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專家和民間行家誰更強?'

"
"
文博專家和民間行家誰更強?

別糾結這件事了

"
文博專家和民間行家誰更強?

別糾結這件事了

文博專家和民間行家誰更強?

以下觀點你認同嗎?

江湖大廝殺,高手在民間

在老古玩行,談到民間高手,就不能不提到一些民間大藏家,

如孫瀛洲、王世襄等人,

他們雖然沒有像武林高手一樣叱吒武林,

也沒有像奧運冠軍一樣問鼎世界,

但這些民間高手卻身在民間,自成一派。


"
文博專家和民間行家誰更強?

別糾結這件事了

文博專家和民間行家誰更強?

以下觀點你認同嗎?

江湖大廝殺,高手在民間

在老古玩行,談到民間高手,就不能不提到一些民間大藏家,

如孫瀛洲、王世襄等人,

他們雖然沒有像武林高手一樣叱吒武林,

也沒有像奧運冠軍一樣問鼎世界,

但這些民間高手卻身在民間,自成一派。


文博專家和民間行家誰更強?


耿寶昌

說起民間文物鑑定高手在辯偽識真上,有一派觀點:

水平不是一般專家可以比,就是國家頂級專家也未必能比得上。

理由如下:

他們中的有些人,成為了故宮專家,如被奉為瓷聖的耿寶昌;

有些人卻被故宮開除,被稱為民間大藏家,如北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

真正的專家高手,不管身在民間還是文博體系,他們都是一群有實踐、有眼力、有學識的收藏鑑定高手。

這些人永遠都有話語權,而沒有話語權的大部分也就是國寶幫自己的意淫。

真正的民間高手,並不是那些鑑寶欄目上玩猴把戲的電視磚家,

而是對於瓷器鑑定有著自己深厚的鑑定經驗:

一看(看器型、看釉面、看包漿、看彩頭)、

一提(掂量輕重分量)、

一翻(看底胎是否老熟),

幾秒鐘定真偽斷年代,一看就是輕車熟路。

這並不是套路,而是經驗使然。

我有個玩瓷很在行的朋友,出手也比較大方,

他買東西出的價格,往往比人家會高一點,

就是還價也只是稍微還一下,在當地出了名的。

於是,經常會有人給他打電話,請他去看自己的東西,

尤其是那些玩了十幾年或二三十年的老玩家,要用錢想出點貨,就找我這個朋友。

一次,一個玩了二十多年的60多歲的老玩家打電話,請我這位朋友去他家坐坐,其實就是想賣點東西給我朋友。

剛好那天我在這朋友那兒。

朋友就拉著我一起去了老先生家。

一進門,老先生早就準備好了30來件各朝各代名品瓷器,放滿了一地。

其中,有宋代五大名窯、有元青花、明早期青花和釉裡紅、成化鬥彩、康雍乾三代青花、粉彩、琺琅彩等等,

每件瓷器邊上都放著一本某知名專家(名字就不說了)出具的鑑定證書。

老先生是個退休職工,很有禮貌,先請我們在茶几邊的沙發上坐下,泡上茶遞上煙,

然後,一件一件的送到我朋友面前的茶几上,還給放大鏡,讓我朋友慢慢看。

其實,我們進門時,掃一眼就已知道這些東西都不對。

但出於禮貌,我朋友硬著頭皮一件件的看。

看了七八來件後,我朋友對老先生說,這段時間我東西買多了,手頭有點緊,這些東西現在是買不起。

高手就是這樣,他不會說:東西不對,我不要。

一方面人家是叫你來買東西的,不是叫你來鑑定的,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說破;

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與藏家不必要的爭執,出現尷尬場面,弄得以後真有好東西人家也不叫你了。

本來我朋友藉此想一拍屁股走人,

可是,老先生說,便宜點的樓上有,那些瓶瓶罐罐都是早年收藏的,搞得我們進退兩難。

因礙於面子,我朋友說,如果方便帶我們去看看,省得拿上拿下。

於是,老先生就帶我們上了樓。

在三樓的一間存列室裡,裡面的瓶瓶罐罐還真有不少,其中一半是老窯瓷。

這些東西雖然基本上都是普品,其中有些是殘件,但基本上是老的,與樓下的那些形成鮮明對照,估計這些真的是老先生早年買的。

每件藏品上面都貼著藏品名稱的標籤都已經發黃了。

這時,我朋友看到一件大概十七八公分高,上面標著南宋龍泉窯貫耳瓶,施的是粉青釉,釉水肥厚,釉面微微斜著開片,玻璃光澤不強,只是足端有一處小磕,其它沒毛病。

從足端有磕的地方,可看到深灰色的胎質。

我朋友一邊叫我看看,一邊問老先生說,這件龍泉窯怎麼賣?

