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百石迷玩成“石痴” 天台石產業日趨成熟

文玩 藝術 博物館 藝術品 浙商網 浙商網 2017-09-08
成千上百石迷玩成“石痴” 天台石產業日趨成熟

張賢偉向參觀者講解《和合是福》展品。

成千上百石迷玩成“石痴” 天台石產業日趨成熟

生日蛋糕,向黨獻禮。

成千上百石迷玩成“石痴” 天台石產業日趨成熟

在張賢偉個人奇石文化藝術展上,石迷們繞有興致地品讀著每一件展品。

“石痴”玩石13年,個人石展亮點多

8月30日,天台縣博物館,為期11天的“石說故事·歌頌祖國·喜迎十九大”張賢偉個人奇石文化藝術展在此舉行。博物館館長周則貴接受採訪時說,建館40多年來,綜合性的石文化展近年辦過多次,但以個人名義舉辦賞石藝術展的還是首次。

張賢偉,52歲,天台縣赤城街道人,玩石13年。他算不上大家、名家,卻是個石友們公認的“石痴”。

他的“石緣”起始於2004年下半年。有一天,他與幾個朋友一起聊天,聊起了奇石。從此,他對奇石的強烈好奇心和興趣被開啟。“至今記得,撿到的第一塊‘意中石’被命名為楊萬里的《小池》。那畫面,讓我立刻想到了‘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他說,從那時起,他不但瘋狂喜歡上奇石收藏,而且特別喜歡將奇石畫面與古詩名句結合起來命名。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蘇東坡的《春江晚景》等,都屬於這一類作品。

五六年前,他偶得一尊“偉人像”石頭,那畫面,酷似毛主席像章上的頭像。“那幾天,我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家裡,一邊播放著張慧妹的歌曲《三天三夜》,一邊不停喝酒,醉了三天三夜。”他向記者描述,當時欣喜若狂的心情大約一週後才平復。他的“石痴”程度可見一斑。從那時起,他對收藏奇石的認知有了質的提升。如何賦予冷冰冰的石頭以更多的靈性和內涵?構思是辛苦的。幾年來,除了吃飯睡覺,他的心幾乎全部被石頭佔據。如何淘到一塊如意石?有了如意石,如何定主題取名字?底座加工如何符合主題需要?從“偉人像”,他想到了《歌頌祖國》,能不能圍繞這個主題,創作一組系列的“石說故事”作品?在潘行軍、龐金祥等石友幫助下,經過5年努力,由43個系列性作品串聯起來的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脈,被“完整”呈現出來。

當天,記者在主展廳,從入口的第一件展品《不忘初心》開始,按逆時針方向觀看。發現,沿著《科學探索》步伐,走進了遠古的《首皇伏羲》、《一畫開天》,自《秦磚漢瓦》,歷經《古今唯一(唐)》、《瘦金字體(宋)》、《元味十足(元)》、《滿載而歸(明)》、《慈禧垂簾(清)》,進入《星星之火》、《南湖紅船》的紅色年代,到革命勝利後的《萬山紅遍》、《紅旗飄飄》,改革開放後,《和諧社會》、《一帶一路》,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最後,作為收官之作的《和合是福》,表達了當下國富民安的美好盛景。

除了這一組主打系列,在現場,記者還看到了分別由一二十件作品組成的“濟公百態”“和合天下”“三生萬物之‘道’”等系列作品,讓人耳目一新。

“與以往石文化藝術展相比,此次石展有特點也有亮點。這次所展作品幾乎全是天台本地原石。就觀賞石石材而言,作為非工藝石的天然原石比經過打磨、雕刻等手段處理過的工藝石更有價值;二是張賢偉對作品的構思有了新的突破。他打破了單件石品構思命名的傳統做法,通過不同賞石藝術畫面之間的聯繫,以系列方式成組展現,強化或拓展了賞石藝術品的內涵,‘石說故事’,讓經過藝術加工後的每尊展品都‘活’了起來。”天台縣佛石文化研究會會長裘可平,對這次個人石展給予了高度評價。

一群“石痴”每年參展、研討、交流,努力把天台“印石之祖”品牌打得更響

在天台,像張賢偉這樣的“石痴”只是個縮影。

天台寶華石,唐宋時期就頗負盛名。不知何故,自明清時期開始,寶華石便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以致於2010年之前,絕大部分天台人連聽都沒聽說過“天台寶華石是古代名石”這件事。2011年,裘可平從一位知情者口中得知,三合鎮寶華山上的寶華石,古代很有名。從此,他開始了挖掘、振興天台寶華石工作。他從檔案館、博物館等單位找到了大量記載天台寶華石的史料,決定“拯救天台寶華石”。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2012年,天台石文化研究會成立,後更名為天台佛石文化研究會。

研究會成立以來,帶動和培養了一大批石文化愛好者,石迷從最初的一二百人,增加到現在的幾千人,其中不乏喜歡天台石的縣外、市外,甚至省外人員。發展到今天,不少石迷變成了“石痴”。裘可平本人,就是“石痴”之一。為了專心研究石文化,裘可平放棄了自己曾經在某公司擔任老總的職務,在資金不足情況下,他賣掉了自己價值幾百萬元的豪宅。

天台佛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孫素華,可謂天台石玩家中的精英。6年前,她才剛剛開始接觸天台寶華石,但她在追求賞石品質、推廣天台寶華石上的路子,走得更快更高更遠。孫素華告訴記者,在天台,她第一個開寶華石切割加工廠,也第一個清楚地認識到,要想在全國範圍內打響天台寶華石品牌,必須先加入中國觀賞石協會,這樣才有機會進入全國觀賞石的“圈子”和平臺,才能更好地宣傳天台寶華石。2015年4月,孫素華向中國觀賞石協會遞交了入會申請書,3個月後被批准入會。同年8月30日,她第一次一個人來到遼寧阜新參加中國第四屆全國賞石日博覽會,帶去的觀賞石獲得一銀四銅的不俗成績。

幾年之前,天台還沒有一位賞石專家,她下決心要通過自己努力,改變這一現狀。自2015年8月以來,她一邊不停參加各種全國性的觀賞石展會,一邊學習專業知識,參加鑑定師培訓,寫論文、發文章。2017年5月20日,她終於獲得了中國觀賞石專家證書。從此,天台結束了沒有賞石鑑定專家的歷史。

在孫素華帶動下,目前,天台已有11人成為中國觀賞石協會會員,天台佛石文化研究會也成為了中國觀賞石會員單位。自2015年8月以來,孫素華和天台石友們,先後參加了北京觀賞石協會主辦的《中華傳世名石》評選、在安徽淮北舉辦的中國第五屆全國賞石日精品博覽會、在山東濟南舉辦的第四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國觀賞石協會主辦的貴州羅田全國旅遊文化節暨奇石精品展、在浙江常山舉辦的中國第六屆全國賞石博覽會等。

除此之外,天台佛石文化研究會,每年都會在天台舉行幾次專題研討會,邀請全國、省級專家和一些書法篆刻學者來天台交流。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在一群天台“石痴”的共同努力下,天台寶華石的知名度不斷擴大,“印石之祖”的品牌效應初步形成,天台石文化精髓得到了弘揚。

“下一步,我們將在天台中國供銷社農產品批發市場開闢一塊約1萬平方米的石文化園,建一個集‘參觀、交流、研討、交易’為一體的石文化交流平臺,讓天台的石文化產業更成熟,‘印石之祖’的品牌打得更響。”裘可平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