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微信借款給女友買器械 分手後女子認為是贈與

微信 移動互聯網 法制 社會 人民網 2017-05-16

女子小芸(化名)以購買美容器材等理由幾次讓同居男友匯款給她,分手後男友認為其所匯款項4萬多元是借款,而小芸則認為是贈與。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情況下,主辦法官則根據微信聊天記錄認定為借貸關係。近日,興寧區法院審結了該起較為罕見的民間借貸糾紛案。

2015年5月25日,小芸在韓國學習美容時,因購買儀器不夠錢,讓同居男友韋先生向儀器商轉賬支付14525元,後小芸僅償還了10000元。2016年5月10日,韋先生向小芸微信轉賬1000元。同年6月1日,小芸又讓韋先生向她的銀行賬戶轉賬支付35000元。雙方在微信聊天中提到“借期3個月,月利率2%”的內容。以上款項小芸均未償還,經韋先生多次催促,小芸仍置之不理。無奈之下,韋先生將小芸訴至法院,並提供了二人的微信聊天記錄、微信轉賬記錄及銀行轉賬記錄等證據,請求法院判決小芸償還尚欠的借款本金及利息4萬餘元。

庭審中,小芸認為,二人並不存在借貸關係,微信記錄並非實名制,極易偽造更改,韋先生提交的聊天記錄截屏不具有完整性及合法有效性,且微信聊天記錄中出現的小芸的身份證、行駛證等證件是二人同居期間小芸要求韋先生幫忙購買保險時提供給他的。小芸還認為,此次訴訟的產生是由於二人分手後韋先生多次糾纏她未果,故意通過訴訟手段來打擊她。

興寧區法院審理後認為,韋先生提供的銀行轉賬記錄和微信聊天記錄截圖(內含小芸身份證正反面、車輛行駛證內頁、銀行卡照片等信息),與小芸的身份證及銀行卡信息相符,可認定該微信賬號系小芸使用工具向韋先生借款的事實;通過微信語音,證明該微信賬號是一女子使用的事實,佐證了韋先生的主張。故,韋先生與小芸之間形成合法有效的借貸關係。最終,法院判決小芸償還韋先生的借款4萬餘元。

通過這起案件,法官提示,在通過網絡聊天平臺約定借款,或通過網絡支付方式交付借款,因而形成借貸關係的,債權人應注意保留證據,最好是在線下形成書面的借貸及交付憑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記者 鄭芳 通訊員 錢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