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臺區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

"

黨的十八大以來,豐臺區結合區域實際,把抓民生、抓生態環境建設作為強區之本、發展之基,大力推進教育、醫療、生態環境建設,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等發展短板正在逐步補齊,一系列便民空間和文化體育設施得到織補提升,地區環境面貌明顯改善,群眾生活更便利、基層治理更精細。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向“城市痼疾”精準發力

作為傳統的城鄉結合部地區,豐臺區發展基礎比較薄弱,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為此,豐臺區委區政府認真落實中心城區定位新要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優化城市人居環境。

十八大以來,豐臺區全面完善大型交通樞紐、大型居住區、軌道交通線路周邊道路體系建設。城市路網不斷優化,推動了通久路一期等20條道路工程建設,完成共計50公里的自行車道及人行步道改造。加快軌道交通網絡建設,截至2019年8月,豐臺區已通車的城市軌道共10條線路,共設置站點32個,總長度為47.14公里,相比2012年站點數增長53%,里程數增長62%。據瞭解,目前,軌道交通新機場線已全線貫通,並於6月正式啟動試運行,預計9月份與大興國際機場同步投入使用。不僅如此,豐臺火車站工程也在加速實施中,豐臺區正在積極謀劃“站城融合”,全力保障配套道路建設。

同時,向“城市痼疾”精準發力,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豐臺區圍繞永定河周邊環境綜合治理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建成化腐朽為神奇的園博園、進行北宮國家森林公園全面提升工程,打造了“北京西岸”生態奇蹟。大氣治理方面,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豐臺區細顆粒物平均濃度46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降低51.5%。另外,豐臺區持續開展環境提升工程,完成了方莊等10個區域的環境提升工作,積極推進“街巷長制”,整治背街小巷279條。目前,通過留白增綠、平原造林等工程的實施,豐臺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7%,建成嘉囿城市休閒公園等一批群眾家門口的公園,努力實現“讓老百姓能夠步行500米就進公園”的目標。

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更對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豐臺區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聞風而動、接訴即辦”的要求,建立服務群眾響應機制。在區級層面,成立“接訴即辦”督導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總督導,21位區級領導分別督導一個街道鄉鎮,指導和幫助基層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組建工作專班,聚焦物業管理、市場秩序、停車管理、施工管理等高頻問題,集中開展專項治理。工作過程中,豐臺區把物業管理、垃圾分類作為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兩個重要抓手。物業管理方面,豐臺區強化黨建引領,積極推動在業委會、物業企業中建立黨組織,並納入社區治理體系,集中解決物業服務、停車管理、小區安保、物業收費、業委會組建、新老物業更替、老舊小區失管等問題。同時,積極推行垃圾分類,目前滲瀝液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一批垃圾樓、中轉站等設施正在進行增補和改造。在推動群眾身邊急事難事得到有效解決的過程中,“掌上四合院”“院兒長制”“跨區邊界治理”等一系列基層治理的良好經驗做法也不斷湧現,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基層治理良好格局。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讓百姓“學有所教”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近年來,豐臺區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教育佈局更加科學,教育資源更加均衡,教育質量明顯提高。

為了打破教育不均衡局面,豐臺區通過科學規劃和優化調整教育資源佈局,實施“內升外引”策略,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十三五”期間,豐臺區教育投入超過87.5億元,年均增長23.79%,完成北京十二中錢學森學校、人大附中豐臺學校和豐臺二中等3個重大新建改擴建項目,接收小區配套教育設施14個,新增幼兒園和中小學學位11000個。全區新增教育佔地面積合計56.43萬平方米,教育設施建築面積54.21萬平方米,分別是“十二五”時期的1.6倍、2.5倍。

其中,豐臺區創新“集團+集群”發展模式,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內在生成,形成了教育治理體系改革經驗。目前,豐臺區組建了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豐臺二中、豐臺一小、豐臺五小、豐臺一幼、豐臺職業成人教育集團等17個教育集團,建立方莊、東高地、南站、盧溝橋、豐臺鎮、科技園區、長辛店和雲崗等八大教育集群,成立“教育集團集群發展委員(理事)會”,設立“集群教師發展中心”。通過集團化辦學機制,在優質教育資源缺少的地區,由區內名校進行託管、合作、整合辦學。以北京十二中為例,學校從2015年起先後接收和舉辦了5個校區,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擁有4000餘名學生和500多名教職工,跨越幼-小-初-高多個學段,一校七址,進一步引導優質資源定向擴張,提高優質資源覆蓋面。

