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文 | 《通信產業報》(網)全媒體記者 王欣

“北京移動5G信號覆蓋好快,我家五環外都有5G信號了。”某資深媒體人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6月6日,中國發放5G牌照,5G商用大門正式開啟,三大運營商正在快馬加鞭地鋪設5G網絡,5G終端也陸續完成入網認證,華為、中興等品牌5G手機已經上市。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文 | 《通信產業報》(網)全媒體記者 王欣

“北京移動5G信號覆蓋好快,我家五環外都有5G信號了。”某資深媒體人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6月6日,中國發放5G牌照,5G商用大門正式開啟,三大運營商正在快馬加鞭地鋪設5G網絡,5G終端也陸續完成入網認證,華為、中興等品牌5G手機已經上市。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藉著5G東風,VR/AR有望走出市場寒冬,迎來快速增長。

在5G即將來臨的關口,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5G。而在5G商用元年,多年來“雷聲大、雨點小”的VR/AR產業也迎來市場復甦的曙光。根據IDC最新報告,2019年Q1,全球頭顯設備出貨量達到130萬臺,同比增長27.2%,逆轉2018年一路下滑的態勢。

這無疑振奮了業界信心,也讓VR/AR將成為5G“殺手級”應用的聲音更為強勁。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藉著5G東風,VR/AR有望走出市場寒冬,迎來快速增長。

但機遇之外,挑戰並存。未來VR設備將向小型化、輕量化、低價化發展,同時需要應對優質內容匱乏、內容開發標準不統一、雲渲染技術前期投入大、商業模式不清晰等諸多挑戰。

5G和VR密不可分

目前,國內外有超30家企業發展VR業務,幾乎可以與智能手機的品類比肩。活躍在市面上的,不僅有Pico、大朋等專注於VR頭顯設備的創新型企業,還有華為、小米、三星、創維、愛奇藝等向VR市場進軍的終端、電視、內容提供商。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文 | 《通信產業報》(網)全媒體記者 王欣

“北京移動5G信號覆蓋好快,我家五環外都有5G信號了。”某資深媒體人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6月6日,中國發放5G牌照,5G商用大門正式開啟,三大運營商正在快馬加鞭地鋪設5G網絡,5G終端也陸續完成入網認證,華為、中興等品牌5G手機已經上市。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藉著5G東風,VR/AR有望走出市場寒冬,迎來快速增長。

在5G即將來臨的關口,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5G。而在5G商用元年,多年來“雷聲大、雨點小”的VR/AR產業也迎來市場復甦的曙光。根據IDC最新報告,2019年Q1,全球頭顯設備出貨量達到130萬臺,同比增長27.2%,逆轉2018年一路下滑的態勢。

這無疑振奮了業界信心,也讓VR/AR將成為5G“殺手級”應用的聲音更為強勁。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藉著5G東風,VR/AR有望走出市場寒冬,迎來快速增長。

但機遇之外,挑戰並存。未來VR設備將向小型化、輕量化、低價化發展,同時需要應對優質內容匱乏、內容開發標準不統一、雲渲染技術前期投入大、商業模式不清晰等諸多挑戰。

5G和VR密不可分

目前,國內外有超30家企業發展VR業務,幾乎可以與智能手機的品類比肩。活躍在市面上的,不僅有Pico、大朋等專注於VR頭顯設備的創新型企業,還有華為、小米、三星、創維、愛奇藝等向VR市場進軍的終端、電視、內容提供商。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實際上,從2018年Q4開始,VR行業的回暖趨勢就已初見端倪。今年6月,5G牌照的發放為VR的發展帶來新機遇,特別是將給大眾消費市場帶來新活力。”Pico行業商務總監劉凱向《通信產業報》(網)記者表示。

看到5G時代VR發展紅利,不僅是VR頭顯設備商Pico,還有做VR交互技術的企業。“毫無疑問,行業都在尋找5G真正能夠落地的應用場景,目前來看VR無疑最合適。因為,超高清視頻、直播、短視頻等應用已經充分挖掘4G紅利,而VR將充分發揮5G網絡價值。”NOLO (凌宇智控) CMO 徐晨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市面上的VR/AR設備只能連接WiFi,並不能像手機一樣直接連接到移動網絡。但可以利用CPE終端,將5G網絡轉化成WiFi,讓VR/AR連上5G網絡。劉凱認為,目前VR一體機普遍面臨著本地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其內容效果和交互性無法真正吸引用戶,而5G網絡的大帶寬和低時延特性,將解決這些問題。大帶寬方面,5G提供的高速網絡,能夠實現雲端內容渲染,緩解VR一體機的運算壓力;同時,5G的低時延特性,也將有效解決由延遲帶來VR“眩暈感”的核心痛點問題。