老先生說,有點小毛病,拿個8萬吧!

我朋友說,6萬怎樣?

老先生遲疑了一下,估計也是考慮到以後的生意,就答應了。

然後,我們就帶老先生去了銀行,把這件藏品給交割了。

在回來的路上,我朋友得意的問我,這件藏品怎樣?

當時我也有些興奮,便說,你撿大漏了。

我朋友說,說來聽聽。

龍泉窯的胎相對厚些、緻密些,釉面開片一般是直開片,玻璃光澤強一些;

而南宋官窯的胎相對薄些、酥鬆些,釉面開片是斜開片,玻璃光澤弱一些,有點啞光。

老先生把南宋官窯當龍泉窯賣給你,這不是大漏嗎?

回去好好請客。

回到家裡,我這位朋友就立即打電話給其他5位高手,並叫他們帶一些南宋官窯的瓷片來,進行交流論證。

通過交流論證,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件南宋時期郊壇下官窯瓷器。

我們見過太多的權威磚家,許多所謂的鑑定家,本身存在著很大的侷限性。

一些來自文博系統的專家(在進行考古行當或文物鑑賞行當之前,只是拜讀大量的理論知識),雖然理論知識豐富,但是識別真假的眼力並不高明。

還有一些專家思想偏激,認定:民間沒有好東西,只要是民間藏品,就堅決否定,有時候說話不嚴謹,被國寶幫抓住漏洞。

經典案例1:汝窯的件數67件半,當時的說法應該是:當時全世界博物館的館藏數量,結果一些電視磚家、國寶幫改成:汝窯就67件半!

經典案例2: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贗品。

這個說法也是被不斷地曲解,正確解讀這個說法:自認為收藏了大量官窯和五大名窯等天價瓷器的民間收藏家(從不去大型拍賣行:如蘇富比、佳士得等),這些人中的95%收藏者,收藏了95%贗品,這種說法就成立了。

如此情況,不少民間古玩商就是這個行業的專家,他們天天進貨出貨,經過千錘百煉,眼力非常好。

現在的許多實戰型鑑賞家,一方面有著深厚的理論知識;

另一方面,他們對於市場上各種造假手段瞭如指掌,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這種直接的實戰經驗,正是理論型專家所缺乏的。

為什麼一些專家不如民間高手?

因為民間高手一般是以古玩為業的玩家或經營者,他們有壓力,如果東西買錯,得自己承擔責任,得自己賠錢,甚至傾家蕩產。

所以,逼使他們紮紮實實的學習專研,在市場摸爬滾打,練就火眼金睛,以實戰定乾坤。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眼力是實打實用錢砸出來的。

而專家雖然也是搞這一行的,但他們自己都不掏錢買東西,不是靠古玩買賣吃飯,沒有壓力,也就沒有深入學習研究的動力,造成了他們一般理論十足,眼力欠缺。

所以,文物古玩鑑定高手在民間。


"
文博專家和民間行家誰更強?

別糾結這件事了

文博專家和民間行家誰更強?

以下觀點你認同嗎?

江湖大廝殺,高手在民間

在老古玩行,談到民間高手,就不能不提到一些民間大藏家,

如孫瀛洲、王世襄等人,

他們雖然沒有像武林高手一樣叱吒武林,

也沒有像奧運冠軍一樣問鼎世界,

但這些民間高手卻身在民間,自成一派。


文博專家和民間行家誰更強?


耿寶昌

說起民間文物鑑定高手在辯偽識真上,有一派觀點:

水平不是一般專家可以比,就是國家頂級專家也未必能比得上。

理由如下:

他們中的有些人,成為了故宮專家,如被奉為瓷聖的耿寶昌;

有些人卻被故宮開除,被稱為民間大藏家,如北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

真正的專家高手,不管身在民間還是文博體系,他們都是一群有實踐、有眼力、有學識的收藏鑑定高手。

這些人永遠都有話語權,而沒有話語權的大部分也就是國寶幫自己的意淫。

真正的民間高手,並不是那些鑑寶欄目上玩猴把戲的電視磚家,

而是對於瓷器鑑定有著自己深厚的鑑定經驗:

