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糧,就是內在的心血。起心、動念、發願..

“ 徐無鬼因女商(rǔ)見魏武侯,武侯勞之曰:“先生病矣,苦於山林之勞 ,故乃肯見於寡人。”徐無鬼曰:“我則勞於君,君有何勞於我!君將盈耆欲,長好惡,則性命之情病矣;君將黜耆欲,牽好惡,則耳目病矣。我將勞君,君有何勞於我!”武侯超然不對。”
樑冬|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糧,就是內在的心血。起心、動念、發願..

01


只要“側過身”,每天都可以成為隱士

有一段時間,我以小樑的名義強行給大家分享所謂的莊子心得,“我慢”之心也漸漸有所滋生,都忘了自己叫樑同學了。人吶,確實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到“好為人師”的惡習當中。

現在,我必須強調我仍然是樑同學。我所學到的、感受到的東西,未必是《莊子》,也未必是對的,你也未必要接受。它只是一面鏡子,哪怕是哈哈鏡,至少可以幫你去發現自己內在的道路。

《徐無鬼》是《莊子》雜篇裡的一篇文章,我剛學習的時候一看“徐無鬼”這個名字,就很有三俠五義的感覺。我甚至覺得中國的武俠小說,很多都是從像《徐無鬼》、《盜跖》、《天運》這些故事當中演化出來的。

徐無鬼是戰國時期魏國的一位隱士——基本上不用出來工作,當然物質生活也不會很豐富。隱士採取的是一種儘量減少損耗的生存方式,這個損耗既包括物質上的追求,也包括內心心血的使用。

我們常常說“心血少”、“耗幹了心血”。其實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糧,就是內在的心血。起心、動念、發願,反覆思考戰略、戰術、前期、後期、關鍵節點、KPI等等,包括使命、願景都是我們的心血、心力。

在戰國的時候,徐無鬼就意識到心力是最寶貴的,要慢慢地省著用。甚至還要透過天地之間的導引之術,加以提純、強化。所以他採取了一種“以退為進”的人生策略。

中國的“隱士文化”向來都有,每個讀書人但凡有機會在紅塵中打滾,最後總希望找個地方藏起來。

有些人覺得自己一輩子都沒有辦法成為隱士,其實你每天都可以讓自己成為隱士。比如睡覺的時候,哪怕老公(老婆)在旁邊,只要你兩眼一閉,進入夢鄉,旁邊的人就從你的世界消失了。

樑冬|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糧,就是內在的心血。起心、動念、發願..


02


隱士會如何看待物質極大滿足的人

有的朋友告訴我他左邊肩膀有肩周炎,我就問他:“你是不是經常朝左邊側著睡?”他說:“你怎麼知道?”其實這是常識。我們不要小看睡覺時的姿勢,長時間壓迫左邊肩膀,滴水石穿,多少還是有點兒損害的。

事實上,我想講的是,如剛才所說:你只要側過身去,每天都可以成為隱士。徐無鬼做得更激進一些,他把自己的整個時間都投入到荒郊野外。

有一次徐無鬼通過女商(“女”是姓,讀“rǔ”,女商是魏國的大臣,據說他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女叔齊之後)的介紹去拜見魏武侯。想來,徐無鬼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起碼應該是得道之人,不然魏武侯也不會跟想他聊天。

見到徐無鬼後,武侯勞之曰:“先生病矣,苦於山林之勞,故乃肯見於寡人。”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武侯裝作關心的樣子對徐無鬼說:“先生最近怎麼樣啊?是不是身體不好,有點窮困潦倒啊?在山林裡活得不怎麼樣吧,要不然你怎麼會來見我呢?”

