利益和客戶的利益有衝突,而他的理想是希望可以和客戶的利益一致。

這裡插敘一下。當時股票經紀業務,一部分收入來源於交易佣金,一部分在賺取股票買家和賣家之間的價差(中間商賺差價)。前者讓股票經紀希望客戶頻繁交易,而客戶賺不賺和自己沒關係;後者更是令沃倫面臨一些道德和良心的譴責。這和沃倫的價值觀不符。

後來他前往紐約,加入了恩師格雷厄姆創辦的合夥公司。憑藉在股票方面的過人天賦,沃倫很快成為了公司的業務骨幹。在這個時候,沃倫已經顯示出與他的恩師有一些不同之處。

一開始,沃倫總是跟在格雷厄姆屁股後面買賣股票。但有一次,經過精確計算,他沒有按格雷厄姆一樣做無風險的套利交易,而是持有股票。這筆交易為他賺了13000美元,在當時是一大筆錢。而假如進行套利操作,這筆交易只能賺取400多美元。

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是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公司股票(求打折,求打骨折)。巴菲特獨特的方式是拜訪公司管理層。他儘可能的瞭解公司,並通過和管理層的接觸,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影響他們,使他們做正確的事情。

一次,沃倫跟隨格雷厄姆買了聯合電車公司的股票。這是一家公共汽車公司,比起它的淨資產,公司股價簡直是揮淚大甩賣。沃倫此時的表現和逛街看到打折就走不動路的大媽們沒什麼兩樣:

它有116輛公共汽車和一個小型遊樂場。它還有80萬美元的國庫券、數十萬美元的現金以及價值9.6萬美元的發行在外的公共汽車票。就算它值100萬美元,每股應該值60美元。而我開始購買的時候,股票交易價格在30~35美元。

買!買!買!然後克賽,哦不,沃倫前來拜訪!經過和公司管理層親切友好的交流,最終這家公司做出了每股50美元的分紅方案。分紅比股價還高!而且分紅之後,這家公司的股票依然具有價值。這筆交易他賺了2萬美元。巴菲特家族的歷史上,還沒有人能一筆賺這麼多錢。在1955年,這筆錢是普通人平均年收入的好幾倍。

1956年,格雷厄姆62歲,對投資失去興趣的他決定退休,關閉了自己的公司。26歲的沃倫再次回到了老家奧馬哈。此時他有大約174000美元,而他的資產還在增長。經過思索,他認為制約他賺取更多的錢的關鍵是資本。他需要更多的錢。

沃倫決定成立一家類似恩師的合夥公司,籌資進行投資,這樣可以大大加快他吸金的速度。1956年5月1日,巴菲特聯合公司成立了,而他的初始投資人全部來源於他的親友。

湯普森博士(岳父)投了25000美元,這基本是他全部的錢;多麗絲(姐姐)和他的丈夫投了10000美元;他的姑姑投了35000美元;他在沃頓商學院的室友查克投了5000美元;查克的母親投了25000美元;兒時的玩伴,他現在的律師投了5000美元;沃倫是第七個合夥人,只投了象徵性的100美元,他負責投資運營。

4%以上的收益我拿一半,4%以下的我收1/4。因此,如果不賠不賺,我就會虧錢。而且我賠償損失的責任並不侷限於我的資本,它是無限責任的。

這個合夥公司類似於現在的私募基金。不同的是,巴菲特沒收基金管理費,還承諾保本(當然,這和投資人全是他的親友有關)。1957年,市場下跌8%,他的合夥公司賺了近10%,次年又賺了超過30%。不得不感嘆:巴菲特的親友們真幸福。

此後的兩三年的時間裡,沃倫快速成立了7家合夥公司,這些合夥公司的投資人多來自親友、恩師的介紹,以及他在奧馬哈大學教授股票投資課程的學生。最終沃倫一共擁有了11家合夥公司,他的投資事業從此正式展開。


"

公眾號:我是小張哥

本文是講述巴菲特的人生故事,這裡是下集。上集內容是他出生、求學直至結婚的早年經歷,沒看過上集的同學可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上)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事業開端

婚後,作為一個男人,沃倫需要開始養家了。雖然他有一筆錢,但畢竟沒個正經的營生,之前的彈子機、送報、賣二手高爾夫球之類的可算不上。他的岳父甚至擔心女兒將來有可能會餓死(那還把女兒嫁給他?),他必須開始行動了。

起初,在父親介紹下,他在家鄉奧馬哈找了一份股票經紀人的工作。幹了一陣,沃倫認為這份工作和他的理想差距太大。他發覺經紀工作的利益和客戶的利益有衝突,而他的理想是希望可以和客戶的利益一致。

這裡插敘一下。當時股票經紀業務,一部分收入來源於交易佣金,一部分在賺取股票買家和賣家之間的價差(中間商賺差價)。前者讓股票經紀希望客戶頻繁交易,而客戶賺不賺和自己沒關係;後者更是令沃倫面臨一些道德和良心的譴責。這和沃倫的價值觀不符。

後來他前往紐約,加入了恩師格雷厄姆創辦的合夥公司。憑藉在股票方面的過人天賦,沃倫很快成為了公司的業務骨幹。在這個時候,沃倫已經顯示出與他的恩師有一些不同之處。

一開始,沃倫總是跟在格雷厄姆屁股後面買賣股票。但有一次,經過精確計算,他沒有按格雷厄姆一樣做無風險的套利交易,而是持有股票。這筆交易為他賺了13000美元,在當時是一大筆錢。而假如進行套利操作,這筆交易只能賺取400多美元。

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是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公司股票(求打折,求打骨折)。巴菲特獨特的方式是拜訪公司管理層。他儘可能的瞭解公司,並通過和管理層的接觸,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影響他們,使他們做正確的事情。

一次,沃倫跟隨格雷厄姆買了聯合電車公司的股票。這是一家公共汽車公司,比起它的淨資產,公司股價簡直是揮淚大甩賣。沃倫此時的表現和逛街看到打折就走不動路的大媽們沒什麼兩樣:

它有116輛公共汽車和一個小型遊樂場。它還有80萬美元的國庫券、數十萬美元的現金以及價值9.6萬美元的發行在外的公共汽車票。就算它值100萬美元,每股應該值60美元。而我開始購買的時候,股票交易價格在30~35美元。

買!買!買!然後克賽,哦不,沃倫前來拜訪!經過和公司管理層親切友好的交流,最終這家公司做出了每股50美元的分紅方案。分紅比股價還高!而且分紅之後,這家公司的股票依然具有價值。這筆交易他賺了2萬美元。巴菲特家族的歷史上,還沒有人能一筆賺這麼多錢。在1955年,這筆錢是普通人平均年收入的好幾倍。

1956年,格雷厄姆62歲,對投資失去興趣的他決定退休,關閉了自己的公司。26歲的沃倫再次回到了老家奧馬哈。此時他有大約174000美元,而他的資產還在增長。經過思索,他認為制約他賺取更多的錢的關鍵是資本。他需要更多的錢。

沃倫決定成立一家類似恩師的合夥公司,籌資進行投資,這樣可以大大加快他吸金的速度。1956年5月1日,巴菲特聯合公司成立了,而他的初始投資人全部來源於他的親友。

湯普森博士(岳父)投了25000美元,這基本是他全部的錢;多麗絲(姐姐)和他的丈夫投了10000美元;他的姑姑投了35000美元;他在沃頓商學院的室友查克投了5000美元;查克的母親投了25000美元;兒時的玩伴,他現在的律師投了5000美元;沃倫是第七個合夥人,只投了象徵性的100美元,他負責投資運營。

4%以上的收益我拿一半,4%以下的我收1/4。因此,如果不賠不賺,我就會虧錢。而且我賠償損失的責任並不侷限於我的資本,它是無限責任的。

這個合夥公司類似於現在的私募基金。不同的是,巴菲特沒收基金管理費,還承諾保本(當然,這和投資人全是他的親友有關)。1957年,市場下跌8%,他的合夥公司賺了近10%,次年又賺了超過30%。不得不感嘆:巴菲特的親友們真幸福。

此後的兩三年的時間裡,沃倫快速成立了7家合夥公司,這些合夥公司的投資人多來自親友、恩師的介紹,以及他在奧馬哈大學教授股票投資課程的學生。最終沃倫一共擁有了11家合夥公司,他的投資事業從此正式展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上世紀50年代,沃倫在奧馬哈大學講授股票投資課程

命運的相遇

在每個人的成長中,周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在這一點上,沃倫·巴菲特也不例外。他曾回憶說“世界上對我影響最大的三個人是我的父親、格雷厄姆和芒格。”

父親霍華德和導師格雷厄姆前文已經提到過。現在講講他的搭檔——查理·芒格。如果讓芒格先生來做個自我介紹,他大概會說:“我沒什麼好說的。”由於芒格的低調,相對於巴菲特,他沒有那麼出名。實際上,芒格的智慧和投資哲學深刻的影響了巴菲特。

芒格成為沃倫的合夥人到2019年的今天已超過55年,他們彼此都是對方人生中的重要搭檔。更加難得的是,他們之間幾乎沒有分歧,簡直如同一個人。這樣的合夥關係,在全世界都不多見。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這句話用來形容兩個男人的相遇,似乎有點過“基”,不過用在他們身上還算恰當(啪嗒,誰的香皂掉地上了?)。

說來也是奇妙,他們倆同住在奧馬哈,芒格小時候曾在沃倫祖父的雜貨鋪打工,他們曾一同出席過共同的親友的葬禮。但是這麼多年居然不相識。

1957年,沃倫向潛在的合夥人戴維斯醫生介紹自己的合夥公司。他一邊高談闊論,一邊觀察戴維斯醫生的狀態。他發現對方根本沒有怎麼注意聽他講,他認為對方可能不會投資了。結果,他收到了10萬美元。

好奇的沃倫詢問原因,戴維斯醫生回答:“恩,你讓我想起了查理·芒格。”沃倫說:“雖然不知道他是誰,但我現在非常感謝他。”兩年後,神交已久的沃倫和芒格,在他們的共同好友戴維斯醫生的介紹下相識了。

芒格習慣在所有事情上,設置一個很低的期望值。比起充滿期待後的失望,剛開始不報期望總是更容易收穫驚喜。這就是他的人生哲學。所以,對於這次會面芒格同樣沒報什麼期望。

結果是個大驚喜。

沃倫和芒格談到兒時在沃倫祖父的雜貨店“拼命工作”,他們哈哈大笑,芒格甚至笑的從椅子滾到了地上。共同的經歷馬上拉近了距離,之後在投資方面他們聊了很多。總之,這是一次愉快的會面。之後他們聯繫的越來越頻繁,有時電話一打就是一兩個小時(要不是帶著老婆見過面,估計要引起懷疑了)。

在認識芒格之前,巴菲特的投資主要受他的導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菸蒂理論”影響,核心思想就是以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並不過多考慮這家公司的經營管理、成長性等其他方面。

而芒格更注重公司的發展,提倡“以合適的價格買下優秀的公司,而不是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合適的公司”。

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那樣只建議購買便宜貨,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窮得多。


"

公眾號:我是小張哥

本文是講述巴菲特的人生故事,這裡是下集。上集內容是他出生、求學直至結婚的早年經歷,沒看過上集的同學可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上)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事業開端

婚後,作為一個男人,沃倫需要開始養家了。雖然他有一筆錢,但畢竟沒個正經的營生,之前的彈子機、送報、賣二手高爾夫球之類的可算不上。他的岳父甚至擔心女兒將來有可能會餓死(那還把女兒嫁給他?),他必須開始行動了。

起初,在父親介紹下,他在家鄉奧馬哈找了一份股票經紀人的工作。幹了一陣,沃倫認為這份工作和他的理想差距太大。他發覺經紀工作的利益和客戶的利益有衝突,而他的理想是希望可以和客戶的利益一致。

這裡插敘一下。當時股票經紀業務,一部分收入來源於交易佣金,一部分在賺取股票買家和賣家之間的價差(中間商賺差價)。前者讓股票經紀希望客戶頻繁交易,而客戶賺不賺和自己沒關係;後者更是令沃倫面臨一些道德和良心的譴責。這和沃倫的價值觀不符。

後來他前往紐約,加入了恩師格雷厄姆創辦的合夥公司。憑藉在股票方面的過人天賦,沃倫很快成為了公司的業務骨幹。在這個時候,沃倫已經顯示出與他的恩師有一些不同之處。

一開始,沃倫總是跟在格雷厄姆屁股後面買賣股票。但有一次,經過精確計算,他沒有按格雷厄姆一樣做無風險的套利交易,而是持有股票。這筆交易為他賺了13000美元,在當時是一大筆錢。而假如進行套利操作,這筆交易只能賺取400多美元。

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是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公司股票(求打折,求打骨折)。巴菲特獨特的方式是拜訪公司管理層。他儘可能的瞭解公司,並通過和管理層的接觸,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影響他們,使他們做正確的事情。

一次,沃倫跟隨格雷厄姆買了聯合電車公司的股票。這是一家公共汽車公司,比起它的淨資產,公司股價簡直是揮淚大甩賣。沃倫此時的表現和逛街看到打折就走不動路的大媽們沒什麼兩樣:

它有116輛公共汽車和一個小型遊樂場。它還有80萬美元的國庫券、數十萬美元的現金以及價值9.6萬美元的發行在外的公共汽車票。就算它值100萬美元,每股應該值60美元。而我開始購買的時候,股票交易價格在30~35美元。

買!買!買!然後克賽,哦不,沃倫前來拜訪!經過和公司管理層親切友好的交流,最終這家公司做出了每股50美元的分紅方案。分紅比股價還高!而且分紅之後,這家公司的股票依然具有價值。這筆交易他賺了2萬美元。巴菲特家族的歷史上,還沒有人能一筆賺這麼多錢。在1955年,這筆錢是普通人平均年收入的好幾倍。

1956年,格雷厄姆62歲,對投資失去興趣的他決定退休,關閉了自己的公司。26歲的沃倫再次回到了老家奧馬哈。此時他有大約174000美元,而他的資產還在增長。經過思索,他認為制約他賺取更多的錢的關鍵是資本。他需要更多的錢。

沃倫決定成立一家類似恩師的合夥公司,籌資進行投資,這樣可以大大加快他吸金的速度。1956年5月1日,巴菲特聯合公司成立了,而他的初始投資人全部來源於他的親友。

湯普森博士(岳父)投了25000美元,這基本是他全部的錢;多麗絲(姐姐)和他的丈夫投了10000美元;他的姑姑投了35000美元;他在沃頓商學院的室友查克投了5000美元;查克的母親投了25000美元;兒時的玩伴,他現在的律師投了5000美元;沃倫是第七個合夥人,只投了象徵性的100美元,他負責投資運營。

4%以上的收益我拿一半,4%以下的我收1/4。因此,如果不賠不賺,我就會虧錢。而且我賠償損失的責任並不侷限於我的資本,它是無限責任的。

這個合夥公司類似於現在的私募基金。不同的是,巴菲特沒收基金管理費,還承諾保本(當然,這和投資人全是他的親友有關)。1957年,市場下跌8%,他的合夥公司賺了近10%,次年又賺了超過30%。不得不感嘆:巴菲特的親友們真幸福。

此後的兩三年的時間裡,沃倫快速成立了7家合夥公司,這些合夥公司的投資人多來自親友、恩師的介紹,以及他在奧馬哈大學教授股票投資課程的學生。最終沃倫一共擁有了11家合夥公司,他的投資事業從此正式展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上世紀50年代,沃倫在奧馬哈大學講授股票投資課程