小米VR/AR高級總監馬傑思也在撰文中指出,5G低時延的價值是通過雲遊戲提升畫質,降低“網絡時延”,使得運動到成像時延能夠達到20毫秒之內。

與此同時,諸多業內專家向《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指出,雲VR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風向標。雲VR可以將雲計算、雲渲染的理念及技術引入到VR業務應用中,藉助高速穩定的5G網絡,將雲端的顯示輸出和聲音輸出等經過編碼後傳輸到用戶終端設備,實現VR的內容存儲、數據處理上雲,從而提高 VR的數據處理效率,降低時延。在看到VR與雲計算、5G密不可分的關係之後,運營商、通信企業也紛紛進軍VR行業。

誰是 “牽頭人”?

5G+VR,離不開通信企業的參與,目前三大運營商以及華為、中興、愛立信等設備商將VR業務作為5G重要戰略計劃

中國聯通發佈的《中國聯通VR業務發展白皮書》,明確VR主要有三個應用場景即VR視頻、VR強交互應用以及VR行業應用,同時,中國聯通網研院在江西鷹潭簽署“5G+VR基地”戰略合作協議,探索5G+VR的應用場景;中國電信在積極參與VR建設,通過與華為建設商業聯合創新中心,研發雲VR產品,並在深圳現場實現央視春晚特別節目5G網絡VR現場連線直播;中國移動也擴大VR產業圈,不僅與英特爾、深通服共同打造VR雲解決方案,還聯合HTC共同推出了HTC首款端到端5G雲VR解決方案。

可以發現,在運營商的牽頭下,VR的應用場景不只針對消費者提供娛樂遊戲,還涉及教育培訓、工業設計、醫療等領域。

在娛樂方面,VR的視覺衝擊力也是傳統的內容不具備的,它更接近人的自然感知,給人的感官刺激更強烈更引人入勝。

在教育培訓方面,劉凱認為,VR內容更加直觀,更容易接受,沉浸式特點可以大大提升教育和培訓的效果。

“我們很多行業夥伴都在探索VR教育,例如吉利汽車就利用VR進行汽車維修生產培訓,模擬維修環境,用一個手柄進行模擬操作,提升培訓的效果。”徐晨也做出同樣判斷。

在醫療方面,醫生可以更真實地看到病患的病灶,進行遠程會診。

“VR是一種新的媒體形式,只要這種沉浸式的形式能為行業帶來好處就可以得到應用。”劉凱表示。

還要“爬”五個坡

5G時代,眾多行業應用將為VR/AR行業引入一汪活水,激發資本增長潛能。但多位專家認為,機遇之下,VR/AR發展駛上快車道之前,還將面臨五次“爬坡”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文 | 《通信產業報》(網)全媒體記者 王欣

“北京移動5G信號覆蓋好快,我家五環外都有5G信號了。”某資深媒體人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6月6日,中國發放5G牌照,5G商用大門正式開啟,三大運營商正在快馬加鞭地鋪設5G網絡,5G終端也陸續完成入網認證,華為、中興等品牌5G手機已經上市。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藉著5G東風,VR/AR有望走出市場寒冬,迎來快速增長。

在5G即將來臨的關口,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5G。而在5G商用元年,多年來“雷聲大、雨點小”的VR/AR產業也迎來市場復甦的曙光。根據IDC最新報告,2019年Q1,全球頭顯設備出貨量達到130萬臺,同比增長27.2%,逆轉2018年一路下滑的態勢。

這無疑振奮了業界信心,也讓VR/AR將成為5G“殺手級”應用的聲音更為強勁。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藉著5G東風,VR/AR有望走出市場寒冬,迎來快速增長。

但機遇之外,挑戰並存。未來VR設備將向小型化、輕量化、低價化發展,同時需要應對優質內容匱乏、內容開發標準不統一、雲渲染技術前期投入大、商業模式不清晰等諸多挑戰。

5G和VR密不可分

目前,國內外有超30家企業發展VR業務,幾乎可以與智能手機的品類比肩。活躍在市面上的,不僅有Pico、大朋等專注於VR頭顯設備的創新型企業,還有華為、小米、三星、創維、愛奇藝等向VR市場進軍的終端、電視、內容提供商。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實際上,從2018年Q4開始,VR行業的回暖趨勢就已初見端倪。今年6月,5G牌照的發放為VR的發展帶來新機遇,特別是將給大眾消費市場帶來新活力。”Pico行業商務總監劉凱向《通信產業報》(網)記者表示。

