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文物 滿城盡帶黃金甲 陶瓷 五代十國 歷史研習社 2017-05-29

文/山鬼 (歷史研習社)

《滿城盡帶黃金甲》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部老片子了,但是在整個電影的美工和佈景方面以當時中國國內的水平來看,還是無出其右的。但是改編自《雷雨》的家庭倫理劇情也成了改片受人詬病的原因,除此之外在電影的佈景和道具的選擇上,也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歷史性的錯誤。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在電影一開始,就交代了背景年代——公元928年,此時的中國正在經歷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但因前唐滅亡時間尚短,所以豪華奢靡的風氣也貫穿著整部電影,但是在電影開場不久,目力所及之初全是明晃晃、亮堂堂五光十色的琉璃,著實閃瞎人眼。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琉璃走廊)

不說其他朝代,就說清代的乾隆皇帝見了這樣碩大精彩的琉璃也只能自嘆不如,根據中國古代琉璃的製作工藝來看,電影中那些充當柱子和窗戶的琉璃在五代十國是不可能生產出來的。

在1957年發掘的隋代李靜訓墓裡,發現了一些當時的玻璃也可以稱之為琉璃的物品,這名死於隋朝大業四年的九歲小姑娘,是北周皇太后的外孫女,所以雖然年紀小,但陪葬的物品卻是極其豐富,在230餘件隨葬品中,一個玻璃質地的小扁瓶,堪稱中國古代文物的絕品。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李靜訓墓出土綠玻璃扁瓶)

這種含有鉛的綠色玻璃是當時中國人自己製造的,在隋代已經是不得了的寶貝,與李靜訓相隔不遠,處於十六國時期北燕的締造者之一馮素弗的墓地噎曾出土過一支鴨型玻璃注。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馮素弗墓出土鴨型玻璃水注)

說句實在的話,這件所謂的“鴨型”只能是靠想象來腦補了,但就是這樣粗糙的器物卻被國家的元勳珍重的放在墓葬中,其珍貴程度可見一斑。就連離五代十國最近的唐代,迄今為止也不過是在湖北鄖縣李泰墓中出土了三件瓶子和一個杯子,一共四較大的玻璃器,其餘墓葬出土的不過是些玻璃珠飾、小型玻璃佛像和其他雜亂的玻璃容器。所以五代十國時期出現可以當做柱子的琉璃或玻璃是不可能的,先不說物理方面的科學性,就連工藝這道關都過不去。

在電影裡這些琉璃不僅是王宮的裝飾品,也是王后喝藥的器皿,但是盛放這隻琉璃杯的托盤卻也出現在了錯誤的年代。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剔紅描金的盤子)

這件紅色與金色相輝映,有著凸起紋飾的器物,學名叫做“剔紅”、日本也叫作“堆朱”,是一種在胎體上反覆髹漆,直至幾十上百道之後,在漆層上進行雕刻的工藝,這是起源於宋代的一種工藝,明代《髹飾錄》中就曾寫到:“剔紅,即雕紅漆也。宋元之制”,在《格古要論》“剔紅”一節中也層指出:“宋朝內府中物,多是金銀作素(內胎)者”,此外在鄧之誠的《骨董續記》也極力的誇讚宋代剔紅的精妙。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元代楊茂所制剔紅香合)

當然這並不說,五代十國時期不能有剔紅的出現,但是目前出土實物最早的也不過是南宋的剔紅,此外宋代以前的文獻也並沒有關於剔紅的記載,所以在雙重否定之下,五代十國以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是不存在剔紅的,況且僅以電影中盤子紋飾剔刻的深度來看,如果不是乾隆爺那種浮誇的財力和農家樂的審美,其他朝代也很少有這樣不惜工料的氣魄。

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宮廷電影,龍的形象始終是不可或缺的,《滿城盡帶黃金甲》裡龍紋飾出現的地方也都很恰當,但這其中有一點還是值得商榷的,那就是五代十國時期的龍,跟我們看到的明清時期的龍是不同的。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注意看發哥頭上簪子和背後的龍形)

