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世界名著《包法利夫人》慾望是如何吞噬自己的靈魂和肉身

文學 包法利夫人 福樓拜 婚外情 婚姻 餅子啃書 2018-11-29

故事簡介:包法利夫人,不滿足於自己平淡無奇的生活,於是接連出軌兩個男人,第一個男人因為通過不斷的交往,看到自己沒有勇氣滿足包法利夫人那高於情婦關係的要求而止步,不久之後的包法利夫人又與第二個男人交往,繼續著自己的夢幻般愛情慾望,然而這一階段,卻陷入了高利貸的陷阱無法自拔,最後終被壓垮而絕望自殺。

包法利先生最後在夫人的遺物中知道了真相,也絕望的喪失繼續活下去的勇氣,死在了花園裡,但作者沒有寫明是因為夫人的離去還是因為夫人出軌自己產生的悔恨,作者福樓拜說包法利夫人代表了不是一部分人,而是很大一部分人,其中包括作者自己,我們讀完這個故事之後總要問,我們從包法利夫人身上看到了什麼?福樓拜所說的包法利夫人的那一種與大家的共同之處是什麼?


讀世界名著《包法利夫人》慾望是如何吞噬自己的靈魂和肉身


我想回答這個問題,往小裡說就是對那種虛幻感情的憧憬,並把這種虛幻的憧憬付諸於行動,當這種情感的憧憬延伸下去,是否還有一種追求完美的慾望,就像作者自己,為了寫這部小說,耗時幾年,讓人想起曹雪芹的批閱十載刪減五次,這本身就是一種對完美的追求,這也是一種對慾望的追求。

這種追求到底是有沒有錯?現實生活中確實無法解釋很多選擇的對錯問題,這本小說之所以偉大,就是在那個時代它具有了時代的超越性,提出了一種自我追求自我選擇的人生,不僅僅代表著一種扭曲的情感追求,因為我們至今在倫理學上都無法確定,我們今天對金錢的追求與這種不匹配的反道德愛情追求有何區別。

因此我們只能沿著福樓拜對包法利夫人的態度,就是她這種美好憧憬的慾望追求,對我們的啟示,我們不斷的去追求一種自認為的美好和完美,最終將獲得什麼?在包法利夫人與第一個出軌男人結束那段不現實的情感之後,她曾經接受了教會的撫慰,然而她僅僅把這種信仰當成一種撫平傷口的手段。


讀世界名著《包法利夫人》慾望是如何吞噬自己的靈魂和肉身


就如她婆婆一語:(包法利夫人)就是太閒。這是包法利先生的母親對包法利先生說的話,也就是說包法利夫人沒有建立起自己符合自己的信仰吧,也許她不懂得就算是對家庭兒女的愛,也可以在一些人那裡成為信仰,比如包法利先生的母親。

如果包法利夫人止步於教堂,沒有繼續下去追求第二段不可能的情感,是否就沒有了最終的悲劇?然而就如我們今天,在拼命奔跑的時候,誰會停下來做一個與慾望相反的決定?很少人有這樣的修煉境界,記得看到一則採訪作家馬原的報道,馬原說現在很多作家都趨向於功利,而從事與靈魂相反的功利行為,是當下沒有優秀作品的原因。


讀世界名著《包法利夫人》慾望是如何吞噬自己的靈魂和肉身


連作家都無法跳出這樣一個追逐功利的時代,停下來,止步於教堂,去追求信仰,去追求靈魂,對於包法利夫人來說,肯定是不現實的決定,我讀的這本書,第一頁就是一幅作者福樓拜解剖包法利夫人的漫畫,我在想,解剖的結果肯定是失望的,因為人類似乎都逃脫不了這種命運,跟隨著自己的慾望,慢慢的走向墳墓,解剖的結果肯定是她有心肝肺,你福樓拜也有,她有的,你福樓拜必然也會有。

結束語包法利夫人最終的自殺,無止境的夢想追求,必然帶來自己的毀滅,只是毀滅,要不是靈魂,要不是肉身。

文:餅子

歡迎關注,和我一起讀名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