命運的相遇

在每個人的成長中,周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在這一點上,沃倫·巴菲特也不例外。他曾回憶說“世界上對我影響最大的三個人是我的父親、格雷厄姆和芒格。”

父親霍華德和導師格雷厄姆前文已經提到過。現在講講他的搭檔——查理·芒格。如果讓芒格先生來做個自我介紹,他大概會說:“我沒什麼好說的。”由於芒格的低調,相對於巴菲特,他沒有那麼出名。實際上,芒格的智慧和投資哲學深刻的影響了巴菲特。

芒格成為沃倫的合夥人到2019年的今天已超過55年,他們彼此都是對方人生中的重要搭檔。更加難得的是,他們之間幾乎沒有分歧,簡直如同一個人。這樣的合夥關係,在全世界都不多見。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這句話用來形容兩個男人的相遇,似乎有點過“基”,不過用在他們身上還算恰當(啪嗒,誰的香皂掉地上了?)。

說來也是奇妙,他們倆同住在奧馬哈,芒格小時候曾在沃倫祖父的雜貨鋪打工,他們曾一同出席過共同的親友的葬禮。但是這麼多年居然不相識。

1957年,沃倫向潛在的合夥人戴維斯醫生介紹自己的合夥公司。他一邊高談闊論,一邊觀察戴維斯醫生的狀態。他發現對方根本沒有怎麼注意聽他講,他認為對方可能不會投資了。結果,他收到了10萬美元。

好奇的沃倫詢問原因,戴維斯醫生回答:“恩,你讓我想起了查理·芒格。”沃倫說:“雖然不知道他是誰,但我現在非常感謝他。”兩年後,神交已久的沃倫和芒格,在他們的共同好友戴維斯醫生的介紹下相識了。

芒格習慣在所有事情上,設置一個很低的期望值。比起充滿期待後的失望,剛開始不報期望總是更容易收穫驚喜。這就是他的人生哲學。所以,對於這次會面芒格同樣沒報什麼期望。

結果是個大驚喜。

沃倫和芒格談到兒時在沃倫祖父的雜貨店“拼命工作”,他們哈哈大笑,芒格甚至笑的從椅子滾到了地上。共同的經歷馬上拉近了距離,之後在投資方面他們聊了很多。總之,這是一次愉快的會面。之後他們聯繫的越來越頻繁,有時電話一打就是一兩個小時(要不是帶著老婆見過面,估計要引起懷疑了)。

在認識芒格之前,巴菲特的投資主要受他的導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菸蒂理論”影響,核心思想就是以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並不過多考慮這家公司的經營管理、成長性等其他方面。

而芒格更注重公司的發展,提倡“以合適的價格買下優秀的公司,而不是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合適的公司”。

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那樣只建議購買便宜貨,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窮得多。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80年代的沃倫和芒格,沃倫說他們就像是連體雙胞胎

前進的雪球

藉助於合夥公司取得的優異投資收益,沃倫在他30歲時就成為了百萬富翁。比他幼年計劃的時間提早了5年。但他沒有就此停止,因為這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

1962年1月1日,沃倫把他全部的11個合夥公司放進了一個筐——巴菲特有限責任合夥公司。新公司的淨資產為720萬美元,他擁有新公司14%的股份。

砰!砰!砰!1963年11月22日,三聲槍響之後,美國總統肯尼迪癱倒在他豪華專車的座椅上。此時的奧馬哈,沃倫正在吃午飯。當他回到辦公室,紐交所已經瘋了,股票崩盤,市場在半小時內損失了110億美元市值。接著,交易所緊急休市。這是自大蕭條以來第一次在交易時間休市。

同時發生的,還有美國運通公司的醜聞。美國運通的一家子公司為了貸更多的款,假裝儲存了很多豆油,後來卻被發現儲油罐中裝滿了毫無價值的海水。這一巨大丑聞發生在總統遭刺殺的同時,沒能登上報紙頭條。

不過,沃倫一直在關注美國運通。醜聞之後的第二週,公司股價直接被腰斬。大家都在恐懼中拋售股票,美國運通是否能存活下來成為一個疑問。沃倫在思考:美國運通賣的是“信用”,它這次的汙點是否會影響人們,使大家再也不相信這個名字了?

於是他開始在奧馬哈的餐館、商店暗中觀察。他發現大家並未受這次的醜聞影響,還是在刷運通卡。據此,沃倫斷定美國運通將會活下去,如今低迷的股價是個絕佳的機會。他集結可以利用的全部資金,在之後的一年的時間裡儘可能的買入美國運通公司。

這次購買美國運通的股票,沃倫總投入300萬美元。1966年的兩年之後,這些股票值1300萬美元。他在股價翻倍後逐漸賣出,這筆投資賺了2.5倍。此時,他管理的資產超過5000萬美元,他的個人淨資產超過900萬美元。

雪球變得更大了


"

公眾號:我是小張哥

本文是講述巴菲特的人生故事,這裡是下集。上集內容是他出生、求學直至結婚的早年經歷,沒看過上集的同學可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上)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事業開端

婚後,作為一個男人,沃倫需要開始養家了。雖然他有一筆錢,但畢竟沒個正經的營生,之前的彈子機、送報、賣二手高爾夫球之類的可算不上。他的岳父甚至擔心女兒將來有可能會餓死(那還把女兒嫁給他?),他必須開始行動了。

起初,在父親介紹下,他在家鄉奧馬哈找了一份股票經紀人的工作。幹了一陣,沃倫認為這份工作和他的理想差距太大。他發覺經紀工作的利益和客戶的利益有衝突,而他的理想是希望可以和客戶的利益一致。

這裡插敘一下。當時股票經紀業務,一部分收入來源於交易佣金,一部分在賺取股票買家和賣家之間的價差(中間商賺差價)。前者讓股票經紀希望客戶頻繁交易,而客戶賺不賺和自己沒關係;後者更是令沃倫面臨一些道德和良心的譴責。這和沃倫的價值觀不符。

後來他前往紐約,加入了恩師格雷厄姆創辦的合夥公司。憑藉在股票方面的過人天賦,沃倫很快成為了公司的業務骨幹。在這個時候,沃倫已經顯示出與他的恩師有一些不同之處。

一開始,沃倫總是跟在格雷厄姆屁股後面買賣股票。但有一次,經過精確計算,他沒有按格雷厄姆一樣做無風險的套利交易,而是持有股票。這筆交易為他賺了13000美元,在當時是一大筆錢。而假如進行套利操作,這筆交易只能賺取400多美元。

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是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公司股票(求打折,求打骨折)。巴菲特獨特的方式是拜訪公司管理層。他儘可能的瞭解公司,並通過和管理層的接觸,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影響他們,使他們做正確的事情。

一次,沃倫跟隨格雷厄姆買了聯合電車公司的股票。這是一家公共汽車公司,比起它的淨資產,公司股價簡直是揮淚大甩賣。沃倫此時的表現和逛街看到打折就走不動路的大媽們沒什麼兩樣:

它有116輛公共汽車和一個小型遊樂場。它還有80萬美元的國庫券、數十萬美元的現金以及價值9.6萬美元的發行在外的公共汽車票。就算它值100萬美元,每股應該值60美元。而我開始購買的時候,股票交易價格在30~35美元。

買!買!買!然後克賽,哦不,沃倫前來拜訪!經過和公司管理層親切友好的交流,最終這家公司做出了每股50美元的分紅方案。分紅比股價還高!而且分紅之後,這家公司的股票依然具有價值。這筆交易他賺了2萬美元。巴菲特家族的歷史上,還沒有人能一筆賺這麼多錢。在1955年,這筆錢是普通人平均年收入的好幾倍。

1956年,格雷厄姆62歲,對投資失去興趣的他決定退休,關閉了自己的公司。26歲的沃倫再次回到了老家奧馬哈。此時他有大約174000美元,而他的資產還在增長。經過思索,他認為制約他賺取更多的錢的關鍵是資本。他需要更多的錢。

沃倫決定成立一家類似恩師的合夥公司,籌資進行投資,這樣可以大大加快他吸金的速度。1956年5月1日,巴菲特聯合公司成立了,而他的初始投資人全部來源於他的親友。

湯普森博士(岳父)投了25000美元,這基本是他全部的錢;多麗絲(姐姐)和他的丈夫投了10000美元;他的姑姑投了35000美元;他在沃頓商學院的室友查克投了5000美元;查克的母親投了25000美元;兒時的玩伴,他現在的律師投了5000美元;沃倫是第七個合夥人,只投了象徵性的100美元,他負責投資運營。

4%以上的收益我拿一半,4%以下的我收1/4。因此,如果不賠不賺,我就會虧錢。而且我賠償損失的責任並不侷限於我的資本,它是無限責任的。

這個合夥公司類似於現在的私募基金。不同的是,巴菲特沒收基金管理費,還承諾保本(當然,這和投資人全是他的親友有關)。1957年,市場下跌8%,他的合夥公司賺了近10%,次年又賺了超過30%。不得不感嘆:巴菲特的親友們真幸福。

此後的兩三年的時間裡,沃倫快速成立了7家合夥公司,這些合夥公司的投資人多來自親友、恩師的介紹,以及他在奧馬哈大學教授股票投資課程的學生。最終沃倫一共擁有了11家合夥公司,他的投資事業從此正式展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上世紀50年代,沃倫在奧馬哈大學講授股票投資課程

命運的相遇

在每個人的成長中,周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在這一點上,沃倫·巴菲特也不例外。他曾回憶說“世界上對我影響最大的三個人是我的父親、格雷厄姆和芒格。”

父親霍華德和導師格雷厄姆前文已經提到過。現在講講他的搭檔——查理·芒格。如果讓芒格先生來做個自我介紹,他大概會說:“我沒什麼好說的。”由於芒格的低調,相對於巴菲特,他沒有那麼出名。實際上,芒格的智慧和投資哲學深刻的影響了巴菲特。

芒格成為沃倫的合夥人到2019年的今天已超過55年,他們彼此都是對方人生中的重要搭檔。更加難得的是,他們之間幾乎沒有分歧,簡直如同一個人。這樣的合夥關係,在全世界都不多見。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這句話用來形容兩個男人的相遇,似乎有點過“基”,不過用在他們身上還算恰當(啪嗒,誰的香皂掉地上了?)。

說來也是奇妙,他們倆同住在奧馬哈,芒格小時候曾在沃倫祖父的雜貨鋪打工,他們曾一同出席過共同的親友的葬禮。但是這麼多年居然不相識。

1957年,沃倫向潛在的合夥人戴維斯醫生介紹自己的合夥公司。他一邊高談闊論,一邊觀察戴維斯醫生的狀態。他發現對方根本沒有怎麼注意聽他講,他認為對方可能不會投資了。結果,他收到了10萬美元。

好奇的沃倫詢問原因,戴維斯醫生回答:“恩,你讓我想起了查理·芒格。”沃倫說:“雖然不知道他是誰,但我現在非常感謝他。”兩年後,神交已久的沃倫和芒格,在他們的共同好友戴維斯醫生的介紹下相識了。

芒格習慣在所有事情上,設置一個很低的期望值。比起充滿期待後的失望,剛開始不報期望總是更容易收穫驚喜。這就是他的人生哲學。所以,對於這次會面芒格同樣沒報什麼期望。

結果是個大驚喜。

沃倫和芒格談到兒時在沃倫祖父的雜貨店“拼命工作”,他們哈哈大笑,芒格甚至笑的從椅子滾到了地上。共同的經歷馬上拉近了距離,之後在投資方面他們聊了很多。總之,這是一次愉快的會面。之後他們聯繫的越來越頻繁,有時電話一打就是一兩個小時(要不是帶著老婆見過面,估計要引起懷疑了)。

在認識芒格之前,巴菲特的投資主要受他的導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菸蒂理論”影響,核心思想就是以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並不過多考慮這家公司的經營管理、成長性等其他方面。

而芒格更注重公司的發展,提倡“以合適的價格買下優秀的公司,而不是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合適的公司”。

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那樣只建議購買便宜貨,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窮得多。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80年代的沃倫和芒格,沃倫說他們就像是連體雙胞胎

前進的雪球

藉助於合夥公司取得的優異投資收益,沃倫在他30歲時就成為了百萬富翁。比他幼年計劃的時間提早了5年。但他沒有就此停止,因為這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

1962年1月1日,沃倫把他全部的11個合夥公司放進了一個筐——巴菲特有限責任合夥公司。新公司的淨資產為720萬美元,他擁有新公司14%的股份。

砰!砰!砰!1963年11月22日,三聲槍響之後,美國總統肯尼迪癱倒在他豪華專車的座椅上。此時的奧馬哈,沃倫正在吃午飯。當他回到辦公室,紐交所已經瘋了,股票崩盤,市場在半小時內損失了110億美元市值。接著,交易所緊急休市。這是自大蕭條以來第一次在交易時間休市。

同時發生的,還有美國運通公司的醜聞。美國運通的一家子公司為了貸更多的款,假裝儲存了很多豆油,後來卻被發現儲油罐中裝滿了毫無價值的海水。這一巨大丑聞發生在總統遭刺殺的同時,沒能登上報紙頭條。

不過,沃倫一直在關注美國運通。醜聞之後的第二週,公司股價直接被腰斬。大家都在恐懼中拋售股票,美國運通是否能存活下來成為一個疑問。沃倫在思考:美國運通賣的是“信用”,它這次的汙點是否會影響人們,使大家再也不相信這個名字了?