同時,豐臺區突出特色傳統文化教育品牌,打造“戲曲教育”“航天科普教育”金名片。依託豐臺“梨園之鄉”特色,推出《豐臺區戲曲進校園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力爭2021年實現建成三十所戲曲特色校、打造一百個戲曲社團、培育萬名小戲迷小票友、覆蓋十萬中小學生等傳統文化教育目標。發揮豐臺區航天科技教育資源優勢,把“錢學森青少年航天科學院”打造成全市知名的中小學生科普教育基地,“豐臺少年一號暨少年夢想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成為我國第一顆由中學生參與研製的科普衛星。

目前,豐臺區正在持續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引進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北師大實驗中學、十一學校、北大附小等一大批優質教育資源,在右安門、麗澤金融商務區、大紅門、青龍湖等地區重點打造規模學校,滿足地區高端發展需求。結合中軸線及其延長線建設,將傳統文化、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與教育設施統籌考慮,建設中小學生校外體驗基地、課外培訓基地及素質教育基地,搭建資源共享平臺。

創新建立“智慧家醫”社區醫療服務體系,讓百姓“病有所醫”

上午的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忙碌而有序,患者們陸續到來,其中有不少居民是通過“智慧家醫”手機系統預約了就診時間。

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全國首家掛牌成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著方莊地區9萬居民醫療服務工作。2010年,作為北京市首批家庭醫生式服務試點單位,該中心開始探索家庭醫生服務模式,而其中得到廣泛運用的“智慧家庭醫生簽約健康管理平臺”,正是將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手段應用於居民健康服務中,將家庭醫生升級為“智慧家醫”,真正實現了“以健康為中心”的家庭醫生簽約管理。在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戶網站,可以看到居民健康自助查詢平臺,患者本人和得到授權的兒女,無論在哪,都可通過互聯網查詢其健康情況,通過手機APP,患者在手機上便可查看個人健康檔案和慢性病隨訪規劃,通過系統健康數據的分析、反饋及時接收重要臨床提示、預警,實現與家庭醫生的實時交流。

2017年開始,豐臺區開始將“智慧家醫”模式推廣至全區,全面總結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智慧家庭醫生優化協同模式,融合區域內其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特色舉措,形成了“智慧家醫”豐臺經驗,2018年11月以區委區政府名義出臺《豐臺區“智慧家醫”實施方案》,通過“簽約服務工程、信息化工程、健康共同體工程”這三項創新工程和“家庭醫生服務收付費機制、激勵機制、人才保障機制”這三項突破機制,促使家庭醫生團隊更好地為簽約居民提供更加優質可及的醫療、康復、居家護理等協同一體化的健康管理。

作為豐臺區首創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智慧家醫”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基於智慧健康照護的家庭醫生協同一體化服務。其核心為“一固定、三協同、五智慧”。即社區家庭醫生團隊與轄區常住居民自願簽訂協議後,圍繞居民個人及家庭健康需求組織健康管理,以人工智能、電子數據和互聯網等技術為支撐,為簽約居民提供生命全週期的健康管理及照護的服務模式。具有“專屬、智能、協同、互動”的特點。個性化服務包的制定,構建“朋友式”醫患關係,一對一管理、優先就診、精準轉診等服務的落實,固定的醫患關係,保障了服務的連續性,個性化的服務,進一步明確了“籤”與“不籤”差異性,做實做細家醫簽約服務,提升家醫簽約吸引力及居民就醫體驗,貫通全生命週期健康照護專線。

截至目前,已在全區23個社區衛生服務服務中心全面落實,組建家醫團隊450個,88名二、三級醫院專家納入家醫團隊,為居民提供優質的健康管理服務。2019年1-7月,全區共計簽約居民43.58萬人,其中重點人群簽約28.71萬人,身邊家醫APP端簽約9.19萬人;共計為簽約居民提供服務299.47萬人次,在線回覆患者諮詢2.81萬次,進行健康知識推送1萬餘條,受眾236萬餘人次。

