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孫見喜書畫作品欣賞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孫見喜書畫作品欣賞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孫見喜書畫作品欣賞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孫見喜書畫作品欣賞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孫見喜書畫作品欣賞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孫見喜書畫作品欣賞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孫見喜書畫作品欣賞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孫見喜書畫作品欣賞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

要想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最近的距離是造訪他的家,那是他身體與靈魂棲息的地方。“終南性靈”的讀者戲稱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現場活捉”。

7月13日上午,“終南性靈”總編陳嘉瑞帶領副主編王亞鳳,宣傳總監秦巖、特邀攝影師田建國一行四人,造訪了陝西文化名人孫見喜先生的家。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我是2012年就認識了孫先生的。那是在《華商報》舉辦的隆重的“本土青年作家簽約儀式”上,孫先生作為前輩向我們祝賀,酒會時我就坐在先生的旁邊,而先生記不住我。反而在七年後,他的好友陳嘉瑞先生主辦的“終南性靈”文學社,讓他知道了我這位文學社的副主編。所以我要感謝“終南性靈”,有她的藝術輻射,我們才有興走近許多藝術前輩和文學大家。我們的攝影師田建國,跟孫先生是熟人了;我們的宣傳總監秦巖,陝西文化網的當家人,更是除了孫先生,還與孫夫人甚至夫人的老父親、老藝術家馬生採先生都有聯繫。因此,我們的登門造訪受到了先生和夫人的親切接待。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這裡是先生居家兼會客並書畫、寫作之地,不大卻雅緻。當然客廳很寬敞,進門首左邊,書櫃和博物架差不多佔據整面牆,除了滿滿的書籍:整套的《十三經辭典》、精裝的《全唐五代詩》、《關學文庫》等等典籍,還陳列著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有“柳青文學獎”的水晶獎盃;有刻著中國作家協會數千名會員名字的紀念瓷瓶;有賈平凹題詞的蛋形冰裂細瓷工藝陶器,以及祖父母的照片,另有瓦當漢罐陶俑點輟其間。書櫃通走廊,牆邊還堆積著許多書箱、書袋,彷彿是書海漫溢了出來。走廊與客廳連接的正面牆上,掛了十幾支民族管樂器,洞簫、笛子、尺八等,下方的兩張琴桌上,幾床古琴透著古雅氣息,還有獨絃琴、古箏、琵琶等分別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先生津津樂道,說他收藏的民族樂器足以裝備一個民族樂隊。在我們的鼓動下,先生趁興彈奏了一曲《秋風辭》,說他和費秉勳先生一同跟隨當代古琴四大家之一的李明忠學琴,因為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還不如年近八十的費先生彈得熟練。陳嘉瑞老師沒聽過癮,煽動孫先生再吹上一曲,先生微笑著從牆上摘下一支洞簫,往書櫃前一站,吹得悠揚起伏。一曲《彩雲追月》聽罷,我們鼓掌,他又從書架上取下一枚壎,嗚嗚咽咽又是另一番送別的情境,《陽關三疊》的纏綿友情、臨別的依依不捨,陶壎那低沉悲涼的旋律直滲人心。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與陽臺連接的另一面牆上,先生的照片,多為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紀念和藝術表演的抓拍,看得出拍攝者不俗的品位與技術,一問,竟多出自夫人之手。不禁有些驚歎,夫婦皆多才多藝,不僅飽讀詩書,還熟知音律和演奏,知道孫夫人愛好攝影,還參加著書法及繪畫的培訓班,我們晚輩憑什麼自滿自得呢?

