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篇論文被撤稿 這個黑鍋讓作者來背可能是冤枉他們

文章 英語 美國 生物 浙江新聞 2017-04-25
107篇論文被撤稿 這個黑鍋讓作者來背可能是冤枉他們

近日,著名出版商斯普林格決定撤回《腫瘤生物學》的107篇論文,原因是涉嫌違規提供虛假的同行評審信息,而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學者。

所謂同行評審,是雜誌社將投稿交給同行的專家進行評審,然後給出是否發表的評審意見,這個流程是保障科研質量、誠信和可重複性的基石之一。此次涉事的中國107篇文章是如何作假的?施普林格細胞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編輯總監彼得·巴特勒介紹,論文提交的評審人建議中,使用了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假冒了其電子郵件地址,這讓編輯以為文章發送給了真正的評審人。在我們與真正的評審人進行調查和溝通之後,他們確認並沒有對論文做過評審。我們撤銷這些受到影響的論文,旨在清除不良的科學記錄。

有人因此就得出結論,中國作者的造假是作者自己給自己評審。

107篇論文被撤稿 這個黑鍋讓作者來背可能是冤枉他們

這個黑鍋作者來背?

業內人士:撤稿不等於論文本身造假

有業內人士分析,這可能冤枉了大多數的作者,有些網站還將所有作者的名字和單位予以公佈,這並不合適。

很多學者知道,想在國外的SCI期刊雜誌發表論文,足夠高的專業英文水平是個門檻。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用英文寫論文不容易。另一個難題是,國內學者與國外網站的連接不暢通,有時不得不“翻牆”才能順利進行。對於大多數的臨床醫生而言,這一關並非易事。於是,委託第三方機構投稿成為一種更好的選擇。

一來,作者將自己寫好的英文文章或者中文文章,交給中介機構進行語言的修改,把中式英語改為地道的英文;二來,還能幫助投稿。這一過程當然要收費,但如果想要收到更多的費用,那中介機構就給作者做出承諾:保證論文的發表。

如何才能保證論文的發表呢?中介機構發現國外的同行評審可以推薦專家,於是就出現了假造專家的情況,這也是2015年連續多次撤稿事件的起因(相關報道》》》107篇論文被撤 又是同行評議造假惹的禍)。業內人士分析,之前是因為虛構專家被撤稿,這次中介機構就採用真實的專家,但虛構聯繫地址的方式。斯普林格出版社也承認,尚不知道論文作者是否知曉作假行為。

科研論文是職稱晉升的關鍵

不同級別的醫院有不同要求

為什麼又是醫學論文?最近正在熱播的《外科風雲》中也有涉及,片中醫術精湛的女醫生因不能完成固定數量的論文而無法完成職稱評定,她痛斥醫生不把心思放在提高業務能力上,卻忙著寫注水的論文。

浙江某知名三甲醫院的一位醫生告訴記者,越是教學單位對科研越是重視,現實就是醫生技術好是基礎,科研好才有知名度,才會得到提升。如果搞不出研究,那就去造假,造不出來,那就一直停留在現有的職稱上。可見,被論文”綁架“的職稱評定,對於平時臨床任務就很繁重的醫生來說,壓力不小。科研論文的發表,不僅決定晉升之路,還和醫生的收入、退休工資等緊密相連,因為隨著職稱上升,收入也隨之增長。

而我省一家縣級醫院的醫生則介紹,每個級別的醫院對論文要求不一樣,在大醫院工作的醫生壓力比較大,因為大醫院對發表期刊的要求更高。據介紹,在這位醫生所在的醫院,還沒有誰在SCI上發表過論文。

比107篇造假論文更可怕的

是SCI論文都能買

有數據顯示,在2014年,我國SCI論文數量便高達25萬篇,僅次於美國,是英國的兩倍。中國在這場競賽中的投入也越來越大。在科研經費的比拼中,中國雖然屈居第二,但年均16.6%的增長速度讓其他選手望塵莫及。

表面是光鮮的數字,可背後,論文代寫、論文注水、論文造假等問題在業內卻是公開的祕密。

隨著我國SCI論文體量日漸龐大,和論文發表相關的業務蒸蒸日上。

記者在百度搜索引擎裡用關鍵詞”醫院科研論文“搜索,隨機選了一個名為”學術之家“的網站。這個網站號稱”可以在800種學術期刊上快速發表,且安全可靠。“

然後,記者就點進去以有發表論文的需求和後臺客服溝通了下。對方直言,在SCI期刊雜誌上發表收費很高,但是“包發表”,“操作週期一年”。

內容如下↓

107篇論文被撤稿 這個黑鍋讓作者來背可能是冤枉他們107篇論文被撤稿 這個黑鍋讓作者來背可能是冤枉他們

除了專業幫發表的第三方,還有專業代寫的第三方。

有媒體調查,國內一家代寫論文的公司,包括博士和碩士在內的技術支持部門要花差不多兩週的時間,根據數據“從零整出一篇能發表的SCI論文”。從數據分析、撰文繪圖到語言潤色,他們如同堆積木般熟練。加上前期的實驗和後期的投稿,最多不超過一年半,一篇能達到博士畢業要求的論文,便從他們手中印到了SCI國際英文期刊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