“智慧家醫”體系的成功探索實踐是豐臺區不斷推進衛生健康事業的一個縮影。目前,豐臺區成功創建3個國家級示範區和1個國家級試驗區(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範區、國家慢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全國艾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和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地區醫療服務體系規劃和空間佈局規劃順利落地,天壇醫院新院區落戶豐臺並投入使用,口腔醫院完成選址,豐臺醫院提質改建項目正式啟動。全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也正在積極穩妥推進,建立14家醫聯體,醫聯體合作關係達到106個,基層診療量增長49%,分級診療成效初顯,衛生健康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進展。

全力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構建居家養老新模式,讓百姓“老有所養”

近年來,豐臺區深入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任務,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推出“喘息服務”“連心通”等養老服務模式,讓群眾生活更加便捷、有保障。

豐臺區持續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全力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建設,同時,統籌整合區域內國有企業服務網點、街道社區所屬設施、疏解騰退的閒置房屋等資源,推進新建小區養老服務配套設施移交,多方式擴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供給,並優先支持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今年以來,重點推進了應建未建空白區域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建設,開工建設3個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並投入運營1個,同時,開工建設15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並實現10個驛站投入運營,並對已建成並運營的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輻射開展了助餐、助潔、家庭養老護理、陪同就醫、代辦服務項目等多項養老服務。截至目前,豐臺區建設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27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61家。

同時,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為深化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任務,豐臺區重點推進實施空巢獨居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連心通”工作,及拓展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者的“喘息服務”。“連心通”充分發揮志願服務潛力,整合社會服務資源,為有需求的空巢獨居老年人精準提供黨建服務、生活服務、居家養老服務、居家醫療服務和防走失定位、緊急救助等多種服務,目前,豐臺區已簽約老年人75974人,累計開展各類服務65886人次。同時,整合調度區域內養老機構、護理機構、養老服務企業等社會各方資源,採取養老機構短期託養照護和居家上門照料方式,為符合條件的老人開展“喘息服務”,緩解居家照護者壓力,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照護服務。截至目前,已有517名老人與指定機構已經簽約了喘息服務協議,提供“喘息服務”約3500人次。

另外,豐臺區還開展了居家養老巡視探訪服務,老年人權益風險體檢,“互聯網+老年文化”等多種服務模式,滿足老年人個性化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推進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讓百姓“住有所居”

棚戶區改造工作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

目前,豐臺區有21個棚改項目啟動了搬遷工作,完成改造搬遷約3萬戶,投資約550億元,拆除約256萬平方米,完成搬遷總戶數全市第一,連續5年超額完成全市棚改搬遷任務。工作過程中,豐臺區在南苑、長辛店和東鐵營棚戶區改造項目上,創新提出“先建房,建好房,後搬遷”的工作思路,優先在軌道交通沿線和站點周邊、市政基礎配套設施齊全的區域進行選址,集中統籌建設棚改安置房,實行安置房源選擇多元化,有效解決了回遷週轉不便的問題。同時,通過“先供先攤”“跨項目、跨區域”等方式實現項目統籌平衡,先後試點了南苑鄉分鐘寺-時村東羅園、盧溝橋鄉嶽各莊-靛廠、小井-大瓦窯、京周路沿線-鄭常莊-張儀村等一批棚戶區改造項目,從根本上一攬子解決了資金平衡及歷史遺留等改造難題。在南苑地區、長辛店老鎮等棚改項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直接財政補貼的方式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造工作,努力實現老百姓的安居夢。

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豐臺區建立區重大項目領導小組協調機制,高效協調推進關鍵手續辦理和地上搬遷工作。2011年至今,共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95879套,673萬平方米;竣工交用各類保障性住房95447套,720萬平方米。連續7年按市政府下達的年度目標責任書要求超額完成保障房建設任務。其中,2016年保障房建設總量全市第一;2017年、2018年,保障房竣工完成率全市第一。

織補提升便民空間不斷增強群眾生活便利度

豐臺是美麗的、創新的,也是富饒的,尤以花和蔬菜最為著名,從花鄉、菜戶營等地名就可見一斑。因為區內有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多個服務保障首都市民生活的市場,豐臺蔬菜、果品批發總量分別佔到全市的70%和80%,人們親切地稱豐臺是京城的“菜籃子”“果盤子”。近幾年,豐臺區以品質生活為目標,合理佈局商業網點,推動生活性服務業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發展。

