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向近代轉型:啟蒙運動,君主立憲,資本主義萌芽'

"

本文節選自《大明權力場》 出版機構:臺海出版社

啟蒙思想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說仍舊是個時髦名詞。有條不紊地進行何為啟蒙思想,簡單地說它就是從過去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形成一種新的思想。從歐洲來看,它主要是反對神學。從中國來看,它產生於明代的異端思想。

在歐洲經過1000年的神學統治後,人們終於發現理性可以代替神學。到了此時,教會的統治開始搖搖欲墜,這是18世紀的事情。而在東方的中國,經歷2000年的孔孟統治後,到了明代,人們發現底層民眾也可以有認識權力,真理就在日常生活中的時候,儒家等級秩序也開始搖搖欲墜,這是16世紀的事情。

無論是歐洲的啟蒙思想,還是中國的啟蒙思想,這都是思想界的大事。它表明了那個偉大的時代,和那個時代我們一切值得驕傲的理由。而無論從西方來看,還是從東方來看,啟蒙思想的產生都得益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受教育人口數量的增多。除此之外,它還跟市民運動息息相關。

時至今日,我們還可以從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中捕捉到那個時代跳動的脈搏。而明代代表中國農耕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所有指標都在這個時代達到臨界點。當整個王朝完成文官化、商業化、城市化、白銀化、私有化的時候,啟蒙思想破土而出已是必然。我們這個封建等級大廈開始搖晃,倫理綱常受到衝擊,波瀾壯闊的時代開始到來。整個社會開始輿論民間化,參政、議政群體擴大化,士人結社普遍化,男女開始平等化,人人開始積極追求自己的權利。這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在啟蒙運動影響下,從16世紀開始,在西方與東方同時開始了一場裂變。也就是從封建社會開始向近代全面裂變。這種裂變皆是從思想、制度、經濟三個方面進行。

思想方面,歐洲產生了文藝復興運動。人們反對教會的說教,反對天主教對人性的壓制,開始關注人本身的需求,崇尚理性與科學。由此發動了一場宗教改革運動。制度方面,君權神授被否定,天賦人權開始被宣揚。英國和法國相繼通過《權利法案》和《人權宣言》,限制君主的權力。經濟方面,伴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海外市場被開拓;傳統的手工技術無法滿足生產需要,通過技術革新促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到來。而這所有一切都依賴於商品經濟的發展。

同樣的是,這所有的一切都以相同的頻率與規模在明王朝進行。它在中國的明王朝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啟蒙運動、非君浪潮,並且催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它思想自由,文化昌盛,啟蒙思想裂土而出。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多,人們更注重人本身的需求。儒家等級秩序和綱常名教搖搖欲墜。人們發現真理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人人皆可為聖賢。從明代中期開始,以唐寅為代表,到徐渭和公安三袁,中國的文人、詩人、畫家颳起了一股“性靈”之風。他們更注重周圍的現實世界,關心人本身的發展。它還誕生了兩場空想社會主義革命。在大明王朝那遠離塵囂的小山村,兩位思想家正在進行鄉村試驗和宣揚群體主義。他們發起了一場旨在以公有制為目標的空想社會主義運動。到了明末,思想家黃宗羲更是提出“天下非君王一人之天下”,“天下為主君為客”等具備民主的觀點。

它具備君主立憲的雛形。當一切制度都完備後,皇帝開始垂衣拱手,整個國家依靠制度運行。在這裡,君主的權力被大大約束。國家大事由內閣票擬,然後報司禮監批紅,再由六科簽發。皇帝跟他的軍隊脫離了關係,軍隊由兵部調配,文官統領。皇帝終身被限制在宮中,不準隨意出宮。每次皇帝出宮都要跟文官集團進行一場激烈的鬥爭。皇帝被迫嚴格的遵循儒家禮法,早朝、郊祀、廟祀、經筵都要有條不紊地進行,稍有疏忽,就會換來文官肆無忌憚的詈罵。皇位繼承規則嚴格按嫡長子制進行,皇帝無任何改變的權力。內閣大臣由吏部會推,財政開支由戶部提出預算方案,內閣會議討論通過。在這裡,皇帝沒有任何干預的權力。洪武憲法、儒家禮統、文官制度使得對君主的約束達到了極致。

它還具備工業革命發生的基礎。當海外市場持續擴大,傳統手工生產無法滿足需要的時候,明王朝便產生了很多技術革新的設備。人口向城市集中,商品經濟在發展,財富在積累,這些都促使以僱傭關係為核心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進而誕生了具備資本主義性質的團體,並在此基礎上發起了一場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東林黨和復社是具備近代資產階級性質的組織。他們以上層縉紳為主,具備普遍結社的性質。他們操縱輿論,干預朝政,反對增稅,主張君臣共治。在蘇州那兩次市民暴動中,標誌著這種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發展到了頂峰。除此之外,在那場蘇州民變中,無產階級隨著資產階級之後登上歷史舞臺,從而引發了明代的一場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工人運動。它終於使明王朝達到了農耕文明的臨界點。

所有的這一切都表明這是一個偉大、繁榮、昌盛、民主、自由的時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