當然,魏武侯不會這麼輕佻地說話,作為一國之君,就算內心已泛起輕佻之意,他仍然首先會說:“先生病矣。”

徐無鬼說:“我則勞於君,君有何勞於我!君將盈耆欲,長好惡,則性命之情病矣。”

這段話大概是這個意思——徐無鬼說:“我來慰問你,你有什麼好慰問我的?你總是儘量滿足自己的慾望和嗜好,你總是讓自己爽。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玩什麼就玩什麼。你肯定不是那種天天吃肥腸的人,因為你喜歡吃叉燒對不對?所以你天天吃叉燒。像這樣的情況,我真不知道是你受傷了,還是我受傷了?是你需要慰問,還是我需要慰問?你應該放棄一些物質上的享受,放棄一些價值觀判斷,否則你的身心會很累。所以現在是我要慰問你才對呀。”

聽徐無鬼說完後,武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沒有說話——“武侯超然不對。”

本篇一開始就討論了一個有趣的話題——一個常年讓自己的身心處在較為放鬆狀態,接觸的人很少,靈魂得到滋養的人,他是怎麼看待那些在日常生活當中物質生活極大滿足的人呢?

樑冬|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糧,就是內在的心血。起心、動念、發願..


03


“好長惡”並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

《未來簡史》裡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話——韓國基本上是一個準發達國家,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錯,韓劇拍得也很好。但是和建國以前相比,韓國人的自殺率提高了好幾倍。

你說一個國家的人們普遍物質生活過得不錯,怎麼想死的人更多了呢?《未來簡史》裡還提了好幾個國家,都存在這樣的情況。

北歐的幾個國家,算是這個地球上最接近社會主義狀態的國家——人們可以憑著興趣去工作,不工作也不會餓死。福利很好,看病、讀書都不要錢。資源豐富,總人口也少。

每個人如果願意的話,大概都能夠面對大海,春暖花開。但是北歐的自殺率很高,你可以說這是因為太陽晒少了。但還有很多地方的人也是這樣,現在的香港人、臺灣人、新加坡人、海南人、廣州人,他們的幸福指數會因為他們多掙了錢而真正提高嗎?不一定。

不說那麼遠,就說我們周遭的朋友吧。在過去的一二十年裡,如果你稍微努力點兒,總能夠買半套房(一線城市不行,八線城市總可以吧)、買輛車,出去吃飯的時候也不用緊張到底這一頓誰請誰。

物質生活大家都過得比較好了,但為什麼沒有更快樂呢?其實《未來簡史》裡所描述的情況,在徐無鬼和魏武侯的對話裡面已經彰顯出來了。

徐無鬼作為一個隱士,早就看到了一個事實——一個人的快樂和幸福、內在生命的充沛,與你物質是不是很豐富,是不是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好惡,自由地選擇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好像沒有那麼大關係。

問題就來了,難道我們不是一直都被教育:如果你擁有了豐厚的物質財富;如果你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你可以像魏武侯一樣“長好惡”(充分地滿足自己的慾望,隨意地發展自己的喜好和拒絕自己的不愛)你就會快樂、就會幸福——但是其實並沒有這樣。徐無鬼作為一個常年隱居在山裡的人,深刻地發現了這一點。

《未來簡史》大概用了幾萬字來講,在《莊子》裡不到一百字就講完了——放縱自己的慾望,快樂著自己的快樂,討厭著自己的討厭,吃著自己喜歡的叉燒,並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

基本上,《徐無鬼》這一篇就是從這樣的一個情景展開的。什麼讓你獲得快樂,什麼又讓你處在不快樂,乃至讓內在生命資糧處在損耗當中呢?

現在,樑同學藉由對《徐無鬼》第一段的分享和大家一起做了一個開題,這個開題其實是一個問題——那些活在物質相對貧乏,但是心靈自由的人,是如何看待“快樂”這件事情的?讀到這一段,你是不是有一種心有慼慼的感覺,你是不是也想成為隱士呢?

我想過這個問題,如果在郊區有一個農家樂,能源可以保證,有狗、有馬、有條河,隨時可以飛到全世界各地去玩,還有若干我特別喜歡的朋友,快遞和無人機可以隨時送來需要的東西,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隱士生活。(嘖嘖嘖嘖,又想做隱士,又想“長好惡”,真不容易,這就是我真實的心情,對嗎?)

樑冬|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糧,就是內在的心血。起心、動念、發願..



物質的極大滿足,

並不代表真正的幸福。

現在做哪件事,

會讓你有發自內心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