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圍棋 博物館 考古 文物 城市圍棋聯賽 城市圍棋聯賽 2017-09-01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洛陽,九朝古都。西周,周公測景,定洛陽為天下之中。雲水泱泱,塵土茫茫,洛陽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中留下了璀璨生輝的河洛文化。河洛文化,係指以古都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所創造的特定的文化現象和留給我們的文化記憶。

中原九萬頃,華夏文明,根在河洛,這是古都洛陽的底氣。無數的歷史事件在這裡發生,在這裡轉折,司馬光曾語: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各種文化在這裡衍生、發展、傳承,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洛陽最根本的城市品格。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洛陽圍棋博物館坐落於洛陽市的老城區,老城區文物古蹟眾多,現存文物古蹟64處。2012年開館的洛陽圍棋博物館在其中宛如新生兒,可其卻蘊含著千年的文化,在新的外殼下安靜發光。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洛陽圍棋博物館是中國首家以圍棋文化為主題的民營博物館。63歲的館長王潼玲,是雙元棋具的董事長,圍棋文物收藏愛好者,洛陽圍棋博物館的藏品多是她花費大半生心血收藏而來。

王潼玲與圍棋的緣分是源於一件偶然事件,但對圍棋的熱愛卻是維持了半生的事情。那些沾染了歷史塵埃的圍棋文物在她看來,是圍棋文化所留下的重要財富,穿越千年的古物,附著了靈氣,向世界展示了圍棋在歷史長河的一幕幕傳奇。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洛陽是中國圍棋的發源地之一,曾出土了大量與圍棋有關的文物遺存,例如定鼎門遺址的出土文物中就包含大量唐代圍棋子,而在老城新街,還出土過大量宋代製作棋子時所遺留的帶衝孔貝殼。這些埋藏於地的古老石子是洛陽千年圍棋文化的見證。洛陽的泥土都可以證明,溯回千年,圍棋是她光輝歷史的重要部分。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當你走進洛陽圍棋博物館時,整個陳展的古代圍棋品類,足以顛覆常人對圍棋棋子認識的空間概念:館內在1000多米長的展線、上下兩層樓的展館內,詮釋了從圍棋起源、春秋戰國、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宋、元、明、清至今的圍棋史話。展品從漢代的土埐色人工磨製石頭圍棋子,發展到唐代的陶製兩面凸圍棋子,到了宋代改型成了兩面平型的圍棋子,明清以後定型成現在的單面弧形的子型。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洛陽圍棋博物館內主要珍藏有歷代圍棋棋子、棋具及相關古籍古譜等。其藏品蘊含著豐富的圍棋文化研究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和美學價值。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青石棋盤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全館展藏品約3萬餘枚、件、套,共計41大類310多種,僅宋代紋飾圍棋子就有300多款。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圍棋文化源遠流長,詩人們以棋喻人生,世間百味盡在棋中。“靜持生殺權,密照安危理。”棋子,棋士手中,如劍客手中之兵刃,棋盤沙場上攻城掠地之利器。“棋罷不知人換世,酒闌無奈客思家”講盡人世情愁;“西窗斜日晚,呵手斂殘棋”卻是陸游與唐婉的曠世愛情。棋與詩,萬物盡收,千載篇章。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得年七十更萬日,與子期於局上消。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如果能把我這麼多年的心血展示出來給世界共享,那我的收藏和研究就更有意義了。”在這個初衷的指引下,館長王潼玲將現代信息技術引進了洛陽圍棋博物館。

在總設計師王永的努力下,洛陽圍棋博物館目前已經實現網絡全覆蓋,通過強大的技術支撐,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同時在線,觀看館中的展品,感受圍棋的歷史。為了給參展者帶來更真實、直觀的感受,博物館還利用先進的全息技術,立體的棋子、近在眼前的圍棋名人,千年滄桑落於眼中,歷史在這裡,觸手可及。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3D打印機復原弈棋場景,將古老的圍棋文化用先進的3D打印技術呈現出來,來一場真實的穿越。

洛陽圍棋博物館,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清坐與君棋,且共看月明

洛陽圍棋博物館

送給世界圍棋愛好者的一封情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