一看(看器型、看釉面、看包漿、看彩頭)、

一提(掂量輕重分量)、

一翻(看底胎是否老熟),

幾秒鐘定真偽斷年代,一看就是輕車熟路。

這並不是套路,而是經驗使然。

我有個玩瓷很在行的朋友,出手也比較大方,

他買東西出的價格,往往比人家會高一點,

就是還價也只是稍微還一下,在當地出了名的。

於是,經常會有人給他打電話,請他去看自己的東西,

尤其是那些玩了十幾年或二三十年的老玩家,要用錢想出點貨,就找我這個朋友。

一次,一個玩了二十多年的60多歲的老玩家打電話,請我這位朋友去他家坐坐,其實就是想賣點東西給我朋友。

剛好那天我在這朋友那兒。

朋友就拉著我一起去了老先生家。

一進門,老先生早就準備好了30來件各朝各代名品瓷器,放滿了一地。

其中,有宋代五大名窯、有元青花、明早期青花和釉裡紅、成化鬥彩、康雍乾三代青花、粉彩、琺琅彩等等,

每件瓷器邊上都放著一本某知名專家(名字就不說了)出具的鑑定證書。

老先生是個退休職工,很有禮貌,先請我們在茶几邊的沙發上坐下,泡上茶遞上煙,

然後,一件一件的送到我朋友面前的茶几上,還給放大鏡,讓我朋友慢慢看。

其實,我們進門時,掃一眼就已知道這些東西都不對。

但出於禮貌,我朋友硬著頭皮一件件的看。

看了七八來件後,我朋友對老先生說,這段時間我東西買多了,手頭有點緊,這些東西現在是買不起。

高手就是這樣,他不會說:東西不對,我不要。

一方面人家是叫你來買東西的,不是叫你來鑑定的,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說破;

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與藏家不必要的爭執,出現尷尬場面,弄得以後真有好東西人家也不叫你了。

本來我朋友藉此想一拍屁股走人,

可是,老先生說,便宜點的樓上有,那些瓶瓶罐罐都是早年收藏的,搞得我們進退兩難。

因礙於面子,我朋友說,如果方便帶我們去看看,省得拿上拿下。

於是,老先生就帶我們上了樓。

在三樓的一間存列室裡,裡面的瓶瓶罐罐還真有不少,其中一半是老窯瓷。

這些東西雖然基本上都是普品,其中有些是殘件,但基本上是老的,與樓下的那些形成鮮明對照,估計這些真的是老先生早年買的。

每件藏品上面都貼著藏品名稱的標籤都已經發黃了。

這時,我朋友看到一件大概十七八公分高,上面標著南宋龍泉窯貫耳瓶,施的是粉青釉,釉水肥厚,釉面微微斜著開片,玻璃光澤不強,只是足端有一處小磕,其它沒毛病。

從足端有磕的地方,可看到深灰色的胎質。

我朋友一邊叫我看看,一邊問老先生說,這件龍泉窯怎麼賣?

老先生說,有點小毛病,拿個8萬吧!

我朋友說,6萬怎樣?

老先生遲疑了一下,估計也是考慮到以後的生意,就答應了。

然後,我們就帶老先生去了銀行,把這件藏品給交割了。

在回來的路上,我朋友得意的問我,這件藏品怎樣?

當時我也有些興奮,便說,你撿大漏了。

我朋友說,說來聽聽。

龍泉窯的胎相對厚些、緻密些,釉面開片一般是直開片,玻璃光澤強一些;

而南宋官窯的胎相對薄些、酥鬆些,釉面開片是斜開片,玻璃光澤弱一些,有點啞光。

老先生把南宋官窯當龍泉窯賣給你,這不是大漏嗎?

回去好好請客。

回到家裡,我這位朋友就立即打電話給其他5位高手,並叫他們帶一些南宋官窯的瓷片來,進行交流論證。

通過交流論證,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件南宋時期郊壇下官窯瓷器。

我們見過太多的權威磚家,許多所謂的鑑定家,本身存在著很大的侷限性。

一些來自文博系統的專家(在進行考古行當或文物鑑賞行當之前,只是拜讀大量的理論知識),雖然理論知識豐富,但是識別真假的眼力並不高明。

還有一些專家思想偏激,認定:民間沒有好東西,只要是民間藏品,就堅決否定,有時候說話不嚴謹,被國寶幫抓住漏洞。

經典案例1:汝窯的件數67件半,當時的說法應該是:當時全世界博物館的館藏數量,結果一些電視磚家、國寶幫改成:汝窯就67件半!

經典案例2: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贗品。

這個說法也是被不斷地曲解,正確解讀這個說法:自認為收藏了大量官窯和五大名窯等天價瓷器的民間收藏家(從不去大型拍賣行:如蘇富比、佳士得等),這些人中的95%收藏者,收藏了95%贗品,這種說法就成立了。

如此情況,不少民間古玩商就是這個行業的專家,他們天天進貨出貨,經過千錘百煉,眼力非常好。

現在的許多實戰型鑑賞家,一方面有著深厚的理論知識;

另一方面,他們對於市場上各種造假手段瞭如指掌,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這種直接的實戰經驗,正是理論型專家所缺乏的。

為什麼一些專家不如民間高手?

