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鑑的三重邏輯

觀察丨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鑑的三重邏輯

本文共2204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陳明琨 徐豔玲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只有在實踐中踐行和推動才能賦予其生命力。就中國而言,我們要採取多重舉措將文明交流互鑑落到實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文明的魅力在於多姿多彩,人類進步的要義在於互學互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類文明交流互鑑,2014年3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演講、2019年5月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的演講,以及在涉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的系列講話中,均蘊含著深化文明交流互鑑的意涵。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鑑具有深刻的理論邏輯、現實邏輯和實踐邏輯

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文明交往觀的當代表現

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鑑有著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淵源,是對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的繼承與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文明交往觀的當代表現。

馬克思認為精神文明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精神的太陽不能去要求它所照耀著的個體只產生一種色彩。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視文化交往的作用,曾深刻指明:“某一個地域創造出來的生產力,特別是發明,在往後的發展中是否會失傳,完全取決於交往擴展的情況。”在文明發展方式上,馬克思絕不認為資本主義制度文明是唯一選擇,他認為,“俄國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把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成果用到公社中來”,而這“一切都取決於它所處的歷史環境”。

毛澤東在延安時就指出:“中國應該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作為自己文化食糧的原料,這種工作過去還做得很不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更加重視文化交流,我們在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的同時,努力向外國學習,強調文明交流互鑑。鄧小平曾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鑑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深刻指明:“中國共產黨將以開放的眼光、開闊的胸懷對待世界各國人民的文明創造,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各國政黨開展對話和交流合作,支持各國人民加強人文往來和民間友好。”

現實邏輯:對現存不合理文明觀念的深刻批判

當今世界,在處理不同文明之間關係的問題上,存在著諸多不和諧的論調,“文明中心論”和“制度模式單一論”就是典型的代表。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鑑,既不認同文明有中心和邊緣之分,也不認為文明發展模式是單調統一的。

一方面,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鑑是對“文明中心論”的批判。西方社會熱衷於對不同文明進行主客二分,西方的文明必然是中心文明。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鑑,倡導的是不同文明平等、包容、和諧相處,認為文明有特色、地域的差異,但沒有地位、好壞的差別,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超越其他一切民族具有絕對優越性的文化,對待異域文明不能抱有文化宗派主義和門戶之見,文化上的盛氣凌人,只會招來怨恨與鄙夷,絕非文明之間的長久相處之道。我們既要讓本國文明充滿勃勃生機,又要善於與他國文明交流互鑑,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豔。

觀察丨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鑑的三重邏輯

2019年1月11日,國博舉辦“新考工記——中法手工之美”展。圖為觀眾在展覽上參觀。(圖片來源:新華社)

另一方面,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鑑是對“制度模式單一論”的批判。西方社會習慣把資本主義文明看作人類文明的普遍形式,並竭力推廣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鑑,強調要尊重不同民族和國家選擇適合本國、本民族發展的道路和制度模式。各國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是人類文明的多樣呈現,一味引進或效仿西方制度模式,會引起水土不服,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文明之間不應該是整齊劃一、千篇一律,而是要求同存異、多元共存、共同發展。

實踐邏輯:著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鑑落到實處

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只有在實踐中踐行和推動才能賦予其生命力。

一是要重視中華文明的創新與發展。我們要對中華文明有“自知之明”,對它的來龍去脈、發展階段、特色特徵、未來走向等有一個深刻的認知,奠定自立自強的資本以及與其他文明和平共處、各抒所長、聯手發展的條件;要做到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使中華文明與當代文化氛圍相適應,充分挖掘中華文明中能夠指引人類社會發展的豐富智慧,將博大精深、燦爛悠久的中華文明發揚光大,永葆中華文明的青春與活力。

二是要用好現代化傳播手段。要做強文明對外傳播的旗艦媒體,推進媒體融合,著力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做好文明傳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掌握運用先進的對外傳播技術方法,學習和掌握5G、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直播等技術,研究和運用豎屏短視頻、互動H5、音樂快閃、線下體驗館等方法,推動中外文明的多維互動和深度交融。

三是要發揮“一帶一路”的載體作用。中國要以“一帶一路”倡議為抓手,依託“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基本架構,發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在加強經濟交往的同時開展領域廣泛、形式多樣的文明交流活動,架設不同文明互學互鑑的橋樑,塑造和而不同、多元一體的文明共榮發展態勢,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格局,把“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交流互鑑之路。

來源/中國教育報

責編/張廣琳 審校/王瀝慷 監製/李雨思

投稿/糾錯:[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們:[email protected]

觀察丨新時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鑑的三重邏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