於是他開始在奧馬哈的餐館、商店暗中觀察。他發現大家並未受這次的醜聞影響,還是在刷運通卡。據此,沃倫斷定美國運通將會活下去,如今低迷的股價是個絕佳的機會。他集結可以利用的全部資金,在之後的一年的時間裡儘可能的買入美國運通公司。

這次購買美國運通的股票,沃倫總投入300萬美元。1966年的兩年之後,這些股票值1300萬美元。他在股價翻倍後逐漸賣出,這筆投資賺了2.5倍。此時,他管理的資產超過5000萬美元,他的個人淨資產超過900萬美元。

雪球變得更大了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70年代的沃倫

沃倫就像一臺永不停歇的學習機器,他從圖書館借閱了許多書籍,研究保險公司的策略。1967年,沃倫收購了一家保險公司,國民賠償公司。不久之後,他寫了一篇《有關保險公司資本需求的思考》的文章。

他發現保險業務和他的投資相得益彰。保險公司先收到保險金,在達到賠付條件時才賠償。在這期間這筆錢一直趴在他的帳上。沃倫把這部分錢稱之為“浮存金”,他可以利用浮存金投資賺取更多的收益。保險公司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座金庫,提供了大量可供投資的現金。

依據同樣的理念,他看中了藍籌印花公司。印花是一種銷售贈品,零售商會把它們和找零一起交給客戶。客戶只需收集足夠數量的印花,就可以兌換商品:烤爐、魚竿或者球拍。對客戶來說,這是“免費的禮物”。其實印花並非真的免費,商店會因支付印花的錢而提高商品價格。

藍籌印花公司就是這樣一家經營印花的公司,並且是壟斷經營。他正面臨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訴訟。沃倫之所以看中這家公司,是因為它有“浮存金”。印花是預先付過款的,而獎品在之後兌換。

沃倫認為這家公司最終將走出泥潭(和司法部達成和解),因此他和基友開始大肆收購藍籌印花公司的股票。最終,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分別成為藍籌印花公司的第一、第二大股東,他們總共持有75%的流通股,入駐董事會。

保險和印花業務存在的大量浮存金,成為沃倫雪球繼續前進的推進器。而這個推進器恐怕是火箭發動機級別的。1972年,通過藍籌印花公司,沃倫投入2500萬美元收購了喜詩糖果公司。

喜詩糖果,是加拿大人查理·喜詩和他的媽媽在1921年創建的。公司採用上等原料,在原料不足的二戰時期也從不偷工減料,擁有很好的聲譽。查理過世之後,這家公司屬於他的兩個兒子。公司實際由兄弟倆中的哥哥管理,因為弟弟是個花花公子,對酒和女人更感興趣。在1972年,哥哥去世之後,弟弟賣掉了公司。

買下喜詩糖果之後,直到2007年(此後喜詩糖果財務並表無法看到具體數據),30多年時間裡,喜詩糖果為沃倫貢獻了13億美元的淨利潤,如果算上公司的市值增長,收益是初始投入的134倍。

買下喜詩糖果是一項偉大的投資。 如果沒有買喜詩糖果,我後來就不會買可口可樂。

沃倫在不同場合,表達了上述兩點。有人評價,收購喜詩糖果,是巴菲特投資生涯中的成人禮。因為喜詩糖果是溢價收購的,這標誌著他從恩師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中走出來了。

喜詩糖果帶來的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通過再投資,最終讓巴菲特買入了可口可樂,為他的投資貢獻了上百億的收益。可口可樂是巴菲特最著名的投資之一,但少有人知道是什麼促使了這次投資。


"

公眾號:我是小張哥

本文是講述巴菲特的人生故事,這裡是下集。上集內容是他出生、求學直至結婚的早年經歷,沒看過上集的同學可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上)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事業開端

婚後,作為一個男人,沃倫需要開始養家了。雖然他有一筆錢,但畢竟沒個正經的營生,之前的彈子機、送報、賣二手高爾夫球之類的可算不上。他的岳父甚至擔心女兒將來有可能會餓死(那還把女兒嫁給他?),他必須開始行動了。

起初,在父親介紹下,他在家鄉奧馬哈找了一份股票經紀人的工作。幹了一陣,沃倫認為這份工作和他的理想差距太大。他發覺經紀工作的利益和客戶的利益有衝突,而他的理想是希望可以和客戶的利益一致。

這裡插敘一下。當時股票經紀業務,一部分收入來源於交易佣金,一部分在賺取股票買家和賣家之間的價差(中間商賺差價)。前者讓股票經紀希望客戶頻繁交易,而客戶賺不賺和自己沒關係;後者更是令沃倫面臨一些道德和良心的譴責。這和沃倫的價值觀不符。

後來他前往紐約,加入了恩師格雷厄姆創辦的合夥公司。憑藉在股票方面的過人天賦,沃倫很快成為了公司的業務骨幹。在這個時候,沃倫已經顯示出與他的恩師有一些不同之處。

一開始,沃倫總是跟在格雷厄姆屁股後面買賣股票。但有一次,經過精確計算,他沒有按格雷厄姆一樣做無風險的套利交易,而是持有股票。這筆交易為他賺了13000美元,在當時是一大筆錢。而假如進行套利操作,這筆交易只能賺取400多美元。

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是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公司股票(求打折,求打骨折)。巴菲特獨特的方式是拜訪公司管理層。他儘可能的瞭解公司,並通過和管理層的接觸,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影響他們,使他們做正確的事情。

一次,沃倫跟隨格雷厄姆買了聯合電車公司的股票。這是一家公共汽車公司,比起它的淨資產,公司股價簡直是揮淚大甩賣。沃倫此時的表現和逛街看到打折就走不動路的大媽們沒什麼兩樣:

它有116輛公共汽車和一個小型遊樂場。它還有80萬美元的國庫券、數十萬美元的現金以及價值9.6萬美元的發行在外的公共汽車票。就算它值100萬美元,每股應該值60美元。而我開始購買的時候,股票交易價格在30~35美元。

買!買!買!然後克賽,哦不,沃倫前來拜訪!經過和公司管理層親切友好的交流,最終這家公司做出了每股50美元的分紅方案。分紅比股價還高!而且分紅之後,這家公司的股票依然具有價值。這筆交易他賺了2萬美元。巴菲特家族的歷史上,還沒有人能一筆賺這麼多錢。在1955年,這筆錢是普通人平均年收入的好幾倍。

1956年,格雷厄姆62歲,對投資失去興趣的他決定退休,關閉了自己的公司。26歲的沃倫再次回到了老家奧馬哈。此時他有大約174000美元,而他的資產還在增長。經過思索,他認為制約他賺取更多的錢的關鍵是資本。他需要更多的錢。

沃倫決定成立一家類似恩師的合夥公司,籌資進行投資,這樣可以大大加快他吸金的速度。1956年5月1日,巴菲特聯合公司成立了,而他的初始投資人全部來源於他的親友。

湯普森博士(岳父)投了25000美元,這基本是他全部的錢;多麗絲(姐姐)和他的丈夫投了10000美元;他的姑姑投了35000美元;他在沃頓商學院的室友查克投了5000美元;查克的母親投了25000美元;兒時的玩伴,他現在的律師投了5000美元;沃倫是第七個合夥人,只投了象徵性的100美元,他負責投資運營。

4%以上的收益我拿一半,4%以下的我收1/4。因此,如果不賠不賺,我就會虧錢。而且我賠償損失的責任並不侷限於我的資本,它是無限責任的。

這個合夥公司類似於現在的私募基金。不同的是,巴菲特沒收基金管理費,還承諾保本(當然,這和投資人全是他的親友有關)。1957年,市場下跌8%,他的合夥公司賺了近10%,次年又賺了超過30%。不得不感嘆:巴菲特的親友們真幸福。

此後的兩三年的時間裡,沃倫快速成立了7家合夥公司,這些合夥公司的投資人多來自親友、恩師的介紹,以及他在奧馬哈大學教授股票投資課程的學生。最終沃倫一共擁有了11家合夥公司,他的投資事業從此正式展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上世紀50年代,沃倫在奧馬哈大學講授股票投資課程

命運的相遇

在每個人的成長中,周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在這一點上,沃倫·巴菲特也不例外。他曾回憶說“世界上對我影響最大的三個人是我的父親、格雷厄姆和芒格。”

父親霍華德和導師格雷厄姆前文已經提到過。現在講講他的搭檔——查理·芒格。如果讓芒格先生來做個自我介紹,他大概會說:“我沒什麼好說的。”由於芒格的低調,相對於巴菲特,他沒有那麼出名。實際上,芒格的智慧和投資哲學深刻的影響了巴菲特。

芒格成為沃倫的合夥人到2019年的今天已超過55年,他們彼此都是對方人生中的重要搭檔。更加難得的是,他們之間幾乎沒有分歧,簡直如同一個人。這樣的合夥關係,在全世界都不多見。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這句話用來形容兩個男人的相遇,似乎有點過“基”,不過用在他們身上還算恰當(啪嗒,誰的香皂掉地上了?)。

說來也是奇妙,他們倆同住在奧馬哈,芒格小時候曾在沃倫祖父的雜貨鋪打工,他們曾一同出席過共同的親友的葬禮。但是這麼多年居然不相識。

1957年,沃倫向潛在的合夥人戴維斯醫生介紹自己的合夥公司。他一邊高談闊論,一邊觀察戴維斯醫生的狀態。他發現對方根本沒有怎麼注意聽他講,他認為對方可能不會投資了。結果,他收到了10萬美元。

好奇的沃倫詢問原因,戴維斯醫生回答:“恩,你讓我想起了查理·芒格。”沃倫說:“雖然不知道他是誰,但我現在非常感謝他。”兩年後,神交已久的沃倫和芒格,在他們的共同好友戴維斯醫生的介紹下相識了。

芒格習慣在所有事情上,設置一個很低的期望值。比起充滿期待後的失望,剛開始不報期望總是更容易收穫驚喜。這就是他的人生哲學。所以,對於這次會面芒格同樣沒報什麼期望。

結果是個大驚喜。

沃倫和芒格談到兒時在沃倫祖父的雜貨店“拼命工作”,他們哈哈大笑,芒格甚至笑的從椅子滾到了地上。共同的經歷馬上拉近了距離,之後在投資方面他們聊了很多。總之,這是一次愉快的會面。之後他們聯繫的越來越頻繁,有時電話一打就是一兩個小時(要不是帶著老婆見過面,估計要引起懷疑了)。

在認識芒格之前,巴菲特的投資主要受他的導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菸蒂理論”影響,核心思想就是以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並不過多考慮這家公司的經營管理、成長性等其他方面。

而芒格更注重公司的發展,提倡“以合適的價格買下優秀的公司,而不是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合適的公司”。

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那樣只建議購買便宜貨,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窮得多。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80年代的沃倫和芒格,沃倫說他們就像是連體雙胞胎

前進的雪球

藉助於合夥公司取得的優異投資收益,沃倫在他30歲時就成為了百萬富翁。比他幼年計劃的時間提早了5年。但他沒有就此停止,因為這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

1962年1月1日,沃倫把他全部的11個合夥公司放進了一個筐——巴菲特有限責任合夥公司。新公司的淨資產為720萬美元,他擁有新公司14%的股份。

砰!砰!砰!1963年11月22日,三聲槍響之後,美國總統肯尼迪癱倒在他豪華專車的座椅上。此時的奧馬哈,沃倫正在吃午飯。當他回到辦公室,紐交所已經瘋了,股票崩盤,市場在半小時內損失了110億美元市值。接著,交易所緊急休市。這是自大蕭條以來第一次在交易時間休市。

同時發生的,還有美國運通公司的醜聞。美國運通的一家子公司為了貸更多的款,假裝儲存了很多豆油,後來卻被發現儲油罐中裝滿了毫無價值的海水。這一巨大丑聞發生在總統遭刺殺的同時,沒能登上報紙頭條。

不過,沃倫一直在關注美國運通。醜聞之後的第二週,公司股價直接被腰斬。大家都在恐懼中拋售股票,美國運通是否能存活下來成為一個疑問。沃倫在思考:美國運通賣的是“信用”,它這次的汙點是否會影響人們,使大家再也不相信這個名字了?

於是他開始在奧馬哈的餐館、商店暗中觀察。他發現大家並未受這次的醜聞影響,還是在刷運通卡。據此,沃倫斷定美國運通將會活下去,如今低迷的股價是個絕佳的機會。他集結可以利用的全部資金,在之後的一年的時間裡儘可能的買入美國運通公司。

這次購買美國運通的股票,沃倫總投入300萬美元。1966年的兩年之後,這些股票值1300萬美元。他在股價翻倍後逐漸賣出,這筆投資賺了2.5倍。此時,他管理的資產超過5000萬美元,他的個人淨資產超過900萬美元。

雪球變得更大了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70年代的沃倫

沃倫就像一臺永不停歇的學習機器,他從圖書館借閱了許多書籍,研究保險公司的策略。1967年,沃倫收購了一家保險公司,國民賠償公司。不久之後,他寫了一篇《有關保險公司資本需求的思考》的文章。

他發現保險業務和他的投資相得益彰。保險公司先收到保險金,在達到賠付條件時才賠償。在這期間這筆錢一直趴在他的帳上。沃倫把這部分錢稱之為“浮存金”,他可以利用浮存金投資賺取更多的收益。保險公司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座金庫,提供了大量可供投資的現金。

依據同樣的理念,他看中了藍籌印花公司。印花是一種銷售贈品,零售商會把它們和找零一起交給客戶。客戶只需收集足夠數量的印花,就可以兌換商品:烤爐、魚竿或者球拍。對客戶來說,這是“免費的禮物”。其實印花並非真的免費,商店會因支付印花的錢而提高商品價格。

藍籌印花公司就是這樣一家經營印花的公司,並且是壟斷經營。他正面臨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訴訟。沃倫之所以看中這家公司,是因為它有“浮存金”。印花是預先付過款的,而獎品在之後兌換。

沃倫認為這家公司最終將走出泥潭(和司法部達成和解),因此他和基友開始大肆收購藍籌印花公司的股票。最終,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分別成為藍籌印花公司的第一、第二大股東,他們總共持有75%的流通股,入駐董事會。

保險和印花業務存在的大量浮存金,成為沃倫雪球繼續前進的推進器。而這個推進器恐怕是火箭發動機級別的。1972年,通過藍籌印花公司,沃倫投入2500萬美元收購了喜詩糖果公司。

喜詩糖果,是加拿大人查理·喜詩和他的媽媽在1921年創建的。公司採用上等原料,在原料不足的二戰時期也從不偷工減料,擁有很好的聲譽。查理過世之後,這家公司屬於他的兩個兒子。公司實際由兄弟倆中的哥哥管理,因為弟弟是個花花公子,對酒和女人更感興趣。在1972年,哥哥去世之後,弟弟賣掉了公司。

買下喜詩糖果之後,直到2007年(此後喜詩糖果財務並表無法看到具體數據),30多年時間裡,喜詩糖果為沃倫貢獻了13億美元的淨利潤,如果算上公司的市值增長,收益是初始投入的134倍。

買下喜詩糖果是一項偉大的投資。 如果沒有買喜詩糖果,我後來就不會買可口可樂。

沃倫在不同場合,表達了上述兩點。有人評價,收購喜詩糖果,是巴菲特投資生涯中的成人禮。因為喜詩糖果是溢價收購的,這標誌著他從恩師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中走出來了。

喜詩糖果帶來的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通過再投資,最終讓巴菲特買入了可口可樂,為他的投資貢獻了上百億的收益。可口可樂是巴菲特最著名的投資之一,但少有人知道是什麼促使了這次投資。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沃倫和唐納德·基奧(可口可樂總裁)

投資失誤

成功的案例我們已經看到太多,讓我們來看看失誤的例子。否則你也許真的會把他當做是“股神”了,這樣就偏離了我寫本文的初衷。

需要說明的是,資產短期的起起伏伏在我看來不算是失誤,因為沒有人能在每一次市場的下跌之前“逃頂”,何況是沃倫·巴菲特這樣的長期投資者。他的持股和交易時間段常常都是以年計算的。

最失敗的投資:買入伯克希爾撒哈維。

納尼?不是在開玩笑吧!伯克希爾撒哈維是巴菲特管理的公司,全球排名靠前的金融集團,這是最失敗的?

是的,的確如此。

讓我們回到1962年。前文提到過,當時沃倫操作的資金規模只有700多萬美元。當時的伯克希爾撒哈維是一家紡織企業,此時的沃倫的投資哲學完全是格雷厄姆式的,從資本和價格的角度看,這家公司很便宜,於是沃倫開始買入。

到1964年,沃倫手裡已經有不少這家公司的股票,因為股價便宜,該公司也在回購自己的股票。於是沃倫去和公司管理層談判,打算出售手中的股份。

沃倫:老兄,11.5美元/股全賣你!

對方:11.38美元,你賣不賣吧。

沃倫:#@¥&!