看到5G時代VR發展紅利,不僅是VR頭顯設備商Pico,還有做VR交互技術的企業。“毫無疑問,行業都在尋找5G真正能夠落地的應用場景,目前來看VR無疑最合適。因為,超高清視頻、直播、短視頻等應用已經充分挖掘4G紅利,而VR將充分發揮5G網絡價值。”NOLO (凌宇智控) CMO 徐晨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市面上的VR/AR設備只能連接WiFi,並不能像手機一樣直接連接到移動網絡。但可以利用CPE終端,將5G網絡轉化成WiFi,讓VR/AR連上5G網絡。劉凱認為,目前VR一體機普遍面臨著本地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其內容效果和交互性無法真正吸引用戶,而5G網絡的大帶寬和低時延特性,將解決這些問題。大帶寬方面,5G提供的高速網絡,能夠實現雲端內容渲染,緩解VR一體機的運算壓力;同時,5G的低時延特性,也將有效解決由延遲帶來VR“眩暈感”的核心痛點問題。

小米VR/AR高級總監馬傑思也在撰文中指出,5G低時延的價值是通過雲遊戲提升畫質,降低“網絡時延”,使得運動到成像時延能夠達到20毫秒之內。

與此同時,諸多業內專家向《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指出,雲VR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風向標。雲VR可以將雲計算、雲渲染的理念及技術引入到VR業務應用中,藉助高速穩定的5G網絡,將雲端的顯示輸出和聲音輸出等經過編碼後傳輸到用戶終端設備,實現VR的內容存儲、數據處理上雲,從而提高 VR的數據處理效率,降低時延。在看到VR與雲計算、5G密不可分的關係之後,運營商、通信企業也紛紛進軍VR行業。

誰是 “牽頭人”?

5G+VR,離不開通信企業的參與,目前三大運營商以及華為、中興、愛立信等設備商將VR業務作為5G重要戰略計劃

中國聯通發佈的《中國聯通VR業務發展白皮書》,明確VR主要有三個應用場景即VR視頻、VR強交互應用以及VR行業應用,同時,中國聯通網研院在江西鷹潭簽署“5G+VR基地”戰略合作協議,探索5G+VR的應用場景;中國電信在積極參與VR建設,通過與華為建設商業聯合創新中心,研發雲VR產品,並在深圳現場實現央視春晚特別節目5G網絡VR現場連線直播;中國移動也擴大VR產業圈,不僅與英特爾、深通服共同打造VR雲解決方案,還聯合HTC共同推出了HTC首款端到端5G雲VR解決方案。

可以發現,在運營商的牽頭下,VR的應用場景不只針對消費者提供娛樂遊戲,還涉及教育培訓、工業設計、醫療等領域。

在娛樂方面,VR的視覺衝擊力也是傳統的內容不具備的,它更接近人的自然感知,給人的感官刺激更強烈更引人入勝。

在教育培訓方面,劉凱認為,VR內容更加直觀,更容易接受,沉浸式特點可以大大提升教育和培訓的效果。

“我們很多行業夥伴都在探索VR教育,例如吉利汽車就利用VR進行汽車維修生產培訓,模擬維修環境,用一個手柄進行模擬操作,提升培訓的效果。”徐晨也做出同樣判斷。

在醫療方面,醫生可以更真實地看到病患的病灶,進行遠程會診。

“VR是一種新的媒體形式,只要這種沉浸式的形式能為行業帶來好處就可以得到應用。”劉凱表示。

還要“爬”五個坡

5G時代,眾多行業應用將為VR/AR行業引入一汪活水,激發資本增長潛能。但多位專家認為,機遇之下,VR/AR發展駛上快車道之前,還將面臨五次“爬坡”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第一,向小型化、輕量化發展。越輕薄越容易被消費者接受。目前,眾多一線玩家在研發VR/AR眼鏡,增加輕便化、移動性強、可通話等屬性。

