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曼、張愛玲、蕭紅、林徽因:四位民國才女的悲喜人生

文學 陸小曼 林徽因 蕭紅 博庫圖書館 2017-04-13

陸小曼、張愛玲、蕭紅、林徽因:四位民國才女的悲喜人生

水中月,易圓易缺;風中花,易飄易散……

很多世人的眼裡,陸小曼是交際場那最美豔的名花,用絢爛的外物來裝點自己;張愛玲自戀、敏感、時尚、優雅、纖細、尖刻、算計、世故、練達,高調而渾身都是刺;蕭紅敏感而容易受傷,她渴望依附與保護;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一生與“他們”剪不斷理還亂……

她們是民國最為人所樂道的才女,她們有各自獨立的人格、令人傾慕的才情與爭論不斷的故事。


陸小曼

她一生追求自由、堅持正義、不屈苦難,哪怕被誤解被爭議也保持著自身獨立的人格;她興趣廣泛、天文地理科學戲曲無所不通,精通英、法、德三國語言,讀書過目不忘;她天生麗質、美貌出眾、氣質如蘭,而且性格高傲。

陸小曼、張愛玲、蕭紅、林徽因:四位民國才女的悲喜人生

安靜讀書的陸小曼

對不少人來說,如果不是徐志摩,不曾知曉陸小曼。他們相識的場合,大致是在舞會上。一個是貌美如花的江南才女;一個是風度翩翩的江南才子,他能讀懂小曼內心痛苦而深沉的世界;一個是朵含露玫瑰,一個是抒情的新詩,乾柴碰上烈火,怎麼會不迸發出愛情的火花?他們費了周折終於走到了一起,而命運卻恰恰彷彿玩笑……

她的這一輩子,從少女時代孤芳自賞眾星捧月的公主皇后生涯到被人追捧、簇擁的社會名流生涯;而在徐志摩死後,她整頓衣裳起斂容,荊杈布裙素面天,洗盡鉛華,戒菸作畫。

陸小曼的古文基礎很好,寫舊詩的絕句,清新俏麗,頗有明清詩的特色;寫文章,蘊籍婉約,很美,又無雕琢之氣。她的工筆花卉和淡墨山水,頗見宋人院本地傳統。而她寫的新體小說則詼諧直率。她愛讀書,英法原文版的小說,她讀得很多。1947年夏天,她接受著名女編輯家趙清閣的約稿,創作一部約兩萬字的小說《皇家飯店》(原名《女兒劫》)。趙清閣讚揚《皇家飯店》:“描寫細膩,技巧新穎,讀之令人恍入其境,且富有戲劇意味。”


張愛玲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 ——《天才夢》

論及家世,恐無人能與她相比,清末最顯赫的幾大姓氏都與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這樣是出身從未給她帶來美好的記憶,只有不幸的童年在她生命裡留下深深的烙印。

也正是這樣的經歷,她的文字和她的思想一樣,悲觀而頹廢、世俗而勢利,甚至還有一點邪惡。但是能將世俗醜陋的一面表達得如此精緻的無第二人可以相比。

陸小曼、張愛玲、蕭紅、林徽因:四位民國才女的悲喜人生

張愛玲——盛放的紅玫瑰

對她來說,那個時候寫作卻實是窘迫之舉:這是她唯一的生存工具。卻不想《第一爐香》和《第二爐香》卻成為她的成名作;繼之而來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金鎖記》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國現代文學重要的地位。《太太萬歲》、《不了情》、《哀樂中年》、《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色戒》……半個多世紀來不知有多少版本,一次次試圖呈現她筆下那個時代的種種,卻始終未能還原她字裡行間的神韻。

她是青花瓷上的濃淡轉筆,是曲調裡的抑揚頓挫,點點滴滴都是才情,清冷的幽光,暗藏一生輾轉幾多憂傷。終其一生,橫空出世的來,旁若無人的活,聽天由命的走。


蕭紅

在給友人的信中,蕭紅寫道,“當我死後,或許我的作品無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緋聞將永遠流傳。”她預言了自己的未來。許多人評價蕭紅,首先想到的不是她的作品,而是她的“緋聞”。

陸小曼、張愛玲、蕭紅、林徽因:四位民國才女的悲喜人生

少女時代的蕭紅

她是所有苦難者的縮影,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一直沉浸於記憶中的蕭紅,如果出生於富足的家庭,有精心呵護她的父母,且躲過戰亂,那麼她定是一個滿足於塵世幸福的女子。苦難摧毀了她,也成就了她。

23歲進入文壇,31歲在香港去世;她是“三十年代文學洛神”創作了《生死場》、《呼蘭河傳》、《馬伯樂》、《小城三月》等等。《生死場》,她以纖細敏銳的感受力刻畫了北中國農村生活的閉塞和底層人民的苦難;《呼蘭河傳》裡那個北疆邊陲小鎮的美麗、善良與愚昧,“呼蘭河這小城裡住著我的祖父”……

她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與愛情,像一隻撲火的飛蛾。她的遭遇本身,就是一部偉大的小說,一部女性覺醒、解放的歷史。她掙扎過,彷徨過,探索過,卻從未停止對那個時代抗爭的姿態。


林徽因

談及林徽因,有人想到的不是她的智慧與才華,是她的美貌,是她與徐志摩、金嶽霖的那些“故事”;有人想到的是她的丈夫樑思成,而她只是他身邊那朵恬靜的小花,陪他一起走過那些年的建築生涯。她彷彿只是美麗的陪襯,比起她的才情,許多世人好像只看到那些引為談資的事情;《你是人間四月天》,是大部分人唯一知道她的作品。究竟有多少人知道真正的她?

陸小曼、張愛玲、蕭紅、林徽因:四位民國才女的悲喜人生

扶枝淺笑,恬靜如畫

她的墓碑上,是先生樑思成親自題下的“建築師林徽因墓”。她陪同樑思成15年間先後走了中國150個縣,查證測量了2738處古建築,由於野外工作艱苦,身體受到極大的摧殘,肺結核病始終在折磨著她;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術方面曾做過三件大事:參與國徽設計,改造傳統景泰藍,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

“我對於中國建築沿革所識幾微,優劣的評論,更非所敢。姑草此數千言,拉雜成此一篇,只怕對《清式則例》讀者無所裨益但亂聽聞。不過我敢對讀者提醒一聲:規矩只是匠人的引導,創造的建築師們和建築學生們,雖須要明瞭過去的傳統規矩,卻不要盲從則例,束縛自己的創造力。我們要記著一句普通諺語:‘盡信書不如無書’。” ——《清式營造則例》緒論

她對建築的熱愛和探討追求令人傾佩,而對文學、舞臺表演和美術這些愛好造詣也令人驚歎,多才多藝;她對人坦坦蕩蕩,費月眉費正清夫婦金嶽霖錢端生,許許多多的朋友……

她的確是才女,四月天的春日也不及她萬分之一的溫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