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見證歷史(5-6)西周早期偏晚,周穆王時期玉配飾遺存,玉鹿、玉牛、玉虎

文物 西周 周公旦 存意 2017-07-17

接上文《收藏見證歷史》(5-5)

西周初年,武王滅商僅兩年而早逝,年幼成王即位後,周公、召公輔政。期間平定了商人與周人聯合的“三監之亂”,並營建東都洛陽,大力推廣等級禮制,繼續分封諸侯國,並形成以姬姓(周國姓)諸侯國監督其他諸侯國的體系,穩定周統治,進而形成歷史上著名的“成康之治”,周進入盛世。

從周早期遺存可看出,青銅器、玉器是西周早期重要的禮器,是等級禮制的主要標誌。

作為壟斷於貴族階層的玉器,其實無論用途為何,都是禮制器物,就如我們前文所鑑賞之西周主要的玉器類型,配飾,仍然是屬於大的禮器範疇,而非單純的審美需求,這是不可混淆的一個概念。

審美意識的產生往往是因為“有意味的形式”,這本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並沒有用玉傳統的周人,傳承商人對玉的尊崇而認同玉,並由此建立起代表自身等級禮制的玉禮器系列,玉器之所以被認為美,重要的原因正是玉器是貴族的身份地位象徵。

當然,周公等建立的玉禮器系統仍然還是基礎,並非為後人所稱的完善體系,這從周早期玉器遺存的器型,紋飾,尺寸等就可看出。

成康之後數十年,進入昭穆時期,藉助成康盛世的積累,昭王、穆王四處征戰,打擊對抗周王室者,尤其穆王兩徵戎狄,並與傳說中的西王母(應該是一母系氏族首領)相會與崑崙,打開了玉石之路,而玉石的充足和周王室的強大影響力,也使得玉禮器體系快速完善。

數十年後,穆王時期的魚伯遺存之精彩遠超康王時期的魚伯。

注:周穆王時期玉器,本系列文章定位為西周早期偏晚。

收藏見證歷史(5-6)西周早期偏晚,周穆王時期玉配飾遺存,玉鹿、玉牛、玉虎

---玉鹿,西周早期偏晚,周穆王時期,魚伯殉妾遺存,長9,寬4.8,厚0.3公分

這隻鹿似站立欲躍狀,眼望前方,耳向後張,兩角上豎,身形下墜,前腿緊扒地面,後腿似弓待發。

整器曲線流暢,細節雕琢入微,鹿面部、耳部、足部,寫實感極強。

這是西周玉鹿中的精品之作!

魚伯遺存中發現類似玉鹿多件,這類玉鹿在西周高等級遺存中也多有發現,大多為項飾品的配件。

西周玉鹿傳承於商鹿,但與商鹿又有所不同,周鹿通過前後、上下的這種相對平衡表現,體現一種靜態而富含張力的優雅感;鹿角向上的豎立更體現周人一種蓬勃的氣勢;細節的精緻描寫,表現出周人細緻嚴謹的態度。這類顯現出的差異,體現的正是周人與商人文化內涵的不同。周鹿也有運動形的,但同樣注重平衡的優雅。

收藏見證歷史(5-6)西周早期偏晚,周穆王時期玉配飾遺存,玉鹿、玉牛、玉虎

---玉鹿,西周早期偏晚,周穆王時期,魚伯遺存,長4,寬3.9,厚1.1公分

這是魚伯遺存中另一種類玉鹿,圓雕,無角,回首鹿。

看似簡易,但注意斜翹的雙耳,俏皮突起的小尾,回首頸部的曲線,頭與身體形成的角度,立地的足與弓起的背,無不顯示出鹿的優雅和活力。這都是周器的典型特徵,回看商器,完全不同的風格。文化內涵差異所致。

收藏見證歷史(5-6)西周早期偏晚,周穆王時期玉配飾遺存,玉鹿、玉牛、玉虎

---玉牛,西周早期偏晚,周穆王時期,魚伯遺存,長4.5,高2.4,厚1.1公分

牛恭順,形體協調,曲線優美,體現靜態的優雅;細節刻畫逼真。嘴中有一小孔,仍然是配飾所用。

特別注意一點,西周圓雕等,動物雙腿往往不分開,只是用一道刻畫深槽表示,這應該和玉器製作的整體風格有關。

收藏見證歷史(5-6)西周早期偏晚,周穆王時期玉配飾遺存,玉鹿、玉牛、玉虎

---玉虎,西周早期偏晚,周穆王時期,魚伯遺存。

這兩隻虎同為魚伯遺存,但仔細觀察,有什麼風格的差異?

上面一隻虎,頭大,尾粗,口內有利齒,腿粗短有力,用誇張的手法,形為意服務。

下面一隻虎,比例協調,寫實風格;前有圈,後有圓,上平,下直;耳研磨凹槽,細節描寫真實。

很明顯,上面那隻虎是商晚期或者西周最早期的虎!

兩隻虎同為項飾配件。

未完,待續,下一篇繼續鑑賞西周早期偏晚玉器遺存

隨時收看原創歷史文化收藏系列文章,請關注作者”存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