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在庫車發現一枚“怪”錢,專家將錢文解讀出5個不同意義

文物 考古 唐朝 錢幣 歷史 歷史小店 2018-11-30

1928年,一位姓黃的考古學家,他在庫車一代展開野外文物考古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枚“怪錢”,這枚怪錢有多麼不靠譜呢?不僅錢身上的銘文,這位黃專家不認識,它的來歷,它屬於哪座王朝,這都是急需他進行解答的問題。

1928年,在庫車發現一枚“怪”錢,專家將錢文解讀出5個不同意義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黃專家經過積年累月的研究,終於搞懂了這枚怪錢的來路,可是關於錢上銘文的研究,卻陷入了死衚衕,因為經過國內外專家的解讀,竟讀出了五個不同的意義。

您想要知道這件文物背後的故事,那就讓小編給您從頭揭祕吧:

黃專家在庫車考古的時候,風餐露宿的日子過得挺辛苦。這道理有過顛沛流離經歷過的人都懂。異地考古,不談居住、工作和氣候等不良的影響,光說吃的,就讓他很不習慣。

1928年,在庫車發現一枚“怪”錢,專家將錢文解讀出5個不同意義

這天中午,黃專家對一座寺廟壁畫做完了臨摹工作,中午的時候,飢腸轆轆的他,就來到了庫車的市場。他在臨街的攤位上,要了一盤炒雞蛋,兩個饢餅,正在大祭五臟廟,可是一撇眼,發現距離食攤不遠的地方,有個舊物攤。

看攤的人是一個老牧民,估計至少有60多歲,他的攤子上,堆著不少亂七八糟的東西,黃專家吃完了午餐,湊過去一看,也不由得搖了搖腦袋。

這攤子上有用過的氈子,使用過的鐵鍋,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生活用品,他正要轉身而走,忽然鐵鍋邊上的一枚銅錢,吸引了他的眼光。

這是一枚天圓地方的銅錢,樣式沒有什麼特別,可是上面的錢文,他卻一個字都不認識,看上面厚厚的一層銅鏽,應該有千八百年的時間了。

1928年,在庫車發現一枚“怪”錢,專家將錢文解讀出5個不同意義

黃專家一問價格,那個老牧民竟要將古錢送給他。黃專家不肯佔對方的便宜,他用一張民國十萬元的紙幣,將這個“怪”銅錢買到了手中。

黃專家回到了北平後,經過兩個月的研究,進展不大,只能初步猜測,這是唐代的一枚銅錢(因為和唐錢的樣式相同),所謂的唐代,並非是唐朝發行的古錢,而是和唐朝同時代的西域諸國用過的古錢。

那麼唐朝同時代的西域諸國都有哪些?這個說出來有些嚇人,他們有烏孫、龜茲、若羌、焉耆和于闐、戎盧等等36個小國家,別說挨個去查,即使將這些生僻的國名讀一遍,都會讓人有一種頭痛欲裂的感覺。

1928年,在庫車發現一枚“怪”錢,專家將錢文解讀出5個不同意義

1928年,在庫車發現一枚“怪”錢,專家將錢文解讀出5個不同意義

這枚怪錢跟諸多小國發行的錢幣對比,也沒有找到它的出處。兩年後,黃專家受邀到西安,要做一次學術交流,三天的學術交流會結束,主辦方領著黃專家等人,到西安的郊外去探訪古蹟。

在郊外,主辦方的負責人指著幾座生滿荒草的土包,告訴黃專家,在民間傳說中,在幾座土包下,埋有一位唐代突騎施王子的陵墓。

當時的突騎施就是唐王朝的附屬國之一,該國的國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忠心,就送自己的兒子到唐朝的皇宮中,做了侍衛。這位王子命途多舛,還沒熬到歸國即位,便因病去世了。

黃專家對這位突騎施王子並不關心,他關心的是,自己兩年前買到的那枚錢,是不是這個突騎施國的貨幣。

經過查閱資料,最終,黃專家搞明白了,自己收來的那枚貨幣,真的是一枚突騎施古錢。

1928年,在庫車發現一枚“怪”錢,專家將錢文解讀出5個不同意義

黃專家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一公佈,當時國內外的文物收藏界一片驚詫和讚許之聲,可是讚許聲過後,種種疑問,就像潮水一樣湧來,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問題就是:突騎施古錢上的錢文寫的是什麼?

針對這個問題,古文字學家們紛紛拿起了擴大鏡,對這枚古錢上的錢文,展開了研究和解讀。

國內有一位姓牛的學者,將其讀為“突騎施可汗五(銖)。德國學者將錢文的意思解讀為:突騎施可汗匐莫賀。俄國學者將其翻譯為:突騎施可汗—錢。英國學者將其識讀為:神聖的突騎施可汗錢。

而國內的兩位學者,認為應該這樣讀才對:大的突騎施可汗之錢幣。

五位學者,五種讀法,正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究竟誰對誰錯,親愛的讀者,您是怎麼看的呢?……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文秀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