就這樣,談崩了。沃倫一氣之下繼續買這家公司的股票,最後買下了整個公司,開除了公司原CEO。這時他34歲,年輕人還是衝動啊。

談談紡織業的時代背景。由於人工成本的高漲,美國的紡織業後來朝亞洲轉移(先是日本之後是東南亞)。在美國本土經營的伯克希爾撒哈維,很難盈利。之後的20年時間裡,沃倫一直在向這些賠錢的業務注入資金,購買機器減少人力。但最終,堅持了21年之後,1985年公司還是關停了紡織業務,相關資產的拍賣僅獲得16萬美元。

如今的伯克希爾撒哈維擁有的多元化的保險、股權投資等,是沃倫以這家公司為殼,逐漸注入的。因此他使用哪家公司當做殼其實都沒差別,考慮到他之後幾十年的投資收益率,這筆早期的投資確實嚴重影響了沃倫的財富積累。

如果伯克希爾撒哈維一開始就是一家保險公司,那麼市值將是現在的2倍。這筆交易損失了2000億美元,因為我投入的每一筆錢都是拖累。

沃倫的另一項重大失誤是投資了所羅門兄弟公司。這次投資讓他陷入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機。這個故事非常精彩,值得詳細說說。

所羅門兄弟公司是一家華爾街著名的投行,規模非常大,主要的日常業務是進行套利和金融衍生品交易。1987年,出於對公司CEO約翰·古特弗羅因德個人的信任,沃倫花費7億美元,買入了所羅門公司股票。這是截止當時,伯克希爾撒哈維最大的一筆投資。

在伯克希爾撒哈維注資之後3個月,市場遭遇暴跌,所羅門公司損失了7500萬美元。為渡過難關,公司CEO古特弗羅因德裁掉了800名員工,關閉了部分盈利空間較小的業務。但是,由於客戶關係受到損害,加上股災的影響,公司股價逼近懸崖邊緣。

公司的股東們還在肉痛之時,公司的薪酬委員會提出了員工行使股票期權的議案。沃倫認為不合理:公司經營不利,股東都無法拿到分紅,員工憑什麼能得利?但最終大家用投票抽了沃倫一耳光。

沃倫憤怒了!但這時他的選擇是兩難:要麼賣掉所羅門的股票,並辭掉公司董事一職;要麼炒掉公司CEO,引入一位新人接管公司。假設選擇前者,一旦沃倫打算賣出股份離開董事會,直接影響的就是股價,他的投資將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選擇後者,他之所以投資所羅門公司就是出於對現任CEO的信任,因此內心不願意這樣做。

最終,沃倫兩條路都沒選。他留在董事會支持CEO通過新一輪的裁員,再次完成了公司重組。但這一次的重組,惡果是CEO古特弗羅因德喪失威信,公司內部分化出好幾個派系,並出現了多達7名的副總裁,公司的組織管理陷入混亂。所有這一切,為這家公司其後的發生的重大金融醜聞埋下了伏筆。

製造醜聞的直接人物是莫澤爾。這裡稍微介紹一下,莫澤爾是所羅門公司的一名業務骨幹。他工作非常賣力,每天天不亮就來到公司,一邊接打來自全球各大金融市場的電話,一邊盯著幾個大屏幕,監督手下幾十名操盤手幹到天黑(給我475萬美元年薪我保證比他還賣力)。由於出色的業績,他受到了所羅門公司的重用。

1991年4月,莫澤爾在銷售國債時,通過不正當手段操控市場。這一輪操控,給其他公司帶來的損失超過1億美元,一些小企業因此破產。這種嚴重後果,致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司法部啟動了對所羅門公司的調查。

不查不要緊,一查都是病。除了和本次事件直接相關的問題,調查人員很快發現了此前的其他5項造假。媒體開始報道,股票持續下跌,所羅門公司的處境非常不妙。如果只是一般公司出了問題,對大眾來說似乎也沒什麼好怕的,但是所羅門不是一般公司。

所羅門是一家巨大的投資銀行,他的資產負債規模在當時的美國排名第二(僅次於花旗集團,比美林證券、美國銀行、美國運通還要大)。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各位,估計能理解如此規模的一家金融巨頭出問題可能會發生什麼。稍有不慎,就會地動山搖。

配合調查人員的調查,同時面對股東、媒體、公眾的質疑,這讓公司的高管們疲於應付,整個公司一團糟。危急時刻,沃倫打算接任所羅門公司董事長。芒格勸他:“別這樣做,第一天可能會有一些驚喜,但以後也許你一輩子都擺脫不了這些麻煩,未來20年的時間裡都要同法庭打交道。”(芒格的勸解是有道理的,畢竟成為專業投資人之前他是一名優秀律師)

面對這樣一個“燙手的山芋”,沃倫接手它的動機很值得分析。誠然,7億美元的投資是巨大的。但對沃倫·巴菲特來說,當時的他已經是美國第二大富豪,個人財富達到了38億,這個損失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可接受。而如果接手失敗的話,後半輩子都搭進去了,這個代價是否值得?

沃倫本人的解釋是:必須有人來接手,而我剛好符合條件

這讓我想到了蜘蛛俠的名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對於沃倫·巴菲特這樣的人來說,他此時的所作所為已經能影響到整個金融體系,因此他選擇了承擔這份責任。

清查問題,討論何人該為此負責,見檢察官,決定新CEO的人選......稍有眉目之後,8月18日星期天,所羅門公司預定下午兩點半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巴菲特正式出任臨時董事長。當天上午,公司高管們正在開會時,美國財政部發布了對所羅門的絕殺:禁止所羅門參與財政部的競拍。

所有人都懵了。不是因為這則禁令將要造成的實際損失,而是因為它將會造成的轟動效應。此時距離東京股市開盤還有不到7小時,東京股市開盤7小時後,倫敦股市將會開盤。一旦東京股市開盤,所羅門股價就會直線下跌,銀行就會抽回貸款。這樣公司將立刻面臨破產清算,之後將是連鎖反應至整個金融體系。

監管部門可能並未意識到這則禁令的威力,他們認為只要巴菲特接手所羅門公司就肯定不會死。距離記者招待會還有4個半小時,沃倫聲音微顫,緊握電話的手心已全是汗水。致電財政部、美聯儲、證交會,事情並不順利。眼看一分一秒的逼近新聞發佈會召開時間,沃倫來了一招以退為進。他致電聯邦銀行行長科里根:

我還沒有接受臨時董事長的職務,因為財政部的做法,我們今天早上取消了會議,所以現在我還不是所羅門的董事長。在30秒內我也許會成為董事長,但我不會把我的餘生浪費在帶領人們走出歷史上最大的金融災難上。

這通電話引起了重視,“你等等,我會回電的”。之後,沃倫在專用會議室內開始了等待。等待的時間感覺無比漫長,他坐在座椅上,雙手握拳,眼睛盯著電話機。他從未像此刻這般期待電話鈴聲的響起。

在焦急的等待中,發佈會時間已過了15分鐘,樓下,100多名記者和攝像師也已等的焦躁不安。沃倫開始思考用“我們剛剛宣佈破產”來作新聞發佈會的開場白,這時,沃倫接到了財政部來電,他們微調了決議。

這對沃倫來說已經夠了。於是他出現在媒體面前。“是企業文化導致了這樁醜聞嗎?記錄被修改了嗎?是誰修改的?會不會文過飾非?誰參與了掩蓋實情?公司從違規操作中獲得了多少利潤?”他一出現,一個個尖銳的問題就拋了出來。

媒體的情緒接近失控,他們就像一群野獸。每個問題都有陷阱。這是件大事,但他們巴不得事情鬧的更大一些。......他們心裡盤算著各種出書的計劃,只要所羅門一破產,它們就能成為現實。

發佈會結束後,沃倫叫了一輛出租車離開現場,記者們圍著咔咔拍照直到車輛遠去。沃倫和所羅門很幸運,一夜之間,媒體的目光轉向了蘇聯的政變。就在發佈會當天,距離華爾街1萬8000公里外的莫斯科,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被8名高級官員軟禁。

所羅門和沃倫依然面臨許多困難,但媒體注意力的遠離為他們贏得了時間。沃倫入主後僅領取1美元的薪水,帶領公司重塑企業文化,接受檢察官的問詢,同時繼續斡旋避免公司被起訴,這一過程持續了3年。

所羅門公司得救了。

沃倫本人也保住了他7億美元的投資,最終還略有盈利。但我相信,如果有再選擇一次的機會,他一定不會投資所羅門兄弟公司。這次投資使他深陷泥潭,在後續拯救中還賭上了全部的個人聲望、財富以及職業生涯。


"

公眾號:我是小張哥

本文是講述巴菲特的人生故事,這裡是下集。上集內容是他出生、求學直至結婚的早年經歷,沒看過上集的同學可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上)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事業開端

婚後,作為一個男人,沃倫需要開始養家了。雖然他有一筆錢,但畢竟沒個正經的營生,之前的彈子機、送報、賣二手高爾夫球之類的可算不上。他的岳父甚至擔心女兒將來有可能會餓死(那還把女兒嫁給他?),他必須開始行動了。

起初,在父親介紹下,他在家鄉奧馬哈找了一份股票經紀人的工作。幹了一陣,沃倫認為這份工作和他的理想差距太大。他發覺經紀工作的利益和客戶的利益有衝突,而他的理想是希望可以和客戶的利益一致。

這裡插敘一下。當時股票經紀業務,一部分收入來源於交易佣金,一部分在賺取股票買家和賣家之間的價差(中間商賺差價)。前者讓股票經紀希望客戶頻繁交易,而客戶賺不賺和自己沒關係;後者更是令沃倫面臨一些道德和良心的譴責。這和沃倫的價值觀不符。

後來他前往紐約,加入了恩師格雷厄姆創辦的合夥公司。憑藉在股票方面的過人天賦,沃倫很快成為了公司的業務骨幹。在這個時候,沃倫已經顯示出與他的恩師有一些不同之處。

一開始,沃倫總是跟在格雷厄姆屁股後面買賣股票。但有一次,經過精確計算,他沒有按格雷厄姆一樣做無風險的套利交易,而是持有股票。這筆交易為他賺了13000美元,在當時是一大筆錢。而假如進行套利操作,這筆交易只能賺取400多美元。

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是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公司股票(求打折,求打骨折)。巴菲特獨特的方式是拜訪公司管理層。他儘可能的瞭解公司,並通過和管理層的接觸,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影響他們,使他們做正確的事情。

一次,沃倫跟隨格雷厄姆買了聯合電車公司的股票。這是一家公共汽車公司,比起它的淨資產,公司股價簡直是揮淚大甩賣。沃倫此時的表現和逛街看到打折就走不動路的大媽們沒什麼兩樣:

它有116輛公共汽車和一個小型遊樂場。它還有80萬美元的國庫券、數十萬美元的現金以及價值9.6萬美元的發行在外的公共汽車票。就算它值100萬美元,每股應該值60美元。而我開始購買的時候,股票交易價格在30~35美元。

買!買!買!然後克賽,哦不,沃倫前來拜訪!經過和公司管理層親切友好的交流,最終這家公司做出了每股50美元的分紅方案。分紅比股價還高!而且分紅之後,這家公司的股票依然具有價值。這筆交易他賺了2萬美元。巴菲特家族的歷史上,還沒有人能一筆賺這麼多錢。在1955年,這筆錢是普通人平均年收入的好幾倍。

1956年,格雷厄姆62歲,對投資失去興趣的他決定退休,關閉了自己的公司。26歲的沃倫再次回到了老家奧馬哈。此時他有大約174000美元,而他的資產還在增長。經過思索,他認為制約他賺取更多的錢的關鍵是資本。他需要更多的錢。

沃倫決定成立一家類似恩師的合夥公司,籌資進行投資,這樣可以大大加快他吸金的速度。1956年5月1日,巴菲特聯合公司成立了,而他的初始投資人全部來源於他的親友。

湯普森博士(岳父)投了25000美元,這基本是他全部的錢;多麗絲(姐姐)和他的丈夫投了10000美元;他的姑姑投了35000美元;他在沃頓商學院的室友查克投了5000美元;查克的母親投了25000美元;兒時的玩伴,他現在的律師投了5000美元;沃倫是第七個合夥人,只投了象徵性的100美元,他負責投資運營。

4%以上的收益我拿一半,4%以下的我收1/4。因此,如果不賠不賺,我就會虧錢。而且我賠償損失的責任並不侷限於我的資本,它是無限責任的。

這個合夥公司類似於現在的私募基金。不同的是,巴菲特沒收基金管理費,還承諾保本(當然,這和投資人全是他的親友有關)。1957年,市場下跌8%,他的合夥公司賺了近10%,次年又賺了超過30%。不得不感嘆:巴菲特的親友們真幸福。

此後的兩三年的時間裡,沃倫快速成立了7家合夥公司,這些合夥公司的投資人多來自親友、恩師的介紹,以及他在奧馬哈大學教授股票投資課程的學生。最終沃倫一共擁有了11家合夥公司,他的投資事業從此正式展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上世紀50年代,沃倫在奧馬哈大學講授股票投資課程

命運的相遇

在每個人的成長中,周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在這一點上,沃倫·巴菲特也不例外。他曾回憶說“世界上對我影響最大的三個人是我的父親、格雷厄姆和芒格。”

父親霍華德和導師格雷厄姆前文已經提到過。現在講講他的搭檔——查理·芒格。如果讓芒格先生來做個自我介紹,他大概會說:“我沒什麼好說的。”由於芒格的低調,相對於巴菲特,他沒有那麼出名。實際上,芒格的智慧和投資哲學深刻的影響了巴菲特。

芒格成為沃倫的合夥人到2019年的今天已超過55年,他們彼此都是對方人生中的重要搭檔。更加難得的是,他們之間幾乎沒有分歧,簡直如同一個人。這樣的合夥關係,在全世界都不多見。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這句話用來形容兩個男人的相遇,似乎有點過“基”,不過用在他們身上還算恰當(啪嗒,誰的香皂掉地上了?)。

說來也是奇妙,他們倆同住在奧馬哈,芒格小時候曾在沃倫祖父的雜貨鋪打工,他們曾一同出席過共同的親友的葬禮。但是這麼多年居然不相識。

1957年,沃倫向潛在的合夥人戴維斯醫生介紹自己的合夥公司。他一邊高談闊論,一邊觀察戴維斯醫生的狀態。他發現對方根本沒有怎麼注意聽他講,他認為對方可能不會投資了。結果,他收到了10萬美元。

好奇的沃倫詢問原因,戴維斯醫生回答:“恩,你讓我想起了查理·芒格。”沃倫說:“雖然不知道他是誰,但我現在非常感謝他。”兩年後,神交已久的沃倫和芒格,在他們的共同好友戴維斯醫生的介紹下相識了。

芒格習慣在所有事情上,設置一個很低的期望值。比起充滿期待後的失望,剛開始不報期望總是更容易收穫驚喜。這就是他的人生哲學。所以,對於這次會面芒格同樣沒報什麼期望。

結果是個大驚喜。

沃倫和芒格談到兒時在沃倫祖父的雜貨店“拼命工作”,他們哈哈大笑,芒格甚至笑的從椅子滾到了地上。共同的經歷馬上拉近了距離,之後在投資方面他們聊了很多。總之,這是一次愉快的會面。之後他們聯繫的越來越頻繁,有時電話一打就是一兩個小時(要不是帶著老婆見過面,估計要引起懷疑了)。

在認識芒格之前,巴菲特的投資主要受他的導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菸蒂理論”影響,核心思想就是以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並不過多考慮這家公司的經營管理、成長性等其他方面。

而芒格更注重公司的發展,提倡“以合適的價格買下優秀的公司,而不是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合適的公司”。

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那樣只建議購買便宜貨,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窮得多。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80年代的沃倫和芒格,沃倫說他們就像是連體雙胞胎

前進的雪球

藉助於合夥公司取得的優異投資收益,沃倫在他30歲時就成為了百萬富翁。比他幼年計劃的時間提早了5年。但他沒有就此停止,因為這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

1962年1月1日,沃倫把他全部的11個合夥公司放進了一個筐——巴菲特有限責任合夥公司。新公司的淨資產為720萬美元,他擁有新公司14%的股份。

砰!砰!砰!1963年11月22日,三聲槍響之後,美國總統肯尼迪癱倒在他豪華專車的座椅上。此時的奧馬哈,沃倫正在吃午飯。當他回到辦公室,紐交所已經瘋了,股票崩盤,市場在半小時內損失了110億美元市值。接著,交易所緊急休市。這是自大蕭條以來第一次在交易時間休市。

同時發生的,還有美國運通公司的醜聞。美國運通的一家子公司為了貸更多的款,假裝儲存了很多豆油,後來卻被發現儲油罐中裝滿了毫無價值的海水。這一巨大丑聞發生在總統遭刺殺的同時,沒能登上報紙頭條。

不過,沃倫一直在關注美國運通。醜聞之後的第二週,公司股價直接被腰斬。大家都在恐懼中拋售股票,美國運通是否能存活下來成為一個疑問。沃倫在思考:美國運通賣的是“信用”,它這次的汙點是否會影響人們,使大家再也不相信這個名字了?