觀看孫先生的書法,我們獲得了多重啟迪,難怪他在業界那麼有名望,人說他的書藝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終南性靈“的當日造訪,是為“文人書畫”欄目而來。孫先生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先後擔任太白文藝出版社編審、陝西人民書畫院的藝術指導、陝西金石書畫院副院長、陝西孔子學會顧問、陝西國學研究會副主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院長、西工大及咸陽師院兼職教授、中國作協會員、省評協理事、省市書協會員等等。孫先生先後出版過各類文學著作20多種,計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文壇大地震》,傳記文學《賈平凹傳》;散文集《小河漲水》《潯陽夜月》《西部詠歎》《跪拜胡楊》;小說集《望月婆羅門》、長篇小說《山匪》;文學評論專著有《孫見喜評論集》《蕉皮論語》;文化論著《回顧與前瞻——中華文化百年流變》等等。孫見喜的書法,自幼沿襲家教,數十年筆耕不輟,其書作清正剛強、骨力內蘊,甚有歐陽詢意趣,被愛好者廣泛收藏。其傳略收入《古國丹青畫卷》,藝術成就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傳世書畫鑑賞》等。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在我們的要求下,先生搬出來許多寶藏與我們共享。“這兩部碑帖《唐狄樑公碑》《閒邪公家傳》是我祖父傳下來的。你看這行書小楷多麼清秀,這些手抄本有的是賬本;有的是劇本、歌譜;還有商州民間流傳的“醜醜花鼓子”劇本;這個是民國元年的課本;這個呢,是民國初年的作戰地圖……”

我們聚攏在孫先生身邊,驚歎著,小心翼翼地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紙張都已經很殘破了,發黃發黑發脆,有竹紙,有絹帛,有脈絡絲薄的宣紙,都是該進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先生大約沒好意思要求我們淨手,我們才得以觸摸到這些珍品的質感和厚重。我心裡感嘆著,孫家祖宗在上,後輩有幸珍存,文化的原生物才得以傳之久遠。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細觀這些字帖和孫先生的臨摹習作,可見其自幼浸淫其中的功夫和樂趣;一冊賬簿工整細緻,從當年的物價能感知那時市場的律動,能看出其祖上是一位精細之人,也是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人;民國元年的老課本:“第一課,人之一生;第三課,微生物;第五課,豬……”還有父輩用小楷抄下的民間小調、花鼓戲的唱詞,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念起其中的句子:“天上的星星明明朗朗,地上的鑼鼓鏗鏗鏘鏘;世事大改變,窮人把身翻,好像是浮雲露青天;奴在房中勸丈夫,好好在家看詩書。皇王弟子開科選,一家人送你去求官……”先生解釋說:這是勸夫書,這是開門調,這是王卓罵妻、這是麻城打卦、這是黎狗看花……”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難怪先生對音樂情有獨鍾,基因強大啊!他的樂器多半都是自學,同他的書法、他的文學一樣,發自肺腑的熱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祖輩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兒孫讀書才是正道。正因如此,先生一路刻苦攻讀,中華元典、外國文學,乃至中醫鍼灸,先生都收藏有整套版本。他的書法隨心賦性,跳出了庸匠之氣,這同他智慧風趣的藝術人生結合起來,我們才得見其才情、學養、功力、個性、氣質,從這些綜合而的培養基,而生髮出個姓鮮明的“孫見喜書法”,一種返璞歸真、溫文爾雅的文人氣韻浸淫其中。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來了,自然是想討一幅字的。把先生簇擁到書畫間,看到書案上方先生筆墨酣暢的手跡“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及四尺中堂“天下歸仁”,我們被先生的文化理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不說話,靜靜地期待著,先生用溼巾擦著手,稍一凝神,“終南性靈”四個古樸沉穩的大字一氣呵成,我們拍手叫好。攝影師鼓動著,“再來一幅開門見喜吧!這四字該是您的專利。”呵呵,那就“開門見喜吧”!先生表情肅穆,他氣沉丹田、力出腕肘,運筆力透紙背,擱筆,沉著落下印章,方徐徐收氣。於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絕不是一幅白紙黑字那麼簡單了,這裡的宣紙、紙上的線條、提按、絞轉,皆有聲有色又有根脈和哲理……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想起肖雲儒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孫見喜 的書法,清正俊美中透露出規整莊嚴的追求,他不亂寫,更不胡寫,他的毛筆只在法度之中運行,想他作書法必是淨手沐浴之後,必在焚香靜心之後,必在氣韻神悅之後。”

這是真的,我看到了。

(攝影 田建國)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採訪

花絮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孫見喜書畫作品欣賞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王亞鳳:竹影清風荷花香——訪文化名家孫見喜先生

文章源:微信平臺《終南性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