作為中國人虛構的一種圖騰,龍是隨著時代的改變而不斷演化的,而每一個時期的龍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形象和特徵,唐宋時期未被完全圖騰化的龍與今天的龍相比,則更像是野獸。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陝西博物館藏唐代赤金走龍)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宋代磁州窯黑釉龍紋梅瓶)

以陝西省博物館所藏的這幾隻唐代的赤金走龍來看,修長的四肢和行走的姿勢,它們的行為方式與走獸更為接近,而不是那個騰雲駕霧的神獸。至於唐代以後的龍,無論是梅瓶上的宋龍,還是最為裝飾品的金龍,都與電影中出現的明清龍型有著明顯的區別。

提到梅瓶就不得不回到電影中大王與二王子第一次見面的場景,周潤發飾演的大王身後就有一對擺在條案上的梅瓶。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圖片右上角為天青色梅瓶)

按理來說,梅瓶唐代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在這裡擺一擺也是可以的,但是唐代一直到宋代初期的梅瓶都是裝酒的,官府的驛站怎麼會在二王子的房間裡擺上兩個酒瓶子做裝飾呢,興許是活膩歪了吧?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現代景德鎮仿製汝窯天青色梅瓶)

再有就是,看這對梅瓶的顏色,應當是官窯或是汝窯以及爐鈞釉的器物,但因為太模糊,不能準確判斷,但可以斷定的就是,無論官、汝還是爐鈞釉都是宋代以後才有的,所以五代的人想製作這個釉色還是需要等一等的。

既然說到了瓷器,就不得不說片中亂入的明清瓷器了。

這張王后安安靜靜繡菊花的場景裡,赫然擺著兩個胭脂紅地兒繪有菊花的粉彩花盆,說到粉彩這件事康熙爺就得說話了,因為粉彩是在清代康熙末期才創燒出來的,一直到了四爺才把它發揚光大,至於說片子裡這兩個豔俗的花盆,不用多說,就知道是乾隆爺的玩意兒。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清乾隆松石綠地兒粉彩花盆)

除了清朝來客串之外,明朝的寶貝們也都在電影裡湊了個熱鬧,在王后祭拜大王子生母的情節裡,就出現了一堂“鬥彩”的五供。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鬥彩拍賣最高價格者非成華鬥彩雞缸杯莫屬)

所謂五供就是民間常用的祭拜禮器,由一隻香爐、一對燭臺和一對花觚組成,是用來安放香、水、花等供品的東西。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掐絲琺琅五供一組)

這一套東西的出現與佛教有關,在五代十國有所表現無傷大雅,但是“鬥彩”卻是實打實的明朝玩意兒,這是一種創制於明代宣德年間的瓷器種類,其工藝先是用青花顏料在胎體上勾勒出紋飾,然後在中間填入其他的顏色的礦物顏料,使整個瓷器顯現出紛繁靚麗的視覺效果。

器具本沒有錯,錯的是把它們放錯了地方的人,現在歷史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為了追求視覺上的效果,不分朝代,不分作用的將關公戰秦瓊式的文物堆砌起來,不但會讓明白內情的人反感,更會誤導一些不知情的觀眾。但就事論事,拋開劇情,客觀上張藝謀在《滿城盡帶黃金甲》裡面色彩和道具的配比的,雖然有些許瑕疵,但瑕不掩瑜,對比那些粗製濫造的歷史題材作品來說,這也算是良心中的良心了。

看罷《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們數數裡面的歷史錯誤

正是由於目前眾多歷史題材作品情節和道具與真實歷史有著較大的出入,才會導致用電視和網絡普及歷史的方法事倍功半,流失了大量真正的歷史愛好者,而對於那些不尊重歷史的作品,它們所面臨的後果就是歷史也不會銘記它們,畢竟粗製濫造的最終會被歷史遺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