“只有向小型化和輕量化發展,才能緩解消費者使用VR的負擔,消費者才更願意為VR買單,內容提供商才有動力開發更多的內容。”劉凱表示。

第二,終端價格降低。“未來終端價格一定會越來越便宜,因為用戶對產品價格非常敏感,只有價格降下來,VR才能夠更好地推廣和普及。”徐晨表示。

第三,增加優質內容。VR行業的發展瓶頸仍來自內容端,優質內容的匱乏是目前制約VR產品在消費市場普及的核心原因之一。目前,VR行業參與者們都已經關注到這一問題,並設法進行解決,鼓勵內容生產。

第四,統一內容開發標準。目前VR內容開發存在標準不統一的問題,特別是遊戲業務,不同的終端需要適配不同的SDK去開發,這將給大規模推廣帶來困難。

第五,雲渲染成本投入高,商業模式需更清晰。5G網絡下,VR雲渲染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但是雲端渲染服務器的部署成本比較高,運營商或者雲服務提供商在前期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

同時,VR/AR行業涉及的參與夥伴眾多,包括運營商、雲服務商、VR設備商、內容提供商等,在2B場景下,還將涉及教育、醫療等各行各業。但目前VR/AR的商業模式並不清晰,未來需要聯合探索出良性的商業模式,讓VR/AR真正讓各行各業受益。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文 | 《通信產業報》(網)全媒體記者 王欣

“北京移動5G信號覆蓋好快,我家五環外都有5G信號了。”某資深媒體人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6月6日,中國發放5G牌照,5G商用大門正式開啟,三大運營商正在快馬加鞭地鋪設5G網絡,5G終端也陸續完成入網認證,華為、中興等品牌5G手機已經上市。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藉著5G東風,VR/AR有望走出市場寒冬,迎來快速增長。

在5G即將來臨的關口,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5G。而在5G商用元年,多年來“雷聲大、雨點小”的VR/AR產業也迎來市場復甦的曙光。根據IDC最新報告,2019年Q1,全球頭顯設備出貨量達到130萬臺,同比增長27.2%,逆轉2018年一路下滑的態勢。

這無疑振奮了業界信心,也讓VR/AR將成為5G“殺手級”應用的聲音更為強勁。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藉著5G東風,VR/AR有望走出市場寒冬,迎來快速增長。

但機遇之外,挑戰並存。未來VR設備將向小型化、輕量化、低價化發展,同時需要應對優質內容匱乏、內容開發標準不統一、雲渲染技術前期投入大、商業模式不清晰等諸多挑戰。

5G和VR密不可分

目前,國內外有超30家企業發展VR業務,幾乎可以與智能手機的品類比肩。活躍在市面上的,不僅有Pico、大朋等專注於VR頭顯設備的創新型企業,還有華為、小米、三星、創維、愛奇藝等向VR市場進軍的終端、電視、內容提供商。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實際上,從2018年Q4開始,VR行業的回暖趨勢就已初見端倪。今年6月,5G牌照的發放為VR的發展帶來新機遇,特別是將給大眾消費市場帶來新活力。”Pico行業商務總監劉凱向《通信產業報》(網)記者表示。

看到5G時代VR發展紅利,不僅是VR頭顯設備商Pico,還有做VR交互技術的企業。“毫無疑問,行業都在尋找5G真正能夠落地的應用場景,目前來看VR無疑最合適。因為,超高清視頻、直播、短視頻等應用已經充分挖掘4G紅利,而VR將充分發揮5G網絡價值。”NOLO (凌宇智控) CMO 徐晨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市面上的VR/AR設備只能連接WiFi,並不能像手機一樣直接連接到移動網絡。但可以利用CPE終端,將5G網絡轉化成WiFi,讓VR/AR連上5G網絡。劉凱認為,目前VR一體機普遍面臨著本地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其內容效果和交互性無法真正吸引用戶,而5G網絡的大帶寬和低時延特性,將解決這些問題。大帶寬方面,5G提供的高速網絡,能夠實現雲端內容渲染,緩解VR一體機的運算壓力;同時,5G的低時延特性,也將有效解決由延遲帶來VR“眩暈感”的核心痛點問題。

小米VR/AR高級總監馬傑思也在撰文中指出,5G低時延的價值是通過雲遊戲提升畫質,降低“網絡時延”,使得運動到成像時延能夠達到20毫秒之內。

與此同時,諸多業內專家向《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指出,雲VR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風向標。雲VR可以將雲計算、雲渲染的理念及技術引入到VR業務應用中,藉助高速穩定的5G網絡,將雲端的顯示輸出和聲音輸出等經過編碼後傳輸到用戶終端設備,實現VR的內容存儲、數據處理上雲,從而提高 VR的數據處理效率,降低時延。在看到VR與雲計算、5G密不可分的關係之後,運營商、通信企業也紛紛進軍VR行業。

誰是 “牽頭人”?