於是他開始在奧馬哈的餐館、商店暗中觀察。他發現大家並未受這次的醜聞影響,還是在刷運通卡。據此,沃倫斷定美國運通將會活下去,如今低迷的股價是個絕佳的機會。他集結可以利用的全部資金,在之後的一年的時間裡儘可能的買入美國運通公司。

這次購買美國運通的股票,沃倫總投入300萬美元。1966年的兩年之後,這些股票值1300萬美元。他在股價翻倍後逐漸賣出,這筆投資賺了2.5倍。此時,他管理的資產超過5000萬美元,他的個人淨資產超過900萬美元。

雪球變得更大了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70年代的沃倫

沃倫就像一臺永不停歇的學習機器,他從圖書館借閱了許多書籍,研究保險公司的策略。1967年,沃倫收購了一家保險公司,國民賠償公司。不久之後,他寫了一篇《有關保險公司資本需求的思考》的文章。

他發現保險業務和他的投資相得益彰。保險公司先收到保險金,在達到賠付條件時才賠償。在這期間這筆錢一直趴在他的帳上。沃倫把這部分錢稱之為“浮存金”,他可以利用浮存金投資賺取更多的收益。保險公司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座金庫,提供了大量可供投資的現金。

依據同樣的理念,他看中了藍籌印花公司。印花是一種銷售贈品,零售商會把它們和找零一起交給客戶。客戶只需收集足夠數量的印花,就可以兌換商品:烤爐、魚竿或者球拍。對客戶來說,這是“免費的禮物”。其實印花並非真的免費,商店會因支付印花的錢而提高商品價格。

藍籌印花公司就是這樣一家經營印花的公司,並且是壟斷經營。他正面臨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訴訟。沃倫之所以看中這家公司,是因為它有“浮存金”。印花是預先付過款的,而獎品在之後兌換。

沃倫認為這家公司最終將走出泥潭(和司法部達成和解),因此他和基友開始大肆收購藍籌印花公司的股票。最終,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分別成為藍籌印花公司的第一、第二大股東,他們總共持有75%的流通股,入駐董事會。

保險和印花業務存在的大量浮存金,成為沃倫雪球繼續前進的推進器。而這個推進器恐怕是火箭發動機級別的。1972年,通過藍籌印花公司,沃倫投入2500萬美元收購了喜詩糖果公司。

喜詩糖果,是加拿大人查理·喜詩和他的媽媽在1921年創建的。公司採用上等原料,在原料不足的二戰時期也從不偷工減料,擁有很好的聲譽。查理過世之後,這家公司屬於他的兩個兒子。公司實際由兄弟倆中的哥哥管理,因為弟弟是個花花公子,對酒和女人更感興趣。在1972年,哥哥去世之後,弟弟賣掉了公司。

買下喜詩糖果之後,直到2007年(此後喜詩糖果財務並表無法看到具體數據),30多年時間裡,喜詩糖果為沃倫貢獻了13億美元的淨利潤,如果算上公司的市值增長,收益是初始投入的134倍。

買下喜詩糖果是一項偉大的投資。 如果沒有買喜詩糖果,我後來就不會買可口可樂。

沃倫在不同場合,表達了上述兩點。有人評價,收購喜詩糖果,是巴菲特投資生涯中的成人禮。因為喜詩糖果是溢價收購的,這標誌著他從恩師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中走出來了。

喜詩糖果帶來的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通過再投資,最終讓巴菲特買入了可口可樂,為他的投資貢獻了上百億的收益。可口可樂是巴菲特最著名的投資之一,但少有人知道是什麼促使了這次投資。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沃倫和唐納德·基奧(可口可樂總裁)

投資失誤

成功的案例我們已經看到太多,讓我們來看看失誤的例子。否則你也許真的會把他當做是“股神”了,這樣就偏離了我寫本文的初衷。

需要說明的是,資產短期的起起伏伏在我看來不算是失誤,因為沒有人能在每一次市場的下跌之前“逃頂”,何況是沃倫·巴菲特這樣的長期投資者。他的持股和交易時間段常常都是以年計算的。

最失敗的投資:買入伯克希爾撒哈維。

納尼?不是在開玩笑吧!伯克希爾撒哈維是巴菲特管理的公司,全球排名靠前的金融集團,這是最失敗的?

是的,的確如此。

讓我們回到1962年。前文提到過,當時沃倫操作的資金規模只有700多萬美元。當時的伯克希爾撒哈維是一家紡織企業,此時的沃倫的投資哲學完全是格雷厄姆式的,從資本和價格的角度看,這家公司很便宜,於是沃倫開始買入。

到1964年,沃倫手裡已經有不少這家公司的股票,因為股價便宜,該公司也在回購自己的股票。於是沃倫去和公司管理層談判,打算出售手中的股份。

沃倫:老兄,11.5美元/股全賣你!

對方:11.38美元,你賣不賣吧。

沃倫:#@¥&!

就這樣,談崩了。沃倫一氣之下繼續買這家公司的股票,最後買下了整個公司,開除了公司原CEO。這時他34歲,年輕人還是衝動啊。

談談紡織業的時代背景。由於人工成本的高漲,美國的紡織業後來朝亞洲轉移(先是日本之後是東南亞)。在美國本土經營的伯克希爾撒哈維,很難盈利。之後的20年時間裡,沃倫一直在向這些賠錢的業務注入資金,購買機器減少人力。但最終,堅持了21年之後,1985年公司還是關停了紡織業務,相關資產的拍賣僅獲得16萬美元。

如今的伯克希爾撒哈維擁有的多元化的保險、股權投資等,是沃倫以這家公司為殼,逐漸注入的。因此他使用哪家公司當做殼其實都沒差別,考慮到他之後幾十年的投資收益率,這筆早期的投資確實嚴重影響了沃倫的財富積累。

如果伯克希爾撒哈維一開始就是一家保險公司,那麼市值將是現在的2倍。這筆交易損失了2000億美元,因為我投入的每一筆錢都是拖累。

沃倫的另一項重大失誤是投資了所羅門兄弟公司。這次投資讓他陷入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機。這個故事非常精彩,值得詳細說說。

所羅門兄弟公司是一家華爾街著名的投行,規模非常大,主要的日常業務是進行套利和金融衍生品交易。1987年,出於對公司CEO約翰·古特弗羅因德個人的信任,沃倫花費7億美元,買入了所羅門公司股票。這是截止當時,伯克希爾撒哈維最大的一筆投資。

在伯克希爾撒哈維注資之後3個月,市場遭遇暴跌,所羅門公司損失了7500萬美元。為渡過難關,公司CEO古特弗羅因德裁掉了800名員工,關閉了部分盈利空間較小的業務。但是,由於客戶關係受到損害,加上股災的影響,公司股價逼近懸崖邊緣。

公司的股東們還在肉痛之時,公司的薪酬委員會提出了員工行使股票期權的議案。沃倫認為不合理:公司經營不利,股東都無法拿到分紅,員工憑什麼能得利?但最終大家用投票抽了沃倫一耳光。

沃倫憤怒了!但這時他的選擇是兩難:要麼賣掉所羅門的股票,並辭掉公司董事一職;要麼炒掉公司CEO,引入一位新人接管公司。假設選擇前者,一旦沃倫打算賣出股份離開董事會,直接影響的就是股價,他的投資將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選擇後者,他之所以投資所羅門公司就是出於對現任CEO的信任,因此內心不願意這樣做。

最終,沃倫兩條路都沒選。他留在董事會支持CEO通過新一輪的裁員,再次完成了公司重組。但這一次的重組,惡果是CEO古特弗羅因德喪失威信,公司內部分化出好幾個派系,並出現了多達7名的副總裁,公司的組織管理陷入混亂。所有這一切,為這家公司其後的發生的重大金融醜聞埋下了伏筆。

製造醜聞的直接人物是莫澤爾。這裡稍微介紹一下,莫澤爾是所羅門公司的一名業務骨幹。他工作非常賣力,每天天不亮就來到公司,一邊接打來自全球各大金融市場的電話,一邊盯著幾個大屏幕,監督手下幾十名操盤手幹到天黑(給我475萬美元年薪我保證比他還賣力)。由於出色的業績,他受到了所羅門公司的重用。

1991年4月,莫澤爾在銷售國債時,通過不正當手段操控市場。這一輪操控,給其他公司帶來的損失超過1億美元,一些小企業因此破產。這種嚴重後果,致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司法部啟動了對所羅門公司的調查。

不查不要緊,一查都是病。除了和本次事件直接相關的問題,調查人員很快發現了此前的其他5項造假。媒體開始報道,股票持續下跌,所羅門公司的處境非常不妙。如果只是一般公司出了問題,對大眾來說似乎也沒什麼好怕的,但是所羅門不是一般公司。

所羅門是一家巨大的投資銀行,他的資產負債規模在當時的美國排名第二(僅次於花旗集團,比美林證券、美國銀行、美國運通還要大)。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各位,估計能理解如此規模的一家金融巨頭出問題可能會發生什麼。稍有不慎,就會地動山搖。

配合調查人員的調查,同時面對股東、媒體、公眾的質疑,這讓公司的高管們疲於應付,整個公司一團糟。危急時刻,沃倫打算接任所羅門公司董事長。芒格勸他:“別這樣做,第一天可能會有一些驚喜,但以後也許你一輩子都擺脫不了這些麻煩,未來20年的時間裡都要同法庭打交道。”(芒格的勸解是有道理的,畢竟成為專業投資人之前他是一名優秀律師)

面對這樣一個“燙手的山芋”,沃倫接手它的動機很值得分析。誠然,7億美元的投資是巨大的。但對沃倫·巴菲特來說,當時的他已經是美國第二大富豪,個人財富達到了38億,這個損失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可接受。而如果接手失敗的話,後半輩子都搭進去了,這個代價是否值得?

沃倫本人的解釋是:必須有人來接手,而我剛好符合條件

這讓我想到了蜘蛛俠的名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對於沃倫·巴菲特這樣的人來說,他此時的所作所為已經能影響到整個金融體系,因此他選擇了承擔這份責任。

清查問題,討論何人該為此負責,見檢察官,決定新CEO的人選......稍有眉目之後,8月18日星期天,所羅門公司預定下午兩點半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巴菲特正式出任臨時董事長。當天上午,公司高管們正在開會時,美國財政部發布了對所羅門的絕殺:禁止所羅門參與財政部的競拍。

所有人都懵了。不是因為這則禁令將要造成的實際損失,而是因為它將會造成的轟動效應。此時距離東京股市開盤還有不到7小時,東京股市開盤7小時後,倫敦股市將會開盤。一旦東京股市開盤,所羅門股價就會直線下跌,銀行就會抽回貸款。這樣公司將立刻面臨破產清算,之後將是連鎖反應至整個金融體系。

監管部門可能並未意識到這則禁令的威力,他們認為只要巴菲特接手所羅門公司就肯定不會死。距離記者招待會還有4個半小時,沃倫聲音微顫,緊握電話的手心已全是汗水。致電財政部、美聯儲、證交會,事情並不順利。眼看一分一秒的逼近新聞發佈會召開時間,沃倫來了一招以退為進。他致電聯邦銀行行長科里根:

我還沒有接受臨時董事長的職務,因為財政部的做法,我們今天早上取消了會議,所以現在我還不是所羅門的董事長。在30秒內我也許會成為董事長,但我不會把我的餘生浪費在帶領人們走出歷史上最大的金融災難上。

這通電話引起了重視,“你等等,我會回電的”。之後,沃倫在專用會議室內開始了等待。等待的時間感覺無比漫長,他坐在座椅上,雙手握拳,眼睛盯著電話機。他從未像此刻這般期待電話鈴聲的響起。

在焦急的等待中,發佈會時間已過了15分鐘,樓下,100多名記者和攝像師也已等的焦躁不安。沃倫開始思考用“我們剛剛宣佈破產”來作新聞發佈會的開場白,這時,沃倫接到了財政部來電,他們微調了決議。

這對沃倫來說已經夠了。於是他出現在媒體面前。“是企業文化導致了這樁醜聞嗎?記錄被修改了嗎?是誰修改的?會不會文過飾非?誰參與了掩蓋實情?公司從違規操作中獲得了多少利潤?”他一出現,一個個尖銳的問題就拋了出來。

媒體的情緒接近失控,他們就像一群野獸。每個問題都有陷阱。這是件大事,但他們巴不得事情鬧的更大一些。......他們心裡盤算著各種出書的計劃,只要所羅門一破產,它們就能成為現實。

發佈會結束後,沃倫叫了一輛出租車離開現場,記者們圍著咔咔拍照直到車輛遠去。沃倫和所羅門很幸運,一夜之間,媒體的目光轉向了蘇聯的政變。就在發佈會當天,距離華爾街1萬8000公里外的莫斯科,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被8名高級官員軟禁。

所羅門和沃倫依然面臨許多困難,但媒體注意力的遠離為他們贏得了時間。沃倫入主後僅領取1美元的薪水,帶領公司重塑企業文化,接受檢察官的問詢,同時繼續斡旋避免公司被起訴,這一過程持續了3年。

所羅門公司得救了。

沃倫本人也保住了他7億美元的投資,最終還略有盈利。但我相信,如果有再選擇一次的機會,他一定不會投資所羅門兄弟公司。這次投資使他深陷泥潭,在後續拯救中還賭上了全部的個人聲望、財富以及職業生涯。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2004年沃倫和格林斯潘(美聯儲主席)

世界之巔

沃倫在國會上的證詞和他拯救所羅門公司的行動讓他從一個富翁變身成為國家英雄。一切醜聞平息之後,他的名氣和伯克希爾撒哈維的股價同時飆升。他突然變得生活在光環之下,所到之處成為眾人仰視的對象。

就在沃倫決定拯救所羅門那一年,他認識了比爾·蓋茨。蓋茨是富豪榜屠榜多年的小夥,比沃倫小25歲,他們一見如故,聊個沒完沒了。蓋茨向沃倫推薦了2家公司——微軟和英特爾,並預言柯達將會落幕。(蓋茨的眼光真是毒辣,要知道那可是1991年,沒幾個人這麼看)


"

公眾號:我是小張哥

本文是講述巴菲特的人生故事,這裡是下集。上集內容是他出生、求學直至結婚的早年經歷,沒看過上集的同學可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上)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事業開端

婚後,作為一個男人,沃倫需要開始養家了。雖然他有一筆錢,但畢竟沒個正經的營生,之前的彈子機、送報、賣二手高爾夫球之類的可算不上。他的岳父甚至擔心女兒將來有可能會餓死(那還把女兒嫁給他?),他必須開始行動了。

起初,在父親介紹下,他在家鄉奧馬哈找了一份股票經紀人的工作。幹了一陣,沃倫認為這份工作和他的理想差距太大。他發覺經紀工作的利益和客戶的利益有衝突,而他的理想是希望可以和客戶的利益一致。