自2016年開展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工作以來,豐臺區新增及規範便民服務網點529個,每年以新建及規範100-150個網點的速度增加。截至目前,全區共有便民商業網點4446個,包括蔬菜零售、便利店(超市)、早餐、美容美髮、末端配送、洗染、家政、維修等業態,千人網點數2個,千人網點面積404平方米。其中,8項基本便民服務功能社區覆蓋率達100%,每個社區平均擁有13.8個便民商業網點。

在豐臺區花鄉草橋,鎮國寺北街率先建成為中心城區首個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示範街區西起京開高速,東至草橋東路,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1000米,範圍1.5平方公里,覆蓋草橋欣園等6個居民小區,居住人口3萬人。該街區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生活便利化。周邊居民足不出街區,即可享受到多業態、全方位、零距離的“一街式”便民服務。二是業態豐富化。形成了“8+N”全業態體系,8項基本便民服務功能全覆蓋,品質提升型便民服務業態優化佈局。三是商家品牌化。街區共有商家160家,均證照齊備並符合相關標準和規範,其中連鎖經營商家佔64%以上。四是管理規範化。商家按照生活性服務業的行業標準規範運營,制定街區商戶經營公約和街區公共管理秩序標準。五是服務精細化。街區百餘商家上線“智慧草橋”APP,提供線上訂單、線下配送的“一站到家”服務,讓周邊百姓生活更舒心。六是環境特色化。充分發揮草橋村花卉特色優勢,建設花園式街區,在街區平面設計、臨街樓房立面設計、商家門頭設計中融入鮮花綠植元素,建成花園式高品質街區。

同時,重點推進“菜籃子”工程。目前,豐臺區政府已連續出資4000餘萬元,支持社區菜市場升級改造、便民菜店新建。依託新發地等6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從批發市場到蔬菜零售終端食品安全監測工作日趨細化,初步形成了以規範化社區菜市場為主體,連鎖化便民菜店為支撐,蔬菜直銷車為補充,便利店超市為搭載、電商銷售等新生業態為新動力的蔬菜零售多元化發展體系,2019年底,還將實現“五分鐘便民蔬菜零售網絡體系”100%覆蓋。

另外,豐臺區高效利用疏解整治騰退空間,統籌謀劃用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的便利化生活需求。2018年,豐臺區通過“留白增綠”建成群眾家門口的公園30餘個,2019年將再建公園40個。在方莊地區探索公益化利用疏解整治後的地下空間資源,打造了365生活管家、“美家美庫”智能存儲倉庫、乒乓球活動中心等便民設施和文體活動中心,極大地惠及了地區居民。尤其是芳群園四區1號樓地下空間被改造為面積480平方米、擁有20間活動室的方莊民間藝術館,設立剪紙室、絹花製作室等工作室,已成為居民學習傳統文化的好去處,迎來2萬餘人次參觀學習。

作為首都高品質生活服務供給的重要保障區,豐臺區將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瞄準市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著力增強有效供給質量和效益,推動新發地、嶽各莊等農副產品市場進行內涵式升級,創出豐臺品牌,不斷提高服務保障首都的能力水平。同時,合理佈局商業設施,積極發展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方便市民生活。到2020年,豐臺區將完成生活性服務業網點補充建設目標,網點連鎖化率達到50%左右,持續保持便民商業服務功能社區全覆蓋,形成配套完善、佈局均衡、具有較高品質的街區商業生態系統。

增進民生福祉補充材料一

豐臺區“智慧家醫”體系基本情況

“智慧家醫”貫通全生命週期健康照護專線

“智慧家醫”是豐臺區首創的一種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是以人為中心、信息技術為支撐,基於智慧健康照護的家庭醫生協同一體化服務。其核心為“一固定、三協同、五智慧”。即社區家庭醫生團隊與轄區常住居民自願簽訂協議後,圍繞居民個人及家庭健康需求組織健康管理,以人工智能、電子數據和互聯網等技術為支撐,為簽約居民提供生命全週期的健康管理及照護的服務模式。具有“專屬、智能、協同、互動”的特點。個性化服務包的制定,構建“朋友式”醫患關係,一對一管理、優先就診、精準轉診等服務的落實,固定的醫患關係,保障了服務的連續性,個性化的服務,進一步明確了“籤”與“不籤”差異性,做實做細家醫簽約服務,提升家醫簽約吸引力及居民就醫體驗,貫通全生命週期健康照護專線。