5G+VR,離不開通信企業的參與,目前三大運營商以及華為、中興、愛立信等設備商將VR業務作為5G重要戰略計劃

中國聯通發佈的《中國聯通VR業務發展白皮書》,明確VR主要有三個應用場景即VR視頻、VR強交互應用以及VR行業應用,同時,中國聯通網研院在江西鷹潭簽署“5G+VR基地”戰略合作協議,探索5G+VR的應用場景;中國電信在積極參與VR建設,通過與華為建設商業聯合創新中心,研發雲VR產品,並在深圳現場實現央視春晚特別節目5G網絡VR現場連線直播;中國移動也擴大VR產業圈,不僅與英特爾、深通服共同打造VR雲解決方案,還聯合HTC共同推出了HTC首款端到端5G雲VR解決方案。

可以發現,在運營商的牽頭下,VR的應用場景不只針對消費者提供娛樂遊戲,還涉及教育培訓、工業設計、醫療等領域。

在娛樂方面,VR的視覺衝擊力也是傳統的內容不具備的,它更接近人的自然感知,給人的感官刺激更強烈更引人入勝。

在教育培訓方面,劉凱認為,VR內容更加直觀,更容易接受,沉浸式特點可以大大提升教育和培訓的效果。

“我們很多行業夥伴都在探索VR教育,例如吉利汽車就利用VR進行汽車維修生產培訓,模擬維修環境,用一個手柄進行模擬操作,提升培訓的效果。”徐晨也做出同樣判斷。

在醫療方面,醫生可以更真實地看到病患的病灶,進行遠程會診。

“VR是一種新的媒體形式,只要這種沉浸式的形式能為行業帶來好處就可以得到應用。”劉凱表示。

還要“爬”五個坡

5G時代,眾多行業應用將為VR/AR行業引入一汪活水,激發資本增長潛能。但多位專家認為,機遇之下,VR/AR發展駛上快車道之前,還將面臨五次“爬坡”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第一,向小型化、輕量化發展。越輕薄越容易被消費者接受。目前,眾多一線玩家在研發VR/AR眼鏡,增加輕便化、移動性強、可通話等屬性。

“只有向小型化和輕量化發展,才能緩解消費者使用VR的負擔,消費者才更願意為VR買單,內容提供商才有動力開發更多的內容。”劉凱表示。

第二,終端價格降低。“未來終端價格一定會越來越便宜,因為用戶對產品價格非常敏感,只有價格降下來,VR才能夠更好地推廣和普及。”徐晨表示。

第三,增加優質內容。VR行業的發展瓶頸仍來自內容端,優質內容的匱乏是目前制約VR產品在消費市場普及的核心原因之一。目前,VR行業參與者們都已經關注到這一問題,並設法進行解決,鼓勵內容生產。

第四,統一內容開發標準。目前VR內容開發存在標準不統一的問題,特別是遊戲業務,不同的終端需要適配不同的SDK去開發,這將給大規模推廣帶來困難。

第五,雲渲染成本投入高,商業模式需更清晰。5G網絡下,VR雲渲染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但是雲端渲染服務器的部署成本比較高,運營商或者雲服務提供商在前期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

同時,VR/AR行業涉及的參與夥伴眾多,包括運營商、雲服務商、VR設備商、內容提供商等,在2B場景下,還將涉及教育、醫療等各行各業。但目前VR/AR的商業模式並不清晰,未來需要聯合探索出良性的商業模式,讓VR/AR真正讓各行各業受益。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文 | 《通信產業報》(網)全媒體記者 王欣

“北京移動5G信號覆蓋好快,我家五環外都有5G信號了。”某資深媒體人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6月6日,中國發放5G牌照,5G商用大門正式開啟,三大運營商正在快馬加鞭地鋪設5G網絡,5G終端也陸續完成入網認證,華為、中興等品牌5G手機已經上市。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藉著5G東風,VR/AR有望走出市場寒冬,迎來快速增長。

在5G即將來臨的關口,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5G。而在5G商用元年,多年來“雷聲大、雨點小”的VR/AR產業也迎來市場復甦的曙光。根據IDC最新報告,2019年Q1,全球頭顯設備出貨量達到130萬臺,同比增長27.2%,逆轉2018年一路下滑的態勢。