這裡插敘一下。當時股票經紀業務,一部分收入來源於交易佣金,一部分在賺取股票買家和賣家之間的價差(中間商賺差價)。前者讓股票經紀希望客戶頻繁交易,而客戶賺不賺和自己沒關係;後者更是令沃倫面臨一些道德和良心的譴責。這和沃倫的價值觀不符。

後來他前往紐約,加入了恩師格雷厄姆創辦的合夥公司。憑藉在股票方面的過人天賦,沃倫很快成為了公司的業務骨幹。在這個時候,沃倫已經顯示出與他的恩師有一些不同之處。

一開始,沃倫總是跟在格雷厄姆屁股後面買賣股票。但有一次,經過精確計算,他沒有按格雷厄姆一樣做無風險的套利交易,而是持有股票。這筆交易為他賺了13000美元,在當時是一大筆錢。而假如進行套利操作,這筆交易只能賺取400多美元。

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是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公司股票(求打折,求打骨折)。巴菲特獨特的方式是拜訪公司管理層。他儘可能的瞭解公司,並通過和管理層的接觸,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影響他們,使他們做正確的事情。

一次,沃倫跟隨格雷厄姆買了聯合電車公司的股票。這是一家公共汽車公司,比起它的淨資產,公司股價簡直是揮淚大甩賣。沃倫此時的表現和逛街看到打折就走不動路的大媽們沒什麼兩樣:

它有116輛公共汽車和一個小型遊樂場。它還有80萬美元的國庫券、數十萬美元的現金以及價值9.6萬美元的發行在外的公共汽車票。就算它值100萬美元,每股應該值60美元。而我開始購買的時候,股票交易價格在30~35美元。

買!買!買!然後克賽,哦不,沃倫前來拜訪!經過和公司管理層親切友好的交流,最終這家公司做出了每股50美元的分紅方案。分紅比股價還高!而且分紅之後,這家公司的股票依然具有價值。這筆交易他賺了2萬美元。巴菲特家族的歷史上,還沒有人能一筆賺這麼多錢。在1955年,這筆錢是普通人平均年收入的好幾倍。

1956年,格雷厄姆62歲,對投資失去興趣的他決定退休,關閉了自己的公司。26歲的沃倫再次回到了老家奧馬哈。此時他有大約174000美元,而他的資產還在增長。經過思索,他認為制約他賺取更多的錢的關鍵是資本。他需要更多的錢。

沃倫決定成立一家類似恩師的合夥公司,籌資進行投資,這樣可以大大加快他吸金的速度。1956年5月1日,巴菲特聯合公司成立了,而他的初始投資人全部來源於他的親友。

湯普森博士(岳父)投了25000美元,這基本是他全部的錢;多麗絲(姐姐)和他的丈夫投了10000美元;他的姑姑投了35000美元;他在沃頓商學院的室友查克投了5000美元;查克的母親投了25000美元;兒時的玩伴,他現在的律師投了5000美元;沃倫是第七個合夥人,只投了象徵性的100美元,他負責投資運營。

4%以上的收益我拿一半,4%以下的我收1/4。因此,如果不賠不賺,我就會虧錢。而且我賠償損失的責任並不侷限於我的資本,它是無限責任的。

這個合夥公司類似於現在的私募基金。不同的是,巴菲特沒收基金管理費,還承諾保本(當然,這和投資人全是他的親友有關)。1957年,市場下跌8%,他的合夥公司賺了近10%,次年又賺了超過30%。不得不感嘆:巴菲特的親友們真幸福。

此後的兩三年的時間裡,沃倫快速成立了7家合夥公司,這些合夥公司的投資人多來自親友、恩師的介紹,以及他在奧馬哈大學教授股票投資課程的學生。最終沃倫一共擁有了11家合夥公司,他的投資事業從此正式展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上世紀50年代,沃倫在奧馬哈大學講授股票投資課程

命運的相遇

在每個人的成長中,周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在這一點上,沃倫·巴菲特也不例外。他曾回憶說“世界上對我影響最大的三個人是我的父親、格雷厄姆和芒格。”

父親霍華德和導師格雷厄姆前文已經提到過。現在講講他的搭檔——查理·芒格。如果讓芒格先生來做個自我介紹,他大概會說:“我沒什麼好說的。”由於芒格的低調,相對於巴菲特,他沒有那麼出名。實際上,芒格的智慧和投資哲學深刻的影響了巴菲特。

芒格成為沃倫的合夥人到2019年的今天已超過55年,他們彼此都是對方人生中的重要搭檔。更加難得的是,他們之間幾乎沒有分歧,簡直如同一個人。這樣的合夥關係,在全世界都不多見。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這句話用來形容兩個男人的相遇,似乎有點過“基”,不過用在他們身上還算恰當(啪嗒,誰的香皂掉地上了?)。

說來也是奇妙,他們倆同住在奧馬哈,芒格小時候曾在沃倫祖父的雜貨鋪打工,他們曾一同出席過共同的親友的葬禮。但是這麼多年居然不相識。

1957年,沃倫向潛在的合夥人戴維斯醫生介紹自己的合夥公司。他一邊高談闊論,一邊觀察戴維斯醫生的狀態。他發現對方根本沒有怎麼注意聽他講,他認為對方可能不會投資了。結果,他收到了10萬美元。

好奇的沃倫詢問原因,戴維斯醫生回答:“恩,你讓我想起了查理·芒格。”沃倫說:“雖然不知道他是誰,但我現在非常感謝他。”兩年後,神交已久的沃倫和芒格,在他們的共同好友戴維斯醫生的介紹下相識了。

芒格習慣在所有事情上,設置一個很低的期望值。比起充滿期待後的失望,剛開始不報期望總是更容易收穫驚喜。這就是他的人生哲學。所以,對於這次會面芒格同樣沒報什麼期望。

結果是個大驚喜。

沃倫和芒格談到兒時在沃倫祖父的雜貨店“拼命工作”,他們哈哈大笑,芒格甚至笑的從椅子滾到了地上。共同的經歷馬上拉近了距離,之後在投資方面他們聊了很多。總之,這是一次愉快的會面。之後他們聯繫的越來越頻繁,有時電話一打就是一兩個小時(要不是帶著老婆見過面,估計要引起懷疑了)。

在認識芒格之前,巴菲特的投資主要受他的導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菸蒂理論”影響,核心思想就是以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並不過多考慮這家公司的經營管理、成長性等其他方面。

而芒格更注重公司的發展,提倡“以合適的價格買下優秀的公司,而不是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合適的公司”。

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那樣只建議購買便宜貨,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窮得多。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80年代的沃倫和芒格,沃倫說他們就像是連體雙胞胎

前進的雪球

藉助於合夥公司取得的優異投資收益,沃倫在他30歲時就成為了百萬富翁。比他幼年計劃的時間提早了5年。但他沒有就此停止,因為這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

1962年1月1日,沃倫把他全部的11個合夥公司放進了一個筐——巴菲特有限責任合夥公司。新公司的淨資產為720萬美元,他擁有新公司14%的股份。

砰!砰!砰!1963年11月22日,三聲槍響之後,美國總統肯尼迪癱倒在他豪華專車的座椅上。此時的奧馬哈,沃倫正在吃午飯。當他回到辦公室,紐交所已經瘋了,股票崩盤,市場在半小時內損失了110億美元市值。接著,交易所緊急休市。這是自大蕭條以來第一次在交易時間休市。

同時發生的,還有美國運通公司的醜聞。美國運通的一家子公司為了貸更多的款,假裝儲存了很多豆油,後來卻被發現儲油罐中裝滿了毫無價值的海水。這一巨大丑聞發生在總統遭刺殺的同時,沒能登上報紙頭條。

不過,沃倫一直在關注美國運通。醜聞之後的第二週,公司股價直接被腰斬。大家都在恐懼中拋售股票,美國運通是否能存活下來成為一個疑問。沃倫在思考:美國運通賣的是“信用”,它這次的汙點是否會影響人們,使大家再也不相信這個名字了?

於是他開始在奧馬哈的餐館、商店暗中觀察。他發現大家並未受這次的醜聞影響,還是在刷運通卡。據此,沃倫斷定美國運通將會活下去,如今低迷的股價是個絕佳的機會。他集結可以利用的全部資金,在之後的一年的時間裡儘可能的買入美國運通公司。

這次購買美國運通的股票,沃倫總投入300萬美元。1966年的兩年之後,這些股票值1300萬美元。他在股價翻倍後逐漸賣出,這筆投資賺了2.5倍。此時,他管理的資產超過5000萬美元,他的個人淨資產超過900萬美元。

雪球變得更大了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70年代的沃倫

沃倫就像一臺永不停歇的學習機器,他從圖書館借閱了許多書籍,研究保險公司的策略。1967年,沃倫收購了一家保險公司,國民賠償公司。不久之後,他寫了一篇《有關保險公司資本需求的思考》的文章。

他發現保險業務和他的投資相得益彰。保險公司先收到保險金,在達到賠付條件時才賠償。在這期間這筆錢一直趴在他的帳上。沃倫把這部分錢稱之為“浮存金”,他可以利用浮存金投資賺取更多的收益。保險公司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座金庫,提供了大量可供投資的現金。

依據同樣的理念,他看中了藍籌印花公司。印花是一種銷售贈品,零售商會把它們和找零一起交給客戶。客戶只需收集足夠數量的印花,就可以兌換商品:烤爐、魚竿或者球拍。對客戶來說,這是“免費的禮物”。其實印花並非真的免費,商店會因支付印花的錢而提高商品價格。

藍籌印花公司就是這樣一家經營印花的公司,並且是壟斷經營。他正面臨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訴訟。沃倫之所以看中這家公司,是因為它有“浮存金”。印花是預先付過款的,而獎品在之後兌換。

沃倫認為這家公司最終將走出泥潭(和司法部達成和解),因此他和基友開始大肆收購藍籌印花公司的股票。最終,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分別成為藍籌印花公司的第一、第二大股東,他們總共持有75%的流通股,入駐董事會。

保險和印花業務存在的大量浮存金,成為沃倫雪球繼續前進的推進器。而這個推進器恐怕是火箭發動機級別的。1972年,通過藍籌印花公司,沃倫投入2500萬美元收購了喜詩糖果公司。

喜詩糖果,是加拿大人查理·喜詩和他的媽媽在1921年創建的。公司採用上等原料,在原料不足的二戰時期也從不偷工減料,擁有很好的聲譽。查理過世之後,這家公司屬於他的兩個兒子。公司實際由兄弟倆中的哥哥管理,因為弟弟是個花花公子,對酒和女人更感興趣。在1972年,哥哥去世之後,弟弟賣掉了公司。

買下喜詩糖果之後,直到2007年(此後喜詩糖果財務並表無法看到具體數據),30多年時間裡,喜詩糖果為沃倫貢獻了13億美元的淨利潤,如果算上公司的市值增長,收益是初始投入的134倍。

買下喜詩糖果是一項偉大的投資。 如果沒有買喜詩糖果,我後來就不會買可口可樂。

沃倫在不同場合,表達了上述兩點。有人評價,收購喜詩糖果,是巴菲特投資生涯中的成人禮。因為喜詩糖果是溢價收購的,這標誌著他從恩師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中走出來了。

喜詩糖果帶來的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通過再投資,最終讓巴菲特買入了可口可樂,為他的投資貢獻了上百億的收益。可口可樂是巴菲特最著名的投資之一,但少有人知道是什麼促使了這次投資。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沃倫和唐納德·基奧(可口可樂總裁)

投資失誤

成功的案例我們已經看到太多,讓我們來看看失誤的例子。否則你也許真的會把他當做是“股神”了,這樣就偏離了我寫本文的初衷。

需要說明的是,資產短期的起起伏伏在我看來不算是失誤,因為沒有人能在每一次市場的下跌之前“逃頂”,何況是沃倫·巴菲特這樣的長期投資者。他的持股和交易時間段常常都是以年計算的。

最失敗的投資:買入伯克希爾撒哈維。

納尼?不是在開玩笑吧!伯克希爾撒哈維是巴菲特管理的公司,全球排名靠前的金融集團,這是最失敗的?

是的,的確如此。

讓我們回到1962年。前文提到過,當時沃倫操作的資金規模只有700多萬美元。當時的伯克希爾撒哈維是一家紡織企業,此時的沃倫的投資哲學完全是格雷厄姆式的,從資本和價格的角度看,這家公司很便宜,於是沃倫開始買入。

到1964年,沃倫手裡已經有不少這家公司的股票,因為股價便宜,該公司也在回購自己的股票。於是沃倫去和公司管理層談判,打算出售手中的股份。

沃倫:老兄,11.5美元/股全賣你!

對方:11.38美元,你賣不賣吧。

沃倫:#@¥&!

就這樣,談崩了。沃倫一氣之下繼續買這家公司的股票,最後買下了整個公司,開除了公司原CEO。這時他34歲,年輕人還是衝動啊。

談談紡織業的時代背景。由於人工成本的高漲,美國的紡織業後來朝亞洲轉移(先是日本之後是東南亞)。在美國本土經營的伯克希爾撒哈維,很難盈利。之後的20年時間裡,沃倫一直在向這些賠錢的業務注入資金,購買機器減少人力。但最終,堅持了21年之後,1985年公司還是關停了紡織業務,相關資產的拍賣僅獲得16萬美元。

如今的伯克希爾撒哈維擁有的多元化的保險、股權投資等,是沃倫以這家公司為殼,逐漸注入的。因此他使用哪家公司當做殼其實都沒差別,考慮到他之後幾十年的投資收益率,這筆早期的投資確實嚴重影響了沃倫的財富積累。

如果伯克希爾撒哈維一開始就是一家保險公司,那麼市值將是現在的2倍。這筆交易損失了2000億美元,因為我投入的每一筆錢都是拖累。

沃倫的另一項重大失誤是投資了所羅門兄弟公司。這次投資讓他陷入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機。這個故事非常精彩,值得詳細說說。

所羅門兄弟公司是一家華爾街著名的投行,規模非常大,主要的日常業務是進行套利和金融衍生品交易。1987年,出於對公司CEO約翰·古特弗羅因德個人的信任,沃倫花費7億美元,買入了所羅門公司股票。這是截止當時,伯克希爾撒哈維最大的一筆投資。

在伯克希爾撒哈維注資之後3個月,市場遭遇暴跌,所羅門公司損失了7500萬美元。為渡過難關,公司CEO古特弗羅因德裁掉了800名員工,關閉了部分盈利空間較小的業務。但是,由於客戶關係受到損害,加上股災的影響,公司股價逼近懸崖邊緣。

公司的股東們還在肉痛之時,公司的薪酬委員會提出了員工行使股票期權的議案。沃倫認為不合理:公司經營不利,股東都無法拿到分紅,員工憑什麼能得利?但最終大家用投票抽了沃倫一耳光。

沃倫憤怒了!但這時他的選擇是兩難:要麼賣掉所羅門的股票,並辭掉公司董事一職;要麼炒掉公司CEO,引入一位新人接管公司。假設選擇前者,一旦沃倫打算賣出股份離開董事會,直接影響的就是股價,他的投資將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選擇後者,他之所以投資所羅門公司就是出於對現任CEO的信任,因此內心不願意這樣做。

最終,沃倫兩條路都沒選。他留在董事會支持CEO通過新一輪的裁員,再次完成了公司重組。但這一次的重組,惡果是CEO古特弗羅因德喪失威信,公司內部分化出好幾個派系,並出現了多達7名的副總裁,公司的組織管理陷入混亂。所有這一切,為這家公司其後的發生的重大金融醜聞埋下了伏筆。

製造醜聞的直接人物是莫澤爾。這裡稍微介紹一下,莫澤爾是所羅門公司的一名業務骨幹。他工作非常賣力,每天天不亮就來到公司,一邊接打來自全球各大金融市場的電話,一邊盯著幾個大屏幕,監督手下幾十名操盤手幹到天黑(給我475萬美元年薪我保證比他還賣力)。由於出色的業績,他受到了所羅門公司的重用。

1991年4月,莫澤爾在銷售國債時,通過不正當手段操控市場。這一輪操控,給其他公司帶來的損失超過1億美元,一些小企業因此破產。這種嚴重後果,致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司法部啟動了對所羅門公司的調查。

不查不要緊,一查都是病。除了和本次事件直接相關的問題,調查人員很快發現了此前的其他5項造假。媒體開始報道,股票持續下跌,所羅門公司的處境非常不妙。如果只是一般公司出了問題,對大眾來說似乎也沒什麼好怕的,但是所羅門不是一般公司。

所羅門是一家巨大的投資銀行,他的資產負債規模在當時的美國排名第二(僅次於花旗集團,比美林證券、美國銀行、美國運通還要大)。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各位,估計能理解如此規模的一家金融巨頭出問題可能會發生什麼。稍有不慎,就會地動山搖。

配合調查人員的調查,同時面對股東、媒體、公眾的質疑,這讓公司的高管們疲於應付,整個公司一團糟。危急時刻,沃倫打算接任所羅門公司董事長。芒格勸他:“別這樣做,第一天可能會有一些驚喜,但以後也許你一輩子都擺脫不了這些麻煩,未來20年的時間裡都要同法庭打交道。”(芒格的勸解是有道理的,畢竟成為專業投資人之前他是一名優秀律師)

面對這樣一個“燙手的山芋”,沃倫接手它的動機很值得分析。誠然,7億美元的投資是巨大的。但對沃倫·巴菲特來說,當時的他已經是美國第二大富豪,個人財富達到了38億,這個損失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可接受。而如果接手失敗的話,後半輩子都搭進去了,這個代價是否值得?

