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舉辦2019年龍舟文化節 龍舟與鳳艇趁景巡遊熱鬧非凡

文化 東莞 東江 賽龍舟 民俗 手工藝 籃球 東莞時間網 2019-06-18
中堂舉辦2019年龍舟文化節 龍舟與鳳艇趁景巡遊熱鬧非凡

中堂龍舟文化節現場,女子鳳艇隊在進行趁景巡遊 記者 趙浛銳 攝

一年一度的中堂鎮龍舟文化節6月15日拉開序幕,中堂19個村(社區)組織19支男子龍舟隊和19支女子鳳艇隊進行趁景巡遊,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場面熱鬧非凡。

19支龍舟和19支鳳艇趁景巡遊

上午10時起,平靜的東江河面活躍起來,來自鎮內外的游龍趁景龍舟隊伍紛紛進入河面,行似蛟龍出水,槳下浪花激揚,鑼鼓震天,劃手們精神抖擻、奮勇揮槳,動作整齊劃一,士氣激昂。

今年中堂龍舟民俗文化節雖然不舉行龍舟競渡,但游龍展演活動參照龍舟競渡的方式進行。中午12時許,龍舟巡遊正式開始,19支男子龍舟隊和19支女子鳳艇隊分組進行巡遊展演,現場吸引大批群眾前來一睹中堂龍舟劃手們的風采。巡遊完畢後,參巡的龍舟隊還被授予“龍騰東江 活力中堂”錦旗。

當前,中堂以龍舟文化節為載體,大力推動文體事業發展,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內涵,不斷擦亮龍舟、籃球、曲藝文體“三張牌”,為加快推動中堂高質量發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非遺墟市傳播傳統文化

為進一步擦亮中堂龍舟文化品牌,豐富活動內涵,今年的龍舟文化節還增加了志願公益集市和非遺墟市。

記者在現場看到,志願集市為市民提供消防安全、稅務知識、就業創業、職工維權、掃黑除惡等宣傳諮詢。此外,活動還提供醫療保健、法律援助、免費義剪等便民利民服務。

與此同時,中堂還聯合東莞市文化館非遺中心共同舉辦非遺墟市,把非遺文化帶到中堂人民的生活中,擴大非遺墟市在全鎮的影響力。此次墟市邀請了茶山公仔製作、石龍麒麟製作、龍舟製作技藝等多個東莞市優秀傳統非遺項目。中堂本土龍舟傳承人制作的小龍舟工藝品也亮相。

記者瞭解到,中堂“龍舟景”民俗文化活動已有500年曆史,是本地具有鮮明特色和重大影響的民俗文化現象,也是珠三角龍舟民俗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地域。從“中國龍舟之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到“中國龍舟文化之鄉”等,中堂龍舟幾乎拿齊了所有國家級榮譽,這在全國範圍內都是少有的。

東莞超九成龍舟中堂造

中堂是東莞唯一還在堅持製作龍舟的地方。目前,東莞九成以上的龍舟出自中堂鬥朗、馬瀝、東向3個村,每年製售的龍舟多達200條,列全省之冠,所生產的龍舟除供應全市外,還供應珠三角地區。2008年,中堂龍舟製作技藝也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中堂,龍舟被人們稱呼為“懷女船”。這是當地人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馮懷女師傅傳承龍舟製作技藝的認可和點贊。二十多年前,馮沛朝從父親馮懷女手裡接過技藝,堅持手工製作龍舟。

從格木,到松木,再到杉木,龍舟製作的木料一直在變,不變的是馮沛朝堅守父輩傳下來的龍舟製作工序和技藝,以及對龍舟製作非遺的傳承。選底骨-起底-起水-打水平-轉水-做大旁-做橫擋-做坐板-安龍腸-加固中腸-上桐油灰-刨光-塗清漆-製作安裝龍頭-安裝尾舵。龍舟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馮沛朝都瞭然於心。

這麼多年來,他製作過400多艘龍舟,最大的有31米長。如今,他研發創新出縮小45倍的龍舟工藝品,功能性質也發生變化,成為了愈漸受人歡迎的手工藝品。(記者 張欣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