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無聲處聽驚雷'

"

這是一個科普貼,想跟大家探討一下張雲雷的文化底蘊。

何為文化,文就是記錄、表達、評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包容。文化,其實是一種社會現象,有歷史、有內容、有故事。是千百年來人類的創造與歷史的積澱。

精確到每一個人身上,文化不是炫耀,不是在好好的中文裡,夾雜幾個荒腔走板的英文單詞,更不是比較三本民辦院校和985函授哪個學歷更高貴。真正的文化,是不經意間流露淵博,是於細節處見微知著。

比如,張雲雷在大連雲起雷鳴專場演出結束前,唱出的那句“誰能過情關”。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在“雙雙金鷓鴣”後面接了一句“誰能過情關”。有人覺得突兀,有人單純花痴。更有甚者,不學無術、捕風捉影,竟然拿著沒文化當個性,由此句幻想出二爺戀愛了的鬧劇。

在下不才,虛讀了幾本書,論傳統文化,不及張雲雷十分之一,只能高山仰止。在這裡,冒昧給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最直觀的,菩薩蠻和紅顏劫本是聯唱,“誰能過情關”本來就是歌詞中的一句。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為什麼“雙雙金鷓鴣”後面要接著一句“誰能過情關”,看似突兀,但其實內涵用意,確實有文化到大部分人應該跪。

“雙雙金鷓鴣”一句,出自唐代溫庭筠的《菩薩蠻》,描寫的是一個美麗的貴族少女悉心打扮,去約會情郎的場景,細緻入微的情景描述,刻畫出一段浪漫旖旎的愛情。

最後一句就是姑娘換上嶄新的羅衣,上面用貼金工藝繡著雙雙對對的鷓鴣。這裡不用鴛鴦而用鷓鴣,很多人不理解,以為只是為了押韻,其實不然。

這甜蜜溫存的場景背後,溫庭筠已經用鷓鴣給這份浪漫旖旎的感情,暗喻了一個悲劇的結局。

鷓鴣,背有紫赤浪文,月白色斑點有如珍珠,素性喜暖向陽,極其懼寒畏霜,是一種美麗而脆弱的鳥,像極了愛情。

而鷓鴣,又因其毛色華美、叫聲悲慼,常被人用於形容遊子思歸,佳人失侶。所以,溫庭筠結尾用雙雙金鷓鴣,已經暗喻了這份懵懂純稚的愛情,必然以悲劇收場。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越旖旎的愛情越傷懷,當初有多美好,曲終人散,就有多唏噓悲涼。所以,那一句“誰能過情關”,是歌魂,嘆盡了古今痴情兒女的愛恨糾纏。

讀不懂菩薩蠻,只會覺得,這就是一首華美溫柔的古風小令。但真正有文化、有底蘊的人,會知道起始緣由,會明白作者的初衷。

所謂“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人人都說張雲雷唱歌代入感極強,別人是唱歌,而他,是在講述一個故事。為什麼呢?因為,他讀懂了作者初衷,他了解起始緣由,別人是唱歌,他是用心去揣摩體會。所以,在他的歌裡,我們聽出了不一樣的情懷。

什麼是文化,這才是文化,簡簡單單一句歌詞的處理,背後可能是幾百上千本書籍在支撐,還要加上個人的積澱和悟性。

正能量的偶像,就是前進的路上給你力量。張雲雷給大家的,有對夢想不懈的堅持、有對藝術捨死忘生的執拗、有對他人寬仁溫厚的善意、有對自己流血流汗不流淚的負責……。而今,他給大家的,更有了對傳統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領悟。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真正的文化是春雨潤物細無聲,是根植於骨子裡的教養,是對人對事謙卑良善,是對這個世界始終如一的飽含敬意。張雲雷,做到了。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小辮兒張雲雷 的文化底蘊,大家可以跪了。

"

這是一個科普貼,想跟大家探討一下張雲雷的文化底蘊。

何為文化,文就是記錄、表達、評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包容。文化,其實是一種社會現象,有歷史、有內容、有故事。是千百年來人類的創造與歷史的積澱。

精確到每一個人身上,文化不是炫耀,不是在好好的中文裡,夾雜幾個荒腔走板的英文單詞,更不是比較三本民辦院校和985函授哪個學歷更高貴。真正的文化,是不經意間流露淵博,是於細節處見微知著。

比如,張雲雷在大連雲起雷鳴專場演出結束前,唱出的那句“誰能過情關”。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在“雙雙金鷓鴣”後面接了一句“誰能過情關”。有人覺得突兀,有人單純花痴。更有甚者,不學無術、捕風捉影,竟然拿著沒文化當個性,由此句幻想出二爺戀愛了的鬧劇。

在下不才,虛讀了幾本書,論傳統文化,不及張雲雷十分之一,只能高山仰止。在這裡,冒昧給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最直觀的,菩薩蠻和紅顏劫本是聯唱,“誰能過情關”本來就是歌詞中的一句。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為什麼“雙雙金鷓鴣”後面要接著一句“誰能過情關”,看似突兀,但其實內涵用意,確實有文化到大部分人應該跪。

“雙雙金鷓鴣”一句,出自唐代溫庭筠的《菩薩蠻》,描寫的是一個美麗的貴族少女悉心打扮,去約會情郎的場景,細緻入微的情景描述,刻畫出一段浪漫旖旎的愛情。

最後一句就是姑娘換上嶄新的羅衣,上面用貼金工藝繡著雙雙對對的鷓鴣。這裡不用鴛鴦而用鷓鴣,很多人不理解,以為只是為了押韻,其實不然。

這甜蜜溫存的場景背後,溫庭筠已經用鷓鴣給這份浪漫旖旎的感情,暗喻了一個悲劇的結局。

鷓鴣,背有紫赤浪文,月白色斑點有如珍珠,素性喜暖向陽,極其懼寒畏霜,是一種美麗而脆弱的鳥,像極了愛情。

而鷓鴣,又因其毛色華美、叫聲悲慼,常被人用於形容遊子思歸,佳人失侶。所以,溫庭筠結尾用雙雙金鷓鴣,已經暗喻了這份懵懂純稚的愛情,必然以悲劇收場。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越旖旎的愛情越傷懷,當初有多美好,曲終人散,就有多唏噓悲涼。所以,那一句“誰能過情關”,是歌魂,嘆盡了古今痴情兒女的愛恨糾纏。

讀不懂菩薩蠻,只會覺得,這就是一首華美溫柔的古風小令。但真正有文化、有底蘊的人,會知道起始緣由,會明白作者的初衷。

所謂“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人人都說張雲雷唱歌代入感極強,別人是唱歌,而他,是在講述一個故事。為什麼呢?因為,他讀懂了作者初衷,他了解起始緣由,別人是唱歌,他是用心去揣摩體會。所以,在他的歌裡,我們聽出了不一樣的情懷。

什麼是文化,這才是文化,簡簡單單一句歌詞的處理,背後可能是幾百上千本書籍在支撐,還要加上個人的積澱和悟性。

正能量的偶像,就是前進的路上給你力量。張雲雷給大家的,有對夢想不懈的堅持、有對藝術捨死忘生的執拗、有對他人寬仁溫厚的善意、有對自己流血流汗不流淚的負責……。而今,他給大家的,更有了對傳統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領悟。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真正的文化是春雨潤物細無聲,是根植於骨子裡的教養,是對人對事謙卑良善,是對這個世界始終如一的飽含敬意。張雲雷,做到了。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小辮兒張雲雷 的文化底蘊,大家可以跪了。

於無聲處聽驚雷

文章來源微博霓裳翩翩99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