沃倫本人的解釋是:必須有人來接手,而我剛好符合條件

這讓我想到了蜘蛛俠的名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對於沃倫·巴菲特這樣的人來說,他此時的所作所為已經能影響到整個金融體系,因此他選擇了承擔這份責任。

清查問題,討論何人該為此負責,見檢察官,決定新CEO的人選......稍有眉目之後,8月18日星期天,所羅門公司預定下午兩點半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巴菲特正式出任臨時董事長。當天上午,公司高管們正在開會時,美國財政部發布了對所羅門的絕殺:禁止所羅門參與財政部的競拍。

所有人都懵了。不是因為這則禁令將要造成的實際損失,而是因為它將會造成的轟動效應。此時距離東京股市開盤還有不到7小時,東京股市開盤7小時後,倫敦股市將會開盤。一旦東京股市開盤,所羅門股價就會直線下跌,銀行就會抽回貸款。這樣公司將立刻面臨破產清算,之後將是連鎖反應至整個金融體系。

監管部門可能並未意識到這則禁令的威力,他們認為只要巴菲特接手所羅門公司就肯定不會死。距離記者招待會還有4個半小時,沃倫聲音微顫,緊握電話的手心已全是汗水。致電財政部、美聯儲、證交會,事情並不順利。眼看一分一秒的逼近新聞發佈會召開時間,沃倫來了一招以退為進。他致電聯邦銀行行長科里根:

我還沒有接受臨時董事長的職務,因為財政部的做法,我們今天早上取消了會議,所以現在我還不是所羅門的董事長。在30秒內我也許會成為董事長,但我不會把我的餘生浪費在帶領人們走出歷史上最大的金融災難上。

這通電話引起了重視,“你等等,我會回電的”。之後,沃倫在專用會議室內開始了等待。等待的時間感覺無比漫長,他坐在座椅上,雙手握拳,眼睛盯著電話機。他從未像此刻這般期待電話鈴聲的響起。

在焦急的等待中,發佈會時間已過了15分鐘,樓下,100多名記者和攝像師也已等的焦躁不安。沃倫開始思考用“我們剛剛宣佈破產”來作新聞發佈會的開場白,這時,沃倫接到了財政部來電,他們微調了決議。

這對沃倫來說已經夠了。於是他出現在媒體面前。“是企業文化導致了這樁醜聞嗎?記錄被修改了嗎?是誰修改的?會不會文過飾非?誰參與了掩蓋實情?公司從違規操作中獲得了多少利潤?”他一出現,一個個尖銳的問題就拋了出來。

媒體的情緒接近失控,他們就像一群野獸。每個問題都有陷阱。這是件大事,但他們巴不得事情鬧的更大一些。......他們心裡盤算著各種出書的計劃,只要所羅門一破產,它們就能成為現實。

發佈會結束後,沃倫叫了一輛出租車離開現場,記者們圍著咔咔拍照直到車輛遠去。沃倫和所羅門很幸運,一夜之間,媒體的目光轉向了蘇聯的政變。就在發佈會當天,距離華爾街1萬8000公里外的莫斯科,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被8名高級官員軟禁。

所羅門和沃倫依然面臨許多困難,但媒體注意力的遠離為他們贏得了時間。沃倫入主後僅領取1美元的薪水,帶領公司重塑企業文化,接受檢察官的問詢,同時繼續斡旋避免公司被起訴,這一過程持續了3年。

所羅門公司得救了。

沃倫本人也保住了他7億美元的投資,最終還略有盈利。但我相信,如果有再選擇一次的機會,他一定不會投資所羅門兄弟公司。這次投資使他深陷泥潭,在後續拯救中還賭上了全部的個人聲望、財富以及職業生涯。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2004年沃倫和格林斯潘(美聯儲主席)

世界之巔

沃倫在國會上的證詞和他拯救所羅門公司的行動讓他從一個富翁變身成為國家英雄。一切醜聞平息之後,他的名氣和伯克希爾撒哈維的股價同時飆升。他突然變得生活在光環之下,所到之處成為眾人仰視的對象。

就在沃倫決定拯救所羅門那一年,他認識了比爾·蓋茨。蓋茨是富豪榜屠榜多年的小夥,比沃倫小25歲,他們一見如故,聊個沒完沒了。蓋茨向沃倫推薦了2家公司——微軟和英特爾,並預言柯達將會落幕。(蓋茨的眼光真是毒辣,要知道那可是1991年,沒幾個人這麼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1995年,沃倫在蓋茨安排下來中國旅遊

沃倫依然堅持他不買科技股的原則,但他給蓋茨了個面子,買了100股微軟。恩,如果沃倫接受了蓋茨的建議,估計後面世界首富就沒其他人什麼事了。

2008年,受益於伯克希爾撒哈維股價大漲,在這一年,沃倫終於以620億美元的身家,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從六歲賣口香糖開始,沃倫的雪球經過72年的翻滾,終於讓他站在了世界之巔。

附沃倫·巴菲特的投資業績:


"

公眾號:我是小張哥

本文是講述巴菲特的人生故事,這裡是下集。上集內容是他出生、求學直至結婚的早年經歷,沒看過上集的同學可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上)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事業開端

婚後,作為一個男人,沃倫需要開始養家了。雖然他有一筆錢,但畢竟沒個正經的營生,之前的彈子機、送報、賣二手高爾夫球之類的可算不上。他的岳父甚至擔心女兒將來有可能會餓死(那還把女兒嫁給他?),他必須開始行動了。

起初,在父親介紹下,他在家鄉奧馬哈找了一份股票經紀人的工作。幹了一陣,沃倫認為這份工作和他的理想差距太大。他發覺經紀工作的利益和客戶的利益有衝突,而他的理想是希望可以和客戶的利益一致。

這裡插敘一下。當時股票經紀業務,一部分收入來源於交易佣金,一部分在賺取股票買家和賣家之間的價差(中間商賺差價)。前者讓股票經紀希望客戶頻繁交易,而客戶賺不賺和自己沒關係;後者更是令沃倫面臨一些道德和良心的譴責。這和沃倫的價值觀不符。

後來他前往紐約,加入了恩師格雷厄姆創辦的合夥公司。憑藉在股票方面的過人天賦,沃倫很快成為了公司的業務骨幹。在這個時候,沃倫已經顯示出與他的恩師有一些不同之處。

一開始,沃倫總是跟在格雷厄姆屁股後面買賣股票。但有一次,經過精確計算,他沒有按格雷厄姆一樣做無風險的套利交易,而是持有股票。這筆交易為他賺了13000美元,在當時是一大筆錢。而假如進行套利操作,這筆交易只能賺取400多美元。

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是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公司股票(求打折,求打骨折)。巴菲特獨特的方式是拜訪公司管理層。他儘可能的瞭解公司,並通過和管理層的接觸,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影響他們,使他們做正確的事情。

一次,沃倫跟隨格雷厄姆買了聯合電車公司的股票。這是一家公共汽車公司,比起它的淨資產,公司股價簡直是揮淚大甩賣。沃倫此時的表現和逛街看到打折就走不動路的大媽們沒什麼兩樣:

它有116輛公共汽車和一個小型遊樂場。它還有80萬美元的國庫券、數十萬美元的現金以及價值9.6萬美元的發行在外的公共汽車票。就算它值100萬美元,每股應該值60美元。而我開始購買的時候,股票交易價格在30~35美元。

買!買!買!然後克賽,哦不,沃倫前來拜訪!經過和公司管理層親切友好的交流,最終這家公司做出了每股50美元的分紅方案。分紅比股價還高!而且分紅之後,這家公司的股票依然具有價值。這筆交易他賺了2萬美元。巴菲特家族的歷史上,還沒有人能一筆賺這麼多錢。在1955年,這筆錢是普通人平均年收入的好幾倍。

1956年,格雷厄姆62歲,對投資失去興趣的他決定退休,關閉了自己的公司。26歲的沃倫再次回到了老家奧馬哈。此時他有大約174000美元,而他的資產還在增長。經過思索,他認為制約他賺取更多的錢的關鍵是資本。他需要更多的錢。

沃倫決定成立一家類似恩師的合夥公司,籌資進行投資,這樣可以大大加快他吸金的速度。1956年5月1日,巴菲特聯合公司成立了,而他的初始投資人全部來源於他的親友。

湯普森博士(岳父)投了25000美元,這基本是他全部的錢;多麗絲(姐姐)和他的丈夫投了10000美元;他的姑姑投了35000美元;他在沃頓商學院的室友查克投了5000美元;查克的母親投了25000美元;兒時的玩伴,他現在的律師投了5000美元;沃倫是第七個合夥人,只投了象徵性的100美元,他負責投資運營。

4%以上的收益我拿一半,4%以下的我收1/4。因此,如果不賠不賺,我就會虧錢。而且我賠償損失的責任並不侷限於我的資本,它是無限責任的。

這個合夥公司類似於現在的私募基金。不同的是,巴菲特沒收基金管理費,還承諾保本(當然,這和投資人全是他的親友有關)。1957年,市場下跌8%,他的合夥公司賺了近10%,次年又賺了超過30%。不得不感嘆:巴菲特的親友們真幸福。

此後的兩三年的時間裡,沃倫快速成立了7家合夥公司,這些合夥公司的投資人多來自親友、恩師的介紹,以及他在奧馬哈大學教授股票投資課程的學生。最終沃倫一共擁有了11家合夥公司,他的投資事業從此正式展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上世紀50年代,沃倫在奧馬哈大學講授股票投資課程

命運的相遇

在每個人的成長中,周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在這一點上,沃倫·巴菲特也不例外。他曾回憶說“世界上對我影響最大的三個人是我的父親、格雷厄姆和芒格。”

父親霍華德和導師格雷厄姆前文已經提到過。現在講講他的搭檔——查理·芒格。如果讓芒格先生來做個自我介紹,他大概會說:“我沒什麼好說的。”由於芒格的低調,相對於巴菲特,他沒有那麼出名。實際上,芒格的智慧和投資哲學深刻的影響了巴菲特。

芒格成為沃倫的合夥人到2019年的今天已超過55年,他們彼此都是對方人生中的重要搭檔。更加難得的是,他們之間幾乎沒有分歧,簡直如同一個人。這樣的合夥關係,在全世界都不多見。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這句話用來形容兩個男人的相遇,似乎有點過“基”,不過用在他們身上還算恰當(啪嗒,誰的香皂掉地上了?)。

說來也是奇妙,他們倆同住在奧馬哈,芒格小時候曾在沃倫祖父的雜貨鋪打工,他們曾一同出席過共同的親友的葬禮。但是這麼多年居然不相識。

1957年,沃倫向潛在的合夥人戴維斯醫生介紹自己的合夥公司。他一邊高談闊論,一邊觀察戴維斯醫生的狀態。他發現對方根本沒有怎麼注意聽他講,他認為對方可能不會投資了。結果,他收到了10萬美元。

好奇的沃倫詢問原因,戴維斯醫生回答:“恩,你讓我想起了查理·芒格。”沃倫說:“雖然不知道他是誰,但我現在非常感謝他。”兩年後,神交已久的沃倫和芒格,在他們的共同好友戴維斯醫生的介紹下相識了。

芒格習慣在所有事情上,設置一個很低的期望值。比起充滿期待後的失望,剛開始不報期望總是更容易收穫驚喜。這就是他的人生哲學。所以,對於這次會面芒格同樣沒報什麼期望。

結果是個大驚喜。

沃倫和芒格談到兒時在沃倫祖父的雜貨店“拼命工作”,他們哈哈大笑,芒格甚至笑的從椅子滾到了地上。共同的經歷馬上拉近了距離,之後在投資方面他們聊了很多。總之,這是一次愉快的會面。之後他們聯繫的越來越頻繁,有時電話一打就是一兩個小時(要不是帶著老婆見過面,估計要引起懷疑了)。

在認識芒格之前,巴菲特的投資主要受他的導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菸蒂理論”影響,核心思想就是以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並不過多考慮這家公司的經營管理、成長性等其他方面。

而芒格更注重公司的發展,提倡“以合適的價格買下優秀的公司,而不是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合適的公司”。

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那樣只建議購買便宜貨,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窮得多。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80年代的沃倫和芒格,沃倫說他們就像是連體雙胞胎

前進的雪球

藉助於合夥公司取得的優異投資收益,沃倫在他30歲時就成為了百萬富翁。比他幼年計劃的時間提早了5年。但他沒有就此停止,因為這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

1962年1月1日,沃倫把他全部的11個合夥公司放進了一個筐——巴菲特有限責任合夥公司。新公司的淨資產為720萬美元,他擁有新公司14%的股份。

砰!砰!砰!1963年11月22日,三聲槍響之後,美國總統肯尼迪癱倒在他豪華專車的座椅上。此時的奧馬哈,沃倫正在吃午飯。當他回到辦公室,紐交所已經瘋了,股票崩盤,市場在半小時內損失了110億美元市值。接著,交易所緊急休市。這是自大蕭條以來第一次在交易時間休市。

同時發生的,還有美國運通公司的醜聞。美國運通的一家子公司為了貸更多的款,假裝儲存了很多豆油,後來卻被發現儲油罐中裝滿了毫無價值的海水。這一巨大丑聞發生在總統遭刺殺的同時,沒能登上報紙頭條。

不過,沃倫一直在關注美國運通。醜聞之後的第二週,公司股價直接被腰斬。大家都在恐懼中拋售股票,美國運通是否能存活下來成為一個疑問。沃倫在思考:美國運通賣的是“信用”,它這次的汙點是否會影響人們,使大家再也不相信這個名字了?