2006年,依據國務院頒佈的《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豐臺區因地制宜,在社區衛生改革中首創 “分片、分級、分類和24小時電話幫護”的“片兒醫”團隊服務模式。得到北京市領導高度肯定,在全市進行了推廣。

2010年在 “片兒醫”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探索建立醫生和簽約居民之間相對固定的服務關係,為簽約居民提供連續性、協調性、綜合性、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2013年,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全科醫學規範化診療流程進行了再造與昇華,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行家庭醫生簽約和預約就診服務,從流程上進一步促使醫生與簽約患者建立相對固定的服務關係。

2017-2018年,豐臺區在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將“智慧家醫”模式推廣至全區,全面總結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智慧家庭醫生優化協同模式,融合區域內其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特色舉措,形成了“智慧家醫”豐臺經驗,2018年11月以區委區政府名義出臺《豐臺區“智慧家醫”實施方案》,通過“簽約服務工程、信息化工程、健康共同體工程”這三項創新工程和“家庭醫生服務收付費機制、激勵機制、人才保障機制”這三項突破機制,促使家庭醫生團隊更好地為簽約居民提供更加優質可及的醫療、康復、居家護理等協同一體化的健康管理。

截至目前,已在全區23個社區衛生服務服務中心全面落實,截至目前組建家醫團隊450個,88名二、三級醫院專家納入家醫團隊,為居民提供優質的健康管理服務。

2019年1-7月,全區共計簽約居民43.58萬人,其中重點人群簽約28.71萬人,身邊家醫APP端簽約9.19萬人;共計為簽約居民提供服務299.47萬人次,在線回覆患者諮詢2.81萬次,進行健康知識推送1萬餘條,受眾236萬餘人次。

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情況

“智慧家醫”助力分級診療為社區居民健康管理賦能

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全國首家掛牌成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著轄區9萬居民醫療服務工作。2010年作為北京市首批家庭醫生式服務試點單位,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積極探索“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將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手段應用於居民健康服務,在提高服務規範性、效率和能力的同時,將家庭醫生升級為“智慧家醫”,整合醫療及社區資源,為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醫療服務。

國內建設國際標準,智慧創新顯民生

目前中心簽約居民3.38萬人,簽約率37.6%,重點人群簽約率90%。已率先實現簽約居民75%首診在社區。一是居民“以腳投票”,患者下沉顯著。2018年門診量已達44.8萬人次,人均門診量已達三級醫院水平。二是規範化慢病管理,控制率比肩發達國家,慢病規範管理17807人,2019年高血壓和糖尿病控制率分別為78.5%和67.99%,已達國際先進水平。經醫保後臺統計,每年節約醫保資金約1000萬。三是模式應用成果豐碩。2014年國務院深化醫改領導小組發佈第33期簡報對中心發展模式、學科建設及取得的成績做了總結並在全國推廣。2017年北京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調研報告認為,中心實現了轄區居民就醫“接得住、留得下、管得好”。2018年4月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發佈文件,將該模式在全市推廣。推廣中心智慧家庭醫生協同模式成為北京市深改辦、市委宣傳部組織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北京市改革成果重點宣傳內容之一。2018年原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10部門開展“創新創業·惠民生”需求解決方案徵集活動中,中心申報的《智慧家庭醫生簽約健康管理方案》獲得一等獎。中心連續兩年承擔國家衛健委“互聯網+社區健康管理”標準化試點項目,撰寫併發布了《互聯網+社區衛生健康管理服務標準化建設指南》;承擔國家標準委國家第四批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並參與“十三五”規劃教材及國家疾病指南的編寫。

優化協同資源整合,賦能家醫顯成效

以連續性健康照護為核心,強化醫患固定落實“守門人”職責。中心借鑑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全科醫學服務理念,建立“醫患固定”的新型醫療服務關係,簽約居民和家庭醫生團隊之間形成相對固定、連續的服務關係,有利於家庭醫生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狀況,便於在服務過程中將預防和治療有機結合,使社區居民真正擁有了自己的“健康顧問”。一是定向分診、預約就診。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簽約定向分診,引導居民接受固定的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實施精細化健康管理。二是診前服務。社區護士指導患者使用院內健康小屋自測設備,完成健康信息採集,數據聯通醫生工作站,提升診療服務效率。三是診療服務。系統將患者分配給自己的簽約醫生,完成診療。四是診後隨訪。利用信息化手段,根據簽約居民病情和預警監測情況實施隨訪。

