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攬頭條號7億推薦量?看這個神祕團隊,如何用心收穫百萬爆文!

文章 新聞 自媒體 文化 讀書 雞湯 心理學 頭條雙標題精選 2019-05-11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曾說:“有如語言之於批評家,望遠鏡之於天文學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足見文化之於人類的重要性。

頭條號文化類作者眾多,但想成為大V,不但要有翔實、精闢的優質文章,還要獲得讀者的一致認可,難度可見一斑。

頭部大號「國館」入駐頭條號4年內來,始終堅持“以文化溫暖人心”的理念,為讀者源源不斷地輸送精神食糧。7億推薦量、近8000萬閱讀量的亮眼數據,就是對編輯團隊水平最好的肯定。

今天雙標題君帶你一起走進「國館」編輯部,看他們如何寫出熱度高卻又不落俗套的文化類爆文!

狂攬頭條號7億推薦量?看這個神祕團隊,如何用心收穫百萬爆文!

01 做到頭部大號,主要靠“用心”

Q:請您介紹下賬號的風格定位和運營團隊的概況

國館的品牌理念是“以文化溫暖人心”,寫文章的時候只有三個要求:言之有料不輕浮,觀點理性不偏激,表達通俗不端著。

其實我們沒有故意追求什麼風格,我們的文章,一以貫之堅持以理性討論問題,可能久而久之,風格就形成了。

我們運營團隊在十人左右,每個人有擅長寫的領域,比如心理學、科普、人物類文章,你寫什麼都可以,自由發揮空間很大,只要好看、有價值就行。

Q:根據新榜數據,「國館」IP穩坐文化類頭部矩陣。頭條號文化類賬號眾多,但「國館」入駐近4年狂吸22萬“死忠粉”,可以分享下漲粉祕訣嗎

文章好,漲粉是自然的事。

自媒體時代,沒有紅海期、藍海期,有心做、做得好,總會找到知音。這也是我們選擇運營頭條號的原因。

02 流量,其實是把雙刃劍

狂攬頭條號7億推薦量?看這個神祕團隊,如何用心收穫百萬爆文!

Q:「國館」發文幾乎篇篇爆款,如這篇推薦量破2100萬的爆文《自殺式消費,從分期開始》,先精準定位目標受眾再以新概念“自殺式消費”迅速吸睛、擊中讀者痛點,可以分享下打造爆款標題的技巧嗎?

“自殺式消費”這個梗,也不屬於我們自創的新概念,而是做了一些借鑑。

當時在取標題的時候,我們的大方向是“毀掉型”,比如分期付款毀掉中國年輕人之類的。

但後面一想,這樣的套路簡直是太多了,讀者都已經審美疲勞了。

然後我們就想起了之前特別火的一個詞“自殺式單身”,這個詞是一個新概念,現在還沒有被新媒體玩壞,而且也是讓人一讀就懂,所以就直接套用了。

沒想到效果還不錯。

我們現在取標題的時候,也會特意去找一些原本就很吸睛的概念,然後再借鑑使用。

Q:「扎痛點」雖能迅速觸動讀者內心,但有時易演化成販賣焦慮的“毒雞湯”,您如何看待二者之間的界限,平日發文中又是如何把握的呢?

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是我們今天哪個能夠三十而立?哪個能夠四十不惑?這是不是在販賣焦慮?

要說“毒雞湯”,古人早就在做,為何要苛責於今人?文章始終面向讀者,想著對讀者有沒有用就行了。

讀者說好,才是真的好。

狂攬頭條號7億推薦量?看這個神祕團隊,如何用心收穫百萬爆文!

Q:觀察「國館」發文,有一大半文章都能緊追熱點,如下例就是以一則數據新聞為引寫出的爆文,可以講解下追熱點的祕訣嗎?

標題:“房子比男人靠譜”:有錢女人的快樂,你根本想象不到

點擊/展現:97287/822437=11.8%

做自媒體其實沒有祕訣,一個熱點出來大家都在追,拼的是你的手速和洞察力。

手速怎麼練?多寫文章而已;

洞察力怎麼練?多看文章而已。

兩個方法,都不是祕訣,但都需要持之以恆。

狂攬頭條號7億推薦量?看這個神祕團隊,如何用心收穫百萬爆文!

Q:除追熱點外,「國館」還經常“自制”熱點,如這篇百萬爆文《“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我媽”: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就是透過綜藝《少年說》中的一個小細節,揭露背後存在的親子問題,寫出深度文章。可以談談自制熱點的心得嗎?

其實,我們不太喜歡“自制”熱點這種說法。

作為文化內容工作者,本心就是為讀者提供有溫度,貼近生活,高質量的內容。

在持續創作中,讀者感受到共鳴,自然會推薦、轉發。

Q:寫出爆款不易,您此前在起標題時有踩過哪些坑嗎?

蹭名人,是最容易踩的坑。

比如這篇文章本來沒有沒有寫到某位流量名人,但為了蹭他,硬生生加上他的事例,然後標題也用上他的大名。其實讀者可以看出來,你是在強硬拼湊在一起的。

所以這種事,我們試過幾次,效果不好,以後都沒再用了。

希望大家知道,流量是雙刃劍,救你的同時也是在害你。


03 沒被讀者攻擊過的作者,不是合格的作者

Q:「國館」基本穩定日更,這對團隊在選題和寫作上的要求非常高,可以分享下日常寫作流程嗎?

我們會開得比較多。

選題、文章框架、初稿修改、起標題,都要開會。會開得多,雖然時間費得多,但你每一步都知道別人的想法,從你的選題開始,到你整篇文章完成,實時知道讀者反饋,這點對於提高我們批量成文的能力很重要。

Q:文化類文章難免體現作者個人情感和喜惡,所以可能招致負評,您在運營中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

沒被讀者攻擊過的作者,不是合格的作者。

文章寫出來,最害怕石沉大海。讀者討論熱烈,是對文章最大的獎賞。

我們的文章不怕被人攻擊,因為我們說的是我們自己認可的話、用理性思考出來的話。你攻擊我們,也請你用理性說話。

你可以看到我們留言有時候也會對讀者毫不留情地駁斥,其實不是因為我們霸道,而是他實在說服不了我們。

狂攬頭條號7億推薦量?看這個神祕團隊,如何用心收穫百萬爆文!

Q:「國館」的封面圖很有特色,幾乎每篇都會註明“觀點、東西、人物、影地”等分類字樣,請問這種設置的初衷是什麼呢?效果如何?

初衷是方便我們撰稿,因為我們人多,各個領域都有,某一個喜歡寫觀點文、某一個喜歡寫科普文、某一個喜歡寫影評,那就給團隊每一個人足夠發展的空間。

同時也告訴讀者:國館很大,你怎麼逛總會找到自己喜歡的文章,歡迎你常來。

欄目有了區分度,讀者就會說:“怎麼星期一的東西研究所這一週不更了?”“星期五的人物怎麼沒了?我就為了週五的文章來的。”

聽到這種留言,你就知道做專欄是很值得的事情。

Q:「國館」的slogan是“ 用文化溫暖人心”,今年除了常規運營動作外,有什麼新計劃嗎?

今年我們會著重增加欄目的標識度,比如東西研究所會用上短視頻、影評會策劃幾個小專題、組織線下觀影會。

專訪欄目也會逐漸上線,讓大家近距離領略名人的風采。

總之,以前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溫暖人心,但今年不會放過任何形式,包括文字、視頻、音頻,誓要用文化包圍你、融化你。

哈哈。

作者:朱華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