這無疑振奮了業界信心,也讓VR/AR將成為5G“殺手級”應用的聲音更為強勁。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藉著5G東風,VR/AR有望走出市場寒冬,迎來快速增長。

但機遇之外,挑戰並存。未來VR設備將向小型化、輕量化、低價化發展,同時需要應對優質內容匱乏、內容開發標準不統一、雲渲染技術前期投入大、商業模式不清晰等諸多挑戰。

5G和VR密不可分

目前,國內外有超30家企業發展VR業務,幾乎可以與智能手機的品類比肩。活躍在市面上的,不僅有Pico、大朋等專注於VR頭顯設備的創新型企業,還有華為、小米、三星、創維、愛奇藝等向VR市場進軍的終端、電視、內容提供商。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實際上,從2018年Q4開始,VR行業的回暖趨勢就已初見端倪。今年6月,5G牌照的發放為VR的發展帶來新機遇,特別是將給大眾消費市場帶來新活力。”Pico行業商務總監劉凱向《通信產業報》(網)記者表示。

看到5G時代VR發展紅利,不僅是VR頭顯設備商Pico,還有做VR交互技術的企業。“毫無疑問,行業都在尋找5G真正能夠落地的應用場景,目前來看VR無疑最合適。因為,超高清視頻、直播、短視頻等應用已經充分挖掘4G紅利,而VR將充分發揮5G網絡價值。”NOLO (凌宇智控) CMO 徐晨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市面上的VR/AR設備只能連接WiFi,並不能像手機一樣直接連接到移動網絡。但可以利用CPE終端,將5G網絡轉化成WiFi,讓VR/AR連上5G網絡。劉凱認為,目前VR一體機普遍面臨著本地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其內容效果和交互性無法真正吸引用戶,而5G網絡的大帶寬和低時延特性,將解決這些問題。大帶寬方面,5G提供的高速網絡,能夠實現雲端內容渲染,緩解VR一體機的運算壓力;同時,5G的低時延特性,也將有效解決由延遲帶來VR“眩暈感”的核心痛點問題。

小米VR/AR高級總監馬傑思也在撰文中指出,5G低時延的價值是通過雲遊戲提升畫質,降低“網絡時延”,使得運動到成像時延能夠達到20毫秒之內。

與此同時,諸多業內專家向《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指出,雲VR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風向標。雲VR可以將雲計算、雲渲染的理念及技術引入到VR業務應用中,藉助高速穩定的5G網絡,將雲端的顯示輸出和聲音輸出等經過編碼後傳輸到用戶終端設備,實現VR的內容存儲、數據處理上雲,從而提高 VR的數據處理效率,降低時延。在看到VR與雲計算、5G密不可分的關係之後,運營商、通信企業也紛紛進軍VR行業。

誰是 “牽頭人”?

5G+VR,離不開通信企業的參與,目前三大運營商以及華為、中興、愛立信等設備商將VR業務作為5G重要戰略計劃

中國聯通發佈的《中國聯通VR業務發展白皮書》,明確VR主要有三個應用場景即VR視頻、VR強交互應用以及VR行業應用,同時,中國聯通網研院在江西鷹潭簽署“5G+VR基地”戰略合作協議,探索5G+VR的應用場景;中國電信在積極參與VR建設,通過與華為建設商業聯合創新中心,研發雲VR產品,並在深圳現場實現央視春晚特別節目5G網絡VR現場連線直播;中國移動也擴大VR產業圈,不僅與英特爾、深通服共同打造VR雲解決方案,還聯合HTC共同推出了HTC首款端到端5G雲VR解決方案。

可以發現,在運營商的牽頭下,VR的應用場景不只針對消費者提供娛樂遊戲,還涉及教育培訓、工業設計、醫療等領域。

在娛樂方面,VR的視覺衝擊力也是傳統的內容不具備的,它更接近人的自然感知,給人的感官刺激更強烈更引人入勝。

在教育培訓方面,劉凱認為,VR內容更加直觀,更容易接受,沉浸式特點可以大大提升教育和培訓的效果。

“我們很多行業夥伴都在探索VR教育,例如吉利汽車就利用VR進行汽車維修生產培訓,模擬維修環境,用一個手柄進行模擬操作,提升培訓的效果。”徐晨也做出同樣判斷。

在醫療方面,醫生可以更真實地看到病患的病灶,進行遠程會診。

“VR是一種新的媒體形式,只要這種沉浸式的形式能為行業帶來好處就可以得到應用。”劉凱表示。

還要“爬”五個坡

5G時代,眾多行業應用將為VR/AR行業引入一汪活水,激發資本增長潛能。但多位專家認為,機遇之下,VR/AR發展駛上快車道之前,還將面臨五次“爬坡”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第一,向小型化、輕量化發展。越輕薄越容易被消費者接受。目前,眾多一線玩家在研發VR/AR眼鏡,增加輕便化、移動性強、可通話等屬性。