以健康維護為中心,統籌資源助力健康管理。在“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背景下,統籌院內外醫療資源和社會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務。一是為居民提供精細化健康管理。建立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醫護綁定”服務團隊,負責800-1000名簽約居民連續性健康管理。二是全科專科結合維護居民健康。與市、區醫院建立雙向轉診平臺,實現了醫療信息共享、遠程預約就診和雙向轉診及住院後回訪服務;將北京市“114”預約掛號平臺植入醫生工作站,為疑難病、危重病患者建立綠色通道,實現家庭醫生主導下的精準轉診。三是深化醫社協同、醫養結合,構建共建共享健康社區服務體系。中心已培養家庭保健員二千八百人,協助開展居民健康照護服務。與轄區養老院、日間照料機構簽訂協議,以巡診方式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支持。作為豐臺區養老服務“連心通”工程試點之一,為社區空巢老人佩戴電子定位和呼叫腕錶,形成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居委會人員等共同參與的服務團隊,對轄區內簽約的高齡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年提供上門服務三千餘次,形成多方位立體化健康管理模式。四是深化醫教協同,努力打造集醫、教、研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學院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託多家高校,建立北京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開展全科醫學、社區護理和中醫藥的科學研究工作等工作,提高醫務人員診療水平。

以賦能家醫為目標,提質增效健康服務。將互聯網手段應用於居民健康服務過程中,在提高基層醫務人員服務效率和同質化水平的基礎上,提高百姓健康服務獲得感。一是智慧診療,提升服務規範性。將臨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嵌入醫生工作站,根據症狀描述,針對疑似危重情況提示醫生重點問診和查體以利於早期識別診斷;對於疑似常見疾病,提供鑑別診斷建議和健康教育內容,便於為患者提供健教指導。二是智慧檔案,提升醫患互動。將居民健康檔案信息網格化定位(具體到戶),輔助開展社區健康干預、居家養老、精準急救服務等;將我國慢性病管理相關指南嵌入系統,建立智能化慢病管理平臺,通過系統監測預警提示及時關注重點患者,提升慢性病管理的科學性和服務效率;建立“居民健康自助查詢”平臺,居民可獲得自身健康狀況、診療記錄、檢驗檢查結果、健康指標控制趨勢等信息,實時查看醫生的健康管理建議。三是智慧APP將服務延伸到家庭。建立“身邊家醫”服務平臺,居民在手機APP上即可查看個人健康檔案和慢性病隨訪規劃、反饋及時接收重要臨床提示、預警和家庭醫生建議等,與醫生實時交流。四是智慧上門,為患者提供藥品配送一體化服務;對於需連續觀察的簽約患者,可在中心借用遠程自測設備,數據實時傳輸到居民健康檔案,為診斷和調整治療方案提供參考;建立智慧家庭醫生簽約回訪服務平臺,深化家庭醫生服務內涵。五是智慧績效,加強信息化績效管理,實時監測統計家庭醫生服務的工作數量和管控服務質量,實現多勞多得、按質取酬。

十八大以來,豐臺區衛生健康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踐行十八大提出的“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十九大“健康中國戰略”,立足豐臺實際,努力開拓奮進、敢於攻堅克難,一些大事、新事取得重要進展和新突破。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蒞臨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視察基層艾滋病防控工作和社區衛生工作,並給予了充分肯定。

十八大以來,豐臺區成功創建3個國家級示範區和1個國家級試驗區(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範區、國家慢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全國艾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和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新區域醫療服務體系規劃和空間佈局規劃順利落地,天壇醫院新院區落戶豐臺並投入使用,口腔醫院完成選址,豐臺醫院提質改建項目正式啟動,“智慧家醫”豐臺品牌在全市及我區2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推廣,組建了450個“智慧家醫”團隊,為38餘萬名群眾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建立14家醫聯體,醫聯體合作關係達到106個,基層診療量增長49%,分級診療成效初顯。(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杜娟)

來源:中國日報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