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看過來!規則告訴你為何圍棋有1/4子勝負差

圍棋 日本 柯潔 韓國 中華網 2017-05-25

騰訊體育5月24日訊 昨天,舉世矚目柯潔與AlphaGo的三番棋大戰首局結束,人類“第一人”以1/4子惜敗。有人不禁要問:為什麼會出現1/4子的差距?難道棋盤上的一顆子能分成四份?有何必要把一顆子分開計算呢?這要從圍棋規則說起。

為何出現1/4子

簡單說,圍棋盤上一共361個交叉點,平分成兩份則黑白各佔180.5個交叉點算和棋(規則上叫“歸本數”),然而所佔領的交叉點只能是整數,這樣,0.5的出現就在大部分情況下避免了和棋。現代的圍棋規則,因為黑方先落子,有先著效力,佔了便宜,就要給白方補償,終局後計算雙方地盤時,就要扣除黑方的部分地盤,叫“貼目”或“貼子”。現行的中國圍棋規則,規定黑方貼3又3/4子,也就是終局後,黑方要扣除3又3/4子之後,再和白方比較。本來黑方佔了180.5個交叉點算和棋,現在又要多佔3又3/4個作為貼子,兩者相加,黑方贏棋的條件就變成了要佔據184.75個交叉點,那麼棋子又不可能被“切割”,這樣就出現了黑棋佔184個交叉點,則輸0.25子,即1/4子;佔185個交叉點則贏0.75子,即3/4子。這就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黑勝N又3/4子”或“白勝N又1/4子”的圍棋勝負結果的由來。

四種圍棋規則

目前,世界上有四種主要的圍棋規則,分別是中國規則、日本規則、韓國規則、應氏規則。在規則使用上,是“誰出錢誰說了算”,即中國主辦的比賽用中國規則,中國臺灣應氏圍棋基金會主辦的賽事用應氏規則,相應的日韓主辦的就用他們的規則。圍棋界也深知規則不統一不利於圍棋在全世界的推廣,但經過多次會議談論後,各方仍各持己見,看不到統一的跡象。現在,連討論會都懶得開了。

四種規則有何區別?簡單說,日韓規則都是終局比目,所謂的“目”,就是用己方棋子圍住的棋盤上的交叉點,這些交叉點叫“目”,也叫“空”,常說這塊有“N目空”;對局過程中被吃掉的子,終局後要放回己方的空內;然後比較哪方的“空”多,與棋盤上存在多少棋子無關。中國規則和應氏規則,則以“子空皆地”為原則,即,終局後,己方的棋子和己方棋子所圍的空,都算作己方的地盤,把棋子和“空”加起來比較。

日韓規則都規定,黑方先行,因此貼6.5目,因此日韓規則下的勝負結果就是“黑勝半目”或“黑勝N目半”。

一顆子的價值等於兩目,中國規則黑貼3又3/4子,換算成目就是7.5目。兩相比較,同樣執黑棋,用中國規則就比用日韓規則稍微吃虧。

至於為何貼6.5目和3又3/4子,則是由各自規則對黑方先行的優勢的大小的不同判斷。

貼目規則歷史

貼目從無到有、從少到多,也是一個認識的漸進過程。

1926年,日本為了避免和棋,開始採用黑棋貼半目的貼目制,但當時並未形成制度。由於是硬性規定,因而反對的聲浪很強烈,認為“貼目不成棋”,有損棋道精神。

日本棋院成立後,隨著公開賽的增多,大量比賽證明黑方勝率明顯高,水平相若的棋手之間,執黑的一方獲勝壓力很大,因此要求黑方貼目漸漸形成了共識。通過對大量對局的分析,認為黑方先行優勢大概價值4-5目,於是,日本棋院在1949年作出規定,黑方貼4.5目。經過實戰證明,貼4.5目還是黑方明顯勝率高,於是從1955年第三期王座戰起,改為黑方貼5.5目。

隨著對佈局研究的深入,黑方先行可選擇“套路”,先行優勢變大,截止到2001年底,日本棋院對近5年舉行的1.5萬盤正式比賽進行統計,黑貼5.5目時黑棋勝率達到了51.86%。執黑執白的勝率之差儘管不到4%,但在爭奪激烈的圍棋世界,這樣的差距足以致命。於是日本從2003年開始,全部採用黑棋貼6.5目的規則。而在此前,韓國已經先行改為了黑貼6.5目。

中國規則採用數子法,最初黑帖2又3/4子,在2002年的新版圍棋規則改為了黑帖3又3/4子。(飛來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