因為民間高手一般是以古玩為業的玩家或經營者,他們有壓力,如果東西買錯,得自己承擔責任,得自己賠錢,甚至傾家蕩產。

所以,逼使他們紮紮實實的學習專研,在市場摸爬滾打,練就火眼金睛,以實戰定乾坤。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眼力是實打實用錢砸出來的。

而專家雖然也是搞這一行的,但他們自己都不掏錢買東西,不是靠古玩買賣吃飯,沒有壓力,也就沒有深入學習研究的動力,造成了他們一般理論十足,眼力欠缺。

所以,文物古玩鑑定高手在民間。


文博專家和民間行家誰更強?


王世襄夫婦

以下另一派言論,似乎有和稀泥之嫌,但也許更理性:

博物館有濫竽充數的專家

民間也有心術不正的行家

在文物藝術品鑑定水準上,博物館的專家強,還是民間的實戰派行家強?

這個問題,好像成了國內收藏界這些年來爭論的熱點。

但我覺得:這是個很蠢的問題。

博物館有濫竽充數的專家,民間也有心術不正的行家。

在某些頂著大博物館專家甚至領導頭銜,

給贗品偽作大開通行證者中,有昧著良心乾的,也有是真的沒眼力。

有的所謂專家,主業是博物館的行政幹部,對文物藝術品鑑定是外行,但憑著其行政地位,也評了個高級職稱,趕上收藏熱的好時代,就湊合著一起賣蔥了。

還有的專家倒也真是專家,但專家不是萬博全師,偏偏有人愛讓他去鑑定他不熟悉的東西,而他又不想讓人知道他不懂,只能瞎扯了。

至於心術不正的所謂實戰派行家,更是深不可測。

有的人你聽他講理論好像比博物館專家還行,對製假販假的揭批比誰都積極,但一看他兜售出來的藏品,全不靠譜。

外行往往會上他們的當。

還有的行家,貌似厚道老實,平時給你的東西也都真,當你一不留神,就塞你個大假貨。

這連內行也會上當。

玩收藏,你不懂鑑定物還不要緊,但一定要懂得鑑定人。

鑑定界從來沒有萬博全師。

你可以找吳湖帆幫你鑑定“四王”,但別找他鑑定石濤。

如果你想玩唐宋書畫、宋汝官哥窯、元明清官窯,

那你還真得聽聽擁有這些藏品最多的大博物館專家意見。

他們上手實物的機會絕非一般民間行家可比。

如果你玩漢、晉、唐以及宋代民窯陶瓷,

你不妨多聽聽民間實戰派的意見,因為這些東西20年來民間流通最多。

如果你收藏現代書畫,譬如傅抱石、劉海粟、林風眠、徐悲鴻、程十發、吳冠中等,一般別去找博物館的古代書畫專家,

因為這些畫家的路數和這些專家研究的宋元繪畫風馬牛不相及。

有人嘲笑博物館專家缺乏實戰經驗,徒有書本理論。

未必然。

我有一比喻,有的博物館專家就像是一直苦練絕世武功卻從來沒有和壞人打過架的人,初入江湖,碰上個出手無賴狠毒的小流氓,也可能會失手。

但是,只要多來幾個回合,他回過神來,小混混就不是他對手了。

這些年拍賣興盛最大的好處就是鍛鍊人,鍛鍊眼。

這個機會對博物館專家和民間行家都是公平的。

博物館專家的優勢是經過專業培訓,對文物藝術品有系統的研究並有接觸高端藏品的機會,懂得科學嚴謹論證的程序。

如果他能禮賢下士與江湖人士交朋友,通過對市場實戰的深入觀察和了解,明白了江湖上使壞的新招、陰招,鑑定實戰能力會大大提升。

但稱職的博物館專家,應該瞭解江湖卻與江湖利益保持距離,才有公信力。

而民間實戰派行家只要肯學習,在如今這個信息傳播便捷的時代,非常容易獲得大量學術資料,進行系統學習。

如果他能虛心向博物館專家求教,也會大有收益。

所以今日之民間實戰派,也非昔日之吳下阿蒙。

但,不管眼光有多正,一旦心不正,就無從談起。

所以,還得建立科學、公正、中立和具法律意義的鑑定機制,

並對從事鑑定者的公正性要有有效的監督約束辦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