於是他開始在奧馬哈的餐館、商店暗中觀察。他發現大家並未受這次的醜聞影響,還是在刷運通卡。據此,沃倫斷定美國運通將會活下去,如今低迷的股價是個絕佳的機會。他集結可以利用的全部資金,在之後的一年的時間裡儘可能的買入美國運通公司。

這次購買美國運通的股票,沃倫總投入300萬美元。1966年的兩年之後,這些股票值1300萬美元。他在股價翻倍後逐漸賣出,這筆投資賺了2.5倍。此時,他管理的資產超過5000萬美元,他的個人淨資產超過900萬美元。

雪球變得更大了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70年代的沃倫

沃倫就像一臺永不停歇的學習機器,他從圖書館借閱了許多書籍,研究保險公司的策略。1967年,沃倫收購了一家保險公司,國民賠償公司。不久之後,他寫了一篇《有關保險公司資本需求的思考》的文章。

他發現保險業務和他的投資相得益彰。保險公司先收到保險金,在達到賠付條件時才賠償。在這期間這筆錢一直趴在他的帳上。沃倫把這部分錢稱之為“浮存金”,他可以利用浮存金投資賺取更多的收益。保險公司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座金庫,提供了大量可供投資的現金。

依據同樣的理念,他看中了藍籌印花公司。印花是一種銷售贈品,零售商會把它們和找零一起交給客戶。客戶只需收集足夠數量的印花,就可以兌換商品:烤爐、魚竿或者球拍。對客戶來說,這是“免費的禮物”。其實印花並非真的免費,商店會因支付印花的錢而提高商品價格。

藍籌印花公司就是這樣一家經營印花的公司,並且是壟斷經營。他正面臨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訴訟。沃倫之所以看中這家公司,是因為它有“浮存金”。印花是預先付過款的,而獎品在之後兌換。

沃倫認為這家公司最終將走出泥潭(和司法部達成和解),因此他和基友開始大肆收購藍籌印花公司的股票。最終,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分別成為藍籌印花公司的第一、第二大股東,他們總共持有75%的流通股,入駐董事會。

保險和印花業務存在的大量浮存金,成為沃倫雪球繼續前進的推進器。而這個推進器恐怕是火箭發動機級別的。1972年,通過藍籌印花公司,沃倫投入2500萬美元收購了喜詩糖果公司。

喜詩糖果,是加拿大人查理·喜詩和他的媽媽在1921年創建的。公司採用上等原料,在原料不足的二戰時期也從不偷工減料,擁有很好的聲譽。查理過世之後,這家公司屬於他的兩個兒子。公司實際由兄弟倆中的哥哥管理,因為弟弟是個花花公子,對酒和女人更感興趣。在1972年,哥哥去世之後,弟弟賣掉了公司。

買下喜詩糖果之後,直到2007年(此後喜詩糖果財務並表無法看到具體數據),30多年時間裡,喜詩糖果為沃倫貢獻了13億美元的淨利潤,如果算上公司的市值增長,收益是初始投入的134倍。

買下喜詩糖果是一項偉大的投資。 如果沒有買喜詩糖果,我後來就不會買可口可樂。

沃倫在不同場合,表達了上述兩點。有人評價,收購喜詩糖果,是巴菲特投資生涯中的成人禮。因為喜詩糖果是溢價收購的,這標誌著他從恩師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中走出來了。

喜詩糖果帶來的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通過再投資,最終讓巴菲特買入了可口可樂,為他的投資貢獻了上百億的收益。可口可樂是巴菲特最著名的投資之一,但少有人知道是什麼促使了這次投資。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沃倫和唐納德·基奧(可口可樂總裁)

投資失誤

成功的案例我們已經看到太多,讓我們來看看失誤的例子。否則你也許真的會把他當做是“股神”了,這樣就偏離了我寫本文的初衷。

需要說明的是,資產短期的起起伏伏在我看來不算是失誤,因為沒有人能在每一次市場的下跌之前“逃頂”,何況是沃倫·巴菲特這樣的長期投資者。他的持股和交易時間段常常都是以年計算的。

最失敗的投資:買入伯克希爾撒哈維。

納尼?不是在開玩笑吧!伯克希爾撒哈維是巴菲特管理的公司,全球排名靠前的金融集團,這是最失敗的?

是的,的確如此。

讓我們回到1962年。前文提到過,當時沃倫操作的資金規模只有700多萬美元。當時的伯克希爾撒哈維是一家紡織企業,此時的沃倫的投資哲學完全是格雷厄姆式的,從資本和價格的角度看,這家公司很便宜,於是沃倫開始買入。

到1964年,沃倫手裡已經有不少這家公司的股票,因為股價便宜,該公司也在回購自己的股票。於是沃倫去和公司管理層談判,打算出售手中的股份。

沃倫:老兄,11.5美元/股全賣你!

對方:11.38美元,你賣不賣吧。

沃倫:#@¥&!

就這樣,談崩了。沃倫一氣之下繼續買這家公司的股票,最後買下了整個公司,開除了公司原CEO。這時他34歲,年輕人還是衝動啊。

談談紡織業的時代背景。由於人工成本的高漲,美國的紡織業後來朝亞洲轉移(先是日本之後是東南亞)。在美國本土經營的伯克希爾撒哈維,很難盈利。之後的20年時間裡,沃倫一直在向這些賠錢的業務注入資金,購買機器減少人力。但最終,堅持了21年之後,1985年公司還是關停了紡織業務,相關資產的拍賣僅獲得16萬美元。

如今的伯克希爾撒哈維擁有的多元化的保險、股權投資等,是沃倫以這家公司為殼,逐漸注入的。因此他使用哪家公司當做殼其實都沒差別,考慮到他之後幾十年的投資收益率,這筆早期的投資確實嚴重影響了沃倫的財富積累。

如果伯克希爾撒哈維一開始就是一家保險公司,那麼市值將是現在的2倍。這筆交易損失了2000億美元,因為我投入的每一筆錢都是拖累。

沃倫的另一項重大失誤是投資了所羅門兄弟公司。這次投資讓他陷入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機。這個故事非常精彩,值得詳細說說。

所羅門兄弟公司是一家華爾街著名的投行,規模非常大,主要的日常業務是進行套利和金融衍生品交易。1987年,出於對公司CEO約翰·古特弗羅因德個人的信任,沃倫花費7億美元,買入了所羅門公司股票。這是截止當時,伯克希爾撒哈維最大的一筆投資。

在伯克希爾撒哈維注資之後3個月,市場遭遇暴跌,所羅門公司損失了7500萬美元。為渡過難關,公司CEO古特弗羅因德裁掉了800名員工,關閉了部分盈利空間較小的業務。但是,由於客戶關係受到損害,加上股災的影響,公司股價逼近懸崖邊緣。

公司的股東們還在肉痛之時,公司的薪酬委員會提出了員工行使股票期權的議案。沃倫認為不合理:公司經營不利,股東都無法拿到分紅,員工憑什麼能得利?但最終大家用投票抽了沃倫一耳光。

沃倫憤怒了!但這時他的選擇是兩難:要麼賣掉所羅門的股票,並辭掉公司董事一職;要麼炒掉公司CEO,引入一位新人接管公司。假設選擇前者,一旦沃倫打算賣出股份離開董事會,直接影響的就是股價,他的投資將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選擇後者,他之所以投資所羅門公司就是出於對現任CEO的信任,因此內心不願意這樣做。

最終,沃倫兩條路都沒選。他留在董事會支持CEO通過新一輪的裁員,再次完成了公司重組。但這一次的重組,惡果是CEO古特弗羅因德喪失威信,公司內部分化出好幾個派系,並出現了多達7名的副總裁,公司的組織管理陷入混亂。所有這一切,為這家公司其後的發生的重大金融醜聞埋下了伏筆。

製造醜聞的直接人物是莫澤爾。這裡稍微介紹一下,莫澤爾是所羅門公司的一名業務骨幹。他工作非常賣力,每天天不亮就來到公司,一邊接打來自全球各大金融市場的電話,一邊盯著幾個大屏幕,監督手下幾十名操盤手幹到天黑(給我475萬美元年薪我保證比他還賣力)。由於出色的業績,他受到了所羅門公司的重用。

1991年4月,莫澤爾在銷售國債時,通過不正當手段操控市場。這一輪操控,給其他公司帶來的損失超過1億美元,一些小企業因此破產。這種嚴重後果,致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司法部啟動了對所羅門公司的調查。

不查不要緊,一查都是病。除了和本次事件直接相關的問題,調查人員很快發現了此前的其他5項造假。媒體開始報道,股票持續下跌,所羅門公司的處境非常不妙。如果只是一般公司出了問題,對大眾來說似乎也沒什麼好怕的,但是所羅門不是一般公司。

所羅門是一家巨大的投資銀行,他的資產負債規模在當時的美國排名第二(僅次於花旗集團,比美林證券、美國銀行、美國運通還要大)。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各位,估計能理解如此規模的一家金融巨頭出問題可能會發生什麼。稍有不慎,就會地動山搖。

配合調查人員的調查,同時面對股東、媒體、公眾的質疑,這讓公司的高管們疲於應付,整個公司一團糟。危急時刻,沃倫打算接任所羅門公司董事長。芒格勸他:“別這樣做,第一天可能會有一些驚喜,但以後也許你一輩子都擺脫不了這些麻煩,未來20年的時間裡都要同法庭打交道。”(芒格的勸解是有道理的,畢竟成為專業投資人之前他是一名優秀律師)

面對這樣一個“燙手的山芋”,沃倫接手它的動機很值得分析。誠然,7億美元的投資是巨大的。但對沃倫·巴菲特來說,當時的他已經是美國第二大富豪,個人財富達到了38億,這個損失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可接受。而如果接手失敗的話,後半輩子都搭進去了,這個代價是否值得?

沃倫本人的解釋是:必須有人來接手,而我剛好符合條件

這讓我想到了蜘蛛俠的名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對於沃倫·巴菲特這樣的人來說,他此時的所作所為已經能影響到整個金融體系,因此他選擇了承擔這份責任。

清查問題,討論何人該為此負責,見檢察官,決定新CEO的人選......稍有眉目之後,8月18日星期天,所羅門公司預定下午兩點半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巴菲特正式出任臨時董事長。當天上午,公司高管們正在開會時,美國財政部發布了對所羅門的絕殺:禁止所羅門參與財政部的競拍。

所有人都懵了。不是因為這則禁令將要造成的實際損失,而是因為它將會造成的轟動效應。此時距離東京股市開盤還有不到7小時,東京股市開盤7小時後,倫敦股市將會開盤。一旦東京股市開盤,所羅門股價就會直線下跌,銀行就會抽回貸款。這樣公司將立刻面臨破產清算,之後將是連鎖反應至整個金融體系。

監管部門可能並未意識到這則禁令的威力,他們認為只要巴菲特接手所羅門公司就肯定不會死。距離記者招待會還有4個半小時,沃倫聲音微顫,緊握電話的手心已全是汗水。致電財政部、美聯儲、證交會,事情並不順利。眼看一分一秒的逼近新聞發佈會召開時間,沃倫來了一招以退為進。他致電聯邦銀行行長科里根:

我還沒有接受臨時董事長的職務,因為財政部的做法,我們今天早上取消了會議,所以現在我還不是所羅門的董事長。在30秒內我也許會成為董事長,但我不會把我的餘生浪費在帶領人們走出歷史上最大的金融災難上。

這通電話引起了重視,“你等等,我會回電的”。之後,沃倫在專用會議室內開始了等待。等待的時間感覺無比漫長,他坐在座椅上,雙手握拳,眼睛盯著電話機。他從未像此刻這般期待電話鈴聲的響起。

在焦急的等待中,發佈會時間已過了15分鐘,樓下,100多名記者和攝像師也已等的焦躁不安。沃倫開始思考用“我們剛剛宣佈破產”來作新聞發佈會的開場白,這時,沃倫接到了財政部來電,他們微調了決議。

這對沃倫來說已經夠了。於是他出現在媒體面前。“是企業文化導致了這樁醜聞嗎?記錄被修改了嗎?是誰修改的?會不會文過飾非?誰參與了掩蓋實情?公司從違規操作中獲得了多少利潤?”他一出現,一個個尖銳的問題就拋了出來。

媒體的情緒接近失控,他們就像一群野獸。每個問題都有陷阱。這是件大事,但他們巴不得事情鬧的更大一些。......他們心裡盤算著各種出書的計劃,只要所羅門一破產,它們就能成為現實。

發佈會結束後,沃倫叫了一輛出租車離開現場,記者們圍著咔咔拍照直到車輛遠去。沃倫和所羅門很幸運,一夜之間,媒體的目光轉向了蘇聯的政變。就在發佈會當天,距離華爾街1萬8000公里外的莫斯科,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被8名高級官員軟禁。

所羅門和沃倫依然面臨許多困難,但媒體注意力的遠離為他們贏得了時間。沃倫入主後僅領取1美元的薪水,帶領公司重塑企業文化,接受檢察官的問詢,同時繼續斡旋避免公司被起訴,這一過程持續了3年。

所羅門公司得救了。

沃倫本人也保住了他7億美元的投資,最終還略有盈利。但我相信,如果有再選擇一次的機會,他一定不會投資所羅門兄弟公司。這次投資使他深陷泥潭,在後續拯救中還賭上了全部的個人聲望、財富以及職業生涯。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2004年沃倫和格林斯潘(美聯儲主席)

世界之巔

沃倫在國會上的證詞和他拯救所羅門公司的行動讓他從一個富翁變身成為國家英雄。一切醜聞平息之後,他的名氣和伯克希爾撒哈維的股價同時飆升。他突然變得生活在光環之下,所到之處成為眾人仰視的對象。

就在沃倫決定拯救所羅門那一年,他認識了比爾·蓋茨。蓋茨是富豪榜屠榜多年的小夥,比沃倫小25歲,他們一見如故,聊個沒完沒了。蓋茨向沃倫推薦了2家公司——微軟和英特爾,並預言柯達將會落幕。(蓋茨的眼光真是毒辣,要知道那可是1991年,沒幾個人這麼看)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1995年,沃倫在蓋茨安排下來中國旅遊

沃倫依然堅持他不買科技股的原則,但他給蓋茨了個面子,買了100股微軟。恩,如果沃倫接受了蓋茨的建議,估計後面世界首富就沒其他人什麼事了。

2008年,受益於伯克希爾撒哈維股價大漲,在這一年,沃倫終於以620億美元的身家,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從六歲賣口香糖開始,沃倫的雪球經過72年的翻滾,終於讓他站在了世界之巔。

附沃倫·巴菲特的投資業績:


巴菲特的雪球:複利創造的奇蹟(下)


綠色部分為虧損。從1956年成立合夥公司截止2018年,沃倫取得了年19.91%的複利,表格的右邊表示假如你在1956年成為巴菲特最早的投資人,投入1000美元到對應年份的價值。1956年投入的1000美元,到2018年變成8357萬美元!19.91%的複利看似並不驚人,但持續62年的結果大家品味一下。

2008年之後,沃倫未能保持世界首富的地位,但他常年穩居排行榜前三的位置。並且,他是排行榜前幾的富豪中唯一靠投資賺取這麼多錢的。多年前那個內向的小男孩,就此封神。他精心滾起來的雪球現在已經非常之大,但他對待滾雪球的態度依舊。

沃倫·巴菲特,現年89歲的頑童。依然期待認識新朋友,完成更多投資,豐富自己的學識。世界無限寬廣,他才剛剛啟程。

~~~本篇完~~~


我發現,身邊投資賺錢的人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都關注了我是小張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