“只有向小型化和輕量化發展,才能緩解消費者使用VR的負擔,消費者才更願意為VR買單,內容提供商才有動力開發更多的內容。”劉凱表示。

第二,終端價格降低。“未來終端價格一定會越來越便宜,因為用戶對產品價格非常敏感,只有價格降下來,VR才能夠更好地推廣和普及。”徐晨表示。

第三,增加優質內容。VR行業的發展瓶頸仍來自內容端,優質內容的匱乏是目前制約VR產品在消費市場普及的核心原因之一。目前,VR行業參與者們都已經關注到這一問題,並設法進行解決,鼓勵內容生產。

第四,統一內容開發標準。目前VR內容開發存在標準不統一的問題,特別是遊戲業務,不同的終端需要適配不同的SDK去開發,這將給大規模推廣帶來困難。

第五,雲渲染成本投入高,商業模式需更清晰。5G網絡下,VR雲渲染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但是雲端渲染服務器的部署成本比較高,運營商或者雲服務提供商在前期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

同時,VR/AR行業涉及的參與夥伴眾多,包括運營商、雲服務商、VR設備商、內容提供商等,在2B場景下,還將涉及教育、醫療等各行各業。但目前VR/AR的商業模式並不清晰,未來需要聯合探索出良性的商業模式,讓VR/AR真正讓各行各業受益。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文 | 《通信產業報》(網)全媒體記者 王欣

“北京移動5G信號覆蓋好快,我家五環外都有5G信號了。”某資深媒體人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6月6日,中國發放5G牌照,5G商用大門正式開啟,三大運營商正在快馬加鞭地鋪設5G網絡,5G終端也陸續完成入網認證,華為、中興等品牌5G手機已經上市。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藉著5G東風,VR/AR有望走出市場寒冬,迎來快速增長。

在5G即將來臨的關口,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5G。而在5G商用元年,多年來“雷聲大、雨點小”的VR/AR產業也迎來市場復甦的曙光。根據IDC最新報告,2019年Q1,全球頭顯設備出貨量達到130萬臺,同比增長27.2%,逆轉2018年一路下滑的態勢。

這無疑振奮了業界信心,也讓VR/AR將成為5G“殺手級”應用的聲音更為強勁。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藉著5G東風,VR/AR有望走出市場寒冬,迎來快速增長。

但機遇之外,挑戰並存。未來VR設備將向小型化、輕量化、低價化發展,同時需要應對優質內容匱乏、內容開發標準不統一、雲渲染技術前期投入大、商業模式不清晰等諸多挑戰。

5G和VR密不可分

目前,國內外有超30家企業發展VR業務,幾乎可以與智能手機的品類比肩。活躍在市面上的,不僅有Pico、大朋等專注於VR頭顯設備的創新型企業,還有華為、小米、三星、創維、愛奇藝等向VR市場進軍的終端、電視、內容提供商。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實際上,從2018年Q4開始,VR行業的回暖趨勢就已初見端倪。今年6月,5G牌照的發放為VR的發展帶來新機遇,特別是將給大眾消費市場帶來新活力。”Pico行業商務總監劉凱向《通信產業報》(網)記者表示。

看到5G時代VR發展紅利,不僅是VR頭顯設備商Pico,還有做VR交互技術的企業。“毫無疑問,行業都在尋找5G真正能夠落地的應用場景,目前來看VR無疑最合適。因為,超高清視頻、直播、短視頻等應用已經充分挖掘4G紅利,而VR將充分發揮5G網絡價值。”NOLO (凌宇智控) CMO 徐晨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市面上的VR/AR設備只能連接WiFi,並不能像手機一樣直接連接到移動網絡。但可以利用CPE終端,將5G網絡轉化成WiFi,讓VR/AR連上5G網絡。劉凱認為,目前VR一體機普遍面臨著本地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其內容效果和交互性無法真正吸引用戶,而5G網絡的大帶寬和低時延特性,將解決這些問題。大帶寬方面,5G提供的高速網絡,能夠實現雲端內容渲染,緩解VR一體機的運算壓力;同時,5G的低時延特性,也將有效解決由延遲帶來VR“眩暈感”的核心痛點問題。

小米VR/AR高級總監馬傑思也在撰文中指出,5G低時延的價值是通過雲遊戲提升畫質,降低“網絡時延”,使得運動到成像時延能夠達到20毫秒之內。

與此同時,諸多業內專家向《通信產業報》(網)記者指出,雲VR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風向標。雲VR可以將雲計算、雲渲染的理念及技術引入到VR業務應用中,藉助高速穩定的5G網絡,將雲端的顯示輸出和聲音輸出等經過編碼後傳輸到用戶終端設備,實現VR的內容存儲、數據處理上雲,從而提高 VR的數據處理效率,降低時延。在看到VR與雲計算、5G密不可分的關係之後,運營商、通信企業也紛紛進軍VR行業。

誰是 “牽頭人”?

5G+VR,離不開通信企業的參與,目前三大運營商以及華為、中興、愛立信等設備商將VR業務作為5G重要戰略計劃

中國聯通發佈的《中國聯通VR業務發展白皮書》,明確VR主要有三個應用場景即VR視頻、VR強交互應用以及VR行業應用,同時,中國聯通網研院在江西鷹潭簽署“5G+VR基地”戰略合作協議,探索5G+VR的應用場景;中國電信在積極參與VR建設,通過與華為建設商業聯合創新中心,研發雲VR產品,並在深圳現場實現央視春晚特別節目5G網絡VR現場連線直播;中國移動也擴大VR產業圈,不僅與英特爾、深通服共同打造VR雲解決方案,還聯合HTC共同推出了HTC首款端到端5G雲VR解決方案。

可以發現,在運營商的牽頭下,VR的應用場景不只針對消費者提供娛樂遊戲,還涉及教育培訓、工業設計、醫療等領域。

在娛樂方面,VR的視覺衝擊力也是傳統的內容不具備的,它更接近人的自然感知,給人的感官刺激更強烈更引人入勝。

在教育培訓方面,劉凱認為,VR內容更加直觀,更容易接受,沉浸式特點可以大大提升教育和培訓的效果。

“我們很多行業夥伴都在探索VR教育,例如吉利汽車就利用VR進行汽車維修生產培訓,模擬維修環境,用一個手柄進行模擬操作,提升培訓的效果。”徐晨也做出同樣判斷。

在醫療方面,醫生可以更真實地看到病患的病灶,進行遠程會診。

“VR是一種新的媒體形式,只要這種沉浸式的形式能為行業帶來好處就可以得到應用。”劉凱表示。

還要“爬”五個坡

5G時代,眾多行業應用將為VR/AR行業引入一汪活水,激發資本增長潛能。但多位專家認為,機遇之下,VR/AR發展駛上快車道之前,還將面臨五次“爬坡”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第一,向小型化、輕量化發展。越輕薄越容易被消費者接受。目前,眾多一線玩家在研發VR/AR眼鏡,增加輕便化、移動性強、可通話等屬性。

“只有向小型化和輕量化發展,才能緩解消費者使用VR的負擔,消費者才更願意為VR買單,內容提供商才有動力開發更多的內容。”劉凱表示。

第二,終端價格降低。“未來終端價格一定會越來越便宜,因為用戶對產品價格非常敏感,只有價格降下來,VR才能夠更好地推廣和普及。”徐晨表示。

第三,增加優質內容。VR行業的發展瓶頸仍來自內容端,優質內容的匱乏是目前制約VR產品在消費市場普及的核心原因之一。目前,VR行業參與者們都已經關注到這一問題,並設法進行解決,鼓勵內容生產。

第四,統一內容開發標準。目前VR內容開發存在標準不統一的問題,特別是遊戲業務,不同的終端需要適配不同的SDK去開發,這將給大規模推廣帶來困難。

第五,雲渲染成本投入高,商業模式需更清晰。5G網絡下,VR雲渲染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但是雲端渲染服務器的部署成本比較高,運營商或者雲服務提供商在前期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

同時,VR/AR行業涉及的參與夥伴眾多,包括運營商、雲服務商、VR設備商、內容提供商等,在2B場景下,還將涉及教育、醫療等各行各業。但目前VR/AR的商業模式並不清晰,未來需要聯合探索出良性的商業模式,讓VR/AR真正讓各行各業受益。

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搶位“殺手級”商業,5G+VR還要爬過幾道“坎”?

編輯 / 高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